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动不动就叫家长应该喊学生家长吗?

老师不要轻易向家长告状  不要轻易在家长面前告状,每个家长都不喜欢听到孩子不好的一面,如果老师自相情愿的告知,家长可能会反感,表面不说,背后不配合工 作,这样教育工作就处于被动地位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老师不要轻易向家长告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老师不要轻易向家长告状 篇1  前几天校长带领老师们做了一个模拟练习:两个老师一组,一个扮演老师,另一个扮演家长。“老师”向“家长”抱怨他的孩子有多么不好,一直投诉了2分钟。当问起扮演家长的老师们的感受时,有的说:“这个老师真没水平,对我孩子的问题根本没有看到位,说不到点子上。我心里真看不起他。”有的说:“我孩子在学校课堂作业没有完成,你也找我们家长,那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老师是做什么的?”有的说:“我听了老师的告状,觉得很绝望,我觉得这个孩子简直无药可救了。”还有的说:“我真是气死了,孩子太不努力,太不用功了,回家后要好好教训他一顿。”  老师和家长在做言语交流时,一般情况下,老师是主诉方,控制着话题;家长是受听方,接受着老师的大量信号输入。在模拟家长的感受中,可以看出这么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所有家长的反应都是“责他”的,不是责怪老师,就是责怪孩子,没有一个“责己”。这就是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在发生作用。老师对家长告状的目的`是什么?绝对不是希望引起家长的反感,也绝对不是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怒气。老师和家长沟通的目的还是希望家长能够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引导孩子改正某方面的缺点,弥补某方面的不足。  曾经有一个家长给我打电话,说自己孩子学习语文比学习其他的学科要落后很多,就在网上查阅了我的基本情况。我听出了家长对我的不信任感,我马上冷静地回想了这个学生的表现。这个孩子的作业非常糟糕,书写一塌糊涂,写出来的每个字都会错位。上课时常会走神。在和家长沟通时,我首先向家长表扬学生上课大多数时间听讲比较专注,口头表达能力很强,思维也很活跃。指出学生明显的不足就是在书写上有很大的弱势,我们在学校里会尽可能地对他多一些专注,多一些指导。希望家长加强对孩子作业的检查和指导。对一年级学生来说生字是重点,书写正确是学习的重点,这个基础打好了,对他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我希望家长做一下配合:一是要经常提醒孩子握笔的姿势;二是要及时准备削好的实心铅笔,不要在第二天来到学校铅笔都秃了;三是督促他按照正确的笔顺写字;四是多做一些手指的力度训练;五是告诉家长最近重点训练内容是什么,引导家长和学校教学进度相配合。后来家长心悦诚服地对我表示感谢。  在和家长沟通时,老师一定要注意家长的感受,不要告状。如果我接到家长电话,就向家长抱怨,说孩子作业写得潦草,甚至于有时候会不做作业,就很容易激化矛盾,使教与学对立起来,让老师和学生、家长的关系对立起来,这样大可不必。教师要让家长成为自己的教育伙伴,心甘情愿地成为自己教学的同盟者和支持者,一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加油助威。  当老师注意了自己的沟通方式,和家长成为朋友时,你会发现自己的工作原来很轻松。  老师不要轻易向家长告状 篇2  “你们的孩子今天打人了。”“他今天吃饭不太好。”......类似这样教师在幼儿家长接孩子时,向家长告状,诉说幼儿一天犯下的错误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我认为教师的这种做法有不妥之处。  首先,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都较差,犯错误是难免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分析问题,改正错误,而不宜简单地以“告状”的方式来解决,从而把问题推给家长。  其次,老师向家长“告状”,往往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有的孩子家长性格粗鲁、脾气暴躁,听到“告状”后就对孩子进行体罚。这些孩子一旦犯错误后就担心老师会“告状”,从而产生精神压力,影响一天的学习与生活;有的孩子还会因害怕家长惩罚而说谎;还有的孩子认为老师的“告状”是无能,管不了自已,如果其父母对孩子又娇惯、溺爱,天长日久,这些孩子对老师的“告状”就会持无所谓的态度。  要改变“告状”式的.家园联系,一方面教师要对犯错误的幼儿采取正确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发现幼儿犯错误不急不躁 ,冷静地帮助幼儿分析自已的过错,使幼儿明白自已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  另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工作,对平时表现较好,偶尔犯一个小错误的幼儿,只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到自已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了,教师即可根据情况,或者悄悄地将情况告诉家长,使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或者经观察发现孩子已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就不再将情况告诉家长;对调皮捣蛋、经常犯错误的孩子,教师则一定要注意联系方式,不要当着其他家长和孩子的面告孩子的状,要静下心来和家长单独面谈或采取家访的形式,向家长介绍孩子的情况,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及应采取的解决办法。家园教育保持一致,才能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  老师不要轻易向家长告状 篇3  学校教育离不开学生家长的支持,家校联系,才可能使得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没有家长的支持,学校很多工作是开展不了的。  家长有权知道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也有义务配合学校的教育。但现实的家校联系情况其实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班主任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比较喜欢向家长反应,在学生眼里看来就是“告状”,并且在这个问题出现后甚至都没有一点自己的思考和调查,就通知家长来校共同教育,甚至带回去停课反省。  姑且不谈班主任有没有权力让学生停课回去反省,学生出现问题就向家长反映,这做法本身就值得商榷。如果学生是一个完美的学生,行为习惯没有任何问题,学习能力也超强,那么,还需要我们老师吗?还需要进学校接受教育吗?教师和医生很像,医生从来不会责怪来医院的病人为什么都是病人,也不会责怪病人为什么生病,相反,医生会耐心查找病因,并且有时候会长时间跟踪一个病人,密切关注其病情,虽然,有的时候病人可能得的是绝症,但是,医生还是会给病人以希望,而不是让其绝望,医生依然相信信念、信仰可能带来奇迹。我们老师的工作其实跟医生非常相似,我们要让学生充满希望,不能因为学生的一些问题就否定他,更不能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连询问都不询问就直接进行惩罚,甚至直接把家长叫过来带回去教育。试想,在这个做法里面,班主任想达到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是让学生感觉丢脸还是畏惧?  教育工作最起码的要求应该是研究问题,学生性格各异,面临的问题也都是不一样的。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很正常的,只要不是杀人放火等违法行为,其他任何行为的出现都很正常。比如,玩手机、早恋、翘课、抽烟等,这些问题在高中阶段也是最常见的问题,当这些问题发生的时候,我看见不少班主任的第一反应就是把家长叫过来,让家长先骂一顿学生,然后再把学生带回去教育几天。在带上一届学生的时候,我这样做过几次,实践证明,向家长告状是没有一点正面作用的,负面作用倒是很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伤害了师生关系、伤害了老师和家长的关系。表面上家长会配合老师的工作,甚至在老师面前对学生进行打骂,但是其内心是对老师没有任何感激之情的,甚至还会有怨恨之情,特别是当学生高考落榜的时候,那就更是如此。  当学生违纪的时候,我们最需要做的是静下心来研究学生犯错的原因,然后再去想对策,经过多次这样的锻炼,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要呵护学生的自尊,这一点理论上讲起来非常容易,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异常难,因为,研究问题需要足够的耐心、耗费足够的.时间、要求教师有足够的智慧,相反,向家长告状仅仅只需要一个电话,或者在班里对着犯错的同学大喊大叫也许立马就能让学生惧怕,让班级瞬间安静下来。  不向家长告状,并不意味着不要和家长联系。我们需要密切和家长联系,特别是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良好表现,当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更需要让其家长知道。以前有老师经常采用家校联系簿的形式和家长联系,而现在,随着微信的普及,我们只要拿出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向家长表扬学生。班主任还可以创造很多条件让学生展示自己,并且用手机把有意义的瞬间记录下来发给家长,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小孩在学校的具体表现。  总之,要让家长变成我们的教育助手,而不是变成拿着棍棒惩罚的学生的“刽子手”,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和家长的友好和善意。  老师不要轻易向家长告状 篇4  八年级开学一个月了,在我的认知中学生稍微成熟了,比以前懂事了,经过七年级一年的交往,我大致了解家长对学生的态度了,但是在校期间,不管家长态度如何,我始终坚持严格管教态度,或许我真的教不会某些文化知识,但我希望他们依然可以在这个班级快乐成长。  老师和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学生努力学习,其实只要孩子们努力了,结果并不重要,因为他们在一直努力,这就是家长和老师的希望。最怕遇到聪明但不学习的孩子,也怕遇到能学会但不学习的孩子,所以很多时候当各科老师做过各种思想工作之后,依然没有改观,这时候不得不请家长配合工作,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个学生到一定年龄会从学校毕业,但他不可能从家庭毕业,所以通过家长进行长期的思想渗透工作也是极为有必要的。这是请家长到校配合工作的原因之一。  但我们都明白学生最怕的就是家长到校,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只要老师找家长肯定没好事,甚至觉得只要到校就是告状,这种思想就是根深蒂固的。其实老师未必都喜欢告状,因为老师更希望告诉家长学生在一点一滴的进步,老师更喜欢将这种喜悦分享给家长,让家长更有动力配合老师的工作。一个学生在慢慢进步,每个老师都能看在眼中,不免会更加关注,总希望学生能越来越好。  很多时候老师也能理解现在的家长,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所以更多的时候是将孩子送到学校,寄希望于老师的严格管教。甚至有家长直接告诉我:因为全身心的信任你们老师,相信你们能管好她,所以我一向很放心,都没有过问过孩子的成绩,可是现在她退步了……你能不能管严点。  我不想在任何家长面前说孩子的不是,但是有时候孩子犯错误了,不管愿不愿意,我都必须据实告知,因为我觉得让家长了解事实有必要。但是我同时也要声明,我不是警察,我所了解到的信息并不一定就是“事实”,可能出现偏差,原因如下:第一学生犯错后基本不会主动认错,一般都有沉默是金的'习惯,不管怎样问,我问不出来一句话,所以我不能从当事人口出得知具体经过。第二,学生虽然已经上初中了,但是认知方式还存在不成熟的地方,所以反馈给我的信息会有主观意识,因此我也会被误导。第三,有时候事情并不是一件一件的发生,而是接连不断,很容易让人想偏,所以真相不容易展现。  不要轻易在家长面前告状,每个家长都不喜欢听到孩子不好的一面,如果老师自相情愿的告知,家长可能会反感,表面不说,背后不配合工作,这样教育工作就处于被动地位了。应该分析利弊,看如何更合理的表达学生在校表现,这样会更好。总之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争取家长配合,共同帮助孩子进步。  老师不要轻易向家长告状 篇5  我们小的时候读书,好像很少有叫家长来学校的机会,但是现在学校老师动不动把家长叫过去,基本上隔三差五下都能收到学校老师的反馈。  很多家长也真的是被逼疯了,为什么以前老师不需要经常给家长反馈,现在老师经常给家长反馈,因为以前小的时候,老师有很大的决定权,其实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就可以了,孩子犯了错老师可以自行处置;  但是现在的家长因为太焦躁,各种干涉各种惹事,导致学校老师已经不敢轻举妄动了,最后只能把家长请进来,这样家长就更加焦虑。  一个老师就跟我反馈说孩子在学校稍微中午一餐饭吃得不是很好,结果家长就大发雷霆,导致老师把每天孩子在学校吃多少饭的情况都得发给父母。  我碰到更夸张的一个学校,在课堂里专门给家长设了家长座,全班的四五十个家长轮流按天,到学校课堂上值班,这样发生任何事情,老师都不需要承担责任,学校也不需要承担责任,因为有家长在场,把自己也变成最大的受害者。  我特别有感受今天的学校,好像已经不是孩子受教育的地方,很多老师宁愿把孩子供起来,当成爷一样的供着,也不敢随意给孩子说。  老师一般什么事情会跟家长告状,一般都是孩子在学校里发生一些状况,比如说打架呀,扰乱课堂秩序,做操不听指令,破坏学校的东西啊,拿同学物品等等。  那么老师跟家长告状有用吗?  实际上我想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这些行为发生在学校,家长不在现场也不是当事人,也不能直接解决问题。  很多家长也很无奈,也很无助,只能回家对孩子生气发脾气,指责孩子在学校不当表现,其实对孩子改善在学校的行为,基本上没有任何的积极作用,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归根结底还是需要老师在学校里解决,靠家长不切实际,那学校老师为什么要反馈给家长呢?其实要的是家长的态度。  如果碰到老师对你的告状,那么家长有智慧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第1点特别重要的是要把问题给接纳和理解,通俗的讲就是这个问题的接住了。老师告状的时候其实是有情绪的,因为孩子确实也屡教不改,老师也是人,也有情绪,就需要有个情绪的出口,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非常坦然的接纳,理解是和老师沟通的基础。  在接到老师的电话和反馈的时候,必须要告诉老师,老师你辛苦了,你要去理解老师每天要面对三四十个孩子处理各种各样问题,内心的焦虑和无助。  当我们站在这个角度理解的时候,其实孩子的任何情况,哪怕老师对这个事物的认知,可能也不完全客观,你都需要保持理解。  第2点要做的事情呢,就是要需要挡枪。老师给你反馈很多,是因为老师对家长有希望,如果这一块的家长在推卸责任,找借口说我家孩子不会打等等。  这样的话老师就会感觉到这个家长很没有态度,所以必须要把枪挡住,跟老师讲我的'孩子确实有很多方面的不足,我先向你道歉,其实主要责任是我们自己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主要的,要替孩子把责任挡下来,而不能在老师面前对孩子进行落井下石,这个就特别像,你的上级领导,把你的下属叫过去给骂一顿,然后再把你叫到身边去,你这时候要做的事情不是出卖你的下属,而是告诉你的上级领导,说作为主管我有责任,这时候你的下级你的伙伴会对你非常有安全感,而你在中间的表现就是一个非常善于承担责任的人,所以这一招叫挡枪。  第3点转换,因为你必须要明白你是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转换的角色,你要去衔接你跟孩子之间的关系。  做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桥梁,甚至是做媒婆等等。这个事情怎么处理,有个大原则叫理直气柔,比如说你的孩子在班里当班长,是班干部,这个班主任给你的孩子布置一个任务。  那么很多孩子觉得我是班长都拿着鸡毛当令箭,回去被底下的同学趾高气扬的状态就会导致你的孩子很不受欢迎。做一个事情的中间人的角色,他必须要办一个角色,叫理直气柔,你接到了班主任的指令,但是你和同学却要和颜悦色懂得去理解别人,这样你又懂得尊重了上面的领导又很好的衔接给下属的观点。  所以作为妈妈,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衔接的角色也需要理直气柔。比如说,当老师跟你讲完你孩子的问题,你当时可能非常的生气。  如果你回家能直接向孩子发泄,这个孩子感受到什么叫理直气壮,但是如果你知道老师表达什么,你认为可能你的孩子真的错了,但是回家你又换一个非常柔和的方式先去肯定和鼓励孩子同时去理解孩子,同时把问题抛出来换一个方式,用平等的方式跟孩子沟通,让孩子意识到他错了,并且鼓励孩子接下来的进步,这样孩子内心会非常的舒服。  你又尊重了老师,同时又很好地保护了你的孩子的内心的自尊,这样孩子在情绪上不会抵触,也更愿意自我改变和提升。  当你在老师心目中是个非常有态度非常有素质的家长的时候,你的孩子很多问题其实就很好的能够帮助解决。  老师不要轻易向家长告状 篇6  本周,本市一所知名中学里一位初中生的家长因无法忍受老师频频电话告状,为孩子选择转学。家校沟通该如何把握“度”?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学校在家长送孩子上学的时间段推出家校个别接待日制度,既方便家长、老师个别交流,又避免老师的不适当沟通影响家长的工作。但同时教育专家也指出,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不能一味迁就,放任自流,必要的惩戒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正确指引,关键还是要讲究技巧和方法。  【事件回放】  孩子的班主任爱告状  一发现孩子出现什么不遵守纪律、作业未及时完成等行为,班主任会当着孩子的面拨打家长手机告状。为了不再出现这一尴尬场景,昨天,学生家长张女士为正在读六年级的儿子办理了转学手续。  张女士介绍,今年暑假,儿子刚升入本市某教学质量较好的一所初中读书,全家人为此很开心。开学前一周,30多岁的班主任第一次家访时便自我介绍:我是学校里比较严厉的老师之一,学生都比较怕我。开学第一周,张女士正在单位开会,突然接到班主任的一个电话:“全班学生都包了新书,只有你儿子一个人没有包书,你们知道吗? ”张女士立即解释说:“孩子请我帮忙了,我在家一时没有找到包书的纸,准备今天去买书套给新书套上,这事我一时疏忽了,请老师原谅。 ”说明情况后,张女士立即得到老师的理解,这也让她放心了很多。  随后,张女士经常接到班主任的告状电话:“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跟周围学生讲话”、“你儿子今天语文作业的抄写课文没有做,家长在家有没有检查作业? ”、“孩子月考成绩下降了,家长是不是很少督促孩子的学习 ”……最近,张女士在其他家长的邀请下,加入一个家长聊天群,结果发现,很多家长都和自己有一样的困扰――很担心接到老师的告状电话。  很多家长甚至相互交流,如何来应对爱告状的老师:“班主任爱告状,说明她对你的孩子比较关心,对学生的期望值比较高”、“接到老师的电话,态度一定要诚恳,什么都虚心接受,代表孩子向老师认错。孩子已经在学校挨批评了,回家后,家长对孩子要以鼓励教育为主,免得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家长心态】  担心打击孩子自信  每次接到老师的电话,张女士总是不断地向老师道歉,以希望老师能早点结束通话,避免影响自己的工作。每次接完老师的电话,张女士总强调一句:“我们在家也会多教育孩子,孩子不懂事,请老师多给孩子一些时间改正。 ”尽管如此,时隔不久,她又会接到老师的告状电话。  每次接完老师的电话,张女士总觉得是自己挨训,心里感觉很不舒服。 “以前,孩子在学校、家庭都是接受鼓励教育,对孩子的进步及时肯定,对孩子的缺点则进行善意的提醒,很少严肃地训斥孩子的缺点。而现在的班主任则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很少关注学生的优点,把学生的一些缺点放得很大,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观念不一样,该怎么解决?张女士再三权衡,决定将儿子转学至另一所民办学校。张女士坦言:“如果给孩子调一个班级,这可能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其他老师和同学也容易给孩子带上‘不守纪律’的帽子。换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重新给孩子找一个善于用鼓励教育的班主任。 ”  【老师看法】  联系家长希望得到援助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一些孩子比较叛逆,一些不该犯的'错误反复出现,一些学生不愿意接受老师善意的建议。 ”这位学校的一位班主任李老师介绍,对于一些总是不听话的学生,老师实在没办法才会打电话给这些学生家长,希望赢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李老师介绍,自己班级就有一位男生,经常不做家庭作业,并多次模仿家长的笔迹写病假条:孩子身体不适,昨晚感冒发烧到37.8度,因而没有及时完成家庭作业,请老师原谅。刚发现这种情况,班主任找学生面谈了一次,原谅了学生的行为,也希望学生能够及时改正,认真对待家庭作业。几天后,李老师陆续听到其他任课老师也有同样的反映。于是,李老师打电话请家长来学校面谈:希望家长在家多监督孩子的作业情况。  “现在的孩子比较脆弱,批评不得。 ”李老师坦言,现在老师教育学生也有很多顾虑,学生不能轻易批评,但是对孩子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又不能视而不见,于是,一些老师会和家长进行电话沟通,是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避免学生因一时懒惰而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校长支招】  老师不要轻易选择告状  “频频向家长告状的老师缺乏教育艺术,自己无力管教学生才会想起向家长求助的办法,结果,不但没有教育好学生,反而会影响自己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幸福四平实验小学的俞吉祥校长介绍,一位称职的教师,对待调皮的孩子,对待后进生,尽量少采取请家长合作、指责家长教育无方、压制孩子的教育方法,应该多用一些高明的方法,如理解、关爱、宽容、鼓励。在幸福四平实验小学,老师几乎不向家长告状。新学期开学时,校长就提醒老师:每位学生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老师不要轻易打扰家长的工作。老师需要和家长进行个别沟通交流时,可以提前预约在家校个别沟通日进行交流。  为了便于家校沟通,该校还专门设立了个别家校沟通接待日。每周一上午7:40至8:20,一年级的所有班主任都会坐在校门口的接待室,接受所有一年级学生家长的咨询和疑问,家长可以利用送孩子上学的时间和老师进行个别交流,如果老师需要约见某位学生家长,也会固定在这一时间段和家长见面;二年级的学生则安排在周二的同一时间,依此类推,五年级的学生家长接待日则安排在周五早晨的同一时间。俞校长介绍,这样家长老师个别交流的方式很受欢迎,现在已经成为学生的常规制度。  【教育部观点】  不能迁就学生一切行为  即将过去的10月,对于教师职业而言夹杂着一丝悲凉,先后发生了三起“弑师案”。针对备受关注的教师受害案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表示,政府、社会和教育工作者应积极采取措施,切实保护教师安全。教师正当使用的惩戒并非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迁就学生一切行为。  “教师的安全和学生的安全同样重要,都是重于泰山。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表示,教师安全需要政府、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切实保护。同时,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王定华表示,教师正当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做法。批评和表扬同样重要,一味不负责任的表扬会让学生看不到自己的瑕疵。据介绍,教育部门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帮助教师正确区分合理的惩戒和体罚以及变相体罚。  【记者手记】  没有惩戒是不完整的教育  今天,老师还可以批评孩子吗?老师和家长联系是不是就是告状?进才北校的校长助理邢老师指出,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师是应当尊重学生,但是尊重学生并不是不批评学生。如果学生犯了错误连一句批评的话都没有勇气接受,将来又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如果老师一味迁就学生,会使得学生从小是非不分,弱化耐挫力。  一般来说,孩子犯了错误,恰恰是教育的最佳时机,这需要教师的大智慧,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是最重要的。调查显示,批评教育也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有些老师虽然严格,但仍受到学生的爱戴,因为学生们能体会出这样的老师心中的爱,理解的过程也是心灵沟通的过程。学生时代受过教师惩戒的学生,大多数成年后会感激老师。  惩戒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孩子受教育权利并没有受到损害,而是在接受另外方式的教育。而这种教育,可能所起的作用比上一堂课要大多了。教育是连续的,你进行了恰当的惩戒,如果他接受了,会提高他以后的学习效率,这样的惩戒教育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而在学校阶段,就用恰当的惩戒手段让他们铭记终生,知道哪些高压线是不能触的,触了就是犯罪!  在美国,如有学生将不允许带的东西带进学校,如传呼机、手机,学校一律没收,并不再还给学生。而在澳洲,一些公立学校的处理很简单,每个学校都设有两个警戒室,学生要是犯错误了,老师就请你到警戒室去,由专门的教师依照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的不同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然后采取赔礼道歉或写检查等不同的处置方式。最严重的惩戒是开除,在停学的日子里,家长是法律监护人。如果再不起作用,该学生就会被送到特殊学校去。

1个回答
关注
摘要
你好,小学的老师是没有权利训斥学生家长的。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4-20小学老师可以有权训斥学生家长吗?你好,小学的老师是没有权利训斥学生家长的。从人格上来说,老师和家长是平等的。从身份上来说,小学老师和家长也是平等的,不存在谁高谁低。家长和老师应该平等、和谐共处。共同为孩子的教育和身心健康做充分、正确交流。我小孩刚上一年级住宿学校,上课和其他有点脱皮,老师没和我好好沟通,直接打电话给我叫他做外宿,这样和理吗小学一年级就住宿了吗?是公办的还是私立的?住宿费有没有交?公办的,其他费用都交了如果有点调皮,老师就让你把小孩儿弄到外面去住宿,我个人觉得是不合理的一个交流。老师都没好好沟通,还理直气壮的说老师和家长首先应该介绍一下当时的一个情况。然后对当时的情况以及小孩儿的性格做一个分析。然后在分析一下这个事件,是否到了无可挽回的一个情况,一定要住宿,最后再拿出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开始就告诉你去外面住宿。另外我想问一下,这个学校是不是民办的学校?电话里说的,我已经录音了如果公办的话,我建议你先和老师再找一个时间。彼此平复好心情,做一个和平的交流。如果交流后还是得不到解决的话,可以向年级主任或者说学校的教导主任去反映一下这个情况。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再往校长那边去反应。您好,如果您对我的服务满意,希望可以点个关注。您下次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在『百度APP』→右下角『我的』→『关注』里直接找到我咨询!我随时在线等待为您服务。祝您生活愉快,幸福美满!已赞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目前,有些学校存在一个非常恶劣的现象,那就是老师经常把家长当学生一样对待。尤其是当孩子犯了给家长打电话的错误时,一些老师会像批评学生一样批评家长。言下之意是,如果你的孩子犯了错误,你必须坐在一起。希望下一任家长能把愤怒发泄在孩子身上,让孩子今后更加听话。虽然大多数家长为了保护孩子不受将来的委屈,会对老师微笑,但心里并不满足。他们的抱怨将在网上秘密表达。孩子一上学,就等于自己成立了一家无限责任公司。当老师开口时,他要求家长们做一切不该做的事。不管有多困难,你必须克服它。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近年来,家校矛盾比较突出,这与一些教师视家长为学生,随意指教批评的态度和做法有关。比如,让家长检查作业。原来,配合孩子完成作业是家长的职责。即使老师不问,相信大多数家长只要有能力,还是会监督检查孩子的作业。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的老师布置作业时,直接要求家长检查甚至批改。这样,作业实际上就留了两份,一份给学生,一份给家长。这显然不合适。家长检查作业是他作为家长的责任和义务,但家长不接受老师布置的责任和义务。老师的严格安排本身就不太尊重家长。其他学校的工作也是如此。比如,目前,有家长向媒体反映,孩子所在学校要求家长在学校轮流值班,以缓解交通拥堵。即使是出于好意,学校也确实客观上需要家长帮助维持交通秩序。但学校不顾家长的实际情况,统一安排了值班时间,并将家长视为自己的学校工作人员或免费临时工,改变了性质。我儿子上高中的时候,学校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那时,学校经常会请家长义务监考,或协助班会,或参加其他一些大型活动。但学校一直坚持自愿原则,允许家长提前自主报名,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从报名者中择优录取。家长们报名一直很热情,也很自豪能帮助班上的同学。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去的家长也会对积极参与的家长表示感谢。愿意参与和被动被安排的家长的心理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家长们也被要求帮助疏导交通。在很多地方,由于家长自愿报名做志愿者,多年来没有接到任何投诉。与上述学校不同的是,时间表一出来就被家长曝光了。也许教师有权管理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有权管理家长。在家校关系中,教师和家长应该处于同一个位置,不是一个是管理者,一个是被管理者。不管怎样,我负责你孩子在这里的学习,所以你必须服从我的安排。这种逻辑是错误的。但在一些学校,在一些老师心中,这样的理念和做法确实存在。其实,老师有必要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帮他们做点什么,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益的。只要注意方式方法,少一些优越感,多一些平等沟通,就不会引起家长的反感,教育效果也会更好。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
展开全部首先请家长,与家长多沟通,对于孩子的教育是良好的。但孩子对请家长一般都具有惧怕心理,如果经常请家长,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如果是为了与家长沟通教育方式,请家长是必要的,但不可频繁请家长。展开全部作为老师,为了管理学生,请家长是挺好的,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早已影响了孩子,而且家长有责任知道孩子的学习生活。
展开全部其实作为老师管理学生,请家长这样的行为其实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只有老师家长孩子多沟通,才能明白孩子出的问题在于哪里,不是老师要找家长告状告状。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师动不动就叫家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