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四中学一本率怎么样 学校概况及教育质量评价?

来源
区教育发展研究院2020年6月2-3日,由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主办、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承办的第19届“钱塘之春”教育创新论坛在线上举行。活动以“探索优质教育新路径,建构区域教育新生态”为主题,分设六个单元,通过两大直播间,面向全国开放。江干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徐晖“WE”高峰论坛上致开幕辞,副局长费蔚在“钱塘之春“教育创新论坛上作江干教育发展报告并担任相关专场主持。活动特邀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袁振国教授、中国教科院研究员韩立福、浙江省教研室副主任张丰等知名专家作主旨报告。来自美国、北京、西安、上海、嘉兴南湖、江干等国内外60余位学者、校长、教师作学术点评和观点分享。全国创新型教育研修机构发展联盟30家会员单位参与其中,或组织线上观看,或参与话题研讨。如项目式学习本土化探索专场中,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贵州三穗县教育和科技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等5家联盟单位进行案例分享。此次活动纳入湖北恩施、贵州三穗等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开创线上教育对口帮扶的新方式。开幕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陈仲弘主持开幕式。陈仲弘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费 蔚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副局长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费蔚副局长作题为“探索优质教育新路径,构建区域教育新生态”的区域教育发展报告。费局长回顾了“钱塘之春”从单纯课堂教学展示演变为集课堂教学研讨、前沿观点交流、学校经验推广、科研成果发布的综合性学术平台的发展历程。她说,19届“钱塘之春”从“线下”走到“线上”,凭借直播技术,足不出户,与天南地北的教育同仁共话教育,这是初创“钱塘之春”品牌时所不可想象的。她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说,19届钱塘之春的演变史就是江干教育发展史。费局长介绍了江干探索优质教育的四大举措:资源重构、课堂转型、评价和梯级教师培养;重点阐述资源重构的三个阶段:依校施策、依片施策、依需施策;总结优质均衡发展的三大经验:内需比外援更为持久,抱团比单干更能成功,共创比给予更有价值。最后,费局长强调运用教育理念系统思考教育内部问题,针对实际,整体规划,个体设计,差异发展,力求让每一所学校都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让每一位师生都拥有光明的未来、出彩的人生。袁振国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袁振国教授作“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变革”主旨报告。袁教授从“如何理解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教育”“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强调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教育”“目前怎么来实施发展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教育”三方面阐述教育融合的重要性。袁教授认为,线上和线下不是简单的移植和补充,而是有机融合,相互吸收,产生“乘法”效应。线上和线下教育各有优势和不足,线上教育互联互通、时空无限、海量资源、空间交友和学习资源可选择可重复性;线下教育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便捷,交流互动迅速直接,整体感、现场感强烈。袁教授强调要从变革观念、变革管理、促进家校融合三方面入手,融合线上线下教育,促进“学为中心”理念的实现,着力打造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报告中,袁教授高度肯定了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用全国创新型教育研修机构发展联盟机制和形式组织活动,他说,联盟间互相提供线上线下教育案例,总结经验,分享交流,改进推广,这种做法非常值得学习。第一单元公办学校的机遇与挑战本单元,由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书记、副院长伍小斌主持,邀请中外知名教育界人士就当前热点话题——公办学校的机遇与挑战分享教育教学经验,为公办学校支招。伍小斌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书记、副院长朱 力美国纽约市教育局校园心理学家督导办公室执行副主任美国纽约市教育局校园心理学家督导办公室执行副主任朱力介绍了疫情背景下公立教育现状及挑战。纽约在3月23日启动远程教学,这对从未接受过高质量网络教育培训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同样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一次较好的机会,可以就远程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学业和社会情感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研究。Evan CzyzoskiSABEH中美健康教育协会理事会主席新罕布什尔州Bedford high School公立高中教师Evan Czyzowski分享了激发公立学校发展潜能的策略与方法。他认为公立学校要更多地去关注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增加批判性思维以及增加课堂互动,学校也就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通过美国公立高中实践的人文学科融合课程的三个例子,介绍了美国学校与学生保持紧密、良性的互动经验做法。徐 林成都市蒲江县寿安初级中学校长成都市蒲江县寿安初级中学的徐林校长以“新时代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展开分享。他介绍了“9+1”四维教学策略的来历及其升级迭代至“643”教学法和“学、导、用”五步教学法的过程,详细阐释了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三个基本原则: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遵循科学的认知规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高雅锦西安市第七十五中学书记、校长西安市第七十五中学的高雅锦校长以“文化引领公办学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为题,以学校文化为切入点,分享了西安市第七十五中学立足公办学校发展,在建设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进行的探索、实践。郑君辉杭州师范大学东城第二小学校长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二小的郑君辉校长以“走向课程育人的‘东二表达’”为题,从三个视域分享了学校在课程育人方面的实践与思考。在“弄潮儿”文化引领下,精心打造了“弄潮儿课程”,研发了由“潮课堂”“潮学堂”和“潮乐园”三大模块构成的课程结构,形成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特色课程项目化”“特长课程多样化”三大特征的课程育人表达。邱曙光杭州天杭教育集团校长杭州市天杭教育集团的邱曙光校长以“简单亦可精彩——打造美好教育的‘天杭范式’”为题,分享天杭简单“做事”和简单“做人”办学特色。建构学校计划管理的常规系统,坚持校本化、个性化、私人定制式的镜面式研修方式,培养好班主任、管理干部和青年教师三支队伍。项一喜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附属澎博小学书记、校长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附属澎博小学项一喜校长以“变革的力量:再造 激活 创生”为题,分享了建立学校管理共同体方面的有益探索。通过职能组织再造,学术组织激活,治理主体创生等方式,引领学校真正“从管理走向引领、从制度走向文化、从自治走向开放”的转型发展之路。第二单元新时代,教研新使命本单元,由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特级教师黄小波主持。黄小波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观点分享陈仲弘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01学研:区域研修的实践创新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陈仲弘作题为“学研:区域研修的实践创新”的观点分享。陈院长回顾了“学研”发展历程:从2003年的“有效教学”研究,到2014年启动的“四为课堂”研究,从2016年开始基于“学研”的“教研”研究到2020年《教研转型:指向学研的江干探索》立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江干区教研工作一脉相承,聚焦教学效能和学习品质,变革学习方式,深化课程改革,打造钱塘教育智库,深推研修转型,承担起新时代教育研修新使命。陈院长介绍江干区域研修实践创新的五大路径:理念创新,机制创新,路径创新,形态创新,技术创新。她指出,江干建构“5STY”融研修体系,引入多方研训主体,多层面、多方式,助力区域教育高位发展。疫情期间,推行“八个一”资源包建设,开展“四合一”在线教学调研,推进江干教育响度“新宝典”“新师绝活”等线上研训品牌,努力建构“在线智库”,大力推进线上研修,持续发力,锐意创新,为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贡献。朱德江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任02三线联动·提升育人质量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任、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朱德江,阐释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区域教研创新模式。朱主任提出了“课程、教学、评价”三线联动,提升育人质量的构想,并设计三条路径:一是建设“品质课程”,构建立德树人的课程体系,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二是构建“促进学习真实发生的学导课堂”,从教转向学,从“教会”走向“学会”,促进深度学习的实现;三是推行“绿色评价”,着重教育质量的综合性、多元化,关注评价对象的可塑性和发展力,体现“绿色发展导向”。三线联动,三路推进,切实保障了南湖区的育人质量提升。黄玉芳杭州四季青中学教科室主任03情境教研·护航学教调研杭州四季青中学的黄玉芳老师分享了“情景式教研”的设计与实践。黄老师以学校单元整体设计的研究为例,分四模块阐述“情景式教研”的推进。首先,创设熟悉情境,以青年教师赛课为载体,指导青年教师“教中研”。其次,创设典型情境,以骨干晒课、跨科晒课、联盟晒课为载体,形成以研促教、以研提教、以研变教的教研格局。学校还创设复杂情境,以学校摇号晒课为载体,且研且教,推动教研的纵深发展。最后,学校创设未来情境,以空中课堂、项目式学习、居家学习的研究为载体,组织教师们积极研究技术与学科的融合,从而护航学校学教方式的变革。陈春良杭州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04升级转变·打造移动团队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的陈春良副校长分享了学校教研的“升级与转变”策略。首先,建立新锐工作坊,打造“采二新锐教师”。其次,开展跨区市联盟教研,在实践探索基础上进行智慧碰撞。再次,开展班级全学科教研,即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导,全面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行为。最后,基于学校课程内容“移动项目学习”“走读世界”实施和课程评价——“和乐少年综合素养评价”需求,开展跨学科教研,提升教师的跨学科能力。陈振玉嘉兴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副总校长05深耕教研·赋能“学习力提升”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陈振玉副总校长分享了如何“深耕校本教研”的观点。学校围绕健康育人理念,聚焦队伍建设、课程建设、课堂转型,努力达成暖教育、实教育、新教育、美教育的愿景。为实现这样的愿景,学校深耕校本教研,赋能“学习力提升”,设计好书共读、教学研磨、项目研修、课题引领、联盟互动5条路径,形成“同频共振”模式。陈校长着重分享“教学研磨”“项目研修”两个模块。对深度学习、专家介入、约请式课堂调研、专题推进等教研新举措进行详尽介绍。最后指出,学校用“转型”的节奏、“深耕”的步伐,践行“健康育人,育健康人”的办学理念,努力将优质教育教学地送给家门口的每一个孩子。第三单元面向未来的学习观点分享高 琼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书记、校长自主学力培育视域下的课程变革01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校长、书记高琼以“自主学力培育视域下的课程变革”为题作观点分享。提出了从 “发生”走向“内生”、从“低阶” 走向“高阶”、从“在校” 走向“在场”、从“作业”走向“作品”四个面向未来的教学变革的走向,组织自主、自治的学习活动,自觉生成生命智慧!李庆力杭州濮家小学集团副校长未来教育的空间与场景探索02在《未来教育的空间与场景探索》分享报告中,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李庆力畅想了两个未来教育场景。场景一:虚拟课堂中,在校学习、在校线上学习以及居家线上学习三种学习样态同时建构;场景二:全校学生课表私人订制,自动实现错峰上学。远眺未来,立足当下,濮家小学也正积极通过集群联盟办学与“阳光三场”依托等举措,致力创设未来学习情境。赵 骎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副书记、校长面向未来的连接学习03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校长、副书记赵骎结合“丁中举措”带来《面向未来的连接学习》的观点分享。赵校长指出,丁兰实验中学以四育并举建构课程设置,实现学习空间“四域兼备”。此外,积极主张“连接学习”,教师整合教学内容,组织个性化学习,学生以问题与主题为核心,共同构建“新简约课堂”。方文广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副校长空间重构,赋能学习新生态04来自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的方文广副校长以“空间重构,赋能学习新生态”为题,预测未来学习的场景、方式与内容,并就学习空间的重构带来丁蕙探索未来学习的分享。丁蕙实验小学坚持打破传统空间设计,突破教室的围墙桎梏,打通学习边界。创设以体验为中心的活动平台,打造独具特色亮点的“远距同步课堂”。基于空间重构,紧抓“关系”为主线实现共处、共融、共进的教育环境,催生校园中各种关系的和谐发展,全方面打造学生未来学习新样态。高 燕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副校长信息技术教学:从“脉冲”走向常态05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高燕副校长带来作题为《信息技术教学:从“脉冲”走向常态》的观点分享。融合“做中学”等课程,充分实现信息科技教学由“脉冲”走向“常态”,为我们提供了教学变革的新范式。专家报告张 丰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研究员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张丰作《浙江STEAM教育的理解与思考》专题讲座。张主任回顾了STEAM教育的变革与发展路径——最初理解:课程的综合化;进一步理解:学习方式;深入理解:真实且多维的成长;实践共识:深化课程改革的抓手。介绍了STEAM学习活动六大特征:应用学习、实践学习、项目学习、综合学习、设计学习以及表现学习。张主任指出,在当下乃至未来,STEAM教育可以作为学校发展的生长点,学校课程改革的着力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突破点,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支撑点,成为学校发展、师生成才的崭新平台!第四单元“WE-课堂高峰论坛“课博会在课堂变革钱塘宣言发布三周年之际,2020年6月3日上午,“浙江师范大学笕桥教育集团2020年课堂博览会之WE-课堂高峰论坛”顺利召开。本届论坛由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和江干区教育局、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笕桥教育集团联合举办。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大咖云集,共同探索后疫情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变革。开幕式徐 晖江干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周跃良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主题报告韩立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专家韩博士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和实践探索创立了学本教育理论体系,研发了学本课堂创建策略体系,建立了学本学校管理制度体系。韩博士详细解读了“学本课堂”的核心、价值和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刘 力浙江省师干训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大学教授刘教授认为,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教学质量有赖于教师把握,有关课程与教学的创新也要靠教师来推动。面对应试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目前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让学习真正发生。刘教授提出,要从低阶思维的教学走向高阶思维的教学,从知识获取的教学走向知识社会应用的教学,从标准复制的教学走向价值创造的教学。观点分享武树滨济南托马斯国际学校校长01疫情下的课堂如何开展合作学习课堂是教育的第一阵地,是教育生态重构的原点。武校长以疫情常态下在线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出报告主题。围绕线下合作学习教学的困难和疑惑,武校长分别从信息技术运用常态化,采用表现性评价和增进师生关系和归属感三大内容,对如何行之有效地解决合作学习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疫情给教育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郑 杰上海市北郊学校原校长02优雅的对话疫情期间,线上授课的效果堪忧,是因为线上授课仅仅是把知识告知学生,而学生们是无法通过听讲,深度的理解知识,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内化迁移。郑校长通过”司机知识“和“普朗克知识”,讲述了课堂教学中无法被互联网取代的一个部分,“课堂对话”,这是课堂真正的价值。学习者学会说理是课堂文明的基础,课堂应该是一个安全的“意见的自由市场”,让不同的看法和观念自由地竞争,真正的对话才有可能真实的出现。郑校长提出要培养学习者成为一个会说理的文明人,让课堂对话远离“野蛮”,使对话成为一项优雅的高水平智力活动。课堂最有魅力的部分是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对话,而对话的水平和质量代表着课堂文明。滕玉英江苏南通东洲教育集团总校长03让学习、生活与生命发生深刻共鸣课堂是教育最完整,最深入的地方。只有在课堂上才可以将教育改革、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人”,恢复人的尊严,实现人的价值,从而获得突破。滕玉英从实施理念、实施策略、师资保障三方面分享了学校“情智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成果。“情智教育”中将“学材、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关系创建为学科立场与学生立场融合,情感与智慧融合,创新与审美融合。而教师是学习、生活与生命时间之间发生共鸣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疫情复学,如何融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教师们需要将工作学习化,学习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成果化。AI时代育人,我们教育人应该插上科技的翅膀,让人的情智与人工智能交相辉映,演绎新时代更精彩的美好课堂!李 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四中学校长04课堂,唤醒生命成长的地方第一个课堂是什么?第二个疫情到底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哪些变化?第三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未来的课堂该走向何方?随着疫情的发展变化,老师对教育教学观念,学习内容,教与学的方式,课堂管理,学习效果评价方面有了新思考。通过线上教学的推进和实践, 李校长总结为四个课堂要素(学生、资源、教师、关系),五个课堂教学要素(教的流程、学的流程、教的内容、教学管理、教的技术)和五个学习要素(学习内容的契合性,学习任务的情景性、学习问题的启发性、学习形式多样性、学习评价的发展性)。“WE”课堂沙龙2016年,在江干区教育局的关心下,浙江师范大学笕桥教育集团正式成立,旗下笕桥实验中学、笕桥小学、笕桥花园小学、笕文实验学校四所学校紧密团结,加强品质提升,秉承“传承 融合 创新”协同发展思路,共同进行WE-教育, WE-课程, WE-课堂的打造。沙龙环节,浙师大笕桥教育集团三位校长分享了一系列各校在课堂变革中的探索和思考,有共性的碰撞,也有个性的深入。并针对疫情时期的课堂研究与实践进行深入探讨。从具体的操作步骤、做法和实践经验出发,为其他参会代表提供了借鉴。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书记、副院长伍小斌对集团各校的课堂教学变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在三位校长发言后,对区域课堂教学变革发表了观点,伍书记认为,课堂作为课堂变革的主阵地,最主要的变革是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2014年江干区提出了“四为课堂”理念,即以生为本、以标为纲、以学为主、以导为方,通过“一主两翼”的机制,以区域规划为主体,以学科和学校改革实践为路径,扎实推进课堂转型。嘉宾点评及闭幕词论坛的最后,周跃良院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周跃良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此次论坛充分体现了学术性、务实性、参与性的特点,对于激发广大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疫情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变革研究与实践的兴趣,不断提高区域及学校教育的影响力,提高教育品质,引领课堂变革发展方向并为国内外教育同仁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具有重要意义。相信浙师大笕桥教育集团一定会在课堂变革的路上继续努力,做好江干教育的排头兵、领头雁,打造江干教育的新名片!第五单元核心素养视角下项目式学习的本土化实践与探索本单元中,上海徐汇、西安、嘉兴南湖、贵州三穗、杭州江干等七位教研员、校长、教师就项目式学习的本土化实践与探索作观点分享,浙江省教研室教研员管光海,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王良辉作专家点评,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课程指导部主任曾宣伟担任主持。曾宣伟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课程指导部主任案例分享杨向谊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科研员梧桐深处最上海01上海市高安路第一小学作题为“梧桐深处最上海——衡复印象”项目式学习案例分享。首先,学校结合地处上海衡复的特殊地理位置,以“景与文化”为核心概念,设计驱动性问题:如何用文字把对衡复感受最深的独特之处介绍给别人。然后开展持续多样的实践,最后通过写作交流会进行成果展示和学习评价。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特级教师、科研员杨向谊以“聚焦思维,培育素养”为题进行点评,指出设计并实施学科项目化学习不仅要了解并掌握相关结构步骤,还需关注背后的思维方式和品质,并将之渗透于教研与学习指导过程中。因为只有完善了师生的思维,其行为才是内生性和可迁移的,师生素养才能真正发生渐变。鹿淑豪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七小学副校长思想引领行动,项目赋能未来02西安高新区第七小学副校长鹿淑豪作“思想引领行动,项目赋能未来”案例分享。从“怎样才能杜绝高空抛物”“冠状病毒的前世今生”两个项目入手,介绍了学校项目式学习开展状况:基于儿童生活、基于儿童视角、基于学科整合三个视角,设立七彩生活项目式学习课程体系:红色寻根、橙色公益、黄色财商、绿色家园、青色家政、蓝色主题、紫色书香。通过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基础,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蒋俊雅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教务处副主任童战疫情03东北师大南湖实验学校的蒋俊雅老师分享“童战疫情”案例。根据疫情期间学生在线学习的问卷调查,发现居家学习存在“五缺现象”,引导学生用中国心、现代脑、世界眼开展疫情主题居家项目化学习,助力学生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将核心素养与学习主题一一对应,通过“导学单助选”“聊天吧助力”等五助,帮助学生在“自发选题”“自立项目”的五自过程中逐步习得可迁移的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实现更有价值的自主成长。陆沁雅嘉兴一中实验学校初中语文兼综合实践教师理想对话‘生命’,科学守护校园04嘉兴一中实验学校的陆沁韵老师分享“理想对话‘生命’,科学守护校园”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案例。根据驱动性问题,提出三个子项目——分析归纳“疯抢口罩”现象背后的原因;探究口罩在疫情中的防护作用;普及防疫知识。通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视频连线,采访一线医生、设计制作调查问卷等方式解决问题。实施过程性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姚元艳贵州省三穗县教育和科技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研员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05贵州三穗县教育和科技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姚元艳老师从在江干区学习交流项目式学习的收获出发,以“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作案例分享,她分享“探寻生活中的平均数”项目式学习案例,指出从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学得怎么样等四个维度设计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将知识迁移到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林 霞杭州凯旋教育集团南肖埠小学书记、校长全球疫情背景下,基于国际理解的项目式学习06杭州市南肖埠小学校长林霞从问题提出、目标定位、内容萃取、实施策略、初步成果、设想展望六个方面分享项目式学习案例。结合全球新冠疫情形势,选取课程资源,整理出三个维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通过五大实施策略(备学先行,奠定知识基础;议学定标,寻求共同兴趣;选学互助,推进合作探究;悟学得道,驱动高阶思维;研学拓展,组建全新团队)进行具体实施。通过“点上开掘,面上渗透”的策略构建南小“五步循环学习圈”,实现南小“成就每个人”的教育梦想。汪湖瑛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项目式学习负责人基于“居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项目式学习江干探索07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项目式学习负责人汪湖瑛介绍了疫情期间江干区各中小学项目式学习开展的情况。总结了社会价值观弘扬与践行、社会生活体验与理解、学科知识应用、工程设计与制作、国际理解教育等五类居家资源项目学习类型,提炼了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品交流与评价等四个环节。以区域五个典型案例阐述项目式学习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具体内容,而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高阶思维的培养。专家点评管光海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教研员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通用技术教研员管光海博士作案例点评,管博士肯定了各地丰富的项目式学习成果,通过“项目式学习为什么受到关注”“和核心素养有什么关系”“项目式学习的困难点在哪里”等问题,引导深入理解项目式学习。管博士指出项目式学习具有聚焦真实问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学习任务、注重物化成果、强调真实评价的特点。在项目式学习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驱动性问题与核心问题的设计,更多关注学生的元认知层次,如自我管理、自我反思。最后管博士提出项目式学习还有很多问题需进一步思考,项目式学习本身的价值不在于项目本身,促进学科教学方式、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才是根本。王良辉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助理王良辉教授非常认可在中小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并从项目式学习学生、问题、教师三个视角指出项目式学习实践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以期帮助教师提升项目式学习设计的能力。在学生视角方面,强调知识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学生是知识的创造者,学生能够自己从现象中提出问题,需要提高信息素养和学会更好地合作。在问题视角方面,问题的整合性、认知目标的设计,小组每个人学习的分工、自主学习等都是教师需要考虑的。从教师视角方面,教师需要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教师不一定要做课程专家,而是以教师团队的形式担任项目式学习导师。王教授认为教师要从研究的视角开展项目式学习,提高实证意识。第六单元技术支持下的学教方式变革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人类自身获取知识的需求愈发加深,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已不是传统意义的教学方式可以完全满足的。如何有效地进行学教方式的变革,成为了现代教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而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给予学教方式变革一座稳固的桥梁。本单元由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智慧教育项目负责人田小勤老师主持。田小勤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智慧教育项目负责人周由游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文科处副处长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文科处周由游副处长,带来了以“基于技术环境的学科教学变革”为题的专题报告。从变革背景、变革愿景与现实困境、基于技术的改变、案例与建议四大板块,分享了现代教育课程中技术改革的发展和愿景。并以英语教学为例,表示学生能够借助技术装备进听到以英语为母语者的发音,有效解决“输入”在资源不足的问题。强调了基于技术装备的学科教学变革,需要综合考虑实施条件、培目标。学科逻辑稳步推进,考验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理念、形态和创造性思维,并在每一个人的不懈努力下,学科教学研究在课堂中的深度技术必能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戚伟国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戚伟国院长助理介绍了技术支持下学教方式变革的江干路径。主要以“围绕核心,立德树人;顶层设计,点面结合;分步实施,阶段侧重;培育师资,过程管理”为战略布局,以“建设智慧学校”“探索智慧课堂”“开展智慧研训”“培育智慧教师”为基本路径。从技术支持学习硬件建设到课堂研究,再到研修方式变革,体现了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2019年,江干区成立斯坦福英语教学联盟,借助斯坦福英语教学系统,开展基于人机对话技术支持的语言教学研究,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英语高阶思维的发展。楼英娟杭州市夏衍初级中学书记、校长杭州市夏衍初级中学校长楼英娟带来了主题为“依托斯坦福——提高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观点分享。楼校长说,夏衍初级中学立足新的起点,在校园文化理念上推陈出新。依托新课程理念,打破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学校斯坦福课程的开展,便是学校根究课堂的具体体现。楼校长从语块能力的培养、听说能力的培养、语篇理解能力的培养、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软件的优化与改进五个方面,具体阐述斯坦福英语对提高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作用。杨 欣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助理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助理杨欣来了“技术赋能教育,见树亦见林”的观点分享。采三一直以信息化、现代化为办学目标,作为首批“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校”,始终将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有力抓手,促进学校的整体信息化水平。她强调,在探索数字化校园之路上,采三从1.0版本的技术应用课堂,到2.0版本的大数据支持下的精准教学,在到3.0版本的“未来学习空间”,一直在不断完善和优化,努力放大学生的学习时空和视野,让学习见树亦见林。技术是把双刃剑,需要教育人寻求虚拟与现实之间的交往平衡,以及提高重塑自我选择的能力。赵志英杭州采荷中学教育集团副校长杭州采荷中学教育集团赵志英副校长以“宅家一样轻松学,云课程群来帮忙”为题,介绍了采荷中学线上云课程的实施。在疫情期间,学校以“连云课”为载体,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形成了“教研—教学—德育—评价”四维一体的课程体系。线上辅导方案经历了多次修改,遵循“保持学习的连续性、关注互动的及时性、调动家长的支持力、落实测试的有效性、学法指导的分层性”的原则,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同时,学校通过“云教研、云课堂、云德育、云评价”多种方式促进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使学生的线上互动更积极,在学习的同时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并利用大数据来进行监控,培养学生的自律性。翁小桃杭州采实教育集团校长助理杭州市采实教育集团校长助理翁老师从“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评”三个方面来探讨学教方式的变革。学校采用资源包—线上辅导—课后反馈的方式来促进教师的“教”。并在教研中,重构教师分工,来助力教学。在“学”中,打造孩子的极致思维,通过序列行的阅读、写作、综合性实践活动等,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外化为行动,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让学生在纠偏的过程中强化知识,提升能力。而学教中的“评”,则以大数据思维以及社会化思维来聚焦学情,从“云调查”推进“精诊断”。教、学、评的变革,遵从了实际,使孩子真正参与其中,不断赋能,从而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胡蘅蘅杭州市景芳中学副校长杭州市景芳中学胡校长讲述了“初中语文作业本在混合式学习中的‘三元五导’”策略在《诗经二首》中的应用。疫情期间,在技术的支持下,学校的语文教学学教方式进行了变革,在关注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转变转变。并从中聚焦学教方式的困难点,融合技术进行资源支撑、及时反馈以及理念更新。在《诗经二首》中,老师们以“三元五导”为策略,用技术推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同时延展了学习评价时空。学生学习成果的分享,既是学生自我学习价值得以体现的载体,也是学生融入社会的锻炼机会,更大程度上树立了学习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沈益强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沈益强呈现了“‘五步三环’融创E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的案例分享。沈老师从“问题提出”、“模式分析”、“案例分析”三阶段探究E学模式的运用。沈老师表示,是有效地“学”,精准地“教”,恰当地“管”,及时地“帮”,快乐地“享”。采取“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构建了理想的学习环境,课前预习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一个大概把握,课中互动教学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深化,课后教师的个性化辅导更达到内容的升华。疫情结束后融创E学模式实施在于学生在周末、节假日等空余时间,根据自己学习的薄弱地方,在家里网络学习,进行适当练习,实行有效突破,解决了在校学习的局限性和不能重复学习的问题。采一将不断努力,继续探索,继续研究。数据分析报告两天之中,12个小时直播,10场专家报告,61位教师观点分享。根据后台统计,参与在线学习人数达179388人次,分别来自全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尤其是参加本次培训的湖北恩施、贵州三穗等对口帮扶地区的老师们,在当地行政部门、研修机构以及学校的有力组织下,在线学习认真,为返校复课奏响号角。活动评论区评论6252条,既有对本次学习的体会,也提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更多的是对未来教育的憧憬,这些留言饱含了对中国义务教育更趋公平,更高质量发展的关注、期待和信心。活动过程中,上海、西安、哈尔滨、江苏南京,山东济南、嘉兴南湖、衢州江干、温州瓯海等全国创新型教育研修机构发展联盟积极在线参与。如哈尔滨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设立分会场,组织部门人员、相关校长及教师参与学习。杭州日报以《“钱塘之春”教育创新论坛昨日开幕》为题,都市快报以《江干区第19届“钱塘之春”教育创新论坛首次全程线上直播10万名教育人共同参与》为题作报道。江干E教育、江干区E研训、凤凰网浙江频道同步进行微信推送。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走遍杭州“栏目将在本周日播出。敬请到时观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第四中学一本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