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想知道,成品有必要给宝宝买单独的做辅食工具吗还是自制有必要给宝宝买单独的做辅食工具吗比较好?

  一、成品辅食VS自制辅食怎么选  宝宝辅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妈妈亲手制作的辅食,另一类就是市售的成品辅食。考虑到便捷、易保存等特点,很多妈妈都会选择成品辅食。成品辅食最大的优势就是方便,无需费时制作,不受季节限制,品种丰富,能够满足宝贝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不过,选购成品辅食的时候,妈妈们一定要注意看配料表,尽量选择无任何添加的,也不要陷入求贵贪洋的误区,因为加工程序越高的食品营养素可能丢失得越多。  而自制辅食的最大优点是新鲜,但如果不注意科学搭配和合理烹调,容易出现营养素流失过多、营养搭配不合理的情况。另外,制作婴儿辅食时一定要以干净卫生为先,宝贝的消化系统非常娇嫩,免疫系统的发育也不是很完善,一旦摄入不洁的食物,极易引起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所以,有效洗手后才能制作食物,盛辅食的容器要严格消毒,添加的食物需做到细、软、熟。  两类辅食各有优势,也各有弊端,建议妈妈们根据实际情况做选择,尽可能的保证优点,弥补缺点。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宝宝的意愿,筛选出合适的、营养的辅食添加,才能培养出宝宝对吃饭的兴趣!  二、辅食添加有5大原则  许多妈妈给孩子制作辅食的时候,喜欢追求所谓的“翻花样”,其实这种行为是存在误区的,盲目的翻新辅食花样,损失的不仅仅是时间和耐心,还有那些悄悄溜走的营养素。专家指出,有一些网上流传的“高颜值”辅食,实际营养并没有看上去那样光鲜华丽,要想给宝宝科学添加辅食,需要遵循5大原则。  1、满6个月必须添加辅食。  虽然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比吃奶粉的宝宝稍晚添加辅食,但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最迟也应在宝宝6个月的时候添加辅食了。需要注意的是,在婴儿辅食首次添加前,一定要给婴儿的健康状况及消化功能做一个简单地评估,在确定婴儿状态良好(食欲好等)的情况下,才可以开始添加辅食。宝宝1周岁前,注意仍要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辅食为辅,主要让宝宝尝试和接受食物味道和口感,及补充营养素。1周岁后,应注意均衡饮食,每日包括谷物,蔬菜,水果,乳制品和肉类。  2、掌握添加规律。  宝贝理想的第一顿辅食是婴儿米粉,之后可以逐渐添加果泥、菜泥、蛋黄、肉泥、鱼泥、肝泥等。由少量开始,浓度从稀到稠,从泥糊状到颗粒状再到丁状食物。一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等宝宝适应之后,再添加另一种食物。新食物的适应期一般在3-5天。但须注意的是纤维长的食品必须剁碎,如绿叶菜、瘦肉等。  3、辅食最好选用新鲜食物。  成品辅食(如果泥、菜泥、肉泥等)要注意保存期限,开封后如果一次吃不完要放进冰箱保存,但也不宜超过72小时。  4、宝宝一岁之前,不宜吃盐、香精等调味品。  宝宝一岁之前的食品中不宜添加盐、香精、防腐剂和过量的糖等调味品,以天然口味为宜。宝贝的味觉、嗅觉发育还不完全,不能用成人的口味来衡量。  5、宝宝一岁之前最好少喝果汁。  果汁太甜且膳食纤维少,一岁以下的孩子最好选择吃果肉,少喝或者不喝果汁为宜,多鼓励孩子喝白开水,也可以避免养成对甜饮料的偏好。
作者:宝宝知道
OONEW喔喔牛毫无疑问:是的。但是为什么会有“市售辅食”呢?很大一个问题,就是“自制辅食”麻烦,没有“市售辅食”来得方方便...但”市售辅食”存在就有它一定的价值,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自制辅食” 与“市售辅食”哪个更优吧!自制辅食,按妈妈们可能会觉得亲自制作的果泥、果汁、蔬菜泥、米糊是天然的,而且保证新鲜,更是“无添加剂”,让各位宝妈在食品安全方面放心不少。但是传统的自制辅食是,自制辅食一般都要经过长时间的烧煮,营养成分容易流失。而且,多数人习惯用成人的口味来烹调,造成婴儿口味偏重,不利于婴儿的发育和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同时,自制的食品不够细腻,婴儿稚嫩的肠胃很难消化吸收,造成了营养上的浪费。再次,孩子每次吃的辅食量较少,家长多半会一次做很多的量,分次喂食。但随着时间流逝,细菌滋生,又造成了不卫生和食品浪费的问题。而市售辅食与自制辅食不同。在营养方面,市售辅食对产品进行了强化。生产过程也不经人手,保障了卫生与安全。质地更是针对婴儿稚嫩的肠胃,按年龄针对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系统的特点,分成多阶段,多品种。相对于自制辅食的费时又费力,市售辅食即开即食,婴儿吃多少取多少,省时方便也不会造成浪费。从以上对比来看,”市售辅食”看似比”自制辅食”略胜一筹.然而,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再者成品辅食在保质期上也有诟病...它所添加的化学物质是否对孩子有伤害,这对普遍的妈妈来说,都是不可知的问题......那么如果妈妈很忙,没有时间餐餐为宝宝亲手制作辅食;或者妈妈根本不会做饭;或可能妈妈不知道该添的辅食品种、适合的硬度;或有时出门在外没有条件自制辅食……就只能选择”市售辅食”了吗?NO!NO!NO!为了满足妈妈们的需要,喔喔牛辅食机早已横空出世替解决了一大难题....蒸搅一体的辅食机,大大简化了制作辅食的步骤,而且蒸制能很大程度锁住失误的营养...蒸制后直接搅拌,可细可粗,满足宝宝6个月到2岁+辅食添加的需求...加上硅胶辅食格,一顿吃不完还可以保鲜储藏~再次食用,就可以放在辅食机里加热...自制辅食?市售辅食?为了宝宝的健康与营养,妈妈们尽最大可能自制辅食喔~这样才是真正的养育宝宝~
我就知道只要是和成品辅食、半成品辅食相关的回答99%都会告诉你,购买成品辅食或者半成品没问题,更方便。我就是要告诉你尽量自己做的那1%。利益相关,专门做辅食添加和喂养指导的从业人员。这个回答能解决以下问题:1、为什么不建议你现在购买半成品辅食2、你目前辅食添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什么3、以你目前的喂养经验,如果使用半成品辅食,短时期有效果,但恶果会在1岁以后显现出来,原因是什么4、你能做哪些改善现状先说结论,简单快速的:你现在要解决的是孩子为什么不爱吃辅食,为什么吃几口就不吃了,而不是“吃什么”的问题。成品辅食比自制辅食更香甜、更细腻,容易让孩子养成“喜甜”的口味,不利于吞咽-咀嚼过渡。你目前的喂养经验和能力无法“驾驭”成品辅食,反而给后续喂养埋下隐患,孩子吃饭问题难度成倍增加。1、为什么不建议现在购买半成品辅食半成品辅食、成品辅食首先是什么?首先是辅食吗?不,它首先是商品!是商品就要有利润,有利润就要有营销手段。各种噱头、宣传卖点针对的是谁?是你的宝宝吗?不,是你,是宝宝的家长。所以基本上市售辅食主打的卖点就这么几个:方便、快捷、卫生、安全、健康。他们的小心机,没有告诉你的是,为了让孩子爱吃(孩子爱吃你才有可能买更多),配料表做的“看起来很美”而已,既然家长根本不在意口味,只在乎孩子喜不喜欢吃,那么自然是香甜为主。我在另一个回答中分析过市售辅食泥存在的问题,搬运一部分过来:先说结论,自己动手做的是不是一定就好?答案是在安全、卫生的前提下一定要看搭配根据我的经验,如果家长厨艺不错,懂营养学知识,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讲究搭配均衡,肯定是愿意动手做的,即使购买,也多是购买例如面条、番茄酱等等这种初级加工的成品。如果家长厨艺不精,感觉孩子只要吃进去,看着营养足够就行了,对营养饮食的理解偏差比较大,那么购买成品辅食,例如宝宝馄饨、儿童水饺、果蔬泥、肉泥等等的可能性就大。这个问题下无论给出什么样的答案,最终目的都是宝宝吃得营养、健康,所以不论是自己做还是购买成品辅食,脱离了这个隐藏的条件去谈都是不行的。又要拿出这两张图了这是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建议的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也就是宝宝每天吃什么,吃多少,可以参考的标准。如果脱离这个单独去看是购买的成品果蔬泥健康营养,还是自己制作的果蔬泥健康营养,那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定论,毕竟各有利弊。既然最终的目标都是宝宝要吃的营养健康,那么就不能只看某一种食物,因为没有完美的食物,只有完美的搭配。营养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建议是平衡膳食。均衡营养的食物,基础是要种类多,属性杂,才能保证不同食物属性即使有差异,也通过食材的多样化供给互补,供给身体吸收的不同营养素来源途径增加。举个很简单的例子,7-12月龄宝宝每天一餐,每天摄入的肉禽鱼,每天建议25-75克,假如宝宝需要60克肉禽鱼,怎么吃呢?购买肉泥?这样的成品辅食泥,一袋或者一瓶大概是110克-120克之间,不要看宣传,看配料表,一袋里能有多少鱼呢?比如亨氏标注的,鳕鱼含量是18%,也就是一瓶有20克,看起来也还不错对不对,但是不要忽略了其他成分,也就是说孩子如果想吃够20克鳕鱼,要同时吃下这一整瓶食物,为了20克鳕鱼,还要同时吃掉大量的胡萝卜浆(注意不是胡萝卜,是胡萝卜“浆”)、甜玉米、玉米淀粉、纯燕麦片、全脂乳粉和干酪。玉米淀粉增加粘稠度,全脂乳粉和干酪增加钙的来源和增加风味。可能有家长说这也很营养啊,营养全面,吃的目的不就是营养全面吗?问题在于我们吃的食物并不单单提供了各类营养素,更多的是热量的供给、色彩对大脑的刺激、味道对大脑和消化系统的刺激等等。例如还是上面的胡萝卜鳕鱼泥,营养成分表如下:每100克,能量是240KJ,这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一瓶113克,能量是271KJ,也就是64.7大卡,100克米饭的热量大概是116大卡,这一瓶鳕鱼泥的热量相当于50克米饭如果家长对这个数值还没有感觉,看一下100克鳕鱼的营养成分,20克鳕鱼实际上只提供·17.6大卡的热量如果家长自己制作辅食,比如按照上面一瓶胡萝卜鳕鱼泥中主要食材,胡萝卜、玉米和鳕鱼来制作辅食,使用20克胡萝卜、15克甜玉米,20克鳕鱼,热量约是42大卡。这只是热量的差异,其他还存在的问题有这一类果蔬泥都是非常细腻的糊状,对于辅食添加初期,例如6个月的宝宝或者7个月的宝宝来说,如果一餐辅食完全依赖它,配着米粉吃,孩子只需要吞咽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咀嚼,对宝宝的咀嚼能力提高是完全没有好处的,孩子不可能一直吃果蔬泥,总有一天要换成蔬菜,等家长感觉孩子可以吃蔬菜了,会发现孩子很抵触纤维丰富,颗粒感强的蔬菜。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参看我下面这个回答,有一位苦恼的爸爸提到孩子可以吃果蔬泥,可以吃土豆胡萝卜泥,但是西蓝花泥就不吃,原因就是因为西蓝花的颗粒感孩子不适应。比如还是上面这瓶胡萝卜玉米鳕鱼泥,直接搭配米粉给孩子吃的话,常见的吃法是什么呢?混合米粉放在一个碗里,无法分辨出哪些是胡萝卜、哪些是玉米、哪些是鳕鱼。如果自己制作,即使是胡萝卜、玉米和鳕鱼搭配,红色的胡萝卜、黄色的玉米和白色的鳕鱼,色彩鲜艳,对比明显,对孩子的视觉是一个强烈的刺激。区别可以参考下图对比:手边没有胡萝卜玉米鳕鱼这种搭配的一餐辅食,就用学员给宝宝制作的一餐对照看:可以很明显看出两种辅食的色彩、颗粒感的区别。让孩子学会吃饭,不仅是为了饱腹,也要学习吃的艺术,中餐讲究形色味,不同食材色彩对视觉的刺激、食物香气对嗅觉的刺激,不同食物不同质感不同味道对味觉的刺激,都是让孩子学习吃,享受美食,知道什么是好吃的,健康的。第三个问题是甜味的影响。无论是肉泥、鱼泥还是蔬菜泥、果汁泥,为了丰富口感,让孩子爱吃,都会增加甜味的食材,例如胡萝卜、南瓜、苹果等等,这是比较常见的,婴儿食品甜味对孩子的味觉影响非常巨大,常见的问题有抵触微涩的绿叶菜、不喝白开水、喜欢吃白米饭、白馒头拒绝吃菜、味道淡的食物不喜欢、喜欢吃零食、淡味的水果例如柚子不爱吃,更喜欢草莓、香蕉等甜味重的水果。间接的影响最大的是排便困难、便干、甚至便秘,其次是奶量增加、喝奶次数增加,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其他类型的宝宝辅食,例如常见的溶豆、奶酪条、蔬果干、磨牙饼干、海苔、芝麻酱、拌饭酱、儿童水饺、馄饨等等都存在以上的问题,对孩子的影响也都差不多。以上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都不建议家长在辅食添加阶段使用成品或半成品辅食来作为辅食的原因。2、你目前辅食添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你的问题和大多数家长一样,所以不要焦虑,孩子不好好吃辅食,家长第一反应是食物不好吃,这很正常也很常见。但是根据我们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孩子不好好吃饭更多的是和孩子的吞咽-咀嚼过渡不好,家长提供的食物和孩子吞咽-咀嚼过渡阶段不匹配关联性更大,而不是辅食味道不够香甜、做的不好吃。因为没有任何喂养的细节,更是没看到孩子吃饭的状态,我根据经验盲猜,有几个常见的共性问题供你参考:1、辅食添加初期,辅食混合一碗喂也就是米粉+蔬菜泥、或者米粉+果泥或者米粉+蔬菜泥+肉泥这样混合一碗喂的。这样做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我在上面提到果蔬泥问题的时候已经解释过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2、孩子吞咽多,咀嚼少,你提供的食物超出他的能力从你的描述来看每次花费很久的时间做出来下班回家还得费时费力做辅食是按照网络上各种辅食食谱来做的,对不?网络上各种辅食食谱最大的问题是只有一个月龄维度的参考,而无法给出孩子吞咽-咀嚼过渡这个维度的标准参考。这就造成家长费劲儿做半天,孩子根本不吃。其实并不是孩子不吃,而是他没有能力去吃。举个简单的例子,蛋饼,对吧,无数辅食食谱都会做的,说的天花乱坠的,什么我家孩子一周吃10次,补钙补铁啥的,但是他们没告诉你,10个月大的宝宝怎么给,12个月的宝宝怎么给。不少家长做好蛋饼给孩子,宝宝根本不吃,你抓耳挠腮演示,宝宝,你看,张嘴,啊呜一大口咬掉啊这么吃啊,你试试。孩子看着你,就是不张嘴。那么你有没有试过撕成小块给呢?10个月宝宝撕多大块,12个月宝宝撕多大块,那些食谱告诉你了吗?另一个问题是网络上各种辅食食谱没有连续性,家长今天做一个,明天做另一个,今天做饼明天做粥,孩子的吞咽-咀嚼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循序渐进的去过渡,只能靠家长“撞大运”,或许某一天撞上一个孩子能吃的,他能吃几口,撞不上孩子就无论如何都不吃。3、奶、辅食、睡觉、活动安排不合理,作息乱这也是我们工作中常见的问题。饭前给奶、饭后给奶、孩子哭闹给奶、要睡觉了给奶, 等到吃辅食的时候孩子根本不饿。或者有的家长、育儿嫂建议,孩子辅食吃不饱,辅食后要给奶,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食欲。总之从你的描述来看,几乎没有的细节我猜主要的原因,共性问题有这么几个是可能存在的,具体的还是需要你去观察和分析判断。当然,如果能补充更多细节就更好了。3、以你目前的喂养经验,如果使用半成品辅食,短时期有效果,但恶果会在1岁以后显现出来,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我反对你现在就使用半成品辅食或者成品辅食,因为从你描述来看现在孩子很可能是吞咽-咀嚼过渡不好,如果你使用成品辅食,细腻的口感、香甜的味道,只会让情况更糟。表面上看,孩子的吃饭问题没有了,因为食物更细腻了。这就好比孩子现在上二年级,学习有点儿吃力,你又让他重新上一年级,退回去了,考试当然能考100分了,但是这样做,对吗?所以现在你要做的,是找出目前孩子不好好吃辅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去调整自己的喂养行为,提供适合孩子的食物,而不是让他倒退回去吃更细腻的食物,更何况香甜的口感对孩子的味觉影响太大太大。4、你能做哪些改善现状先给你看看我们的学员制作的8个月宝宝一餐:注意看食物的颗粒大小,包括豆包面食一定要搭配汤或者粥看各类食材切得颗粒大小这是从6个月开始跟着我们的课程学习的学员宝宝的一餐,和你给孩子做的对照看看。不要在意食材搭配和烹饪,你就看颗粒大小、软硬、干稀搭配,是不是和你做的有区别。下面是10个月宝宝吃饭的状态,也是从6个月就开始跟着我们的学员(视频已得到家长授权)10M宝宝使用手指模仿勺子吃饭0https://www.zhihu.com/video/1555312884447399936你注意看宝宝嘴部的动作,虽然吃得快,但是能看到食物入口后嘴巴在动,明显能够看出是在嚼,而不是混合后吞咽。这个也是需要你去观察自己的宝宝是否有这样的动作的。因为没提供什么细节,所以也无法给你更多具体的建议,根据经验给一些共性的建议:1、如视频中一样,让宝宝坐在餐椅里吃,提供餐盘,餐盘里放少量食物,提供辅食勺2、让宝宝抓捏食物,如果比较脏乱,餐椅下面可以铺报纸或者一次性桌布,吃完饭直接丢掉就行了3、宝宝自己抓捏吃,你辅助喂,注意控制好节奏,一口食物喂完,等着,等孩子嘴不动了再给下一口4、每一勺食物不要太多太满,不要超过勺子的三分之一。5、前一天晚上做好备餐工作,比如称量食材,洗净分装,该解冻的提前放在冷藏室解冻。第二天做饭的时候拿出来直接切配焯水烹饪,能大大缩短烹饪时间。总而言之,你目前急需要解决的并不是孩子“吃什么”的问题,之所以你感觉到吃辅食的压力,感觉做辅食麻烦,都是因为孩子现在吃饭的状态不好。如果孩子像我们的视频中这位宝宝,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专注地吃,吃的认真,相信你每天都对做辅食这件事儿充满了动力。下面是我曾经回答过的关于辅食添加和喂养细节的内容汇总,建议你可以看看,对你有帮助如果有需要,也可以付费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必要给宝宝买单独的做辅食工具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