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教学初中生物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正如省教研员章新其老师所说:阅读监测的目的,是要找准阅读教学努力的方向,通过“靶向诊治”,精准施策,促进浙江初中阅读教学健康发展。经过专家们18个月的研究,实践,总结,我们迎来了2022年浙江省初中学生教育质量监测反馈会。探寻问题源头,指引教学方向。秋意未浓,学习势在必行;未来已来,实践有源可探!
快跟我们一起走进培训现场,精彩马上开始!
01
2022年初中阅读监测总体
情况反馈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教研员 章新其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教研员章新其老师作了《2022年初中阅读监测总体情况反馈》报告。本次报告首先从阅读测试说明、阅读素养、测试意义、测试框架四个方面,对初中阅读质量监测做专业且细致的介绍。明确本次监测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现代测量评价理论为指导,借鉴最新的阅读研究成果,重点检测了核心素养下的学生阅读素养。随后,章老师指出,初中语文教学应当强化问题解决、综合学习、自主建构、实践导向。而除却学生阅读监测外,教师素养、教学方式、阅读策略教学等方面同样要测量。
紧接着,章老师就具体的数据对阅读监测的整体情况做简要的分析,并阐述主要发现与结论。如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情况而言,“多做文言练习题”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寻找教辅资料,把课文翻译读一遍”影响不够明显等。最后,章老师明确说到,阅读监测的目的,是要找准阅读教学努力的方向,通过“靶向诊治”,精准施策,促进浙江省初中阅读教学的健康发展。
02
阅读素养监测的工具说明与
主要发现
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郑慧
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郑慧老师则作了题为《阅读素养监测的工具说明与主要发现》的报告,主要从“监测工具说明”“整体情况反馈”“分项监测反馈”和“影响因素分析”四个方面展开阐述。通过对四类阅读监测项目的数据以及典型错题解析,郑老师提出了现阶段初中阅读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给出一系列教学建议与思考,小结为:
信息类文本:跨学科学习
文学类文本:梳理与探究
论述类文本:批判性思维
古诗文文本:积累与内化
最后,郑老师基于学生阅读的影响因素数据分析,明确不同的阅读策略、教师的阅读投入、环境、动机以及家庭文化氛围等对学生阅读都有较大影响。
03
阅读思维能力培育的现状
分析与思考
温州鹿城区教育研究院语文教研员郭传兴
温州市鹿城区教育研究院语文教研员郭传兴老师从“语文课程视域下思维能力概念辨析”“阅读视角下思维能力数据分析”“构建蕴含思维张力的阅读教学范式”三个角度作了题为《阅读思维能力培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的报告。郭老师首先就思维能力的概念作了解释,再基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各项数据,指出学生在阅读思维能力各维度上的能力水平表现不一致,但教师与学生一致认为开放、探究、综合的学教方式对阅读思维能力发展有积极影响,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最后,对于如何构建蕴含思维张力的阅读教学范式,郭老师以八上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例,提出应当“以问题解决为线索设计任务”“运用语文解决问题”“问题解决要体现完整的思维进阶过程”,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搭建专业且可操作的阅读路径。
04
走向概念性理解的阅读策略教学
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任红云
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任红云老师作了题为《走向概念性理解的阅读策略教学》的报告。任老师首先就“概念理解”“概念性理解”的定义进行辨析,并通过“鸟”的概念的形成过程讲述“概念”这一定义。后又以《狼》这一课的教学案例,一步步阐述其走向概念性理解的阅读策略教学过程,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最后,任老师给出三个教学建议:迭代深化、由扶到放、差异教学,层层递进,助力老师更好指导学生理解、运用走向概念性理解的阅读策略。
05
阅读素养监测的数据分析
——以上城区为例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教研员 朱奕晴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教研员朱奕晴老师作了题为《阅读素养监测的数据分析——以上城区为例》的报告。朱老师主要以杭州上城区的监测数据为样本,从“监测数据分析意义”“阅读测试总体表现”“影响阅读因素分析”“数据驱动改进教学”四个方面进行专业且细致的分析,得出相应发现与结论,提出一系列的教学建议与思考,并介绍了上城区的改进行动。为其他县市对学生监测数据的分析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反馈会已结束,但学习的脚步并未停息。柯城区各校的语文教研组在会议之后,纷纷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并提出校本教研改进计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
复盘 改进 落实
——白云学校语文教研组
8月24日,衢州市白云学校语文教研组一起集中学习了《深研数据循证改进,素养立意赋能教学——浙江省2022年初中教育质量监测初中语文学科反馈会》上五位专家的发言。
无论是章新其老师《总体情况反馈》,还是郑慧老师的《阅读素养监测的工具说明与主要发现》、郭传兴老师的《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与思考》、任红云老师的《走向概念性理解的阅读策略教学》、朱奕晴老师的《阅读素养监测的数据分析》,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思考和启示。大家纷纷表示,要针对以上老师的发言,复盘自己上学期的教学行为,并认真思考新学期的教学安排及改进措施,以期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教学与校本教研改进计划:
一、针对信息类文本阅读
以落实阅读方法为主。
结合学校相关节日开展相应的活动,比如教师节活动,国庆活动,体育节、艺术节等。
七年级注重“勾画标注,把握主要内容”。
1.标注关键词。
2.勾画重点句。
八年级注重“思考筛选,训练笔答”。
九年级注重“比较概括,厘清观点”。
二、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
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为主。
七八年级以“散文阅读策略”为主。
九年级以“小说、诗歌、戏剧三种文体的阅读策略”为主。
三、针对论述类文本阅读
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主。
八年级以“演讲”综合实践活动单元为引导,培养学生形成论证分析意识:厘清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
九年级借助教材和辩论赛,培训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针对古诗文文本阅读
以培养学生的积累运用为主。
七年级以积累及诵读、归类为主。
八年级以整合为主。
九年级以鉴赏为主。
2
深化校本教研,改进教学质量
——北京十一电子科大衢州实验学校
语文教研组
8月21日,北京十一电子科大衢州实验学校的教师们积极参与了浙江省教育质量检测初中阅读反馈会。会后,我校语文教研组每位老师都认真对待了关键数据所凸显出的教育问题,展开了深刻的反思与讨论。尤其是古诗文僵化的教学方式引起老师们极大的反思,在日后的古诗文教学中,我校老师达成极大共识,减少学生机械的背诵和记忆,需要通过反复诵读,精读提升学生阅读文言的能力。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紧密结合教研成果,深化校本教研,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我们将更好地应对教育挑战,提升学习体验和成就。
语文校本教研改进计划:
一、强化问题解决
在单元学习设置任务的时候,任务并非是最后学完知识后的一个知识应用,而是用解决问题的思路,带动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
二、强化综合学习
文史哲不分家,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考虑是否可以和社政学科结合,设置一些跨学科的任务,学科知识相互融合,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和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强化自主建构
量规的设置,考虑让学生参与,而非老师设定;单元核心知识的归纳汇总让学生自己构建;单元和任务的问题多设置不良结构,让学生有多种答案和解决方案。
四、注重单元整体教学和单篇教学的勾连
单篇有优势:一篇典型推一类文章。单元整体优势:做事逻辑,问题解决,知识运用。可以根据教材内不同的单元类型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
五、单篇内教学也可以构建学习任务,构建以问题解决为线索设计任务
典型问题应该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一定的思维张力;二是能用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整合,结构化);三是启用非智力的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核心概念和典型问题的提取具有以下原则:学生立场,教材立场,学习立场,知识立场(参考《关键问题丛书》)。
3
认真梳理,深入领悟
——风华学校语文教研组
8月28日,风华中学语文组全体老师第一次认真学习浙江省2022年初中教育质量监测反馈会的相关内容,紧紧围绕章新其、郑慧、郭传兴、任红云、朱弈晴五位专家老师的报告开展学习。学习内容中,对专家们的报告做了认真梳理,并结合新课标,展开反思,指导语文教学,达成努力构建素养立意的语文课堂的共识。学习过程中,老师们认真记笔记,普遍反映收获良多。风华语文组将会在9月8日的教研活动中进行第二次学习,力求消化吸收,深入领悟。
语文教学与校本教研改进计划:
一、积极开展理论学习。2022浙江省初中语文教育质量监测反馈会学习,《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试行)》通识培训学习,继续围绕课堂与命题学习与研究新课标,相关语文专业书籍如《语文素养命题的浙江实践》的学习。
二、确定课标研究主题。在教研组的学期教研主题确定之后,各备课组围绕主题选择一个本备课组的新课标主题内容进行研究并实践。
三、开设公开课并改进评价。以备课组为单位在教研组内开设公开课,高级教师也参与开课,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紧紧围绕新课标的内容,从素养导向的课堂出发开展评价。全组共同研讨,学习、理解与践行新课标。
四、开展命题研讨。开展全组老师参与的命题比赛,开展青年教师命题说题比赛活动。
五、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借助市阅读共同体活动的契机,组积极开展阅读,为语文学科赋能。
4
聚焦素养导向 改进教学行为
——航埠初中语文教研组
9月4日,航埠初中语文教研组召开2023学年第一次教研组例会,本次会议主要围绕“省质量监测(语文)情况”和“新课标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改进”两个方面展开研讨。会议上,校语文教研组长沈艳老师从“课标解读”“命题导向”“教学改进”三个方面,结合具体的题目和课堂实践给老师们做了详细地讲解。全组老师还一起学习了八年级统测卷,从命题中反思教学。最后,全组老师一起确定了本学期的努力方向:
1.进一步做好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要精心设计、关注学习的发生、做好学习支架的搭建,进一步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2.开展大单元教学、专题教学。学期结束后,每位教师要提交一份教学设计。
3.提升课堂效度。
4.做好学生的情感投入,降低低分率,提高优秀率。
5.加强作业设计。
5
学习 审视 反思 提升
——巨化中学语文教研组
9月1日,巨化中学语文组召开第一次教研组会议,全体语文老师参与。会议旨在传达浙江省2022年初中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反馈会会议内容。首先大家一起学习会议实录,了解各位专家对各项数据的解读,明确如何更好地进行当下的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其次审视语文组的短板弱项,反思问题归因,全组共同思考如何提升。最后分备课组,结合本年级学生情况共同商讨本学期的教学方向。
改进计划:
1. 继续加强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落实每一次备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关注“跨学科阅读”,关联各类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并解决问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3.继续加强作业的设计,优化作业布置,设计和布置更多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作业,并组织各项学生作业评比。
4.积极开展校内听课活动,展开各类主题式教研。
5.组织老师们分析教学现状,结合织布机、智学网等数据做细致分析,结合学情制定计划,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差异辅导。
6
在做中学
——城南中学语文教研组
为推进本学年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8月30日,城南中学语文教研组于行政楼三楼会议室召开本学期第一次教研组会。
会议由语文教研组组长姚云飞老师主持。会上姚老师重点分享了8月21日召开的省质量检测反馈会议的内容,首先衢州语文成绩中等,这说明了我们一直坚持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向的正确,但是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比如说素质测评阶段,需要更为多元、更为过程化的考评;语文实践作业的设计以及占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师大单元的建构和引导学生建构整体性知识还有待改进;优化作业设计和活动设计;关注活动设计背后的学理依据等还需要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努力。教研组各教师积极发言,一致认为应应该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公平公正地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在做中学。
语文教学与校本教研计划:
一、继续贯彻落实新课标的学习。城南中学由于新进课堂的年轻老师较多,关于新课标的理论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首先要求老师们配合国培视频,研读新课标,然后由教研组提供案例学习,老师们在教研组备课组会上结合新课标阐述自己对所给课例的理解。
二、营造积极的理论学习氛围。在大单元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如何依据教材内容提取大概念,是整个设计的难点。所以我们计划在组内推荐老师们阅读《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优化》和《大概念教学》。结合郑慧老师讲座中说的提取大概念的步骤开展学习。
三、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每个年级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大型的语文实践活动。
四、增加语文实践活动作业在语文作业中的占比。大型节假日要根据自己教学进度布置相应实践活动,有必要的话可以和学校政教相匹配。
五、依托学校“青蓝工程”师徒结队,点对点关注青年教师成长。依托师徒结队听评课和教学常规检查,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站稳讲台。
六、在素养时代背景下不断进行命题研究和学习。依托《语文素养命题的浙江实践》以及各级教研员对评价改革的论文,不断更新自己的命卷思想。同时开展试卷分析和命制工作尝试,把理论思想运用到实际工作实践中。
七、本学期在两个备课组中至少开展一次同步的项目化学习实践尝试。可以先依托成熟案例,每个老师细分环节任务设计,承担相应任务,为后续自主设计开展校本课程打下基础。
7
做学生素养的引路人
——正谊中学语文教研组
9月4日上午,衢州正谊学校初中语文教研组在学校备课室展开了《浙江省2022年初中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反馈会》主要问题的梳理讨论会。教研组长王美娟,骨干教师毛慧芬就反馈会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就教学改进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各年级语文教师依次发言讨论。本次会议,统一了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的教学导向:一方面加强了我校语文教师的使命感,阅读是影响学生终身的素养,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素养;另一方面增强了我校教师的危机感,看到现有教学方式的不足,借助本次反馈会的契机,调整教学方法,关注阅读过程中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思维,让教研组生发新的力量,成为学生素养的引路人。
教研组教学改进工作:
一、提前研讨规划新学期课程。学期末集中分配任务,暑期自主研发任务,暑期两会后线上会议形式集中讨论,完善新学期课程规划。
二、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1.备课组长以表格形式呈现一周的课程进度,作业安排,活动安排。打印发放给组内老师,统一步调进行一周课程推进。
2.一周课程由一位老师负责主备。提前一周备好课,周一备课组活动进行说课,集体讨论磨课修订,定稿的PPT发到备课组群共享。
三、提高试卷讲评的有效性。集体流水阅卷时,每位老师针对自己批改的部分,从试题分析,典型错误,错因归类,教学启发等角度进行梳理,以PPT形式上交给备课组长,由一位老师汇总生成本次试卷讲评课件。
四、知识复盘的系统性。组内成员分工、梳理、统整整本书的知识点。做成资料单和PPT,供学生系统复盘所学知识。
五、开展教科研工作
1.教研组组织一次命题活动,提前一周发布命题资料,每位教师进行命题,教研活动进行命题研讨。
2.每月共读一本书,进行读书分享交流。省教研员和市教研员参与编写的,涉及课程改革的书籍先进行研读分享。
3.每月进行一次教师成果分享。人人参与,每次两人。分享内容可以是优秀课例、名著阅读指导、语文活动开展、指导学生比赛等。
4.积极参加区里的各项活动和比赛。采用积分制,组内予以评奖,作为学校推优评优的依据。
六、契合区教研室活动开展相关工作
1.区教师业务比赛项目是现场命题+即兴演讲,教研组内选拔确定参赛对象。
2.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相关会议和培训。
8
赋能成长,蓄力启航
——华墅初中语文教研组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初秋时节,华墅初中语文教研组成员针对浙江省2022年初中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反馈会,积极进行探讨、学习、反思。
本次反馈会致力于引导我们转变教学理念,确立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目标,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努力建构以生为本、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范式。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我们将从以下几点改进教学:
一、提升自己专业素养,并自觉阅读专业书籍,如《如何激活学生思维》《阅读技能训练》,促进专业自觉性和成就感。
二、重视学生的阅读,尤其是男生,尤其是古诗文阅读。并改善阅读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努力创设自由阅读、快乐阅读的氛围,增加阅读动机和阅读内驱力,引导学生用阅读策略、阅读实践解决具体问题,提升核心素养。
三、丰富作业类型方式,改进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升作业效能。
四、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充分分析学习心理与知识漏洞,制定个别化的辅导方案,弥补知识缺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反对单纯增加教学内容与提高教学难度,鼓励通过综合性、项目化学习任务拓展知识、提高能力。
五、重视学生高阶思维、结构化思维的训练,多让学生纸笔回答,体现学生完整的思维进阶过程,营造开放、探究、综合学教方式。
9
深耕细研踏歌行 凝心聚力再出发
——石梁中学语文教研组
教研是一场诗意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为落实新课标理念,构建高品质课堂,9月1日下午,石梁中学初中部语文教研组七位老师在三楼研修室召开本学期第一次教研组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浙江省2022年初中教育质量监测学科语文阅读专场会议反馈”。教研组长林清老师先就8月21号于白云中学进行的全省阅读专场反馈会议进行了传达。之后聂天敏校长从完善集体备课、提升命题质量等方面布置了新学期的具体工作和要求。会上,组内老师就章新其老师、郑慧老师等的讲座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时,每位老师都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分享了自己的体会。并就本学期的校本教研工作开展进行讨论并达成了共识。
此次教研组活动,进一步明确了老师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也更加坚定了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心和信心。
语文教学与校本教研计划:
一、认真学好理论,不断更新观念。
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新的《课程标准》是我们广大教师近阶段乃至今后教学的依据。要充分利用教研时间对各年级段的教学目标,要求,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解读,我们将采用教研组和备课组交叉的途径、方式进行学习。
二、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面落实课程计划,严格按课表上课,按教学进度备课上课,备课强调单元意识,各单元分工到人。
2.抓好教学质量检测。借助大数据的便利性,通过有针对性的单元检测,既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拓展延伸策略方法的运用。
三、开展校本教研,服务课堂教学。
1.加强课堂教学研讨。课堂是教师的第一阵地,要把抓课堂质量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年段语文教师,要针对新教材新理念开展教学,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全校性的听课评课,每个老师每学期要开一节公开课。
2.切实做好集体备课工作。规范教学过程的管理,抓实抓细每个流程。
3.进一步强化以月为单位的教学常规检查,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坚决杜绝教学工作中的随意现象。
4.有计划地推进教研组活动,重视每一次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四、努力钻研业务,打磨教师素养。
1.积极参与市区两级的教研活动,鼓励中青年语文教师多钻研教材,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生成思考,从而转化为可视化的教学案例或论文,同时利用教研组的力量帮助教师修改完善,优化思考。
2.注重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每学期与学生一起阅读名著导读的篇目,与此同时,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储备。
3.发挥学校骨干教师、高级教师储备充分的优势,鼓励老师们多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和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10
转变学教方式 促进素养形成
——书院中学语文教研组
浙江省2022年初中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初中语文)反馈会于8月21日举行。鉴于本次监测的结果将对我们接下来的语文教学起重要的导向作用,为了让老师们准确把握会议的理念与精髓,将其转化为具体可行的课堂操作策略,提高一线教师的专业素养,2023年9月1日下午,书院中学语文组进行了会议精神传达学习活动。
李俊杰老师进行了详细的会议解说,并结合教学实践深入浅出地向老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他还强调了会议的4个关键点:强化问题解决、强化综合学习、强化自主建构、强化实践导向。通过此次活动,老师们对接下来的教学有了更清晰的努力方向,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语文教学与校本教研计划:
一、理论学习
以备课组为单位,积极学习理论知识,以理论指导实践。
1.研读与新课标相关的理论书籍。
2.组织好本学期的90学时培训。
3.做好命题比赛准备。
4.组内常分享交流。
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经常交流分享教学实践上的问题。每两周一次教研组活动,经常交流分享新思想和心得体会。
二、教学工作
1.以阅读教学的改进为工作重点(以质量监测反馈会精神为导向)
(1)以原先教学实践为基础,进行迭代深化。
(2)素养的形成,需要以生为主,以师为辅,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
(3)重视学生的差异性,探索差异教学。
(4)重视问题思维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为重心。
(5)强化综合学习,开展活动,多实践。
2.开展校本教研,服务课堂教学。
(1)加强课堂教学研讨。课堂要转变学教方式,进行新教学。各年段语文教师,要针对新教材新理念开展教学,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全校性的听课评课。统筹安排好听课评课活动,让教师在听课中学习,共同提高。
(2)有计划地推进教研组活动,重视每一次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不仅要积极落实市区级的任务要求,也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教研探讨。
11
交流学习 改进落实
——衢州高铁新城外国语学校语文教研组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增强教师们对于新课标的理解。9月5日,衢州高铁新城外国语学校语文教研组组织开展了浙江省2022年初中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初中语文)反馈会后关于教学改进的对策的学习活动。
活动中,首先是语文学科组教研组长王捷为大家分享了浙江省2022年初中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初中语文)反馈会上各位专家们的教学建议与思考,在座的老师在一手的数据分析中、在专家们专业的理论指引下积极思考一线教学的改进措施。随后,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大家也交流了个人学习心得以及具体教学改进思路。
语文教学与校本教研计划:
一、课堂教学
1.教学中始终贯穿文体思维,便于学生形成对文章本身的规律和特质的认识。
2.重视《作业本》的导学功能,作业本不是单纯的“作业”。
3.重视梳理与探究,指向学生分解知识、建构知识能力的训练。
4.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语文的学习直接指向语言的运用,而现代观点纷繁复杂,优秀的文字鉴别能力、文字驾驭能力是他们能够独立面对社会仍不失正义之心的财富。
5.增强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在生活中,知识本身没有这么多的界限。既然身处信息之中,如何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再传递信息是将来面对各项问题的关键能力。
二、教学评价
1.设置多维度的评价。评价应当启发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评价应当体现思维的层级。好的评价不应该只是评价知识本身,而要聚焦知识背后所体现的思维层级,以促进学生向高阶思维发展。
3.评价促进教学。教师要从及时有效的反馈评价之中改进教学,从而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目标与手段。
三、作业设计
1.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投入成本。这是判定作业好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也就是作业也要讲究“性价比”。
2.彻底摒弃机械重复的作业,布置更多探究性、情境性、实践性的作业。
3.倡导作业设计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增强学生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认同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力。
12
梳理 提炼 思考 改进
—新星初中语文教研组
9月4日,新星初中语文教研组进行了会议内容的集中再学习。会议前,教研组长郑新燕老师就把8月21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章新其老师、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郑慧老师、温州鹿城区研究院郭传兴老师、鄞州区教育学院任红云老师及杭州上城区教育学院朱奕晴老师讲座的相关内容作以分享,再让每位老师根据讲座内容,并结合新课标要求,思考自己教学改进的对策。
会上,郑老师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传达了会议精神,陈鸿仙老师和吴慧娴老师作为前期参加培训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会后,各备课组对于接下来的语文教学和校本教研改进计划展开了讨论,并达成共识。本次学习采用自学与讲解、分享与讨论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语文教学与校本教研计划:
一、传统文化部分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利用地方文化素材,就地取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访等,深入生活,让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学生生活。
2.在引导背诵积累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支架,对阅读策略进行归纳学习,学以致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
1. 拓展语文阅读外延,多从学校、社会生活中寻找阅读资源,主动创设真实的阅读情境,重视跨学科学习。
2. 优化活动设计,注重评价的多元化,活动过程中注重语文知识的落实。
教师多读书、多实践,能自觉构建概念性理解的阅读策略。
13
从素养出发,落实语文学习
——衢州实验学校锦溪校区语文教研组
9月4日,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锦溪校区语文教研组,开展了省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学科反馈会会议内容的学习活动。活动分两项进行,第一项会议内容学习,第二项教学改进计划讨论。
会议内容学习板块,由教研组长上官丽莉、九年级备课组长傅碧漪、七年级语文老师饶国兵分三块内容进行会议内容传达。三位老师的传达内容覆盖了阅读素养监测的主要发现、阅读思维能力培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走向概念性理解的阅读策略教学、阅读素养监测的数据分析四个方面,组员对会议内容进行记录与学习。随后,语文教研组分备课组开展了教学计划改进的讨论。最后各备课组将教学改进计划进行规整梳理,指导后续的语文一线教学。
语文教学与校本教研计划:
一、文言文阅读问题:首先让学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注重积累,更要加强文言类文本的整本书阅读及其指导。其次,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二、知识结构化和整体性: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重视梳理与探究,让知识形成结构化。其次,要重视学教方式的转变。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三、阅读问题: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少做题。其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阅读交流圈。最后,教师自我要不断提升专业阅读水平,也要增加自身阅读广度。
四、男女生语文学习成绩差异较大的问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等方式来提高男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通过推荐适合男生阅读的书籍、组织读书活动等方式来引导男生阅读。
五、开放、探究、综合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应该用更开放、探究、综合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构建蕴含思维张力的阅读教学范式,以问题解决为线索设计任务。
六、重视跨学科阅读教学:阅读不止于文学阅读,也不止于语文课程的阅读领域,“跨学科阅读”是自然状态,不跨学科阅读是人为状态。关联各类生活情境,通过阅读学习,通过阅读解决问题,实现阅读的最终价值。
七、文学阅读教学方法的改进:在日常教学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关注作品的形象内容、情感体验,还应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八、论述类文本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中要加强“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着力于符合文体特点的阅读策略。此外,还需加强批判性思维的渗透。
九、古诗文教学方法:要引导学生积累与内化。指导学生将知识按照各种角度进行分类、整理,将知识结构化,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获得“新知”,更要获得“心智模型”,即获得新知的能力。
14
素养导向 自主建构
——衢州实验学校菱湖校区语文教研组
8月29日下午,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菱湖校区语文组在九(3)班教室,就浙江省2022年初中语文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反馈开展了集体研讨活动。教研组长徐丹老师在会上传达了本次监测结果反馈会的主要内容,强调继续学习并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理念,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问题解决、综合学习、自主建构和实践导向”,在阅读不同类型、不同媒介的作品中,尤其关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学生思维与思辨的培养与提升。针对监测结果反馈的问题,组内老师以备课组展开讨论并交流了意见与建议。
语文教学与校本教研计划:
一、单元整体教学
整合若干篇章;整体布局、设计综合性的大任务;综合性大任务下统辖若干有关联和逻辑的系列学习活动。
二、情境活动式教学
1.项目式学习:围绕大概念设计综合活动任务;解决任务过程中提供及时指导;黏合已有的知识、技能;完成对核心知识概念的深度理解。
2.跨学科学习:将语文积累、阅读、表达等领域与其他学科情境关联设置综合性任务;解决任务过程中调动不同学科知识、技能、策略和方法;综合分析任务、解决问题。
三、秉承“过程大于结论”教学观念
1.教学中设置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综合任务,驱动学生的真实学习。
2.聚焦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语文教学强调意义建构的过程。
四、注重作业的学习指导功能
1.教学中,将作业纳入学习设计之中进行系统安排。
2.以作业(学习任务)来推动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同学习环节,设计不同功能的语文作业。
3.教学中基于学生立场设计多种“学习支架”,辅助学生学习。
15
找问题,明方向,有改进
——兴华中学语文教研组
新学期伊始,兴华中学语文组结合实际情况,采用自主学习和集中研讨相结合的模式就《浙江省2022年初中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初中语文)反馈》展开高效学习与交流。
8月25日在家自主学习本次质量监测会议的会议精神以及有关资料。通过质量监测反馈的数据,清晰且直观地发现学生在“传统文化积累”“整本书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文体阅读思维”等方面存在不同层度的问题。老师们针对专家指出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并列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8月31日各备课组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针对反馈会议中的建议,反思了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内容、形式、效果,并且提出改进意见,明确了今后语文教学工作的方向,为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了准备。相信今后的教学定然有新的气象。
语文教学与校本教研计划:
一、传统文化积累
1.利用早读前10分,诵读《兴华早读手册》,拓展学生传统文化的积累。
2.利用早读20分钟,背诵教材古诗文,夯实基础。
3.开展项目活动,梳理古诗文,在运用中理解并积累。
二、整本书阅读
1.保证阅读时间,利用好三个时间:阅读课导读,晚自习前20分钟,周末每日30分钟。
2.开展多样活动助推深度阅读。课前3分钟“我来讲名著”,名著论坛、名著话剧表演等阅读实践活动。
三、大单元教学
1.集体备课强调单篇教学和单元学习,理清单元核心知识,培养文体思维意识。
2.加强整合与梳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形成结构化知识。
3.注重策略方法的指导,并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运用知识。
四、其他
1.利用好学校的“帮扶”行动,关注不同层次学生,有相应不同层次的辅导方法。
2.利用每月教研活动,研究命题,以命题促教学。
3.创设条件,营造学习氛围,鼓励老师们多进行理论学习、课例研究。
深研数据寻根本,素养立意引方向。本次反馈会,既让一线老师全面了解到现阶段初中学生语文阅读发展状况,更是为其在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指引前进的方向。转变学教方式,坚持素养立意,发挥评价作用,做学生的引路人。我们始终在路上。
编辑:柯城区白云学校
一审:方志仙
二审:周昭斌
三审:余 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德育存在的问题第1篇
关键词:技工学校;德育教育;问题及建议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万计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从现代从业者的标准来看,只有专业技能还不够,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因此,作为技工学校来说,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还应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它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保证作用,因此,技工学校必须把德育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技工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这不仅关系到我国技能型人才的素质,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和矛盾,分析其原因,寻求解决的途径,显然是势在必行的。
一、技工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1)受自身因素影响,整体素质不高。技工学校的学生多数是因为成绩不理想,无奈之下选择技工学校就读,种种原因导致技工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学习缺乏兴趣。再者,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处于青春期阶段,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思想道德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甚至很多学生无视校纪校规,经常出现迟到、早退、旷课、打架斗殴等情况,更有甚者走上了犯罪的道路。(2)受家庭因素影响,存在性格偏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因此家庭环境可以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通过对技工学校学生的调查,家庭因素可以导致孩子性格上的偏差。父母的过度溺爱和保护,对子女缺乏教育、帮助和正确的引导,导致部分学生缺乏责任感、上进心,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较差,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差,不服从管教等问题突出,这些都会对心理和生理均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2.学校方面
(1)德育教学教法单一,缺乏理论联系实际。技工学校的德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更有甚者会产生逆反心理。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对德育理论的传授,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这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德育内容,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认知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遇到问题时无所适从。德育教学缺乏对道德教育内容、方法、特点及专业设置、教材、教学目标等的深入研究,使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容长期形成了社会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施效果。(2)师资结构不合理,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目前技工学校的专职德育教师只占很少一部分或由其他人员兼任,同时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陈旧,忽视技工学校学生思想、心理状态的独特之处,一味地采用和普通中学学生一样的德育教育模式,“为师独尊”的观念依然存在,对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缺少深入研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工学校德育教育的正常实施。
二、关于技工学校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1.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律自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可通过敬老院、社区的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走出校园体会劳动价值,体验人间温情;可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创办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可加强校园网络建设,营造绿色网上空间,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定期开展各种德育教育专题讲座,例如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教育、感恩教育等,把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学生的一种能力来培养。
2.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校园文化应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导向,以校园环境、校风学风、规章制度为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特征。技工学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充分重视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打造一个积极向上、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校园成为德育的主阵地。
3.重视家长的有效参与
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让家长们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园的生活,这有利于教师与家长达到教育方法上的共识,为共同做好德育工作创造条件。可利用发达的互联网,建立班级家长群,教师应将学生在校的日常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对的表扬,错的批评,做到“常联系、勤沟通”,让家长充分参与到学生教育中来,让学校教育进入到家庭。这样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就可以逐步养成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
4.培养专职教师,构建全员育人体系
首先技工学校应重视专职德育教师的培养,采用适合本校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德育课程起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作用。其次,还应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强调每位教师都应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学生素质提升、品德养成。
5.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因此可采取课堂讨论、榜样示范、学习竞赛、情境教学、情感交流等多种教育教学方法。针对“问题学生”从根源出发,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从而主动改正。其次,德育的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课本上,应关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事例,及时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最后,德育课程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最终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总之,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具有渐进性、反复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的特点。技工学校的德育工作关系到方方面面,不可能通过某位教师或者某个突发事件就能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目的。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技工学校德育教育的特点,采取有效的育人方法,才能提高技工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施效果,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我国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立可.如何提高技工学校德育教育效果[J].时代教育,2016(14).
[2]崔娟娟.技工学校德育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J].时代教育,2016(02).
[3]鲁晓慧.中职学生道德问题与中职德育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2.德育存在的问题第2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存在问题;绽放;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30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学生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他们的理念,生活环境及德育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德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已不适合当今学生的实际情况。家长认为孩子难管,老师感到学生难教,这已是普遍的共识。因此,对于现代学生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极其重要。本文主要就目前学校中普遍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目前我国中职学生德育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会上的各种诱惑越来越多,而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其自控能力和分辨是非黑白的能力较差,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1、迷恋打网游、泡网吧,厌学现象严重
由于前几年高校扩招及全球性经济萎缩,致使人才过剩,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比比皆是;另外读书不多的人也能赚大钱等负面现象的影响,使学生认为读书无用,从而厌学。表现为上课迟到,旷课或违反纪律等不良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网吧、游戏室一些娱乐场所就成了这种学生经常出没的地方,养成不良恶习;并将不良恶习带到学校里,造成不良影响。如课桌墙壁甚至厕所中都写着五花八门的污言秽语,乱扔纸屑、果皮等。这种不良现象在学校中比比皆是。
2、跟风现象严重,忘记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从而使部分学生发展到盲目追求时尚的地步。如追求发型的标新立异、服饰的牌子特色。致使校内出现了奇装怪发,男生带耳环,女生涂指甲、涂口红;随时听耳机、听手机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另外,由于家长的娇宠,学生浪费现象也日趋严重。如学生在学校吃早餐时,往往馒头、面包只吃一口就随手丢,操场、楼梯都随处可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些优良传统已经被一些学生及家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3、学生的叛逆心理比较严重,道德缺失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常把父母老师的话当耳边风,开始顶撞甚至背道而驰。家长和老师要求他们别在晚上成群结队出去太晚,他们却深夜未归。老师教导学生要爱护公物,他们偏偏破坏公物,并以此为乐。教室的门窗常被弄坏,学校的电线、电话线常被剪断,学生喊打老师、辱骂老师现象时有发生。
二、影响中职学生德育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缺少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影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子女的道德品质。家庭教育中的不良因素是造成学生的不良品质的重要原因之一。家长本身品行不端。有些家长生活不检点,言行不注意,满口脏话,行为粗鲁等。这无形中使孩子沾染了坏作风。只养不教,重养轻教。有些家长只重视满足子女的物质需要,而忽视道德品质教育。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放松了家庭中严格的管教,造成家庭教育留有缺口。
2、学校因素
学生的道德品质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但由于考试制度的存在,社会、家长甚至有关这方面的领导都只注重学校的考试成绩及升学率。而教师在上述压力的影响下,不敢放手搞德育建设,致使德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搁浅。
3、学生自身的原因
由于青少年的知识经验还比较缺乏,对于道德行为认识比较肤浅、片面。缺乏道德评价能力,往往产生一些模糊观念或错误理解。有些学生尽管懂得道德规范,但当正确的道德观念与个人欲望发生矛盾时,由于自身意志薄弱而出现不良行为。如在路上拾到钱,明知道应拾金不昧,但因控制不了诸如玩游戏的诱惑出现了贪财为己的过错;明知道不完成作业不对,但因控制不住自己,去看电视却没有按时交作业,违反按时交作业的纪律等。
三、改善中职学生德育的有效措施
1、对学校的德育教育体制进行整改,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
中职学校中的德育教育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德育内容体系建设和德育队伍建设两方面。要创新德育教育体系,建立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德育教育体系,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充分体现德育教育的时代特征。
2、对德育教育方法进行改进,加强德育的有效性
德育教育的方法应改变脱离学生实际需求的空洞说教,采取青年学生喜闻乐见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运用详实的数据与事实,引导学生能明辨是非,正确区分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全面正确地认识社会、学校和周围的人与事物,从细微之处入手,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切实增强德育教育对学生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有效性。
3、对德育教育的渠道进行拓展,提高德育的凝聚力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不但要发挥校内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更应充分利用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的优势,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生制宜地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体会到将来要在社会上立足不但要学会做事,更要先学会做人,做受家长、老师、同学和企业欢迎的好人。
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综合工程,需要全社会人员共同关注。只要社会各部门、家庭积极配合学校各阶段的德育工作,老师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结合心理辅导,齐抓共管、共同负责,就一定能够把德育工作搞好,让年轻一代健康成长。德育存在的问题第3篇
关键词: 初中德育教育 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
加强中学德育教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然而,当前部分学校德育教育状况令人担忧,有些学校“唯分数论”,“以成绩论英雄”,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与德育教育失位有直接关系。如今年6月21日浙江一男童遭多名初中生囚禁暴打,6月22日四川资阳市乐至县初中女生被羞辱等类似事件不断见诸报端、网络,这些初中生在自身承受失足痛苦的同时,还给家人、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当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无疑,德育教育工作缺位是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当前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现实困境
现阶段虽然全国上下都在进行素质教育,但在现实课业、升学压力下,老师的教育责任更多的是知识教育,往往忽略德育教育,导致部分初中生拥有了知识,却弃掉了品行[1]。学校、家长包括社会对智育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对德育的重视程度,没有把德育教育上升到培育人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度,存在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现象,给当前德育教育工作提出很大挑战。有些地方学校缺乏强有力的思想品德教师队伍和专职德育教育人员,在社会上没有形成重视德育教育的良好氛围。部分地区德育教育方法停留在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教育目标停留在老路子中,不符合当前初中生发展实际。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缺少与学生的沟通,往往忽视学生的感受,教育对象往往只针对学生,当学生违纪时才与家长联系,很少或几乎没有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2]。一系列问题导致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起来举步维艰。
二、影响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因素
1.教师因素
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和敬业精神有无直接影响德育教育成功与否。如果每一名教师都能非常敬业,认真研究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那么这个班级的德育教育工作一定很到位;反之,如果教师只是泛泛地空讲一些大道理,并多以训斥者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地斥责学生,只会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反感,德育教育工作根本无法开展,更谈不上发挥作用。教师只有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自己率先垂范,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才能使德育教育切实发挥作用。
2.学生因素
德育教育实际就是对学生的教育。每一名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不同学生在思想、性格上,待人接物方面存在千差万别。德育教育必然存在许多规章制度和条条框框,这些规章制度和条条框框势必造成某些学生的反感,可能自身习惯导致他不能很好地遵守这个规章制度,给德育教育带来诸多麻烦。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社会较少,没有很好的自制能力,有时过于简单粗暴的德育教育方法导致他们不理解学校和教师为什么以种种规章条例、制度规范束缚他们,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抵制心理,阻碍德育教育全面推行[3]。
3.学校因素
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主要或者唯一的评价标准就是文化课考试成绩。虽然现在都推行素质教育,但是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往往牵制住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变革。成绩差令家长不满意,社会不接受,政府不支持,学校的处境举步维艰,所以抓文化课成绩还是大多数学校主要的或唯一的工作。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造成学生不能全方面发展,对德育教育的影响是很大程度的削弱。教学研讨是学校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定期做的一项工作,现阶段很多学校教研内容很少与德育教育相关,都是一些学科教学上的交流和探讨。
三、解决初中德育教育现存问题的对策
1.确立“教书育人、以德为先”的德育地位
学校要围绕以育人为中心,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紧扣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把育人工作融入学校工作各个方面,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真正发挥学校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4]。要用制度落实“以德为先、全员育人”,建立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长效工作机制,把教书与德育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所有教师都履行德育职责,所有课程都发挥德育功能。
2.确立中学生德育教育新理念
教育引导中学生从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三个层面上深入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把民族精神的弘扬与时代精神的提炼、城市精神的塑造、学校精神的培育结合起来。形成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环节相互渗透、相互联动的德育工作体系。牢固树立“全员育人”理念,把学校德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大力营造“大德育”的育人氛围。在全体教职员工尤其教师中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强化专业教师的德育责任性,鼓励他们从本学科专业特点出发,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内涵,以自己丰富的学识、高尚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健全的人格教育感召学生[5]。
3.建立完善多样化、个性化、时效化的德育方法
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而不是强行向学生灌输德育理论。具体来说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的原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影响,使学生在认识和情感上逐渐完善[6]。要实现这样的德育教育方法,所有任课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通过学习和实践形成高尚品质、健康人格和高超能力,通过自身影响学生[7]。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室文化建设做到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性。引导学生发现美,参与到美好情境的创设中,使学生在学校体会到德育教育的美好和快乐,积极主动投入到德育教育活动中。
参考文献:
[1]陈福元.新时期中学德育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探索[J].中学时代,2014(04):206.
[2]迟希新.学校德育教育中的几种常见误区及对策分析[J].中小学教育,2007(12):41-43.
[3]谢璐璐,邱佳佳.中学德育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以海南省海口市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31-34.
[4]韩淑娟.中学德育教育中的“以人为本”[J].文教资料,2009,(20):125-126.
[5]刘猛.中学“全员教育模式”的德育新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08,(1):11-12.德育存在的问题第4篇
一、中职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为了追求更高的学生就业率,更多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学校教育工作主要是以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学习成绩以及教师的研究为主。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学校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及学生的德育评价都流于形式,片面地以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要评价依据,没有将德育纳入评价体系中,德育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德育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教育机构。部分学校对于德育工作没有将教学资源分布在德育工作中,没有明确的规划,工作没有明确的思路,制度不完善,工作过程不规范,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因此,中职德育教育还不完善,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完善中职德育教育工作。
二、中职德育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育观念落后
中职学校比较重视学生就业率,而对德育教育则不够重视。在工作中,本人发现大部分学校的教育观念仍是传统的以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为主,对学生的考核也是主要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没有将德育教育渗透进教学中。因此,需要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德育重要性。
(二)教育方法不恰当
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还是侧重从形式上进行管理,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放松了对学生的关心,没有将知识教授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这种教育方法是有缺陷的。本人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发现品德不良的学生主要是由于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引起的,他们比较注重义气,但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
三、中职德育教育对策
(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教师及学校要加强德育工作,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在学校专业技能教育的基础上,要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帮助学生提升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学生的奉献意识。
(二)加强德育法制教育
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使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具备较高的道德观念,让学生明辨是非,判断正误,有正确的道德行为标准。
(三)加强校风建设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要环境,校风是学生成长的精神环境,对学生的精神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加强校风建设,让学生在良好的校风中学习,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良好的校风对于德育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学校都应注重建设良好的校风。
(四)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其个性良好地发展。同时,要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帮助学生树立符合自己的德育目标,对学生取得的成就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良性发展。
(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中职学校应通过社会实践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在教授学生专业技能知识或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时,应该充分让学生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道德要求,为学生德育教育指明方向。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在具体的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德育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使中职学习德育工作更加完善,增强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德育存在的问题第5篇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育 问题 原因 对策
德育教育是学校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手段,使受教育者能够接受并遵循道德规范和道德义务,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对学生个人发展、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以及国家人才的培养都有积极作用。学校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中职学生德育水平高低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代表。但目前中职德育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解决。
一、中职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为了追求更高的学生就业率,更多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学校教育工作主要是以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学习成绩以及教师的研究为主。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学校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及学生的德育评价都流于形式,片面地以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要评价依据,没有将德育纳入评价体系中,德育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德育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教育机构。部分学校对于德育工作没有将教学资源分布在德育工作中,没有明确的规划,工作没有明确的思路,制度不完善,工作过程不规范,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因此,中职德育教育还不完善,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完善中职德育教育工作。
二、中职德育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育观念落后
中职学校比较重视学生就业率,而对德育教育则不够重视。在工作中,本人发现大部分学校的教育观念仍是传统的以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为主,对学生的考核也是主要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没有将德育教育渗透进教学中。因此,需要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德育重要性。
(二)教育方法不恰当
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还是侧重从形式上进行管理,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放松了对学生的关心,没有将知识教授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这种教育方法是有缺陷的。本人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发现品德不良的学生主要是由于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引起的,他们比较注重义气,但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
三、中职德育教育对策
(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教师及学校要加强德育工作,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在学校专业技能教育的基础上,要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帮助学生提升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学生的奉献意识。
(二)加强德育法制教育
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使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具备较高的道德观念,让学生明辨是非,判断正误,有正确的道德行为标准。
(三)加强校风建设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要环境,校风是学生成长的精神环境,对学生的精神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加强校风建设,让学生在良好的校风中学习,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良好的校风对于德育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学校都应注重建设良好的校风。
(四)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其个性良好地发展。同时,要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帮助学生树立符合自己的德育目标,对学生取得的成就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良性发展。
(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中职学校应通过社会实践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在教授学生专业技能知识或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时,应该充分让学生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道德要求,为学生德育教育指明方向。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在具体的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德育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使中职学习德育工作更加完善,增强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德育教育在中职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中职院校德育教育还不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以及广大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德育教育,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行动发挥德育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德育存在的问题第6篇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育;问题;对策
一.中职德育教育改革的意义
1.1注重个体差距,促进学生发展
在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根本没有结合学生的发展差异,所以做好中职德育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推进中职德育教育工作顺利发展。推进中职德育教育发展,更多的是为满足学生发展,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有很大价值。由于中职学生生源与其他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智力与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的智力与行为习惯都处于较差的领域。
1.2能有效提高老师工作积极性
中职教育实践直接体现了该校课程改革与开发,大多数老师都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其认知水平普遍偏高。同时必须面向社会资源与教材,此时老师可以同交流与合作使用合适的教材,同时该课程的开发也将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动力,最后促使老师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
1.3能突出德育教育的核心价值
德育教育的改革与开发有助于社区、家庭与学校之间形成统一性。本来学校就是社会组织性群体,所以学校在社会职能上必须满足教育要求。首先,学校必须向社会负责,深入教育方针与部署,以此完成行政单位部署与组织工作。其次,学校必须对社区、学生、家长负责,并且承担起对应的责任,这样才能带动学院发展与建设。
二.现行中职德育教育潜存的问题
2.1中职德育教育管理体系欠缺
虽然很多中职教育都进行了改革,但是依然有很多中职教育模式有待改善,缺少现代化管理理念,外加缺乏完善的配套,教条严重,无形中也为德育教育工作提高了难度。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它对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为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此时学校继续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其进行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教育,很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2.2认知力度不够明确
大多数人认为:中职教育更多的是培养专业的技能性人才,只要学好专业就可以,而德育教育工作只是作为教学任务完成,并没有与现实状态、自身特点整合。对此,相关负责人与领导必须整合专业课程与技术,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另外,也有老师认为:德育不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它只需要政治老师负责,甚至这种观点也存在于家长中,都严重影响了中职德育教育发展。
2.3德育教育内容缺乏灵活性
根据调查反馈的信息来看:超过80%的学生表示:中职德育教育和社会相脱离,目前的中职德育还存在重形式、内容陈旧、缺少实践、口号多等问题,没有与学生特征与社会特点整合。老师与学生都受金钱至上与市场经济等因素影响,学校进行德育教育时依然使用的是模范人物、演讲、敬老活动等,缺乏时代特色,所以对学生的人生观与实践也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三.中职德育出现问题的原因
3.1学生因素
中职学生和其他学生不同,其学习成绩不理想,对读书没有太大的兴趣,更注重利益,外加金钱至上的思想影响,大多数同学认为读书没有太大用处。从社会局势来看: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属于独生子女,自小娇生惯养,在出事时以自我为重心,很少考虑到他人。加上没有经历过艰苦,急功近利、耐力缺少严重。从心理来看:和考入重点高中的同学相比,他们存在严重的自闭、自卑心理,总感觉低人一等。
3.2老师因素
受主体作用影响,德育和数学、语文、英文教学不同,德育传输的价值、世界观与人生观取向,通过这些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思索。由于中职老师与学校管理人员不够注重德育,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德育作为一门灵活的科目,同时也是道德与修养的重要成份。
3.3社会因素
很多老师在理解德育教育时,并没有真正把握好本质精神与内涵,在教育方式陈旧、教育内容概念化的情况下,很难让社会环境与德育教育获得协调。当前,针对中职教育的评价相对单一,由于只注重技能与知识评价,没有落实行为、思想与价值观评比,让社会与学校看不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这样就对德育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四.做好中职德育教育的对策
4.1做好学生思想与道德教育
学生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对象,如果要减小对德育的排斥,就必须从关注学生着手,做好心灵启发与引导工作。通过培养学生自强、自信、自尊的品质,发现学生的有缺点,让其更好的发挥自身技能,从而提高竞争力与整体素养。或者结合学生的心理,增强心理辅导与教育工作,及时的解决问题。
4.2建成良好的德育队伍
中职德育教学老师应该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学生需求与心理特征,在身体力行的情况下,为其打造出职业道德水平高、政治素养好、管理方式先进的队伍。同时,德育老师在业余时间要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素养,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使用情感交流、榜样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4.3创设良好德育教学氛围
德育氛围是全校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补充,它作为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家庭、社会、学校配合,通过做好交流,及时掌握学生近况,改进教育方式。
4.4实用为主,利用多种德育方式进行教学
为了让德育教育发挥最大的作用,中职院校在教学部署时,应该本着实用的目的,根据学生情况,做好专业与课程调整,创建出涵盖新工艺、新技术,并且具备前瞻性,满足时展的课程,这样才能拥有清晰高效的学习框架。同时,在学习中不能按照成绩划分层次,而是结合学生的就业、兴趣与学习能力进行划分,在因材施教的背景下,让中职德育教学发挥更好的价值。
中职德育问题作为中职教学不可避免的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完善教育部署,通过改善综合素养,让其成为综合素养达标的现代化人才。
作者:顾志军 单位:唐山劳动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于正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职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2015,(16)德育存在的问题第7篇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问题;对策
在学校中我们经常会说育人为本,其含义就是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为根本,人都做不好,其他能力再强也不能造福社会。但是,现阶段的学校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德育教育,一心只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可见德育教育的开展是必要的,学校和教师需要认真对待。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德育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在部分学校中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本质。老师盲目地说爱国和热爱自己的民族,规范道德品质,纸上谈兵,过于空大,小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
二、让学生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为了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必须先让学生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爱国影片和一些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帮助学生理解子孝、爱国、助人的概念。同时,老师可以讲一些反面事例,让学生重视德育教育,规划正确的人生道路。
三、将德育教育与生活相结合
学习就是要与生活相结合,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同时与生活结合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在学生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德育的影子,和父母和朋友的交往都需要德育的渗透。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好人好事,为学生树立榜样,例如,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座,拾金不昧等,虽然都是小事,但却是最贴近小学生生活的。以小见大,从小事做起。
四、丰富校园文化,增添良好的道德气息
环境对于一个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关键的,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健全,这时良好的环境对学生思想的形成是举足轻重的。学校可以在班级内和校园内粘贴名人的画像,并标注先进事迹,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学校可以树立光荣榜,对道德思想先进的学生进行表扬,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需要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老师只有从自身出发,以身作则,才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浅谈新课改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范文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措施,措施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可以分为非常措施、应变措施、预防措施、强制措施、安全措施。你所接触过的措施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新课改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新课改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摘 要:  课程改革的过程应该是变革与探索的过程,是在思考、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针对新课改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  新课改 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内蒙古义务教育阶段于2003年实施新课改,高中于2009年实施新的课程,全面进入课程改革至此已有六年。在大家倾力关注课改、学习课改精神、体会课改理念、思考应对策略的过程中,存在片面理解课改精神、对新课程课堂内涵认识不深入等问题。如何才能让新课改走出迷雾,回归教育本真,真正实现课改目的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  一、课改中的迷雾  (一)把课改“形式化”  新课标的施行给所有的教师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着眼学生终身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课改的最终目的。但是现在有些学校,在课改过程中存在形式大于内容、为了“课改”而“课改”的现象,他们的课改已经不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为了追随课改的潮流。新课改体现了教育事业与时俱进的特点,如果将课程改革变成一种形式,不但会让一线教师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影响课改的有效推进,也不利于我国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失去了教学方式变革的根本意义。  (二)把课改“模式化”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与时俱进,一些学校借助新课改推行先进的教学模式,这是必须遵循的教育规律。但一味地模仿已经成型的教学模式、甚至学校强行规定教学模式是不科学的,也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很多教师为了更快地进入新课程,套用已经成功的课改模式。但是这样简单“拿来”的做法,不可能带来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甚至会压抑教师的智慧、创造意识,就连老师自己都忘了,“我是可以探究的、我是可以创造的、我是能够思考的”。课程改革地区经验告诉我们,教学本身没有成熟的模式和策略可以“搬运”,如果我们忽视了教学是由具体的人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的活动,丢掉了特定的学校、师生的具体特性,拿一个“模式”来套,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三)把课改“绝对化”  思想理念的变革必然引起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的巨大转变,但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变革,是对传统教育中传统教育重“应试”的改革、是对传统教育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改革、是对传统教育中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问题的改革。新课改,不是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机械地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到”新模式、不是非此即彼,更不能将“过去”和“现在”对立起来。当课改“绝对化” 或“教条化”,逢讲必问、逢知识必探究、逢思考必讨论,最后可能会导致教学方式的泛化。如“探究分子、原子”“讨论物质的量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许多教学设计都要冠以“探究”“讨论”。好像没有探究、没有讨论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失去了教学方式变革的根本意义,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也会被丢失干净。传统教学模式还是有优势的,我们不能把课改“绝对化”,而是要将新课改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让新课改焕发生机  (一)把课改“目标化”  想要课改成功,必须理解课改的真谛,明白课改的根本目标,从教学目标上理解课改、从行为上实行课改。新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那么,只要我们的教学以此为目标,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放在突出位置,在教学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参与,那么,我们就是在进行新课改,具体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反而是不重要的。  (二)把课改“个性化”  真正的高效的教育只能是“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生搬硬套地运用别人的教学模式,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因学科而异,甚至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不同年段,都有其自身教学结构和特点,建立教学模式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其次,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因学生而异。一些教师看到别人在公开课上采用经典的教学模式,游刃有余,放到自己班上却大相径庭。教师要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再次,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因教师而异,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将自身的优势作为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让课堂因自己而具有独特的光彩。  (三)把课改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  传统教学模式具有独特的长处,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传授大量书本知识,是传授知识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所以将新课改与传统模式结合起来探索出适合的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中,教师作画龙点睛式的讲述是必不可少的;在自学讨论式教学中,教师对于基本概念、重点、难点、原理的深刻阐述是对学生思维的重要启迪;在启发学生思维,学生感情时也需要教师的讲述。  所以,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多思考、多实践,将新的理念与做法运用于优秀的传统教学中,在新要求与传统的结合过程中大胆实践,创造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四)把课改“高效化”  新课改强调要改变教学中的过程方法,加大学生的体验、感悟、理解,这就要求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而且“新教材”比“旧教材”内容增加了,高中化学由原来的3本增加为5本,语数外也都由原来的6本增加为11、12本,增加教学内容就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这与学生需要更多的活动时间矛盾,课改就要解决这个矛盾。  首先,必须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只有教学目标指向明确、可操作、可检测、具有层次性,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才会提高。其次,要强调接受教学,接受教学对新旧知识之间的系统性的建立有很大帮助。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知识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必逢知识都要学生去探究,不必处处都需要学生去亲历。  总之,新课改实施过程中,问题是多样的,它在改变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方式,努力从实践中摸索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因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必须自己投入、思考、实践,将新的理念与做法根植于优秀的传统,在新要求与传统的结合过程中大胆实践,创造出适合自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蔡可.新课改:尚未完成的教育启蒙[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4).  [2]龙安,邦范蔚.试论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兼论我国十年新课改的理论基础及其论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4).  [3]陈尚达.应理性审视新课改下的“穿新鞋走老路”现象[J].全球教育展望,2010,(8).  [4]王晨光,谢利民.关于改进“新课改”运行模式的若干思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浅谈新课改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2  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为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即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我们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关注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学行为对学生“学”的价值。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值得反思的教学行为。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一、新教材倡导合作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怕学生自己学不懂,不厌其烦地讲解、强调,或多或少会将学生置于被动听讲的课堂环境中,这种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这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因而教师教学行为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探究的乐趣和收获只有学习者自己知道。我们应当引导每一位学生大胆尝试体味学习的快乐和学习中探究的快乐。  二、研究探索寻求最佳的教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一个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以物质及其变化现象为切入点的、以在化学实验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究为核心的、以师生平等、共同探究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化学教学模式。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放在首要位置,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平等对话、探究完成教学任务的程序。其目的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化学教师传授化学知识与技能的绝对权威地位,营造一个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在这一过程中我转变了单一的传输化学知识的角色,依据化学学科的知识内容创设化学教学情景,依据认知规律和化学知识结构进行化学知识和技能内容的构建,并向学生解释学习这些内容的原因,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变成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促动力。学生依据所创设的情景产生对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化学知识的奥秘。  三、激励适时适度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教育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一味的盲目肯定,不严格要求,姑息迁就,甚至回避缺点,回避问题,使学生形成不恰当的自我评价。我们到底应怎样激励?笔者认为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励,而是要细心地、耐心地观察、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的鼓励学生进步,克服一切困难前进,不断地为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上下功夫。一是激励要适时,二是激励要适度。“节制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只有能节制的人才会重视实际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一段充满真情的学习历程,正确运用肯定和奖励,采用适当的竞争方法,适度的竞争,避免过度的鼓励性语言,慎用批评,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总之,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浅谈新课改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3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一,在数学教学中模拟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增强数学的趣味性,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数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模拟情境的学习方法非常有效.在新课改下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教师教学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模拟情境让数学课堂不再枯燥,带领着每一个学生一起探索,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效学习,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了对学生综合培养的目的.例如,在讲“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要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带入课堂,如有些方便折叠的桌椅,其内部都是有呈现三角形的钢体结构,在打开桌椅使用时,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生活中的晾衣架,之所以挂上沉甸甸的衣服不会变形,也是因为其形状类似三角形,结构十分稳定.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并让他们独立思考并加以解决.第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每一个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好强心理,如果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挫折,会严重打击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初中学生的年龄只是十几岁,心理需要更多的是鼓励,如果打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就不会再对这方面的事物产生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科学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鼓励,加强他们的自信,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三,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理.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因为他们的心理还比较稚嫩,对于许多不懂的事物的好奇心更加强烈.好奇心的增强,伴随着兴趣的增强,把握好这一点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提出数学问题,难度最好要适中,问题要有趣味性,增加学生想要知道答案的欲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增强兴趣,他们就会因为兴趣而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抛物线”时,教师可以用打篮球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究竟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出手,才能投篮更准呢?这就需要教师带领着学生共同去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学生对篮球的好奇心,能够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关于抛物线的知识.  二、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的教育理念要改变,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将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主题思想,以前的灌输式的教学不再适合新教材和现代学生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个人任务,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互动教学是目前为止在新课背景下比较适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整个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要围绕这个中心开展教育工作.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到辅助作用,要让学生有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把握住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努力研究问题,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  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思维逻辑性很强,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记忆力、理解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掌握程度、认识事物的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融入课堂,发掘知识,加强逻辑的教学方法.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很强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时,要把握好时机,依据教学内容,设置启发环节,制造气氛,对学生进行启发.在启发的时候,要具有层次感,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慢慢深入,达到层层思考的目的,促使学生逐渐理解.如果遇到的问题直接深入的话,学生很难理解,就会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根本想都不去想,所以由易到难的层次很重要,也是教学的一个技巧.还有,教师在模拟情境进行启发的时候,要具有创新能力,使情境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轴对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中,或者是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轴对称的物品,在学生都没有答案时,教师可以给一些提示,对学生进行一些启发,利用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这就使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与时俱进,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合这个新的环境,需要新的教育模式来培养新时代的学生.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营造趣味课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不仅要将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更要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独立思考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浅谈新课改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教育的主阵地——课堂,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这是相当可喜的。但是,认真审视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1、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式”,还要不要“接受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注入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探究式”是万能的吗?没有“探究”就不是教学吗?  我们知道,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要受到教学内容、学生水平、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们认为: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让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第二,“探究式”适合智力好、主动性强的学生,而学生的智力发展、知识水平不平衡是客观现实,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会严重脱离一些学生的实际,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第三,学生个性不同,“探究式”也好,“接受式”也罢,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学习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另外,“探究式”学习有优势,也有弱点;“接受式”学习有弱点,但也有优势。机械的“探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有意义的“接受”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运用之妙。如果不顾实际,对于明明是简单而不需探究的,或者学生没有能力探究的那些知识,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时髦”,就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事实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取中、平衡、按本国传统来整合”,“搞理论要走一点极端,搞实践应用必须‘执其两端而用之’,真理往往在两个极端的中间。”顾泠沅先生的这段话可以说是对“探究式”与“接受式”关系的最好诠释。  2、教学注重“过程”,还要不要“结果”  “结果”与“过程”的关系实质上是“知识”与“方法”、“能力”的关系。倡导教学应该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这对纠正过去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教学“重在过程”也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随之而来,有一种声音似乎越来越流行,认为知识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知识真的不重要了吗?真变成第二位了吗?不!从知识与方法、能力的关系来看,知识是基础。没有知识,何谈方法与能力。如果只让学生追求形式上的“过程”,而不论“结果”,甚至不论“是非”,到头来学生获得的是什么?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这是我们的长处,是我国教育的特色。我们应当做的是改变过去轻“过程”甚至无“过程”的现象,不仅使学生“孤零零地掌握、记忆、再现”知识,而且使学生弄清知识发生过程的“来龙去脉”,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重构、质疑、批判”知识。“结果”与“过程”并非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统一的关系。  3、突出学生的“主体”,还要不要教师的“主导”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教学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容器”、“仓库”。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可言,也就谈不上处于主体地位了。新课程改革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这一主体,这是绝对正确的。但有些教师似乎没有 在新课程中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他们由过去的“一切都管”变为“一切不管”,课堂上教师不讲授,完全是学生的活动,还美其名曰“敢于放手”,教师的作用被淡化,渐渐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其实,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的。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师生双方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行为还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因为,学生正处于认知、情感、价值观的发展阶段,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都有限,大部分学生对于自主学习还有一个适应过程,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学过程的发展、教学节奏的调控、教学效果的评价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教师所能预设的,而是呈现出双边共时、动态生成的特性。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做什么、怎样做,也对其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广大教师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创造出新的教育经验,产生出更多的教育智慧。  4、追求“民主”、“开放”,还要不要“秩序”、“规则”  教学方式的转变,必然带来课堂常规的变化。我们注意到,随着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民主、开放,一些如上课要发言先举手、不许随便下位子、两手平放坐姿端正等旧的课堂规则被打破了,这是令人欣慰的。民主教学氛围的创设,是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精神的前提,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平等相处,有利于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理放松、敢于质疑的空间,使学生真正享受生命成长的自由与快乐。  但是,追求“民主”、“开放”,有些教师又走入了一个两难境地。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但是学生一旦兴奋起来,争着发言,几乎吵做一团,不少学生为了凑热闹,只顾自我表现,根本不管他人(老师或同伴)的意见。这时,教师如果板起面孔“管”一下,就会压制这样热烈的气氛,甚至会戴上教学“不民主”、“违背新课程的精神”的“帽子”;如果听之任之,不予组织,教室里就会乱成“一锅粥”,秩序混乱,效率低下,有时根本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怎么办?首先对“纪律”与“规则”要有全新的认识。我们反对专制、惩罚等手段,但教学的“民主”、“开放”是以课堂的“秩序”、“规则”为基础的,是离不开课堂管理的。没有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要在“民主”、“开放”与“秩序”、“规则”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把学生当成学习知识、追求真理的朋友,还要与学生共同建立发言、讨论、争辩的新规则,养成尊重、理解他人,善于倾听、接纳他人意见的习惯,使课堂教学高效、有序地开展。  浅谈新课改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5  摘 要:  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的禁锢,初中政治课堂呈现的依然是"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位置,导致学生的个性和思维受到抑制,教学效果也一直处于低效和无效状态。如今,伴随新课改在我国火热实施的新形势,广大政治教师必须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等进行深刻反思,并找出具体的应对策略,以此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初中政治;有效教学;主体性;社会实践;生活化  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有效教学这一主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初中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刻而广泛的现实意义。下面,本文就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和感悟,尝试就此话题展开研究和探讨。  一、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在以往初中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政治观点、政治概念、政治理论等,整节课的`活动控制权被教师一人牢牢霸占,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发展受到严重抑制。而《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学生个人主观行为,教师不能直接剥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因此,在新课改大背景下,要想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广大政治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的教学方式,把课堂学习权利交给学生,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比如,在学习《世界文化之旅》这节内容时,我把全班学生四人分为一组,让他们以小组形式去探究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节日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并将其整理成调查报告,课堂上,大家一起对报告结果进行交流、研究和分析。然后,我又通过"我说你说、我猜你猜、我导你演、观后反思"等四种活动方式,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以此使学生学会正确对待文化差异。这样,我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式对政治新知进行分析和探究,一方面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型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了文化的差异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有利于我们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应用意识  以往的初中政治教学,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上的政治知识传授,忽略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实际运用,导致学生只掌握了大量的政治理论知识,在遇到相关的实际问题时,却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政治知识之后,我们还应适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此强化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应用意识。  比如,《维护消费者权益》这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消费者维权的途径和消费者协会受理消费者投诉程序及方法等,于是,在使学生正确掌握了这些知识之后,我带领学生走出了教室、走出了校园,来到了学校附近的商场中,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些在商场中购物的人员,进行消费者合法权益调查,即上前询问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不公平的待遇,遇到之后,是如何处理的。对于维权意识较模糊的,对如何维权途径知之甚少的,特别是遭侵权后与商家协商不成束手无策的消费者,要求学生向他们普及消费者维护自身权利的法律知识以及维权的途径和方法。这样,我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一来使政治教学活动变得丰富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二来帮助学生巩固了课堂上所学到有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知识,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践行生活化教学原则,使学生感受政治的趣味和作用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应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用政治思想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并通过政治课程的学习,构建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在初中政治课堂上,我们应践行生活化教学原则,让学生感受到政治的趣味和作用,进而兴致勃勃地投入政治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  比如,在学习《人生难免有挫折》这节内容时,我们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即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遇到的挫折以及遇到挫折时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是紧张消极还是从容应对,并讲述自己遇到这些挫折时采取的是什么态度。这样,我通过让学生交流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一方面使政治教育回归了生活,提升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挫折含义的理解,有利于这节课的顺利开展和进行,我们也能由此获得高质量的政治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有效教学的实现并非朝夕之功,而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付诸努力的长期过程。希望广大初中政治教师,能够顺应新课改的发展潮流,积极探索和创新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教学措施和策略,使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浅谈新课改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6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学科关于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有效性教学也激烈地开展了讨论。初中政治在提升学生思想觉悟,塑造健全人格方面有巨大推动力,怎么样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升学生对学习初中政治课程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使初中政治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更加有效地开展,是每个初中政治老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针对目前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分析,探讨提升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措施。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  初中政治课程对于正在初步形成自身认识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对于学生自身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做出正确的人生规划等具有导向作用,对于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塑造健全人格,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更是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初中政治老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更有效地开展政治教学,使学生树立爱祖国,爱社会,爱家庭的责任心并付诸行动,是客观的,更是必然的。  一、初中政治教学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将教学过程的主体,更多地放在了学生身上,那么如何提升学生对于学习初中政治课程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是个困难的问题,有的老师还是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教学主体更多地放在自己身上,课本知识一股脑地硬塞给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和内容就觉得可以了,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吸收消化。另一种是完全地把课堂放给了学生,错误地理解了教学主体是学生的内容,没有正确地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使得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学生学习初中政治课程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也没有得到锻炼。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单一,导致学生对于初中政治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现阶段初中政治学习还是更多地以书本内容为主,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书本内容的讲解上,没有更好地把知识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知识的传授过程使学生更容易感到枯燥,从而产生厌倦心理,没有正确发挥初中政治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的作用。学生与老师之间更多的只是学生在被动地接受,没有其他更多的交流,老师也无法及时了解到学生对于初中政治课程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及无法解决的问题等,缺乏交流使得学生对于初中政治课程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失去了兴趣,自主学习的动力也被打消,初中政治课程的有效教学受到了较大的阻碍。  二、提升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兴趣是自主学习的最大推动力,是一切有效教学开展的前提,过去应试教育的模式,使学生整日陪伴在枯燥拗口的政治语句中,课程内容也是针对考试内容,把重点难点多读多背,是否理解与认知全凭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不仅学习进度慢,学习效果还低。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多地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于初中政治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初中政治老师可以适当借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于课下时间的合理利用,把课程内容中生涩难懂的语句揉碎,搭配具体事例,借助视频的形式,在课下布置给学生进行观看,并附带问题或者小游戏性质的测验,对学生进行考察。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学生课前预习的时间,另一方面保证了预习效果,形式新颖的教学方式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培养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初中政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多种教学方式并设,丰富教学内容  对于知识的理解,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往往较为空洞的知识内容更难以被学生理解,初中政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开展新形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创设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正确的做学生在政治学习课程中的引导者。善于利用情境教学法。开设情境对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具有独特的效果。情境教学法将静态的课本知识动态化,初中政治老师要积极开设情境,无论是通过语言描述实际例子,还是分小组进行事例扮演等,要将书本知识将情境结合,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的同时,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与想象空间,提升了学习兴趣等。信息时代的发展,也给政治教学提供了便利,多媒体教学的介入,给政治教学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等,更好的展示政治教学内容,初中政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多种教学形式共同开展,不断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初中政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合实际,注重交流  初中政治教学内容无法脱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时下热点,无论是英国这样的国际政治新闻还是雾霾强势、动物保护加强这样的生态环境新闻,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借助教学目标的框架,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注重交流。有效的初中政治教学需要有老师与学生积极的交流,通过交流来传授知识,答疑解惑。初中政治老师可以通过设立评价机制,将发言积极性作为参考标准之一,鼓励学生的表达,无论对错都给予肯定,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表达观点进行修改。老师要善于对时机进行掌握,给学生的成果与收获的展示以充分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正确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初中政治教学课程内容的交流讨论中来,创设一个良好的政治学习氛围,有效地提升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更多地要求把教学主体放在了学生身上,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掌握,做一个正确政治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形式上不断丰富,积极创设情境,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内容上,积极结合时下热闻;在教学态度上,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多种方式并存,提升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江万生.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改革开放,2011(12):168.  [2]郭燕,郑重.兴趣激发、问题设置、情感带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策略[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10):107-109.  [3]眭海华.探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5(12):184-185.  [4]饶伟清.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赤子(中旬),2014(1):20.  [5]卢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5(11):45.【浅谈新课改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范文】相关文章:浅谈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10-27岩土工程勘查的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08-29浅谈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通用6篇)02-21ERP沙盘模拟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04-15CAD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08-08水利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改进措施08-20高中物理教学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08-24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08-26电子商务企业库存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08-26古典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08-2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生物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