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意思是什么是动词吗?

编者按:轻以待己,重以报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听党召唤,为国奉献;艰苦创业,忠诚担当”为内核的广油“西迁精神”,激励鞭策着广油一代又一代青年,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异乡,奉献给了祖国。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校老一辈西迁人赵东炜、李顺芳、杨建忠等好汉“支边”,他们不畏艰难,献身祖国;见如今我校新一辈西迁人孟碧茹、何定坤、王玉江等青年“化钝为利”,他们扎根基层,精进不休……我校一批批热血青年投奔祖国边疆,他们坚决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大潮洪流,在实践理想中实现自身价值。何定坤:为我的第二家乡做力所能及的事“最近在那边过得怎样?”朋友一句关心,便将何定坤的思绪勾回三年前。3年前,一个刚结束大学生涯的毛头小子,因为想去远方,做点有意义的实事,想让自己的青春发光发热,免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留下遗憾,他毅然决然地报名,去到素有“离天堂最近的地方”“雪域江南”美称的西藏林芝工作,将他的理想安放在了祖国的西部边疆。启航,在向西的列车上西藏林芝,是何定坤梦想开始的地方。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何定坤踏上了前往林芝的火车。呜呜作响的鸣笛声将他的思绪渐渐带离城市的喧嚣,留下了内心的无限期待。随着火车的前进,西藏林芝的真面貌也渐渐展露了出来。是那连绵起伏的群山、圣洁纯净的湖水、蜿蜒千里的青藏铁路和那红着脸羞涩地笑着的藏族姑娘,也是那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清甜醇香而沁人心脾的甜茶,天空中飞翔的苍鹰,这一切的一切,仿佛是精神与灵魂的无限延伸,犹如一片人间仙境、一方人间净土。它便是如此轻而易举地摄去了他的心神,令他怦然心动。若说何为一眼定情,这也便是了。何定坤眼中皆是一片热诚,立志以赤诚之心在林芝的土壤里种下青春的种子,为之奋斗,与之成长。前进,怀梦林芝砥砺行当何定坤的生命与西藏的山川河流有了交集,他的脸庞也渐渐染上了高原红的色泽。不同于其他匆匆过客,作为基层干部,他决心扎根西藏,则自是需要不断地锻炼与发展。林芝没有伫立的高楼大厦,没有便利的高铁动车,没有繁华的购物商城,有的更多是沟通交流的不便、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基层工作的繁重。尽管如此,何定坤仍无丝毫打道回府的念头。他说:“越是艰苦的地方就越能锤炼人,既然决定了要干点有意义的实事,便努力地去实现自身价值;既然选择了远方,便风雨兼程;既然要服务基层,便艰苦奋斗、便无私奉献。”信念坚定的他,为能和群众更方便沟通,学起了藏语日常交流用语;为能更快地与群众打成一片,端起了一杯一杯的酥油茶,从一名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变成了如今无辣不欢的西藏人;为能真正服务基层,风雨无阻地走村入户。先后到县扶贫办、县委巡察办、市住建局的借调跟班学习,让何定坤多层次、多方面接触到不同性质的工作。这些年,他忙碌于需要开具证明的村民之间,筹办着各大小型会议,不惧风险与恐惧抗击着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他深刻认识到只有把工作当成一份责任、一项事业来干,才会激情饱满、动力十足,才愿意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才不会因辛苦而抱怨,因困难而退缩,才能永远“乐此不疲”。作为在乡镇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他说:“要尤其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借助领导同事和本地藏族同胞的力量,充分利用团体优势,促进基层干部与当地干部的团结,形成各民族一家亲的局面。”当问及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事时,他感情显然更是昂扬了几分。他说那是一次对他身体、思想、意志上都有着极为严峻考验的巡察,作为一个常年住在平原的人来说,还没上去时,他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地度过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的海拔高5000米的11天牧区生活。“从3000米到5000米,升高的不仅仅是海拔,更是对我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锤炼和升华”,让何定坤不得不对原本不以为然的高原心存敬畏,也同时对工作生活在这里的职工干部、群众敬佩不已。“我就想踏踏实实地为这里,为我的第二家乡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坚持,用双脚丈量雪域进藏至今,何定坤始终坚持“用对的方式把对的事情做对”的办事理念,为林芝的发展努力奋斗着。他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有空的时候,我喜欢出去走走,用双脚去丈量雪域高原的每一寸土地,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更好地融入当地环境,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人民。”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何定坤怀揣赤子之心,不改初衷,坚定信念,不惧艰险,不畏将来,一路踏歌而行。孟碧茹:你放心奔跑,我指引方向她说:“公益不只是一种精神,还是一种态度。”她说:“关爱不是名词,而是一个动词。”她说:“心shine照我路,跑向光明处!”她,就是孟碧茹,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15-1班毕业生。一次偶然机会,她认识了茂名市盲人协会的主席杨建华,并于2016年3月促使茂名市盲人协会与我校青年志愿者联合成立了志愿者组织心shine跑团,踏上了属于她的志愿服务之路。助力心shine 伴爱飞行像许多大学新生一样,刚入学,由于对周围的环境的不熟悉,她心中更多的是找不到方向。为解决这种状况,孟碧茹迅速寻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选择帮助他人摆脱迷茫。在一次志愿活动,孟碧茹与茂名市盲人协会的主席杨建华相识。当杨建华提起协会里像他一样的视障人士对锻炼的渴望、对他们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站在运动场地的无奈时,那一字一句就好像千斤巨锤不断地击打在她的心里。自那以后,她就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为盲人指引方向的领航员,让盲人也能放心地在阳光灿烂的户外奔跑。在成为跑团团长的王俊和学校张乾坤老师等人的帮助下,心shine跑团于2016年成立了,由茂名盲人协会与学校共同组建,成为全国首个“视障人士+大学生志愿者”模式的公益跑步团体。作为心shine跑团的秘书长,孟碧茹负责日常活动的组织策划与后勤保障。把盲人组织起来,一名大学生志愿者配对一位盲人朋友,两两组合,每周日在到公园开展晨跑活动。4年时间,心shine跑团共组织了例跑活动166次,服务了1000多名视障人士,累计陪跑45000多小时。目前跑团成员中有35名视障人士、70名志愿者全程跑完马拉松赛事,累计获得奖牌538枚。他们的足迹遍布广州、武汉、海口、哈尔滨等30多个城市。跑团成功举办了中国电信沙滩跑、广东省盲人协会放鸡岛环岛公益跑、全国首次视障人士牵手星星孩子因爱奔跑等大型公益活动30多场……从跑团成立至今,孟碧茹不断贡献着自己的爱心、放飞着自己的梦想,助力心shine跑团最终飞上了世界的舞台!自强不息 战胜自我没有人的成功之路是一帆风顺的。对孟碧茹来说,坚持是她胜利的法宝,自强是一种“自我勉励,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品质。从一个害羞的小女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团队负责人,势必会经历许多考验甚至挫折。为了帮助到更多的人,她开始走上公益创业之路,希望通过参加一些比赛,将“残健共融”的理念传播出去,带队参加创业比赛。在2018“创青春·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礼上,《跑出共融路》项目作为公益创业类唯一代表进行公开答辩,获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3个月后,在广东省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心shine团队勇夺金奖。此外,孟碧茹还经常参加其他社会公益活动,利用暑期时间成立关爱视障人士子女第二课堂,为他们进行课业辅导和心理疏导,关注他们健康成长。在公益路上,她被越来越多人认可与支持,茂名市盲人协会授予她“光明使者”和“特殊贡献志愿者”荣誉称号,茂名市交通广播电台多次邀请她做客“美丽人生”栏目讲述与心shine的故事。在参加“挑战杯”比赛时,跑团第一次在广东省所有高校代表面前进行公开答辩。当时孟碧茹紧张到感觉自己两腿发抖,但是她依然坚定地看着评委观众讲解完自己的项目。比赛结束后指导老师对她说这是最完美的一次。平静地分享完这个故事后,孟碧茹笑着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在不断的积累中成长,经历过了便不再畏惧了。”不负韶华 绽放光芒2019年12月,在学校“广油之星”年度盛典上,孟碧茹所在的心shine跑团摘取了学生个性发展奖学金最高奖项“广油之星”的桂冠,成为全校学生学习典范。但这只是孟碧茹参加跑团后获得的其中一个奖项,第四届全国志愿服务大赛国赛金奖、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赛铜奖、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金奖……这都是她和跑团其他成员这几年一同获得的奖项与荣誉。一个优秀的人可以创造奇迹,一群优秀的人可以创造辉煌!他们不负韶华,在帮助盲人的过程中也获得了专属于自己的光芒。在大学四年的坚守下,孟碧茹与心shine已经难舍难分。她选择远离家乡留在茂名,继续为心shine服务,继续与视障人士一起奔跑,完成未完成的“残健共融”事业。“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推报工作历时三个月,通过校级、省级团委的推荐,经专家委员会审定和公示,最终产生1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195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我校的孟碧茹同学作为其中一员,成为了我校又一个青年榜样。希望我们也能如她一般,为他人带去光明与希望,做一个温暖的人。王玉江:我是一颗本行的异乡胡杨种子有人曾经问这位青年,为什么到新疆基层工作?青年审视着自己的内心,心中灰暗与明亮交替轮换着,宛若高密东北乡时而乌云翻滚时而湛蓝透明的天空,犹豫过,徘徊过。但最后,他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后者———新疆那遥远而蔚蓝无垠的天空。那个青年,叫做王玉江,理学院物理学专业2019届毕业生。年少筑梦志边疆王玉江,在他成长的二十多年岁月里,在不断影响着他的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的相互交织下,找到了我们开头问题的答案。王玉江的父亲是位可敬的军人,在十多岁时就选择参军报国。受到父亲的熏陶,爱党爱国的情怀在他小小的心灵里开始埋下了种子。“在学校就读期间是我入疆信念形成的中坚时期”,王玉江如是说。大学时期,王玉江在红色圣地遵义仁怀感受到了先辈们为国家建设与发展谱写的曲曲壮歌。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与全国四百多名大学生在2017年“红色基因代代传,青春吸引十九大”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中一起在遵义各个地区深入调研,探析社会发展情况。那是他第一次真正地了解到“先生态后发展”的理念在脱贫攻坚战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祖国与人民的召唤。只是国家整体发展前进的步伐强健而有力,一些边远地区还未及时赶上。他想,作为青年党员应当挺身而出,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2019年,他便以基层干部的身份,走上爱国与个人抱负相结合的道路,远赴边疆。踏步向西情随行2019年7月26日,进疆的绿皮火车已经呜呜作响,王玉江从广州出发,带着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前往祖国的西端———新疆喀什。在狭长的火车车厢之内,同志们互相帮助搬行李时暴起的青筋和额头滴下的汗水,分享传递的水、干粮和药品,都让王玉江感受到无限的关怀与温情。西行数千里,他不仅看到了蚂蚁森林的实地模样和在炎热戈壁滩中开采自然资源的器械设备,看到了兵团种植的庄稼、农户的成群奶牛,也看到了便利的交通、淳朴的民风民情和当地和谐稳定的面貌……祖国边疆雄伟壮丽的景观,让他燃起了炽热的建设激情。赤子之心扎基层7月30日,抵达新疆喀什。培训之前,他就知道喀什党校也有着铁一般的纪律。第一天迟到3分钟,便被要求连续打扫4天的卫生,他表示很服气,因为他很清楚,这是锻炼提升自己的一个过程,只有在党校认真努力地学习,才能为后面开展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为新疆人民服务。他说:“这也让我体会到为什么说党的队伍建设是铜墙铁壁。来到新疆是我自己的一个选择,现在就是为这个选择开始做出实际行动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基层干部要过“四关”,其中一关便是“跳蚤关”。王玉江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来到喀什,他有了更真切的体会,也筑下了更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基层工作真的很辛苦,每每艰难之际,只要想起李梦桃马背上的一生、克拉玛依石油工人为国家工业血液提炼的付出和西部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生,献完终生献子孙的精神,他便提醒自己,不要忘记选择来到新疆的初心,要永远记得来这里是为了服务和奉献的,为了让自己在最美的青春年华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赤子之心,不见浊世;赤子之魂,永不言弃”,一路西行,王玉江的初心更加坚定。在这个新的故乡,他是一颗西行的异乡胡杨种子,在这片广阔无垠的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在新疆热土上结出果实,为祖国西北边陲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砥砺意思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