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不听话时候家长该怎么办跟你对着干怎么办?

总是不听话,那是欠揍,打一顿吧。哈哈,当然是玩笑话,孩子总跟父母唱反调,可能跟父母不恰当的说话方式有关。而且这也不是一个孩子独有的现象,很多孩子到了这个阶段,都会出现叛逆现象,总和父母对着干。我昨天出门碰到邻居卡卡妈,一脸气愤。我打趣她:“又被儿子气的了?”卡卡妈一脸无奈地说:“可不是,那个兔崽子天天跟我对着干,我说往东,他非往西。我让他睡觉,他非要起来蹦蹦跳。气的我总想揍他。“邻居家儿子卡卡5岁半,正是叛逆期,妈妈说什么,他都习惯性的说“不行“、”不可以“。妈妈说冷让他穿外套,他死活不穿;妈妈让他把垃圾捡起来,他怎么都不肯。卡卡妈天天被气得窝火,怎么养了这么个”唱反调“专业户,一次两次就算了,天天这样,再好的脾气,也被气的怒火蹭蹭往上窜。娃爱跟你对着干,总“唱反调“,难道真的都是孩子不听话、孩子任性叛逆?其实除了孩子偶尔的叛逆、不听话外,父母不会说才是重要原因。父母不会说表现在那些地方?1、 说话太专制 有些父母很专制,对孩子说话不是命令口气,就是强制口吻。总爱对孩子说:“你必须听我的、你就要听我的。“在他们心里,孩子不是一个人,而是自己的附属品,所以每一件事都要听自己安排,怎么说孩子就得怎么做,不能有丝毫反抗与不满。但孩子慢慢长大,会有自己的想法,就算不说出来,心里也会有自己的判断。就像“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妈妈觉得天冷,执意要给孩子穿上厚衣服,但孩子未必觉得冷,所以会反抗,不愿意穿。但妈妈却觉得是孩子不听话,但孩子不过是遵从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因为他确实不冷。父母说话太专制,孩子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下意识就想和父母对着干。2、说话太唠叨 前几天坐车,碰到一对母女,坐上车妈妈就开始对女儿叨叨,只听妈妈说:“刚才碰到刘阿姨,你为什么不打招呼?见到熟人要问好,这是礼貌。你一直都挺懂礼貌,怎么今天对刘阿姨爱理不理。这种行为特别不好,你要好好反思…..“一路上女孩妈妈翻来覆去的说“女孩没给刘阿姨打招呼“这件事,女孩说了好几次”我知道了“,妈妈却充耳不闻,继续说教,最后女儿不再理会妈妈,妈妈却开始责骂女孩不听话。看着女孩和妈妈,我想到了童年的自己,每次被妈妈疯狂唠叨的时候,我就想跟她顶嘴,或者沉默不语,压根不想听她的任何建议或看法。《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里说:“孩子不喜欢说教和长篇大论,对他们来说,越短越容易记住,越有效。“父母的唠叨和说教,只会让孩子厌烦,产生抵触情绪,并不会让孩子和你合作。3、说话太刻薄 前几天中午做好饭,叫落落来吃饭,她玩的正嗨皮,我叫了好几声她都不过来吃饭,最后我只好去卧室找到正在玩耍的她,说:“吃饭去,妈妈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肉。“没想到她头都不抬地说:“我不要吃饭,我不吃。“本来和颜悦色的我,听了这话,火蹭的就上来了,怒吼一声:”你马上来吃饭。不吃饭下午饿死你,我可不管。“对于我的威胁,她充耳不闻,继续玩。我生气的一把抱起她,把她抱到餐厅椅子上,她气得哇哇大哭。我本来是想让她来吃饭,最后却说出了“饿死她“的话。我刻薄的话语,不但没让她过来吃饭,还彻底激怒了她。很多父母很擅长说这些刻薄谩骂的话,比如“你不听话穿衣服冻死你、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你可真笨啊。“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父母说话太刻薄,孩子往往感受不到背后的爱与关心,只能理解到表面的意思,从而变得残忍自卑。其实,父母好好对孩子说,大部分时候孩子还是愿意听父母的,毕竟在孩子心里,父母是权威的象征,孩子信任父母,也会信任父母说的话,但前提是父母要好好说话。父母怎么说,孩子才想听?1、先听孩子看法“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热衷为孩子包办一切,潜意识总觉得孩子不够成熟,无法自己做主。但其实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虽然略显稚嫩,但父母也不能忽视。因为吃饭吼了落落后,我就跟她聊这件事,我说:“妈妈叫你吃饭,你不想来,因为你玩的正高兴。”她使劲点头,说:“妈妈,我在玩,我不想吃饭。”我又说:“你不来吃饭,饿坏肚子,妈妈会伤心,怎么办?”她坐在那想了一会说:“那我真的饿了,就去吃。可有时候我不饿。”听她这么一说,我才意识到,或许我过于武断了,我觉得到那个点她饿了,但或许她真的不饿。让孩子听话之前,先听听孩子的看法,如果合理就允许孩子照自己的想法做。如果不合理,就想办法再继续跟孩子沟通。2、只说事实,不讲大道理菲菲每次去完洗手间总忘记关灯,妈妈为此说了她无数次,但她总忘记。菲菲忘关灯时,菲菲妈妈有时候会高嗓门大喊道:“xx菲,你怎么总忘记关灯,就知道浪费电。“有时候专门跑到屋里骂她:”你是不是不长脑子啊。每一次都记不住关灯。“对于妈妈指责或者说教的话,每次菲菲都想反驳她,跟她争辩。《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里说:“如果只向你描述问题,你就能把问题集中在问题本身上面。“所以,菲菲妈妈越是指责菲菲忘记关灯,菲菲越是想反抗。但如果菲菲妈妈换种说法:“菲菲,洗手间灯没关。“简单描述事实,不加以指责和评价,反而会让菲菲关注到没关灯这件事。父母希望孩子配合自己时,尽量少讲大道理,多描述事实。单纯描述事实反而会让孩子集中精力解决问题。3、父母说出自己感受落落忙着玩耍不吃饭,我完全可以表达我对她不吃饭的担忧:“落落,如果你不吃饭,妈妈会担心你饿坏。你饿坏生病了,妈妈会难过。“这样的说法,会让她知道,妈妈很担心这件事,我愿意去吃饭。父母表达了真实感受后,孩子反而更能理解父母。设想下:当你正心烦意乱,孩子却在屋里追逐打闹,你想让孩子安静下来,要怎么说?大声指责孩子:”你们怎么这么吵,烦死了,安静一会。“严肃认真对孩子说:“妈妈现在很烦躁。你们保持安静,别吵闹。“哪一种说法孩子更容易听你的,不再吵闹?很明显,是第二种。因为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曾说:“只要不受到攻击,孩子更容易和一个表达愤怒的人合作。”父母说出内心真实感受,只要不攻击指责孩子,孩子还是愿意配合父母的。4、尊重孩子感受其实对孩子而言,父母怎么说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父母尊重自己感受。天冷了,小毛妈妈非让小毛穿上外套,但小毛不愿意穿,其实小毛妈妈不必强迫他必须穿上,学着尊重孩子,并且给他提供选择。告诉他:“你现在不想穿,也可以。但你最好把外套放在书包里,因为妈妈担心你放学会冷。“父母尊重孩子,并且给孩子台阶下的时候,孩子就很容易接受。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孩子的感受得到尊重后,他们也会尊重大人的感受,就像小毛妈妈不再强迫小毛穿外套后,小毛会愉快接受妈妈的折中建议—带上外套。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听话,不配合,而是父母不会说话,或者说话总带刺,孩子才不愿意听,还总想下意识反驳。父母学会好好说,孩子才会认真听。因而父母不要再埋怨孩子不听话,先从自己做起,尊重孩子,好好对孩子说话。
2020-04-28 12:10
来源:
微笑妈咪健康百科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这种情况下,很多“聪明”的父母往往会抓住孩子的软肋,用孩子最怕的东西来恐吓或威胁ta,结果孩子当然会乖乖就范了。
然而,仅仅是因为孩子没有按照大人的规则做,或是孩子调皮,很多父母就不经意就说出了这些话......它对孩子心理的伤害,不亚于体罚。
以下这些话,你对孩子说过吗?
“你再不听话,XXX就来把你带走”
“你再不听话,警察叔叔就来把你抓走!”
“不穿衣服会生病,让医生把你带去打针!”
“哭闹的孩子最不乖,再哭就让老师把你关进小黑屋!”
这些角色中,要数“警察”对孩子最有威慑力了,一提警察,孩子立马乖乖就范,眼神都开始变得胆怯起来。
但是家长真不担心孩子对这些人物形象的认识产生非常大的偏差吗?
用警察威胁孩子,孩子会以为警察的主要任务就是“抓小孩”,万一哪天遇到危险情况了,孩子会全然不知自己可以向警察求助。
用医生来威胁孩子,孩子会打心底里认为医生就是负责给孩子“扎针”的,万一哪天孩子生病了,一见到医生孩子就哭得昏天暗地,这不都是咱们大人做得错啊?
用老师来威胁孩子,孩子还没上学,就开始有厌学的情绪了,我们把老师描述成了一个可怕的角色,孩子还怎么可能会喜欢上老师呢?
五岁前的孩子心智还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远不如成人。 如果我们经常在孩子的面前扭曲这些事实,孩子便会缺乏对事物的分辨和认知能力,甚至会形成不正确的是非观,让他们对警察、医生等职业产生曲解和恐惧感。
我们也看到过类似这样的新闻:国外某4岁孩子,遇到危险时镇静应对,拨打报警电话求助,警察及时赶到现场,孩子获救。
其实我们的孩子也可以做到的,但是我们一开始就错了!在孩子的面前,我们把警察描述成了只会抓小孩的大坏蛋,而不是在遇到危险时可以帮助孩子的“超人”。
“再不听话,你妈就不要你了”
有些带娃的老人,不一定会用警察、医生、老师来威胁孩子,但是他们可能会使出一个更“厉害”的大招,几乎所有听到过这句话的孩子,没有一个不害怕得马上变安静下来。
这句话就是: “你再不听话,你妈妈就不要你了!”
与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话还有:
“你不听话,你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你还耍赖皮,你妈妈就不给你买玩具了!”
这样吓唬孩子,大人不痒不痛,甚至很大程度上,还能达到“驯服”孩子的效果。
然而,回想我们养育孩子的最初阶段,我们因害怕孩子没有安全感,每天忙得再辛苦,晚上也要陪孩子入睡!
我们因担心孩子会有分离焦虑,每天都要求自己做到高质量的陪伴,一遍又一遍地陪孩子玩ta喜欢的游戏,讲ta喜欢听的故事书。
这不就是我们辛辛苦苦地筑建孩子内心安全感的过程吗?
现在,我们为何会为了让孩子听话,而用一句话毁了自己长期以来的努力,让孩子内心的安全感轰然崩塌呢?
教育孩子有更好的方法,别再恐吓ta
事实上,只有懒家长才会恐吓孩子。因为他们对孩子缺乏应有的耐心,也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来让孩子听话,只好使用“恐吓”孩子的捷径,来让孩子乖乖服从。
当我们耐心听听孩子的声音,我们就能知道,其实他们的“不听话”后面,并没有隐藏着一个不乖的坏小孩,而是他们对很多事物的理解,跟我们成人不一样。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我们才能知道孩子到底在想什么。用孩子能听明白的话和ta交流,我们才能真正让孩子听话。
所以,我们需要学会的是,如何正确地让孩子变得听话。
1
理解孩子行为和心理特点
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大人的不一样,表达能力也有限。
打个比方,一个孩子不喜欢刷牙,可能仅仅是因为牙刷太硬了。但是他对牙刷的认识非常有限,以为所有的牙刷都是这样的,所以他不会要求换一把牙刷,而是直接抗拒刷牙这件事。
这种情况下,只有父母细心观察、耐心询问,我们才能知道,原来孩子不爱刷牙,仅仅是因为牙刷太硬的缘故,而不是因为不听话。
2
道理讲不通时,灵活来处理
当妈的都有经验,如果孩子不爱吃饭,我们跟他说一百遍“吃饭的重要性”,孩子都很难听得进去。
这时我们要深深明白一点,孩子真的不是大人,如果管教孩子仅仅是讲道理这么简单,那么全天下的人都不会觉得教育孩子有多难了!
所以,行不通的时候,我们就要改变自己的应对方法。
孩子不爱吃饭时,我们可以和孩子玩一个“小动物吃晚餐”的游戏——
妈妈:好啦,现在你是一只小熊猫,小熊猫吃竹笋了喂!
孩子张大嘴巴,吃了一口饭。
妈妈:现在你是一只小松鼠,松鼠来吃一口松果可以吗?
孩子又开心地吃了一口饭。
……
3
给孩子做选择题,懂得示弱和谈判
妈妈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玩得正起劲,但是到时间回家了,孩子还要继续玩。
妈妈:宝贝,我们回家吧?宝贝别玩了,写写作业吧?
孩子直接无视,或者回你一句:“不回,不写,我还想玩一会”。
以上的对话重复了很多遍,妈妈多次让步,孩子还是不听,妈妈开始怒了: “你回不回?不回我自己走了,不管你了,你自己玩个够。”
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如果我们用给孩子多个选择或谈判的方式和孩子交流,剧情可能就会有反转了。
方法1:我们回家吃了饭,再出来玩好吗?吃饱了才有力气玩,还能顺便把你的小皮球带出来玩哦!
方法2:如果你真的还想玩,那么妈妈再等你五分钟,我们就要回家了,好吗?
方法3:妈妈很饿了,怎么办?你愿意陪妈妈回家吃点东西吗?(此处还可以飙演技)
……
总之,以我们成人的阅历经验,变着方法来,总能有一种方法可以说服孩子。
如果孩子的表现超过你忍耐的极限了,你甚至可以把孩子直接抱走,告诉他: “我们真的得回家了!”
这样做,至少要比用负面语言来恐吓孩子管用得多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孩子不听话时候家长该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