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助听器和老人耳朵助听器家还有年轻人的助听器是一样吗?

熟悉我的读者老爷们都知道,笔者正式入行成为了一名助听器听力师,感谢各位读者老爷们的厚爱和厂商爸爸们的大力支持,笔者近期也接收了不少咨询, 绝大多数都是关于老年人助听器验配的话题, 那么我就抽空写下这篇文章,和读者老爷们分享一下近期总结出来的老年人验配心得。首先声明:笔者如今正式加入了助听器产业,考取了验配师执证,并在江苏苏州创立了赫米助听器赋能中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大家科普助听器产业相关的心得总结和研究结果,在这里承蒙大家的厚爱毫不夸张地说,自开业以来,老年人验配群体比例超出了笔者的预期,虽然笔者前期做过行业调查,也预估了老年用户的市场占比,但是真正统计下来, 至少70%的助听器使用者都是老年用户。 对于这个数据,笔者表示 “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 年龄大了,自然而然身体机能就退化了, 腿脚不灵便了, 老花眼了, 下雨天风湿病又犯了,又一颗牙齿松了。听力衰退就像这些“老年病”一样, 逐渐影响着长辈们的生活质量。 对于正常人来说,听力损失好像跟自己很遥远,但是对于上了年纪的长辈们,听力障碍就像家常便饭。 笔者每次和长辈们聊天时,发现长辈们的社交圈里一定有一两个听力下降的熟人,甚至更多。
虽然这话说起来感觉像是在制造焦虑,但是不可否认,听力障碍在老年群体中非常常见。那么问题来了, 老人助听器怎么选标准答案:先做听力测试,再根据听力图进行功率型号范围选择,然后看要求和预算,给老人配最合适的助听器,最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我的回答:提问问题的人,是真正为了改善老人的听力和生活质量 ? 还是仅仅为了让自己和老人沟通不用靠喊 ?如果你是第二种附近找个助听器专卖店,按照正常流程,然后根据自己预算给老人配合适的就好了如果你是第一种,那我要开始装逼了首先,不存在所谓的“老人专用助听器”目前市场上没有哪一款助听器是专门为老人开发的 (儿童倒是有), 也没有哪一款品牌型号是专门为老人设立的。对于助听器厂商来说,无论老人、儿童、还是年轻人,都是受众群体。 对于专业的听力师来说, 我们更关注“算法”,就是所谓的验配公式, 决定一款助听器音色音调差异的不是品牌,而是验配公式,以及专业听力师对公式算法的掌握程度。实际上确实有“老人算法”的存在,但是真正是否采用在验配中,诶嘿还真不一定。 我遇到过喜欢用儿童公式的老人,也碰到过喜欢套厂家独立公式的长辈, 甚至还遇到过只接受“微操”手调的老年资深用户。 在欧美国家,助听器用户群体对于算法公式的接受度和习服性要高于助听器品牌本身,我们完全可以换个说法来阐述这个问题 : 老人的验配公式怎么选不同的验配公式决定了助听器在不同频段上的音调音色各有差异, 因此对于长辈应该采用什么验配公式,除了长辈本人,所有人都无法真正做出决定,包括听力师。这就是为什么助听器一定要用户亲自试戴的原因。每个人对声音的敏感度、接受度、反应度都不一样, 没有百分百适合所有人的公式, 唯有让长辈自己去试听各个算法公式的声音差别,才能更直观地感受各个算法公式之间的差异,作出最优选择。 老人助听器什么价格合适 助听器的价格主要和产品的功能降噪挂钩,和使用者的年龄无关, 在合理恰当的验配基础上,老人可以选择佩戴高性价比的平价助听器,也可以选择高端多功能数字机,甚至一步到位上顶配也不是不行。价格的选择主要依据用户对助听器的功能需求、音质需求、验配高度需求、以及环境降噪需求。 根据笔者的验配经验, 多数老年用户除了出门买买菜或者打打麻将,基本都是居家的状态,像这样的使用场景笔者一般推荐高性价比的走量机就足以,比如西嘉1AX、 斯达克MODEL S、 奥迪康MORE 3 , 这些千元价位的助听器产品足以应付长辈们的使用需求。如果老人有高频率通话需求,以及相应的娱乐需求,那么可能需要更高阶的型号, 比如西嘉3AX 或者斯达克爱维1600。 有些长辈爱好广泛,喜欢游山玩水,甚至老年迪斯科,在多样的场景环境下,对助听器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因此老人助听器的价格,取决于老人平时所处的环境,要求不高几千块就行,要求很高个把万都搞不定。为什么老人买来不肯戴这是为长辈采购助听器时最容易踩的坑,也是最常见的情况。经常有读者老爷向笔者咨询为什么花了大价钱给老人配了助听器但是不肯戴? 这个原因就比较多了,笔者目前遇到的案例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 :老人反应戴着不舒服,在家看电视会啸叫, 抬手会啸叫,耳膜不舒服老人反应外面太吵,有时候实在受不了,根本听不清,外出根本无法集中精神老人反应声音不好听,听得见但听不清,看电视听不清,打电话声音太小听不清。归根到底, 老人佩戴助听器后的生活质量,还不如不戴 。 。 。 。 。 。作为一名听障人士,长辈们的情况笔者也是感同身受。这些问题并不是只有老人们会遇到,实际上每一个佩戴助听器的患者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助听器有啸叫,助听器不舒服,助听器不好听。 实际上这并不是什么大难题,对于我们来说, 助听器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纳为调试问题。(除了听损功率不匹配)说得再直白一点, 大多数老年用户的助听器调试并不到位 相比欧美助听器40%的普及率,我国至今只有不到5%,隔壁印度都比我们强,其中原因可想而知如果时间倒退十年,助听器由于技术缺陷确实无法完全避免一些问题,可是现如今主流品牌的助听器工艺水平已经非常成熟, 通过合理适当的调试基本上能够避免大部分听力混乱的情况,提高老人的听力生活质量。还是那句老话: 三分机器,七分调试最后做个答案总结: 老人助听器 =
老人最喜欢的验配公式+老人大部分的使用场景+专业的验配师
作为父母,作为长辈,他们更愿意为自己的儿女后辈奉献一切,他们苦过,他们不怕,他们对于苦难的艰忍使我们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老人的听力问题我们不容小觑,助听器作为医疗器械产品,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助听器虽然能补偿我们的听力损失,但它无法弥补自我封闭的人生,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包容,长辈们同样也需要更多地陪伴。 再好的助听器,也不及家人的长久陪伴。 愿每一位听障患者,都能够被包容理解,平等对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耳朵助听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