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校的体育课的意义都被占用了吗??

近年来,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在学习之余也能劳逸结合,这是好事。但是,学校的体育课安排反而变少了,除了各学科老师占用外,这个原因是被大家所忽视的!体育课毕竟在操场等户外场所进行,体育运动难免有时会磕磕碰碰,那么问题就来了,谁为学生受伤负责?一直以来,学校都是理亏担责的一方,跑步扭伤要赔偿,打球骨折要赔偿,甚至大课间活动磕碰也要担责赔偿。可以说,校方老师尤其是体育老师,一谈到学生受伤话题,就闻之色变、避之不及。其实,一直困扰学校和老师的不是怕担责,而是每次一出问题必理亏最后承担绝大部分的责任,后续一直拖着不放的“必赔”模式。学生在体育课上受伤,校方也做了最大程度的努力,包括第一时间通知家长,联系班主任,送医院,事后派老师们上访慰问。不乏有家长动不动将责任全推给学校,我的孩子在学校受伤,就是你们校方和老师没尽到责任,之后就是家长无数次的造访学校,为责任赔偿问题争执不休。为什么会出现学生体育课受伤,学校就陷入必理亏必担责的“稳赔”模式?先看体育课上受伤,都是学校或是老师的管理不到位的原因吗?其实不然,学校、老师在进行体育运动在告知学生要做好运动前热身、做好个人安全防护或是告知了相关运动的危险性,这已经尽到了管理责任,家长却并不这么认为,认为这只是校方一面之词,校方也很难第一时间拿出具体令人信服的事件调查报告,责任根本无法界定,无论过程如何,孩子是在学校上体育课期间受伤的,就结果而言你的这口“锅”背定了。这样以来,事情闹大校方也很困扰,必然对校方和老师们产生很多负面影响,而想要据理力争最后无论是调解也好闹到法院也好,校方终究是哑巴吃黄连。虽说在法庭里可以对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但是时间不站在学校这里,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很多家长喜欢“秋后算账”,也许没有第一时间起诉你,下学年或是毕业了,起诉书还是如期而至,这期间一直拖着你不放就没完没了。学校老师该如何既不“因噎废食”减少体育活动,又能减少不合理的“担责”呢?首先,学校和老师还是应该尽量管理,尽职尽责,加大排查学校的运动设施隐患,加强对学生的体育运动安全教育,体育课可以腾出一些课程安排,系统地上一些校园体育活动安全教育课,对学生是非常有益的。其次,家校沟通还是化解问题的关键。一直以来,家长参与的角色一直不清晰,也不够主动,在户外体育活动安全教育上,家长也应该多教育孩子,重视起来,共同筑起安全防护网。对于学校自身,要重视校园体育活动规则管理,出现学生受伤后要第一时间成立事件调查组,及时形成书面的调查报告,不会每次都理亏。学校应该主动寻求律师、法院的帮助,普及这方面的法律知识,修补校园管理漏洞,不至于次次都陷入必担责的“稳赔”模式。如何甩掉学生体育课受伤,学校必理亏必担责的这口“大黑锅”,你们有何妙招?
好事。从小到大,体育课被占了一半吧。体育老师也无奈,但是他们也理解学生这边卷成啥样了都,所以占了也就占了,一般没啥意见。不过学生一般跟体育老师处的都挺好,也算校园生活中为数不多的闲暇时光了。现在回想,从小学到高中,老师教过跑步、跳远、实心球、跳山羊、引体向上、足篮排球、滑冰等。(修正,记错了,正式的足球课没有过,因为操场太小了。不过私下踢足球时,体育老师有时跟我们一起玩儿。)还有运动会前,会集中进行比赛项目的选拔与特训,比如铅球、跳高、接力赛的交接棒等。没选上的学生自由活动,爱打羽毛球乒乓球什么的都行,不管。总之挺开心的,每年那一两次运动会,也是大家的节日了。尤其男同学心里更看重,谁不希望闪耀运动场啊,真的,可能是雄性生物的本能吧。体育其实挺塑造人性格的。拼搏、进取、坚持、对抗、协作、策略、荣誉感……都是学生们以后人生中需要的品质,很朴素。以往,在文化课的指挥棒下,体育课只能让位。但以后,如能加强规定与监督,起码在校期间保障学生们都有统一的体育锻炼时间,这肯定还是好事。加强监督了,也就没什么不公平的。这期间大家都不能去刷题,就一样了,谁也没吃亏。然后制定法律时要明确一点儿,不要给各学校间、各城市间留下内卷的空间。比如A校每周2节体育课,而B校每周1节体育课,那B校就赢了,那就会逼着A校也改成每周1节。再就是如果不同城市间标准不一,那么最后全省统一高考时,也不公平了。就是,只要有一点点自由操作的空间,各校各市就会卷起来,这是一定的。所以立法时就要考虑到这一点,加以预防。要卷文化课,就在其余时间卷吧,也有大把时间呢,够用了。刚好路过一个中学,有学生在上体育课,拍两张。红圈里两个孩子在玩儿篮球1对1:俩孩子运动能力有些差距。绿色衣服投篮这个孩子,偏瘦,但快速敏捷,投篮也有初步的准头。白衣服那个孩子偏慢,手上也不准,所以已经被连打2个了。不过,俩人玩儿得一直很起劲。反正挺好的,怀念一下。(为保护小孩子隐私,都打了马赛克)
10月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了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体育法修订草案的议案。草案中,为应对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而修订的内容引人关注。报道透露,体育法中拟新增“保证体育课时不被占用”“在校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等条款,以确保学生在校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此外,草案还修改了“体育考试”条款,以提升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以此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看了这么一则新闻,笔者真的是哑言失色,心里觉得好笑,但是又笑不出来。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体系变得这么脆弱?居然需要靠立法来保证体育锻炼?倘若真的如此,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当然,我们能够体会得到顶层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因为他们一定是基于某些残酷的现实才不得不出台这样的规定的。比如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程红2020年曾在报告中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33%存在不同程度健康隐患,小眼镜、小胖墩、小糖人等情况突出。我国缺乏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体质监测和干预体系,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学生不足30%。而这还只是政协委员的一份调研报告,估计人大代表们也没少在关心青少年体育锻炼这个领域上下功夫。体育课时被占用,似乎是一个多年来的话题吧。笔者作为80后,二三十年前上课的时候,体育课就经常被占用。理由无非是遇到了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啦,临近期末考试要以文化课为重啦,体育老师临时有事啦(当然,这个借口比较牵强)……凡此种种,当然人家体育老师也乐于奉献,反正工资不少,你们主课老师愿意上就上呗,还赚了个清闲。同样遭遇的可不仅仅是体育,有时候音乐课也往往如此。当然,对于俺们这些“少年不知愁滋味”的中学生来说,有几个人会去在乎多上那么几节文化课呢?体育课、音乐课自然是让时光飞快过去的好时候了。面对着被侵占的体育课,那个时候我们除了忍一忍还能怎么办呢?唯一记得高二时,一位痴迷篮球但还不是体育生的同学,当场和侵占体育课的语文老师干了起来,青年人的血气方刚和雄性荷尔蒙达到了顶点。但是想不到的是,素质教育搞了这么多年,“双减”口号喊得这么响,到最后的结果居然是需要立法来保护中小学生上体育的权利?其实不管是否需要通过立法的手段,当下中小学生需要加强体育锻炼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考时的引体上下对很多男生来说都是个问题。太多的孩子们都是疲于在一个又一个的辅导班中度过时光。当然,今年开始的“双减”的确对课外辅导班形成了一定的规范,转而是在公园里看到有的私人教练,随便带几个孩子练练蛙跳之类的都能成为创收的一部分。这也说明其实家长对于孩子的体育锻炼还是很重视的。作为80后的家长,真的觉得我们的教育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再非得要求孩子拼了命地去清华北大之类的,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这才是基础,也是健全人格的一部分。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然而现在体育却成了一块短板,这的确是说不过去的。但是仅仅是保证体育课不被侵占是不够的,俺们当年体育课被侵占了也没见谁的体质太差,中考的时候笔者作为一个体育很差的人,依然能自觉练出二十几个引体向上。要保证好一代人的身体素质,重要的还是教育观念上的转变以及从学校到家庭乃至社会体育设施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当然,最基本的还是要保证体育课就得上体育,倒不是为了直接提升到什么的身体素质,因为这是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兴趣的一部分,是健全人格的一部分。以愉快地传递正能量为己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课的意义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