如果你的孩子偷了老师的偷东西被家长发现了怎么办,家长要如何跟老师说,承认错误?

那当孩子出现“偷”这个行为时,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恰当引导呢?一、拒绝这三种做法,否则害娃一生1、直接训斥或羞辱孩子偷东西,尤其是在公共场合被发现,很多家长脸上都挂不住,会情绪失控打骂孩子。可是打完、骂完之后呢?广西有个10岁的男孩因偷东西被父亲打,离家出走20天父亲说,孩子之前也曾2次因偷东西被打后出走。可见,打骂并不起作用,还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是打骂越去偷。父母的错误管教方式才是关键!2、过分袒护孩子济南一家儿童乐园监控显示,一家四口发现娃娃机没锁,结果妈妈打掩护,让孩子去偷毛绒玩具。有句话说: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不称职的父母。孩子犯错不可怕,怕就怕家长并不在意,还无限纵容。这样下去,才真的会让“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成为现实。3、觉得偷家里的没关系×前段时间一档超火的纪录片《守护解放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里面有一个案件,弟弟偷了姐姐跟男友的买房积蓄2万块,姐姐无奈选择了报警。而据弟弟交代,以前就偷过家里7000块钱,父母都只是简单批评一下,没有当回事。或许这个男孩以前就有这种行为,可父母没有抓住机会好好教育,直到这次,还是姐姐出面选择报警。谁也不能保证,以后他会不会把手伸向别人的口袋?二、别急着给孩子扣帽子尤其是5岁以前的孩子,他们往往没有“你、我、他”的概念,喜欢就拿了,不分你的我的。就像小时候看《蜡笔小新》,小新每次回家都会说“你回来了!”,因为他不懂“你”和“我”有什么区别。而且有时候他们不仅会拿别人的东西,也会很大方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物权意识。知乎上就有家长发帖,同学向孩子索要东西,孩子就大方送出去了。那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物权意识呢?1、沟通时多强调“你的”“我的”“他的”平时日常生活中,多跟孩子强调,比如常常说这个玩具是你的,那件衣服是妈妈的,这个背包是爸爸的。教孩子区分自我和他人的界限,知道并理解什么是我的,什么是别人的。2、帮孩子建立公共物品使用规则很多孩子上幼儿园后,都会出现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家的情况。3、不偷拿别人的,也要保护好自己的我们不止要教孩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也要保护好自己的东西,如果被偷,要及时求助。网上有位妈妈气愤发帖,孩子冰墩墩被偷了,不敢跟老师和家长说。有多少孩子东西被偷后,不敢告诉大人,只因怕被骂。其实东西被偷不是孩子的错,要跟孩子说清楚,教他们如何寻求帮助,维护自己的权利才是根本。三、父母怎么引导孩子才更好,学会这三步①直接告诉孩子这个行为是错的当发现孩子偷拿东西后,不用太委婉或绕弯子,而要平静且严肃地说:②陪同孩子一起还回去,有损失要赔偿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教怎么做,然后让孩子自己去承担,但孩子内心是很慌的。这时候需要家长陪同孩子,首先要让他有勇气能承认错误,你的教育才有意义。③耐心询问孩子原因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是有动机的,跟孩子单独聊一聊,为什么要拿别人的东西。除此之外,作为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孩子的三观和行为,无不受到父母和周围人的影响。哪怕不是恶意的,也不要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否则孩子会有样学样。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告诉孩子这样做不正确,并且以后身边不会有任何好朋友愿意和自己交朋友,会变得很孤单,也会获得老师家人的考验。给孩子树立所有权,树立边界边界意识,家长应该给孩子划分界限,比如“这是你的玩具,另外一个是姐姐的玩具”,要让孩子知道所有权的基本理念。
13岁的女孩玉玉因家境贫穷,一次在超市偷拿了巧克力后被抓,遭受了工作人员的辱骂,其妈妈赶来后非但没积极安慰和解决问题,反而对孩子又责骂又拉扯,最终在妈妈回家取钱的过程中,玉玉跳楼身亡。无独有偶,还有一个12岁的男孩小明,因父母发现钱包里少了钱所以怀疑到了小明头上,在小明拒不承认后其父亲恼羞成怒,将孩子绑在床上打,而当他第二天过来想继续追问时发现孩子已经停止了呼吸。“偷”在我们成人的世界里是一种非常可耻的行为,所以我们从小就被父母教育绝对不能偷东西,甚至我们被家长教育“三岁偷针,长大偷金”,所以即使很小的孩子偷拿了别人的东西,也经常会被父母严厉斥责。我们从网上也能看到很多类似案件,皆因父母严惩孩子“偷盗”行为而最终酿成惨剧。一件件悲剧的发生,让我们不禁思考,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孩子偷盗难道不能好好教育,非要让孩子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吗?希望越来越多的父母能理智看待偷盗行为,学会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而不是一味指责、教训孩子。通常,父母在发现孩子有偷拿别人东西的行为时,可按照以下方法来冷静处理。1.大人要以身作则,小偷小摸要不得在我儿子两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带着他和奶奶一起去商场玩。在我去一家小饰品店逛了一小会出来后,发现孩子手里拿着一个小皮筋,于是我问奶奶:“这是哪拿的?”奶奶说:“店里的。”我问:“付钱了吗?”奶奶说:“这么小的东西就让孩子拿着玩吧。”我瞬间就生气了,孩子这么小,他的物权意识还很模糊,而且也不清楚要如何付钱,可是大人知道啊,大人必须给他正确的示范,孩子才能学会怎么做啊。后来我带着儿子把东西还给了店员,并和店员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及时向店员道了歉。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决不能有小偷小摸的毛病,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做他人生的榜样。2.幼儿物权意识模糊,不清楚什么是别人的孩子在三岁以前因为认知的匮乏、语言能力不完善,所以在看到想要的东西时会通过哭闹、争抢来获得。如果你发现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只要及时问清楚,并带着孩子及时予以归还,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就可以了。3.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偷”的标签我有次在超市看到一个爷爷推着孙子结完账出来,发现孩子手里还有个很小的变形金刚,爷爷问哪里的,孙子说是超市,爷爷于是气急败坏地骂孩子:“你个兔崽子,你这么小,好的不学,就学会偷了,你这个小偷!”要知道,如果随意给孩子定义为“小偷”就会让孩子潜意识认为自己真的是个“小偷”,自己很丢人,从而无法抬起头做人。4.耐心询问孩子事情的来龙去脉有的孩子因为家庭贫困,平常想要的东西从来没得到过,于是想借别人的东西拿来玩,可又说不出口,于是会出现偷拿的行为;有的孩子仅仅是好奇,想把别人的东西拿来看看;有的孩子因为别人拿过他的东西,所以自己也去拿别人的;有的孩子并不清楚这个东西是别人的,只以为是可以拿得,所以拿来……总之,孩子拿别人东西的原因很多,父母必须了解清楚再下定义,决不能冤枉了孩子。5.如果孩子确实偷拿,要鼓励他勇于承认如果确认孩子的确是偷了别人的东西,父母需耐心引导他承认其行为,并告知这种行为带来的后果。要积极引导孩子勇于承认错误、接受批评,告诉他偷东西已经不对了,如果还不诚实的话就更不对了,妈妈希望你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6.带孩子一同返还物品并及时道歉建议父母带着孩子一同去返还物品,一是避免孩子独自面对未知的局势;二是告诉他犯错了没关系,改过来就好了,妈妈会陪你面对的;三是示范给孩子看如何返还物品并真诚道歉。只有父母一步步亲自示范和引导孩子,才能真正教育好他,从根本上防止孩子出现类似行为。我是幼教咖,幼儿园园长、早教师,传播更好育儿干货。欢迎关注,您的点赞、转发,是对我们最好的认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偷东西被家长发现了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