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的寿命是多少年寿命多少年 探究水泥的寿命是多少年耐用年限及其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屋面施工方案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现状
屋面防水工程是保证建筑物防水性能的重要施工环节,能够有效解决屋面渗漏现象。目前,在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不断提高屋面防水工程的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采用新型防水材料,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切实提高建筑工程的防水性能。
1.屋面防水工程现状分析
就我国屋面防水工程质量现状来说,还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在管理层面,对于屋面防水工程的建设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无法对工程方案设计、工程施工以及后期的管理维护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甚至一些施工单位还未充分意识到防水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的质量。在材料层面,屋面防水工程所用的防水材料还是以廉价材料为主,在性能方面远不能满足建筑施工的要求。虽然越来越多的新型防水材料应用到屋面防水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但是材料价格过高,施工技术不够完善,在实际施工中应用还比较少。在施工操作方面,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还存在操作不规范行为,未按照相应的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影响了屋面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2.屋面防水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施工前的准备
(1)基层处理。在正式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对屋面基层进行处理,保证基层质量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处理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对基层的清理工作,清理基层的垃圾杂物,对于基层的坑洼地带进行填平作业,保证基层的平整度,方便后续施工程序的进行;第二是对基层缝隙的处理,屋面防水工程的施工基层是预制混凝土板时,当缝隙小于20mm,可用混凝土进行灌缝处理,当缝隙大于20mm则应按照相关施工技术规范进行钢筋混凝土的浇筑。屋面防水工程的施工基层是钢筋混凝土板时,板内裂缝用填料进行灌注即可。
(2)技术交底。施工单位组织专门技术人员对施工方案进行复核,在复核过程中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施工方案。在开始施工之前,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加强对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规范施工操作行为,提高屋面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2.2找平层施工
找平层设置在屋面结构层与防水层之间,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找平层的牢固平整。采用直尺测量的方法对找平层的平整度进行检测时,找平层与直尺之间的缝隙不能超过5mm。一般情况下,还应设置分格缝以避免找平层受外界因素的作用出现裂缝。找平层施工完成之后,按照要求涂抹基层处理剂,冷底子油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基层处理剂,也可以根据防水卷材的不同,选取与之相应的底胶作为处理剂。涂抹处理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防水卷材受到腐蚀,加强防水卷材与基层的粘合程度。
2.3防水卷材铺贴
防水卷材的铺贴是屋面防水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步骤,铺贴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屋面的防水性能。卷材铺设的方向由屋面的坡度决定,当坡度小于3%时,采用平行铺贴的方法,卷材与屋脊保持水平状态。坡度处于3%-15%之间时,对铺设方向没有太大的要求,可以采取平行铺贴,也可以选取垂直铺贴。坡度大于15%则使用垂直铺贴法。铺贴时,若采用平行铺贴的方法,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粘贴;若采用垂直铺贴的方法,则按照由高及低的方法进行粘贴,保证已经铺贴完成的部分不会因施工操作造成破坏。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采用搭接的方式进行防水卷材的铺贴,应注意对搭接缝的控制,综合考虑水流及坡度,确定搭接缝的走向,相邻的搭接缝应错开。
2.4卷材收头处理
在工程屋面与墙体的垂直交接地带做好卷材处理,防水卷材应在垂直墙面上卷,上卷高度大于250mm。在防水卷材进行收头处理时,一定要保证其严密性,防止水分进入防水层,影响防水性能。在完成防水卷材的收头作业之后,用泥浆对收头部位填平,保证建筑工程屋面的平整度。
2.5卷材的保护工作
防水卷材的铺贴工作完成之后,应加强对卷材的保护。具体的保护措施为:首先进行隔热块的铺设,减少高温对防水层的伤害;其次是进行水泥层的铺设,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降水情况,选取合适的摊铺厚度,一般以3cm为宜。为了保证防水层的稳定程度,可在水泥摊铺层的内部设置钢丝网,加强防护作用,在保护层也需要分格缝,避免保护层在外力作用下出现裂缝。
3.屋面防水施工的质量控制
3.1加强防水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防水材料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屋面的防水性能。在进行施工之前,应对材料的防水性能进行质量检测,确保防水材料能够满足施工要求。目前我国对于防水材料质量还没有明确标准,因此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要综合多种因素选取能够满足建筑工程要求的防水材料。另外,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建筑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型防水材料,这些新型材料具有更好的防水性能,施工单位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使用新型防水材料,提高屋面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3.2提高方案设计的科学性
施工方案对于整个施工流程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必须要提高施工方案设计的科学性。按照防水施工标准进行方案设计时,保证防水层的建设能够满足行业标准;根据建筑工程所在地的气候、工程等级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流程,选取相应的防水卷材,保证屋面的防水性能。建筑单位拿到施工方案之后,通过实地勘测进行施工方案复核,通过复核作业及时发现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组织技术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3.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工作人员是屋面防水工程施工的主体,工作人员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操作直接决定了屋面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施工单位需要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施工开始之前开展技术培训,确保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屋面防水工程的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操作行为,未经培训人员禁止上岗,保证建筑工程的屋面防水性能。
3.4注重屋面防水工程的后期维护
屋面防水工程会受到外界天气因素和工程主体结构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完工之后,施工单位应组织专门施工人员定期对屋面防水工程进行质量检测,发现防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问题部分进行维修,保证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建筑工程屋面施工方案篇2
摘 要:就目前我国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行业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高层建筑的建设能够将我国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减少建筑对土地的占有率。本文结合高层建筑工程项目中屋面防水施工的现状进行讨论,找出防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就这些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屋面防水;工程;施工管理
高层建筑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严重的影响到人们低高层建筑的评价和认可度。一旦高层建筑屋面防水工程质量不过关,就会导致屋面出现漏水的现象,给业主的居住造成不便。我国在高层建筑屋面防水工程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工程图纸设计方面和材料选择方面。因此我国必须加强高层建筑屋面防水工程的施工管理制度。
一、在高层建筑工程项目中,屋面防水施工的现状
1、高层建筑屋面防水工程的设计方面
我国高层建筑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在施工之前要先对屋面防水构造进行详细设计,然后施工人员根据设计图纸对屋面进行防水施工。但是目前我国建筑屋面防水工程中缺乏专业设计人员,多数设计人员在屋面防水方面知识含量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实战经验,在设计图纸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不能对屋面防水工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在图纸中进行详细标注,设计图纸不够细致,因此施工质量方面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在设计图纸过程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设计人员直接将之前设计其它建筑的图纸直接使用,然后再根据当前建筑工程现状对图纸进行简单修改,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结合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导致施工过程中始终存在严重问题,不能保障建筑屋面防水设置日后的使用状况。
2、高层建筑屋面防水工程的材料选择方面
高层建筑屋面防水工程中对相关部门的管理强度不够,尤其是对诚信方面的管理。这就导致施工前选择屋面防水工程材料时,相关部门为了节省成本而选择质量较差的材料,用这些材料进行施工,目前来看,这种现象较为常见。多数开发商在开发项目时将工作中心放在如何减少成本上,工程质量方面往往考虑不到。在选择防水材料时往往会略过报价高质量好的材料,选择报价低质量次的防水材料,将这些材料使用在高层建筑屋面防水工程中,使得工程质量存在很大的隐患。
3、高层建筑屋面防水工程的施工方面
一直以来高层建筑中,开发商不重视高层建筑屋面防水方面的施工,建筑行业中防水项目的施工人员往往都是缺乏防水方面专业知识,并且缺乏实战经验的人员,甚至有一些是从其他部门调过来的施工人员,在防水工程施工技术培训方面缺乏专业培训,多数都是利用网络、教材等进行自主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另外,有与开发商对高层建筑屋面防水工程重视度不够,这就使得防水工程建筑工期短,在短期内不能将防水工程进行全方位施工,因此多数施工单位为了达到开发商规定的工期而降低对屋面防水施工的检测,屋面防水设施在日后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问题,严重影响高层建筑屋面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屋面防水目工程的施工管理
高层建筑屋面防水工程主要工作是当建筑物处与雨雪天气时,能降低雨雪对建筑物的损害,减少漏水渗水现象的发生。在防水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但要做好防水措施还要将排水措施做好,好正水流能够顺利排出,降低未排除水流对建筑的损害率。在施工管理的设计上也要全面考虑到防水和排水这两个要点。
1、设置防治等级,规范施工管理
首先,对于重要的建筑或者是高层建筑,防水工程项目的合理使用年限为十五年。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使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高分子防水卷材、金属板材以及细石混凝土等材料,在防水设置的时候,要求设置两道防水设防。其次,对于特别重要或者对防水有特殊要求的建筑,防水工程项目的合理使用年限为二十五年。在材料的选择上,普通高层建筑使用的材料相差不多,但是在设防的时候要注意,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高层建筑要进行三层设防,以保证屋面防水工程项目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和使用年限。
2、规定施工要求
在屋面防水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施工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施工场地进行详细的勘察。根据自然条件和环境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施工计划方案。例如:如果是在旱、雨两季分明的南方,由于雨季降水量大,在屋面防水工程方案的设计方面就要充分考虑到排水的问题,以免因为屋面积水时间过长对墙体产生的腐蚀。如果是北方,由于北方冬季寒冷,在屋面防水工程方案的设计方面,就要注意屋面保温层的厚度,以免降低建筑的御寒能力。在方案设计完成以后,施工单位应该将设计方案与设计图纸进行会审,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以防止以外情况的发生,在施工前要严格对施工人员的工作资质以及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对于缺乏工作资质的施工人员不予使用,对于质量不达标的材料要及时出厂更换,以免造成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的下降。
3、制定施工方案
在屋面的施工过程中,要采用现浇屋面板,在水泥的使用上要采用一比三的配比来进行。在屋面的防水工程施工以前要先对屋面基层进行检查,对有碍施工的垃圾进行清理,在检查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漏水隐患的部分,可以先从该部分下手进行补强,合格后在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接下来的施工。在铺设屋面防水卷材层以前,应该根据当日的工作量对施工所用到的沥青进行配置。在铺设的时候必须保证基层的干燥,否则会影响防水的效果。卷材防水层的铺设一定要在相关安装设备和管道完工后在开始进行,这是防水卷材铺设的关键。
三、屋面防水项目工程的安全管理
1、相关要求
由于屋面防水项目施工属于高空作业,一定要注意好安全防护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火灾的发生,相应的灭火器材要准备齐全;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考量,并要求施工人员在完成相应环节后进行签名和记录。
2、具体措施
在高层建筑屋面防水项目施工开始以前,要对检查施工人员的工作相关证件;检查基层施工的合格报告;检查施工现场的情况,对垃圾、杂物进行清理。确保基层表面干燥、平滑才可以开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高空安全防护和活在防护的保护措施,设置相应的而灭火工具和安全通道。在施工后,要对施工项目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必须达到相关要求的标准后才能给予竣工通过。
高层建筑屋面的防水工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层建筑的口碑,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严格按照相关行为规范去执行。在用工选择上,一定要谨慎,确保从事施工的工作人员拥有施工的资质。在材料的选择上,要严格,严禁出现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而选用质量一般的材料进行施工的情况发生。加强管理,严防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这不仅是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是广大业主的需要。
参考文献:建筑工程屋面施工方案篇3
关键词: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问题 开展措施
1.引言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全面检验和巩固房屋建筑学课程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方式,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专业知识完成符合建设项目设计任务的能力的重要实践性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增强独立运用理论知识、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参考资料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通顺的文字和准确的图表系统、完整地表达设计成果,可以使学生得到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提高其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
2.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要求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紧接着在房屋建筑学课程结束时安排的为期一周的实训工作,模拟的建筑工程项目类型有单元住宅、教学楼、小别墅、办公楼,根据课程内容及建筑设计规范设计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完成方案草图设计;第二步完成初步设计:提交建筑设计中的各层平面图和屋顶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构造详图。
3.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学生认识不到位主动性不够。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学生初次接触设计,由于缺乏了解,有的学生认为本专业所培养的目标以建筑施工企业一线的项目施工员为主要就业岗位,主要应学习施工技术而不是设计,因而设计成果粗糙马虎。
3.2学生层次不一,设计进展不易统一。
因为目前生源种类不一致,学习基础不一样,知识水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一致,所以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有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设计任务,或者完成效果不好。
3.3设计时不注意规范的应用及与课程的联系。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既有建筑设计又有构造设计,同时还要遵循建筑设计规范、制图标准,懂得材料的性能要求与选择方法,但有的学生在完成实训的过程中对存在的疑惑、遗忘的知识、错误的认识没有积极地解决,对应该遵守的要求也不认真执行。
4.解决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在思想上帮助学生对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目的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通过房屋建筑学设计可以获得以下收获。
4.1能达到系统巩固并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使理论联系实际。
4.2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能独立解决有关工程的建筑施工图设计问题,并能表现出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设计、绘图、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3具有正确、熟练运用设计规范、手册、各种标准图集及参考书的能力。
4.4提高对建筑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增强建筑构造的运用能力,以及绘制施工图的能力。
4.5培养学生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的配合意识,包括工种和工种之间的协调及设计组人员之间的配合,加深对所学理论课程的理解和巩固。
4.6了解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通过实际工程训练,初步建立设计、施工、经济全面协调统一的思想。
4.7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建立工作的责任意识。
此外,教师要将设计内容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按照规范、标准要求随着课程的开展逐步完成方案草图的内容,使选题多样化,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构思方案、解决问题,并在正式完成课程设计的那一个星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最后的修改与建筑图纸绘制。
5.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开展
5.1房屋建筑学课程内容与方案草图设计的开展。
房屋建筑学课程第2章是民用建筑设计部分,在此阶段的教学中,学生应根据建筑设计内容结合规范要求,回顾制图标准,完成建筑平面图草图设计,通过典型图纸分析、设计原理讲解,在本人反复修改、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进一步完成剖面图及立面图草图设计,此阶段的图纸内容并不能一次性确定,因为涉及到构造要求及做法的知识还将在后面构造设计教学中逐一补充完善。如学习第5章墙体部分的课程内容可以进一步完成立面图中墙面装修做法及墙体细部构造详图;学习第6章楼层和地层部分的课程内容可以完善剖面图中地面构造做法、楼板尺度、楼板的搁置;学习第7章楼梯部分的课程内容可以补充平面图、剖面图中楼梯的尺度、立面图中建筑入口形式及楼梯构造详图;学习第8章屋顶部分的课程内容可以完成屋顶平面图的绘制;学习第9章门窗部分的课程内容可以确定平面、立面、剖面图中门窗的位置。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学、教、做‘三位一体’”的课堂模式可以使学生领会到设计的开展程序,督促他们踏踏实实地完成设计每一个环节的内容,知道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对应的设计,哪怕是多次修改都感觉到其乐无穷,对自己的成果了如指掌。
5.2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初步设计阶段的实训开展。
在课程结束后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实训周,学生的方案草图设计其实已随教学过程的开展基本确定,在前面近15周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边学边做边改,对设计的要求、标准均已明确,遇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充分的时间来解决,在初步设计阶段即使要修正内容也是局部而不影响实训进程。因此将方案草图转为正式的图纸时,效率大大提高,整体质量明显提升。
5.3方案实施的效果。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重点专业课程,学生开始对此都有很高的热情,只学不做必然导致学生思维的惰性、学习的盲目、学习热情的衰退。教师把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的内容结合起来,随着课程的开展设计好每一堂教学过程,以及对应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内容,让学生在学中练习、思考,即面对设计成果,不仅能激发学习热情,而且能体会到知识的运用、工作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成就感。
把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的内容结合起来使方案草图实训时间充足。方案阶段学生分组讨论,对每个方案进行修改,指导老师在满足规律要求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设计思路,帮助确定其方案,让学生自方案构思到施工图设计独立完成,加强独立创新能力的培养。
边教学边设计边修改图纸质量明显高于只在最后一个星期匆匆忙忙地完成的情况,学生可增强独立运用理论知识、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参考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通顺的文字和准确的图表系统、完整地表达设计成果。
我通过以上教学实践,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学生不但绘图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对建筑构造的认识、施工图的识读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为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预算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文中所指房屋建筑学教材为陶桦铭,墙新著.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
参考文献:
[1]姬慧主编.房屋建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电力出版社.
[2]王福彤主编.房屋建筑学.中国计量出版社.建筑工程屋面施工方案篇4
关键词:测量;房屋建筑;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069
1 房屋建筑中测量的简介
1.1 测量目的以及测量的内容
测量目的和内容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在房屋建筑设计阶段,通过测量将即将建设用地的一些地理环境数据进行有效采集,为房屋建筑设计提供科学参考;第二,主要作为施工过程中的参考依据,通过对设计的房屋建筑的角度、横纵等各种距离、直线定线、地形图测绘等数据控制,保障房屋建筑时的施工精确度;第三,在房屋建筑工程结束以后,进行复核的时候进行建筑实物与设计规划进行比对,已确定工程的建筑标准程度。可见,测量贯穿于房屋建筑设计施工过程的始终,准确测量对于工程质量的保障有着重要的作用。
1.2 测量过程中运用的工具技术
根据上文的测量内容,房屋建筑工程中涉及的测量工具主要包括水准点、角度、距离测量、直线定向等方面的工具。具体的说水准点测量主要依赖于水准仪,角度的测量包括光学经纬仪和自动经纬仪,距离测量和直线定线则包括皮尺、卷尺、垂球标杆、经纬仪等工具。当然,由于一些房屋建筑工程的特殊性以及对于测量施工精度的高要求,或多或少会涉及一些别的工具技术。
1.3 测量对于工程质量保障的意义
测量对于工程质量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测量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设计阶段体现在对建筑环境的预估和参考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则根据设计阶段的具体设计参数进行标准化施工,实时的纠正由于误差引起的建筑缺陷;在施工结束阶段则可以进行建筑实物与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对工程施工精确对进行科学评估,同时也为今后工程的维护提供有效参考。简言之,测量对工程质量保障工作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测量的保障实施思路研究
2.1 制定好测量方案
测量方案是具体的测量工作实施的依据。测量方案对于房屋建筑测量效果和实施保障具有至关重要的先决作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建筑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测量方案是工程项目前期准备的重要方面,完备的测量方案主要体现在测量项目选定、测量点的标示以及测量仪器的选定等方面的科学合理性。同时,应当选取较高专业素质测量人员,保障测量工作实施的准确度;另外,测量方案中应当包含必要的测量审查和复审机制,保障测量工作的有效性。
2.2 保障测量仪器的有效控制
测量工具的精确度和相关设备的人员操作水平直接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在具体的测量实施过程中,应根据测量方案对选定的仪器进行核查。核查工作包括查验相关仪器的合格使用证书、仪器设备的实际误差以及定期进行设备的校核等方面的工作;除此之外,每次测量工作前应根据仪器设备的具体情况提交仪器校核资料。这样,一旦出现测量漏洞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总之,测量仪器是测量工作的核心,能否保障测量仪器的有效控制对于测量工作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
2.3 根据预定的基准点实施测量并进行及时数据复审工作的展开
有了前期的测量方案和仪器的铺垫准备,具体的测量工作也应按照预定方案进行展开。测量实施应根据预定的基准点进行,为保障精确度和数据的可靠性,在具体的实施的时候可以进行各个交叉测量和多次测量,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及时记录。当然,数据复审的工作也应随着测量实施,数据复审是为了进一步保障测量的准确度,通过对多组已测的数据的比较以及设将已测数据与计方案中数据进行比较,多维度的实现复审工作可靠性。
2.4 注意施工环境对于测量准确性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房屋建设环境对于测量准确性的影响。测量受气候条件、电磁环境以及一定机械震动等自然和非自然影响较大。因此,测量实施过程应注重采取有效规避手段去除或者尽量减少由于施工环境引起的测量误差。
3 测量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建筑施工水平的提升,新型的电子化自动化测量仪器在房屋建筑测量实施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GPS测量仪、3D模拟成像仪器、电子激光测距等设备将现代工程测量的水平带入了测量工作的新高度。新型的工程测量仪器在测量的精确度和可操作性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测量的工作效率也是传统的测量仪器不能比较的。当然,新式的测量仪器,需要更加专业化的测量人员进行操作实施,可见未来的现代化建筑施工需要更加专业的人员进行保障。
4 小结
测量工作在房屋建筑工程作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工程质量的保障以及施工准确的保障两方面的内容。文章对房屋建筑测量的目的、内容以及意义进行简要的阐述,进而提出了测量的应用实施保障的研究,即通过测量方案的设计、测量仪器的控制、测量工作的展开以及提高应对施工环境对于测量数据准确度的影响等四方面的内容进行测量有效性的保障,文章的最后进行未来测量技术的展望。总之,测量技术随着现代化建筑水平的提升有了长足的进步,房屋建筑测量必将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文伟.数字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06).
[2]沈春光,郑成娟.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风,2009(18).
[3]马琛.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展望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08).
[4].工程测量的发展与需求[J].测绘通报,2003(04).
[5]王超,雷成威,郑伟.浅论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26).建筑工程屋面施工方案篇5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时代的快速前进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都市建筑物的功能越来越完善,日益发展起来的规模也愈发壮大。但是,还是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亟待建筑行业解决。在建筑物中,很多建筑物由于使用不当或在建成收工时的建造质量问题,造成建筑物结构的不稳定,这就要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落实对房屋建筑工程的加固和对房屋施工技术的研究,为以后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1结构加固常用方法及设计
建筑物结构的加固有直接加固和间接加固两种方式,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的时候要适当的根据实际情况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加固方法,做到灵活的运用。加固方法分为加大截面加固法和混凝土置换加固法及预应力加固法,这些方法各有各的特点,同时我们要结合房屋建筑的实际情况在特定的情况下来选择不同的加固方法。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同样具有几种行之有效的办法。首先,我们都知道的有效传统的加固方法,就是增大建筑物结构件的截面面积来进行行之有效的加固。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它能够巧妙地使房屋建筑的截面面积增大,可以相应的提高建筑物的架构的强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它的承载量,使原有的房屋建筑实现结构加固的目的。这种方法虽然传统,但是它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建筑构件的抗压力和抗拉力等方面的重量承载量,还能够修复略微受到损伤的建筑架构,从而能够及时的保证建筑构件的安全性和经久耐用性。这种方法传统有效,但是利用这种房屋建筑结构加固的施工方法,在建筑物周围会搭设脚手架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不管是在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的时候,还是在其施工的时候都会影响建筑物本身的使用环境。其次,在需要加固建筑物的外面可以适当的利用具有较高强度的钢筋,因为钢筋可以作为设置预应力的拉杆来使用,从而起到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加固的作用,这种加固办法就是预应力加固法。在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过程中,预应力的加大会使房屋建筑结构与我们利用外面钢筋所制成的拉杆一起分担承受共同建筑物的压力,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房屋建筑结构本身所具有的受力情况,能够有效的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强度。这种加固方法做起来相对于前者更加快速高效,也是一种现代建筑行业进行房屋建筑结构加固的快速有效方法。再次,加固设计者可以利用房屋建筑结构与将钢板对房屋建筑外包起来的共同作用,将钢板等材料铺盖在被加固房屋建筑结构的外部,使它们固定,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提高房屋建筑结构对压力所能够产生的承载能力,实现建筑结构加固的目标。
2相关工程加固前进行设计的必要性
有的房屋因其使用性能性质的改变而随之改变。人们为了使得自己的居住环境更加宽敞舒适,在自己建筑的顶端又加盖一层,不仅影响了建筑物本来的承受能力,而且使建筑物本身的承载力受到影响;还有一些情况就是由于天灾,例如地震或者火灾等需要进行加固处理;在加固施工进行中专业的技术人员要根据建筑物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建筑结构加固设计,通过实践工作,加深对自身职业工作的更深层次的学习及熟悉。再次,在建筑物进行加固施工之前,必须要对结构进行正确的检测和鉴定,这样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在充分了解当下房屋结构的安全性能及使用耐久性能等方面是否能够满足加固要求之后,再进行有效的加固施工。房屋结构的改造或加层加固等都需要进行施工设计,这是相关建筑房屋的有关规定制定的政策,希望建筑施工人员能够积极及时的给人们灌输这个规定,使人们加深对房屋架构的了解。
3房屋建筑结构加固的施工技术要点
首先,我们要对原有房屋建筑结构进行实地的考察,并且要对房屋原有结构进行加固适当的取样和实验,最后还要将房屋构造的评定工作做细做实,这项工作对于整个房屋建筑结构加固工程至关重要。同时,相关的检测工作要在相应的质量检测专业单位进行,并且要给这项房屋建筑结构加固原有材料的检测出具检测评定报告,有了权威的检测报告,就要根据房屋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及施工方案的设计。其次,我们在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建筑物本来的承受能力,并进行现场的实地勘察,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再者,在房屋建筑结构加固之前,确保以前的设计以及需要的原材料都是符合此次房屋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的要求,并且要严格按照房屋建筑结构加固相关技术规范进行切实可行的施工,施工过程中还要时时监督、检查以及向设计的专业人员反馈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的一些成果,根据实际情况,在房屋建筑结构加固的必要时候进行有效的修改加固方案。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结构加固的设计与施工,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增加对建筑物结构加固技术的学习,熟练掌握房屋建筑结构加固的技术和方法,同时还要有一系统完整的房屋建筑结构加固管理方案,能够在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时做出及时准确高效的方案,才能出色的完成房屋建筑结构加固工作,达到设计之前考量的预期效果。在房屋建筑构架加固技术方面仍然要进行深入的学习钻研和交流,开发新的房屋建筑架构加固技术,促使建筑行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满意和幸福感,满足大都市的建筑要求。
作者:胡琴 单位:安徽省特种建筑技术承包公司
参考文献:
[1]王亚勇.我国大型公共建筑抗震加固技术[J].工程质量,2005(12).
[2]陆善琳.房屋建筑工程中的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技术[J].建筑建材装饰,2015(1).
[3]杜洋.浅谈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及施工技术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1).建筑工程屋面施工方案篇6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房屋建筑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地基基础工程是房屋建筑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投资最多、施工工艺最复杂、施工要求最高的工程,它的质量好坏对房屋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的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中存在很多潜在性问题,导致房屋整体质量普遍偏低,完善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势在必行。
一、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首先,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我国领土的经度和纬度跨距很大,地理环境相差悬殊,无论是黄土、冻土等多样的土质特点,还是山地、平原、高原等复杂的地质地理条件,都给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其次,当前我国的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有多发性的特点。房屋建筑的设计方案、施工技术、施工过程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造成部分房屋建筑出现裂缝、坍塌等现象,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还具有潜在性、严重性、困难性等特点。地基基础工程作为房屋建筑的基础工程,如果在设计和施工存在安全隐患,势必会影响到后续工作的进行。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环环相扣,因此地基基础工程的事故处理难度也比较大,而且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房屋建筑的安全性。
二、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两种:自然因素产生的问题和人为因素产生的问题。自然因素主要指地质条件、水文环境以及外界温度等造成的问题,例如,外界温度的急剧变化会使混凝土水分蒸发太快,因此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人为因素是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问题的产生是工作人员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疏忽导致的,例如,设计人员没有标注标准的施工材料会导致施工过程中材料的使用错误,从一定程度上造成工程的质量问题。
三、加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方法
(一)对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地址进行准确的勘查
房屋建筑工程是一项对施工技术要求比较严格的工程,在设计方案和工程施工之前,需要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对建筑工程的地理环境进行勘察,以便为施工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包括几下几方面内容:分析房屋建筑平面图,依据房屋的性质、结构、布局等确定荷载力,以此为依据判断地基的深度和变形范围;对建筑选址的地质地形、水文条件等进行实地勘察,确定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为不良地质的整治方案提供数据资料;依据建筑物的类型和地基性质设置合理的勘探点,并进行取样和测试。
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要详细勘察勘探深度,将勘探深度控制在地基的主要受力层上,从而保证勘探工作达到施工设计的要求,为方案设计提供精确可信的数据支持。如果勘探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会导致采集的数据不准确,因此影响到地基基础的沉降计算,致使桩的承载能力无法满足工程要求。
(二)合理选取地基基础类型
基础主要是指建筑与地基之间的连接地带,它负责将房屋建筑的荷载传递给地基。目前,基础主要分为两种形式:独立基础和筏形基础。当地基的承载能力满足房屋建筑的要求时,基础与竖向结构采用相同的分布方式,此时可以选用造价比较低的独立基础。如果地基比较软弱,而上部建筑又比较高,就需要选用与地基接触面积比较大的筏形基础,虽然筏形基础造价偏高,但其稳定性比独立基础好,可以满足房屋建筑的荷载需求。
除此之外,如果地基由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等组成,导致其承载能力不足,则需要对地基进行特殊处理。在勘察地质时应该将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等查明,以便为地基设计合适的处理方案。如果地基的土质比较好,承载能力强,则可以采用支撑用的钢筋混凝土人工灌注桩来连接地基。
(三)支护设计和土方开挖技术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中的支护设计技术包括小放坡、水泥砂浆护坡支护等,在具体设计和施工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应该依据建筑场地进行总体规划,设置控制基线、轴线、水准点等,便于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其次,施工工艺方面应该注意控制好挖掘机的作业深度,防止出现超挖现象,一般情况下应该在基地预留10cm左右的人工清底找平;最后,要注意加强对基坑的成品保护,在基坑附近设置好排水渠道,防止积水浸泡。
(四)地下水控制技术
房屋建筑场所的水文条件是影响地基基础工程的重要因素,因此,地下水控制技术在提高地基基础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考虑采用管井降水法,管井的深度应该比基坑深6m左右。当含水层的土质渗透性比较差时,可以考虑将管井打至基岩底部,利用砂层和卵石层提高渗透系数;当基坑的面积比较大时,可以考虑在基坑内布井,以便减小对建筑附近环境的影响,反之,则需要在基坑内外布井,控制好管井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韩新利. 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究. 山西建筑. 2012建筑工程屋面施工方案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实施;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的国民经济在不断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新月异的提高,在房屋工程建筑施工质量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物的防水的特性。房屋工程建筑当中防水技术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房屋在市场中的价值与好坏。
一、建筑施工当中的防水工程
建筑施工当中的防水技术是确保施工工程的建筑结构不受到水源的侵蚀的一项专门的防水技术,在房屋施工建筑的过程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筑施工当中工程防水质量的好坏,直接的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根据水源的不同,这些因素对建筑物也有着不同的影响。降雨的雨水也会影响了房屋建筑物外面墙体和屋面,来自生活中的用水,也会影响着屋内地面和卫生间,来自地下水也会影响着地下室和建筑物的基础。
我们根据防水技术在房屋建筑中建筑方法的不同,可以将防水分为两类:一是,结构防水。主要是针对建筑结构当中构件材料本身的坚固性和建筑施工当中的结构的构造措施。比如,坡度、埋设止水带,可以使建筑物结构构件做到了防水性的材料性防水的作用,房屋建筑施工当中建筑物结构构件的迎水面和背水面和连接缝处,增加了具有防水性质的材料进行做成防水层,更深一步的起到了防水的作用,例如,卷材质的防水、涂料材质的防水、刚性材质的防水和防水层的防水。
二、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屋面在防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设计单位对防水技术的不重视
建筑施工工程的防水技术不单单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是控制的重点,还是建筑施工工程在进行建筑设计当中必须重视的一个工程。在目前的建筑施工单位在工程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缺陷。在对建筑工程当中防水层材料的选择上,应该由专业人员严格根据要求进行。在当前的设计单位当中,专业的设计人员对工程施工当中防水材料的质量和品质不是非常的了解,在应用方面不够完善,在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胡乱地使用施工图集,从而导致了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当中对防水技术设计的方案不严格,在设计的措施方面和不够完善,进而是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对防水层的处理上还是没有预期的那样完善。
2.2 施工建筑防水材料质量不符合施工的标准
建筑施工防水材料的质量是现在防水施工技术和房屋建设过程当中的重要的部分,是确保房屋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目前,建筑材料市场在不断的发展,防水材料的种类非常的复杂,建筑材料市场中,防水材料基本上是处于鱼目混珠,品牌、种类繁多,难以辨别,假冒伪劣的产品屡见不鲜的状况,影响了目前建筑防水材料的质量,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制约了工程建筑当中防水工作主要的工作方式和控制的有效对策。
2.3 建筑施工单位在建筑过程当中对质量的控制不强
假冒伪劣的防水材料在建筑材料市场当中不断的增加,紧接着就是将建筑防水的工程造价降到最低,使用正规合格防水材料的专业使用单位很难中标。相反的,这样的工程就会落到偷工减料和靠着关系、低素质的工程承包商手中。这些承包商拿不出合格的证明,但是每一竞标都会中标,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偷工减料,雇用未培训的农民工人进行房屋建筑防水施工,对房屋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不重视,很可能会导致工程质量的下降。
三、建筑防水工程的技术及应用
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是指在建筑防水工程中推广新型防水设计、新型防水材料、新型防水施工技术以及新型管理体系等一整套综合技术。建筑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分项工程,关系到建筑物使用功能的正常运行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在工程建设中,应根据各项防水工程的特点,坚持因地制宜、按需选材、防排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不断提高防水新技术的技巧和应用水平,并从设计、材料、施工、管理四个环节入手,全面贯彻执行相关规范,保证防水工程的质量。
3.1 防水设计
建筑防水工程的设计,应体现建筑物不同防水功能的要求。建筑物防水工程按照工程所在部位,分为四项分项工程,即:屋面防水工程、地下防水工程、厕浴间防水工程和外墙墙面及板缝防水密封工程。工程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
(1)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和防水等级,执行并达到国家规范的要求。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时,应按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分别按照使用功能及防水耐用年限等不同等级的防水设防要求,进行防水构造设计。
(2)根考虑建筑所处的环境进行防水方案的确定。建筑物所处地的水文、地质和大气环境、建筑结构自身状态等各种环境因素,都可能对建筑防水工程造成一定的影响。设计时应分清主次,选用最适宜的防水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
(3)根设计应注重整体结构与重点部位相结合的原则。防水工程的设计除应达到规范规定的各项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某些重点部位的设计:第一,要确保防水层的整体性,尤其在结构有贯通处;第二,确保工程节点构造处的防水性能;第三,坚持防排结合的防水处理原则,可考虑采用多道防水设防的设计;第四,选择最能满足要求的适宜的防水材料,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方案确定。
3.2 合理施工是防水工程成功的关键
优秀的防水工程设计,只有通过施工来实现。优质新型防水材料的应用效果,也只有通过合理的施工技术才能得到体现和认可。施工是防水工程成败的关键。因此,在防水工程施工中要有切实可行的防水施工方案。
在施工中坚持防、排、截、堵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合理的施工方案,是搞好施工的首件大事。防水施工方案是指导施工的重要文件,是根据防水工程设计要求和现场的实际情况、施工季节、工程进度要求,相关工程的情况等综合环境条件及可能对施工条件、施工进度的影响全盘分析后,所制定出的具体施工工艺方案和操作计划。常见的防水技术方法有:
(1)分格缝制定和方法
分格缝应该设定在房屋建筑屋面板的能够支撑的一端,屋面转角处。防水层和屋面突出的相互交接的地方,并且和屋面板的缝隙对齐,促使房屋建设工程的防水层以为温度的变化,致使砼干缩的结构发生变形的这些原因导致的防水层出现裂缝的现象,集中到分格缝的位置,避免屋面板裂缝。分格缝设定的距离不能太大,如果超过六米的时候,就应该设置成“V”形状的分格缝,分格缝的深度应该贯穿于整工程的防水层的厚度。
(2)屋面防水层的隔离方法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应该因地制宜,取长补短,把防水面上卷材质的防水层用到平层和刚性层的之间.不仅起到了隔离的作用,还不会被风吹到,雨淋到,还可以防止油膏的退化,起了防水的作用。
3.3 防水工程的保养及维护管理,提高防水工程的使用寿命
防水工程完成之后要注意保护,防止因使用不当、装修不慎等引起的损伤。当防水层出现轻微损坏时,应及时对防水层进行修复。此外,还应分析防水层受到损坏的原因和继续损坏的可能性,制定有效的维修措施,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开支,降低返修率,还可以提高防水工程的使用寿命。
结束语
房屋建筑施工当中防水技术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在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要将施工项目建筑结构的设计、选择的防水材料和工程施工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控制。在房屋施工建筑中防水技术需要更大的努力,严格的监控,进一步达到功能的持久和耐久的要求,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周铁柱.建筑工程中防水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01).建筑工程屋面施工方案篇8
关键词:高层 房屋建筑 施工技术 特点 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的飞速的提升,我国的高层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决定房屋建筑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在于施工技术。但是,目前我国的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还不够成熟,需要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施工技术,为我国高层房屋建筑事业夯实技术基础。
一、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特点
就主体结构的施工而言,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类似于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但是,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也有其特殊性。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在逐层施工的方法上是相同的。但是就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来看,两者就有较大的区别。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房屋建筑高度的增高和体量的增大,必然造成施工难度增大,施工技术产生差异。
1、施工工期长
高层房屋建筑由于结构较为复杂、建筑层数较多、现浇混凝土体积大,所以一般工程规模较大,工期较长,一般来说要持续一到两年左右,期间会经历雨雪等季节性施工等,给现场的施工带来一定的麻烦。由于工期较长,一般来说高层房屋建筑采用总承包管理施工模式,在只有部分设计图纸的情况下就开始施工,以缩短项目的寿命周期。
2、层房屋建筑施工的高空作业较多
与普通类型的房屋建筑相比高层房屋建筑的首要特点就是这个高,.字因此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时的高空作业也就很多要想充分的保证高空作业时的安全性那么就必须有效的解决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原材料、施工人员的垂直运输的工作。施工时必须妥善的解决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临时厕所、用电、用水、防火以及通讯等问题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防止高空坠落事故的发生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基础埋藏深
高层房屋建筑的的另一个特点是:深。意思是指基础埋置深度深。高层房屋建筑必须满足整体稳定性,所以地基埋置深度必须满足规定的深度要求。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一般至少在地面以下5m;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甚至达20m以上。深基础施工会遇到很多困难,其中之一就是地基的处理问题,尤其是在软土地基上施工时,有很多方案可供选择,这样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之一就是: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
4、工程量大
高层房屋建筑一般工程量较大,涉及的工种较多。由于工程量大,施工总包单位会将非主体结构的施工分包给专业承包单位,而专业承包单位为了加快进度,又将部分劳务作业分包给劳务分包单位,因此整个项目参与的单位非常多,给现场的技术和质量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就要求项目各参与方要密切配合,充分协调好各方的施工顺序,以使各方的施工工作都能顺利进行。
二、提升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
1、不断推广新技术
实现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施工技术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对新技术的推广。我们应该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精华之处,采取较为积极的态度进行引进与推广的态度。工程实践是需要理论作为指导的,因此,我们还必须在相关成功应用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且相对成熟的建筑施工技术理论,完善我国建筑业施工技术的理论研究。必须充分汲取先进技术,在具体的施工案例中推广与应用这些新技术,进而使得我国整个建筑施工行业施工技术水平的得到推进和提升,使我国的高层建筑能够满足现代化高层建筑对施工技术的高标准要求。
2、全面的提升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要想真正的提升我国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其核心的因素一定是人的因素只有加大培养的力度善于发现并且敢于应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行业中的专业性的技术人才,才能做好对国内外先进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探索和应用的工作。另外在培养专业性的施工技术人才的同时也必须更加重视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同样的对于高层房屋建筑行业中的相关人员也要重视对他们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定期的组织施工技术相关内容的培训课程,真正的促进他们施工技术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
3、应用现代科技手段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引入了计算机作为辅助,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因此,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可以引入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和模拟功能,为现场的施工技术提供指导。在实际施工之前,可以利用专业的计算机软件,将施工技术各项参数均输入到计算机内,让计算机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并模拟出建筑施工的过程及结果,使计算机在客观上判断某项施工技术在经济、技术上的可行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层房屋施工技术水平。
4、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的给排水和通风技术
高层建筑的服务性能好坏是平顶高层建筑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在给排水工程中,如何合理优化上下水结构,建立一套针对高层建筑人口密集特点的给排水方案是相关施工人员的施工首要问题"高层房屋首先要求上水泵送压力较大,在这个过程中,合理布置官网可有效减少后期的维护费用。另外在给排水工程中,要充分考虑出现漏水状况的抢修工作和防水工作。高层建筑由于不便开窗、人口集中等问题,良好的通风系统是高层建筑必要部分。而且大部分高层建筑都有中央空调系统。在通风系统!空调系统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应该充分考虑业主需要,严把质量关,提供品质合格工程。
5、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泵送技术
高层建筑混凝土体量之大,强度之高,国内一般选用泵送混凝土。为了保证浇筑的实际效果,泵送混凝土必须具恰当的配比,还应使用一定数量的布料机和混凝土泵机。国内目前的高泵程混凝土一般采用掺粉煤灰与化学外加剂的双掺技术。综合反映了掺合料技术、混凝土外加剂技术、配合比设计技术、泵管布置铺设技术、泵车操作技术和泵送设备,一次又一次突破混凝土泵送高度。
6、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的电气工程技术
现代高层房屋建筑对电气工程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物中耗电设备多、电路复杂化、铺设难度高等特点,是电气工程相关人员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今后业主需要的调查和房屋使用调查可以优化电路布设的方案,减少电气工程的浪费和施工难度。另外对于电气施工技术中的材料选用应该进行充分论证,结合高层建筑人口密集、大功率设备多、电气使用时间集中等问题。进一步选择符合用户需求的电气材料进行施工。建筑工程屋面施工方案篇9
1.优化建筑施工方案,节约建筑能源。建筑施工方案是整个建筑项目施工的开始,也是建筑项目实现节能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注重建筑施工方案设计的合理科学性,争取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案来实现建筑施工项目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有效安排以及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和资源浪费现象进行有效的预防。施工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建筑项目施工开展的风格和方向,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能否取得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施工目标,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建筑施工方案决定着的。所以,若想做好建筑节能体系,那就必须健全和完善施工方案设计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2.改进施工工艺、减少建材浪费。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对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开展技术创新工作:首先,可以积极吸取外国先进的节能施工技术,购进先进设备进行学习和推广。其次,就是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企业自身的节能技术创新能力。这可以通过设置节能技术创新奖励制度来激励技术部门人员。要注意的是,必须确保新技术的安全科学后再将其投入实际施工中,否则将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施工技术的创新和提高来提高建材的利用效率,这样既发展了建筑施工工艺,又降低了施工中建材资源的浪费。
二、建筑工程节能技术的应用
1.新型玻璃材料。新型玻璃通过内部分子结构对光热的反射和吸收,达到冬季室内保温,夏季室内散热的功效。这一功效能够降低居民冬夏季对空调的使用率,从而达到降低资源消耗的目的,单从此点可以看出新型玻璃材料所具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外,因为此种玻璃对光独特的吸收和反射作用,能够极大的减少因为玻璃反光而引起的城市光污染问题,这可以说是从源头对光污染进行治理。最后,虽然这种新型玻璃材料具备较高的使用性能和科技含量,但是,它并不是价格昂贵、无法普及的装饰材料,相反,这种新型玻璃生产的成本造价和市场价格非常低,使用寿命也较长。新型玻璃材料只是当前节能材料的一种,随着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建筑节能新型材料的市场占有率、种类以及性能都得到极大的发展,这是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取得进步的表现之一。
2.屋面保温节能技术。若想从节能角度来提高屋面保温施工技术,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选择具有节能性的屋面保温隔热材料。屋面保温隔热材料的选择关系到屋面施工质量和屋面节能性,因此,必须给予重视,要注重其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检查其是否具备良好的吸水率和导热性以及是否符合屋面整体施工参数需求。其次,要对屋面的坡度以及屋面厚度进行合理设计。屋面厚度以及坡度直接关系到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因此,在设计时要避免热桥现象的出现,要根据屋面管道以及通风孔等来设计厚度和坡度,而且,要考虑屋面的热胀冷缩性质,避免出现温差过大时的屋面裂缝问题。最后,屋面施工不同于其他建筑结构的施工,其影响因素较多,最为重要的就是天气因素,若是施工阶段的天气状况不好将导致屋面混凝土和屋面基层干燥的延期。若是无法避过坏天气,可以选择搭建帐篷或者在屋面涂抹隔气层和防水层。
3.门窗安装施工。门窗框和玻璃扇的传热系数及密闭性是外墙节能的关键环节之一。木和塑料门窗的传热系数比钢、铝门窗低30%左右,双层玻璃比单层玻璃低40%左右,因此,价格比较好的是塑料单框双玻璃门窗。为保证门窗能达到预期的节能要求,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门窗时,要复查其抗风压性、空气渗透性、雨水渗漏性等性能指标。
3.2安装门窗框时要反复检查框角的垂直度。变形严重、缝隙超标、密封条不密闭的门窗扇不能上墙。3.3在框与扇、扇与扇之间须设密封条,以防渗水、透气,推拉窗的轨遭处须增加密封处理。局部缝隙较大的位置可用单组份密封膏挤注。
3.4在门窗框四周与墙或柱、粱、窗台等交接处,须用水泥砂浆进行严密处置,在靠室外一侧须结合外装修进行处理,以防渗水、透气。
4.太阳能节能技术。太阳能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再生无污染能源之一,其作为循环能源的应用极大的缓解了我国各地区的能源消耗问题。太阳能能源的应用不仅仅局限在满足居民使用方面,还在建筑行业以及化学行业得到了极高的好评。建筑行业在利用太阳能中主要是采用太阳能板在屋顶进行收集和采光,这一技术简单而有效。而且,这一技术的应用还提高了屋面的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人类对太阳能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技术的创新性和发展性,也让人们看到了可再生能源的优势,而此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则更是一种技术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的体现,是现代建筑工艺与现代创新科技结合的体现。
三、建筑工程节能技术应用的前景及调整
建筑节能体系并不是单指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材料、工程竣工验收以及后期工程质量审查等环节都能充分利用建筑节能技术,由此可见,建筑节能体系是对建筑工程项目一种覆盖式的改革和创新。此外,虽然建筑节能材料得到极大发展,但是,相较于当前建筑市场的需求而言,建筑新型节能材料的种类和性能质量仍无法满足要求,这是当前建筑节能体系未来发展需要重点研究和探索的方面。
四、结语建筑工程屋面施工方案篇10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管理;质量优化
1加强房屋建筑施工管理措施优化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房屋建设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标准。对于建筑行业而言,能够利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其建筑质量和工程效率,是对发展极为有利的。建筑行业作为一项复杂的施工作业,其建筑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关系到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以及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影响。所以,在建筑行业建设中必须增强房屋建设的施工质量,针对其存在的不合理性要及时加强管理与完善,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建筑施工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和优化。只有从根本上确保其建筑质量,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和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存在问题
2.1施工方案设计审核不严格
任何一项施工作业在具体实施前必须进行施工方案设计,也就是说施工作业的好坏与施工方案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也是决定房屋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往往在施工作业时,很少有施工单位能够完全按照施工方案设计进行建筑施工。或是在一些施工单位中,他们忽视施工方案设计的重要性,不能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合理设计,这就导致施工方案设计在具体实际施工中难以发挥效用,不能很好地指导施工作业。此外,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片面的利益,而忽视其长远利益,甚至在施工作业中对其施工方案不能够完全执行,这就导致实际施工作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将难以估量。不仅如此,一些施工审查部门对其草草了事,审查过程中“重形式”的现象比较严重,即便是发现一些问题也未能给予严查,这就使很多建筑施工单位有机可乘。长期以往下去,势必会对建筑施工质量构成威胁。
2.2管理制度不健全
房屋建筑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施工作业,所涉及的因素较多。如作业施工长、施工人员众多且水平参差不齐、施工工艺复杂等,上述因素都是在房屋建设中比较常见的。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增加了施工作业难度,所以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在各个环节中出现质量问题。然而,在实际施工作业中,却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对其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审查,甚至没有专职人员对其进行很好地跟踪审查,作为管理人员缺乏全面的管理意识,不能从全局角度出发,这就导致各个环节的施工作业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出现质量不合格的现象。
2.3房屋住宅建筑工程材料管理不足
施工材料作为房屋建筑施工作业的重要材料,对整个房屋建筑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但是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利益,则采取好坏不一的施工材料作为房屋建筑施工材料,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为房屋建设质量埋下了安全隐患,一旦因其材料问题而发生的安全事故,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不仅如此,一些施工作业人员在进行建筑施工作业时,也未能严格按照施工材料的标准进行建筑施工,仅凭借其经验进行施工作业,使得材料在施工过程中配合比不符合标准,长远来讲,并不会节省材料的使用,相反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得进行修补,反而会导致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浪费的现象,严重的情况下也会造成安全问题.
2.4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问题
建筑施工作业作为特殊的施工环境,由于其施工作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技术人员发展不足,这就导致建筑工程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障。一方面,多数的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学历都较低,多半是农民出身,对其施工技术难以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很好地指导;另一方面,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人员虽有一定施工技术,但是缺乏施工技术创新的自我意识,不能从根本上对其有一定认识,这就导致很多施工技术并不能符合高质量的房屋建设要求。
2.5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缺乏政府监管
政府作为特殊载体,对房屋建筑质量的监管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作为政府部门必须履行其相应地职责,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检查时要从实际出发,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作为领导者不仅仅要熟悉实际的施工作业环境还要在第一时间能够依据具体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的脱离实际进行指导,这样就很难真正发挥其领导作用,更加起不到监管的效用。
3优化措施
3.1优化整体的施工进度控制
在具体的工程施工开始之前,要注重对工程造价和施工计划,预算等进行具体的规划,编制科学合理的工程预算。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工程预算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和利润的实现,做好对预算的建设和规划,对于房屋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整体的工程进度进行控制,还需要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实现对工程开展计划的具体实施,监督管理,房屋建筑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体系一定要健全完善,依据工程进度计划中的人员、机械设备以及材料需求情况,做好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投入工作,使他们满足工程进度的实际需要。为确保总工期目标的顺利实现,应该实行分段控制措施,根据工程总进度计划制定相应的月计划、周计划等,以月计划或周计划的形式确保总计划的实现。
3.2强化对工程质量的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并不是针对某一环节或是某一施工工艺,更是从根本上对其房屋建筑质量进行整体的把控。因此,为有效确保房屋建筑施工作业质量则要增强整个房屋建设的工程质量管理,不断加强其技术创新与完善,对施工作业人员要加强技术培训和质量辅导,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将工程质量放在重中之重,这样才能做好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
3.3强化施工的安全管理
安全问题是每项施工作业都必须关注的重点。作为建筑工程建设而言更是如此,在各个环节加强安全管理是确保施工作业顺利进行的前提。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来完成;另一方面可以针对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将安全问题贯彻及落实到每个房屋建筑施工作业环节中,强化人们对安全施工作业的意识,不仅仅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更要将每项责任落实到个人,一旦出现问题要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确保其承担的责任,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此外,还要加强安全管理意识的宣传工作,将安全问题落实到每个施工作业人员的思想中,让他们从根本上意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3.4技术优化管理措施
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对其施工技术进行优化不仅仅可以确保施工作业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施工效率,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优化管理措施。在施工中不仅要加强施工技术的优化,更好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等相关工作,这是也施工准备及基础的施工作业的前提。(1)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编写格式、基本内容应有统一规定,实行标准化管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也就是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是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作为项目部,为了实现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目标,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2)工程变更在施工中不可避免,其后果也直接影响甚至左右着施工效益的高低。工程变更与否主要应参考是否对工程进展有利。是否可以节约成本,是否可以增加施工利润,是否损害其他方利益,是否会使工程受阻等因素。设计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图纸及设计说明是否完整、齐全、清楚,图中尺寸、坐标、标高、轴线,各种管线等是否准确。一套图纸前后是否一致;互相联系的各套图纸设计是否有矛盾。主要结构的设计在强度、稳定性方面有无问题;主要部位的结构构造是否合理。(3)竣工文件管理。竣工文件指在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如实反映施工过程和建设项目实体状况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各种文件材料、图纸、录音、录像等,是建筑建设项目的真实记录,是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监督、管理、验收以及养护和破损后修复的依据。真正工作的技术难点在资料的搜集上,因为问题总是出现在组卷时和移交时,组卷时东拼西凑,移交时才发现类似于同一工作实体的各种资料日期前后不一、填写内容与规范要求自相矛盾的现象。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房屋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房屋建筑建设施工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良好的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可以推动施工人员合理的规范施工操作,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还可以促进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的建设进度,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因此,房屋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人员应加大工程施工的管理力度,以此来保障房屋建筑工程建设进度的有序进展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苏艳昆.房屋建筑施工管理的优化措施分析[J].住宅与房产,2018(2):137.
[2]杨志勇.房屋建筑施工管理的优化措施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51):193.
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 ;保温材料; 检测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建筑工程工程的质量与建筑工程节能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建筑工程保温材料的检测上把好关,是建设高质量绿色建筑工程工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所以研究建筑工程保温材料检测技术就比较重要。
1 常见建筑工程保温材料的检测
一般来说检测建筑工程保温材料,主要有系统性能检测、保温材料检测、粘结材料、抹面材料检测和网格布检测。
2 保温材料检测易产生误差的项目
2.1 粘结砂浆、抹面砂浆的拉伸粘结强度检测
对于粘结砂浆这种材料在进行搅拌时,加水的多少对于其变硬之后的伸张粘结强度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应根据厂方或者施工地对稠度的要求合理加水。加入的水太多,变硬后的试件所具有的强度相对偏小;若加入的水太少,则对于其凝结以及强度都会产生影响。如果水泥砂浆成型之后表面较光滑,则会降低粘结砂浆和试件之间的粘结力,所以应对水泥砂浆块光滑的表面应进行适当的打毛,以降低不必要的误差。
2.2 保温板材尺寸稳定性检测
保温板材所具有的尺寸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保温系统是否稳定,若板材尺寸具有较差的稳定性,就会导致保温层易出现断裂或者鼓起的问题,在保温系统外表面往往表现为装饰面出现裂纹或者脱落,所以这一指标应得到严格的控制。
2.3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检测
对于导热系数的检测,常常会因为试件所具有的不同含水量以及试件的不平整性等问题,使得检测误差增大。为了增大检测精度,应在试件处于干燥的情况下对导热系数进行检测,尤其是对保温浆料类的检测,在对其养护到达规定的期限后,应将其放进烘箱里面进行烘烤,使其到绝干的程度,以减低其含水量,避免对导热系数的测量产生偏大的影响。
3建筑工程保温材料的重要性及检测指标分析
3.1建筑工程保温材料的重要性分析
建筑工程保温材料自身有着特殊的功能,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最楣惴海保温材料是大型设备和部件结构及功能有效运行的重要辅助件,其自身好坏程度就对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的保温材料的应用主要是由于其造价低以及保温效果好等特征,在施工上也相对比较方便,所以对保温材料实施分析检测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保证就有着积极作用。
3.2建筑工程保温材料检测指标分析
建筑工程保温材料的检测过程中要根据相应的指标进行,主要就是密度检测指标以及导热系数的指标和热荷重收缩温度指标等方面。其中的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组成结构以及温度等,而密度则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不会根据形态以及空间地理位置的变化发生变化,而在保温材料的热荷重收缩方面,温度愈低那么保温材料就会比较容易发生变形,材质就会愈差。
4 常见建筑工程节能材料的检测技术
4.1 样品的状态调节
所谓样品的状态调节是为使样品或试样达到温度和湿度的平衡状态所进行的一种或多种操作,其原理为把试样暴露在规定的状态调节环境或温度中,那么试样与状态调节环境或温度之间即可达到可再现的温度和或含湿量平衡的状态。在测定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时,在测定试件质量后,必须把试件放在干燥器或通风的烘箱里,以对材料适宜的温度将试件调节到恒定的质量。
4.2 导热系数检测
导热系数是评价保温材料绝热性能的主要技术依据,其物理意义为:在稳态传热条件下,当其两侧温差为1 ℃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目前通常采用基于稳态法的双试件平板导热系数测定仪测定材料的导热系数。材料的分子结构及其化学成分、材料的表观密度、温度、松散材料的粒度、热流方向等都会对材料的导热系数造成影响,在热工计算中必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4.3 密度的检测
材料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材料重量,对于不同的材料可以划分为表观密度、干密度等,是影响材料导热系数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气相的导热系数通常要小于固相的导热系数,所以保温材料都具有很大的气孔率,即很小的密度。一般情况下,增大气孔率或减少表观密度都能够降低材料的导热系数。绝热材料的主要传热方式是导热,即形成气泡的固体壳以及壳内气体的导热,但是在材料导热的同时,还存在另一种传热方式即辐射换热。绝热材料的传热是导热与辐射换热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绝热材料的密度减小到某一数值之后,导热系数的减少值与辐射换热量的增大值相比,后者效果更为明显,就整个材料保温性能而言是下降的。
5 保温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在对保温材料进行检测时,还没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系统,检测过程相对比较混乱,存在严重的虚假现象;检测人员整体素质较为低下,多数人员在检测技术上并不专业,同时,在检测机构中也没有高水平的管理人员,管理效率不高,以至检测效率也不高;检测方法及手段上比较单一,对于检测结果普遍可信度低,使得检测工作进度缓慢。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首先,应制定一套较为完整有效的检测制度和系统,在对保温材料进行检测时,应选那些具有高超检测技术、较强责任心的检测团队,还应该制定一定的奖惩机制,这样更容易激发检测人员的上进心,也能减少在检测工作中投机取巧的现象。为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应要求检测人员具有相关的等级证书,同时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加强学习,以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
总之,建筑工程保温材料的检测方法以及技术的应用是促进保温材料良好应用的基础,对相关的检测人员自身的素质也要能够最大化的加强,切实将检测工作做好,这样才能促进建筑工程行业健康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新杰,孙金华,纪杰,张英,王青松,张毅.不同外界环境下保温材料表面火蔓延规律研究[J].科学通报,2010(32).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篇2
关键词:建筑装饰施工;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767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是集材性、工艺、造型设计、色彩、美学于一体的材料。是品种门类繁多、更新周期最快、发展过程最为活跃、发展潜力最大的一类建筑材料。它发展速度的快慢、品种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款式的新旧、配套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建筑物装饰档次的高低,对美化城乡建筑,改善人们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生活方式对居室的污染日益严重,对居民健康及居住环境都造成一定损害,必须采取新的举措。在居住环境中,对于作为龙头的设计来说,要从平面布局、空间设计、以及与人生活有关并对人体无害的设计思路到设计的环保意识等均应成为室内健康设计的重要因素。健康住宅有利于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处于良好的状态。保证住宅室内设计中的易居性,就是从使用者,也就是人的角度出发,保持人的各项机能正常发展,健康生存,达到心想事成,促进成功与和睦的家庭更健康地运转。
1、浅谈应用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于建筑装饰施工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节能环保问题已成为各行各业想要持续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建筑装饰施工作为建筑工程项目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的装饰施工所用材料节能环保绿色与否,不仅对建筑的装饰效果和节能效果才生重大的影响,还会对建筑结构的保护作用的高低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更是关系着建筑装饰施工企业能否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求生存和谋发展的重要法宝。因而在建筑装饰施工中应用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现代新型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在建筑装饰施工中的应用
2.1 低辐射镀膜玻璃在建筑装饰施工中的应用。在建筑装饰施工中,玻璃是最为常见的装饰材料之一。传统玻璃的弊端笔者不在一一表述。以低辐射镀膜玻璃在建筑装饰施工中的应用做出以下分析。低辐射镀膜玻璃,顾名思义,就是辐射较低且镀膜的玻璃,主要是对玻璃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而成的膜系产品,如在玻璃的表面镀多层金属、金属化合物。该玻璃是一种现代新型的节能采光质量较好的环保绿色装饰材料,加上镀膜的缘故,能将室内人热量返回室内,这样在冬季就能保持室内温度想多的稳定,给人们带来舒适感,与此同时将大量的紫外线挡在玻璃窗之外,这样就能有效预防室内物品出现褪色的现象。尤其是该材料的镀膜层对可见光高透过及对中远红外线高反射的特性,决定了其与一般玻璃和传统的建筑镀膜玻璃相比,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1玻璃内表面传热方式主要是辐射,通常是60%左右,因而只有对玻璃性能进行改善才能更好的降低热量的损失,那么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对其内表面辐射进行抑制。常见浮法玻璃辐射率为0.84,若镀一层银基础低辐射膜,那么辐射率就会小于等于 0.1,而低辐射镀膜玻璃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尽可能的降低由于辐射导致室内热量的散失。这是由于建筑在采暖过程中经常会排放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如在建筑装饰施工中应用这一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低辐射镀膜玻璃。因为能降低大量的热损失,就能减少大量燃料的消耗,降低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具有十分显著的环保节能功效。
2.1.2由于低辐射镀膜玻璃对太阳光的可见光的透射比高达80%,且反射比较低,因而与一般玻璃的应用相比,能极大的提高玻璃的光学性能,从室外观看时变得更加清晰和透彻,在确保建筑具有良好采光的同时,还能避免传统大面积中空玻璃门窗、玻璃幕墙等因反射导致的光污染。
2.2 光触媒装饰材料在建筑装饰施工中的应用。所谓光触媒,就是将纳米级的二氧化钛作为代表具备光催化功能的所有光半导体材料的统称,如将其涂在一般的装饰材料商,能在类似光合作用的效果下,形成强烈的催化和降解功能,对空气中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具有良好的降解和灭菌作用,且能将细菌释放的毒素进行分解和无害化的处理,尤其还具备除臭和抗污功能。目前这一装饰材料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尚未普及,仅在一些大型医院的病房中的饰面砖上有所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这一技术的普及,这一装饰材料在建筑装饰施工中的应用将变得更加广泛。
2.3 软膜天花在建筑装饰施工中的应用。在建筑装饰施工中,固体天花的缺陷就是固定了形状而且需要很多小块进行拼装,如果采用软膜天花就能打破这一缺陷,不仅能大块使用,还能造成多平面和立体化的形象,将装饰效果体现的尽善尽美,与当代人们装饰高品位高层次的审美要求相符。在建筑装饰施工中应用软膜天花具有诸多优点:一是具有良好的声学效果,即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二是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功效,这是因为这一材料的表面融合了电影荧幕的制作原理,其表面有很多凹凸纹,作用就是加强灯光折射度,能减少灯源的使用数量,加上主要由 PVC 材质做成,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降低室内热量的流失。此外,还具有防菌功能、防水防潮不凝水露不脱落不变色、方便安装、丰富的色彩、安全等功能。由此可见,在建筑装饰施工中应用软膜天花这一材料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3 室内装饰中新型环保材料的使用
室内装饰主要指对墙面、地面、顶棚的材质、花色、图案、纹理进行设计和改造已达到保护墙体,满足日常生活的使用需求,同时给人以美观、舒适的生活环境。近年来,人们在装修的时也越来越注重绿色环保,所以对装修材料的选择也越来越谨慎。
3.1 装饰材料的选择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大多数消费者愿意多支付10% 的费用购买新型环保产品,以保证家人的健康。所以在选择建筑装饰材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3.1.1 墙面装饰材料的选择。室内墙面装饰不宜大面积使用木质板材,可选用低毒、低污染的涂料。虽然溶剂型的建筑涂料性能较好,但其污染性强且浪费能源,故可选择水性涂料,内外墙可选用有机硅丙烯酸树脂、水乳型乳氨酯等,地面涂料如水性环氧地坪、水性聚氨酯地坪;也可选择PVC 环保型壁纸或纯纸壁纸或天然材质壁纸、木纤维壁纸,不仅美观 ,且无毒无害;
3.1.2 天棚装饰材料的选择。室内吊顶宜选择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硅钙板等,也可选用绿色木质人造板材或者绿色非木质人造板。由于国内生产的各种木质人造板所用胶粘剂大多含有甲醛系列的毒害物质,所以可选择绿色非木质人造板材,如以如以麦秸为原料制成的人造板及饰面板,具有质轻、坚固耐用、防蛀、防水、机械加工性能好 ,无游离甲醛的污染等特点。若室内不做吊顶,可将天花板抹平后刷水性涂料或贴环保型壁纸 ;
3.1.3 地面装饰材料的选择。地面装饰材料品种很多,如:地砖、天然石材、木地板、地毯等。如选择天然石材,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不含放射性元素的板材。木质地板的种类比较多,选择实木复合地板或强化复合木地板时要尽量选择低甲醛含量的高档地板。总之,室内装饰材料的选择要以健康环保为基本原则。
3.2 降低室内环境污染的注意事项
新房装修完工后不要急于入住,可空置通风半年,以净化室内空气。同时,可在室内放置一些绿色植物(如:吊兰、芦荟、千年木)和活性炭,对甲醛等有毒有害气体有一定的吸收作用。
4、结语
总之,探讨建筑装饰施工中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现代建筑装饰施工企业,必须紧跟时展的需要和自身实际,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节能环保理念的指导下,在建筑装饰施工中尽可能的应用现代节能环保新技术,着力提高建筑装饰节能功效,为构建和谐生态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篇3
关键词:工程管理;控制要点;优化措施
1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1.1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加上国家政策扶持,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亦是如此。但是,随着建筑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被市场淘汰,建筑企业需不断改革创新,了解自身不足,然后进行优化,积极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所以,对建筑企业而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优化至关重要。
1.2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
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内容,可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通过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控制措施,可优化施工方案,改进落后工艺,将标准化技术要求贯穿于施工的各个环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完善技术管理制度、增加技术培训、做好材料监管、控制施工技术参数等,从而促进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最终实现增强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发展。还可通过优化技术管理、实现资源整合,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与可靠夯实基础。
2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善、全面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建立、健全完善、全面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和机制十分重要,可以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和技术予以规范和约束,并对相关的标准和准则进行约定,以确保建筑工程的各项施工技术符合国家规定和要求,确保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正规化、标准化,以促进建筑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目前,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很多建筑企业并未对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制度引起重视:譹訛未建立标准化的技术管理流程和制度;譺訛未清晰划分各部门的职权,未对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予以考核;譻訛未成立专门的质量监督小组对施工技术进行检查,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责令立刻整改;譼訛缺乏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的正确意识,导致制定的管理制度流于表面,没有进行落实和优化,造成各部门工作懈怠、效率低下等问题,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水平。2.2缺乏对建筑施工材料的管理建筑施工材料作为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物料,其重要性非常明显,施工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施工质量。随着对施工材料需求量的加大,部分建筑企业缺乏对施工材料的管理,易出现各类问题,如在进行材料采购时,没有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测书、供应商的经营证明等进行严格检查和质量检测;对购买后的材料没有进行细致化的登记入库,完整填写材料的型号、数量、材质、用途等数据,进行妥善的保管,随意选择仓库堆放,未做好合理的规划、区分。另外,没有科学、合理的保管制度,易造成材料的遗失、盗窃。
3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控制要点
3.1加强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控制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规模和制度管理不断地完善,加强建筑施工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控制。通过树立对建筑工程技术科学化组织管理的认知理念,可以不断提升建筑的施工质量,优化建筑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2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控制
在我国,建筑行业属于大中型工程项目,其建筑规模较大,涉及的内容和环节较多;某些建筑工程的地理位置十分偏远,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控制极其重要。任何行业安全问题是第一位的,与生命、财产安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在施工管理中必须得到重视。建筑企业若想长期、稳定地发展,就必须强化对施工安全管理。首先,在施工中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要求施工人员戴好安全帽等;其次,不因盲目追求施工进度,而忽视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同时,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安全隐患。
3.3加强对建筑施工材料管理的控制
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加强对施工材料管理的控制十分重要,尤其是对施工材料的采购及保管应严格管理和控制。首先,采购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的综合素养,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择建筑工程所需要的各类材料,禁止发生收受贿赂与回收等情况;其次,在进行采购的时候,要仔细检查相关的资格证书和质量检测证书,然后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其安全可靠。除此之外,对于采购后的材料需要做好登记入库工作,对材料名称、数量、材质等信息进行完整记录。再次,做好存档备查工作,根据不同的材料性质选择合适的仓库进行存放,避免受到阳光直射或雨雪侵蚀。
4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优化措施
4.1重视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优化
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优化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首先需要树立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组织体系的正确认知;其次,需要对建筑工程技术操作标准和规范充分了解,以此为基础开展建筑工程技术组织管理体系的优化工作。例如,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规范性、连续性与均衡性,要求施工工艺必须符合国家操作规范和要求,以确保达到国家质量标准,并如期完成工程。其次,在进行编制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时候,需熟悉技术管理的概念、各部门的职责、建筑工程的成本核算、全方面管理等,从而做到建筑质量、施工成本、竣工进度3方面的统一。
4.2完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制度和体系
优化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完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制度和体系,进而不断优化技术管理环境,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在完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的时候,需要树立正确的认知,以发挥管理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利用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将设计图纸与材料质量管理相结合,确保技术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形成责任分明的管理制度,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打下基础。
4.3强化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监督工作
强化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监督,主要分为2方面:①技术文件的监督管理需要对技术文件的相关资料进行严格检查,在编制文件的时候,需要填写完整无误,且数据真实可靠;同时妥善保管,不能随意丢弃和外借;②对施工技术的监督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施工技术的环节、工艺,技术管理制度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等方面进行检查,全面促进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监督机制的开展和工作落实。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篇4
关键词:BIM技术 绿色建筑材料 材料管理
一、绿色建筑材料的管理特征研究
绿色建筑材料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工程施工活动中,对于绿色建筑材料的管理以周期法为主,对于所涉及的活动项目要注意其设计阶段、生产活动、施工活动、运营和维护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所以,对于整个施工项目活动的有效开展,绿色建筑材料的科学管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该类工程材料的生产企业,必须要按照相关的认定准则,对整个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的绿色标准进行监督考核,按照消费者的不同要求,为他们提供不同绿色度的商品,对于生产活动的生产总数、销售总数与库存总数进行有效管理。第二,传统式的管理标准很难全方位的管理现今的施工管理活动,在该类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应该注重精细化管理准则的有效利用。第三,在项目施工活动中,材料购买部门应该根据具体的要求标准选购满足项目工程建设需求的材料,整个施工活动中所有的部门岗位都应该做好提前协商。另外,在工程竣工结算以后,必须要将整个工程项目活动实施中所需的材料规格等详细信息报知物业管理人,为建筑物后期维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切实的依据。
二、在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中运用BIM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一)BIM技术具有三维可视化特点
在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通过三维模型的建立,能够给客户提供可视化的模拟图景,使其更加直观的了解熟悉项目。可视化三维模型以其直观性强的特点,在绿色材料管理、施工方案的设计、绿色材料的选择、绿色建筑户型设计等方面,都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且能够为绿色建筑施工活动提供建筑材料的具体的三维结构和施工模拟结构,以满足材料运输活动和材料科学化堆放的工作。
(二)BIM技术具有协同管理的功能
在项目工程施工活动中,绿色建筑材料生产厂家和供应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业主等都处于同一条工业化产业链中,链条上的各单位,应对整个项目的建筑材料进行协同管理。在设计阶段,业主、施工单位和材料生产商,应当积极参与整个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研究,从而明确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方案,以及绿色建筑施工技术措施等。项目中所用绿色建筑材料利用BIM技术信息化管理措施,能够使其所有相关信息详细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三)BIM技术能够对建筑材料进行精细化管理
该类建筑工程活动在设计阶段、施工过程、运行和维护工作中都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资料库,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中绿色建筑材料管理的高科技化、效率化。BIM技术手段的使用,其本质就是构建一个这种类型的信息资料库,达到对所需材料的生产、供应、利用和维护的高效管理。此外,BIM技术也可以为整个项目活动的所有参与者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料,改变建筑材料信息无法满足需求的现状。
(四)BIM技术能够对建筑材料的信息进行溯源
建筑材料在投入使用之后,我们可以按照建筑使用材料的性质以及功能,对正在使用的建筑物体进行养护,或者是重新修正。而BIM技术手段的使用恰好能够将绿色建筑施工活动中的详细信息资料保存下来,当需要的时候,根据BIM中详细地储存信息,对绿色建筑的绿色等级给以快速分析,制定后期管理养护措施,并重新修正活动所需要的详细参考信息。
三、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体系架构
(一)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体系构成
在项目施工活动中,对所需的材料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依据,首先是要让信息传输的系统性和标准性不断提高。管理者可以以国际协同工作联盟指定的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为标准,为该类管理工作活动的开展创建一个专门的体系结构。然后按照IFC标准管理层结构,架构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体系,体系从上至下依次是应用管理阶段、信息交换阶段、BIM结构层和基础信息层。
1.应用管理层
在这一环节上,要以BIM技术三维结构为依据,达到对施工项目活动结构、设计结构、施工结构和绿色建筑材料结构的有效管理,与此同时还要对项目工程在后期发展和维护过程中的所有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在项目工程的整个使用过程中,所有的参与者,都可以从以BIM技术为依据的三维结构中获得该类材料的详细信息资料,以达到该类建筑材料信息资料的共享与补充,对于各个工作环节上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提供准确的信息数据参考依据。
2.数据交换层
信息交换环节的目标实现是以终端仪器和网络的BIM技术结构的信息传递和管理性能为基础。体系利用BIM技术手段,构建网络信息传递平台,建立“云”服务平台,它能够在绿色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内,对绿色建筑材料进行协同管理,达到数据共享和管理。另外,将笔记本和手机等终端仪器作为载体,为以BIM技术手段为基础的信息交换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辅作用。
3.BIM模型层
该类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中间会涉及很多环节,按照设计标准,管理者购买该类建筑材料及其他相关商品时,要对施工工艺方案与不一样的竣工模拟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所以,对该类建筑材料管理的BIM结构,更要重视建筑材料中心、绿色建筑材料中心的三维结构和施工手段方案,并展开结构模拟。按照绿色建筑活动对建筑材料的具体需求,该类结构模型以绿色建筑材料的相关结构模型为准则,以达到材料管理的需求。
4.基础数据层
该环节的主要作用是对以IFC文件格式为特点的不同软件的结构信息进行有效的调整与管理。管理者通过BIM技术结构的有效利用对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年限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一过程通过BIM技术结构数据在不同的载体上的应用和调整来完成。所以,实现文件格式的统一是最基本的要求。就该类建筑材料使用周期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材料数据与性能标准,须达到在同一载体上对BIM基础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的标准。在完成工程项目交接工作以后,BIM建筑材料的资料库的建设能为工程后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提供信息资料支持,为其他施工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并形成循环性的信息反应,最终构成一个信息数据丰富完善的BIM数据中心,它使得材料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体系的实施
1.材料生产运输阶段
所有的绿色建筑材料生产方,在商品生产完成后都要给商品打上RFID的标签,采购方在购买的时候,通过扫描器,能够将商品的详细信息传递到BIM中进行保存,然后施工企业利用BIM对该类建筑材料进行有效管理。这一环节的工作能够帮助材料的生产方和供应方更加高效地对买进与卖出的材料进行管理,实现零缺陷、零销售的管理目标。同时也为运输管理提供便利,使得运输部门能够就运输工具、运输时间、运输路线做出最佳的选择。
2.材料施工阶段
利用RFID标签,管理者能够实现对材料储存吊装活动的监控与管理,对材料的采购和使用进行全程监管,而且可以利用云平台即时掌握材料使用的所有信息,降低人工信息数据录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的比率。例如,在对材料进行进场环节的检查时,必须要利用专门的RFID阅读设备来完成数据信息的采集,加强材料的管理。在实际的工程监理过程中,技术专家组负责接收各项目部在具体工程方面的各种渠道信息,并对信息做出正确的处理,给出各工程部合理的指示与要求,同时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3.材料维修阶段
在具体管理活动,利用RFID标签能够帮助维修工作人员了解维修目标的性能等材料的详细信息,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同时方便管理者将每次维修的相关数据资料录入到RFID标签下面,然后将所有的变更信息数据纳入到BIM物业管理系统里面,以达到对绿色建筑中各种材料的利用情况以及其他一些相关信息数据的保存,提高维修和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
4.材料拆除阶段
在建筑需要拆除的时候,利用RFID标签和BIM数据库又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对建筑物进行拆除定位,真正实现绿色环保的标准。
四、结束语
建筑信息化和绿色建筑的融合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信息化技术能有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和顺利实施,二者融合能有效地突破绿色建筑工程项目中绿色建筑材料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瓶颈。将BIM技术和RFID技术引入到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的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中,能有效提升绿色建筑材料的管理水平,实现绿色建筑材料全寿命周期的协同化和精细化管理,同时将形成的BIM绿色建筑材料信息数据库在企业和行业中共享,以建立企业、行业乃至国家BIM绿色建筑材料信息库,这对提升绿色建筑工程项目中绿色建筑材料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篇5
首先,生产绿色建筑材料的厂家应当明确认定绿色建筑材料的标准,在生产过程中,严格的管理绿色度状态。同时要按照不同的绿色建筑实际需求,对绿色度不同的绿色建筑材料进行提供,加强对库存量、销售量、生产量等方面的管理。然后,由于绿色建筑材料具有很多不同的品类和项目,因此将会关系到很多不同的材料供应商和生产厂家。所以在绿色建筑材料的管理当中,传统的建筑材料管理模式由于太过于粗放,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管理需要[1]。对此,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对绿色建筑材料进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最后,在绿色建筑的实际建设当中,应当根据建筑设计的实际要求,进行不同种类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参与项目建设的各方及其上下游企业之间,应当注重加强协调管理和沟通联系。在工程项目竣工交付之后,应当向物业方提供相应的绿色材料信息和绿色建筑信息,这样有助于物业方在日后使用当中对绿色材料进行维护管理或更换维修。
2BIM技术与绿色建筑材料管理特征的关系
2.1信息的可追溯性
在绿色建筑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结合功能使用的具体要求,可以调整、更换和维护相应的绿色建筑材料。因此,在绿色建筑的运行和管理过程中,绿色建筑材料的施工应用方案、材料功能参数、材料生产信息等工程历史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而在设计建造绿色建筑的过程中,BIM技术能够对绿色建筑材料信息和详细工程信息进行准确的记录。同时,还能够详细的记载工程变动的发生,准确的评价绿色建筑的绿色度等级。
2.2协同管理
在建设绿色项目的过程中,绿色建筑材料生产厂家和供应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业主等应当协同管理项目当中的建筑材料,使其能够形成一条工业化的产业链。材料生产厂家、供应商、施工单位、业主等在绿色建筑设计阶段就应当积极的进行参与,对个性化的价值需求进行合理的制定,从而明确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和提供方案、以及绿色建筑施工技术措施等。绿色建筑材料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对项目参与各方提出了提出了更高的协同管理要求。
2.3精细化管理
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维护、运行、施工、设计等阶段,都需要进行精细化信息库的建立。这样,参与绿色建筑项目的各方才能够对绿色建筑材料进行更加准确的生产、使用、订购和查询,从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精细化的管理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和要求。在绿色建筑材料建立信息库的过程中,BIM技术能够发挥出很大的作用,在维护、使用、生产绿色建筑材料的过程中,实现精细化管理。此外,绿色建筑材料管理的信息断层将被打破,项目参与各方能够更好的共享信息。
2.4三维可视化
在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通过三维模型的建立,能够提供可视化的模拟给客户,使其更加直观的对项目进行了解和熟悉。可视化三维模型以其直观性强的特点,在绿色材料现场对方与管理、施工方案的设计、绿色材料的选择、绿色建筑户型设计等方面,都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3]。在绿色建筑工程当中,绿色建筑材料和施工模拟三维模型的建立,也需要BIM技术的支持。
3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体系构建
3.1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体系的组成
3.1.1应用管理层
在基于BIM技术的三维模型当中,应用管理层的作用是管理绿色建筑材料、施工、设计、绿色建筑项目等方面的模型。并且在绿色建筑日后的使用和维护当中,管理相应的使用维护信息和历史信息追溯。在整个绿色建筑生命周期当中,通过基于BIM技术的三维模型,各项目参与方能够对绿色建筑材料的参数信息进行准确的提取,从而更好的交流和共享信息,对管理资源进行有效的统一与整合,更好的制定项目管理决策。
3.1.2数据交换层
在整个绿色建筑生命周期当中,绿色建筑材料通过BIM技术实现了协同管理,对网络信息传递平台和云服务平台进行了构建,从而能够有效的管理和共享信息。此外,在BIM技术数据交换的过程中,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
3.1.3BIM模型层
在绿色建筑建设施工之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业主等应当提前进行绿色建筑材料的选购,同时对不同的竣工模拟模型进行对比,对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制定。所以,在BIM模型在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对于构建施工技术方案模型、材料三维模型、材料库等方面更为重视。结合绿色建筑材料管理的实际需求,在该模型层当中,对BIM核心模型进行了设置,使得在整个绿色建筑生命周期当中,都能够实现完善的绿色建筑材料管理。
3.1.4基础数据层
在绿色建筑材料的管理过程当中,关系到了绿色建筑材料的功能和生产信息、建筑架构设计模型信息、绿色建筑材料评价信息等。因此在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体系构建当中,应当采用IFC格式对其中的数据资料进行转换和存储,在同一平台中统一的管理BIM基础数据。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之后,后期的运行和维护需要BIM信息数据库进行相关资料的提供,以形成循环反馈,提供相应的借鉴给其它的建筑项目。如此丰富、庞大的BIM数据库,对于国家、行业、企业中的绿色建筑材料管理水平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3.2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体系的实施
3.2.1材料的生产和运输
RFID标签会附着在刚刚出厂的绿色建筑材料上,通过读写器扫描其中的绿色建筑材料信息,然后上传到BIM当中,实现绿色建筑材料的管理。这样,在材料供应商和生产商对于绿色建筑材料的管理中,能够实现零库存、零缺陷的目的。在材料运输过程中,以材料的可视化模型和存储区域为基础,对运输的顺序、路线、车次等进行优化。
3.2.2材料施工
材料的储存和吊装,可以利用RFID标签进行跟踪监控,管理材料的入场施工。通过云平台进行这些信息的传输,能够避免由于信息人工录入而产生的疏忽或错误。例如在材料进场检查的过程中,可以利用RFID阅读器自动进行数据采集,从而管理材料。
3.2.3材料运营
RFID标签当中还具有材料维修信息,据此能够对材料的位置进行迅速查找,然后在RFID标签中储存维修记录。此外,还能够在BIM物业管理系统当中集成维修信息,从而更加直观的对绿色建筑材料进行管理和维护。
3.2.4材料拆除
当建筑项目达到使用生命周期之后,在进行拆除的时候,对于绿色建筑材料能够进行回收再利用,可以利用BIM数据库和RFID标签进行判断。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回收管理绿色建筑材料,发挥出节约资源、降低消耗的作用,从而更好的实现建筑项目发展的绿色化。
4结论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质量管理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在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进程中,建筑业的市场竞争变的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果建筑业想要有更好的发展,那么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就是基石。也是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的保障。同时,也关乎着人们生活与生命财产安全。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管理入手对建筑工程中的质量控制进行重点的管理,这样就可以建筑业更好的得到发展和进步,与此同时对于工程的整体质量有所帮助。其次,就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建筑工程管理的好坏对于工程管理的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有不断的对工程的管理水平进行提高,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也有助于一系列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这就要求施工单位的管理者加强自身的质理管理意识,严把质量关,把工程质量管理落实到工程的每一处。还要积极的学习与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法、设备等,树立好本单位在外的形象。第三,建筑工程的质理管理有助于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相关要素分析
2.1建筑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性因素,建筑材料的选择与采购是工程施工的前期工作,可以有效的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建筑原材料的优良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好坏,所以,建筑材料采购人员要做好前期的市场调查,通过市场材料的比较与筛选,选择符合工程需要材料,材料的质量虽然至关重要,但是还要考虑到工程的成本,最好是选择价格适中,性价比较高的材料。其二,建筑原材料使用,建筑材料与其他材料不同,在进入工程施工现场时,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才可以投入使用。国家对建筑原材料的使用方法也作出严格要求,这其中就包括使用的配比、使用时温度以及量能等方面,由于国家对原材料使用规定较为严格,无形中增加建筑企业的生产成本,部分建筑商为了减少成本的投入,往往会采用第一档的材料,虽然节约了成本,但也埋下了安全隐患。
2.2人为因素
建筑工程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技术人员来实现,人文因素是质量管理的根本。由于建筑工程中具有周期长、人员流动大以及不固定性等特点,要求项目的负责人务必要有良好的大局观念,任何建筑工程项目都会涉及大量的资金、人员、设备以及材料等,如何科学、有效的对其进行规划,这就需要项目领导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与组织能力。建筑项目领导能力强,可以高效的利用现有的建筑资源,建设出高质量的工程,减少工程建设中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建筑企业的利润。项目领导人员可以对工程大局做出贡献,但工程中具体的施工管理需要项目的施工技术人员去执行,施工技术人员的素质是工程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在工程施工中,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需要施工技术人员去执行,参与施工方案的制定和技术交底工作,施工技术人员是工程的具体执行者,一个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团队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如果没有高效的施工技术团队,高质量的工程产品就难以实现。综上所述,项目的领导班子与施工技术人员是影响工程管理的重要因素。
2.3机械设备与管理质量
管理是一种组织形式,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管理的水平直接反应被管理者的技术水平以及工作态度,由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同,对其要求要所不同。对部分初级技术人员,建筑企业对该类人员主要还是以技术培训为主,不断通过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其技能。对于技术能力强的人员,需要给予不同的岗位对其进行锻炼,在工程中遇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工程机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进度,在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上,日常除了需要专人专机管理外,还要对其进行日常的维护与保养,每天做好比要的记录,若工程机械出现问题,相关人员及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对其进行维修,对于引入的大型的机械设备,要保持其使用的稳定性,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对工程的进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与方法
3.1树立质量管理意识
建筑工程施工人员,要时该加强质量控制意识,提高技术水平与质量控制效果。由于,质量控制与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石,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把质量控制与管理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需要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对质量责任要能清楚的进行划分,在工程施工中,如若建筑出现责任问题,一定要及时与工程的施工责任人进行沟通,这样能够增加工程质量的提高。
3.2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管理
采购部门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采购相应的建筑材料,同时还要制定采购工作计划,根据工程进度进行采购供应。一切进场的建筑材料,都要具备材料合格证,还要通过施工现场各部门检验人员的抽样检查,经过检验人员认可后的建筑工程材料才可以进场使用。对于建设单位指定的施工材料,在进行采购时也一定要对这些厂家的质量证书、材料的合格证以及相关证件进行验证。在使用的所有材料中,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三方的检验一致通过后材料方可购买使用。
3.3加强人员的管理控制
在工程施工中,为了能突出质理管理所产生的效果。这就需要建筑单位施工人员从自身出发,提高技术水平,强化质量控制意识。对如何安全生产进行培训,提高施工安全意识。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对于整个建筑工程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但这项工作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因此这就须要建筑单位对工程的质量管理进行全面且系统的认识,充份了解质量管理为工程建设所带来的好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针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为建筑工程制定相应的控制工程质量的措施,提高施工效率,进而实现该建筑工程对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对整个社会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篇7
关键词:新型材料 工程造价影响 使用成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开始采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包括节能材料、防水密封材料、装修装饰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也给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来看,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在项目建设时期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显得不那么明显,而从项目的后期使用中可以发现,新型材料的应用对建筑项目的使用成本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能耗成本、维护维修成本、改造成本、拆除成本、人员工资等等。
1、新型建筑材料的特点
新型建筑材料不同于传统的砖瓦,是新型科技技术的综合性应用,是高科技产品,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能够提升建筑的品质感与科技感。从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功能上进行划分,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粘接、密封、防水、门窗、装饰、保温、墙体等。从新型建筑材料的材质上来看又分为非自然材料和自然材料,非自然材料又包括化学材料、金属与非金属材料。
从新型建筑材料表现出的总体特征来看,它们都具有节能环保、轻便美观、装饰性强、耐性强等优点。这些新型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建设中受到了广泛的青睐,不仅满足了要求现代化、科技感的需要,也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使建筑物的结构显得清晰并且具有更多的功能。同时,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也大大加快了建筑工程建设的速度,推广应用了轻型建筑结构。但是,由于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还不够纯熟,给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以及工程造价管理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材料消耗量是指在合理和节约使用材料的条件下,生产单位假定建筑安装产品(分部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必须消耗的一定品种规格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等的数量。它包括材料净耗量和材料不可避免的损耗量。材料基价是指材料在购买、运输、保管过程中形成的价格,其内容包括材料原价、材料运输费、运输损耗费、采购及保管费等。检验试验费是指对建筑材料、构件和建筑安装物进行一般鉴定、检查所发生的费用。
2、新型建筑材料的工程造价原则
由于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中的广泛使用时间短,相对缺乏经验且至今还没有一套科学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因此在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必须采取针对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立相应的工程造价原则。
原则一,从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出发,对新型建筑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的建筑成本和使用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并且进行慎重选择,要使新型材料与传统材料有效结合,以功能与成本之间的性价比关系为依据,做出正确的选择。
原则二,要加强新型建筑材料与建筑工程设计之间的配合,不断优化工程设计方案,使得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更加科学,使二者相互促进。统计资显示,截止2013年1月,我国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已经占在建项目与改建项目的87.9%以上。而在设计阶段就考虑使用新型建筑材料的占57.6%。其中在工程开始之后才考虑使用新型建筑材料的建筑项目平均延期超过15天,最长达到半年。这是由于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建筑的结构设计,会与建筑设计产生一些冲突。由此,要将工程设计与新型材料的使用相结合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项目建设,并且更加科学、合理、安全、经济。
原则三,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工程造价的预备款项。原因在于新型建筑材料的价格波动大,充足的资金准备能及时应对市场价格的变化给建筑成本带来的不利影响。
原则四,充分考虑建筑与人的关系,不仅要节能、美观,也要体现建筑的风格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要将新型建筑材料应用的性价比体现到最好,从建筑的建设到使用,充分体现新型建筑材料的功能性作用。
3、新型建筑材料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3.1 新型建筑材料对工程建设成本的影响
首先,新型建筑材料的价格比较灵活,随着市场的价格波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较大。其次,新型材料的安装费用虽相当传统安装较为方便,但技术性要求更高,在人工费和机械费方面也高出一般水平。再次,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不够纯熟,对市场的变化也难以掌控,其中差价和未计价的情况很多,不利于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的统计并及时制定相应对策。最后,新型材料的管理也十分重要,由于其技术性较强,管理工作也相对较重。
3.2 新型建筑材料对工程使用成本的影响
建筑工程造价的周期较长,所涉及的分支众多,所控制与管理的面广。因此,对新型建筑材料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不能仅仅局限于建设方面,要认识到它在使用成本控制方面的作用。根据实践经验,新型材料地工程使用成本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新型建筑材料节能环保的特征,使得运行期间的能耗成本降低。例如深圳某集团总部大厦,节能改造前的电量使用相当于改造后的2.28倍。其二,新型建筑材料的高强度特征使得建筑工程后期的维护工作简单,维修相对较少,人工费相对减少。其三,其高科技的技术含量和智能化的特征也使得管理方面,节约了人力和物力。其四,其整体性的架构特征以及轻便灵巧的特性也使得建筑装修、装饰、改造过程中涉及的改造和拆除费用相对降低。
3.3 新型建筑材料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总体性分析
从建筑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出发,我们可以看出,获取原材料、项目建设、项目管理与维护、建筑拆修等多个方面的建筑成本总体上都小于传统建筑材料的全寿命周期性成本。
4、结束语
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是建筑行业的一次改革与创新,对建筑工程造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也给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带来一定的挑战,要求工程造价成为一个集材料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运行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对于建筑材料给工程造价带来的积极影响要加以利用,对不利影响要积极克服,尽可能发挥出新型建筑材料最大的经济价值与功能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文胜.浅议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1(4)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篇8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检技术;方法
建筑材料检测技术能够为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有效保证,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的必然手段。在目前发展趋势下,针对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需要优化传统的检测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检测技术与自身素质,并综合外国的的相关经验和技术,保证建筑工程的实施质量,使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施下,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
一、材料检测现状
其一,企业在不断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对建筑材料的重要性没有形成一定认识,在其中也没有建立相关的检测部门,导致采购来的建筑材料影响施工质量,无法促进检测实践工作的有效实施,给施工现场的材料使用带来一定的复杂性。在具体工作实施过程中,如果对材料混用,不仅会影响建筑构架的形成,降低分配的合理性,还会给我国的自身发展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其二,检测人员在工作中,没有积累更丰富的检测技术利用经验,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都不够完善。检测材料在实际利用过程中,没有按照我国的执行标准和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检测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形成严谨的责任意识,导致利用的检测技术不够成熟,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给建筑发展带来一些质量问题。其三,检测技术与检测设备是分开使用的,检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受破损、数据模糊、检测温度、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大多数的建筑材料在使用期间,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因为很多建筑材料都是大批量输送的,检测人员与检测设备比例存在失衡性,在对其管理期间,只能通过抽查的方式来完成。所以说,利用不合格的材料对其使用,势必会影响工程的检测质量[1]。
二、材料检测方法与技术应用
其一,对材料进行检测需要应用检测技术与检测方法,一般情况下,相关人员只是对材料的外观进行检测,特别对设备的尺寸、规格以及合格标注进行检测,但不同的材料利用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也是不同的。如:对材料的破损程度进行检测,相关的技术人员需要利用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对其检测,不仅要保证检测设备利用的先进性,还需要有效防止材料出现二次破坏。如:利用超声波、射线检测技术来实现,需要根据材料的自身性能,促进检测方法的合理选择。其二,因为建筑工程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实施工程,在对其建设过程中,利用的材料比较多,需要对材料的型号、含碳量进行合理选择[2]。如:水泥的使用,需要利用化学方法对其检测,特别是内部的含氧化镁、含硫量等实施检测工作。为了对水泥的凝结时间、稳定性以及强度等各个方面进行检测,需要利用物理方法有效实施。如:钢材的检测,在检测工作中,主要对钢材的含碳量、韧度、重量等各个方面实施检测,在执行期间,主要利用酸腐蚀表面,以促进分析仪的先进性和应用专业性。还需要对钢材的使用成分、内部含有的其他成分进行分析,这样不仅能达到节约时间的作用,还能促进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对混凝土进行检测过程综合,主要对混凝土的外加减水率、凝结时间、抗压性等各个方面实施检测,一般情况下,主要利用的检测设备为物理设备,如:无损普查法、墙顶开挖法等都比较合适。其三,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实施质量,需要做好防水、防潮以及防热技术。利用的检测方法需要利用聚硫建筑密封胶成分以及化学试剂等检测方法有效实施,保证检测技术的执行能够为建筑材料质量提供有效保障。还需要促进建筑材料使用的完善性,促进建筑质量的有效提高。在对建筑防水方面进行检测过程中,需要在后期利用维修手段对其处理,以保证整体的建设质量[3]。
三、提高材料质检技术的主要途径
(一)管理意识的更新
建筑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转变人员的管理意识,并促进质检部门的有效形成,保证能够对质检员进行合理分配。在对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进行监督与管理过程中,保证管理制度的形成。如果一些员工没有按照规定对其进处理,需要对其予以处罚;对于一些表现良好、技术高的人员,需要给予一定鼓励,并保证能够在其中发挥一定的带头作用,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质检员的工作积极性,还能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实施态度[4]。
(二)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质检员的专业性与自身素质,期间,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质检书籍,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保证质检员的操作能力得以提高,实现质检流程的规范性。质检员还需要做好技术交底、技术方案以及质量通病纠正工作,并按照相关秩序与流程对其研究,同时,做好质量验收工作,不仅要标记一些不合格的材料,还需要有计划对其分析、讨论,以促进质量检测活动的积极参加。如:带领检测人员到专业学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听取专家讲座,保证汲取丰富知识的同时,更好的完成实践操作工作。
(三)更新检测设备
对质检部门中的检测设备进行更新处理,并在工作执行期间做好档案记录与处理工作,同时为设备的维修工作、使用工作等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期间,需要引进一些物理、化学试剂,也可以对破损的设备有效处理,这样不仅能促进检测技术的积极研究,还能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5]。
(四)发挥技术性管理
在管理工作中,可以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其中,以实现信息系统与网络的结合运用。为执行系统设计出总体结构,该系统可以主要分为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块以及专家系统模块。对于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块,在对其设计期间,可以将数据中心作为主要的设计方法,并利用数据需求分析对系统的需求实施定义,这样不仅能保证数据的使用要求,还能形成数据库,实现程序的再次设计。该程度是以四种功能模块为主的。如:数据输入,能够将用户、编辑的各个数据进行记录;如:数据查询,能够为用户提供需要了解的信息;如:统计输出,能够将用户中存在的信息、数据打印出来;系统维护,对数据库进行记录、删除以及维护等。对于专家系统模块,是基于人工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分析的,能够完成各种的非线性预测,将其应用到管理工作中,是现代化设计思想的主要体现。
四、总结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阐述,因为建筑材料的质检技术与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存在较大关系,所以,在这种发展趋势下,需要为其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技术更新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并促进传统质检技术与手段利用的优化性,以保证国家的快速发展。
作者:朱平 刘靖 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富立,林宏伟,白艳利等.建筑材料质量检验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1(33):175-175.
[2]曹洪文.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6):255.
[3]谢韵.建筑材料质检技术与方法探讨[J].科技尚品,2016(5):69.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篇9
关键词:新型建材;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315-01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逐步渗透到各个学科,就目前科学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建筑行业,新型建材的研制与开发为建筑企业的生产力带来极大的改变,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光导纤维,太阳反射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纳米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材料就此步入建材的领地,大大促进了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增强了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目前新型建筑材料的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新型建材工业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新型建材工业基本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更是成为了我国建材工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伴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为新型建材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较为突出的新型建材主要分为五种:
一种是化学建材,该类建材主要具备防腐蚀、质量轻,施工便捷等特点,逐步取代旧的建筑材料,化学建材主要代表材料有塑料窗、新型防水材料、塑料或塑料复合上下水管等等;二种是新型高强度水泥,为了更好的解约资源,采用混凝土材料较为普遍,通常会利用废弃混凝土制作成建筑材料,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促进建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三种是墙体新型材料,在工业施工上,利用固体废弃物如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以及建筑垃圾等制造的建筑材料,由原有的实心粘土砖转变为石膏与玻纤配制的石膏空心墙板;四种是绿色建材,在建筑材料使用时,人们已经不仅仅注重价格便宜,而是更加看重建筑材料是否环保,是否对人体健康产生一系列的威胁,作为新兴建材的绿色建材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和应用;五种是智能材料,该材料是新兴材料中潜力较大的,建筑材料可以感应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具有自诊断、自适应、自修复和寿命预报以及靠自身驱动完成特定功能的能力。
二、建筑新型材料应用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新型建材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被广泛的应用,占有很大的建筑工程项目比例,大大的降低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但是从新型建材在实践中应用的发展状况来看,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建筑行业粗放型增长,仍有很多建筑企业并不重视新型建材的应用,陈旧、传统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仍然被延续着;同时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并没有严格的监管部门,并没有对相关操作新型建材的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和岗位培训,造成很多施工环节出现问题,为建筑质量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最后还有建筑施工的繁琐性和规模的个性化也对新型建材应用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缺乏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整体规划等等。
三、新型建材在实践中的应用措施
1、加强重视对新型建材的实践应用
新型建材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产物,新型建材的广泛应用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大大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此,建筑企业领导必须要高度重视和支持推广应用新型建材,邀请一些可供建筑专家与材料专家、建材供应商和建筑承包商共同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的展示场所,对新型建材的广泛应用提出系统的应用方案,促进新型建材与建筑革新的同步发展。
2、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体系
新型建材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建筑施工企业要组织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采取详细的应用方案,制定详细的建筑新材料应用计划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认真编制建筑新材料的应用计划和实施措施,使新型建材的实际应用抓好各个环节,并按照预定的计划实施,从而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更好的确保建筑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同时降低了工程的整体成本。
3、加强对科学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
新型建材的推广应用离不开管理人员的管理,组织新技术培训新材料的应用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为使新技术项目得到顺利的应用,建筑企业要想应用新型建材必须要培养一批高新科学技术人才队伍,不仅要对其进行科学技术方面的严格考核,还要进行系列的岗位培训,成立新型建材管理部门,明确新型技术的施工方法、质量保证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安全等等,让新型建材的应用更为规范化,为新型建材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4、加强对新型建材质量的监管
推广应用新技术,有利于企业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增强社会信誉。但对新型建材的质量问题更要严格的监管,新型建材必须符合各种建筑体系的质量需求,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必须与建筑体系的变革相适应。同时还要指派相应的监管人员,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新型建材实践应用的质量预控,有针对性地确保新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成功,对于施工过程中新型建材出现的质量问题要进行记录,并组织相关的科学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方面的攻关,从而确保建筑施工能够顺利开展。
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质量也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建筑企业要想提高建筑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采用先进的新型建材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之一。建筑企业领导要顺应科技时代的快速发展,高度重视新型建材的引进和应用,在建筑施工方面大量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从而进一步增加建筑施工的高技术含量,稳步提高工程质量,更好的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欧立君.MG公司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
[2] 乔文德.发展新型建材的意义;中国房地产业;2011.
[3] 陈福广.对墙材革新的战路思考;新型建筑材料;2011.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因素;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01
一、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
建筑工程质量有其自己的特点,它是由建设工程本身的特性和建设生产特点决定的。建筑工程及其生产的特点为:一是建筑工程生产周期长,投资大,产品形体庞大;二是建筑工程的固定性以及生产的流动性;三是建筑工程的社会性、生产的外部约束性等等,因为建筑工程及其生产的特点,就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本身的特点。建筑工程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设计水平、材料质量、施工方法、技术管理措施、人员素质的高低、工期、地质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
(一)人的因素。笔者认为,无论技术多么先进,材料质量多么优良,在建筑工程质量方面,人的因素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也就是说,工程建设有关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等有关人员的素质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人事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好的技术人才未必就能引进过来,进来的未必是好的技术人才。建筑工程人才队伍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团队精神不足,部门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竞争力、学习力差;二是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创优意识;三是岗位职责不清,部门考核不严格;四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技术与质量工作管理粗放;五是施工现场技术指导不到位、质量管理混乱;六是工程管理程序松散;七是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学术带头人少,初、中、高级职称人员的比例失调。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等有关人员的素质,不仅要提高有关人员的道德修养,而且还要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改革人事管理体制,引进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业内实行经营和专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二)材料(Materia1)因素。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工程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作为工程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构成工程实体的各类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工程材料的合格与否,都将直接影响结构刚度和强度外表及观感、使用功能及安全,工程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也就是说,材料(Materia1)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有重大的影响。建筑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严格进行质量控制,构成工程实体的各类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工程材料的质量都将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想实现工程材料不出现劣质,不合格等的情况,需要质检员、材料员、具体操作的工作人员以及项目经理重视对工程材料的质量管理。
(三)方法(Method)因素。方法(Method)因素是决定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的因素,违背建设程序不经可行性论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不按国家标准进行设计,设计不科学不合理,无证设计;没按程序任意修改设计,设计计算不精确,结构构造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倚载取值较小,未进行内力验算;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没有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不熟悉图纸,无图施工,盲目施工,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验收就交付使用,即使验收也是马虎了事,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隐患。
(四)环境(Environment)因素。环境条件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工程作业环境、地理环境、周边环境等对工程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各种环境因素。有的建筑工程项目未进行地质勘查,就盲目进行施工;有的建筑工程项目提供的地质资料、数据有误,不能全面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等现象,从而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三、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途径
(一)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包括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生产或供应单位的质量责任。建设单位是工程项目的主办单位,应对项目的质量管理负责;勘察、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设计成果必须真实、准确、详尽,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标准组织施工,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监理单位应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年承担监理任务,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并承担责任。
(二) 进一步加强工程材料质量的控制。工程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作为工程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材料验收方面:对材料的外观、尺寸、数量、形状等进行核查。在材料质量方面:每种材料都应有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加强材料检测工作,钢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要严格实行质量双控,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测合格报告单,要实行建设单位监理有见证的材料送检制度,要加强现场抽查制度。
(三)加强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工程建设有关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等有关人员的素质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大都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的途径和措施,已是我们不断研究与探讨的问题。首先,进一步改革我国的人事管理体制,以便引进好的专业技术人才;其次,要加强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定有力的措施,确保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不走过场;第三,严格实行业内经营和专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四)做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了解和掌握工程技术环境、工程作业环境、地理环境、周边环境等环境因素;搞好图纸会审,坚持按图施工;开展工前检查,做好技术复核;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
参考文献:
[1]张亚娥.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J].延安大学学报,2005(12).
[2]胡建琴.基于施工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20).
[3]梁超雄.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及培养模式[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5).
[4]潘东辉.思考:建筑工程专业面向工程的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技术高速公路已经成为支持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公路施工中,机械的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施工机械设备的选型配置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工程成本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持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减少高速公路资产的损失,延长高速公路使用寿命,有必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对庞大的高速公路资产进行科学管理。
1.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
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是一项比较灵活和经验性很强的设计工作。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整体质量、工程造价、使用时间以及运营成本等一些问题。线路设计对整个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有很大影响,并且对整条公路的美观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高速公路中路线的设计要坚持根据地质、地形选线,确保安全、舒适,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提高公路交通的安全水准。好的线形设计方案不但可以降低项目的工程造价、施工难度,还可以提高工程质量,改善行车条件,保障交通安全,同时将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有利于水土保持,保护、美化环境,使高速公路建成后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总之,高速公路路线方案设计必须把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相对减少环境破坏。
1.1线形的设计
我国高速公路平面的设计大多使用的都是线形的设计,其中,公路中应用最广泛的线形就是直线。直线的优点是设计简单、距离短,缺点是直线的设计很单调,驾驶员容易形成视觉疲惫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过长的直线不适合过长的线路。
实践证明,曲线型路线在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中的比例在逐步增加,而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曲线型设计方法是根据线形的技术标准要求、地形地物及自然环境的约束要求,采用曲线来布设路线。曲线的优点是既能使道路线形美观,也可以使道路本身和沿线景观相协调,并且可以缓解司机的视觉疲惫。缺点是曲线的里程比直线里程长、投资高、设计麻烦。在山区高速公路中最好使用曲线线路的设计,最大程度地与地形相吻合,保证山区的线形与地形的结合。
纵面设计不仅能影响山区路线的工程造价,而且也会影响到汽车的行驶速度以及通行能力。因此,纵面线形在高速公路线路设计中也是比较重要的。与平面设计相比较,纵面线驾驶的难度系数更高些, 因此要避免插入过多的竖曲线或是小半径的竖曲线,还要注意平地的纵面线形在设计时要注意纵向的坡度和变坡点处的竖曲线的设计。曲线的长度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更不要频繁更换竖曲线,这样会影响行车视距,严重降低高速公路的安全性能。山区高速公路路线的设计,主要取决于高速公路的纵面线形设计。
在高速公路线路的设计中,横断面的设计并没有平面和纵面设计的影响那么大,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根据高速路段使用功能和交通量的大小,进行合理的设计,并且做到线路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1.2线路设计的选择
在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线路的选择是设计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根据不同的地区,项目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平原地区路线设计比较容易达到标准,但是在山区高速公路的路线选择中,地质问题、环境问题、施工条件问题、以及道路养护问题都需要考虑。
1.3地质选线
高速公路建设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问题,地质的选线范围很广,工作任务很大,难度系数高,不仅有软土、软弱土等不良地质,还有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灾害地质现象。这些地质问题直接危及公路的建设,并对公路建成后的安全运营和养护有着长期的影响,对路线方案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因此,地质选线前,要对当地的地质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加大地质勘察工作的投入,分别利用地质遥感资料和当地的其他工程的地质资料,同时也要必须坚持工程地质选线的原则。
1.4地形选线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越来越多的往偏远的山区延伸。在平地上,地形基本相同,差别不大,而山区则不同,山区中的地形很独特,有些地带的地形相对较复杂,公路建设工程艰巨。如果要减少施工难度、降低工程造价,就必须使路线设计顺应地形。自然地形是多变的,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地形,首先要学会科学的利用地形。所以,选择合适的地形对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十分重要。
1.5环保选线
高速公路路线设计要重视对环境的保护,选择对环境破坏小的布设方案。路线布设重点要考虑地形适应性,道路周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与周边社区环境的融合等。
传统的建设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对工程本身的功能性、经济性考虑得较多,但是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高速公路的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已经十分明显。施工中大量占用耕地和林地,破坏绿化,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坏的后果。对现有的水利和水电设施的破坏,并且没有避开一些特殊的生态环境地区。高速公路建设确定路线方案时,没有及时进行现场文物勘察,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在以后的施工建设过程中肯定会对大量的文物古迹造成破坏。为了避免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在设计路线方案时,一定要尽量避开文物古迹,实在避开不了,也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1.6气候条件对线路影响
山区的自然气候很复杂,雾、雪、雨天气较多,这对公路运输也有很大的影响。线路方案的确定要深入研究本线路的气候条件,将线路布置在气候条件影响最小的地带,提高运输的安全性。
2.高速公路损坏预测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公路运输交通量迅速增长,车辆大型化、严重超载、交通渠化等新情况,导致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早期破坏现象的发生。
要从设计和施工产生破坏的各种原因进行控制,才能减少甚至杜绝早期破坏的产生。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在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执行的基础上,注意加强超载,重车对路面破坏程度的研究,以指导有超载行驶的路面设计。阻拦那些无路面施工经验、无设备和技术力量的施工队伍承担路面施工,保证监理有职有权,严格监理。
3.施工机械的合理选择与优化配置
为了使路基土方工程机械化施工科学、合理地进行,我们往往需要对多个机械配置方案按照质量高、进度快、成本低的原则进行科学评判,选择出最佳方案,并进行综合最优化。施工机械的合理选择与优化配置施工机械设备应该技术先进、安全环保、耐用,且有较好的经济性能指标。在满足施工质量要求和强度的前提下,优先选用通用性的施工机械设备。应止确处理好进几施工机械与国产施工机械的关系。对能满足工程需要,且性能稳定的国产施工机械,应优先选用,对工程质量要求高、国产机械件能难以达到的项目.可以考虑选择使用进口的施工机械。
4.结语
高速公路路线的选择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的动态的设计工程,良好的路线、坚固的结构、合理的防护措施是车辆运输必备的条件。因此,高速公路路线的选择必须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阶段,要把路线设计放在第一位,合理的采用路线标准,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要把保护环境作为路线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使公路路线与四周的环境融为一体,从而使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廖正环.高等级公路机械化施工技术.连云港公路信息网,2003.
[2]郭小宏.高速公路机械化施工与组织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节约用地
1 概述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以下简称新《标准》)已由交通运输部,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标准》在修订中充分考虑了近年来我国公路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要求,在理念上强调安全、环保、节约,倡导“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
我国由于土地资源紧缺,土地保护在公路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规定在新《标准》中也多次提到,文章将针对新《标准》中涉及节约用地的规定条目进行分析,了解新《标准》关于土地保护的理念对公路设计的意义,理解规范制定的目的,为在设计过程更好地执行提供参考。
2 技术等级
新《标准》1.0.3公路建设应按地区特点、交通特性、路网结构综合分析确定公路的功能,根据功能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等选用技术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
新《标准》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功能主导设计,各项技术指标的选取,以满足主要功能为基础。在公路技术等级标准的论证中,不再以交通量作为主要依据,而是以功能为基点。这对于涉及公路用地的各项横断面指标均有重要影响。
其中公路功能和层次划分主要依据节点重要度、适应地域与路网连续性、路网服务指数、期望速度、出入控制等指标确定,指标的具体定义和应用可以参照新《标准》的条文说明。
新《标准》提倡功能主导设计,强调项目以满足实际使用为目的,使得各级公路技术等级的论证更加科学,指标取用更为合理,实现节约集约用地。
此外,新《标准》在3.4.1节中,将原标准的四级公路服务水平细分成六级,通过服务水平细分,规定了集散型功能一级公路,设计服务水平可以比干线功能一级公路降低一级,也有利于节约用地。
3 用地范围
新《标准》1.0.5公路建设应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在确定公路用地范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风沙、雪害、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带设置防护、整治设施时,以及在膨胀土、盐渍土等特殊土地带采取处置措施时,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
(2)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离式立体交叉、平面交叉、安全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绿化以及其他线外工程等用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
新《标准》强调因地制宜,灵活设计,达到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目的。该条款指出在特殊防护处置、非标准路基路段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说明不能因为用地范围受限,影响项目的功能和安全需要。
4 路基横断面
对于公路路基横断面标准,新《标准》取消了推荐总宽度值,增加了横断面设计组合的灵活性,横断面组成及指标需要根据功能明确其设置条件和取值。
新《标准》4.0.2关于车道宽度,增加了经论证后,可以有条件采用3.5m:
(1)八车道及以上公路在内侧车道(内侧第1、2车道)仅限小客车通行时,其车道宽度可采用3.5m。(2)以通行中、小型客运车辆为主且设计速度为80km/h及以上的公路,经论证车道宽度可采用3.5m。(3)四级公路采用单车道时,车道宽度应采用3.5m。(4)设置慢车道的二级公路,慢车道宽度也采用3.5m。(5)需要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公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的宽度,宜视实际情况确定。
新《标准》4.0.4关于中间带宽度,不再给出推荐值,规定如下:
(1)高速公路和作为干线的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宽度府根据公路项目中央分隔带功能确定。(2)作为集散的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宽度应根据中间隔离设施的宽度确定。
横断面型式对公路占地有直接的影响,行车道、中间带、路肩、边沟、护坡道、路基边坡率等经常采用统一取值,这种粗放的设计往往造成用地增加。新《标准》摒弃技术指标“一刀切”的做法,要求设计精细化,更符合节约用地的理念。以往进行公路横断面设计时,设计人员通常采用规范允许的一般值。但从节地角度,横断面各项指标的取值都有其一定变化范围,在满足功能前提下都是值得研究的。
行车道宽度应根据车辆宽度、交通量、交通组成和行驶速度来确定。中间带宽度应根据防撞安全、防眩、绿化、预留预埋、预留上跨构造物设置桥墩、养护作业等来确定。路肩宽度应根据紧急停车、挖方路段安全视距、标志和护栏横向净距、行驶舒适性及安全性等来确定。边沟、排水沟的断面面积应根据汇水面积、降雨强度、边沟纵坡、边沟材料等计算确定。路基边坡坡率的选择取决于边坡的稳定性,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很多,除工程地质情况外,主要受到路基填高、边坡率、地下水埋深、填土类型及路基宽度等因素影响。针对以上因素,通过稳定安全系数验算,可以得到合适的填筑高度及边坡率。干线公路还需要考虑非机动车和人行等需求,尤其在经过城镇路段时。
总之,根据新《标准》要求,经过计算论证,在保证满足功能、通行能力和安全的前提下,横断面可以灵活设计,做到节省用地、投资少,使道路发挥其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四车道高速公路路基横断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
5 路基路面
新《标准》5.0.1关于路基路面的一般规定:取土、弃土应进行专门设计,防止水土流失、堵塞河道和诱发路基病害;应进行路基表土综合利用方案设计,充分利用资源。
公路纵断面设计一般难以做到填挖平衡,尤其是在类似江苏省等平原地区的高速公路,由于地势低平,土方需求量大,取土坑临时用地常常与主线永久用地面积相当,因此取土、复垦方案在影响公路节约用地的关键因素之一。新《标准》强调取、弃土应进行专门设计,路基表土综合利用需要进行方案设计,对于公路节约用地和保护土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公路取土方案需要深化研究,除了路侧取土外,常见可结合生态景观规划、利用河道开挖、航道疏浚土、利用粉煤灰、轻质路基填料、高液限粘性利用等。
复垦可利用表土、利用河道清淤土,复垦为养殖水面。在江苏省等土地肥沃地区,尤其要重视剥离保护好表土并利用表土复耕。
6 其它
新《标准》中还有一些和节地相关的其它规定:新《标准》1.0.6规定: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和有特殊要求的公路建设项目应作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评价。
强调了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评价,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
新《标准》9.1.6规定:三级及三级以上公路的平面交叉均应进行渠化设计。
新《标准》8.0.3提高了隧道设置紧急停车带的要求。
新《标准》9.3.6增加了公路和铁路之间的用地间距要求。
以上都是从保障安全,利于救援等角度考虑,需要增加用地的条款。
7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标准》更符合我国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国情和宏观政策。倡导功能主导设计、因地制宜,灵活设计、精细化设计的理念,同时也更加注重环保和安全。
只有从规划、可研、设计、施工各阶段增强节约用地的理念,对路线、路基、互通、沿线设施等各专业中涉及节地的技术指标如何计算取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才能提高用地效率、降低用地数量,真正实现公路节约集约设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标准 公路桥梁 城市桥梁 荷载标准 选用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现实车辆行驶桥梁设计中,所采用的相关国家行业标准主要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两个部门分别颁布的两套标准。在实际设计中许多设计者两套荷载标准采用选用时都是,城市桥梁项目采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标准,公路桥梁项目采用交通运输部颁标准。本人认为作为一名桥梁设计者,只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例如一些桥梁既不属于公路系统,也不属于市政道路系统,这些桥梁处于规范的交叉点或是盲点,这些桥梁的荷载标准应该如何选用呢?本文对照两套现行标准的差异,进行简单分析,为实际桥梁设计者在荷载标准的选用问题上提供参考。
2.涉及桥梁设计荷载标准规定的现行标准情况
车辆行驶桥梁设计相关国家行业标准主要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两个部门分别颁布的标准。其中现行涉及荷载标准规定的标准主要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2011)和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04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4版)》。交通运输部现行有关桥梁设计荷载标准有两本规范,且规定还略有不同主要是因为《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04版)》对应的是《公路工程技术标准(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4版)》是替代《公路技术标准(03版)》的新标准,新标准中对荷载标准有了修改。不久的将来,对应《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4版)》的新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将会出台,涉及荷载标准规定将会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4版)》内规定保持一致。
3.两套标准关于荷载标准规定比较和分析
3.1公路桥梁有关荷载标准规定(不同点)
汽车荷载分为公路―1级和公路―2级两个级别。
车道荷载:
集中荷载标准值Pk选取:
桥涵计算跨径小于或等于5m时,Pk=270 kN
桥涵计算跨径大于或等于50m时,Pk=360kN
桥涵计算跨径大于5m、小于50m时,Pk值采用直线内插求得。
车辆荷载:公路―1级和公路―2级采用相同的车辆荷载标准值
车辆荷载主要技术指标
人群荷载:
桥梁单孔跨径50m时,人群荷载标准值为3.0 kN/m2;
桥梁单孔跨径150m时,人群荷载标准值为2.5 kN/m2;
桥梁单孔跨径在50m和150m之间时,人群荷载标准值可采用直线内插求得。
城市郊区行人密集地区的公路桥梁,人群荷载标准值取上述规定值的1.15倍。
3.2城市桥梁有关荷载标准规定(不同点)
汽车荷载分为城―A级和城―B级两个级别。
车道荷载:
集中荷载标准值Pk选取:
桥涵计算跨径小于或等于5m时,Pk=180Kn
桥涵计算跨径大于或等于50m时,Pk=360kN
桥涵计算跨径大于5m、小于50m时,Pk值采用直线内插求得。
车辆荷载:
城―A级车辆荷载主要技术指标
城―B级车辆荷载与公路车辆荷载标准值一致。
人群荷载:
1、人行道板(局部构件)的人群作用按5kpa或1.5KN的竖向集中力作用在一块构件上,分别计算、取其不利者。
2、梁、桁架、拱及其它大跨结构的人群作用W计算,采用下列公式:
当加载长度L
当加载长度20m≤L≤100m(100m以上用100m)时:
式中:
W――单位面积人群作用,Kpa,任何情况下W不得小于2.4Kpa;
L――加载长度m;
Wp――单边人行道宽度,m;在专用非机动车道桥上为桥宽,大于4mm时仍按4m时。
3.3比较和分析
a)车道荷载中集中荷载标准值Pk选定不同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2011)中该处规定在编制时是参照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04版)》相关规定,所以说二者在车道荷载规定实质上已经是统一了,只是《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由03版更新到14版时,对其中集中荷载标准值Pk选定做出调整。随着规范更新,车道荷载标准会保持一致。建议桥梁设计中,不分公路桥梁和城市桥梁,车道荷载标准统一采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4版)》中标准。
b)车辆荷载布置及标准值不同
公路―1级、公路―2级和城―B级三者一致,城―A级有自身规定。
两套标准中都明确规定,车辆荷载用于桥梁结构局部分析计算和桥台、挡土墙压力等分析计算。车道荷载与车辆荷载的作用不得叠加。设计中结合具体工作适当选择。
c)人群荷载计入值不同
公路桥梁人群荷载根据跨径给出了具体值,行人密集的桥梁取标准值的1.15倍。城市桥梁分类通过公式进行计算。经过工程检验,采用公路标准计算完全满足桥梁结构安全,同时简单明了,便于计算。推荐采用公路标准设计,城市桥梁标准作为辅助验算。遇到行人十分密集,人行道很宽、采用人行道板等的桥梁,推荐采用城市桥梁标准,
d)其他不同
城市桥梁设计标准中还规定小型车专用车道汽车荷载标准、作用在人行道栏杆扶手荷载等,是公路桥梁标准中未明确规定的,在公路桥梁设计中可根据情况酌情参考。
城市桥梁设计标准包含特种荷载及结构验算。
4.结论和建议
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两个部门制定的桥梁设计荷载标准的上可以看出,国家各部门之间对于桥梁荷载标准正在逐步统一,不论公路桥梁、市政桥梁,其桥梁设计中的荷载标准采用基本是同一体系,只是结合桥梁不同职能、各自特点制定了相应规范。作为桥梁设计人员应该深入学习两套标准的制定原则、方法,分析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结合自身项目的性质、特点,在满足自身行业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吸收利用另一套标准,完善自身桥梁设计。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范文第4篇
(一)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确定路线交岔口是一个极其繁琐的过程,需要通过道路网规划、道路性质和行车速度等众多因素来决定。近年来,公路出现岔口和开口现象较多,这都是由于不规范的操作和不精准的计算导致的。在很多地区都存在类似的安全隐患。
(二)交通安全设施设置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公路分车带的安全功能和围绕山水的路段交通安全设施两个方面。第一,分车带有中间分车带和两侧分车带,分类依据是横断面的位置和功能。一般,分隔带都要高出路面10到20厘米。但是随着机动车性能的不断提高,车速也比以前快很多,因此,以往的高度已经不能阻止车辆越过中心了[2]。第二,围绕山水的公路上大多都没有健全的设施,例如防撞护栏和危险标志等。
(三)公路路面不平整。受到部分路段沉陷的影响,导致公路的路面不平整。目前,越来越多的路段都出现路基沉降的现象,给车辆行驶造成了很多阻碍,特别是对于夜间行驶的车辆,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四)公路的设计时速不符合车辆实际运行车速。一方面是设计时速与车辆的实际运行时速的差异较大,主要是因为在设计公路时速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线型又多是长直型,导致公路设计时速偏低,与实际运行车速形成巨大反差。另一方面是公路交叉口的限速标志设置的不科学,设置时,没有考虑实际车辆的时速,进行盲目设置。
(五)公路街道化现象突出。由于目前出现很多在原有公路的基础上改建成新公路的现象,给道路安全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改建原有公路时,一般都会扩宽路段,这就拉近了公路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使得当地居民的活动范围大大减少,增加横过马路的危险。
二、公路工程技术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减少群死群伤事故。公路安全设施的不完善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违法行为都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公路工程技术,采取设置防护栏和隔离栏在危险路段、公路中心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有利于控制道路交通事故。保证公路的安全度是保证整个道路安全的重要环节,而公路安全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求工程技术达到规定标准。所以公路工程技术的完善和改进可以控制道路交通事故。
(三)有利于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当前很多地方都存在警力不足的现状,特别是一些乡镇地区,对道路设施管理相对薄弱,人们又缺少安全意识,使得警力得不到释放。如果加强对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实施,就可以通过减少道路交通事故,解决地区警力不足的问题。
三、提高公路工程安全技术标准的相关措施
(一)改善公路开口问题。在规划公路建设工程前,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来设置平面交叉口[3]。在设置过程中,加强对增设公路开口的管理,严禁对已经验收的公路增设路口,必须依法封闭,保证主干线的安全。
(二)加强对公路的防护,完善隔离设施。对围绕山水的公路,必须设置路测防护栏和相关危险标志说明。如果限于条件无法立刻改善,应该先列入规划,根据实际情况来完善公路的设施;对于城市快速路和一级公路,一定要设置隔离防护栏或加高中心隔离带的宽度,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在整个改善过程中,对所有的工作都有进行系统的安排,坚持“先主后次”的原则。
(三)保证公路的线形、设计时速和运行时速的合理性。车辆超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而导致车辆超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公路的线性和设计时速。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在设计时,需要结合车辆实际运行时速来设计公路时速和公路的线性,当公路设计时速和运行时速不统一时,要及时改变公路线性,保证设置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此外,在设置限速标志时要按照《公路限速标志设置参考意见》的标准来设置。
(四)完善公路的亮灯及信号灯的设置。为了保证夜间行车的安全,必须对设施不完善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公路进行亮灯,减少因夜间行驶而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在路况比较复杂或交通流量较大的公路上设置信号灯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提高行车视线,改善交通拥挤出现事故的情况。
(五)重视对安全隐患的分析和总结。不管是新建的还是改建的公路,相关部门都要对验收工作严格监管,特别是公安交警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权,对不合格的公路予以否决,按照交通安全设施的标准要求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确保最大程度的减少安全隐患。对于验收成功的公路,如果发现交通事故常发地段,应该及时重新检查路段,分析原因,对不合格的地方进行整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技术的好坏与交通事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我国交通事故的案例不断增加,更应该加强公路工程技术,提供人们安全的道路环境,从各方面预防交通事故,努力创造良好的交通安全氛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永久性桥梁;涵洞;水毁问题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桥梁作为道路道路跨越河流主要设施,肩负着宣泄洪水,保证运输畅通的重任。公路涵桥的建设是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进行的,遵循着适应、经济、安全的原则。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路桥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多,国家对其的投入也越来越大,所以对公路的质量和使用年限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每年都会有很多洪水发生,对公路工程造成毁灭性破坏。例如:1985年以来,兴安盟发生了多次大洪水,在1998年水毁了桥梁125座。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在我国历年的水毁桥涵数量中,大部分是永久性桥梁与涵洞。这些永久性桥梁和涵洞共同具有的特点就是建成年限短。在公路的建设中,永久性桥梁和涵洞的造价无疑是最高的,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影响也是最大的。桥梁和涵洞水毁的原因主要有:1、施工技术达不到要求;2、自然灾害引起的坍塌、冲毁;3、设计方案不符合要求;4、超重、超载等认为损坏的。下文主要针对桥梁和涵洞的施工技术标准和设计方案等方面对永久性桥涵的使用年限和水毁的原因进行探究,并给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二、永久性桥梁和涵洞的使用年限
1、永久性桥梁和涵洞的定义
永久性桥梁是指使用耐久性材料建造的能够长期使用的桥梁。这是根据《公路工程名词术语》中的定义来说的。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桥涵洪水频率的规定,对桥涵抵御洪水能力进行探讨。
2、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变革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是制定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验收、检验等步骤的参考依据。我国在1951年到1956年期间总共颁发了三次《公路工程设计准则》,用以表示对公路工程的重视。在1972年到1997年又先后四次颁发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每次有关公路技术的标准制度的颁发都比以往的标准有了很大的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公路事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对于公路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的规范也越来越严格。然而,我国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有关路基、桥涵的洪水频率标准从1972年至今,并没有很大的改观。
(2)对永久性桥梁和涵洞抗洪水能力的分析
抵御洪水的能力是根据桥梁涵洞的分级来说的。如果遇到规定设计频率的洪水,桥梁涵洞是不会产生水毁的;而遇到比设计频率高的洪水时,由于桥梁涵洞的结构比地基结构更强,那么首先会导致路基毁坏。而路基毁坏后,桥梁涵洞所受压力降低,一般情况下,桥梁涵洞不会毁坏。如果在路基毁坏的情况下,桥梁涵洞也发生水毁,那么就是施工质量、施工材料和基础深埋的问题。在大型桥梁中,是根据洪水的流量来设计孔径的。一般情况下,基础的埋深应该根据洪水的频率冲刷深度来设计,而且要比基础深度更深,同时考虑到河槽发育情况、地形地势、地质、冻深、最小安全值等。桥梁的高度设计一般是按照水纹计算的基础上设计的,同时还要和周围的环境相和谐,从总体角度来确定桥高。因此,桥的高度比计算值一般情况下要高。所以中型桥梁的排水能力应该比较大,可以宣泄高一档次的洪水。
三、桥渡方案的水文分析计算
1、桥渡方案的水文分析计算任务
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对桥渡方案的水文分析与计算有着明确的规定。其中桥渡方案的水文设计要素是确定桥位设计所需要宣泄洪水的最大宣泄量和对应的水流速度、冲刷深度等为桥梁的形状、大小、长度、基础埋深和防洪结构的确定提供准确数据。目前我国水文站建立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比较少,尤其是对于中小型河流的观测更是几乎没有,仅仅依靠水文站的观测资料进行桥梁的设计的机会并不多。我国在建国以来,大肆的进行水利、铁路和公路工程建设,从而得到了很多的水文资料和相关的水文分析计算经验,对人烟稀少的地区也优良大量的水文计算。所以,在道路桥涵的设计中,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并认真调查,掌握洪水爆发的频率,针对于此进行桥梁涵洞的设计,使永久性桥梁和涵洞永久化。
2、计算水文的基础前提
对洪水流量的统计方法有很多,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的方法主要和数理统计法有关。但是采用数理统计法进行水文计算必须遵循桥梁使用期,河流流域的气候、地势地貌、地质情况、周围环境不发生明显变化的前提,同时在河流中也不能存在大型水工建筑物,导致影响水流的因素。这在客观上表示了建立桥涵后洪水的爆发和建立桥涵前的洪水爆发频率是一样的。对以往的洪水爆发频率有所了解就能推断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洪水爆况。但是,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如植被大幅度减少、上游修建水库等,那么就需要校正推算方法。
3、在分析计算中应该考虑到的影响因素
天气的变化是无常的,所以在实际分析运算中,除了上述条件需要满足外,还要对气象、全球的温室效应情况进行分析。目前由于气象、温室效应等因素带来的反常的灾害性洪水在地球上日益增加。例如兴安盟在1985年以来,连续有发生了洪水,甚至百年一遇的洪水,这将对洪水流量的统计量增加。同时,要注意水文流域面积的变化。在扎鲁特旗中,为了增加水源,在河流上修建了引水渠,将河水引进开发地区,这样就增大了该地区的桥涵洪水实际面积的变化。而且河床的发育情况和发展趋势也是影响桥渡方案的抗洪能力的一个因素。在没有发育完成的河床中,水流的冲刷计算要将河槽造槽深度的深度计算在内。
四、使永久性桥梁与涵洞永久性
永久性桥梁与涵洞的水毁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桥渡方案的设计,其影响到施工质量、使用年限、桥梁的养护等。
1、桥梁的形状和基础深埋
桥梁的抗洪能力和桥的结构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桥梁很高,一样有可能被洪水淹没。在洪水中,一般情况下会存在大量的漂流物,会对桥体产生冲撞,所以桥梁上部结构不适合使用桁架等结构型式。对于桥梁的下部来说,使用钻孔灌注桩不但经济实用,还能抵御洪水冲刷。
2、永久性桥梁与涵洞的建造投资
一般情况下,永久性桥梁和涵洞水毁重建需要增加适量的孔径和桥高,更要增加基础埋深,其造价要比前桥高。当发生水毁后,相当于重新修建了一次桥,总共投入了2.2倍以上的初始建桥费用,其中并不包括水毁抢通费用及水毁后社会运输效益的损失。为了能够使永久性桥梁和涵洞的抗洪能力满足要求,能够长期使用,增加投资成本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将会浪费更多的资源。
五、结语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对于桥涵的设计有着严格的标准,因此对于超过桥涵设计洪水频率的洪水一般情况下是不能造成桥涵水毁的。所以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应该采用抵御冻拔、冲刷的钻孔灌注桩技术来构建下部结构。为了使桥涵能够长期使用,增加对桥梁建设的投资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道路桥梁监督方面应该严格监督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出现任何意外,使永久性桥梁与涵洞具有永久性。
参考文献:
[1] 吴高峰 王斌锋 贺兵:《浅谈涵洞的野外勘测方法》,《科技传播》,2010年24期
[2] 孟贵生:《公路水毁的防治措施》,《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3] 张晋龙 贾彩萍:《论山区道路的水毁防治技术》,《山西交通科技》,2000年02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范文第6篇
(一)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确定路线交岔口是一个极其繁琐的过程,需要通过道路网规划、道路性质和行车速度等众多因素来决定。
近年来,公路出现岔口和开口现象较多,这都是由于不规范的操作和不精准的计算导致的。在很多地区都存在类似的安全隐患。
(二)交通安全设施设置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公路分车带的安全功能和围绕山水的路段交通安全设施两个方面。
第一,分车带有中间分车带和两侧分车带,分类依据是横断面的位置和功能。一般,分隔带都要高出路面10到20厘米。但是随着机动车性能的不断提高,车速也比以前快很多,因此,以往的高度已经不能阻止车辆越过中心了。第二,围绕山水的公路上大多都没有健全的设施,例如防撞护栏和危险标志等。
(三)公路路面不平整。
受到部分路段沉陷的影响,导致公路的路面不平整。目前,越来越多的路段都出现路基沉降的现象,给车辆行驶造成了很多阻碍,特别是对于夜间行驶的车辆,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四)公路的设计时速不符合车辆实际运行车速。
一方面是设计时速与车辆的实际运行时速的差异较大,主要是因为在设计公路时速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线型又多是长直型,导致公路设计时速偏低,与实际运行车速形成巨大反差。另一方面是公路交叉口的限速标志设置的不科学,设置时,没有考虑实际车辆的时速,进行盲目设置。
(五)公路街道化现象突出。
由于目前出现很多在原有公路的基础上改建成新公路的现象,给道路安全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改建原有公路时,一般都会扩宽路段,这就拉近了公路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使得当地居民的活动范围大大减少,增加横过马路的危险。
二、公路工程技术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减少群死群伤事故。
公路安全设施的不完善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违法行为都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公路工程技术,采取设置防护栏和隔离栏在危险路段、公路中心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有利于控制道路交通事故。
保证公路的安全度是保证整个道路安全的重要环节,而公路安全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求工程技术达到规定标准。所以公路工程技术的完善和改进可以控制道路交通事故。
(三)有利于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
当前很多地方都存在警力不足的现状,特别是一些乡镇地区,对道路设施管理相对薄弱,人们又缺少安全意识,使得警力得不到释放。如果加强对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实施,就可以通过减少道路交通事故,解决地区警力不足的问题。
三、提高公路工程安全技术标准的相关措施
(一)改善公路开口问题。
在规划公路建设工程前,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来设置平面交叉口。在设置过程中,加强对增设公路开口的管理,严禁对已经验收的公路增设路口,必须依法封闭,保证主干线的安全。
(二)加强对公路的防护,完善隔离设施。
对围绕山水的公路,必须设置路测防护栏和相关危险标志说明。如果限于条件无法立刻改善,应该先列入规划,根据实际情况来完善公路的设施;对于城市快速路和一级公路,一定要设置隔离防护栏或加高中心隔离带的宽度,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在整个改善过程中,对所有的工作都有进行系统的安排,坚持“先主后次”的原则。
(三)保证公路的线形、设计时速和运行时速的合理性。
车辆超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而导致车辆超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公路的线性和设计时速。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在设计时,需要结合车辆实际运行时速来设计公路时速和公路的线性,当公路设计时速和运行时速不统一时,要及时改变公路线性,保证设置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此外,在设置限速标志时要按照《公路限速标志设置参考意见》的标准来设置。(四)完善公路的亮灯及信号灯的设置。为了保证夜间行车的安全,必须对设施不完善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公路进行亮灯,减少因夜间行驶而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在路况比较复杂或交通流量较大的公路上设置信号灯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提高行车视线,改善交通拥挤出现事故的情况。
(五)重视对安全隐患的分析和总结。
不管是新建的还是改建的公路,相关部门都要对验收工作严格监管,特别是公安交警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权,对不合格的公路予以否决,按照交通安全设施的标准要求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确保最大程度的减少安全隐患。对于验收成功的公路,如果发现交通事故常发地段,应该及时重新检查路段,分析原因,对不合格的地方进行整改。
(六)加强交通安全的宣传工作,制定合理方案
定期将交通事故发生率进行公告,让人们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对于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采取针对性的计划整治交通秩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技术的好坏与交通事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我国交通事故的案例不断增加,更应该加强公路工程技术,提供人们安全的道路环境,从各方面预防交通事故,努力创造良好的交通安全氛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及建议
一、现阶段我国公路施工技术
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我国的预应力混凝土的知识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的规范与教材,由于采用冷处理普通钢筋作为预应力筋,生产工艺设备简单,符合我国当时的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的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当时苏联的设计规范主要是针对构件的截面核算,而很少涉及构件和结构的设计,虽然我国在各方面进行了改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没能摆脱原苏联预应力混凝土规范的实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公路工程中的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发展了多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而且在材料方面研究和发展了高强度的钢材、高强高性能的混凝土应用技术,并且在研究和应用后张法、先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的基础上,总结和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预应力施工的成套技术,包括先张、后张、有粘结、无粘结、后张自锚等方法以及配套的各类锚夹具和张拉设备。在公路工程的应用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优点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预应力混凝土的结构类型在不断发展中也日渐丰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是当前国际上最主要的一种土建结构技术,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程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路基所使用的填料性质及其压实的效果将关系到事后的路基施工质量。目前,改进填土要求和压实工艺是改善路基施工质量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对路基填料的选用应采用CBR值表征路基上的强度并引入路床等概念。我国的地基夯实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的路基压实施工普遍采用大吨位的压路机,碾压效果有了明显改善,为提高路基的压实施工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对于特殊潮湿地区的路基压实,在施工时有一定的难度,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软土路基的处理方面采用了灰土挤密桩、轻质路堤、土工合成材料加固等方法。我国的路基防护工程技术也日趋成熟,包括坡面防护(如石砌圬工防护、护面墙、植草等)、冲刷防护(如传统的砌石、挡土墙等)、支挡防护(如石砌的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板柱挡土墙等)。
3.公路路面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具有很大的刚性、良好的稳定性以及抗疲劳性能,且线型顺畅、美观,不仅在交通繁重的城市出口路段优先应用,而且在提高山区的公路路面等级施工方面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路面施工的技术要求主要表现在材料的各项指标符合规范、施工机械的配备以及施工工艺的连续性。工程材料是公路桥梁施工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直接影响公路桥梁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公路路面施工过程中,推广使用的是干硬性混凝土,它是节约水泥、减少混凝土硬化收缩的正确途径;精平提浆辊的正确使用及收光作业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路面的平整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新材料都得到了实际的应用和推广。在材料采购方面应注重材料的质量,这是决定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材料的数量是否充足直接影响到工期及路面铺筑的质量,所以应对采购的材料进行检验,以便选用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材料,通常选用的沥青标号为AH-90、AH-110;另外拌和设备的选用也很重要,因为它影响着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及产量,所以拌和设备应满足工期的要求及工作的连续性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主要取决于摊铺机,要求其效率高;压路机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及轮胎压路机的组合作业。在公路路面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检测各项指标,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路面的质量。
4.公路改建时新旧公路结合部施工技术
近几年,我国公路发展迅速,数量不断增加,原来修建的公路承载力或通行条件也逐渐不能满足需要,所以要进行公路改建。改建一般是对原有路面进行单侧或者双侧的加宽,具体部位的处治包括边坡处治、路基处治、路面处治。由于原有公路的路堤边坡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已不能达到公路填方要求,所以进行改建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压实度与同层次的新填路基控制一致、处治厚度与新建厚度一致等。现有的路基处治方法有挖土质台阶和土工栅栏处治。路面的处治比较繁琐,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也比较多,最重要的一点是旧路与新建路的各项指标达到一致,保证改建后的公路的通行条件和承载力能满足预期的要求。
5.公路与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
路桥过渡段的施工一直是路基路面施工研究的薄弱部分,一般在桥头设置搭板,但是一旦搭板被破坏,不仅会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而且施工难度大,维修的费用也很高。有些国家在桥头不设置搭板,如德国、意大利等,这样对后台填筑要作周密的设计和认真的施工,对填料和压实也有更高的要求,或者就采用专门的结构措施,如铺土工格网、填筑聚乙烯块等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处理好桥背的软弱地基是控制桥头跳车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内的处理措施有换土法、超载预压法、减少附加应力法、排水固结法、振动碎石桩法、深层搅拌法和高压喷射注浆法等处理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以改善地基的性能,提高其承载力,减少沉降,缩小桥台和路堤的沉降差,避免错台。在路桥过渡段如果排水没有处理好,就会使水沿桥台路基连接处下渗,降低路面结构层的稳定性,以及路基和地基的稳定性,加剧错台。因此,应根据台背的填料类型、降雨资料和渗水量等选择适宜的排水方式。
二、公路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迄今为止,虽然我国在公路工程建设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根据各年的建设工程资料显示,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屡屡出现各种问题,所以研究和发展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大工程。具体问题如下:
1.有些公路在不应该设岔口的位置开设平面开口以满足村民的出行、住宅和企业需要,严重影响车辆通行与人员通行的安全;
2.公路路面不平整的问题也较严重,一是由于公路修建年代比较久,路基发生了沉降造成路面不平整,二是由于修建时没有保证平整度造成路面起伏很大,给车辆安全行驶带来了障碍,在平直路面与起伏路面的交汇处往往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3.我国地域广阔,各个地区的地理和地质水文环境都有所差别,一套标准的规范往往不能适用于所有地区的工程,因此,公路工程技术的应用在各个地区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①在沙漠地区,因缺乏砂石、黏土等常用筑路材料,再加上水资源严重缺乏,所以要达到就地取材、降低成本的目的非常困难,这就需要强有力的公路工程技术来指导完成工程;②在黄土地区,由于长期经流水冲刷、侵蚀而形成的特殊的地理环境,滑坡、湿陷等严重影响着路基的稳定性能,要保障交通行驶安全通畅,就必须应用公路工程技术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路基的稳定性;③我国有些地区经常因为雪害的原因导致交通受到阻碍,不能顺利通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提高公路工程的技术;④在隧道、桥梁的施工过程中也经常出现问题,有些地段只能挖隧道或者架桥梁,在这些方面公路工程技术的要求也应相应作出改变;⑤后张法是桥梁预应力结构施工的重要部分,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施加的预应力或高或低的偏差,虽然对结构的承载力影响并不大,但会直接影响到预应力结构的使用性能(如变形、开裂),国内外的预应力结构使用情况已经表明,在实际预应力结构使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钢束的锈蚀),使得预应力结构的使用年限大大地低于人们所预期的年限,所以预应力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必须认真精确,并且也应采取措施解决钢束的锈蚀问题;⑥在中低等级的公路上,公路与桥梁过渡段的桥头跳车病害对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影响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中低等级公路上车速慢、桥梁数量较少、道路路面平整度相对较差,人们对行车的舒适性要求一般也较低,但是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上这种现象就非常明显,由于施工现场狭窄不利于操作以及人为的疏忽,过渡段与路基衔接处往往是桥头的薄弱环节,容易发生裂缝和桥头沉陷现象,在实际施工中有可能因为路面结构层和桥面结构层的施工不同步,在标高控制上产生误差。
三、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1.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的安全技术标准施工,我国的技术标准已较为完善,要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公路工程技术问题,就要依靠建设者严格按照标准设计施工;
2.公路工程的施工设备以及选用的材料要适应特殊的地理和地质水文环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发展创新,上文提到的特殊地理环境中,如果没有适应环境的设备和材料不可能完成公路的施工,虽然不能就地取材,但是可以通过不断的设备创新和材料创新,创造出适应某个地区的设备和材料,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3.对于已建公路,特别是已出现沉降、裂缝造成路面不平整等问题的公路,需要有一套公路工程技术体系对其进行养护处理,以保障车辆安全通行,减小交通事故的发生;
4.在桥梁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前的准备工作,保证张拉、压浆等施工工艺的技术质量管理,创新工艺,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提高现有施工水平;
5.在公路与桥梁过渡段施工过程中,应使台背回填压实度、灰剂量达到设计要求,提高整体强度,防止桥头跳车现象产生,应适当加长过渡路段的长度以缓解刚性桥面与柔性路面衔接处的沉陷变化,台背回填最好与相邻路基同体施工,若条件不允许同体施工,则必须逐层加宽至少10cm成阶施工,严禁直上直下填筑台背填土。
四、结语
当人们正在为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现代文明而高兴时,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也产生了很大的负效应,可以说技术应用就是一把“双刃剑”。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关键取决于人,同时也取决于具体的社会地理和地质环境,所以一方面要做好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培训工作,使其认识和了解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适时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促进公路工程施工技术在公路建设中的推广应用,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 JTG D10―2006,公路路基设计施工技术规范[S].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我国的公路工程施工正在快速发展,并且逐步参与到市场竞争。公路工程施工获得自主经营权的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市场风险。当前工程领域都在关注如何有效地控制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笔者结合自身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工作实践经验,分析了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的原则,提出了施工项目成本分析内容的具体要求,并且结合实际探讨了如何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措施。
公路工程中的施工成本控制管理原则
在公路工程中,控制各种管控手段是施工成本控制管理的根本目标,在规划过程中,要保证施工项目的成本一直处在下降的状态,以便于实现目标成本最低的要求。在展开分析工作时,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要紧紧围绕利润指标与目标成本,以便于确定各项工程的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对单价进行成本分解,在经过了细致的分析后,实现严格管理控制的目的,进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公路项目管理施工中,各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都要在技术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相关的成本控制,从而构建出完善的控制管理体制与网络。在定制相关的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要求时,要求管理人员要做到责任与权力相结合,要有严明的奖励与惩罚的制度,从而保证施工成本管理的完善。同时,要求成本控制管理工作要全员参与,这是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重要的原则之一。在对公路工程施工成本进行管理时,不仅要依靠成本管理人员,还要努力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对于施工作业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及时发现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与问题,制定并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内容的具体要求
首先,要确立施工的目标成本,在确定施工目标成本之后,全部施工技术人员要按照目标成本进行技术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目标成本进行一步一步的施工,按照各项规定的标准进行,以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支出。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意外的特殊问题,要求工作人员要根据特殊的突况立刻做出调整,准确判断问题发生的原因,将损失的成本降到最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发生了很大的出入,通常都表现为实际成本超过计划支出或者低于支出,在这类的情况发生时,要及时地分析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果,对成本出现的偏差进行细致地分析和研究,并找出原因,以免对施工目标成本产生更大的影响。同时,相关成本管理人员要在查明超支或者节约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写出分析报告,呈交施工管理人员,以便对不符合要求的成本进行适当调整。
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措施
近些年来,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直在不断增加,并且在数量增加的同时还不断增进对成本控制管理理论的深入研究,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理论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需求。从我国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现状看,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就是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管理问题。在技术标准和商标标准中,要求是不同的。在公路工程开始施工时,技术标准的目的是让项目中标,而商务标准的目的是企业更好的盈利。在公路工程施工项目中,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都是按照这两个标准进行作业。商务标准和技术标准都包含了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很多关键点,这也是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管理人员为了保证商务标准和技术标准能全面符合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必须考虑到施工中所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避免在后期的施工中对成本控制管理工作造成不便的影响。其次,技术人员要合理编制标准后的预算。在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计算出来后,要对项目的总体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这也是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考核依据。标后预算能够实现企业最大经济效益,这一措施有效避免了以往的成本管理控制工作中过于依赖报表的问题。而这一方法,保证了预算的及时性,并且避免了企业财务出现成本失控现象,相关企业能够根据成本预测与结果,有效避免各种风险,从而保证成本管理在所控制范围内。
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就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强化控制效率和质量,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在优化设计时,技术人员通常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的要求对原材料进行分配和设计,通过机器进行快速作业可以避免人力的损失和浪费,这样的规划有利于工程资金的合理分配,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在工程施工上,还有很多问题。我们要求技术人员在施工时,要严格按照图纸标准进行相关的工作,不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愿更改设计内容。在施工过程中,不得偷工减料,要施工工艺的选择上要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标准。在工程施工中,工程技术人员要一丝不苟的处理遇到的问题,从而保证合理运用,达到相应的工程技术标准。在施工中,要结合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标准进行优化和设计,要坚持成本管理原则,设计出工艺合理、技术符合要求的设计方案,同时方案要与施工进度同步、均衡。此外,在公路工程施工时,要选择最优的、经济、合理的安排设置,从而确定最佳的施工安排,从而避免工作界面的闲置。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组织项目之间要努力加强协作和沟通,从而使施工成本控制管理技术更加合理。在施工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的监管工作,在施工中,成本管理技术人员要加强预算的监管情况,尤其是动态监管情况。在施工全过程,技术人员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抽查的情况进行相关检查,要严格地按照施工预算中的相关指标与数据进行现场的核验,如果遇到违反施工预算的项目的情况,技术人员必须对其原因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在调查中要准确迅速地查明责任主体,同时还要及时上报项目经理部,从而与其他部门合作,尽快解决施工中存在的成本控制管理问题,有效、正确地完成施工预算目标。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费用的管理和控制,在具体现场,要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对于管理层进行细节考核和研究,努力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经费。在现场管理控制中,要合理使用经费,根据编制的成本控制预算原则,经项目管理核准后,在管理部门考核之后,施工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成本费用的预算进行。如果发生特殊情况,而使支出费用超支时,就要办理相关的超支手续,以保证和帐目相符合。
最后,竣工时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管理也是公共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施工企业要及时地验收竣工预算,并且将数目公开化,才能避免在工作中员工不信任的事件发生。为了保证公路工程竣工时预算成本的管理效率,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收集。在遇到一些隐蔽工程的成本时,要加强审核工作,以确保竣工结算的真实性,维护工程参与各方的经济利益。
结语
在我国现代公路工程施工管理建设项目中,成本控制管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成本控制管理的实际效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生存发展空间。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要逐步探索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体系,从而使成本控制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方光宇,范设立.浅谈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新学术论丛,2011(20).
[2]汪广源,李丽,刘敏玲.试论公路施工企业工程实施阶段的成本控制[J].科技资讯,201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范文第9篇
关键词:公路建设;施工技术: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路建设的发展也非常迅速。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不仅交通建设的规模逐步增大,而且公路的建设技术和公路的建设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国公路施工技术的进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下面主要从实践方面对公路施工技术作简要的分析。
1 公路工程施工的特点
公路工程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协作性高、流动性大、建设环境复杂、露天作业和高处作业多、体力劳动强度大等特点.有时施工过程中还不能阻断交通 工程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机械化越来越复杂,且施工环境处于野外,施工过程中的可变因素非常多.而且条件艰苦.千变万化,施工现场点多线长.构成复杂.因此其质量控制便显得比较困难。
2现阶段我国公路施工技术
2.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路基所使用的填料性质及其压实的效果将关系到事后的路基施工质量。目前,改进填土要求和压实工艺是改善路基施工质量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对路基填料的选用应采用CBR值表征路基上的强度并引入路床等概念。我国的地基夯实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的路基压实施工普遍采用大吨位的压路机,碾压效果有了明显改善,为提高路基的压实施工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对于特殊潮湿地区的路基压实,在施工时有一定的难度,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软土路基的处理方面采用了灰土挤密桩、轻质路堤、土工合成材料加固等方法。我国的路基防护工程技术也日趋成熟,包括坡面防护(如石砌圬工防护、护面墙、植草等)、冲刷防护(如传统的砌石、挡土墙等)、支挡防护(如石砌的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板柱挡土墙等)。
2.2 公路路面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具有很大的刚性、良好的稳定性以及抗疲劳性能,且线型顺畅、美观,不仅在交通繁重的城市整个结构的使用寿命是由基层和路基两层中寿命最短者决定的,每一结构层的寿命又是该层组成材料的寿命决定的。当刚好不出现疲劳破坏时,即为结构的最小厚度。
2.3 公路改建时新旧公路结合部施工技术
近几年,我国公路发展迅速,数量不断增加,原来修建的公路承载力或通行条件也逐渐不能满足需要,所以要进行公路改建。改建一般是对原有路面进行单侧或者双侧的加宽,具体部位的处治包括边坡处治、路基处治、路面处治。由于原有公路的路堤边坡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已不能达到公路填方要求,所以进行改建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压实度与同层次的新填路基控制一致、处治厚度与新建厚度一致等。现有的路基处治方法有挖土质台阶和土工栅栏处治。路面的处治比较繁琐,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也比较多,最重要的一点是旧路与新建路的各项指标达到一致,保证改建后的公路的通行条件和承载力能满足预期的要求。
3公路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公路工程建设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根据各年的建设工程资料显示,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屡屡出现各种问题,所以研究和发展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大工程。具体问题如下:
(1)有些公路在不应该设岔口的位置开设平面开口以满足村民的出行、住宅和企业需要,严重影响车辆通行与人员通行的安全。
(2)公路路面不平整的问题也较严重:
① 由于公路修建年代比较久,路基发生了沉降造成路面不平整;
② 由于修建时没有保证平整度造成路面起伏很大,给车辆安全行驶带来了障碍,在平直路面与起伏路面的交汇处往往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3)我国地域广阔,各个地区的地理和地质水文环境都有所差别,一套标准的规范往往不能适用于所有地区的工程,因此,公路工程技术的应用在各个地区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①在沙漠地区,因缺乏砂石、黏土等常用筑路材料,再加上水资源严重缺乏,所以要达到就地取材、降低成本的目的非常困难,这就需要强有力的公路工程技术来指导完成工程。
②在黄土地区,由于长期经流水冲刷、侵蚀而形成的特殊的地理环境,滑坡、湿陷等严重影响着路基的稳定性能,要保障交通行驶安全通畅,就必须应用公路工程技术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路基的稳定性。
③ 在内蒙古地区等高寒干旱、高寒半湿润、半干旱的特殊气候环境下,公路建设经常遇到风积沙的路段,利用风积沙填筑路基施工技术还有待研究,同时应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耐寒性能。
④我国有些地区经常因为雪害的原因导致交通受到阻碍,不能顺利通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提高公路工程的技术。
⑤在隧道、桥梁的施工过程中也经常出现问题,有些地段只能挖隧道或者架桥梁,在这些方面公路工程技术的要求也应相应作出改变;
⑥后张法是桥梁预应力结构施工的重要部分,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施加的预应力或高或低的偏差,虽然对结构的承载力影响并不大,但会直接影响到预应力结构的使用性能(如变形、开裂),国内外的预应力结构使用情况已经表明,在实际预应力结构使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钢束的锈蚀),使得预应力结构的使用年限大大地低于人们所预期的年限,所以预应力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必须认真精确,并且也应采取措施解决钢束的锈蚀问题。
⑦在中低等级的公路上,公路与桥梁过渡段的桥头跳车病害对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影响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中低等级公路上车速慢、桥梁数量较少、道路路面平整度相对较差,人们对行车的舒适性要求一般也较低,但是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上这种现象就非常明显,由于施工现场狭窄不利于操作以及人为的疏忽,过渡段与路基衔接处往往是桥头的薄弱环节,容易发生裂缝和桥头沉陷现象,在实际施工中有可能因为路面结构层和桥面结构层的施工不同步,在标高控制上产生误差。
4 解决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1)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的安全技术标准施工,我国的技术标准已较为完善,要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公路工程技术问题,就要依靠建设者严格按照标准设计施工。
(2)公路工程的施工设备以及选用的材料要适应特殊的地理和地质水文环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发展创新,上文提到的特殊地理环境中,如果没有适应环境的设备和材料不可能完成公路的施工,虽然不能就地取材,但是可以通过不断的设备创新和材料创新,创造出适应某个地区的设备和材料,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3)对于已建公路,特别是已出现沉降、裂缝造成路面不平整等问题的公路,需要有一套公路工程技术体系对其进行养护处理,以保障车辆安全通行,减小交通事故的发生。
(4)在桥梁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前的准备工作,保证张拉、压浆等施工工艺的技术质量管理,创新工艺,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提高现有施工水平。
(5)在公路与桥梁过渡段施工过程中,应使台背回填压实度、灰剂量达到设计要求,提高整体强度,防止桥头跳车现象产生,应适当加长过渡路段的长度以缓解刚性桥面与柔性路面衔接处的沉陷变化,台背回填最好与相邻路基同体施工,若条件不允许同体施工,则必须逐层加宽至少lOcm成阶施工,严禁直上直下填筑台背填土。
5 结束语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信度;效度
中图分类号:F506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of highway engineering in Hebei province is the programmatic document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 highway.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practicability and reliability, an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adaptability of highway engineering technical standards was compiled on eight aspects, including basic survey, route design, roadbed, road surface, bridge and culvert tunnel, on the basis of lots of researche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geography characteristics in Hebei Province. 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 technology using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data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that is the Cronbach's Alpha analysis, then carry out KMO test analysis for validity. The cumulative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common factor and was obtaine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questionnaire is reliable and of high quality,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standard system in Hebei province.
Key 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 technical standards; reliability; validity
0 引 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可制定地方标准。为改进河北省交通状况,增强标准规范对河北省公路建设的针对性和指导作用,现结合河北省的区域特点和建设需求,制定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处理,对现有的行业标准规范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并提出河北省地方标准编制的意见,以制定和完善河北省的公路建设地方标准体系[1-2]。
1 问卷制定与发放
根据河北省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齐全。冬日寒冷少雪,春日干燥,风沙盛行以及承德、张家口部分地区冻融,保定多山,多沿海地区等特点,从基础勘测类、路线设计类、路基类、路面类、桥涵隧道类、交通工程类、交通安全类、环境保护类八个方面编制了具有针对河北特点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适应性的分析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为高校、施工养护单位、管理单位、设计单位及地方交通局等技术管理人员。通过走访座谈,发放八类问题问卷各50份,收回有效问卷基础勘测类47份、路线设计类47份、路面类46份、路基类44份、桥隧类44份、交通工程类45份、交通安全类44份、环境保护类44份。把数据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0软件进行信度、效度检测分析。
2 问卷的适应性分析
问卷的本质是测量工具,而信度和效度是问卷的两个基本特征,为了提高调查问卷的质量,进而提高整个研究的价值,信度和效度分析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2.1 信度分析。把调研数据采用α信度系数法[3]进行信度分析,得到信度评价标准和可靠性统计值如表1、表2所示。
同理可得路线设计类、交通工程类、交通安全类、环境保护类、路基类、路面类、桥梁隧道类Cronbach's Alpha分别为:0.804、0.813、0.786、0.760、0.738、0.852、0.750,项数分别为:8、9、7、8、5、10、9。结果显示,八类问题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均在0.7以上,说明该问卷的整体结构设计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由此可以认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在信度,依此调查得到的数据时可信的,基本该问卷进行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也是可靠的。
2.2 效度分析。效度分析最理想的方法是利用因子分析测量量表或整个问卷的结构效度。因子分析的主要功能是从量表全部变量(题项)中提取一些公因子,各公因子分别与某一群特定变量高度关联,这些公因子即代表了量表的基本结构。在因子分析的结构中,用于评价结构效度的主要指标有累积贡献率、共同度和因子负荷。
在进行分析以前,必须先进行因子分析适合性的评估,以确定所获得的资料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KMO检验进行适合性分析,KMO值小于0.5时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以下三个标准用来判断问卷的效度:①公共因子方差均应大于0.4。②每个条目都应在其中一个公共因子上有较高负荷值(大于0.4),而对其他公共因子的负荷值则较低。③公共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至少在40%以上。
(1)以基础勘测类为例,把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得到KMO检验、旋转成份矩阵、公因子方差、解释的总方差值如表3、4、5、6所示:
由表3至表6可以看出,基础勘测类KMO值大于0.5,可以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得出:①公共因子方差0.585
~0.906。②每个条目都在其中一个公共因子上较负荷值大于0.4,而对其他公共因子的负荷值则较低。③公共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9.592%,说明基础勘测类效度达标。
(2)同理可得路线设计类、交通工程类、交通安全类、环境保护类、路基类、路面类、桥梁隧道类KMO检验结果、公共因子方差、累积方差贡献值如表7所示:
根据表7可得KMO检验结果、公共因子方差如图1、图2所示。
由图可知:①各类KMO值均大于0.5,均可进行因子分析。②每个类型每个条目都在其中一个公共因子上较负荷值大于0.4,而对其他公共因子的负荷值则较低。③累积贡献率在60%以上,各类效度均达标。
3 总 结
通过对河北特点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适应性进行问卷调查,借助计算机技术,对问卷信度进行Cronbach's Alpha分析,得到问卷的信度在0.750~0.852之间,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效度KMO检验分析,得到了基础勘测类、路线设计类、路基类、路面类、桥涵隧道类、交通工程类、交通安全类、环境保护类的公共因子方差在0.4以上,且各条目都在其中一个公共因子上较负荷值大于0.4,而对其他公共因子的负荷值则较低,同时公共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在60%以上,表明问卷效度较好,由此得到的结果是可靠的、准确的,也为河北省地方标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佚名. 公路工程现行标准、规范、规程、指南一览表[J]. 公路,2014(2):225-22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JTG A01-2001[C] // 公路工程标准体系.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 亓莱滨,张亦辉,郑有增,等. 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J]. 当代教育科学,2003(22):53-5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泥的寿命是多少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