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自命题比统考难吗:什么是自主命题,和统考有什么区别?


转眼已经六月份了,考研也不只能停留在口头,是该好好开始谋划认真准备了。拖延症的我也终于可以,也是必须,跟你们唠唠了。
首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我是一名在职考生,至今工作3年,是通过工作业余时间进行复习的。本科专业是学会计的,报考的是心理学基础专业方向,这无疑又给我的考研之路增加了一个挑战。总共参加了两年的考试,第一年参加312全国统考,报考华东师范大学,进入复试环节,遗憾落选。第二年参加西南大学677自主命题,顺利录取。
这篇经验贴的主要是为大家分析一下以西大677为代表的自主命题和312全国统考所存在的区别。之所以写这个,原因有二,一是,我亲身经历过两种考试,所以特别的备考经历也让我有了一些感悟,其二是网上现在很少有详细介绍两者不同的文章,也是为大家提供多方面的参考信息吧。
另外,这篇经验贴应该会很没意思,因为我们承诺绝不添加鸡汤。除了那些智商超群,学习能力超强的大神们,我们凡夫俗子想考个研,谁人不努力,谁人不应努力,所有的付出都是应该的,所有的回报也都是应得的。所以没啥可说的。
下面我就从看书时间安排上,考试科目差别,考试特点以及备考建议这四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备考经验来对自主命题和统考进行差别简介。一、 看书时间安排
统考书目比较确定,自主命题的各有不同,如果备考的是自主命题的学校,可以去报考院校的官网上去看一下需要看的书目。但经典的,不论是自主命题还是统考的都需要看,比如彭爷爷的《普通心理学》,张奶奶的《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还有比较普遍的补充读物《心理学与生活》等。但是自主命题会因学校不同而各有侧重点,比如说西大就比较侧重普心和统计。西大不考心理学史而华东师范的基础心理学却要考察心理学史。因此,在六月份左右,你可以不用确定具体的学校,但必需要开始逐渐清晰自己到底是参加统考还是自主命题并开始慢慢搜集目标院校的考试纲目。如果实在不能抉择,可以先按着统考的大纲看,等九月份报考之后再去增补,但是这样做很冒险,客观上,如果书目出入很大,时间少,任务大,很难保证看书质量。主观上,考研进入了后半程,精神上难免有所懈怠,影响学习效率。
因此,建议大家,尽快确定学校或者考试类型,提前做出看书安排。统考建议3月、4月开始,自命题需要根据学校的情况来决定。统考我是在三月份开始看的。自命题因为只有两本书有出入,所以在第二年十月份才开始看书。大家需要根据自身的学习效率,时间以及掌握程度进行安排。二、 考试科目差别
西南大学677考试着重考察的是普心和统计,分值达到200分左右,其中普心占到150分。而统考各科分布比较均匀,普心(包含社心)占100分,发展教育占70分,实验约占到70分、统计和测量占到70分。
在统计考察这一方面,自主命题的注重考察怎么去应用公式去计算,而统考相对来说就比较偏重概念性的考察。
因为备考的原因,关于普心这一块,我把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梁宁建的《普通心理学》、黄希庭的《心理学导论》都看了。虽然都是在讲普心的,但是还是各有特点。彭爷爷的普心自然是比较经典和权威,各种资料详实。梁宁建老师的普心脉络清晰,框架结构明显,比如说在思维那一块的讲解,举出的治疗肿瘤的案例就比较经典。而且统考的卷子里面会经常出现梁宁建老师书上的题目,可以买来读一下。黄希庭老师的《心理学导论》相对来说就比较有中国本土化的影子,这可能也和黄爷爷提倡的心理学研究本土化有关,而且对生物基础这一块也讲得比较多。后者与前两者相比在很多分类上以及概念定义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三、 考试特点
统考的题目自2015年起就开始每年有一道比较偏的题,比如说18年的“道奇的攻击理论”那道30分的论述,但19年的题目总体相对温和,这也是为什么19年高分扎堆的原因之一。自命题出题就显得比较灵活,出题更加贴近实际研究以及前沿热点,比如19年西大的考题里面,会让你计算效果量,最后一道大题会让你围绕“正念训练”设计一个实验,然而,作为跨考生,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名词,30分就这么丢了。关于正念训练是西大的冯廷勇老师在2019年2月左右发表在《心理学报》的一篇文章。
就标准化来讲,统考要明显好于自命题。在统考试卷中,很少遇到理解错题目的情况,而在自命题卷子上就经常出现,自命题的某些题目表述不是很严谨。
如图,这是我对两种考试的直观感受,大家可以自行品味。四、 备考建议
备考统考的童鞋建议你们在复习专业课的时候要理解为主,背诵为王,如果能再涉猎一些超纲知识就锦上添花了。
备考自命题的童鞋,首先要明确目标院校的学科特色,然后在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下,多多涉猎研究前沿的知识动态。
最后的最后,这篇经验贴也是有私心的。两年期间,买了好多书都还没来的及用,卖废纸吧又觉得对不起这书的价值,还有很多备考资料,占在网盘,删除舍不得,放着又太占内存。如果有需要的同学,可以私聊我,十块八块处理掉,也是为它找个好人家。
另外一个就是希望能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果大家在考研中遇到什么困惑,或者懈怠了,欢迎大家来找我,老姐姐这有鸡汤、毒鸡汤…….。欢迎大家一起进步!嘻嘻
诸位同学大家好,最近我一直忙着连续讲课,没有时间给大家通过音频来对话,难得休息一天,我想先回答一下大家关注最多的问题:不论学硕还是专硕,选择统考和非统考的优劣势分别是什么?学硕和专硕,卷子难度不同?要了解它们的优劣势,得先了解一下他们卷子的题型以及难度是什么样的。1.自主命题试卷假如说同学们要参加学硕与专硕非统考类的考试,可能遇到的主要题型是名词解释、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其中分析论述题包含了材料题、个案题等,也有一些学校会考查辨析题。我个人认为,要想做好这样的卷子首先需要好好背书。因为你碰到的每一个名词解释在答题的时候都不可以有闪失,而这些名词不可能每一个都在重点上出题,往往会在你学习中很忽略的地方来出题;而且有的名词会让我们觉得只能说出一行,难度还在于怎么能把一个名词答得很丰满。所以大家的感觉就是首先一定得把各个名词都背会,平常学习的时候尽可能去覆盖这些概念。我们所学的任何一个知识点都可以转化为主观题来进行考试,所以首先它的难就难在记忆量非常大。2.统考试卷我们再来看统考试卷。学硕统考卷现在我们很了解311统考卷,它的题型是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其中简答题又包含情境性简答题即短材料的简答题。而且311卷的分析论述题有95%的时候都属于材料分析题。如果我们仔细看一看选择题,会发现有的选择题会考查得比较细致,着重表现在中教史学科,更多的选择题表现为在基本的记忆层面上追求理解。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有深度和广度,要把理解这件事情做好。如果我们仔细去看主观题,会发现主观题也同样在考查理解。在311卷上,你可能只能看到1~2个简答题是和记忆相关,其他的都是与理解相关,这就不需要我们背得很多、很细、很深,好像理解了就可以做题。但如果一点都不背的话,只会觉得这个题你心里知道,可就是写出来之后觉得“面目可憎”。专硕统考卷专硕的话,现在我们还不知道他的统考大纲是什么样子,但我们可以大概去预测一下它的题型。333统考卷的题型应该会趋向于311统考学硕,我认为有名词解释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选择题几乎是一定会有的,分析论述题那是肯定会有,且主要是材料题或者说是一些案例题。在我心目中,我没有把案例题和材料题分开,案例也就是一种材料。可能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会跟311一样,选择题要学得广一点、细一点,但是是有一个见了之后能够再认识的能力,不是说非得把它怎样细致地、成段地背下来,你背的题也可能只有一两个简答题能用上,剩下的地方应该都是阅读+加理解性做题。所以不论是学硕还是专硕的统考,都是难在理解,而一般选择统考的同学更要注重阅读,你多阅读两遍比只挑重点去背的学习效果真的是好太多了。统考更难,自命题更简单?1.适合的就没那么难我觉得这是因人而异的,关键要看自己适不适合。比如说有同学觉得自己特别擅长记忆,有同学认为自己特别擅长理解,自命题和统考卷的难点不同:自命题难在背得更多,对记忆量的要求更大,统考是难在理解和活学活用。2.统考有调剂优势当然了,我还想说一件事情,统考的学生往往在调剂中占有很大的优先权。我们以学硕为例,学硕中一旦到了调剂阶段,很多学校会说只要参加过311统考学硕的学生。那么以此类推,未来在专硕上也会有统考和非统考两类,调剂的时候可能也有院校会说只要参加过333统考的学生。所以就是说,统考在调剂中的“口子”要更大一些,机会也要更多一些,可以说这也是统考的一个优势。所以大家确实得先相应地了解这两种卷子,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判断适合哪一种。我们在课堂上对两种试卷的几乎所有题型都有说明,这也是方便大家在后期做选择。统考or自命题,如何做出选择?1.学硕同学大多数学硕同学可能都是选择困难户,因为考试没有专业课二,只有专业课一,而绝大多数自命题学校的学习范围跟统考是一样的,所以就会很犹豫,在择校上的纠结可能会一直持续到10月末,等到网上报名结束才会停止。这就导致学硕同学在学习中有时候会存在分心现象,学着学着可能就开始想自己到底选哪里;也可能这段时间选了一个非常高的目标,过段时间又患得患失选了一个很低的目标,过段时间又觉得不甘心又换成一个中等的目标,又过段时间中等学校也不甘心,然后再换……由于考试报名留足了时间,所以目标院校学校一直都是不确定的,得等到正式报名才最终落定。其实这样很内耗,我的建议是大家最好在一开始就确定某个学校,然后为他做出全力以赴的奋斗,这是最好的。你们在选择的时候就要看自己的学习风格,根据自己所擅长的试卷类型来选,另外就是看你心中的理想院校是什么,它怎么考你就跟着怎么学,不用想那么多。2.专硕同学专硕同学有一门专业课二,但每个学校的专业课二考试有所不同,所以在一开始挑选专业的时候就会留意到这个不同点,一旦决定考某所院校就是既定的,很难再发生变化,除非打算重新学专业课二。所以专硕的同学从一开始就能确定要考什么院校,只是现在大家不了解到底自己的目标学校会不会参加专业课一333教育综合的统考。这里我们把目前已经公布要参加统考的院校为大家做一个罗列,如果还有凯程没总结到位的,欢迎大家在讨论区里留言,让其他同学也能看到。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专硕同学来讲,对于统考还是非统考你们没有选择权,你所报考的院校要参加统考,你就得跟着统考,人家要自命题,那你就跟着自命题去学,大家是跟着学校的规划走的。如果一个院校的专业课一和专业课二都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同学可能就会觉得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变,那也许就选择了别的院校。也有一种比较少见的情况,两个学校的专业课二考得差不多一致,这种情况下可能也会犹豫和抉择。总之,对专硕同学来说,绝大多数情况都是被选择是否要参加统考。3.不要太过犹豫不论学硕还是专硕,建议大家都不要在院校的选择上太过犹豫,更不要被院校的各种数据吓到。我们在择校的时候会关注一些关键数据,比如各学校的招生人数、报考数据,其实不管是看哪所学校,背后都有好多人在和你竞争,而且报录比看上去都很吓人,就是这些数字,可能首先就在心理上把你打败了。我觉得真正的考研人要忘记数字,不管你选择了哪所学校,像北师大一样分数很高,又或者说选择的学校相对比较中等,或者说它很一般,甚至都名不见经传,也都一定会有很多人跟你竞争的。咱们国家的文科考试很难,每个院校都会进行择优录取,对我们来讲就只能是尽可能让自己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学习中,每天精神饱满、专心致志、有定力地去复习。你能战胜自己的时候,往往也是能打败敌人的时候。所以大家轻易不要去看报考数据、招生数据等等,你会从心里面觉得很害怕。更好的学校,就业会不会更好?关于就业这个问题确实要跟大家说一说。1.“学历升级”现象我觉得很多专业,包括咱们教育学专业,都在经历着一种“学历升级”,不知道我这个词这么用,能不能让大家理解。就是说原来进重点中学,可能硕士就可以了,但现在要博士;原来进这所中学招的是当地的师范生,但现在他可能非要去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里招人;原来在这个镇里教书,本科就可以了,但现在还要研究生;甚至原来在一个乡村里,可能有教师资格证就可以去教学了,但现在也有学历要求。这种情况出现在很多地方,包括我老家,一个乡镇里考公务员的岗位都要硕士。所以现在的年轻人活的并不容易,与其说社会在发展,不如说是大家整体的生活成本都在提高,而且对学历的要求也在提高。我观察到其实现在的同学整体学习能力都比较强,真正想考研的人都很努力、很认真,大家也都真的是很不错的一批学生。可惜就是现在正好碰上了一个就业形势稍显紧张的过程,而且这个紧张还有一个很直接的原因——前面有三届疫情下的学生,当时因为疫情不好就业,所以就和这一届学生混在了一起,共同在寻找就业机会,就使得就业显得更加艰难。假如你考研成功,往往找工作需要等两年或者三年,到时候可能就会发现,疫情积攒下来的几届研究生就业军数量开始回归正常,你的压力可能也会小一点,到时候就不会再有几届学生一起抢饭碗的事了。不过“学历升级”现象依然还会存在,我听说的情况确实也是越好的学校在就业上越强劲,所以大家想去冲击更好的学校当然是可以的。2.心理承载能力我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意识到,能不能冲击更好的学校不一定是说我们现在学得怎么样,我也观察了一下,发现很难通过一套卷子的模拟情况来进行量化。比如说有同学现在刚刚进行考研的准备,你不能说他现在才开始备考成绩就不好了,不能说他就没有考上的机会,我们每一年其实都能看到有半年备考后成功的学生。所以大家学习早晚有不同,如果一开始就去拿一份卷子来衡量,那衡量完就都不要上考场了。而衡量大家的往往是心理承载能力。举几个例子有同学可能学着学着觉得自己渐入佳境,每天学习都很在状态,也能感受到自己学习的充实感以及进步性,然后这种感觉会让他觉得自己可以去冲击更好的学校。有的同学即便是老师建议选别的学校也觉得不甘心,他就想去选更好的院校,那我心里很称赞他。还有同学可能听了别人的话上调了目标,结果每天心里都在哆嗦,甚至可能会压力大到哭泣,觉得这个目标对自己来讲太高了,感觉自己考不上,在这么大的心理压力之下,他哪怕是苦苦支撑到了一定程度,后面也会自己下调学校的,因为有的人真的会因此晚上睡不着觉,甚至成把成把的掉头发。也有同学其实从他个人的学习过程来看是很不错的,但你可能建议他上调学校他也不会听,因为他自己觉得能考上就行,换了可能会睡不着觉。所以经过我观察发现,是学生的心理承载力决定着他报考的院校层次,大家根据自己的心理层承载能力来选择,千万不要在这个方面过度强求。越好的学校,竞争就越大?据我观察,往往是中上或中等程度的院校报考人数最多。为什么?因为大家普遍认为很多没有听过名字的院校不太好,所以会有这方面的犹豫,不愿意报考这样的院校。但大家常说的那些更好的院校大家又会觉得桃子太高,可能够不上或者够起来实在太费劲了,所以冲击更好层次院校的学生也没有像大家想象得那么多。我看到更多的是,大家人挤人都想去中上或中等程度的院校,比如说省级师范院校。当然,每年情况不同,也许今年是某些学校很拥挤,又过一年可能是另外一些学校很拥堵,都不好说,不一定。但我感觉大家不要太“算计”这个,你越算可能效果越不好,这都是不一定的,你只需要自己心里可承载,未来想在哪里就业,以就业地附近的师范学校来做选择。如果你有对某个院校的情怀,你按照这个学校的情怀去选也会很好。层次低些的院校,没有前途?现在大家会说了:老师你刚才也说了,现在就业这么紧张,如果冲击更好的学校,觉得心理承载力接受不了,我就想选择的是一个中甚至中下的这样的学校,那是不是就没有前途了?我觉得有没有前途不是完全靠学校,是靠我们自己。虽然今天这个时代非常内卷,网上大家的抱怨也很多,可我也观察到,不论是哪一个时代,往往越有干劲、越勤快的人就越有前途,最终其实靠的都是人的能动性。我们都是学教育学的,知道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中,能动性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也许你去了一个不太知名的院校,但你在这个学校很努力、很认真,认识了很多老师,就业的时候就会有人来帮你,又或者你积极地参加各种各样的实习,哪怕是自己去找实习,然后把自己实习的视频什么的材料在招聘时呈现给招聘官,同时自己在试讲的时候还讲得特别好,我想是没有理由就业不好的。所以诸位同学,我们知道学校确实是有社会上的一些名气,但我们也确实是要靠自己。上述就是我跟同学们谈到的问题,希望能够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好,今天就谈到这里,我以后再针对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再做相应的说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研自命题比统考难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