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什么菜,潮汕话与普通话对照词典叫百合,普通话叫做什么?

我们熟知的粤菜讲究原汁原味,中国人身上仿佛离不开“种菜”二字,阳台上的小花盆里都能种上几棵青菜,但是家里种的菜远远不能满足中国胃,清明前后又是野菜疯狂生长的时节,勤劳的惠州人也把它们搬上了餐桌。我们经常能看到北方人民对野菜爱得深沉,朝阳大爷大妈挖野菜的热情,已经深深刻进他们的DNA里。但要在全国范围内论吃的,就算是野菜,广东队的基因也绝不认输!其实大家之所以觉得「广东人不爱吃野菜」,可能是因为广东人把野菜吃成了普通蔬菜了!野菜从「野」走向家常餐桌,我们惠州人根本就习以为常、见惯不怪,有些野菜甚至已经需要人工种植来供应。譬如番薯叶、马齿苋、枸杞叶、西洋菜等等,据说“隔壁老深”还有专门为野菜举办的美食节。*深圳观澜野菜节今天给大家介绍几种清明限定野菜,不少是很多惠州人小时候记忆里的味道,现在有些野菜的价格一度和波龙媲美。苦刺苦刺一直被认为是潮汕独有的野菜。每到清明前后,民间都采摘苦刺与鱼丸、肉燥和鸡汤一起煲汤喝。客家擂茶中,苦刺芯也是重要成分。味苦有刺,采其嫩芽,故名叫苦刺心,民间食俗认为,苦刺心是寒苦之物,吃之可以清血解毒。苦刺的吃法还很多,还可以与猪肉做成苦刺丸,和鸡蛋一起煎成苦刺蛋......都是独属于潮州人的味觉享受。汕头东虹丸家鼠曲草又叫清明菜,学名拟鼠麴草,客家人爱用它来做好吃的米粿(清明粿)。每到清明节期间,田间路边都会见到这个开黄花的毛绒绒的野菜,生得一蓬蓬、一簇簇的,隐约有清香气。对于广东的客家人来说,看见它就看见了清明节的美味——清明粿。台湾、福建、广东汕尾海陆丰、潮汕地区的清明粿就是用鼠曲草做的,几乎潮菜馆都会讹写成「鼠壳粿」(潮汕话中“麴”与“壳”同音)。苋菜没想到吧!惠州人餐桌上常见的苋菜竟然也是野菜的一种,苋菜就是属于被广东人驯化的野菜之一。苋菜其实夏季吃得较多,但在惠州人的调教下,一年四季基本都能吃到,尤其清明时节还要抢先吃。通常来会说,每年在夏至前后,尤其是雨后,在田间地头会出现苋菜,长势非常的旺盛。苋菜有两种,一种是纯绿色的,叫绿苋菜(白苋菜),还有一种是绿中带红的,叫红苋菜。虽然绿苋菜和红苋菜相差不多,但不知道为什么,小编更喜欢吃红苋菜,有一样的朋友吗蕨菜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过凉拌蕨菜,蕨菜也是野菜的一种。蕨,全株均可入药,驱风湿、利尿、解热,又可作驱虫剂,根茎可以提取淀粉(蕨粉)食用,纤维可以做绳缆,嫩叶就是我们常吃的蕨菜。每年清明前后,就有不少惠州人踏青的时候,顺手摘一些山上刚抽芽的蕨菜,洗净浸泡焯水后凉拌吃。塘葛菜3月底的时候,惠州的市场上就已经有塘葛菜的身影,这种长在屋前屋后的野菜,经常会被人误认为是野草。塘葛菜学名蔊菜,全草入药,内服有解表健胃、止咳化痰、平喘、清热解毒、散热消肿等效;外用治痈肿疮毒及烫火伤。惠州人经常拿塘葛菜来煲汤,可以煲生鱼,或者煲猪骨,味道特别鲜。白花菜白花菜,也有人叫龙葵,是村边、道旁、荒地或田野间常见野菜。性喜向阳温暖,耐热性强,味清香鲜美。烹调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上汤白花菜、白花菜炒蛋、凉拌白花菜、白花菜烧鲫鱼......是不少惠州师奶的最爱。马齿苋马齿苋,又称野苋菜、瓜子菜。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涝,生活力强,生于菜园、农田、路旁,为田间常见植物。吃法也很多,可以凉拌、清炒、煲粥、包饺子、煎饼,但是孕妇、腹泻、脾胃虚的人最好就不要吃。荞菜荞菜属于百合科葱属,很多人会误认为荞菜就是葱。不过荞菜确实是葱属植物之一,又名“薤”,汪曾祺先生在文中也过,多生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但基本就是只有老惠州人吃它。荞菜的味道比葱含蓄,类似葱的小辛辣,吃就是吃它脆生生的口感,最常见的是荞菜炒烧肉、荞菜炒虾。荞菜的头就是我们说的藠头,长得像大蒜,常被腌制成酸藠[jiào]头,惠州人还喜欢切丝作佐料,吃手撕盐煽鸡、客家鱼生时一定少不了。香椿芽阳春四月万象新,正是采食香椿的季节。香椿芽是近几年火起来的春菜之一,时令性非常强。香椿不仅风味独特,诱人食欲,而且营养价值较高,富含钾、钙、镁元素,维生素B族的含量在蔬菜中也是名列前茅。食用香椿一定要选最嫩的部分,经过焯水处理也可大大降低香椿中含有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小编喜欢香椿和蛋一起煎,非常好吃。惠州春季的野菜还有很多,比如车前草、益母草、积雪草、老鼠耳、艾草、地皮菜、荠菜......数都数不清。不过还是要提醒,野外的天然野菜有风险,大家要谨慎食用。来源:东江传媒网编辑:卢晓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潮汕话与普通话对照词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