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除以64与102除75与24的差,去除2,结果是多少再乘62与16的和?

书中将高深的数学原理讲得更加通俗易懂,让非专业读者也能领略数学的魅力。通过具体实例教会读者在解决问题时如何化繁为简,如何用数学去解决工程问题,如何跳出固有思维不断去思考创新等。
吴军
2017-10-02 上传
大小:49.00MB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小数除法》试卷(精选12篇)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小数除法》试卷 篇1  一 、神机妙算我能行!(共36分)  1、口算(12分)  3.6÷1.2=
0.72÷0.9=
2.6÷13=
4.8÷0.4=  4.4÷4=
0.78÷6=
7.2÷0.4=
1÷0.25=  5.5÷11=
3÷8=
0.18÷2=
5.6÷1.4=
  2、竖式计算(9分)  1.25÷0.25=
78.6÷11=
5.63÷7.8=  (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脱式计算(15分)  9.07-22.78÷3.4
1.05÷0.7+18.9
21.5÷0.05×0.96   0.4×5÷0.4×5
(7.5-2.3×0.4)÷0.01  二、我能填对。(共22分)  1、在计算19.76÷0.26时,应将其看作(
)÷(
)来计算,运用的是 (
)的性质。  2、两个因数的积是0.45,其中的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是(
)。  3、9.9898…是一个(
)小数,用简便方法记作(
)。  4、20÷3的商用简便方法记作(
),精确到百分位是(
)。  5、在圆圈里填上“>”、“<”或“=”。  1.377÷0.99 ○ 1.337
1.377÷1.9 ○ 1.377
  2.85÷0.6
○ 2.85×0.6
3.76×0.8 ○ 0.8×3.76
  6、 1.2×(
)=0.48

)×0.34=2.38
27.6=(
)×0.46  7、在
3.8484,
3.8484…… ,
3.8444……

3.84235……中,  有限小数有(
);无限小数的有(
);循环小数的有(
)。  8、李老师给参加数学竞赛获奖的同学买奖品,用148.8元买了12枝钢笔,每枝钢笔是(
)元。  9、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后是1.5,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他们相差(
)。  10、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得到的数比原来大19.8,原来的数是(
)。  三、我是法官(共5分)  1、无限小数大于有限小数。

)  2、 4.83÷0.7 、48.3÷7和483 ÷70三个算式的商相等。(
)  3、3.54545454的循环节是54。

)  4、近似数4.2与4.20的大小相等,精确的程度也相同。

)  5、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100倍,商不变,余数也不变。(
)  四、文字题排兵布阵。(共6分)  ①12.5乘0.32除以0.4的商,
②7.5减去1.5的差去除8.1加上  积是多少?
4.5的和,商是多少?  五、我能解答生活问题的。(共31分,其中第一题6分)  1、一台收割机7小时收割小麦3.5公顷。平均收割每公顷小麦要多少小时? 平均每小时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2、一个汽油桶最多能装汽油5.7千克,要装70千克汽油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汽油桶?  3、每千克大豆2.8元,李大妈带了104元,最多能买多少千克大豆?  4、3台同样的抽水机,4小时可以浇地2.4公顷。1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  5、玩具厂购买一批布 ,原来做一个玩具熊需要0.8米,可以做720个。后来改进技术每个节约用布0.2米,这批布现在可以做多少个?  6、一间教室的面积是87.04平方米,用边长0.45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共需这种瓷砖多少块?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小数除法》试卷 篇2  一、把握知识内在联系,找准新知识的最佳生长点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学生较容易掌握。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却是个难点。而商不变性质正是联系旧知与新知的桥梁,也是新知的最佳生长点。在教学中,复习旧知后,我要求学生根据214.5÷15=14.3,利用商不变的规律直接写出21。45÷1.5、0.145÷0.015的商。这是学习层面的一个飞跃,但却是有根据、有基础的飞跃。学生能根据商不变性质来说理,就证明了这个飞跃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只要紧紧抓住商不变性质这根线索,这部分内容就能轻松获得突破。  二、抓住本质,化繁为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根据商不变性质先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再反推出原式的商。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最根本的是要先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出商,完全没有必要计算时在小数点的问题上过多纠缠,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学中,抓住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本质,不在竖式计算上设置人为的障碍,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才能使学生学得更轻松。  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同,更明显地体现了商不变性质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算法的本质。计算方法,在教学中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尝试、观察、比较、思考中完成新知与旧知同化,更新知识结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获得新知,更新认知结构  在教学中,出示214.5÷15=14.3,要求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说出21.45÷1.5、2.145÷0.15、0.2145÷0.015的商,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尝试,再让学生通过思考、观察、比较2.052÷3.6、2052÷0.36、2.052÷0.036的转化过程来发现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转化方法。  最后通过计算来总结计算方法,在教学中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尝试、观察、比较、思考中完成新知与旧知同化,更新知识结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巧用儿歌教学,帮助学生总结算法,突破难点  在计算的过程中,除数和被除数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是一个难点,部分学生容易出现错误,适时引用儿歌可以帮助学生较好的突破这个难点。“外移几,里移几;方向一致要注意;里缺补零要牢记;上下点点要对齐。”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小数除法》试卷 篇3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使学生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本来我班学生对于整数除法计算掌握得就不够好,特别是那十几个学困生,试商时间久,计算准确率低,如今学到小数除法那更是难了,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更是难中之难。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小数除以整数时,特别注重让学生理解算理,加强计算训练,让学生在练习中切实体会到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步骤与整数的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小数除以整数要确定商的小数点,即要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商的小数点,同时当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0再除。通过几天的练习,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已是比较高些了,于是便进入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教学。教学时我同样注意让学生理解算理,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使学生经过探究,知道根据什么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在练习中,让我感到学生的困难,计算时很多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经过将近两周的教学与练习,还有许多学生没能正确进行计算,那几个后进生根本没能掌握计算步骤,让我愁肠百结,不知如何才好。后来经过不断地练习与辅导,特别是学生间的互助学习,让不少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大大提高,但至今还是有几个学困生没能正确计算。  本单元的测试成绩不理想,从卷面上看,学生主要失分还是在计算。很多学生因计算准确率低,计算题和解决问题都丢不少分。还有部分学生对于最简单的解决问题没能进行正确分析,然后进行列式计算。  今后还要继续加强小数除法的计算练习,逐渐提高计算准确率,同时辅导学生对实际生活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建构种类简单应用题的数学模型,让学生掌握了基本解决问题的策略。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小数除法》试卷 篇4  教学内容:  精打细算(第2-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1.5÷5 12.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自己想一想,并且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  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指名学生板演。  4、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老师应追问:为什么要化成115角进行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将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思想和方法。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行计算,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理解算理:师生共同探究“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引导。将11.5元平均分成5份,先将11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还剩1元,再将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15角,平均分成5份是3角,3的单位是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3应该写在十分位上,因而小数点在3的前面,正好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或个位上的1是10个十分之一,加上十分位上的5,总共是15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因而小数点应在3的前面。教师视学生回答角度进行引导阐释。  6、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7、学生尝试计算乙商店牛奶价格,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2、我是小小神算手。20.4÷49 6.6÷42 55.8÷31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数除法在竖式计算中有什么要注意的?  板书设计:  精打细算  甲商店:11.5元=115角11.5÷5=2.3(元)  乙商店:12.9元÷6=2.15(元)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小数除法》试卷 篇5  “ 教”立足于“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设计
  一、 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笔者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 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思路  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1、 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除法前一个星期,笔者对曾对班内十五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见附表)笔者认为学生存在很大的教学潜能,这些潜在的“能源”就是教学的依据,教学的资源。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学生对小数除法的基础掌握的比较巩固。  (2) 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 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水平上有较大差异。但对竖式书写都不规范。  笔者认为小数除法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教学是很不合理的,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除法,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因此,笔者选择了重组教材。(把例6例7与例8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为了促进迁移,明确转化移位的原理,可设计如下环节:  (1)、小数点移动规律的复习  (2)、商不变规律的复习  (3)、移位练习  3、试做例题,掌握转化方法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具体做法如下:  ①.学生试做例题6例题7,并讲出每个例题小数点移位的方法。  ②.学生试做例8  ③.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1)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2)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的商不会大于被除数,而在小数除法中,当除数小于1时,商反而比被除数大。  (3)要注意小数除法里余数的数值问题。对这一问题可举例说明。如:57.4÷24,要使学生懂得余数是2.2,而不是22。  4、专项训练,提高“转化”技能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习。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习。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1)判断下面的等式是否成立,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1.2
0.67
0.725
0.003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342,
15,
0.5,
2.07。  3.填写下表。  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1)5628÷28=201; (2)56280÷280=( );  (3)562800÷( )=201; (4)562.8÷2.8=( )。  (重点强调(4)的理由。(4)式与(1)式比较,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10倍,所以商不变,还是201,即562.8÷2.8=5628÷28=201)  (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讲与练,理解其转化原理是:当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时,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被除数也应扩大同样的倍数。)  (二)探究算理 归纳法则  1.学习例6:  一根钢筋长3.6米,如果把它截成0.4米长的小段。可以截几段?  (1)学生审题列式:3.6÷0.4。  (2)揭示课题:  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3)探究算理。  ①思考: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  (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怎样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呢?  ②学生试做:  板演学生做的结果,并由学生讲解:  解法1:把单位名称“米”转换成厘米来计算。  3.6米÷0.4米=36厘米÷4厘米=9(段)。  解法2:   答:可以截成9段。  讲算理:(为什么把被除数、除数分别扩大10倍?)  把除数0.4转化成整数4,扩大了1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要使商不变,被除数3.6也应扩大10倍是36。  小结: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①改写单位名称;②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3)练习:完成例7  思考:你用哪种方法转化?为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独立计算后,订正。例7里的余数15表示多少?  强调: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  (由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因为我们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成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如0.756÷0.18=75.6÷18。)  (设计意图: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为自主概括法则作铺垫)  2.学习例8:买0.75千克油用3.3元。每千克油的价格是多少元?  学生列式:3.3÷0.75。  (1)要把除数0.75变成整数,怎样转化?(把除数0.75扩大100倍转化成7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100倍。)  (2)被除数3.3扩大100.倍是多少?(3.3扩大100.倍是330,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在末尾补“0”。)  (3)学生试做:  (3)比较例6、7与例8有什么不同?(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  (4) 练习:课本p49练一练第三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归纳小结。  (设计意图: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对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同点与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会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  (三)展开练习 深化认识  1. (1)不计算,把下面各式改写成除数是整数的算式。  
  (2)下面各式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2.根据10.44÷0.725=14.4,填空:  (1)104.4÷7.25=( );(2)1044÷( )=14.4;  (3)( )÷0.0725=14.4;(4)10.44÷7.25=( );  (5)1.044÷0.725=( );(6)1.044÷7.25=( )。  3. (3)选出与各组中商相等的算式。  a.4.83÷0.7 b.0.225÷0.15  483÷7 0.483÷7 48.3÷7  225÷15 2.25÷15 22.5÷15  4.口算:  1.2÷0.3= 0.24÷0.08= 0.15÷0.01= 2.8÷4=  2.6÷0.2= 4.6÷4.6= 3.8÷0.19= 2.5÷0.05=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法则,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四)回顾总结  思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怎样计算?讨论得出(填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 )的小数点,使它变成( );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 )移动( )(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 )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 )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看书p46--49,划出重点词语。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小数除法》试卷 篇6  课题六:  练习课  教学内容:  P26练习  教学目标:  1、会根据需要,求出商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数感和灵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取P26,第10题,48÷2。3(保留一位小数)3。81÷7(保留两位小数)审题。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是什么?(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也可观察保留位的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独立完成,请生板演。  二、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2610剩余的题  2、独立完成P2611再全班交流,如何比较。  3、P261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处理结果?  小结:根据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保留整数。  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三、发展练习  1、P26第12题  请学生说说是如何思考的?肯定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2、教师根据日常教学情况进一步补充针对性的练习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小数除法》试卷 篇7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小数除法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数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相关运算,并且学习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对小数除法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整数与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体系。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教学中我认为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应立足于学生的“学”。 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  1、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2、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我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用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独立思考,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中形成独特的体验,这是学生自主建构的重要基础。每一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体验,再让他们在小组内充分的交流,要提供给学生互相补充、互相启发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共同发展  的过程。这样,既照顾了全体,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时,需要先将除数变成整数。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用已有经验去大胆探索、创造,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现,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课改理念。  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管是独立思考还是小组合作,教师都能赋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思维状态才能充分展现,所存在的问题也才能暴露无遗,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引导,就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注意面向全体,互助合作,节时高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任何学生知识经验的提升都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是任何外力无法替代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对于新的问题产生独特的体验,以此为基础,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才会有思维的碰撞,也只有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才会有真正的发展。我想有些看起来很缺乏现代教育思想,很传统的东西有时会使学生觉得会更扎实些。学生创新能力也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离不开对知识的迁移、分析、归纳、联想,从中发现新的方法,使新知识感到不新。在让学生通过联想中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产生新的设想,提高创造性能力。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小数除法》试卷 篇8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素材选用购物情境(如文中图),解决问题的三个除法算式穿插着计算方法中的三个核心环节:  ⑴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⑵除到末尾还有余数时,可以添0继续除;  ⑶个位不够商1时,要商0。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新授部分教学流程可以分为两个环节,一是除法算式的意义,二是计算方法。  第一环节学生列式并不难,9.6÷3=3.2(有学生直接说出答案)、12÷5=、5.7÷6=三个解决问题的算式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直接回答,列式的理由有点统一:总价÷数量=单价。列出除法算式的理由像学生一样表述是可以的,我感觉从除法的认识去理解可以让学生体会整数除法和小数之间的联系,于是,我指着算式说:“3千克苹果9.6元,把9.6元平均分给3千克苹果,可以得到每千克苹果多少元。”让学生在模仿说一说的过程中,再次体会平均分情境中除法的意义,有效地沟通了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也帮助了学差生们提高数学素养水平。在呈现除法算式的同时,又一次让学生注意“除以”和“除”的不同,再次属性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悉了“单价×数量=总价”等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第二环节学习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面临的不断的“挑战”。首先是理解9.6÷3=3.2算法时学生们是这样理解的,生1:可以9.6看做96来除,得到32后然后点上小数点。思考:学生已经有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来解决小数除法的趋向。生2:把9.6分开除,9除以3商3,0.6除以3得0.2,合起来就是3.2。思考:“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学生就是这样表述的,将9.6÷3=用竖式计算时,就能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形成计算方法;接着是理解12÷5=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交流,以板演的形式呈现学生的计算过程,在比较中理解除到末尾还有余数时,可以添0继续除的理由,即小数的末尾可以填上无数个0(小数的性质),从而形成、完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最后是通过5.7÷6=的计算,继续完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教师在不断地激活学生的记忆,温习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比如,除数是一位数时,先看被除数的第一位(最高位),不够除时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每一次除的过程中,余数要比除数小等等。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一节的起点在哪里?起点在学生那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扑捉信息,不断地地调整学习起点,不要轻易放弃某一个细节上存在的问题。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我班的学生情况,在不断地降低学习起点,降低到除数是一位数的整数除法,降低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等等,在降低起点的过程中,不断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徐建文老师说过:是不是存在一个准确的、静态的起点?其实,低起点的教学也能教出深刻性,关键还要看教师在教学中怎样把握学生的实际。  我认为,学习起点不是机械地确定的,而是根据实际变化的。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小数除法》试卷 篇9  姓
名:
家长意见:
  一、填空题(16分)  1、两个因数的积是0.45,其中的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是(
)。  2、9.9898…是一个(
)小数,用简便方法记作(
)。  3、20÷3的商用简便方法记作(
),精确到百分位是(
)。  4、在圆圈里填上“>”、“<”或“=”。  1.377÷0.99○1.337
1.377÷1.9○1.377
  2.85÷0.6○ 2.85×0.6
3.76×0.8○0.8×3.76
  5、 1.2×(
)=0.48

)×0.34=2.38
27.6=(
)×0.46  6、李老师给参加数学竞赛获奖的同学买奖品,用148.8元买了12枝钢笔,每枝钢笔  值(
)元。  7、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后是1.5,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  (
)  (
)  (
)  (
)  是(
),他们相差(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 (4分)  1、无限小数大于有限小数。
  2、 4.83÷0.7 、48.3÷7 和483 ÷70三个算式的商相等。
  3、在1.5353…,0.19292 ,5.314162… ,8.4666…四个小数中,有三个循环小数。  4、一个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一定大于这个数。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6分)  四、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6分)   3.6  ÷  3  =  35.4  ÷  2.5  =  0.72  0.8  1.2  0.63  9  3  五、计算题。(29分)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5.6÷8=
8.1÷9=
7.2÷6=
0.38÷2=  0.63÷0.7=
0.45÷3=
3.9÷0.3=
0.18÷0.6=  0.65÷5=
21.9÷3=
48÷0.8=
12.4÷4=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14分)  0.03÷0.12=
79.5÷3=
104.78÷26=  验算:  342÷3.8=
8.32÷3.2=
11.5÷25=  验算:  3、计算下面各题。(9分)  4.05÷0.5+10.75
21.6÷0.8-1.2×5
6.3÷(5.25×0.8)  六、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填出底数。(9分)  3×4=12  3.3×3.4=11.22  3.33×33.4=
  3.333×333.4=
  3.3333×33333.4=
  七、解决问题。(30分)  (1)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体重达135000克;最小的鸟是蜂鸟,体重只有1.6克。鸵鸟的体重是蜂鸟的多少倍?  (2)运行一周要用多少小时?  3、光明小学四(1)班同学分成两队采集树种,算一算哪个小队平均每人采集的树种多?多多少千克?  我们小队22人共  采集14.3千克  我们小队24人共  采集14.4千克  (4) 8辆汽车14天共节约汽油360.64千克,平均每辆汽车每天节约汽油多少千克?  (5)用一部收割机收大豆,5天可以收割20.8公顷。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62.4公顷大豆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完?  (6你知道成人的票价是多少吗?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小数除法》试卷 篇10  教学目标  (一)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通过对算理的理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整数除以整数不能整除时,在被除数的个位数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被除数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直到除尽为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0.32里面含有32个( );  (2)1.2里面含有12个( );  (3)0.25里面含有( )个百分之一;  (4)2.4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5)8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6)0.15里面有( )个千分之一。  2.列竖式计算:  把2145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多少?  2145÷15=143  3.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  (2)3筒奶粉1500克,1筒奶粉多少克?  (3)1筒奶粉500克,几筒奶粉1500克?  学生列式计算:  (1)500×3=1500(克);  (2)1500÷3=500(克);  (3)1500÷500=3(筒)。  比较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关系,说出整数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学习新课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将上面三题中的单位名称“克”改为“千克”:  (1)1筒奶粉0.5千克,3筒奶粉多少千克?  (2)3筒奶粉1.5千克,1筒奶粉多少千克?  (3)1筒奶粉0.5千克,几筒奶粉1.5千克?  学生列式计算:  (1)0.5×3=1.5(千克);  (2)1.5÷3=0.5(千克);  (3)1.5÷0.5=3(筒)。  观察思考: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有什么关系?除法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讨论后得出: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练习:P14“做一做”。  2.研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学习例1:  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①学生列式:21.45÷15=  ②学生观察这个算式与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被除数是小数。)  ③引出问题:被除数是小数,其中的小数点应如何处理呢?  ④学生试做。  ⑤学生讲算理。  针对错例,讨论分析原因;针对正确的重点讲清以下几点:  21除15商1余6,余下的6除以15,不够除怎么办?(把6个一化成低一级单位表示的数,即60个十分之一,再和下一位上原有的4个十分之一合在一起,是64个十分之一,继续除。)  除到十分位余4怎么办?(把十分位上的4化成40个百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百分位上的数5合在一起,是45个百分之一,继续除下去。)  商的小数点如何确定?为什么?(当除到十分位,用64个十分之一除以15,商的4表示4个十分之一,应写在十分位上,所以在个位1的右边点上小数点)  (2)练习:P15“做一做”。  68.8÷4= 85.44÷16=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小数除法》试卷 篇11  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商不变的性质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把已学的整数知识迁移到小数学习中,注意让学生区分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不同的地方,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易于掌握小数除法知识,同时,还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在教学中,我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如:“买奶粉”、“买扫把”等事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学生计算、观察、比较、回忆、讨论、交流得出整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的归纳过程,总结出小数除法的意义,又根据整数除法计算的方法去类推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找出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异同,加深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在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教师虽然注意与整数除法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了异同点:异的就是:小数除法中被除数和商带有小数点,而整数除法没有小数点。同的就是:都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余数要比除数小。但共同的还有一点没有让学生总结出来,就是:当余数不够除时,要把较小的一个单位上的数落下,与前一个较大单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再除。  在对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教学处理中做得比较好。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对齐的特点,并引导理解其中道理:当整数部分还有余数时,要与十分位的数结合起来再除,这时结合起来的数表示的是几个十分之一,除得的商就是几个十分之一,这样,商的小数点就点在十分位前,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正好对齐。  在这节课中,教师教学节奏不够紧凑,学生练习时间比较少,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没有得到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得到及时强化和巩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刻苦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加快上课节奏,同时,注意使用激励性语言,及时表扬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小数除法》试卷 篇12  下面是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小数除法》第10册下第二学期说课稿,仅供参考!  一、 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笔者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 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思路  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1、 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除法前一个星期,笔者对曾对班内十五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见附表)笔者认为学生存在很大的教学潜能,这些潜在的“能源”就是教学的依据,教学的资源。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学生对小数除法的基础掌握的比较巩固。  (2) 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 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水平上有较大差异。但对竖式书写都不规范。  笔者认为小数除法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教学是很不合理的,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除法,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因此,笔者选择了重组教材。(把例6例7与例8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为了促进迁移,明确转化移位的原理,可设计如下环节:  (1)、小数点移动规律的复习  (2)、商不变规律的复习  (3)、移位练习  3、试做例题,掌握转化方法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具体做法如下:  ①.学生试做例题6例题7,并讲出每个例题小数点移位的方法。  ②.学生试做例8  ③.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1)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2)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的商不会大于被除数,而在小数除法中,当除数小于1时,商反而比被除数大。  (3)要注意小数除法里余数的数值问题。对这一问题可举例说明。如:57.4÷24,要使学生懂得余数是2.2,而不是22。  4、专项训练,提高“转化”技能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习。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习。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1)判断下面的等式是否成立,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1.2 0.67 0.725 0.003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342, 15, 0.5, 2.07。  3.填写下表。  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1)5628÷28=201; (2)56280÷280=;  (3)562800÷=201; (4)562.8÷2.8=。  (重点强调(4)的理由。(4)式与(1)式比较,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10倍,所以商不变,还是201,即562.8÷2.8=5628÷28=201)  (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讲与练,理解其转化原理是:当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时,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被除数也应扩大同样的倍数。)  (二)探究算理 归纳法则  1.学习例6:  一根钢筋长3.6米,如果把它截成0.4米长的小段。可以截几段?  (1)学生审题列式:3.6÷0.4。  (2)揭示课题:  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3)探究算理。  ①思考: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  (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怎样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呢?  ②学生试做:  板演学生做的结果,并由学生讲解:  解法1:把单位名称“米”转换成厘米来计算。  3.6米÷0.4米=36厘米÷4厘米=9(段)。  解法2:  答:可以截成9段。  讲算理:(为什么把被除数、除数分别扩大10倍?)  把除数0.4转化成整数4,扩大了1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要使商不变,被除数3.6也应扩大10倍是36。  小结: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①改写单位名称;②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3)练习:完成例7  思考:你用哪种方法转化?为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独立计算后,订正。例7里的余数15表示多少?  强调: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  (由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因为我们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成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如0.756÷0.18=75.6÷18。)  (设计意图: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为自主概括法则作铺垫)  2.学习例8:买0.75千克油用3.3元。每千克油的价格是多少元?  学生列式:3.3÷0.75。  (1)要把除数0.75变成整数,怎样转化?(把除数0.75扩大100倍转化成7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100倍。)  (2)被除数3.3扩大100.倍是多少?(3.3扩大100.倍是330,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在末尾补“0”。)  (3)学生试做:  (3)比较例6、7与例8有什么不同?(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  (4) 练习:课本P49练一练第三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归纳小结。  (设计意图: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对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同点与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会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  (三)展开练习 深化认识  1. (1)不计算,把下面各式改写成除数是整数的算式。  (2)下面各式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2.根据10.44÷0.725=14.4,填空:  (1)104.4÷7.25=;(2)1044÷=14.4;  (3)÷0.0725=14.4;(4)10.44÷7.25=;  (5)1.044÷0.725=;(6)1.044÷7.25=。  3. (3)选出与各组中商相等的算式。  A.4.83÷0.7 B.0.225÷0.15  483÷7 0.483÷7 48.3÷7  225÷15 2.25÷15 22.5÷15  4.口算:  1.2÷0.3= 0.24÷0.08= 0.15÷0.01= 2.8÷4=  2.6÷0.2= 4.6÷4.6= 3.8÷0.19= 2.5÷0.05=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法则,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四)回顾总结  思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怎样计算?讨论得出(填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的小数点,使它变成;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移动(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看书P46--49,划出重点词语。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小数除法》第10册下第二学期说课稿 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本篇虽说是青岛版,但说课模板流程我们有很多都可以学习和借鉴  今天我说的课题出自青岛版4年级上册课本,第105页第7单元的信息窗1《五级船闸》小数除以整数。(课件出示课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整数除法、小数乘法、商不变的性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这为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打好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本节课所学内容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在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课件出示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为本节课确立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课件出示)  根据上述对教材与内容的简单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课件展示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探究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部分够商1)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感受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鉴于时间关系,这里就不读了。  课件出示为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现阶段的数学学习方法的特点,并且基于本节课知识的特点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我为学生选择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法,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新知,教师只需引导好学生探究的方向,而不要过多的干涉学生,进而达到绿色课堂的目的。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整节课,我准备分四个环节组织教学:  课件出示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新知  首先,我通过课件的配合(出示三峡情境图),谈话引入,即直接给学生出示几幅三峡的图片,从而引出三峡五级船闸的情境图课件出示,提示学生发现五级船闸的作用——蓄水。  课件出示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三峡情境图,及五级船闸的作用,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  课件出示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完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他们已经学习过整数除法的运算,对他们对小数除法的认识还是刚刚开始,所以,这部分知识对四年级学生而言,还是比较喜欢对实例进行模仿的自觉性学习。  首先,在学生懂得五级船闸的作用之后,我借助课件出示情景图的内容,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在这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分析的习惯。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由你所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先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然后引导学生进入小组合作的模式,根据所发现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即:  水位一天能够上升多少米?  处理这个红点问题时,学生会很容易的找出情境图中的信息,并提出相关问题,而且能够列出解决这个问题的算式:9.84÷3=,由此也引出了新的问题:  被除数是小数怎么办?  在这里,也引出了这节课的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后,可以问学生这么一句话:看到这个课题和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由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的思考,在这里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整数除法、小数乘法等。  在学生发言完毕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想起的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去解决这个问题:9.84÷3= 板书算式  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可以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彼此的观点。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研讨寻找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在这里,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就会出现多种观点,比如把小数化为整数、估算等,把小数变成整数,也就是把被除数变成整数,然后用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的整数除法去除,这样就把被除数扩大了100倍,最后要把所得的商缩小到它的一百分之一。  估算即把9.84看做9,9除以3得3,9.84比9大,所以商也比3大。  板书这个过程  在这里,最关键的是要引导学生从计数单位的角度来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9代表9个1,除以3,得3个1,商写在个位上。8代表8个十分之一,除以3,结果是2,2写在什么位置呢?引导学生理解2写在8的上面,并且在个位的3的后面要点上小数点,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2是商在十分为上。这样商的小数点也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这样就解决了小数点的问题,剩下的计算可以教给学生去讲解,余数2可以看做20个百分之一,与百分位上的4组成24个百分之一,除以3,得到商是8。板书这个过程  8代表多少?写在那里? 这里可以让学生自己说出。  由此,也突破了对本节课所设的重点难点。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在重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达到避免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少走弯路的目的。  同时也解决了本课的红点问题,即用竖式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是本单元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小数除法的关键所在,所以这个重难点要突破好,让学生从根上去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在学生对情境图理解、认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切忌出现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同时也实现: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合作探讨交流,感受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和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的教学目标。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加深理解。我分为2个层次。  1.掌握计算方法:让学生加深对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用竖式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用的熟练程度。  2.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实际问题,进行反馈练习  问题的设置要多层次,多样式,依次递增练习的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到得到锻炼和提高。  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首先,我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要点,把总结提高的工作放手教给学生来做,再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小数除法的知识?自己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和上网查阅来获得更多的知识。  这样,通过课堂总结,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获得数学知识的能力。  以上是我对《小数除以整数》这一节课的简要分析和初步构思,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目录1,1000道简便运算四年级
2,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1000道
3,给我四年级的500道口算和脱式计算,要有答案
4,500道四年级下册脱式计算题(只要整数)
5,三年级脱式计算题大全800道?
6,求30道五年级脱式计算题带答案
7,六年级数学100道脱式计算带过程带答案 急急急 !!!
8,六年级脱式计算题100道,急急急要有分数,简单一些, 谢谢
1,1000道简便运算四年级希望能帮到你
300÷125÷8=300÷(125×8)=300÷1000=0.3
396-96-172-28 =(396-96)-(172+28)= 300-200 = 100
125*24 = 125*8*3 = 1000*3 = 3000
26*15 = (20+6)*15 = 20*15 + 6*15 = 300+90 =390
25*99*4 = 25*4*99 = 100*99 = 9900
250*32 = 250*4*8 = 1000*8 = 8000
(98+98+98+98)*25 = 4*98*25 = 4*25*98 = 100*98 = 9800
472*5*20 = 472*(5*20)= 472*100 = 47200
125*(8+800)= 125*8+125*800 = 1000 + 100000 = 101000
129*38+38*872-38 = 38*(129+872-1)=38*1000=38000
18*8*125*5 = 18*5*(125*8)=90*1000 = 9000
1384-(450+384) = 1384-384-450 = 1000-450 = 550
37*99 = 37*(100-1)= 37*100 - 37 = 3700-37=3663
82*98 = 82*(100-2)=8200- 164 = 8036
202*28 = (200+2)*28 = 200*28+2*28 =5600+56 =5656
76*105 = 76*100 + 76*5 = 7600+380 = 7980
82*14+18*14 = 14*(82+18)=14*100=1400
69*99+69 = 69*(99+1)=69*100 = 690049×102-2×49
125×76×8
8.33-2.43-4.57
103×32
6.7+ 2.63+4.3
41000÷8÷125
5824÷8×(85-78)
840÷28+70×18
40乘13乘25
480除以32
120除以5除以4
38乘201 45乘97-7乘45
21乘41减21
35乘22加35乘36+35乘22
44乘198 125乘25乘8乘40
95乘53加53
99乘125
45乘101减45
138-43-57-38
1.498+3972.502-3993.63-45-55+1374.125×565.302×99+3026.145×89+145×21 。
1、475+254+361
2、615+475+125
3、860-168+159
4、465+358-27
5、647-(85+265)
6、476+(65-29)
7、154×8÷16
8、400÷25×75
9、16×25÷16×25
10、552÷69×8
11、600-120÷10
12、(600-120)÷10
13、(466-25×4)÷6
14、(43+32)÷(357-352)
15、138+(27+48)÷25
16、56×19+25×8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
1、368+2649+1351
2、 89+101+111
3、24+127+476+573
4、400-273-127
5、327+(96-127)
6、72×98
7、442-103-142
8、999+99+9
9、67×5×2
10、25×(78×4)
11、72×125
12、9000÷125÷8
13、400÷25
14、25×36
15、103×27
16、76×102
17、3600÷25÷4
18、99×35
19、(25+12)×4
20、56×27+27×44
21、56×99+56
22、125×25×8×4
23、25×32×125
24、125×64
(1)(78+61)+39
(2)700-82-18
(3)348+163+242+410+537
(4)125×47-47×25
(5)201×316
(6)374-205+226-95
(7)3000-999
(8)997×7+21
(9)87×470+870×53
(10)(55+55+55+55×5)×125
(11)125×(8+40)×25 (12)99+49×99
(13)264×97+4×264
(14)454+999×999+545
(15)9999×36+6666×3×32
(16)124×38+65×124+76×110-76×7
(17)62×4+44×5+5×18
(18)3400-62×34-38×20-38×14
(19)1992×19911991-1991×19901990
396-96-172-28 =(396-96)-(172+28)= 300-200 = 100
125*24 = 125*8*3 = 1000*3 = 3000
四年级数学9套计算题小学数学四年级计算题过关练习一一、请你口算。0.38+0.6=
155-(60-55)=
64.2+5.7=
643-27-73=0.97-0.09=
12.8-9.86=
17.08-4.58 =
9900÷25÷4=3.5+0.6=
5-0.15=
4.35+5.35=
99×55+55=
0.81+0.09=
0÷78=
60-20÷5=
47×25×4=
0.5+0.5=
0.5-0.5=
0.5×0.5=
0.5÷1=二、请用递等式计算 72-9×8÷6
3600÷(20÷5)
(450+27) ÷(21-18)
86.7-(14.8-3.3 )
70-(12.87+0.75)
84.6-(26.3-8.3)三、你能想出简便方法来计算下面各题吗?87-3.12-0.88
6.74+12.62+24.38+3.26
88×12537.65-(7.65+5.4)
34×7+65×7+7
38×38+38×62四.用小数计算。6米45厘米+3米5分米
10千克-3千克700克小学数学四年级计算题过关练习二1、口算 1.3-0.8=
630÷90=
6-0.37=
0×100+100=60×0=
2.73+0.27=
0.75+0.3=
5×9+1=4.3÷1000=
0.69+1.1=
300×18=
7+7×9=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要简算。 49×102-2×49
125×78×8
8.33-2.43-4.57
99×37
6.7-2.63+3.3-3.37
41000÷(41×5)3.5×72+6.5×28
5824÷8×(85-78)
840÷28+70×18 3、根据要求给下面算式添括号。(1)72+360÷9-5
(2)72-4×6÷3
①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加
①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
②先算减法和加法,最后再算除法
②先算减法和除法,最后算乘法
③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最后算加法
③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
小学数学四年级计算题过关练习三1.口算:2.5×4=
8.4÷4=
3-1.4=
1.3÷100=
120×6=85-58=
2.5+0.05=
45×20=
100×2.8=
8×9+8= 7×5÷7×5=
125×7×8=
10?(2.3+2.7)=
7×99+7=
0.5+1.5=
120÷6÷2=
4×(36-25)=
0.5+0.5=
0.5-0.5=
300-84-16=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10-3.06
11.36+8.54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6.45-0.58-1.42
3.27+6.4+2.73+4.6
12000÷125×825×44
125×32×25
(160+880)×20
99×45
102×36
12×(324-285)÷26
小学数学四年级计算题过关练习四
1、⑴36加上36除720的商,再减去6,差是多少?
⑵36加上720除以3.6的商,再减去6的差,和是多少?
⑶36加上720除以3.6的商,再减去6,商是多少?
2、⑴72减去4乘6的积,再除以3,差是多少?⑵72减去4的差乘以6,再除以3,商是多少?
⑶72减去4的差乘以6与3的商,积是多少?
3、⑴558加上230乘以6.2,再除以31的商,和是多少?
⑵558与230的和乘以6.2与3.1的商,积是多少?
⑶558加上230与6.2的积,再除以3.1,商是多少?
4、⑴59加上2.1乘以9.6,再除以8,和是多少?
⑵59与21的和乘以8除96的商,积是多少?
⑶59与21和乘以96,再除以8,商是多少?
小学数学四年级计算题过关练习五
1、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1) 32×800-400÷25
先减再乘最后除(2) 32×800-400÷25
先除再减最后乘(3) 32×800-400÷25
先减再除最后乘2、递等式计算:2400÷80-14×2
108-(83+360÷60)
(420+48)÷(375-345)420÷(205-198)×4
460÷(29-18÷3)
1450÷2×(16+9)3、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715+265+335+285
125×32×5
46×2017100-137-263+300
75×4×2×5
99×64+643、列式计算:(1)25和40的积是163与87的和的多少倍?
(2)一个数的8倍比54多10,这个数是多少?
小学数学四年级计算题过关练习六一、直接写得数:400÷50=
99÷33=
18×50=
470+70=14×4=
750÷50=
1400÷70=
6×120=
480÷40=
620-30=
217-65-35=
30-30÷512×6+8=
5×4×6=
84÷4÷7=
36÷9×5=二、竖式计算: 996÷ 83=
580 ÷18=
4140 ÷40=三、用递等式计算。490÷70×154
774÷(17+26)
47-28+33320-770÷11×3
960÷32+15×11
451-(164-88)÷3四、简便计算: 34+3.46+0.66
74+(167+26)
37-56+73-442.5×36
4.5×108
248+302
6.7×12×5小学数学四年级计算题过关练习七一、口算:60×9=
50×90=
600÷30=
20×3.4=4.3×2=
1.1×600=
1.3×600=
7.5-1.8=70-30=
8000-3000=
120÷3=
3×900=900÷3=
320÷3=
210×4=
25×100=
二、用竖式计算:3.8×250=
7580÷5.4=
140×250=
508×1.5=
8500÷70=
40800÷340=
三、简便计算:5.5×22+78× 5.5
203×4.6
203×46-3×46
99×78
49×99+99
98×101
98×101-98
49×99+49
45+45×26+45×73
38×36-36×8
1.25×32×2.5
43+57-43+57
24×5-24×5
24×5÷24×5
576-203
289+104
小学数学四年级计算题过关练习八1、直接写得数。6.2×3=
0×65+5=
7.7×20=
6+1.8+84=9.8+1.2=
42×1×5=
1.2×25=
9×5÷5×9=460+280=
810÷27=
540÷270=
240×30=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874÷(24×23-506)
25×5÷(155-30)
25×99
25×16
48×(39-594÷33)
(40+4)×2.5
96×101-96
486-(186+59)-41
863-297
3、列综合算式计算。(1) 4.5乘4.5减去2.7的差,积是多少?
(2)5.6加上4.8乘3的积,和是多少?
(3)28.8除以1.8乘4的积,商是多少?
小学数学四年级计算题过关练习九
一、用竖式计算21.5÷2.4=
900÷2.4=
5.6×0.35=二、脱式计算。175-75÷25
68+35×13
7.25-(1.25+2.37)
(11.4+16.6)÷35
43.2÷(9×8)
189-60+40
三、简便计算。52+9.9
2.5×32
47+23.6+6.46×(15×9)
402+359
4.3+7.8+12.2+25.7
2.5×(26×4)
25×44
3.54+(229+0.46)25×14×4
=25×4×14
=100×14
=1400.125×19×8
=125×8×19
=1000×19
=19000.20×8×5
=20×5×8
=100×8
=8006×26+4×26
=(6+4)×26
=10×26
=260
加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题(一)
1) 500+(407+0)=
2) 386+382+114=
3) 42+(91+158+109)=
4) (87+103+113)+97=
5) (246+387+154)+13=
6) 49+(71+151+129)=
7) 255+(79+45)=
8) (169+39+131)+261=
9) 219+175+181+225=
10) 14+498+486=
11) (404+195+96)+305=
12) 793+393=
13) (106+45+94)+155=
14) 433+(477+67)+23=
15) 25+(251+275+49)=
16) 51+(5+49)=
17) (83+33+17)+67=
18) 196+97=
19) 41+(33+59)=
20) 290+171+210+329=
21) 1000+499=
22) 226+(166+74)=
23) 63+(82+137)+118=
24) 354+479+146=
25) 76+(44+124)+156=
26) 270+(96+230+404)=
27) 108+215+292+185=
28) (89+89)+(11+11)=
29) 108+(221+192+79)=
30) 257+60+143+340=
31) 56+(143+144)=
32) (259+349+141)+51=
33) (198+252+102)+48=
34) 80+(43+20+57)=
35) 434+238+66=
36) 92+(34+108)+166=
37) 82+(78+218+222)=
38) (54+150)+(146+50)=
39) 254+(144+246+356)=
40) 176+(236+124)+64=
41) 62+219+238+81=
42) (6+66+94)+34=
43) (140+125+160)+175=
44) 13+(287+387)=
45) 200+95=
46) 1002+495=
47) 370+430+130=
48) 159+140+41+60=
49) 195+(141+205+259)=
50) 31+(62+69)=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题(一)
1) 713-(387+313)=
2) 866-370-130=
3) 399-195=
4) 400-199=
5) 807-401=
6) 397-196=
7) 369-(246+69)=
8) 594-300=
9) 480-78-116-206=
10) 982+(30-482)=
11) 656-(300-144)=
12) 514+(434-14)=
13) 756-272-(51+77)=
14) 594+(193-94)=
15) 146-(56-54)=
16) 597-196-104=
17) 760-(2+79)-319=
18) 200-93=
19) 227-(170+27)=
20) 282-9-(1+190)=
21) 152-31-(12+57)=
22) 365-(55+89)-56=
23) 206-106=
24) 392-(109+54)-37=
25) 344-143-95-62=
26) 556-98-(170+32)=
27) 266-(158+66)=
28) 377-(131-23)=
29) 349-(24+51)-125=
30) 529-(388-271)=
31) 606-303=
32) 234-(181-166)=
33) 753-449-51=
34) 399-30-(123+147)=
35) 561-(171+114)-115=
36) 333-(191-67)=
37) 405-(46+41)-213=
38) 617-60-(201+239)=
39) 842-12-135-353=
40) 599-300=
41) 699-(25+299)=
42) 122+(55-22)=
43) 820-93-407=
44) 630-103-12-385=
45) 254-(186-146)=
46) 761-(191+261)=
47) 709-(102+39)-259=
48) 207-96=
49) 666-338-62=
50) 120-(91-80)= 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题(一)
1) 402×389=
2) 72×25=
3) 55×28×25=
4) 163×56×125=
5) 294×353+147×294=
6) 107×56×125=
7) 25×160×125=
8) 127×16×25=
9) 25×224×125=
10) 25×64×125=
11) 4×482+4+17×4=
12) 246×146+254×246=
13) 44×16+44+483×44=
14) 402×79=
15) 78×186+14×78=
16) 21×55+45×21=
17) 201×8-8-8×100=
18) 362×5+195×362=
19) 52×25=
20) 197×171=
21) 25×288×125=
22) 25×32×125=
23) 40×157+143×40=
24) 166×16×25=
25) 194×10-10-10×93=
26) 134×16×125=
27) 498×83=
28) 45×20×25=
29) 231×173+27×231=
30) 155×62+138×155=
31) 40×125=
32) 113×28×25=
33) 739×7-7-7×338=
34) 726×11-11-11×325=
35) 207×159+241×207=
36) 72×45+55×72=
37) 32×125=
38) 217×12×25=
39) 56×28×25=
40) 25×96×125=
41) 228×24×25=
42) 24×125=
43) 64×125=
44) 44×25=
45) 188×24×125=
46) 191×1-1-1×90=
47) 25×160×125=
48) 56×125=
49) 72×25=
50) 153×16×125=
除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题(一)
1) 112000÷5600=
2) 7875÷25=
3) 200÷25=
4) 5400÷150÷4=
5) 7475÷25=
6) 4755÷15=
7) 3600÷100÷4=
8) 2400÷100÷4=
9) 12600÷600=
10) 2225÷25=
11) 6408÷24=
12) 2450÷25=
13) 2928÷24=
14) 11200÷175÷4=
15) 1356÷12=
16) 5450÷25=
17) 81000÷4500=
18) 25900÷175÷4=
19) 5000÷125÷4=
20) 6000÷100÷4=
21) 10400÷100÷4=
22) 36000÷3600=
23) 1400÷50÷4=
24) 4250÷25=
25) 840÷24=
26) 10800÷150÷4=
27) 1500÷25÷4=
28) 900÷300=
29) 25200÷2800=
30) 50÷25=
31) 1000÷50÷4=
32) 48000÷3000=
33) 20000÷2500=
34) 1675÷25=
35) 5940÷27=
36) 900÷900=
37) 700÷25=
38) 1200÷75÷4=
39) 912÷24=
40) 20000÷1000=
41) 1200÷25÷4=
42) 11475÷25=
43) 25200÷1800=
44) 129600÷5400=
45) 8000÷100÷4=
46) 3000÷125÷4=
47) 9075÷25=
48) 7200÷150÷4=
49) 2650÷25=
50) 630÷18= 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题(一)
1) 444-(387-356)=
2) 5502÷21=
3) 25×32×125=
4) 797+401=
5) 25×192×125=
6) 330×119+381×330=
7) (79+92+121)+108=
8) (37+56+63)+44=
9) 144-2-30-68=
10) 103×91=
11) 25×192×125=
12) 304+(166-104)=
13) 282×135+365×282=
14) 183×3-3-3×82=
15) (155+356)+(345+144)=
16) 799-407=
17) 88×125=
18) 289+(376+111+24)=
19) (56+98)+(44+2)=
20) 89+(155+111+45)=
21) 124+(261+176+39)=
22) 297-0-(0+200)=
23) 67+71+233+229=
24) 376×1-1-1×175=
25) 214×71+429×214=
26) 9100÷175÷4=
27) 108+(16-8)=
28) 58+156+142=
29) 396-203=
30) 25×32×125=
31) 200+95=
32) 645-200-200=
33) 149+(208+251)+192=
34) (34+261+366)+139=
35) 407-205=
36) 250-57-143=
37) (33+65+67)+35=
38) 197-96=
39) (315+299+85)+101=
40) 40×125=
41) 25×128×125=
42) 62+(79+38)+21=
43) 4075÷25=
44) 40×125=
45) 48×25=
46) 342×372+28×342=
47) 2×258+2+41×2=
48) 101×1=
49) 168-8-92=
50) 64×125=
2,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1000道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我已经慢慢的在成长,但是我却觉得,成长也给我带来了一定的苦恼。
小的时候,我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一定会来第一时间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分享我的喜怒哀乐,这样我会觉得特别的有安全感。
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已经渐渐的将我的心思小心翼翼的隐藏起来,不想让他们知道了。我在学校无论发生多么不好的事情,都不想告诉他们,即使我的心情十分的糟糕,我也更愿意自己一个人躲在屋子里慢慢的消化。
我觉得自己现在只想让父母感受到我的喜悦,让他们看到我优秀阳光的一面,在另一个阴暗面下,我更愿意自己一个人去承担,不想让他们为我操心。这种感觉应该就是所谓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代沟吧。
我虽然惊喜与自己的不断成长,但是这种成长中带给我的苦恼也让我十分的困惑,大概这就是成长吧。
3,给我四年级的500道口算和脱式计算,要有答案0.15千克=( 150)克 3.001吨=(3 )吨( 1)千克 3.7平方分米=(37000 )平方毫米 5.80元=(5 )元( 8)角 ( 15)分米=1.5米 ( 4)吨( 80)千克=4.08吨 510米=( 0.51)千米 5米16厘米=(5.16 )米 5千克700克=( 5.7)千克 0.95米=(95 )厘米 4700米=(4.7 )千米 3650克=(3.65 )千克 40.06吨=(40060 )千克 1.4平方米=( 140)平方分米 360平方米=( 0.036)公顷 7.05米=(7 )米(5 )厘米 5.45千克=(5 )千克(450 )克 3千米50米=(3.05 )千米 ( 0.5)时=30分 3千克500克=(3.5 )千克 (2.75 )时=2时45分 2.78吨=(2 )吨(780 )千克 0.25时=(15 )分 504厘米=(5.04 )米 4.2米=(4 )米(20 )厘米 10米7分米=(10.7 )米 0.06平方千米=( 6)公顷 9千克750克=( 9.75)千克 8.04吨=( 8)吨(40 )千克 6.24平方米=(624 )平方分米 0.05千米=(50)米 1250平方厘米=(0.125)平方米
100毫升=(0.1)升1吨70千克=
(1.07)吨 102平方千米=(102000000)平方米
2.68升=(2)升(680)毫升 1200米=( 1.2 )千米
4040千克=(
4.04
)吨 240.3平方厘米=( 2.403 )平方分米
5米8米=( 5.8 )米
4.2平方米=( 4 )平方米(
20 )平方四年级下册计算能力检测(一)
姓名:
用递等式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45+240÷12
124+78+22
100-35-25
(140-70)×54
63+84×2÷42
490÷7+24×526×6-110
345+99
(46-20)×30-9025×27×4
15×7+85×7
(40-4)×25125×64
2400÷80-14×2
108-(83+360÷60)
4,500道四年级下册脱式计算题(只要整数)1. 3/7 × 49/9 - 4/3
2. 8/9 × 15/36 + 1/27
3. 12× 5/6 ? 2/9 ×3
4. 8× 5/4 + 1/4
5. 6÷ 3/8 ? 3/8 ÷6
6. 4/7 × 5/9 + 3/7 × 5/9
7. 5/2 -( 3/2 + 4/5 )
8. 7/8 + ( 1/8 + 1/9 )
9. 9 × 5/6 + 5/6
10. 3/4 × 8/9 - 1/3
11. 7 × 5/49 + 3/14
12. 6 ×( 1/2 + 2/3 )
13. 8 × 4/5 + 8 × 11/5
14. 31 × 5/6 ? 5/6
15. 9/7 - ( 2/7 ? 10/21 )
16. 5/9 × 18 ? 14 × 2/7
17. 4/5 × 25/16 + 2/3 × 3/4
18. 14 × 8/7 ? 5/6 × 12/15
19. 17/32 ? 3/4 × 9/24
20. 3 × 2/9 + 1/3
21. 5/7 × 3/25 + 3/7
22. 3/14 ×× 2/3 + 1/6
23. 1/5 × 2/3 + 5/6
24. 9/22 + 1/11 ÷ 1/2
25. 5/3 × 11/5 + 4/3
26. 45 × 2/3 + 1/3 × 15
27. 7/19 + 12/19 × 5/6
28. 1/4 + 3/4 ÷ 2/3
29. 8/7 × 21/16 + 1/2
30. 101 × 1/5 ? 1/5 × 21
31.50+160÷40 (58+370)÷(64-45)
32.120-144÷18+35
33.347+45×2-4160÷52
34(58+37)÷(64-9×5)
35.95÷(64-45)
36.178-145÷5×6+42 420+580-64×21÷28
37.812-700÷(9+31×11) (136+64)×(65-345÷23)
38.85+14×(14+208÷26)
39.(284+16)×(512-8208÷18)
40.120-36×4÷18+35
41.(58+37)÷(64-9×5)
42.(6.8-6.8×0.55)÷8.5
43.0.12× 4.8÷0.12×4.8
44.(3.2×1.5+2.5)÷1.6 (2)3.2×(1.5+2.5)÷1.6
45.6-1.6÷4= 5.38+7.85-5.37=
46.7.2÷0.8-1.2×5= 6-1.19×3-0.43=
47.6.5×(4.8-1.2×4)= 0.68×1.9+0.32×1.9
48.10.15-10.75×0.4-5.7
49.5.8×(3.87-0.13)+4.2×3.74
50.32.52-(6+9.728÷3.2)×2.5
51.[(7.1-5.6)×0.9-1.15] ÷2.5
52.5.4÷[2.6×(3.7-2.9)+0.62]
53.12×6÷(12-7.2)-6 (4)12×6÷7.2-6 1.[(5.84-3.9)/0.4+0.15]*0.92
2.4.38/(36.94+34.3*0.2)
3.(284+16)*(512-8208/18)
4.5.4/[2.6*(3.7-2.9)+0.62]
5.[(7.1-5.6)*0.9-1.15]/2.5
6.32.52-(6+9.728/3.2)*2.5
7.5.8*(3.87-0.13)+4.2*3.7
8.8/9*[15/16*(7/16-1/4)/1/2]
9.[5 1/2-1.04*(1 2/3+5/6)]/2.9
10.6 3/7 /3/7-[(7-0.5)*1/4]
11.(0.75+0.2)/0.25*25%+12/0.75+7.2/2.4
12.1.21*42-(4.46+0.14)*1375+450/18*25
13.1+0.45/0.9-0.75-168.1/(4.3*2-0.4)
14.605*8+3.5-44+10.9-(6.6+0.125/12.5%)
15.56*(56-65)*[0.325-62/30+(56/8)-65 ]
16.4/7*5/9 + 3/7*5/9-3/4 × 8/9 - 1/3
17.50+160/40 *(58+370)/(64-45)
18.347+45×2-4160÷52
19.6-1.6÷4+ 5.38+7.85-5.37
20.5.4÷[2.6×(3.7-2.9)+0.62
30.8÷[14-(9.85+1.07)]
[60-(9.5+28.9)]÷0.18
2.881÷0.43-0.24×3.5
20×[(2.44-1.8)÷0.4+0.15]
28-(3.4 1.25×2.4)
2.55×7.1 2.45×7.1
777×9 1111×3
0.8×〔15.5-(3.21 5.79)〕
(31.8 3.2×4)÷5
31.5×4÷(6÷3)
0.64×25×7.8
2.22÷2.5×2.5÷2
194-64.8÷1.8×0.9
36.72÷4.25×9.9
5180-705×6
24÷2.4-2.5×0.8
(4121 2389)÷7
671×15-974
469×12 1492
405×(3213-3189)
3.416÷(0.016×35)
0.8×[(10-6.76)÷1.2]
19.4×6.1×2.3
5.67×0.2-0.62
18.1×0.92 3.93
0.043×0.24×0.875
0.4×0.7×0.25
0.75×102×2
100-56.23 0.78 5.436-4.07×0.86没了,如还嫌不够,http://www.shuxue.com.cn/ 还有很多
5,三年级脱式计算题大全800道?1、30-(19+2);
2、(26+28)÷9;
3、3+2×8;
4、(3+5)×6;
5、36÷9×6;
6、180÷9-18;
7、(48+52)÷21;
8、100-25×420+80×3;
9、7×(34+56);
10、105×2×5;
11、800-57×9(65+16)÷9;
12、230×(140-132);
13、24×5+24×7(2534-958)÷8;
14、792×7÷9;
15、(5021-3918)×61208-237×5;
16、4280÷(19-11);
17、190+360÷24×8;
18、(140+60)×(26-8);
19、78×7+828÷18;
20、(359-42)×53+64280+650÷13;
21、1000-(280+650÷13);
22、707-35×20;
23、(120-103)×50;
24、50+160÷40(58+370)÷(64-45);
25、120-144÷18+35;
26、760÷10÷38;
27、(95-19×5)÷74;
28、45×20×3;
29、(270+180)÷(30-15);
30、347+45×2-4160÷52;
31、95÷(64-45);
32、78-145÷5×6+42;
33、420+580-64×21÷28;
34、812-700÷(9+31×11);
35、(136+64)×(65-345÷23);
36、85+14×(14+208÷26);
37、(284+16)×(512-8208÷18);
38、120-36×4÷18+35;
39、(58+37)÷(64-9×5);
40、(6.8-6.8×0.55)÷8.50;
41、12×4.8÷0.12×4.8;
42、(3.2×1.5+2.5)÷1.610;
43、15-10.75×0.4-5.7;
44、22×4+211322121×3+41040÷52612+174;
45、147+72÷410289×16534+4202×80÷4;
46、120×5÷2202+36÷930÷5+240;
47、81÷9+87766×5+774921+7×4;
48、80×6×2770÷7+65807+20÷2;
49、100-50÷535-35÷7302+30×2;
50、600×8÷340+100÷5434+25×5;
51、60-12×364÷8+456640+60×4;
52、5×7-48÷642÷7+36÷637×4+19×8;
53、10×4-20÷415÷3+10÷525÷5+42÷6;
54、35÷5+8×772÷9-36÷621×4-54÷9;
55、72÷8+9×536÷4+21×225÷5-16÷4;
56、56÷7+36÷6500×(400-396)72÷9-5;
57、564+264-4537650-(546+4530)65×9-450;
58、9×80+9809000-(4500+250)6700+72÷8;
59、14×6+9×5900÷(71-68)180÷9-42÷6;
60、12÷6+45×38×(910-720)760-540+1110;
61、6500+1250-350080×30+56009450-3200-4200;
62、2400÷6-45800×7-1801600÷2+230;
63、4000÷8+350320÷8+64270÷3×9;
64、630÷9+3202800+32×6300÷6×9;
65、(6900-2400)÷5(72÷9)÷(56÷8)54÷9×8;
66、280×4÷560×8+157060×(23-17);
67、960÷4×9350÷5×9450÷5+1250;
68、(6900-2400)÷575÷15+20×53090+6×6;
69、(387-387)+0160-160÷80750+550÷5;
70、(111+189)×3125×8÷1006×250×0;
71、(1+7)×(16-6)810×4÷433÷11+4×9;
72、187+299-299587+496-6742660+26÷26;
73、153÷153+65732÷(32÷16)300-(300-222);
74、75÷15+20×5(150-75)×(25-20);
75、3390-10×95687+(99-67);
76、1000+(1000-988)3560+20×90;
77、(250-150)÷(30÷6)687+999÷3;
78、(4870-3675)+7200÷9(9467-5642)÷(350÷70);
79、794-198;
80、6756-193-207;
81、72×125;
82、97×360+52613×360;
83、428×(3080-1980)-742;
84、448×26+17523÷4102297;
85、3600-(165358+1872÷24);
86、48230÷(150+37×16);
87、1000÷(850-25×26)+44;
88、(7344÷72+98)×43;
89、(905+985)÷(203-168);
90、58+262+138375+219+381+225;
91、5001-247-1021-232181+2564+2719;
92、378+44+114+242+222276+228+353+219;
93、(375+1034)+(966+125)(2130+783+270)+1017;
94、99+999+9999+999997755-(2187+755);
95、2214+638+2863065-738-1065;
96、2357-183-317-3572365-1086-214+497-299;
97、25×32×125178×101-17884×36+64×84;
98、75×99+2×7583×102-83×225×(24+16);
99、2356-(1356-721)1235-(1780-1665);
100、75×27+19×2531×870+13×310;
101、50×(34×4)×34×(25×65+25×28);
102、123×18-123×3+85×123175-75÷252800÷100+789;
103、47.83-(6.83+13.5)(947-599)+76×64;
104、2800÷100+789。
6,求30道五年级脱式计算题带答案0.4×125×25×0.8
=(0.4×25)×(125×0.8)
=10×100=1000
1.25×(8+10)
=1.25×8+1.25×10
=10+12.5=22.5
9123-(123+8.8)
=9123-123-8.8
=9000-8.8
=8991.2
1.24×8.3+8.3×1.76
=8.3×(1.24+1.76)
=8.3×3=24.9
含括号运算
如果要改变上面所说的运算顺序,就要用到括号。常用到的括号有三种:小括号,记作( );中括号,记作[ ;大括号,记作{ }.使用括号的时候,两边拉,中间加。要先用小括号,再用中括号,最后用大括号。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几种括号,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或除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加或减法,最后算大括号里面的。在计算时,应该先把括号里面的式子按照前面所说的顺序进行计算,再把所得的结果和括号外面的数按照同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7,六年级数学100道脱式计算带过程带答案 急急急 !!!1、1.25×(8+10)
=1.25×8+1.25×10
=10+12.5
=22.5
2、1.24+0.78+8.76
=(1.24+8.76)+0.78
=10+0.78
=10.78
3、1/2-(4/5-1/2)
=1/2+1/2-4/5
=1-4/5
=1/5
4、4800÷25÷4
=4800÷(25x4)
=4800÷100
=4800÷100
=48
5、2/5-(3/8-3/5)
=2/5+3/5-3/8
=1-3/8
=5/8
6、3/4-(3/7-1/4)
=3/4+1/4-3/7
=1-3/7
=4/7
7、3.2x0.125x2.5
=0.125x8x(0.4x2.5)
=1x1
=1
8、0.4×125×25×0.8
=(0.4×25)×(125×0.8)
=10×100
=1000
9、1.25×(8+10)
=1.25×8+1.25×10
=10+12.5
=22.5
10、9123-(123+8.8)
=9123-123-8.8
=9000-8.8
=8991.2
8,六年级脱式计算题100道,急急急要有分数,简单一些, 谢谢(30+20%)÷2
12×3÷(25+20%)
30÷(3+40%)
27÷8×16×10%
(43×20%)+【3×(1÷9)】
14×15%+25×8×(1÷4)
19.8÷(1+10%)
19.8÷(1-10%)
20÷(1-20%)
20×(1-25%)
20÷(1+20%)
20×(1+25%)
60÷(30%-25%)
120×(1-25%-40%)
605×8+3.5-44+10.9-(6.6+0.125÷12.5%)
(0.75+0.2) ÷0.25×25%+12÷0.75+7.2÷2.4
(25%-695%-12%)×36
4÷2-34%
(25÷3×18) ×30%
1049 × (1-75%)
(1+37%)×20
35÷2×75%
(54+10%)÷20
(25÷÷3×18) ×30%
(2+70%)×40
25%×((23+2%)×4)
(30+20%)÷2
12×3÷(25+20%)
30÷(3+40%)
27÷8×16×10%
(35+10%)×27
(45+50%)×3×1÷2
(43×20%)+(3×(1÷9))
27×(9×(1÷3)) ×5%
14×15%+25×8×(1÷4)
(1+48%)×2
(4×8-12) ×50%
(48÷60%)÷10
63×(1÷7) ×30%
(0.75+0.2) ÷0.25×25%
10.9-(6.6+0.125÷12.5%)
4÷2-34%
7÷3+445%
36×7÷45%
180×75%÷3×5
1700×15%÷5×3
2010÷3×45%
101 × 1÷5 - 1÷5 × 21125%
25%×((23+2%)×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2除75与24的差,去除2,结果是多少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