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是什么秉持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20年前,曾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的汪建与杨焕明、于军、刘斯奇共同创办了华大基因,并于同年9月成功申请到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基因测序任务。华大创始人团队正是从诞生之初便怀抱着“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愿景,从非典时期无偿捐助30万份试剂盒到发布自主研发测序仪,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到坚持科普工作,提高大众对于基因认知,以公益善举传递社会价值,做行业前行者和奋进者,华大永不会停歇。“生命如此美妙,我们却知之甚少”。将基因技术变成大家都能消费得起的东西,直到有这样一天,大众能像懂英语一样能看懂基因数据。12月12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19年度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年会”在北京举行。作为中国最大的精准医学龙头企业,华大基因凭借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领先的创新技术以及广受信赖的口碑斩获 “2019年度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奖”。我们曾多次探访华大基因,借助此次评选,我们再次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精神核心华大的成立源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GP)。1999年9月9日,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宣布成立,并代表中国承担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任务。从这时开始,一张“为了祖国的荣誉”的标语,一直挂在华大实验室的墙上。“为国争光”的精神,也一直记挂在所有华大人的心里。对于华大而言,完成基因组计划后,令其更加声名鹊起是在3年后。2003年4月,非典肆虐。华大在三天内就完成了从病毒全部基因组序列测定、诊断原料的制备和诊断试剂的研发以及全套注册申报材料的准备,一周后通过应急绿色通道获批(国药试字S20030003/0004),两周之后,便生产完成了三十万人份试剂盒。试剂盒是卖还是捐?大家争执不下。“汪老师拍板说捐了!”华大基因CEO尹烨兴奋并带着感动说,“在这种特殊时期,科研工作者能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呢?在大是大非面前,私念一闪的时刻,华大人没有往后退,而是勇敢地冲了上去。”这件事也成为激励尹烨,激励华大人的高光时刻,是最核心的精神支撑 。2000年4月,华大在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 1% ”任务后,正式启动了水稻(籼稻)基因组计划,测序的样本正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父本。当时,日本早在 1991 年就已经启动了水稻(粳稻)基因组项目,为报1982年水稻命名权被日本抢走的一箭之仇,华大在当时成立之初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赶在日本之前发表了研究成果:2001 年底,华大完成了水稻(籼稻)基因组框架图的绘制,并免费公布数据库;2002 年 4 月,Science 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这项工作。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发表于Science并被选为封面故事2011 年 9 月,华大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水稻研究所共同启动“全球 3000 份水稻核心种质资源重测序计划”,对 3010 株亚洲稻进行了重测序,并在 2018 年 4 月把研究结果发表在 Nature 杂志上。在这篇文章里,研究人员没有采用日本的命名法,而是坚持用了籼稻(Xian)和粳稻(Geng)的名字,最后“籼”“粳”这两个汉字被印在文章上,纠正了日本人当年的错误,也是第一次将汉字写入到世界顶级期刊。华大因科研而诞生,并一直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奋进。在水稻基因组测序完成之后,华大又相继完成了家蚕、千人基因组计划、大熊猫基因组、万种鸟类计划等多项重大课题。打破国外垄断 基因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虽然我国对基因科技的研究并不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我国的基因测序相关产业,长时间处在基因测序产业链的中下游,直至华大于2013年收购美国的测序仪上市公司CG,我国的基因测序相关产业才开始真正布局上游。在收购CG一年后,华大在消化吸收再创新之后,推出了BGISEQ-500 测序仪,从而打破了Illumina等美国公司对上游的垄断。2017年,华大基因对Illumina的采购额同比下降30.65%。2018年,华大基因自主测序仪使用占比超过93%。随着华大超高通量测序平台DNBSEQ-T7的面市,日产出数据可达6Tb,全基因组测序成本将大规模下降,能够帮助社会真正走向人人基因组时代。2019年以来,华大自主平台发表科研文章数量爆发式增长,日均发文数量达1.53篇,每周发文数量达10篇以上。截至2019年9月,华大自主平台累计发表论文超过500篇,文章产品类型包括RNA、DNA、微生物、多组学关联等方面,实现了各类产品全覆盖,文章影响因子在不断提高,华大基因自主平台越发被广泛认可。在破除国外垄断领域的背后是华大基因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今年8月,华大基因肺癌组织试剂盒取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该项试剂盒基于国产高通量测序平台,打破了国外测序仪在肿瘤基因检测试剂盒领域的垄断局面。华大基因自主研发的肺癌组织试剂盒面对未来基因领域的广阔市场空间,华大基因当前也正致力于打造“华大生态圈”,通过内部研发和外部投资,不断完善公司全产业链生态圈和前瞻性战略布局,投资涵盖生育健康、肿瘤基因检测、合成生物学、消费级基因检测、生物信息分析、眼科诊疗、宏基因组等细分领域。布局大数据战略 基因科技兼善天下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加强、物质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以及科技进步,未来的医疗服务前移已是大势所趋,即大家更关注防病于未然和早期检测,而样本数据量对精准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华大基因在数据价值挖掘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遗传病检测、肿瘤筛查、传感染防控等领域已分别构建多个组学数据库。其中,截至2019年6月30日,遗传病数据库已积累表型-基因信息6000个以及4000多个明确致病基因的有效信息;肿瘤数据库覆盖12个癌种;病原数据库汇聚病原物种8000余个。在临床检测方面,华大基因更具有全球领先的数据优势,仅生育产品临床检测累计服务已经超过900万人次。以基因为代表的生命大数据信息是精准医学的内核,大数据也将是未来精准医学竞争赛道的核心竞争力。除在专业领域获得卓越的成果外,华大基因不遗余力地坚持科普,将基因科技传向了更广阔的地方,让基因科技飞进寻常百姓家。华大基因CEO尹烨开设了基因科普节目《天方烨谈》。截至目前,该节目已录制超1000期,收听次数已超1.4亿次。此外,华大基因还创建了“非要你健康”的健康访谈视频节目,传递正确的生命科学、健康知识。坚持惠民,助力健康中国华大基因作为基因科技领域的龙头机构,始终坚持“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理念,坚持“持续低价惠民”的原则。在基因科技惠民的道路上,华大基因结合近年来的项目经验,协助各地政府制订适合当地实际情况、有效且可持续的健康城市规划,通过基因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近年来,华大基因在全国各地继续开拓新的基因健康筛查民生项目,截至2019年上半年,民生项目覆盖了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共60余个区域,民生项目筛查人次已累计达到700余万次。长沙民生项目2019年,华大基因的无创产前业务在河北省实现全省覆盖,而且相对于国内外同行具有非常大的价格优势,真正做到普惠民生。此外,华大基因的民生项目覆盖的检测范围也在探索逐步扩展。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到耳聋基因检测,从宫颈癌筛查到肿瘤早筛,河南三门峡已启动了结直肠癌筛查项目,临沂市万人肠癌筛查民生项目也正式启动收样,是肿瘤早筛第一个万人民生项目。相信随着项目实施经验的积累,未来也会有更多人受益于基因检测的民生项目。华大基因在临床救急上同样也一直发挥突出作用。近期一例案例显示,深圳一位女子在国外旅途期间出现发热、咳嗽、流涕、腹泻等症状,回国后一度病情危重住进ICU。在检测过程中常见病原体检测均显示阴性,医生判断为非常规的病菌感染,立即建议进行高通量基因检测,华大基因拿到样本后,分别进行了PMseq病原微生物DNA和RNA高通量基因检测,最后在呼吸道分泌物内找到鹦鹉热病原体基因。找到“元凶”后,医院及时开展针对性药物治疗,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在基因科技惠民的道路上,华大人掷地有声,永远以行践言,凭借基因测序技术助力全球健康事业的快速发展,以达到在未来构建全民精准预防、精准医疗的目标,实现全社会“先天无残”和“后天少病”的美好愿景。
2019-09-20 07:08
来源:
新京报
20年前,中国正式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1999年9月9日,华大为人类基因组计划而生,成为了中国第一家基因科技公司。秉承着“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使命,华大先后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1%)、水稻基因组计划、抗SARS研究等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工作,奠定了中国基因组科学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作为新兴行业里的“老兵”,华大也迎来了20周年的生日。在行业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华大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创新成果,将前沿的多组学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医学、民生等各个领域,为精准医疗、精准健康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实际需求提供研究服务和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引领精准医学的创新发展。
坚守初心 以家国情怀振兴中国基因测序事业
1999年,汪建与杨焕明、于军、刘斯奇共同创办华大,并于同年9月接下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基因测序任务,中国成为参加这项研究计划的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同年10月1日,在国庆五十周年阅兵仪式开始的同时,1%计划的测序仪全面启动。
作为华大1号员工,杜玉涛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华大实验室墙上那张A4纸打印的标语——“为了祖国的荣誉”。基因测序仪,人歇机不停,科研人员两班倒,工作都是12小时制。每到凌晨三四点最困倦的时候,汪建就会到实验室“查岗”,在背负着祖国荣誉的压力之下,他根本不敢松懈。“一边为祖国的荣誉去做1%的任务,另一边又看不到赚钱的前景,最困难时,华大甚至打白条给员工发工资。”杜玉涛说,虽然当时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但所有人都不计结果,为了同一个目标全力以赴。2000年6月,人类基因组计划1%项目工作的框架图宣告完成。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完成之时,特别感谢了中国的科学家,汪建和他的团队第一次被大众所了解。
紧接着,华大与袁隆平院士合作开展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研究,仅用了23个月时间,2002年4月,在顶级期刊Science上完成论文发表。在2003年SARS肆虐期间,华大迅速破译四株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检测试剂盒,华大创始团队因此获得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2007年,华大从中科院体系分离,南下落户深圳,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测序业务。但是,受制于上游企业的垄断,缺乏基因测序仪技术的华大如鲠在喉。2013年,华大全资反向收购了当时全世界排名第三的测序仪公司Complete Genomics(简称“CG”),开始自主生产测序仪。一年后,在消化和吸收了CG公司的技术之后,华大推出了BGISEQ-1000 的测序仪,从而打破了Illumina等美国公司对上游的垄断,也让华大在国内同行业再无对手。如今,华大已拥有多款自主研发的高通量测序仪。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深筑行业护城河
2017年7月14日,华大旗下的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大基因”)在深交所上市,这只“基因测序第一股”的总市值在短短4个月内从78.85亿元飙升至千亿元。在投资者前赴后继热捧之下,华大基因CEO尹烨却表示,上市不是为了市值,而是希望吸引一大批价值投资者,为民造福,把高大上的科技让每个人用得起,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人均寿命,这正是华大的初心。
专利成果丰硕,名列中国五百强前茅。
作为一家技术创新驱动的基因科技公司,华大基因研发投入比例持续增长,2015年至2018年,华大基因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02亿元、1.77亿元、1.74亿元、2.61亿元,占营收比分别为7.88%、10.33%、8.32%、10.44%。2019年上半年,华大基因研发投入再次加大,为1.52亿元,同比增长51.63%,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为11.78%;重点研发项目44个,涵盖生育健康、肿瘤防控、感染防控、多组学大数据服务与合成业务等方面。经过持续多年的高研发投入,华大基因拥有的已获授权专利达到了358项,其中发明专利就有333项。根据近期公布的《中国企业专利500强榜单》,华大基因位列17,在生物医药类企业中名列第三。
肿瘤防控持续发力,试剂盒打破国外垄断。
2018年6月,由华大基因研发的中国首个BRCA1/2基因检测试剂盒获国家药监局创新特别审批,成为国内首款指导PARP抑制剂靶向药使用的检测试剂盒。2019年8月30日,华大基因研发的肺癌组织试剂盒(EGFR/KRAS/ALK 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获批,该试剂盒基于国产高通量测序平台,打破了国外测序仪在肿瘤基因检测试剂盒领域的垄断局面。
大数据前景可期,智慧医疗领域第一。
目前,华大基因已是业内具有全产业链优势的基因测序龙头企业,也是全球少数具备全产业链资源的基因大数据中心、多组学科学技术服务提供商和医疗服务运营商。
在《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100强榜单》中,华大基因名列第六(前面是BATHK),在智慧医疗领域位列第一。数据大了自然智能,比如193万份孕期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发现孕期肿瘤,就是大数据积累带来产业成果的范例。
民生项目造福百姓 践行公益彰显责任
秉持着“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理念,坚持“持续低价惠民”的原则,华大基因在全国各地开拓新的基因健康筛查民生项目。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已开展的民生项目覆盖了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民生项目筛查人次累计达到700余万次。2019年7月,华大基因全资子公司中标河北省孕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项目,是第一个省级全覆盖的民生项目,进一步拓展了其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区域布局,让精准医学惠及更多家庭。
民生项目逐步发展形成了以出生缺陷防控、宫颈癌与乳腺癌筛查、妇幼健康管理为核心的三大功能模块。出生缺陷防控为孕妇提供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耳聋筛查等出生缺陷检测管理;宫颈癌与乳腺癌筛查功能为适龄妇女两癌筛查、提供信息化管理支撑;妇幼健康管理功能为适龄女性和0-7岁儿童的健康进行全流程管理。通过三大功能形成了妇幼健康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截至2019年上半年,华大基因生育产品临床检测累计服务近900万人次,已完成超过510万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超过250万名新生儿和成人接受了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的检测服务,发现数千名先天性耳聋及迟发性耳聋受累者,同时发现约12万人携带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有效控制耳聋的发生发展;为超过40万人提供了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助力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及干预,防控重度地中海贫血。
在基因科技惠民的道路上,华大基因表示,将继续结合近年来的项目经验,协助各地政府制订适合当地实际情况、有效且可持续的健康城市规划,通过基因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
同题问答:
1、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你所在行业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华大基因:随着国家的强盛,国内基因检测行业的开拓者及从业者们的努力,行业从无到有,到更规范,到技术实力比肩国际水平,到测序成本的大幅下降,现在,我们喜闻乐见基因检测可以普惠到更多民生大众。
2、对行业发展有何建议或期待?
华大基因:尽管行业发展已经有了非常大的突破,但还需要更多政策和监管环境的逐步引导和放开。近年来,国家政策对大众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们期待随着未来政策和监管的不断完善,基因测序技术可以使更多的人群受益,与基因相关的疾病越来越少,可防可控。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吴兴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大基因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