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伤害中孩子被忽视有什么迹象呢?

受过原生家庭伤害的人心理问题都很多,有的人表面上看似很正常,那是因为他们想正常地对待他人,不想给他人造成麻烦。有人说,抑郁症是最温柔的疾病,这说得一点都没有错,因为抑郁的人只是折磨自己,不忍心麻烦任何人。而精神病就不一样了,精神病都喜欢折磨别人,现实中,有很多“精神病”父母,喜欢折磨自己的孩子,把糟糕的情绪都发泄在孩子身上,反过来还说孩子脆弱。其实孩子抑郁了,不是不能跟他们计较,而是怕伤害他们,这就是得抑郁的好处,不过这种好处是对原生家庭而言,对孩子本身是一种折磨。受过原生家庭伤害的人,是深有体会的,没有受过原生家庭伤害的人,就当我没说。被原生家庭伤害的人会有这十大迹象01悲观,讨厌自己,讨厌他人童年不幸福还被虐待和打击的人,长大后会很悲观很失落,他们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向往,看不到美的一面,厌世,讨厌自己,也讨厌他人。其实就是以悲观的心态看万物,看什么都悲观的,看自己是悲观的,看他人也是悲观,所以就没有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因为内心早就没有了活力,或者是从童年开始就根本从来没有获得过这种活力,这跟父母对待他们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极其恶劣,那孩子看到的是父母的丑陋,完全没有美的一面,孩子一直得不到爱所以表现得很悲观、无所谓的样子。父母讨厌孩子,那孩子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想来想去发现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依然都不到父母的喜欢。这时,孩子就会想,自己是不是多余的,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接着,自己也讨厌自己了。因为糟糕的情绪,父母也成为了孩子讨厌的对象,因为悲观失望,所以慢慢地讨厌俗世中的人。02总是情绪失控糟糕的家庭总是情绪失控,那种争吵不休,总会让整个家庭永无宁日,在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要么抑郁了,要么也像父母一样情绪失控。上面说了,孩子如果抑郁了,那对于糟糕的父母而言,是好事,因为他们不用受孩子情绪失控的折磨,抑郁症是最温柔的疾病,孩子只会折磨自己。而如果孩子情绪失控,那ta会变成父母第二,父母以前怎么折磨ta,他就怎么折磨父母,把整个原生家庭搞得家无宁日,这可能就是现世报吧,因果报应。情绪失控的人很会折磨人,我有一个情绪失控的妈妈,这一点我深有体会。03泪失禁体质童年受过打击的人,长大后遇到点事情动不动就流眼泪,不是ta们喜欢流泪眼,而是根本控制不住眼泪自己就流下来了。比如看到可怜的人,就想到了自己,然后眼泪不听话就流下来了,听到了一些入心的话眼泪又流下来了,根本就控制不住。04讨好型人格孩子最害怕的是什么?孩子最害怕的是被抛弃,如果一个人小时候经常被亲人吓唬,亲人动不动就说“你再这样,我就赶你出门”等类似的话,那孩子就会很害怕,而且这种阴影会跟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长大后,ta也因此怕得罪别人,为了得到别人的满意,ta会不断地讨好别人,对别人唯唯诺诺。05自卑、疑心重有的人就喜欢大声吼孩子,孩子做错了,他们不教,就喜欢吼,然后孩子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他们看不惯孩子,也是靠吼,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早就吓破胆,变得自卑胆小怕事,另外还疑心重,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被别人吼。06总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一个人如果从小不被认可,总是被否定,那么ta长大后会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眼光,甚至活在别人的嘴里。因为这样的人总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尤其是渴望得到曾经否定自己的人的认可。07低存在感从小缺爱的人总是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因为没有爱,所以总是被边缘化,一旦别人对自己好点就很怕,怕自己不会爱别人。这种低存在感使得他们总是喜欢躲在角落里,一切爱与他们无关,在这个世界,没有爱他们的人,也没有他们爱的人。08总是压抑自己的真实需求童年备受打击的人是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实需求的,因为他们怕说出自己的真实需求后会被打击,所以他们总是压抑自己,无法做真实的自己。09低自我价值,很要强小时候受打击和欺辱的人自我价值感很低,但又很要强,低自我价值是因为被亲人的打击和欺辱后自己的悲观和失落的表现,而要强是总是想证明自己,尤其是想打击和欺辱自己的人证明自己。10社恐,对亲人、朋友信任度低缺爱和受打击的人会很胆小怕事,还有社交恐惧症,不敢面对现实,总是逃避现实,因为现实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美好。由于总是备受亲人的打击,所以对亲人、朋友甚至任何人的信任度都很低,不相信人,甚至内心对他人设有防线。最后:有爱的原生家庭的孩子不是没有心理问题,而是心理问题很少;而没有爱反而还很糟糕的原生家庭的孩子心理问题最多,这无关贫富。
点击蓝色字关注我们01原生家庭是一个人的宿命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后结婚成家,重新组建的家庭。其中第一个家就是我们的原生家庭,而当我们有了孩子,我们又变成了孩子的原生家庭。著名的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曾经说过:“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一生。”而印度合一大学创始人阿玛巴关也说:“生命中大部分的人际关系都是孩提时代与父母关系的复制。所有人际关系都反映了你与父母的关系,所有关系都会真实反映你与父母之间所发生的事。”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早、最大、最久的就是原生家庭。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受到系统成员的影响。或许我们看不见,但那些父母的思想观念、性格特点、行为方式、夫妻关系等又确确实实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从某种角度上说,原生家庭确实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命运。02原生家庭的第一大影响:亲密关系在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理论:我们的亲密关系、婚姻、情感模式往往来自于童年时期与父母之间互动的心理经验。原生家庭是个人情感经验与两性相处方式学习的最初场所。一个人的婚姻是否幸福,通常在他成长的家庭和他童年的经历中就已经埋下了种子。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有所缺失的部分,往往会在成年后拼命加倍找回,甚至带入到未来的恋爱、婚姻中去寻找,给亲密关系带来困扰;而一个人在原生家庭被满足的部分,反而容易做出取舍。就像民国才女张爱玲,自小缺失父爱,被父亲嫌恶、否定、殴打,甚至叫她去死,于是她长大后就会把自己对理想父亲的渴望投射在伴侣身上。先后两段婚姻,胡兰成比她年长14岁,赖雅比她大29岁。而张爱玲自己也曾坦露自己的婚姻观:“我一直想着,男人的年龄应当大十岁或是十岁以上,我觉得女人应当天真一点,男人应当有经验一点。”这种择偶观的形成,其实就是她对父爱的追寻。张德芬老师也曾说过:“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都会无意识地把爱人当成小时候的父母,继续和他完成我们未完成的课题。”03原生家庭的第二大影响:性格特质李开复说:“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在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在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怯。在羞耻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忍耐。在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在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短短一段话,道出了不同的原生家庭,会带给孩子怎样不同的性格特质。认识一位姑娘,从小听话懂事,成绩优异。她的父母对她要求非常严格,稍有不对,就是一顿教训,甚至动手就打。而这造成的结果就是,她一直不敢与他人交流,始终无法融入集体之中。因为她心中有着很强烈的自卑感和不安感,总觉得自己是不够好,是不被喜欢的。心理学上认为:孩子的自信,以及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从根本上讲都是来源于父母无条件的爱。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或者发现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自己必须听话,必须懂事,必须做得足够好,才能得到父母的爱。那么,哪怕他之后取得再大的成就,他的内心也始终是匮乏的。所以,那些从小与父母亲密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更有自信,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反之,孩子就很容易自卑,出现社交困难等状况。04原生家庭的第三大影响:亲子关系我曾经看过一幅很有意思的漫画。孩子犯了错,爸爸拿起鸡毛掸子就要打儿子,这时候,爷爷一手拉住儿子,一手抄起鸡毛掸子就喊道:“爸爸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不要打你儿子!”原生家庭最可怕的地方,就在这种强大的延续性。如果我们在原生家庭里受到的创伤,没有得到疗愈和成长,那么就很可能在自己孩子的身上重演悲剧。就像有些父母对孩子脾气很差,动不动就是又打又骂。孩子长大了,发誓自己绝对不对孩子发火,结果每次孩子一做错事,他就控制不住自己的坏情绪。还有些孩子,从小就与父母关系冷淡,等他们长大后,想要和孩子亲近,却发现自己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对孩子好,而是因为他们不曾在原生家庭体会到好的亲子关系,所以也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好好相处。想要改,就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成长。就像国际顶级家排导师伯图·乌沙莫所说:父母能够自然给予孩子的爱,通常是他们从自己父母那里得到的爱。作为一个父亲,如果我从我的父母那里得到很多爱,我对孩子的爱就会很自然地流动;如果我没有从自己的家庭得到足够多的爱,那么就很难把爱自然地给予孩子。05原生家庭的第四大影响:金钱关系路易斯海在《生命的重建》一书中列出了一些“与钱过不去”的限制性信念,包括:钱是丑恶、肮脏、邪恶的;我很穷,但是我很清白;我永远不会找到好工作,永远挣不到钱;赚钱是很困难的;我不够好,不值得拥有……通常情况下,那些在物质上过得拮据,或者是拥有财富也始终感到匮乏的人,大多都有以上的某种或者几种限制性信念。而这些信念,往往都是在他们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里塑造而成的。就像有些父母一味地要求孩子节俭,总是跟孩子说“赚钱不容易,你省着点花。”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很容易产生一种强烈的不配得感,不敢花钱,不敢对自己好。甚至变得非常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还有一些人,因为童年一些遭遇,会对金钱有一种强烈的抓取欲。总觉得只有金钱才能带给自己足够的安全感,于是不惜一切代价地想要得到更多财富。就像《人民的名义》当中的赵德汉,贪污两个亿,一分钱不敢花,就只是因为穷怕了。金钱的意义应该是让人过得更幸福。但是对于这样的人而已,哪怕他从外在得到再多,也始终无法填补内在的匮乏。如何疗愈原生家庭创伤,活出爱与力量?原生家庭会影响人的一生,如果童年时受的创伤没有得到疗愈,那么就会让成年后的我们依然陷在这个限制之中,并且越陷越深,苦苦挣扎。所以,出于对自己负责,提升生命质量的目的,疗愈原生家庭创伤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幸而,原生家庭之痛也并非无药可解。萨提亚认为人的一生有三次出生:第一次出生,是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创造了一个生命;第二次出生,是母亲把我们生下来,进入一个已经存在的家庭系统;而第三次出生,就是我们成为自己的决定者。对于前两次出生,我们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但是第三次出生,却可以完全由自己掌控。每个人都倾尽一生,在找寻自我的定义。或许探寻内心的路远比走向外界的路更加艰难,但我们都需要一些勇气去疗愈心中的那个“家”。穿越原生家庭中的爱与痛,与内在父母和解,然后完成那个追寻幸福快乐的自己,重塑自己的人生。我们每个人都带有原生家庭的印记,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成为更好的自己,千万别放弃自己的选择权。END精彩推荐你处在暴力的危险关系之中吗?所有你不愿意疗愈的,都会传给你的孩子抑郁症经常说的6句话,假如你没说过,说明心理非常健康关于我们洛阳阳光心理|关注抖音|青少年心理扫码关注带你发现更多不一样
文|全文共1731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孩子的自卑、安全感不足,大部分源于不够幸福的原生家庭。俗话说,人可以自谦,但不能自卑,自卑会影响人的一生。自卑的孩子内心缺少阳光、温暖和爱,他们可能存在交友困难、心理疾病、职场坎坷、感情受阻等问题,而家庭往往是孩子自卑的源泉,如果您的孩子出现这些迹象,说明骨子里透着自卑,需要及时“挽救”。孩子自卑的几种表现1、过于懂事孩子懂事令人欣慰,可是过于懂事却让人心疼,因为背后是自卑导致的委曲求全,他们用成熟稳重去替代这个年纪本该有的天真和傲娇,总是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努力压抑自身的需求,内心害怕被否定,于是选择退让和隐忍。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2、总是自我否定有的孩子经常被父母、老师批评,在无数次的指责中失去信心,变得越来越自卑,父母长期给娃贴上“笨”“蠢”“没用”的标签,孩子可能真的以为自己就是如此,继而陷入自我否定的死循环中。3、在意别人的看法自卑的孩子对周围人的评价十分敏感,常因为别人一句脱口而出的话耿耿于怀好久,严重的可能会疑神疑鬼,总是喜欢无中生有,总认为别人对自己图谋不轨或者看轻自己,这类孩子十分“玻璃心”。4、花钱很谨慎孩子花钱谨慎,想要的东西不敢买,多半源于原生家庭的“穷养”思维,如果父母过度节俭,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给娃灌输“家穷”的观念,孩子可能会内心自卑,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敢乱花钱。5、不喜欢集体活动如果孩子不喜欢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不愿意结交朋友,总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经常独来独往,遇见熟人就避开,面对陌生人不说话,将社交视为洪水猛兽,不敢迈出第一步,很可能有心事,又不知该如何表达,于是干脆选择封闭自己的内心。6、做事情没有主见如果孩子做事情总是从众,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多半是自尊心在作祟,他们害怕说错话、担心被嘲笑,这种孩子可能是平时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励,总是被批评、被否定,继而产生自我怀疑、随波逐流的想法。自卑属于性格上的缺陷,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如果不及时消除,它会像幽灵一样缠绕着孩子,在面对某个场合、某件事、某个人时,猝不及防地出来“捣鬼”,让人变得绝望。父母想要让孩子变得自信,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就必须从根源上搞清楚孩子自卑的原因。孩子为什么会变得自卑?1、原生家庭影响孩子的性格塑造源于家庭,童年是自尊心形成的基础,父母行事的态度和方法不当,会直接导致孩子自卑,主要源于如下几个方面。父母婚姻不合,经常吵架、打架,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内心容易变得自卑。父母对孩子的关心过少,经常忽视娃的各种情感需求和物质需求,导致孩子内心自卑。父母过于严苛,总是喜欢批评孩子,甚至对娃造成人格伤害,孩子会越来越自卑。父母不尊重孩子,经常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损孩子,严重伤害娃的自尊心。父母总是质疑孩子,或者与别的孩子作比较,当被最信任和最亲密的人怀疑,孩子内心会丧失信任感。2、外在的负面评价“语言暴力”常常伤人于无形,外界持续不断的消极评价很容易毁掉一个孩子自信心。如果从小到大被人贴上“长得丑”“长得胖”“又蠢又笨”等恶意的标签,可能导致孩子无法接纳自身的不足,被他人的言语放大缺点,加重内心的焦虑与自我怀疑。在搞清楚孩子自卑的原因后,父母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孩子尽快树立自信心。具体可以这样做。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1、鼓励孩子改变自己如果孩子因自身不足遭受外界的闲言碎语,父母一定要用耐心和爱心鼓励孩子,通过励志故事、名人案例等鞭策孩子,让他们明白没有谁是十全十美的,如果因为长得胖被人嘲笑,那就一定要改变自己。2、多表扬、称赞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多一些鼓励和支持,在平时的生活中,懂得尊重孩子的内心想法,不要一味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多给孩子表现自我的机会,当孩子困惑时,及时提出可行性建议,不要用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来责骂孩子的缺点,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3、增长孩子的见识自卑多源于无知,当看着其他的孩子侃侃而谈时,自己却一无所知,自卑心理就会萌芽,毕竟缺少见识的孩子说话做事没有底气,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与群体格格不入,只有开拓娃的视野、扩大其朋友圈,找准自己的定位,孩子才会变得勇敢、自信。(明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伤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