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好数字化机遇,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中形成不可替代和难以复制的竞争格局?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竞争格局及六大趋势1、行业特点(1)行业经营要求较高的专业水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软件产品研发和信息技术服务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完成,良好的服务质量更需要优秀技术人员维护。具体而言,软件开发技术人员需要掌握软件编程、系统工程以及行业知识等多种技能;软件服务支撑技术人员需要掌握软件调试、故障排除、本地部署等多方面技术。这些技术获取一方面来自技术人员的学习,更重要是来自行业实践经验。此外,行业经营对销售和客服人员也有较高技术要求,销售和客服人员需要接受相关技术培训,只有对相关技术有深刻了解,才能更好向客户讲解企业业务、推荐适合客户的业务方案,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市场调研及“十四五”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行业资产配置独特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配置都有一定的特殊性。行业中无形资产相对重要,企业的品牌、核心技术、专利、企业形象都是企业价值的体现,而技术服务也是作为无形的服务被用户感知,这些无形资产构成企业重要竞争优势。在有形资产方面,行业内企业一般使用租用的运营商网络资源以及存储服务器等硬件设备,投入相对较低;自建硬件设施成本较高,资金、技术投入较大,但难以复制,建成后将增强企业竞争力。此外,行业内企业一般租用房产作为办公场地,房屋等固定资产相对较少。(3)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高行业进入面临着人才、技术、客户、管理和资金等多方面的门槛压力。首先,本行业属于人才驱动型产业,企业的发展依赖于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其数量。信息化项目的专业性、复杂性及综合性程度的日益提升,对项目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内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培养周期较长,行业新进入者面临大量人才缺口的制约。其次,本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具有高科技、知识密集、技术先导以及与客户行业应用相融合等特征,涉及多个学科、技术和行业,技术更新快、升级频繁,需要长期持续的研究和创新。因此能够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需要具备较强的技术和行业应用知识,客观上形成了较高的行业技术壁垒。另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要求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商对客户的业务流程、技术架构及应用环境有深刻的理解,对信息技术服务的安全性、稳定性、合规性、持续性要求较高。特别是大型客户更加关注服务商的综合实力及战略发展,要求供应商为其长期服务并与之共同发展,因此需要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在企业规模、技术能力、品牌与形象、战略与发展等方面与客户相匹配,成为客户面向未来转型的战略合作伙伴。客户资源的积累及客户黏性已经成为新进企业难以跨越的资源壁垒。本行业在管理成熟度方面也存在较高门槛,要求企业满足各项法规、国际和行业标准、最佳实践等,通过合规遵从、财务稳健性、质量管理、风险管理、交付与服务、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项目管理、可信与软件工程、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信息安全、EHS、安全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业务连续性管理等方面建立成熟的管理体系,形成规模效应,才能确保客户的信赖和业务的持续发展。最后,由于本行业产品换代频繁、生命周期短、技术升级快,为保持核心竞争力,企业需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持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基础设施、技术研发和人才储备的持续投入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资金门槛。2、行业竞争格局(1)竞争概况从国际市场看,国际巨头占据主导地位,其不论在市场份额还是在技术研发拓展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从国内市场看,随着新兴技术迅速发展,国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在信息技术服务业中,国内企业众多,市场集中度尚不明显,市场化程度较高,充分竞争。近年来,在与国际巨头竞争中,国内厂商在技术、服务以及风险控制水平等方面实力迅速提高,国内企业对本土厂商的认可度显著提高。此外,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快速发展,国内厂商将迎来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长期来看,客户对供应商多元化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响应速度、服务经验以及长期服务的稳定保障能力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拥有深厚客户基础、良好服务能力和雄厚技术实力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将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步占领市场,取得显著的竞争优势。(2)国内外重点企业a、埃森哲公司(ACCENTURE)埃森哲成立于 1989 年,是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和技术服务供应商,为客户提供战略、咨询、数字、技术和运营服务及解决方案。截至 2021年 5 月 31 日,埃森哲拥有员工 569,000 名。2020/8/31-2021/5/31 埃 森 哲 实 现 营 业 收 入3,711,410.50 万美元(约人民币 2,363.50 亿元)。b、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ATA CONSULTANCY SVCS LTD)TCS 成立于 1968 年,是印度最大的 IT 企业,印度最大的单一软件服务出口商,也是亚洲最大的独立软件和服务业公司。TCS 致力于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和商务解决方案。TCS 的业务板块包括银行、金融和保险服务,制造业,零售和商品包装,远距通信、媒体和娱乐以及其他。截至2020 年 3 月 31 日,TCS 拥有员工 424,285 名。2019/4/1-2020/3/31TCS 实现营业收入156,949,000.00 万印度卢比(约人民币 1,670.16亿元)。c、高知特科技公司(COGNIZANT TECHNOLOGY SOLUTIONS CORPORATION)Cognizant 成立于 1994 年,是全球领先的咨询、信息技术及业务流程外包服务供应商,致力于通过创新技术、知识技能与先进流程,协助全球各大企业创建更强大的业务,并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其竞争力。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Cognizant 共有员工 301,200 名。2021/1/1-2021/6/30 Cognizant 实现营业收入 898,600.00 万美元(约人民币 580.50 亿元)。d、威普罗公司(WIPRO LTD)Wipro 成立于 1945 年,是一家全球性的信息技术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 IT 服务、软件解决方案、研发服务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等。截至 2021 年 3月 31 日,Wipro 共有员工超过 200,000 名。2020/4/1-2021/3/31 Wipro 实现营业收入843,667.16 万美元(约人民币 554.40 亿元)。e、中软国际有限公司中国软件国际成立于 2000 年,注册资本 2 亿港币,是一家中国领先的大型综合性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提供从咨询、解决方案、外包服务到 IT 人才培养的端到端软件及信息服务。中国软件国际于 2003 年 6 月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截至 2021年 6 月 30 日,中国软件国际拥有员工 83,178 名。2018 年、2019年、2020 年和 2021 年 1-6 月中国软件国际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106.43 亿元、122.16 亿元、143.77 亿元和 83.41 亿元。f、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成立于 1991 年,注册资本约 12.42 亿元,是中国领先的 IT 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东软集团于 1996 年 6 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东软集团主要提供行业解决方案、产品工程解决方案以及相关软件产品、平台及服务。在服务领域,东软集团提供包括应用开发和维护、ERP 实施与咨询服务、专业测试及性能工程服务、软件全球化与本地化服务、IT 基础设施服务、业务流程外包、IT 教育培训等。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东软集团共有员工 17,175 名。2018 年、2019 年、2020 年和 2021年 1-6 月东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71.71 亿元、83.66 亿元、76.22 亿元和 32.11 亿元。g、博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彦科技成立于 1995 年 4 月,注册资本约为 5.25 亿元,是一家面向全球的 IT 咨询、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博彦科技于2012 年 1 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博彦科技共有员工 20,535 名。2018 年、2019 年、2020 年和 2021年 1-6 月博彦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28.83 亿元、36.88 亿元、43.10 亿元和 24.49 亿元。h、深圳市法本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法本信息成立于 2006 年,注册资本约 1.29 亿元,是一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的提供商。截至 2020年 12 月 31 日,法本信息共有员工 13,335 名。2018 年、2019年、2020 年和 2021 年 1-6 月法本信息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7.82亿元、13.07 亿元、19.48 亿元和 13.85 亿元。i、京北方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京北方成立于 2009 年,注册资本约 1.61 亿元,是国内领先的金融 IT 综合服务提供商,主要向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京北方于 2020 年 5 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京北方共有员工 22,011 名。2018 年、2019 年、2020 年和 2021 年 1-6 月京北方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12.26 亿元、16.87 亿元、22.93 亿元和 14.36 亿元。3、行业的季节性、广泛性和持续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应用行业较为广泛,下游面向各行业企业。随着数字化进程加快,市场刚性需求持续增长,国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行业不具备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数字化转型是未来各个行业发展方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重要的引导和驱动力量。因此,本行业客户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同时,软件和信息技术投入相对金额较高,对企业自身实力要求较高,因此,客户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具有一定规模或处于金融、科技等技术、系统安全要求高的特殊行业。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迭代,各行业将持续的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自身业务流程中,通过新兴技术的应用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技术的持续更新、应用和需求的不断变化,促使客户对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产生持续不断的需求。4、行业挑战(1)国际领先企业对国内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竞争压力信息技术的突破发展促使客户需求不断提升。跨国大型企业集团凭借成功的经验、成熟的应用模式、雄厚的资金实力迅速打开了国内市场,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对本土企业在相关领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竞争压力。(2)技术迭代迅速使企业难以把握技术发展方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具有技术进步快、产品生命周期短、升级频繁等特点。技术、产品和市场经常出现新的发展浪潮,要求企业必须准确把握行业技术和应用发展趋势,持续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当多种技术同步发展时,企业选择技术发展方向定位将面临困难。如果企业选择错误的技术发展方向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3)高端人才供应不足国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高端人才相对有限,特别是既掌握客户所处行业知识背景又掌握前沿技术的高端人才供应不足,企业对高端人才的争夺十分激烈。特别是国外厂商,以较高的薪酬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加剧了国内高端人才的竞争。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整理(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大背景2020 年 5 月 1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数字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能够支撑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支持关键产业链及其核心环节和链主企业的布局和发展,国内国际互联互通,良性互动,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因此,数字化将成为支撑整个社会经济运转的重要方式,建设和投入将会越来越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也将迎来最大的窗口期。(2)数字产业化持续引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正成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新冠肺炎疫情拉开传统的社交距离,但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将拉近数字服务与各行业企业和消费者的距离。可以预期,未来全球数字经济规模将大幅增加,云服务、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服务将加速发展。以 5G 为代表的新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将在全国乃至全球加速布局和不断加大投资。数字产业化趋势将进一步深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变革,加速高端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服务化趋势,推进信息技术服务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链的形成。(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加快向垂直行业渗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与转变,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背景,大量垂直行业将会重新寻找自身的创新驱动力,数字化转型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国家各部委也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如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2019年)》,农业农村部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 年)》,交通运输部印发《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等。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厂商凭借对新兴技术的把握、理解及服务经验,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具体场景应用进行研发和实施,能够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以及服务型制造发展,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4)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蓬勃发展2020 年,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全面推广,未来三到五年,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我国国产基础软硬件从“不可用”发展为“可用”,并正在向“好用”演变,逐步打破国外“卡脖子”垄断。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核心软硬件及服务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将会加速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深入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5)信息技术服务赋能客户,逐步形成合作伙伴生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日益普及,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商通过新技术应用,升级原有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力,与客户的合作将不局限于成本控制,而是共同创造新价值,形成伙伴式的合作模式。特别是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将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中逐步提高服务附加值,在用户追求更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下,服务内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模式,主动挖掘跟踪客户需求并提供与之匹配的服务,实现从单一交付实施到整体方案服务的技术赋能提升。(6)云原生架构助推企业向云转型随着云服务商业模式日益成熟,基于云架构的解决方案和应用系统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用户的选择。云原生的平台架构能够帮助企业用户完成一系列关键性云计算转型与变革。云原生架构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面向混合 IT 环境的管理框架,利用适用于分布式应用场景的以“高效交付云服务”为目标的运营模式,助力企业在短期内构建起面向云服务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框架。除此之外,云原生架构还将帮助企业平衡云计算带来的便利性与挑战,助力企业的 IT 部门充分释放云生产力的同时对高度分布式的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管控。目录第一章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相关概述第一节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定义及分类一、行业定义二、行业特性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影响第二节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特点及模式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特征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经营模式第三节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产业链分析一、产业链结构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主要上游“十三五”供给规模分析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主要上游“十三五”价格分析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主要上游“十四五”发展趋势分析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主要下游“十三五”发展概况分析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主要下游“十四五”发展趋势分析第二章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全球发展分析第一节 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总体情况分析一、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特点二、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结构三、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四、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竞争格局五、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区域分布第二节 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市场分析一、欧洲1、欧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市场规模2、欧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结构3、“十四五”期间欧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二、北美1、北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市场规模2、北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结构3、“十四五”期间北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三、日韩1、日韩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市场规模2、日韩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结构3、“十四五”期间日韩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四、其他第三章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所属行业“十四五”规划概述第一节 “十三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回顾一、“十三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运行情况二、“十三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特点三、“十三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成就第二节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所属“十四五”规划解读一、“十四五”规划的总体战略布局二、“十四五”规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三、“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目标第四章 “十四五”期间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 “十四五”期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第二节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面临的形势第三节 “十四五”期间我国对外经济贸易预测第四节“十四五”期间行业技术环境分析第五节“十四五”期间行业社会环境分析第五章 普华有策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总体发展状况第一节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特性分析第二节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特征与行业重要性第三节 近五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分析一、近五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态势分析二、近五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特点分析三、“十四五”区域产业布局与产业转移第四节 近五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规模情况分析一、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二、行业人员规模状况分析三、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四、行业市场规模状况分析第五节 近五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财务能力分析与“十四五”预测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与预测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与预测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与预测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与预测第六章 POLICY对“十四五”期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供需形势分析第一节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供需分析一、近五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供给情况1、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供给分析2、重点企业供给及占有份额二、近五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需求情况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需求市场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客户结构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区域需求结构三、“十三五”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供需平衡分析第二节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品市场应用及需求预测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品应用市场总体需求分析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品应用市场需求特征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品应用市场需求总规模二、“十四五”期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领域需求量预测1、“十四五”期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领域需求产品功能预测2、“十四五”期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领域需求产品市场格局预测第七章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运行分析第一节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一、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阶段二、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总体概况第二节 近五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现状一、近五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市场规模二、近五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分析三、近五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发展分析第三节 近五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情况分析一、近五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总体概况二、近五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发展分析第四节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价格走势分析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定价机制组成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价格影响因素三、近五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价格走势分析四、“十四五”期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价格走势预测第八章 POLICY对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规模分析第一节 近五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规模分析第二节 近五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区域结构分析第三节 近五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区域市场规模一、近五年东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二、近五年华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三、近五年华东地区市场规模分析四、近五年华中地区市场规模分析五、近五年华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六、近五年西部地区市场规模分析第四节 “十四五”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区域市场前景预测一、“十四五”东北地区市场前景预测二、“十四五”华北地区市场前景预测三、“十四五”华东地区市场前景预测四、“十四五”华中地区市场前景预测五、“十四五”华南地区市场前景预测六、“十四五”西部地区市场前景预测第九章 普华有策对“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分析第一节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结构分析一、市场细分充分程度分析二、下游应用领域需求结构占比三、领先应用领域的结构分析(所有制结构)第二节 产业价值链条的结构分析及产业链条的整体竞争优势分析一、产业价值链条的构成二、产业链条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分析第十章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竞争力优势分析第一节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竞争力优势分析一、行业整体竞争力评价二、行业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三、竞争优势评价及构建建议第二节 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竞争力剖析第三节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SWOT分析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优势分析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劣势分析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机会分析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威胁分析第十一章 “十四五”期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第一节 行业总体市场竞争状况分析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竞争结构分析1、现有企业间竞争2、潜在进入者分析3、替代品威胁分析4、供应商议价能力5、客户议价能力6、竞争结构特点总结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企业间竞争格局分析1、不同规模企业竞争格局2、不同所有制企业竞争格局3、不同区域企业竞争格局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集中度分析1、市场集中度分析2、企业集中度分析3、区域集中度分析4、集中度格局展望第二节 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竞争格局综述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竞争概况二、重点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分析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1、重点企业资产总计对比分析2、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对比分析3、重点企业营业收入对比分析4、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对比分析5、重点企业综合竞争力对比分析第三节 近五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一、近五年国内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分析二、近五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竞争分析三、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集中度分析四、国内主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动向五、国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拟在建项目分析第四节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竞争策略分析一、提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竞争力的策略二、影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及提升途径第十二章 普华有策对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形势分析第一节 企业五一、企业概况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三、企业主要利润指标分析四、近五年主要经营数据指标五、“十四五”期间发展战略规划第二节 企业二一、企业概况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三、企业主要利润指标分析四、近五年主要经营数据指标五、“十四五”期间发展战略规划第三节 企业三一、企业概况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三、企业主要利润指标分析四、近五年主要经营数据指标五、“十四五”期间发展战略规划第四节 企业四一、企业概况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三、企业主要利润指标分析四、近五年主要经营数据指标五、“十四五”期间发展战略规划第五节 企业五一、企业概况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三、企业主要利润指标分析四、近五年主要经营数据指标五、“十四五”期间发展战略规划第十三章 普华有策对“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投资前景展望第一节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十四五”投资机会分析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典型项目分析二、可以投资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模式三、“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投资机会第二节 “十四五”期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预测分析一、产业集中度趋势分析二、“十四五”行业发展趋势三、“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技术开发方向四、总体行业“十四五”整体规划及预测第三节 “十四五”规划将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找到新的增长点第十四章 普华有策对 “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第一节 “十三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存在的问题第二节 “十四五”发展预测分析一、“十四五”期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发展方向分析二、“十四五”期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规模预测三、“十四五”期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四、“十四五”期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重点第三节 “十四五”行业进入壁垒分析一、技术壁垒分析二、资金壁垒分析三、政策壁垒分析四、其他壁垒分析第四节 “十四五”期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投资风险分析一、竞争风险分析二、原材料风险分析三、人才风险分析四、技术风险分析五、其他风险分析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2021年11月11日, 第四届CIOC不动产数字化峰会在上海圆满落幕。在市场的高速变化下,本届峰会从共建智慧城市的角度思考顶层设计,以跨学科,跨边界,跨纬度作为全新主题,从制造业、互联网科技、创投、新消费观、“双碳”目标下的地产可持续发展等多维度共同探讨地产数字化之路上的多种可能性,希望地产行业通过与他山之石的碰撞和交流,更高效地在多场景推动数字化落地,进一步共建不动产数字化生态。
易居企业集团执行总裁、克而瑞CEO 张燕
现场,易居企业集团执行总裁、克而瑞CEO张燕发布了 《2021中国地产数字化转型报告》。这已是克而瑞连续第四年发布地产数字化转型发展报告, 本年度报告除了常规数据解析之外,还增加了高管、CIO、消费者访谈等研究数据,以期为行业呈现一个更多维、更纵深的地产数字化全貌。
本期,地新引力对《2021中国地产数字化转型报告》部分内容做了选录,与各位读者一起探讨。
地产数字化转型现状
一、86%房企已健全数字化基建,智能化应用探索刚起步
回顾2019-2021年TOP50房企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变化方面,经过3年的时间,近9成的头部房企已经健全数字化基建,所有头部房企都已经开始通过信息化系统来优化现有业务模式或提升企业运营能效。而不同信息化系统之间的数据贯通还未完全实现,仅有不到四成的企业进行了多系统的贯通。数字化应用阶段方面,22%的企业真正步入了数字化应用的阶段,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方式实现了落地的数字化应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而房企对于智能化应用的探索才刚刚起步,仅有8%的企业开始了智能化应用的尝试,未来随着地产行业整体数字化发展的深入,房企智能化应用也会进一步提高覆盖率。
二、仅2成已完成全业务流程标准化,经营智能预测是大运营最终目标
房企业务运营核心场景的数字化发展方面,有70%的头部房企已经完成了如数据标准定义、采集、清洗等数据层管理系统相关的建设。业务流程管理中,仅有22%的企业完成了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对比2019年的情况已有14%的提升。在经营决策分析中,已有74%的企业已经应用了管理驾驶舱对公司整体业务进行分析,但受制于大部分企业在多源系统及数据连通上仍未完成,因此目前仅有4%的企业着手智能预测研判的尝试。未来,在企业解决业务流程标准化及多源数据贯通的问题后,自动化的经营预测研判将帮助地产企业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
三、数字化总体框架主要依托自研,8成企业采用“共建共创”模式研发应用
数字化总体研发框架上,超过8成的TOP50房企在数字化总体框架上采用自研架构,这一方面因为不同房企各自业务模式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房企未来在数字化布局上可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实现更多的自主延展性和模式突破。数字化应用研发上,超8成头部房企采用“共建共创”的模式,这一方面是因为可以通过对于外部成熟供应商数字化服务能力的借鉴快速完成初级阶段的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多的结合企业自身业务的特点进行定制化的模块和应用的开发实现企业赋能。数字化供应商标准的筛选上,头部房企还是主要看重供应商的成功案例与实施经验,另外服务能力与运维响应速度、系统兼容性和灵活性也是其他两个主要考量因素。
四、数字化组织架构不断升级、近三年投入增速维持40%以上
TOP50房企数字化团队规模及团队领导职级方面,从2019年开始,房企数字化组织架构重要性逐年升级,目前超七成TOP50房企的自建数字化团队规模已扩充至50人以上,近7成的房企数字化团队也由公司副总裁及以上级别的领导挂帅。房企数字化年投入规模上,2021年TOP50房企年均投入规模达到1.31亿元,同比增速接近50%。投入规模分布上,有超过7成的TOP50房企2021年数字化投入规模超过7000万元。调研结果上,近8成TOP50房企未来计划每年数字化投入的增长仍将保持在30%以上,可见头部房企对于数字化转型的坚定决心。
五、数字化转型重心在降本增效,近9成TOP50房企数字化转型已达预期
目前超过9成的TOP50房企已经指定了企业级的数字化战略,相较于2019年的32%已有了接近60%的提升,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头部房企也看到了数字化转型的契机、紧迫性和危机感,纷纷从战略层角度确立了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对比房企与物企在数字化转型目标上的异同,降本增效是房物企都核心想要实现的第一目标,而房企更偏重于对从自身现有的业务模式角度出发,实现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数据决策链的构建。物企则更多会从用户(业主)角度出发通过数字化去解决一些不同场景下的痛点和问题。整体数字化战略成果上,接近9成的企业认为目前数字化转型的工作已经达到了既定的预期目标。
地产数字化转型趋势
一、高层支持需要持续加强,数字化意识需上下拉通
TOP50房企数字化转型目前面临的困难上,“企业数字化文化氛围不够”、“高层管理者支持度缺乏”以及“数字化战略与实施路径模糊”是主要3大问题。其中仅有不足3成的TOP50房企高层管理者对数字化支持力度较大,这主要是由于房企数字化转型是个漫长的过程,其中离不开各类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各种数字化应用的研发与不断优化,并且不是投入后立刻就能见效的,需要高层持续的支持。另外,52%的TOP50房企认为“人才激励方式的不完善”是造成企业化专业人才缺乏最主要的因素。未来,为了更好地推进房企数字化转型,首先需要提高高层对于地产数字化价值的理解和认识,持续保持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支持,不仅是成本投入上,更重要的是在于对企业整体数字化文化的培养。其次,需要对于企业各业务流程进行标准化梳理,用数字化对于过去的业务流程进行重塑,更好地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最后,要建立合理的数字化引才育才机制,相对集聚大量数字化人才的互联网公司而言,传统房企的薪资结构以及培训制度都需要相应进行调整,以契合数字化人才职业发展的诉求。
二、多源数据拉通不足4成,数据治理&管理需强化
TOP50房企内部系统互通率上,目前仅有38%的企业实现了内部系统数据的互通。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企业仍未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不同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数据录入口径,并且底层数据的治理尚未完成。部分企业虽已经具备数据中台,但仍未拉通整个业务数据链条。未来,头部房企会更多加强对数据资产、主数据的管理,从实际业务需求角度出发,建立数据采集的统一标准,将不同类型的业务数据,诸如销售数据、建造数据、运营数据等通过数据中台进行多源数据的整合,实现后端数据平台对于前台系统应用的数据支撑。
三、两成房企已完成业财一体,业务流程与数据口径需统一
业财一体化的概念其实在房企数字化中已提出很久,但目前仅两成的TOP50房企已完成了业财一体化,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是目前大部分房企仍未制定明确的标准化业务流程,导致数据来源不规范、不统一,其次是目前财务数据的采集规则未明确,造成与业务数据不能一一对应,最后是不同业务部门对于数字化的需求不统一,导致数据统计的口径也不统一。未来,房企可通过数据标准约束业务,基于业务产生数据,又通过数据去驱动业务,形成联动闭环,比如从业务部门侧建立统一的业务处理流程,针对不同业务需求制定相对应的标准化数据统计口径,从财务部门侧明确会计科目对应具体业务,会计科目与业务系统中的字段建立关联,再通过建立系统平台串联业务与财务数据挂钩,进行整体化运营的串联测算。
四、数字化转型刚迈过信息化阶段,模式革新待探索
目前头部房企数字化转型刚迈过了信息化阶段,正处在数字化应用的初级阶段,现阶段的数字化应用基本上对于原有的业务模式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未来随着数字化探索的深入,更多的类似AI自动决策、大规模机器人施工、自动化营销等改变传统业务模式的革新变化可能会出现。以智慧营销为例,疫情常态化与科技技术的发展加速了营销线上化、数字化的进程,VR看房、数字楼盘等改变且丰富了房企原有的销售方式,而随着技术持续的升级也将推动更多应用场景的演变,结合地产业务最终推动催化商业模式的革新。
五、多应用场景的构建、数字化考评机制、互联网产品思维成物企数字化趋势
物企数字化方面,“无成功的固定模式,需根据场景定制”,“存量模式下变革管理阻力大”以及“产品线上运营问题多”是TOP50物企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主要三大困难。首先,以物业的实际业务角度看,会存在很多不同的应用场景,因此要基于各个小的应用场景进行梳理,构建相应的数字化功能/应用,通过“点、线、面”的形式形成整体化的数字解决方案。其次,对于物业行业劳动力密集型的特点,通过合理的数字化考评机制针对性解决“数字化做了没人用”的问题,用数字化系统替代原有的派单反馈流程,通过数据触点自动形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凭借数据驱动业务能效的提升。最后,用互联网产品的思路进行数字化应用的研发,小步试错、快速迭代,通过不断的版本更新提升数字化产品的服务力价值,并依托技术赋能最终实现业务上的革新。
六、地产数字化已应用于典型的8大场景和5大环节
地产数字化产业图谱上,目前基建部分基本稳定也能够满足现行需求,从最早的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流上,已经非常成熟,主要的变化还是出现在业务流中,总体归纳为八大场景和五个环节,涵盖了未来两三年整个房地产行业在数字化应用当中的一些核心场景,随着整个行业的底层逻辑的变化,这些应用场景会被再次的催生和加大。
七、头部企业数字化应用细分场景覆盖率提高,着重聚焦5大核心场景
所有细分场景应用的覆盖情况上,相比去年都有一定比例的提升,主要的应用还是聚焦在智慧营销、智慧社区、全屋智能、智慧商业和智慧建造五大场景当中,无论是从应用覆盖度还是应用投入规模上。应用深度上,智慧商业因为起步较早所以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深水区探索,而全屋智能和智能社区也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大量设备供应商的快速发展支撑下也已进入更深度的数字化应用探索。
从变化上,比较值得关注的是三大领域:
1.智慧营销:更多由后端管理向前端获客进行延伸;
2.智慧社区:更多以业主痛点为出发进行建设,并且结合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同步前进;
3.智慧商业:在疫情以及行业竞争催生下,更多着重于智慧营销触点的建设与用户画像的构建。
(一)智慧营销
1.TOP50房企智慧营销以自研为主,头部与中小房企诉求差异明显
头部房企智慧营销研发情况上,有接近5成的TOP50房企选择完全自研的方式进行智慧营销应用研发,44%的房企选择自研+外部供应商合作的模式进行研发,其中大部分会以“自研产品架构+代码外包”或者“成熟产品+小模块自研”的形式进行合作。目前,对绝大多数房企来说,还是不愿意接受竞品公司提供的智慧营销服务。TOP50房企与中小房企在智慧营销诉求上的差异上,头部房企更多是希望通过智慧营销应用提高企业整体营销能力,而对中小房企而言,则更偏向于智慧营销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
2.智慧营销新漏斗模型建立,后端管理向前端获客延伸
智慧营销经过去年到今年的发展并伴随着常态化疫情的催化之后,形成了新的销售漏斗模型与链路闭环,发展重心由后端的管理向前端的获客延展,企业更多考虑如何从目前的公域流量平台中定位目标客群并向自有的私域流量进行引流,形成私域生态并长期运营。
3.数字楼盘应用覆盖率提升40%,TOP50房企2-3成营销业务引向线上
TOP50房企智慧营销核心应用覆盖率上,相较2020年均有所提升,其中提升比例较大的是数字楼盘与渠道管理,这主要是因为2020年数字楼盘与渠道管理两块应用房企都有做尝试,但未做出成果。另外,在渠道管理这块,今年开始有些房企才着手体系化的去整合新媒体矩阵资源进行营销,其中包括自媒体、社交平台、直播、短视频、知识问答平台等,通过渠道管理的方式把这些新媒体渠道整合起来,并且结合数据分析进行针对性且更有效的投放。目前TOP50房企中,有2-3成营销业务已经逐渐向线上引流,并且对于整体投放点击率、营销漏斗转化率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 二)全屋智能
1.全屋智能后装消费市场占最大比重,业主更愿后装阶段进行添置
全屋智能产业链上,全屋智能设备厂商主要通过前装市场与后装市场两大类渠道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其中前装市场中主要包含与地产开发商合作的全屋智能精装修房以及集成服务商服务的毛坯房装修,而后装市场主要以线上线下的不同购买渠道为主。整个全屋智能前后装市场规模上,还是以后装市场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其占比达到93%。另外,用户侧调研数据上,目前用户也更倾向于在后装阶段自主添置全屋智能设备。
2.房企落地项目分为流量型与高端型,流量型占84%
头部房企目前落地的项目上,主要分类流量型与高端型两大类,流量型占84%。1)流量型项目以智能家居的多样化功能为核心卖点,房企在进行流量型项目的设计配置时更关注投入成本、管理效率以及场景丰富性这三点,在合作厂商的选择上主要会以国内龙头电器厂商或者科技及互联网平台商+传统集成商+新锐品牌厂商为主的下游供应。2)高端型项目则会以高端品牌定制化给业主带来的格调和品牌为核心卖点,房企在合作中会主要关注全屋智能产品的产品格调、外观定制以及创新体验,在合作厂商的选择上会以国际大牌电器厂商为主。
3.安全监控、屋内环境、智能控制是业主付费意愿度更高的三大应用场景
4.实用性是第一标准,购买首选电商平台、厂商维保不可或缺
用户的购买选择上,实用性是用户最关注的核心因素,当然品牌售后以及对于整体全屋智能系统的兼容性也是用户主要考虑的因素。购买途径上,还是以电商平台自主配置为主。在维修途径上,用户更愿意接受由设备厂商提供的服务。全屋智能厂商可以围绕用户痛点针对性进行产品设计和服务配套,提高用户选择的可能性。
( 三)智慧社区
1.TOP50中84%已布局智慧社区,安防&通行几乎已成为必备
头部的50强房企布局情况上,84%的房企已经布局智慧社区领域;其中智慧安防、智慧门禁、智慧车行等通用型场景行业通识率程度高,房企应用率基本在90%以上,到目前为止,其实过去的两年当中,包括现在,基本上这三种标配还是未来的一个一致趋势;而像生活服务、社区APP等自定义场景应用率在50%以上,一般企业根据本地化属性进行定制,其他如智慧大屏、智慧设备、智慧健康、服务机器人等差异化场景,不同企业会根据各自业务需求来作为提升项目亮点和特色,但并不是标配,相对而言应用率较低,基本在30%以下。
2.围绕社区运营管理平台,聚焦6大场景应用
社区管理方围绕社区运营管理平台聚焦6大应用场景,跟社区管理密切相关的,设施设备管理、物业人员管理,跟业主相关系的安防、通行,包含数据管理和应用场景支撑,从而实现业务互联、数据可视化、设备集成和业务创新。
3.智慧社区建设多以单场景单项目试点成功后向多场景多项目复制
智慧社区的建设目前主要以单项目、单场景试点的模式居多,主要是存量小区当中。单项目但是全场景,主要用于现在的增量小区,如果开发商有新的产品系,而且面向新产品发布的前提,通常会采用这种模式,真正做多项目和全场景应用的,第一以TOP房企为主,第二数量非常少。
服务商的盈利模式上,单一产品的软硬件商以服务存量小区为主,硬件商通过设备销售、租赁费获取收入,软件商则通过系统销售、SaaS服务费获取收入;增量小区以解决方案商为主,服务商通过项目咨询费用、项目整体落地费用、项目运营维护费赚取收益;而集团侧则需要通过绑定战略型的综合解决方案商,对全场景统一管理及运营,服务商通过收取战略咨询费、整体解决方案落地费用、后期运营维护费用实现盈利。
5.业主方以在线缴费、报事报修为主要需求点
在现行预约物业服务的方式中,超过50%的业主会选择使用app的方式来进行预约,其中44%的业主日均使用次数在5次以下。
“物业报事报修”功能是业主在app的功能里选择最多的,达到了75%。
6.以智慧社区拉通多端融合服务,建立政府、业主、物业数字化联动关系
地产、物业和政府实现产业链前后拉通的关系:智慧社区在拉通多业态的服务,构建多环节的创新过程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拉通多业态的服务,同时赋能多业务的创新,实现地产端产品力与品牌的提升,物业端服务能效与范围的提升,政府端社区公共服务的提升。
数字化驱动下,业主、物业、政府间形成新的联动关系:
政府-业主, 通过政府部门督导,建立物业服务评价体系,由居民自评,促进物业行业高质量发展;
政府-物业,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督促物业企业改变传统服务模式,拓展服务边界;
物业-业主, 物业方通过数字化新技术,实现对内降本增效与对外居民满意度提升。
(四)智慧商业
1.智慧商业进入加速期,“人店场”新形态建立
智慧商业起步很早,而且已经到了深度应用和加速期,而且无论是在平均投入成本和团队规模上,每年都在逐步上升。
具体从房企布局情况上,TOP50房企商业地产数字化应用率达到了84%,较去年提高了28%。
而从房企投入情况上,TOP50房企商业地产数字化投入较去年提升26%,平均投入成本达到了620万元,平均团队规模在22人左右。
“人店场”新形态建立,通过这几年的运行形成了人店场,在整个智慧商业落地应用过程当中的三个核心场景。尤其是目前行业核心应用关注点都在人的场景过程当中,原来主要是由会员运营,开始向会员营销和深度洞察开始拓展,智慧营销由后面的管理向前端拓客拓展的方向是一致的。
2.新形态下的智慧拓客,实现多触点的客户触达,形成客户画像
人的场景探索中,第一步首先是智慧拓客,线下触点当中接触到的所有客流会汇集到私域流量,包含从公域流量和从其他公域触点当中汇集到的数据,都会沉淀到私域流量当中,为转化做准备。
通过线上线下多源触点获取客户行为数据,打通整合营销投放和会员运营形成的公域和私域流量所沉淀的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通过海量数据模型构建并形成最终的客户画像。
3.数字化的客户运营体系,通过客户画像进行会员运营,提升客户满意度
智慧拓客之后,形成客户的人群画像,对客户进行标签分析,形成丰富的客户信息全景视图,通过标签来分类和分化各类型客户进行精准投放,现在的普通会员会通过这样一种会员运营,由沉默会员向活跃会员开始进行转化,过程当中有很多的手法,比如说福利推荐、积分推荐等等。通过不同的标签给予不同的群体,给予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促活,形成客户到店,形成最终的消费转化。同时,通过全周期会员运营,也可提升客户满意度并助力智慧商业价值的转化。最终,根据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路径,智慧化服务与营销围绕着每一个环节展开并形成引流、转化、服务、营销、分析、调整的运营生态闭环。
4.多系统融合弱、投产比评估难、商户协同营销少
智慧商业同样也会面临一些共性问题,比如说数据的融通,需要打通的各类型的数据系统更多。同时现在数据融通的能力,相较于住宅开发来说,融通的能力可能更弱。而且房企的投入产出比如何来进行量化,包含目前在智慧商业场景当中,购物中心的客户跟商户的客户不能完全打通,尤其是现在商场的运营者非常希望两者是能够连通的,而且开发企业有自己的住宅类客户,也有自己的商业或其他非住宅类型业态的客户,都是希望在这个大的客户圈层当中打通之后产生更多的消费动力。其实在商业地产,这个行业内讨论了两年,到今年为止,这个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5.深度探索数据资产价值,赋能商业精细化运营
智慧商业整个场景应用中,打破数据孤岛,沉淀数据资产,形成多元数据的融通仍然是一个大方向。对不同场景的利用,人的场景的深度挖掘,会员营销系统的再升级也是未来的方向之一,同时最终希望达到的依旧是业务流程的精简和真正的降本增效。
(五)智慧建造
1.行业规模基数低、增速快,技术普及高、但应用不深
智慧建造一直属于雷声大雨点小,很多政策是在往智慧建造方向做引导,但智慧建造行业整体发展规模上,相比整个建筑行业,智慧建造整个行业的规模基数低、增速快,软件销售的市场规模和咨询服务的市场规模,两者的总和为70亿,这个规模跟整个政策导引下希望看到的智慧建造市场发展预期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技术普及程度上,百强房企中TOP30对智慧建造应用使用率更高,应用深度上,采供造价及建模设计是百强房企更多使用的智慧建造应用。
2.智慧建造难点&痛点及应对策略
智慧建造的难点痛点上主要涵盖以下三方面:
人才短缺:一方面是资深工程师有经验,但是可能不懂技术。其次,技术人才对于业务的理解深度远远不够,并且整个建造行业的工人流动性都比较高,造成了智慧建造在人才上储备不足,也使得智慧建造在推广过程中困难重重。
推广困难:产业链过长,推广难度大,参与者接受意愿低;在每个环节中都能够技术实现,但是很少有流程打通,BIM技术应用目前只是在工程类项目当中。
价值待挖掘:简单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低;咨询成本偏高,部分企业难以承受;行业平均利润低( 2020年中国建筑业平均利润率仅3.5% )。
应对策略:通过产品及技术标准化,普及技术应用,提高产品自动化,降本增效。
3.政府、技术商、项目方协力优化智慧建筑应用模式
政策扶持:在政策的不断扶持下,全国建筑业信息化产值占比终将达到全球水准(中国的建筑信息化产值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超300%的增幅空间)。
技术迭代:在智慧建造市场技术的进一步迭代下,各细分领域产品价值将实现均衡增长。
市场完善:随着智慧建造技术的不断普及,第三方咨询服务市场将被压缩,越来越多的项目执行方将有自主应用系统的能力。
【结语】
回顾过去3年地产企业数字化的过程,许多企业经历了诸多困惑,跨越了不少挫折,坚定了战略目标,实现了转型突破。在整个地产行业正走在存量化价值变革的过程中,数字化对地产企业们已经不再仅仅是一次锦上添花的尝试,更是一份必不可少的决心。虽然,地产数字化之路刚刚起步,未来还有5年甚至10年的时间要去探索“数字化康庄大道”,但随着地产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的不断深入,一定会出现更多数字化甚至智能化的应用,来赋能更高的企业效率、提升更好的用户体验、创造更多的模式变革、实现更快的产业升级,最终推动整个地产行业由企业数字化向产业数字化不断演变。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