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下金茗教1育的教金榜在线老师怎么样样?

编者按:又到凤凰花朵开放的时候,全国各地的2019年高考都陆续结束。伴随着骄阳和骤雨,又一批少年迎来了或许是人生中最为难忘的一个夏天。上周,《北大青年》发布了征稿启示,面向全体读者征集从收卷铃到通知书之间的故事,受到了读者们的热烈回应,我们在后台和公邮收到了许多来件,或长或短的文字间,书写的是不同的青春,流露出的是相似的怀念。我们希望尽可能完整地呈现这些情真意切的文字,故从6月9日起,《北大青年》将陆续推出《从收卷铃到通知书》系列,与大家共同分享有关青春、告别、等待和选择的故事。 “我们今晚去吃好吃的吧” “当当当——” 最后一门考试的铃声敲响,广播立即响起播报:“考试结束,请考生立即停止答卷!”中年大叔音一如在学校月考时听到的那样冷漠。不同的是,这次,是最后一次听了。 终于考完了啊。 悠悠吐出一口气,盖上笔帽。木然抬头,望向白色墙壁上的时钟,分针正正的指向12。监考老师从我身边走过,收走卷子的一霎那,我恍惚觉得昨日青春已然在默默消逝,她手腕上淡淡的香水味是我对那年高考最后记住的味道。 收完卷子后,她转过身来对我们大家笑嘻嘻地说到:“啊呀,你们终于考完了,今天晚上想干啥都可以去啦,我呢,也祝你们前程似锦,一帆风顺。哈哈,你们也别笑得太夸张,等成绩下来的时候再笑也不迟,哈哈哈。去吧去吧,拜拜啦。” 这位老师真是有趣啊,我低头一笑,慢慢走出了考场。回头看了一眼坐在我前面睡觉打呼的这位神奇的高考兄弟,他一脸茫然地准备站起来,可身躯太重导致他必须要扶一下桌子,桌子也晃了一晃,可他终于睡眼朦胧地起身了。都结束了啊,都结束了。 走出门,天气阴阴的,可能是要下雨了。我呆呆地把文具袋收进书包里,拎起书包,想起我还有一支笔借给了二楼考场的同学,还得等她从二楼下来才行。我在走廊里定定地等着,看考完同学们或开心或沮丧地从我身边经过,心里竟奇迹般的涌起了一种感动。也许之后年华不在,可记忆,却永远停在了最让人热泪盈眶的时刻。走到校门口,学校门因为高考管制还没打开,考生在门里,家长在门外,两相遥望,考生眼里的兴奋与家长眼里的焦急交织在一起,让杂乱无章的拥挤变得有迹可循。我看到了我的妈妈,她也在人群中踮着脚寻找着我。 门开了,我走到她面前,可她好像并没有看到我,依然在密集的人群中寻找着,也许我最忘不了的,就是妈妈此刻寻找我的眼神吧,那眼神里藏着怜爱、心疼、焦急和认真。我紧紧抱住妈妈,一切,都结束了,妈妈。 我笑着把眼眶中的泪水憋回去:“妈妈,我们今晚去吃好吃的吧!”——2018年考生 张圆玫 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彻夜难眠 高考结束得很仓促,就像夏天的一场暴雨,狂风呼啸、大雨倾盆,又戛然而止,身边的一切还是照常运转着,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只有那些在茫茫人海里迈着轻快步伐的年轻面庞证实着刚刚结束的考试,仿佛大雨过后草丛里还未蒸发透彻的水珠。是啊,高考每年都有,只是与之相关的人不同罢了。 考试前我想着结束后一定要回家痛痛快快睡个好觉,却没想到高考结束那晚是我迄今为止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彻夜难眠。我的脑子里有无数念头在打转:想自己、想别人,想过去、想未来,想所有之前想要想却不敢想、也没时间想的事,这种激动和忐忑的心情与前几夜疲乏又焦虑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我在出租屋里唯一的那张床上辗转反侧。左边爸爸被我折腾得睡不着觉,劝我还是休息一会儿吧——他是高考前特意赶过来的,送我进考场后不是马上离开,而是在考场外的大太阳下踱了一圈又一圈;右边妈妈倒是睡得很香——她高三陪读一年,今晚总算可以睡个踏实觉,不用担心第二天早晨还要给我做早点、叫我起床、帮快要迟到的我摁电梯了。那时我想,这会是一个新的开始吧。——2017年考生 张金茗 男孩牵起暗恋的女孩时 走出考场那栋楼,我没有回头看一眼,而是望了一会儿天空,矫情地和我的高中时代说了句:都结束了,都再见吧。然后便走向在门口等候多时的父母,一起步行穿过几个社区回到家,关于考试,一路上他们只字未提。到家后我登录上一年多未曾登录过的QQ,把个性签名从“愿你停笔时,有武士收刀入鞘的骄傲”改成了“一切都很平静,仿佛散完步又回到家”。 我按着班级群的消息提醒走到了学校西瓜形状的操场。我到的时候,妮儿和波波正坐在操场边的阶梯上喝着啤酒,我过去和她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B哥正在操场边缘晃荡,只听他突然喊了一声“羊羊”,便跑到了不远处走来的一个女孩旁边,俩人相视一笑牵起对方的手。女孩的格子衬衫和男孩的白T并不搭,但看上去就很美好。关于高考完的记忆,大概就定格在那个下午的天空里,父母默契的躲避里,含蓄的告别语句里,啤酒罐碰撞的响声里,还有那个男孩为终于牵起高中暗恋的女孩的手时生动的眼眸里。——2017年考生 echo △修改后的个性签名 突如其来的自由让我不知所措 我曾经以为在高考最后一个收卷铃打响的时候,我的眼泪会夺眶而出,可是我没有。我只是将手放到桌子下面,等待监考老师走到我的身边,收走我最后一张高中试卷。等待他们将我高三一年的冲刺拿去验收,将我的三年高中时光带走,将我十二年的寒窗苦读细细收好放入档案袋。我在等待时看着窗外飞来飞去的鸟儿,想着,它们真自由,我也是。我现在就是了。高考的结束,不是从高三开始期盼的,好像是更早,早到我对高考开始有概念时,早到我想更自由的时候。 我捏着装有高考准考证的透明塑料袋飞快走出考场,身边的同学们都在热烈地讨论着,讨论的内容终于从“这道题你选的什么”变为“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一起吃个饭吧”。我感到不真实,就这么结束了?我问在考场外陪伴了我两天的父母。他们朝我点点头,说:“结束了。”那一刻我觉得身边的一切都静止了。 回到家里,我拿到了久违的手机,一时间却不知道自己该从哪部电视剧、综艺看起。高考前累到不行时、特别想玩儿时写下的所有“疯狂计划”,在刚刚结束高考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来。——2018年考生 徐涛 △毕业时的千人合影 以后再想接你,就得去火车站了 记得高考时我坐在教室第三列最后一排,收卷铃响,平静又满足地放下纸笔,没有战士收刀入鞘的傲气,也没有久久不能回味的失落,更多的是种怅然若失,结束了,就这样结束了?窗外的蝉叫唤了没有也都全无记忆了。 慢慢走出考场,约定好和朋友们不提关于试题的任何,就这样我们走着,不聊学习,其实也忘了聊了些什么,但我还记得这条路太短,而这从教室到校门不过五分钟的路却是我最后关于高中的所有记忆。 或许高考,从头到尾都没有那么标志性,只不过是某个下午,和一同走出考场的好友最后说了一声“再见”,就这样简单结束了匆匆的三年。 那天是我爸来接我,坐上他的小电驴,没想到他先开口,玩笑一般说:“以后我就解脱了,不用每天接送你上学放学,不用再等你晚自习下课了,以后再想接你,就得去火车站了。” 那一刻,迎面的风是热的,眼里的泪也是热的......——2018年考生 小金 △高考开始前的朋友圈 自己离长大只差这一场考试 作为江苏考生,6月8号下午5点并不是最终的收卷铃声。7号、8号考完语数英之后,还有9号两门算等级的科目,对我来说就是物化。当9号下午考完化学之后的铃声正式响起时,没有原以为的集体扔书包、撕书或者到操场疯狂喊叫的场面,大家都很平常地走出考场,就像玩了很久的游戏终于通关了,摆脱中隐隐有不舍,但情绪的主调是平静。和好朋友走出考场,走过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小道,走出校门,走向迎面来的爸妈,还有一捧花和两个大大的熊抱。 之后,去了理发店,因为要赶去南京的高铁,没太多时间,就只是简单地用卷发棒把头发捯饬成了高中一直想弄不敢弄的模样。说来惭愧,我的博雅初审没有通过,倒是过了领军的初审。去南京就是为了自主招生考试。晚上和妈妈到了酒店,全身的细胞真的一下子都被激活了,丝毫没有睡意,在床上跳啊叫啊,让陪我度过一整个高三而极度困倦的妈妈哭笑不得。第二天的自主招生考试,我当然没精神,飞快地浏览完电脑上的数理化试题,没几道会的,有的连题目都看不懂,于是果断提前两个小时交卷,在南师附中的校园里瞎晃悠。走着走着,无数画面就一个接着一个地闪过眼前,高中三年的迟到早退、总被各科老师叫到走廊上的谈话、各种各样的活动导致经常熬夜写词翘课排练、每天放学后车上丰盛的晚饭和晚自习后家里早就准备好的水果......这么想来,高中真的好快,快到考化学之前的那个中午,午觉醒来的我突然哭得稀里哗啦,觉得自己离长大只差这一场考试;也真的好慢,慢到早就习惯了那一套作息、那一群人们、那一种青春。——2018年考生 董佳晨 △高中复习资料 图1、2来自网络,其他来自于作者编辑|贺依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财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