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今年的央'美研'究生考试,但是理论课比较弱,想问下哪家十大哪个考研机构比较实力排名好啊?

我是2019 Fall入学Duke ECE项目的学生,今天这篇文章会从就业、课程、就读体验等方面来谈一下我们项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实习/就业我之前有了解过我们ECE上一届的实习上岸情况,总体情况还是不错的,其中又数SDE方向的学生表现最好,有70%-80%的人都上岸了,之所以结果这么好,有部分原因是他们当时赶上了Amazon大量捞人。我们这届的话就要差一点了,秋季学期结束的时候上岸率还不到20%。至于去向,我知道的有FB,nvidia, Amazon, Yext, Intuit, Arista等。据我分析,情况不够好可能是跟19fall找工大环境比较差有关,另外,去年我们有一门课程换了老师,这也对找工有一些不好的影响。虽然大家都倾向于从实习上岸率来判断一个项目的优劣,但我今天想说的是,我不觉得这个指标是一个很理想的判断标准。举个例子,某项目招收的大部分是科班学生,学生基础都很好,上岸率自然高,但是转专业的学生去了就一定能找到工作吗?显然不是。又比如某个项目的FB 面试多,单从概率论的角度看来你觉得自己去了就很可能拿到FB面试,但你却可能忽略另外一些信息——可能FB更喜欢招女生而不是男生。如果你是男生,就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了。总之,我说这番话的用意,是想让大家综合考量多方因素,不要只从概率角度看问题。接下来我就详细给大家分析一下Duke在找实习方面的优缺点:优点1: peer pressure 小可能大家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信息跟我的看法恰恰相反,其实我自己也看过那些说法,说是我们 ECE招人多,所以peer pressure很大。但我今天是来反驳这个观点的,据官方数据显示,我们ECE学生只有不到90人, SDE和ML这两个方向的人数加起来不到60。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我们ECE人数并不多。第二,我们专业招收了很多转专业学生,他们在第一学期的时候几乎不会参加就业竞争,因此第一学期会跟你一起投简历的人不会超过10个。(因此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ECE的实习上岸率比较低)由此看来,我们学校的peer pressure可以说是非常微弱了,根本没办法和CMU相比。这样一来,很多同学其实经历一般也能在这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学生都收到了FB/Google的面试。优点2: 项目声誉不错杜克大学的招牌还是很管用的。虽然是ECE方向,大家也不用担心title问题, ECE下设了 SE track,所以大家简历上会标注software engineering track。优点说完了,下面说说缺点。缺点1: workload大,可能会没那么多时间找工。(关于workload后面会详述)缺点2: 找实习的气氛不够浓厚,跟UCSD/UCS是不能比的,我大概描述一下氛围吧——UCSD/UCS学生的日常: mock刷题&面试,Duke学生的日常:讨论虚拟内存,TLB,object layout,processor datapath...缺点3:career service在我眼中没有那么给力最后我提一点找工作(实习)的建议。请大家一定要早点投简历。不管是我自己还是周围的学长学姐,我们都一致认为早投早好,在学期开始的时候比较容易拿到面试,越往后拖就会越难。课程相关整体来看,Duke ECE的课程质量我还是挺满意的。有很多项目的ECE因为自身的课程质量不高,所以要去选CS的课,课程的质量高低取决于选CS课的难易程度。但在Duke完全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我们ECE自己的课比CS质量高,ECE的师资力量也很强大,且都以培养优秀的SDE人才为己任。下面吹一波ECE的课程质量。可以这么说,杜克教的东西非常扎实。学下来你会发现,你不仅在知识层面有了升华,在工程习惯方面也会有很大的提升。像设计接口,单元测试,设计test case,熟悉Git/Linux/emacs下的开发,写代码时候对于corner case的思考(defensive coding)等等,都是你会学到的东西。在我眼里,课上学到的知识远远超过那种单纯搬砖的实习。而很有意思的是,我觉得如果只会刷题,实习多半也只能搬砖了。如果你是非科班出身,自身又没有足够多CS工程实践经历,那我希望你能抓住在杜克学习的好机会,认真学习,毕竟这有可能这就是你最后一个系统学习和锻炼自己的机会了。如果你不认真学,那你作为一个工程基础为零,不懂OS/DB知识的人, linux/Git,设计接口和test case一问三不知,那你即便进了大厂实习也只会搬砖,根本没啥意义。我还很喜欢ECE的课程设计,课程循序渐进,带你从入门到精通,每节课都适用于0基础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运用专业的方式来训练你的编程习惯和代码能力。比如大热课ECE551,在一开始的时候还在教你int的分类,等到期末就开始讨论并发和C++对象在内存中layout,virtual inheritance了。整个课程有107个作业,包括读代码、写代码、写test case,final project是写一个简化版linux shell。这门课的体验非常神奇,开学的时候还是人均编程小白,期末的时候人人都能实现linux shell 了,感觉就像脱胎换骨一样。但是,duke 的课程也有缺点,就是有时候workload太大了,学起来比较吃力。一般来说,第一学期的三门课分别是ECE551(C++编程与数据结构),ECE550和ECE590(图灵机与算法)。我主要讲一下ECE550,这门课会从计算机的底层硬件讲到processor datapath, cache,virtual memory,还会涉及一些OS基础知识。这门课换老师之前的workload还算比较正常,但到了我们这届就变得特别魔鬼,对于我这种数电菜鸡无疑是致命一击。不光是要做各种recitation中的项目和作业,最折磨人的还当数课程的四个project,我当时真的花了特别多的时间来完成: 分别用Verilog&assembly实现ALU, Regfile, processor, 和一个可以在显示屏上玩的小游戏。而具体每个project还有各种限制和要求,比如不让使用behavioral verilog等。我当时光忙着完成课业要求就已经累瘫了,根本就没啥时间刷题和准备面试,一个学期总共只写了200道左右的题,有50%还是面FB的前10天写的,现在想起来也还是觉得像噩梦一样。苦水倒完了,我现在给550说点好话。之所以体验感非常累,可能因为我们这一届正赶上550这个老师第一次授课,所以课程把握得不是很好。但是这个老师提供了匿名反馈的渠道,我们之前一个学期都在不断地反馈,中途老师就取消了一些project,所以我觉得之后这门课的workload应该不会那么魔鬼了。当然,我说这番话并不是想让大家都选这门课的意思,如果考虑到时间方面的问题并且又对这门课不感兴趣,你完全可以不选这门课。我这里提供一个选项,第一学期不选550而是选CS516(数据库相关),第二学期再通过找老师要permission code的方式选上568(后端+全栈),以及通过官方渠道注册旁听650(OS+DB+network)的许可。(其实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不然当初我也不会选550了。关于课程时间会挤压刷题时间这一点,我觉得最好的解决方式是在国内的时候就把题刷好。大家读本科的时候,特别是大四期间,其实是有很长一段空闲时间的,不用非等到来美国之后再刷,如果为了刷题而选一些水课,那就对不起自己交的高昂的学费。我有一个本科室友,大四下开始集中刷题,来美国之前已经刷了600道,周赛能拿五十。所以在来之前刷个200-300的题真的不难。我自己也是走了一些弯路的,当时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课程的workload,来这边之前只在课余做了些项目,没有大量刷题,所以来之后就后悔了,第一学期过得非常累。大家就不要像我这样了,无论大家来不来杜克,早点准备起来准是没错的,希望大家好好利用国内的这段时间。第二个缺点就是,因为第一学期的课程比较偏基础,所以第一学期结束之后,你的简历并没有很多东西可以写。我前面也说过,因为杜克的课程是从入门到精通,会循序渐进地学习,所以第一学期的课程还没有到project-oriented 的阶段,少有那种可以收获project的课程。(但并不是完全没有,ECE551的linux shell和CS516的项目都可以写)但第二学期开始就不是这样了,几乎所有课程都有项目,大家放宽心。生活感受Durham的风景很美,极目四眺,树多且人少,宁静的乡间公路在蓝天白云下蔓延至远方。夜里,云彩被夕阳渲染成灿烂的橘黄色,美不胜收。学校的建筑古色古香,离工学院不远的地方,还矗立着鼎鼎有名的杜克教堂。村是村了点,但我还是挺喜欢的。在Durham生活,你能感受到典型的美国大农村型城市是什么样的, 虽比不上NYC那么繁华且方便,也没有那么多好吃好玩的地方,但好在离华盛顿和纽约都还算近,假期出行也比较方便。这边有很多中国同胞,所以我几乎没去跟外国人party过。至于语言,我来之前的托福110,虽说不是特别流畅,但问题不大。学习体验我本科毕业于北邮,来这边确实感觉学习压力比较大,但好在我的进步还蛮大的。累是累了点,但不像国内那样破事一大堆,像什么垃圾实验报告,不清楚的PPT,无用却躲不开的水课和烦人的后勤这些,国外都没有。我遇到的老师人都很nice。就拿第一学期来说吧,ECE551这一门的老师真的很负责,只要你向他问问题,哪怕是周末,他也会很快回复你。另外,ECE590的Eric老师也很好,完全是个小天使,所有事情都是自己亲自来做,快期末的时候还为了大家加班,挤出时间给我们办 office hour。虽然很多学生都吐槽说MS在学校会受到差别待遇(不如本科生),但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老师们对MS学生真的很尽心尽力,可以看出来是在认真培养我们MS学生。另外,这边不仅老师很好,同学性格也很好,反正我完全没感受到什么勾心斗角。就算你在期末的时候问别人问题,他们也会乐于跟你分享知识甚至亲自帮你debug,其实很有可能那个时候他们自己的due都要肝不完了。如果你来的话,会得到来自学长学姐的帮助。我们当时开学前,就有学长在新生群里发很长的入学报道攻略,开学之后学长还专门给我们办了小讲座,分享了面试经验,还主动说帮我们改简历,真的很令人感动。至于科研相关的信息,我就不太清楚了,虽然我是MS学位,但是周围大多数同学以找工作为主。做research的同学比较少,根据他们的反馈看来,科研方面还是很好的。总的来说,我真的很喜欢Duke,能来到这么一个团结和谐的地方,让我觉得自己当初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其实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快乐不在于你的物质有多富裕,而在于你的人际关系是否和睦,你是否受认可或受尊敬,很幸运,在Duke,我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获得了真正的快乐。
MPP和MPA都属于共工管理的大类,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这两个学位都比较受欢迎,但是两者其实侧重点不同,从申请到就业也很不一样。另外开设这两个学位的学校,其专业的细分方向也不一定一样,申请的话,还是要把项目情况看清楚。我们的编辑团队这次邀请到了来自康奈尔大学MPA专业的贺学姐,贺学姐作为我们平台的导师已经帮助过很多想要申请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弟学妹申请到美国的名校了,通过她的讲解,相信大家能对这两个专业能够有更深入的认识。我的背景:康奈尔大学MPA专业Master正式介绍MPA与MPP专业前,先抛给各位想要出国读书的同学几个问题,希望大家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目前都有了现有阶段所给出的答案(虽然随着阅历变化可能答案会有改变),再考虑出国,以及选学校,选专业的事情。出国前需要想好的几个问题:1. 给自己做一个全方位分析,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2. 自己喜欢做什么?3. 未来想要做什么,职业规划目前是否有?4. 毕业以后想要回国还是留在美国?5. 为什么申请出国读书?你出国是为了什么,在这段经历中你想得到什么?6. 为什么想要去这个专业,想要去这个学校?7. 你未来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什么?因为以上问题的答案,全都和你的专业选择有关,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目标想清楚,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再下其他决定。公共管理专业申请背景要求及门槛:先来说下申请人的背景要求,其实不像某些理工科,基本上只收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的学生,公共管理类并不要求你之前是什么特定的学科背景,并且在录取上也是这样的(比如有些专业虽然说是不要求,但是实际录取结果还是能看出来)。文科大类的,比如公共管理、政府管理、传媒、国际关系、中文的,以及经济学同学,申请并且被录取的都有。当然很多理工科不是说申请不会被录取,而是我觉得你们如果不是真的因为爱好变了,而是为了申请学校或者找工作而换到这个专业,那么并没有选择这个专业的必要。公共管理的学位授予:很多人都会问到的这个问题,MPA和MPP有什么不同?公共管理大类一般会授予MPA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或者MPP (Master of Public Policy)这两种学位。先来大致讲一下这两大类别的大致不同:MPA侧重于组织管理,也就是突出Administration,主要是为了培养各个岗位特别是政府以及非营利组织等机构的决策管理人员。MPP 则侧重分析,也就是Policy Analysis,偏研究类分析类,用定量分析等方法去研究并解决问题,侧重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下面给大家列举几个授予MPA或者MPP学位的学校,并且从学校的学位描述中大家这两个学位的不同。有些学院只有MPA或者只有MPP,有些学校则都有。下划线看一下关键词。以及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University of Washington,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 ,Northeastern University,Florida State University等不一一列举学院和学位了以及Harvard Kennedy School,JHU,Uchicago,Duke等。这里可以看来其实两类的要求和和差别也没有很大。专业划分及专业选课:公共管理下面有很多专业细分,比如我们学校就提供8个细分方向:分别是Economic and Financial PolicyEnvironmental PolicyGovernment, Politics and Policy StudiesHuman Rights and Social Justice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tudiesPublic and Nonprofit Management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frastructure PolicySocial Policy和大家说实话,中国人肯定选择Economic and Financial Policy比较多,其次是Government, Politics and Policy Studies以及Public and Nonprofit Management,学习Environmental Policy的也有,但是很少有人涉及到Human Rights and Social Justice(我猜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现状有关,中国人普遍人权和种族意识一般,加上歧视等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很少涉及)。很多中国学生来了以后,基本上把这个专业当做经济学或者金融学去学,去选课(比如我),不少是因为为了毕业以后自己的就业目标。可以告诉大家,可行,但是当时我们的院长觉得中国学生这样做很功利,所以不是很喜欢。不过确实学到了很多quantitative的一些技能,这些技能也确实非常重要,为什么重要我会在“专业就业”这个章节告诉大家。强调一下,虽然看起来是个文科专业,但是quantitative analysis这类课程基本到哪个学校无论你是MPA还是MPP都躲不掉,而且本人建议,选修这个越多,能获得的一些比较有用的知识就越多。(比如当年不知道为什么选了一个Negotiation,印象中是第一第二类课程的某一个,然而发现这门课给自己最后毕业找工作以及能力上并没有太多帮助和提升。)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政府决定是否在某村修桥,原始方法是定性分析,大家列出来修桥有什么好有什么不好。但是大数据时代下,我们现在要求定量分析,收集人口、交通流量以及当地经济等各种数据,然后建模分析,用数字来代表你的决定决策。再比如贫困地区补给问题,资源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如何将资源合理并且最优分配,实际上是optimization的问题。无论你选择哪个concentration,必须要选9个核心课程(与你concentration无关)+5个专业课程(concentration相关)。其中9个核心课程涉及这三类:剩下的基本上就是从你所在的concentration里面自己选。一学期基本4门课比较合适,最开始如果怕不适应可以少选一门选到3门,如果后面适应了想多学一些,一学期选8-9门也是可以的。(当然不能这么多门课全部都是那种作业量很多很实在的课,可以搭配一些实用作业量知识量较大的同时搭配一些轻松的)反正学到的是你的,有什么技能简历里和面试的时候都能看的出来,现在想想当时技能型的课还是选少了,特别是本科背景和数学毫无关系,基本功不扎实,没有把自己这两年完全利用好。以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几个学校的concentration,总共整理了十几所,但是我觉得没必要都贴上来,因为基本每个学校都差不多,可以看得出来基本是经济金融、政府政策、环境能源、医疗健康、非营利组织、人道人权、城市社会等这么几大类。(至于具体选哪个方向以后会做什么样的工作,请看后面的“专业就业“。)专业就业:现在回到文章最开始我提出的那些问题,出国前,你到底对自己了解清楚了没有,对未来的道路想清楚了没有。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先看你是想回国还是想在美国就业。想回国,文科大类的,基本各个公司看的是你学校的综排,并不是很在意你的专业是什么;但是如果你想留在美国,就一定考虑清楚你以后的工作方向是什么。留在美国,必须看专业,原因主要这么两个:一、美国相对来讲看综排不如国内看的重,你比如某个专排比较靠前的学校,回国人家发现可能这个学校名字不是很熟悉,就选择不录你了,以为你是野鸡大学毕业的,但是在美国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比国内小很多。某个以城市命名的综排专拍很靠后的学校,也去听起来比Rice University熟悉很多(不好意思不是黑rice,rice是综排很好的学校,只是如果没出过国,特别是一些国企,不一定能知道你的学校有多好)。二、核心问题,你学到的技能match你的工作岗位需求,这个不仅是是美国公司招聘的原则要求,同时也是你获取美国工作签证的唯一途径。想留在美国,不是任何人毕业随便找个工作就行的,你需要获得移民局颁发的工作签证许可。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H1B。能不能获得H1B首先要摇号抽签大家都知道,其次就是移民局审批。这个审批条件是什么呢,就是你的Job Description必须要和你所学专业相关,比如你课程所学的什么技能能应用到你的工作当中等等,必须自证,所以岗位和所学专业不对口万万不行,移民局审核不说,公司也不会支持你抽签(每聘请一个国外的员工是需要公司出钱为这个同学办理H1B的,不对口人家也不收)。再来说下现在的就业和专业鄙视链问题。这个主要和社会的大趋势有关。原来大学专业和就业的鄙视链顶端一度是那些只有智商很高才能学数学物理这样专业的同学们,但是现在大数据时代了,学数学的都说自己是学统计的,每个人无论是什么专业,哪怕是生物化学,都要去学统计和计算。我很清咱们考虑申公共管理的同学们大部分的专业背景,都是转不到CS或者统计这个专业的,但是咱们可以在公共管理里面学习相关技能呀。所以考虑到顺应大数据时代,我推荐同学们多学一些与quantitative method相关的知识,掌握一些data analysis的技能,学会用一些基本软件做modeling。这也是之前在专业和选课topic里面为什么奉劝大家一定多学一些,力所能及的多学一些,因为你的实际工作中真的会用到!最后再来说一下同学们应该比较关心的问题,学习公共管理的同学最后都去哪儿工作了。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很好的搜查方法,你可以具体看到哪个学校哪个年级什么专业细分方向的人分别有人去了什么地方工作。去学校公共管理专业的官网,查找毕业生的placement。如下图,是我从NYU Wagner官网截图的:这里也给大家总结一下,毕业同学会去什么样的地方:首先政府机构肯定有,但是大部分都是本土美国人,去的U.S government。大到Homeland Security、FBI、Transportation System,小到Local Government的岗位都有。这里中国的同学基本就别太多想了,基本不提供身份。其次NGO组织,这个在美国很多中国留学生留下来是相当可行的,毕竟提供身份,但是工资不会太高。原来还有听说师兄师姐有联合国实习的,但是没人愿意留下来,因为工资相对较低。我有一些同学是真心喜欢做这个,留美就直接接手这类工作岗位,在纽约和华盛顿特区工作的都有。最后绝大部分,都是去了和银行、咨询、信托、基金等相关领域的工作,特别是中国同学。相当一大部分是回国或者是香港的工作,公司以及title还有收入在国内都算是相对不错的水平。中国同学里面,回国的占大部分,少数留在美国。留在美国找一定很辛苦,而且提醒大家除了海投以外还需要多多注意connection,很重要!最后给大家看下康奈尔的Economic and Financial Policy就业去向以及职位title都可能会涉及什么。以下是我从Cornell CIPA官网上的截图。其他方向的大家也可以自己到官网去搜索,就不一一截屏了。可以看出来,和金融、管理、咨询这类岗位还是很match的。所以如果想回国,基本没什么局限性。但是具体能去什么样的公司,还是看你读书的时候努力学到了多少,就和申请一样,本科积累了多少,offer基本还是能反映出来的。运气固然重要,但它毕竟是个未知数谁当下也把握不了。所以趁着年轻多积累一些吧!离开学校再想去踏踏实实学一些东西真心不容易了!导师背景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以DIY的方式申请了公共管理和传播学两个方向,最终选择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公共管理系。毕业后曾在NYC的银行工作,之后回国一直专注于留学与教育行业。 “在恋爱中,如果男生不能够对女生负责,就不要脱下她的衣服。”在申请当中,如果我不能对你负责,我就不会接你的case。我也许会因匹配度或者时间原因拒绝某个学生,但是一旦接下来,便会负责到底。 也许你还没有经历等待offer的那几个月,那甚至要比你表白后等待你男神或女神回复更为紧张。我的那段感受和经历告诉我,“留学”这个词,还有你的一纸选校清单,远远不止是一个梦想这么简单。我会像对待我的梦想一样去对待你的梦想。 擅长领域: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Finance, Communication, Journalism, Public Relations更多留学申请的问题请添加客服微信admitwrite101,每周Admitwrite留学平台都会邀请全球顶尖名校背景、有diy申请经历的导师来举办线上讲座,为大家免费分享留学申请的干货。大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admitwrite,我们会在公众号提前通知大家!本文来自AdmitWrite留学平台专栏——【海外名校申请经验】,专栏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申请经历,就读体验,专业前景,就业分析等。想看更多的申请经历以及就读体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大哪个考研机构比较实力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