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党组书记朱小海市委新书记是谁

今天(9月28日)下午,中共苏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十三届市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书记、副书记。许昆林受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主席团委托主持全会。55名市委委员和11名候补委员出席会议。全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选举产生了中共苏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3名,他们是许昆林、吴庆文、黄爱军、刘乐明、金洁、董晟、祁松、顾海东、王飏、唐晓东、沈觅、方文浜、潘国强;选举许昆林为中共苏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书记,吴庆文、黄爱军为中共苏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书记。会议听取了中共苏州市第十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结果的报告,并以举手表决方式通过了中共苏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新的领导班子成员名单。选举结束后,新当选的市委书记许昆林在全会上作了讲话。许昆林首先代表新当选的市委常委,对大家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许昆林说本次全会选举我继续担任市委书记,深感责任重大,决心继续和大家一道,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视事业如生命、以行动践诺言,努力把苏州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从今天起,苏州发展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一届市委班子手中。这是苏州现代化建设“第一棒”,更是新的赶考之路“第一程”。许昆林代表新一届市委班子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特别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职责使命。要狠抓落实久久为功,努力把宏伟蓝图变成生动现实。要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个最大历史机遇,加快推进“沪苏同城化”。要加快转型创新步伐,全力打响“苏州制造”品牌。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提振和升级市场消费。要着力扩大“江南文化”品牌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要聚焦行政管理体制、国资国企、三农、金融等重点领域,谋划推动一批具有全局性、引领性、撬动性的改革举措。要着眼巩固最优营商环境、最强比较优势,每年升级营商环境政策体系。要积极探索制度型开放,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提升自贸片区等开放平台功能。要自觉践行为民宗旨,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许昆林强调要坚持用脚步丈量大地、丈量民生,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重点领域,尽心竭力为百姓造福。要抓好全面从严治党,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证。要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打造敬业专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巩固发展风清气正政治生态。许昆林表示带领全市人民奋发有为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创造新奇迹,是这届市委班子的光荣,也是沉甸甸的责任。要带头锤炼党性,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带头提升能力,努力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要带头真抓实干,打通落实“最后一公里”。要带头团结协作,最大限度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要带头廉洁自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许昆林说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各位市委委员要带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抓紧做好当前工作。国庆假期即将到来,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工作,确保城市安全运行、社会和谐稳定。市纪委委员列席会议。省委组织部换届工作督导组有关负责同志到会指导。中共苏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名单(共13名)许昆林
吴庆文
黄爱军
刘乐明

洁(女) 董



顾海东


唐晓东沈

方文浜
潘国强中共苏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名单书

许昆林副书记
吴庆文
黄爱军许昆林同志许昆林,男,汉族,1965年5月生,大学,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吴庆文同志吴庆文,男,汉族,1972年1月生,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苏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黄爱军同志黄爱军,男,汉族,1968年6月生,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苏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刘乐明同志刘乐明,男,汉族,1964年11月生,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苏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委员会主任。金洁同志金洁,女,汉族,1968年5月生,大学、硕士,中共党员,现任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晟同志董晟,男,汉族,1972年2月生,大学,中共党员,现任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军分区政治委员。祁松同志祁松,男,汉族,1972年10月生,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顾海东同志顾海东,男,汉族,1966年9月生,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政府党组副书记。王飏同志王飏,男,汉族,1968年1月生,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唐晓东同志唐晓东,男,汉族,1969年3月生,党校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苏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党组成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沈觅同志沈觅,男,汉族,1966年4月生,党校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方文浜同志方文浜,男,汉族,1969年11月生,大学,中共党员,现任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市姑苏区委书记、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党工委书记。潘国强同志潘国强,男,汉族,1974年10月生,党校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苏州市委常委、秘书长。中共苏州市第十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名单(共9名)
刘乐明
王辉斌
邹洪凯
徐华峰
王友良
徐敏华(女)
王晓东



翱中共苏州市第十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名单


刘乐明
副书记
王辉斌
邹洪凯
徐华峰中共苏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名单(共55名,按姓氏笔画为序)中共苏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共11名,按得票多少为序)中共苏州市第十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单(共35名,按姓氏笔画为序)相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来源:苏州发布编辑:焦玲监制:瞿妍
江苏省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免,曹路宝同志任苏州市委委员、常委、书记,不再担任盐城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11月27日下午,中共江苏省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出新一届江苏省委常委领导班子,曹路宝当选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今天下午,苏州市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宣布省委决定。此前任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的许昆林,已任江苏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省长。“从今天起,我就是1200多万苏州人中的一分子,就是苏州人民的勤务员。”在今天领导干部会议上,曹路宝作表态发言时表示,将倍加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宝贵机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团结带领市委一班人,紧紧依靠全市广大干群,在苏州历届班子和广大干群打下的坚实基础上,一张蓝图绘到底,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紧张快干、勤奋巧干,为苏州发展贡献全部力量,绝不辜负党中央嘱托,绝不辜负省委信任,绝不辜负人民期待。曹路宝表示,坚决做到以下四点:一是永葆忠诚之心,旗帜鲜明讲政治。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自觉地忠诚核心、信赖核心、紧跟核心、维护核心,确保苏州各项事业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二是永葆进取之心,勇立潮头谋发展。始终牢记一个“争”字,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成功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努力把“可以勾画”的目标真实展现出来,打造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美窗口”。更加积极主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全面提升开放平台功能,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奋力开辟苏州高质量发展新境界,为全省全国大局作出更多苏州贡献。三是永葆为民之心,全力以赴惠民生。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把群众没有不满意作为工作标准,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工作的“风向标”,全力抓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创新等各项工作,更深层次推进民生领域改革,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苏州人民的生活好上加好,加快实现高水平共同富裕。四是永葆敬畏之心,以身作则守底线。自觉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事业为上,精心维护团结,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用好用活“三项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曹路宝简历:曹路宝,男,1971年9月生,汉族,安徽天长人,199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1989年9月在北京财贸学院工商行政管理系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学习;1993年8月任南京市税务局白下分局科员;1994年9月任南京市地方税务局白下分局科员,副所长,南京市地方税务局教育处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人事处处长助理、副处长;2000年11月任南京市秦淮区副区长,秦淮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其间:2008年8月至2008年12月,参加国家外国专家局组织的赴美国杜克大学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培训;2005年6月高级会计师;2001年9月至2004年4月在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9年3月任南京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委员;2010年4月任南京市下关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区长(其间:2004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4月任南京市鼓楼区委副书记、区长(其间: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5年9月任南京市秦淮区委书记;2015年10月任南京市秦淮区委书记,市南部新城开发建设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兼);2017年6月任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秦淮区委书记,市南部新城开发建设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兼);2017年8月任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18年4月任盐城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2019年1月任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2021年7月任盐城市委书记、市长;2021年8月任盐城市委书记;2021年11月当选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2021年11月30日任苏州市委委员、常委、书记。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作者:萧潇)、北京西路瞭望
近日,江苏多个设区市的市委书记密集调整,南通、扬州、盐城、淮安、宿迁等5个城市的市长均实现了“顺位接棒”,就地转任本地的市委书记。之前,上述5市的市委书记都已在今年年初转任省政府、人大、政协等岗位,均已升任副省级领导职务。经此调整,江苏全部13个设区市的市委书记年龄大多都在55岁及以下,其中,“70后”书记的数量由原来的3位升至4位,他们分别是:生于1971年的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同样生于1971年的泰州市委书记朱立凡,生于1973年的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生于1976年的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他们的职业起点不尽相同,有的从文字秘书干起,有的在乡镇街道起步,有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科技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甚至啤酒厂,同样,他们的擢升路径也是各异。不过,他们中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他们几乎都曾在苏南区县有过主政经历。江南智造总局(ID: changsj001)梳理发现,江苏13市的市委书记,有多达9人都曾担任苏南强县(强区)“一把手”的经历。比如,曾担任过“最强县级市”昆山市委书记的有两人(杜小刚、吴新明),还有两人(陈金虎、王进健)之前曾先后主政过“中国制造业第一县”江阴。江苏县域经济之强闻名全国,昆山、江阴、张家港等超强县市更是长期在各类百强县榜单上强势“霸榜”,因此,强县官员往往更受瞩目。换句话说,在江苏官员选拔任用的评价体系中,有强县主政经历者必然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主政强县(区)履历醒目近期,江苏多个地级市近日迎来“换帅时刻”。3月18日,之前担任南通市长的吴新明,就地转任南通市委书记,接棒已升任江苏省副省长的王晖。曾主政过“最强县级市”昆山,是吴新明身上的一个显著标签。他早年曾在苏州市吴江区多个乡镇担任过党委书记,2016年任苏州市商务局局长,随后又赴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工作。2019年底,吴新明由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虎丘区委书记、区长任上调任昆山市委书记,同时兼任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2021年6月,中组部对103名同志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予以表彰。江苏有4人获此殊荣,吴新明正是其中之一。获奖三个月后,吴新明便跨江南下,赴南通履新,先是任南通市代市长,后转正为市长,如今就地转任南通市委书记。当时和吴新明一道获奖“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还有另一重要区县板块的负责人——时任常州市委常委、新北区委书记、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斌。本次,周斌也走上了新的岗位,升任盐城市委书记。现年54岁的周斌曾长期在江苏常州工作,曾先后在常州一南一北两个经济强区,也就是武进区和新北区担任过区委书记,而且任职时长都达到了五年。2021年8月,周斌调任盐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次年初“去代转正”,3月17日履新盐城市委书记,接棒之前任盐城市委书记、如今已升任江苏省副省长的徐缨。周斌作政府工作报告(资料图),日前已升任盐城市委书记本轮调整中,新任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新任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也都有过在苏南区县主政的经历。史志军曾在周斌之后接任常州武进区委书记,后赴苏北任职。武进区原为武进市,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工业底蕴深厚。2022年武进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00亿元,堪称江苏经济体量“第一区”。王进健则是在无锡成长起来的干部,2013年他援疆归来后升任无锡市副市长,此后曾先后担任过无锡市下辖的新吴区委书记、江阴市委书记。2021年8月,他调扬州工作,出任扬州市代市长、市长。江阴长期和昆山在各类百强县榜单上并驾齐驱,被称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2022年其GDP超4700亿元,超过国内多个省会城市,更是秒杀一众地级市。事实上,有强县(强区)工作经历是江苏各设区市主政官员共同的特征。江南智造总局(ID:changsj001)注意到,江苏13个设区市市委书记中,有9人都在苏南县域有过主政经历。除了上述几位,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曾主政昆山,他也是吴新明前担任昆山市委书记的;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曾任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调任常州后,接棒江阴市委书记者正是王进健;泰州市委书记朱立凡,曾长期在苏州工作,先后担任过张家港市市长、市委书记。在各类百强县榜单上,昆山和江阴之后的“第三把交椅”,正是张家港。另外,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曾任吴江市(现苏州市吴江区)市长,此后还曾先后担任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江和武进类似,是传统的苏南县域经济高地,已被撤市设区。苏州工业园区则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江苏13位市委书记中,没有在区县主政过的仅两人,即连云港市委书记马士光和新任宿迁市委书记陈忠伟。马士光是一位资深纪检老将,2021年由江苏省纪委副书记、省委巡视工作办公室主任调任连云港市代市长,后“去代转正”,2022年7月任现职。陈忠伟则长期在安全生产监管领域工作,曾任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2018年任新组建的江苏省应急管理厅首任厅长。2020年底,他调任宿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次年初“去代转正”,本轮调整中就地转任宿迁市委书记。不同于其他部门和厅局,纪检和安监工作往往要求干部具备超出一般的担当精神,所经受的压力和考验,其实并不亚于在区县的复杂工作。强县主官的诱惑与挑战在江苏,有丰富的区县工作经历为何被看重?一方面,县域经济一直是“散装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压舱石”和“主力军”,这固然容易出成绩,但也非常考验干部发展经济、统筹各项的管理能力以及创新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区县一级是政府服务群众的前线岗位,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级,县级主政官员也被称为“一线总指挥”,责任不小、压力也不小。具体到江苏,苏南强区县的主政者们其实并不如外界所想像可以“躺赢”,也不是坐在办公室就可以看着GDP蹭蹭往上升。首先,再强的区县,也有着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困境甚至重大复杂矛盾。能否在新的起点上,突破困境,化解矛盾,储备动能,再上新台阶,考验着主政者的智慧。比如,有“最强县级市”之称的昆山,尽管其经济总量一直在县市层面领跑,但其土地开发强度已触及资源环境的“天花板”,也时刻面临着产业转型、新动能培育的巨大课题。江南智造总局(ID: changsj001)注意到,吴新明主政昆山期间,在激发产业转型内生动力上作出诸多探索,比如在全域布局科创产业园区,试图褪去昆山身上固有的、高度依赖外向型经济的形象。其次,强区县在突破自我的同时,还面临着生态环境红线、安全生产红线等“底线/红线”的多重压力,能否在高质量发展上引路示范,也备受外界关注。比如,周斌2016年上任常州新北区委书记时,该区沿江岸线一排排烟囱高耸入云,还分布着大量小化工和“散乱污”企业,堪称推进长江大保护、破解“重化围江”的主阵地,既要破解生态环保的压力,又要持续发展经济,压力在当时并不小。周斌离开常州新北区,赴盐城任职的2021年,新北区沿江已经全部回归生态岸线,沿江1公里范围内低端落后化工企业全面实施关停腾退,3400名员工实现再就业再择业。同时,通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新北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地区生产总值五年内连跨6个百亿元台阶。苏南官员能否继续北上?苏南强县官员获重用的另一个逻辑是,苏南干部持续北上任职。经济大省江苏内部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长江以南地区较江北地区更为发达,因此,江北地区,也就是苏中、苏北8个城市的主官往往不少都是从江南而来。江南智造总局(ID: changsj001)观察,新一轮调整中,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盐城市委书记周斌、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和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都是典型的苏南干部。其中,南通已有好几任党政主官,早前都曾担任过昆山市委书记。在吴新明之前,徐惠民曾任苏州市副市长、昆山市委书记,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委书记,后跨江赴南通,先后任代市长、市长、市委书记。还有,曾任南通市市长的张国华,他到南通前系昆山市委书记,2016年由南通市市长调任徐州市委书记,目前已担任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盐城则有好几任市委书记都来自常州。在周斌之前,曾短暂担任过盐城市委书记的徐缨,也曾长期在常州工作,历任常州市钟楼区区长、区委书记,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等职,后调省直部门工作,2022年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任上调任盐城市委书记,现任江苏省副省长。再往之前,曾任盐城市委书记的戴源,较早时曾任常州市委常委、新北区委书记、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盐城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等职务。2016年,他调任盐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次年初“去代转正”,2018年4月任盐城市委书记。随着本轮5座城市的市长就地转任市委书记,这五座苏中、苏北城市的市长一职将迎来空缺。是否又有苏南强区县官员北上获重用、补缺上述5市的市长人选,值得外界关注。当下,面临着如何高质量发展、均衡发展重任的江苏,需要有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思路宽广的干部。他们将先进的发展理念带去相对薄弱的地区,同时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创新施政思路和发展模式,书写苏中、苏北地区跨越赶超发展的新篇章,也是外界的期待。来源:南风窗鲁网311万获赞 38.9万粉丝山东第一财经门户。看山东,上鲁网!鲁网官方账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州党组书记朱小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