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实施校本课程实施计划方案捏?


一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校本教学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校本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校本教学计划1  暑假里,校领导针对我校学校实际,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编写了两套校本教材:《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国学经典阅读》。并将在本学期进行校本课程的教学。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学校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本事和课程开发水平。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总体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从小积淀祖国语言文字,增强语文素养,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人格品质。  三、课程实施的提议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突出该课程的特性:  1、突出课程的生活性  要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资料的主要来源;要紧扣儿童行为习惯培养要求,以正确的行为习惯观念引导儿童开展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活动。  2、突出课程的全面性  要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课程资料要让儿童感兴趣,并涉及到学习、生活、游戏各个方面,涵盖儿童的全部生活时空。要从学校扩展到家庭,从课堂扩展到社会,在学校、社会、家庭的配合和联结中交互构建,弹性延展。  3、突出课程的实践性  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行为习惯实践活动为课程呈现形态,重视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要经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实践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实践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而非单纯地讲教材;儿童更多地经过实践,理解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并在生活中主动加以体验、实践,养成良好的'习惯。  4、突出课程的活动性  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养性,在活动中修身,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仅贴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规律,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学校的“活动育人”特色。  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遵循习惯养成教育的原则  1、从最简单、最容易做到的开始  宁少勿多,宁易勿难;注重行为细节,循序渐进,反复训练。  3、先做后知,重在实践。  好习惯是养(天天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所以,能够不明白,但必须去做。  2、严格要求,坚持就是胜利  严格要求:养成贵在严格,没有严格就难养成,所以,身教为先,耐心细致;绝不姑息纵容,决不敷衍。坚持就是胜利:不断重复,养成好习惯的秘诀就是重复,好习惯不在难,能够从简单的开始,但要不断地重复。持之以恒,永不放弃。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好习惯在坚持中养成!  五、具体措施  (一)切实做好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我校将以讲座、自学、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为校本课程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二)切实抓好实验进程  我校校本课程,学生的参与面广、可开发空间大,课程研发组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实验的管理与督导,不断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入实施。教师必须按照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按照学校对各科的课时要求之规定,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  (三)切实搞好教师大赛及评价  本学期将组织全体校本课程教师的教学展示课活动,经过大赛的评比,使每位教师更充分的利用和挖掘校本课程,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提升教师的研究本事的同时,更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和修正校本课程。  教师考核评价  (1)定期查阅教案,听课评价,作出意见反馈,给予指导。  (2)召开学生座谈会,开展学生评教师活动,并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改善教学。  (3)任课教师交流感受,互补互学,取长补短,及时反思、总结。  (四)切实组织好学生展示  依据不一样年级所学校本课程资料的不一样,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评比活动,检测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效果,激励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考核评价  (1)检测对良好行为习惯知识的掌握,以试卷答问形式进行。  (2)日常行为举止的观察检测,以此为重点,学校定期讲评,及时鼓励,加以强化。  (3)学生自我检测,互相交流收获感受。  (4)学生互相评价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掌握学习知识与培养行为密切结合,重在行为培养。  (5)综合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等级评定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家长共同评定。  总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使用和管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供给更广阔的空间,以此促进我校新课程的改革,使我校的素质教育再迈上一个新台阶。校本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可爱,课堂上他们大多是爱提问的孩子,孩子们对于老师介绍的温州家乡风情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生活在温州乡镇的农村孩子对温州的方言有浓厚的兴趣,校本课程所涉及到的温州话――是地区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温州话――我们故乡的吴语,凝结着瓯越人民生活感情和人文理想,也显示了温州人的个性与精神。校本课程有意识拓宽了孩子视野,增长了孩子的知识。我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我爱温州、温州是我家”的新温州人。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影响了温州话的生存。因为大力推广普通话,学校规定课堂上师生不能讲温州话,统一讲普通话,这样学生讲温州话的机会很少。虽然中小学都设置了地方课程,但乡土教材也是以现代白话文编写、以普通话教学的,所以学生基本没机会学讲温州话。另外,外地来温打工的越来越多,温州”土著”外迁也越来越多。这使得班级里的俚语参差不齐,于是大家便渐渐形成只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面对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和地方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我以极大的热情,尝试着将温州童谣引进地方课程课堂,用以弥补教材的生硬和不足,拉近课堂和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地方课程教学更加风趣、更加生动,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根据我校学校、教师、学生、等实际情况,自主教学,教学内容以“学说温州话”和“温州童谣”为主题,引导低年级的学生了解温州,我爱温州,了解温州话也是一份伟大的文化遗产,有普通话不能替代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教学内容:共有三章,第一章人物称谓,人物称谓包括亲属称谓和职业称谓,根据教学需要穿插情景对话与童谣。第二章数字教学内容,穿插情景对话与童谣,重点学习童谣《温州是个好地方》。第三章时间和情景对话与童谣。尽可能让孩子多学些温州童谣。体会温州方言的优美以及文化意义,激发学生学说方言的兴趣以及爱温州方言、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本主题是“我爱温州、温州市我家”。校本特色课程的一大主题。在开展“温州小吃”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孩子们对温州的文化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对我们的家乡――温州,也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和感情。然而,现在的温州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普通话,有已渐渐淡忘温州的方言该怎么说,有的甚至不会说温州话。为了让孩子们从小不忘自己是温州人,或从小在温州长大。温州是生他养他的故乡,本学期我们以“温州童谣”为切入点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在生活中,孩子们常随着似懂非懂似准非准地娓娓朗诵,但对其所描绘的内容和蕴含的意境又常常难以理解。一为培养孩子对民间童谣的兴趣,有利于优秀的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二为孩子提供轻松学习温州话的良好氛围,使温州方言得以传承。  1、使孩子了解温州的地形地貌,了解温州的历史,培养孩子爱温州的情感。  2、了解温州话的特点上。学说温州话的亲属称谓的含义。学会发音。  3、了解温州话的特点上,学说温州话之一的数字,并通过温州童谣及温州话民歌《叮叮当》和歌曲,体会温州的民俗风情。  4、在了解温州话的基础上,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讲讲,唱唱温州童谣,掌握6一8首童谣  5、能用说说、唱唱、讲讲,演演、等方式创造性地表现温州童谣。是孩子们初步感受温州文化的丰富和多彩。  6、在颂唱童谣,做游戏过程中提升对温州方言的审美力,培养热爱温州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使孩子掌握基本的温州方言。  2、初步体会温州童谣意境,理解民谣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课件、视频、录音机等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习新知。  2、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习,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3、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习温州话的困难。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4、玩玩、做做、学学,切实提高学生劳动能力。把科普教育与游戏、比赛、表演等方法相结合,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六、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所需课时数1始业教学  2亲属称谓(一)1课时  3童谣《吃馄饨》  4亲属称谓(二)  5童谣《梅梅你真早》  6职业称谓(一)  8职业称谓(二)  9童谣《温州是个好地方》  10数字(一)11五一放假  12童谣《叮叮当》  13数字(二)  14时间(一)  15时间《十二月令》(二)  16时间(三)校本教学计划3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本学期,我们将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索校本培训的新形式和新方法,使校本培训在减轻教师过重负担,提高培训效率等方面有新的改善和提高。根据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现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校本培训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思想,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为目标,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二、主要目标  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使我校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符合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拓宽科学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与此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三、培训内容与重点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我校把加强师德建设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水平作为校本培训的重点。  四、具体措施  (一)专业引领  “思想是行动的指挥官。”而只有学习,才能保证理念的先导作用。因此我校本学期将请专家到学校讲座,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开阔教师的视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主题培训  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利用每周周前会时间,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教育教学前沿信息或进行职业道德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  (三)教研组自培  为加强教研组学习研究的力度,努力探索富有特色的教研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本学期将继续要求教研组长对全体组员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要求教师了解一些现代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教育思想、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具备钻研教材的能力、分析学生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讲究教学方法的能力等。  (四)自学成长  教师的成长更需要自身不断的学习。因此本学期,我们将组织我校教师自觉学习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论,提倡老师写自学笔记、让教师在自我学习中提升理论素养,感悟“课改”精神,并将先进的理念运用于反思和互动的教学研究活动之中。  (五)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平台。  1、举办粉笔字书写大赛。(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基本功训练)  2、举办教学设计大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3、加强校本研修的力度。  每名教师一学期至少读一本书,每名教师上交一份教学设计与按设计上课后的反思,每名上课教师出一份单元测试题,上交一份读书体会或教学论文或教学经验总结。所有材料都是电子版。校本教学计划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五年级共有15个教学班,高年级男生较多,对乒乓球比较喜欢,有几个同学具备了良好的基础,球感强,技术比较熟练,女生兴趣不高,大部分不喜欢运动,积极性有待提高。中年级整体形式与高年级,但男生比较稳定,遵守纪律,活动的欲望没有高年级男生强烈,而且会打球的人寥寥无几,个别人身体协调能力低。女生比较文雅,身体素质低,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教学内容  1、乒乓球项目介绍
握拍托球 握拍垫球  2、对墙击球  3、正手攻球 基本步法  4、反手推挡发球  5、左推右攻搓球  6、乒乓球的组合实践记分比赛  三、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乒乓球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握拍托球,握拍垫球和准备姿势的动作与方法。  2、学会对墙击球的技术和方法,学习正手攻球技术和基本步法的移动。  3、学习反手推挡和发球的基本技术方法,掌握左推右攻的技术组合,学习搓球的摩擦动作和方法。  4、通过乒乓球基本技术的学习和练习,继续提高学生的身体技能和各项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进一步增强体质。  5、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发展个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结合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培养敢于拼搏、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对乒乓球项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  1、掌握乒乓球理论知识,熟悉比赛规则和方法,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接发球。  2、通过基本技术的学习和练习,发展学生个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敢于拼搏、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对乒乓球项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掌握乒乓球基本技术和方法,学会各种技术组合,正确参加比赛。  六、教改专题:借鉴洋思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  七、教改思路:  1、通过了解乒乓球知识,让学生逐步对玩乒乓球产生兴趣。  2、通过比赛、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和进取心。  八、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上课,把校本课上活,方法灵活多变,课堂高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课上讲解和课外欣赏相结合,有效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乒乓球发展及比赛的具体实况录像,了解乒乓球的发展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参与实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师徒结对,兵教兵。课外每位新生都要找一位球技熟练的大哥哥做师傅,共同练习,共同进步。  5、在班级内部举行对抗赛、竞赛等趣味性较强的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集体意识。校本教学计划5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省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  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导语:教学计划是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重保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3、 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校本教材的开发内容,主要有“课程整合、课程新编和课程选择三种。  课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学科间的整合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两方面。  课程新编: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先在语文学科中试编《古诗文诵读》、《名人警句集锦》等。  课程选择:选修课和活动课,教材以选择为主,选修课以学校开发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教材。  除以上四门课程外,我们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是多样化的。  三、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保证机制  (一)学校成立以主要领导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 长:宋新停(校长) 全面负责语文科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樊磊(教导主任)。  审议教师申请的《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具体发展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其中教科室:负责课程实施的设计指导和理论指导。 教务处: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组 员:语文教师  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纲要或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是教与学的载体,在校本课程的构建中,编写教材或纲要,是最艰难、最关键的'环节。校本课程研究  小组,要组织一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善于思考问题的、文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三)采用“三板块”形式,进行全员性通识培训。  (1)理论学习  购买有关课改的书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探索》。我们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面向21世纪, 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  (2)专题研究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活动实践  每学期,我们都计划按两个环节进行。  ①年段研讨:每学期要以年级或年段为单位,对校本课程进行实践研讨。  ②对外展示:每学年结合市级的各种教研活动对外展示,努力倡导新教材要活用,旧教材要再创造,但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要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训的特点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发挥网络的作用  (四)建立以“四定四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建立了三个机制,  1、激励机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  2、评估机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要恰当的采用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3、投入机制:要有基本投入,要舍得投入,要优先投入。以上计划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适时进行调整。校本教学计划6  一、课程背景  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艺术。把国画作为我校校本课程,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实施国画教学,有利于整合我校的资源优势,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促进我校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中国画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悠久历史和伟大成就,认识中国画的形式和艺术特色,懂得如何分辨和运用墨色,能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用笔和用墨方法。掌握基本的绘画方法。通过临摹和写生能画出比较优秀的国画作品。能够鉴赏一部分优秀国画作品。  掌握中国画的分类及其工具特点,了解和掌握部分特殊工具的使用。懂得画面的构图处理和中国画的一般形式处理方式。能自如地表现所绘对象,创作出独特、优秀的美术作品。  (二)具体目标  1、让学生懂得如何分辨和运用墨色。明白“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又如何在画面上运用。  2、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用笔和用墨方法。明白中锋、侧锋、逆锋等运笔方法和其产生的不同意趣效果以及在画面的运用。  3、掌握几种基本的传统花鸟画法。  4、了解墨色和宣纸可产生的一些特殊效果并学会使用。  5、贯穿写生练习。并能把写生的内容用国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课程内容  第1课,国画工具的运用,国画握笔姿势的矫正和习惯培养。 第2课,认识笔、墨、色彩。  墨: 焦、浓、重、淡、清。  笔:用笔的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提按顿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点。  色彩:了解颜色名称,掌握简单的间色调配。  第3课,学习简单蔬果花卉的绘画,如:白菜、茄子、葡萄、枇杷、荷花、水仙、牡丹花等。  第4课,学习简单昆虫的绘画,如:蝴蝶、蜻蜓、螳螂等。 第5课,学习简单鸟类的绘画,如:喜鹊、苍鹭、珍珠鸡等。  第6课,欣赏优秀作品,结合优秀作品分析构图,并创作。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实施  先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明国画的特点,再让学生临摹进而创作,教给学生一些巧妙的绘画技巧,活动时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进行练习。  初段  1、工具材料介绍。笔、墨、纸、砚以及颜料的性质特点。  2、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  3、掌握正确的执笔、用笔和用墨方法。  4、利用墨与彩调配产生的变化与宣纸特性,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彩墨的乐趣。  5、让学生初步了解在画国画时水分的控制及笔和墨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国画表现能力,会画简单的瓜果、昆虫画。如:南瓜、山水、辣椒、樱桃、蜻蜓等。  中段  1、继续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  2、认识笔、墨、色彩。  墨: 焦、浓、重、淡、清。  笔:用笔的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提按顿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点。  色彩:了解颜色名称,掌握简单的间色调配。  3、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较熟练地运用中、侧、逆锋及掌握墨色浓、淡、干、湿、焦的.变化。  4、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5、欣赏近代中国画作品。  6、学会表现花卉、昆虫画的一些基本方法。  7、结合以前学过的内容,自由组合配画。  8、学会收拾整理画面字画国画欣赏,并能落款命题等。  高段  1、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中国国画,较熟练地运用中、侧、逆锋及掌握笔、墨的变化。  2、较好地掌握国画的一些技法字画,培养他们的国画表现能力。  3、欣赏古今中国画名家作品。  4、介绍一些国画的基本构图知识,并能给画面命题题款。  5、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简单的当今名家水墨花卉、山水、人物。  6、组合创作较大幅及完整的花卉、山水画。如:丝瓜、牵牛花、葡萄、葫芦、山水等。  7、学习树木、山水的绘画技法,创作体现秦巴山水和地方风土人情的作品。  8、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大胆创作。  (二)课程评价  1、通过学生的出勤情况给予评价。  2、通过学生的临摹情况给予评价。  3、通过学生的学习态度给予评价。  4、通过学生的创作能力给予评价。校本教学计划7  一、课程开设依据:  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作为音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对于孩子来说,合唱可以启迪心智,尤其能够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提升其合作意识。  二、课程目标  1. 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校本课程。从简单的轮唱形式入手,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合唱的相关知识,建立对合唱的浓厚兴趣。  2. 掌握一些发声方法、发声技巧和基本的`音乐常识、乐理知识。  3. 通过演唱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合唱曲目,净化学生的心灵,增长技能。在合唱排练过程中学会团队协作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了解合唱相关知识,掌握合唱发声方法,发声技巧及基本乐理、音乐常识。一学期内能完整的演唱三首以上合唱曲。  适应对象:三至五年级  四、课程开设时间及授课地点:  每周三下午第六、七节课在学校合唱音乐教室。  五、注意事项  注重基础的旋律和节奏培养。为以后的多声部合唱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预期效果  通过合唱教学,培养学生建立对合唱的浓厚兴趣。将教学与视谱、唱歌、欣赏、创作相结合。在一个学期之内学生能够自主进行读谱视唱旋律,并能演唱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合唱曲目,并在学期结束时顺利展示。  七、具体措施:  1. 保证校本课程实施期间,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  2. 认真备好校本课程的教案  3. 采用集体教学和实践活动教学的方式  4. 唱与趣相结合,真正把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落到实处。校本教学计划8  一.教材分析  1.内容结构分析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立” 是即将开始的意思,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即将来临。  夏至、冬至:古称“ 日北至” 和“ 日南至” ,表示盛夏和寒冬已经到了。春分、秋分:“ 分” 是平分的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在夏至和冬至中间。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惊蛰:开始打雷,气温上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万物滋生。  谷雨:雨量增多,谷物茁壮生长。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  芒种: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  小暑、大暑:“ 暑” 是炎热的意思,表示这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处暑:“ 处” 是终止的意思,表示暑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  白露:气温降低,出现露水。  寒露:天冷,露水很凉。  霜降:开始下霜。  小雪、大雪:开始下雪,至大雪时形成积雪。  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2、教学重难点  (1)、注重实践的过程,实事求是地反映生活。  (2)、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  3、组织有关的活动素材。  (1)、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习,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习新知。  (3)、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学生了解一些节气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1、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2、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3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各种自然事物是互相联系的,认识节气对农业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把对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变为保护地球的具体行动。  三、具体的措施及注意的问题校本教学计划9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使学生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2、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3、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二、校本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认教学的本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作为民主的、积极的和创造的实践活动来开展,使学生成为追求真、善、美的主体。  2、民主性原则: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朋友关系,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以求课程开展扎实有效。  3、合作性原则: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质疑解疑,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也可通过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或者寻求老师的点拨引导,使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合作,以求共同提高。  4、趣味性原则;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到难易适中,形式丰富,内容新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在参与中自信起来,以求实效。  三、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  (一)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 校园礼仪:尊重老师 、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 家庭礼仪: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 上下辈之间的礼仪 …… 社会礼仪: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邻居间的礼仪……  (二)以丰富有效的活动形式推动“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1、师德榜样。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  2、每周落实。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使学生通晓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3、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4、课外实践: (1)调查走访:走访商场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新华书店与各级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  (3)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  (4)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四、校本课程实施的建议和要求  1、加强领导,广泛动员,让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20xx年3月,学校举行“文明礼仪伴我行”校本课程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动员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做文明礼仪的先锋。根据工作部署,制定出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学校家庭礼仪、校园礼仪 “社会礼仪”教育要形成高潮。  2、 宣传礼仪。组织学生校园礼仪演讲活动。培训学生宣讲员,利用寒暑假和公益活动时间深入社区和家庭进行文明礼仪的宣传活动。通过家长学校和培训文明礼仪宣传员,面向家庭、社会进行礼仪知识的宣传,营造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新气象的良好氛围。  3、建立监控激励机制。将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表现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对校本课程教育实践活动普及广泛,工作成效显著的班级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将评选校园文明礼仪示范班级。各班级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也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达到要求的学生给予鼓励。  4、大通过开展师生校园礼仪风采展示、征文、知识和演讲比赛,讲身边发生的礼仪故事、争创文明礼仪先进班级和文明使者、制作文明礼仪手册等活动,展现师生员工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校本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探索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反思自身实践,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我校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二、实施目标:  1、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培养自信心、建立“自我概念”、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  2、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特别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争取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撰写有特色的案例。  3、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过分看重学科成绩的倾向,以学生全面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一种更适合学生需要的育人环境。  三、校本课程内容:  目前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有:经典诗词赏析读本《书香小筠》综合实践活动教程《我动手我快乐》心理健康教程《聆听花开的声音》《淡墨痕》。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整体建设发展的目标设立了以下各学段校本课程内容安排:一至二年级是《书香小筠》三至四年级是《我动手我快乐》五年级是《聆听花开的声音》  今后我们将在这基础上陆续开发《文明礼仪》、《爱我梨乡》、《数学与生活》等系列校本课程。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管理力度,在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相关项目开发小组,设立组长,在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积极组织运作,撰写方案,组织人员,落实编写任务,反馈信息,充分发挥作用。  2、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校本培训,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旧课程理念,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目的.,明确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3、加大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经费投入,设立专项拨款,立项拨款;鼓励教师结合家乡特点、学校特色自立、自报项目,并给予经费支持,对表现突出,有创新的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4、严格校本教材课程设置。把校本课程纳入正式课表,保证有课时,有教师,有文本,有计划;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有计划地灵活使用课时,对有些课作弹性化处理,使校本课程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并在实践过程中,掌握资料,积累经验,不断充实完善、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  5、坚持校本课程研讨制度,把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年内举行至少四次校本课程研讨活动,并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资料,有总结,有课题。  6、积极营造校本课程开发氛围,校本课程的限定项目和自主项目有机结合,挖掘教师内在潜力,提倡教师独立或合作申报项目,学校领导部门及时给予技术与经费方面的支持。  7、学校的各部门、各条线积极地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有利条件,如图书馆、电脑房、科技室等,专任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学校应给予有力的支持。  五、校本课程实施的组织和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实施,教学管理人员随机听课、测评,发现问题及时沟通。  2、任课教师边工作边培养有经验的老师、骨干带新教师;任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  3、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撰写校本课程案例、论文。  4、明确课堂常规,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要做到“三不,两认真”:不迟到,不上没准备的课,不随意调课、代课;认真编写教案,认真搜集课程资源上好课。  5、校本课程小组及教导处将采取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方式定期把检查结果予以反馈。  6、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有记录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本学年将在校本课程的评价方面作一些尝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  3、对课程的评价召开校本课程评估会议,不断完善我校校本课程。校本教学计划11  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学情和学校的软硬环境等情况,《快乐科普》校本课程共设置五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科技创新思维与观念通识讲座,主要是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观念进行开拓,启蒙学生的发明观;(1课时)  第二部分是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及发明技巧的.学习,主要掌握各种创新思维方法,学会使用最有效的发明技巧进行自己的发明创造;(3课时)  第三部分是进行创新结构模型的科技制作。锻炼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体验到从创意产生到设计再到实践最后制作成功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素质的重要环节;(5课时)  第四部分是进行科普故事和科普剧本的写作与创作学习。掌握科普故事中科学知识的表达,故事的新颖性和科学性的体现,剧本编写等。(5课时)  第五部分是进行科普剧的排练与表演。语言表达训练、形体表演能力训练、科普剧舞台表演要领训练,完整剧本排练与展演等。(6课时)  结合课程开展的实践活动  1.学生作品的展示活动:每学期一次全校展示,展示的方式一种是写成创意贴在展示板展示,一种是制作成作品模型等展示,还有发明经验介绍活动。  2.科普剧公开展演活动,可以在六一儿童节、科技艺术节进行。  3.参加创新类的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国际青少年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原创微型科普剧本创作大赛暨青少年科学表演大赛等。校本教学计划12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可爱,课堂上他们大多是爱提问的孩子,孩子们对于老师介绍的xx家乡风情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生活在xx乡镇的农村孩子对xx的方言有浓厚的兴趣,校本课程所涉及到的xx话――是地区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xx话――我们故乡的吴语,凝结着瓯越人民生活感情和人文理想,也显示了xx人的个性与精神。校本课程有意识拓宽了孩子视野,增长了孩子的知识。  我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我爱xx、xx是我家”的新xx人。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影响了xx话的生存。因为大力推广普通话,学校规定课堂上师生不能讲xx话,统一讲普通话,这样学生讲xx话的机会很少。虽然中小学都设置了地方课程,但乡土教材也是以现代白话文编写、以普通话教学的,所以学生基本没机会学讲xx话。  另外,外地来温打工的越来越多,xx”土著”外迁也越来越多。这使得班级里的俚语参差不齐,于是大家便渐渐形成只用普通话交流的惯。面对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和地方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我以极大的热情,尝试着将xx童谣引进地方课程课堂,用以弥补教材的生硬和不足,拉近课堂和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地方课程教学更加风趣、更加生动,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根据我校学校、教师、学生、等实际情况,自主教学,教学内容以“学说xx话”和“xx童谣”为主题,引导低年级的学生了解xx,我爱xx,了解xx话也是一份伟大的文化遗产,有普通话不能替代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教学内容:共有三章,第一章人物称谓,人物称谓包括亲属称谓和职业称谓,根据教学需要穿插情景对话与童谣。第二章数字教学内容,穿插情景对话与童谣,重点学童谣《xx是个好地方》。第三章时间和情景对话与童谣。尽可能让孩子多学些xx童谣。体会xx方言的优美以及文化意义,激发学生学说方言的'兴趣以及爱xx方言、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本主题是“我爱xx、xx市我家”。校本特色课程的一大主题。在开展“xx小吃”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孩子们对xx的文化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对我们的家乡――xx,也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和感情。  然而,现在的xx孩子从小就开始学普通话,有已渐渐淡忘xx的方言该怎么说,有的甚至不会说xx话。为了让孩子们从小不忘自己是xx人,或从小在xx长大。xx是生他养他的故乡,本学期我们以“xx童谣”为切入点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在生活中,孩子们常随着似懂非懂似准非准地娓娓朗诵,但对其所描绘的内容和蕴含的意境又常常难以理解。一为培养孩子对民间童谣的兴趣,有利于优秀的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二为孩子提供轻松学x的x话的良好氛围,使xx方言得以传承。  1、使孩子了解xx的地形地貌,了解xx的历史,培养孩子爱xx的情感。  2、了解xx话的特点上。学说xx话的亲属称谓的含义。学会发音。  3、了解xx话的特点上,学说xx话之一的数字,并通过xx童谣及xx话民歌《叮叮当》和歌曲,体会xx的民俗风情。  4、在了解xx话的基础上,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讲讲,唱唱xx童谣,掌握6一8首童谣  5、能用说说、唱唱、讲讲,演演、等方式创造性地表现xx童谣。是孩子们初步感受xx文化的丰富和多彩。  6、在颂唱童谣,做游戏过程中提升对xx方言的审美力,培养热爱xx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使孩子掌握基本的xx方言。  2、初步体会xx童谣意境,理解民谣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课件、视频、录音机等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新知。  2、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3、充分发挥学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x的x话的困难。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4、玩玩、做做、学学,切实提高学生劳动能力。把科普教育与游戏、比赛、表演等方法相结合,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六、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所需课时数  1始业教学  2亲属称谓(一)1课时  3童谣《吃馄饨》  5童谣《梅梅你真早》  9童谣《xx是个好地方》  10数字(一)11五一放假  12童谣《叮叮当》校本教学计划13  本学期,根据四年级上册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校本课程教学的主题为《速算巧算与实践应用》。本课程是四年级四个班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申报的,每周五的第六节课集中活动。为更好的开展本课程,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继续进行的课程改革。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努力营造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学校课程开发,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2、进一步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认识有价值的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学好数学的勇气。  3、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技巧和计算的能力。  4、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应用意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具体措施:  1、以校本课程的教学理论为依据,挖掘数学教学资源。  2、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注意把辅导内容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2、以兴趣为老师,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等能力。  3、以竞赛为抓手,形成强势效应,让学生学习数学,喜欢数学。  四、课时内容:  校本活动内容分为三个版块:  第一版块:思维热身操;  第二版块:智力快车(速算、巧算、相遇问题、植树问题、鸡兔同笼、倍数问题);  第三版块:数学大视野(数学阅读、数学动手操作、数学游戏、数学写作)  五、具体活动内容安排  次数内容  第一次速算(一)  第二次速算(二)  第三次速算(三)  第四次巧算(一)  第五次巧算(二)  第六次巧算(三)  第七次相遇问题(一)  第八次相遇问题(二)  第九次植树问题(一)  第十次植树问题(二)  第十一次鸡兔同笼(一)  第十二次鸡兔同笼(二)  第十三次倍数问题(一)  第十四次倍数问题(二)校本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对于创造性的实施新课  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和完善教学的研究制度、工作方式,逐步构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提高学校课程建设潜力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好处。  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新课程为导向,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各学科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为重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学习型学校,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努力把直中教学理念“让学校和谐发展,让学生阳光成长”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1、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检查校本教研的开展和落实状况,为满足教研需要带给保证。  组长:曹达桐  副组长:薛建平、符祝旗、冯晓建、赵真木  成员:、康建军、薛小平、施建华、赵成兵、缪骅  顾明、陈小平、栾建国、缪国华  2、指导小组: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配合各教研组长搞好教研活动,学习新教学理论,落实教学行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学校校本  教研制度建设  1、实行三级管理制度  一级――校长室、教导处  二级――教研(备课)组  三级――教师  2、个人研修学习制度  3、业务学习培训制度  4、序时开展活动制度(见工作安排)  5、校本研修激励机制  6、常规开展“六个一”活动制度。“六”是指:  △每一天进行一次教学反思  △每月向学校带给一个典型个案  △每学期完成一篇有价值的论文或总结  △教师每学期读一本好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  △每学期创作一节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定本年度学校工作研修计划,并组织学习透过。  2、成立直夫初中骨干教师研修团,并组织青蓝结对拜师仪式。  3、建立直中青年教师读书组,每周1~2人交流读书(课改)体会。  4、3月下旬教科室组织三月论坛,主题为“教研(备课)组建设”。  5、3月下旬曹卫卫作ppt课件制作业务培训;组织人员参加镇教学多媒体制作培训。  6、组织教师参加第二届省“行知杯”优秀论文评比活动。  四月份:  1、建立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安排三节主题班会。  2、组织开展教科“四月论坛”活动,主题为“班主任和个人专业成长”。  3、召开教科研工作例会,推进微型课题,并为市“十一五”立项课题《生活型德育的途径研究》结题作各项准备。  4、教导处围绕“先学后教,以教导学”课堂模式开展课堂练兵过关活动。  五月份:  1、组织开展教科“五月论坛”活动,主题为“有效(高效)课堂”。  2、组织教师参加“金帆杯”优秀教育论文征集活动。  3、教导处组织学校高效课堂模式申报验收活动。  4、召开全校期中质量分析会。  5、开设“直中讲坛”(视中天图书馆进程)。  6、邀请县教研室专家开展中考研讨活动。  六月份:  1、组织开展教科“六月论坛”活动,主题为“校本课程与学校特色”。  2、教科室开展优秀案例征集评比活动,择优结集印发《直中人千字文》。  3、校长室组织一次成果展示,对象包括:骨干研修团成员,班主任工作研讨组,青年教师读书组和教研(备课)组长。  4、学校市级课题和个人微型课题力争100%结题。  5、整理汇总资料台账,评比校本研修先进个人(群众),为绩效考核带给过程性资料和依据。校本教学计划15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校本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的手工制作课。通过捏橡皮泥、贴画、小玩具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和任务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勇于探索实践的良好品质。  2.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并学会主动交流、合作分享、实践创新。  3. 学习和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4.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动手中激发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任务:  充分体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活动化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主目标,形成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捏橡皮泥、贴画、小玩具制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人、小组、班级活动方式,组织好校本课程的实施。  三、教学措施  1. 多种形式培养兴趣,生动活泼发掘潜能。充分挖掘学科课程的科技含量,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结合学生特点适当补充一些科普新知识和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时间以发挥创作空间。  3. 采取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一个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4. 对学生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及时而且积极的评价,激励新的创新火花的迸发。  5. 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教学评价与检测  注重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又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更要关注学生面对挫折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在检测方面以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动手、思维、创新、学具准备、制作成果为考评。【校本教学计划】相关文章:英语校本教学计划02-13校本课程教学计划05-05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5篇11-12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03-07三年级校本教学计划12-09校本培训计划04-06校本的研修总结04-01校本研修反思05-09校本研修报告05-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校本课程实施计划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