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历怎么提升学历啊自学费曼物理学讲义?

越是碎片化时代,越需要系统性学习;越是浅尝辄止的时代,越需要深度学习。你好,我是陈华伟,今天我们来谈谈:如何根治「只囤不用」的信息松鼠病?1. 本世纪三大绝症,松鼠病为首我有个朋友,跟我聊天时,他说,其实我们现代人都有病。他问我:21世纪有三大绝症,你知道吗?我说,我不知道。但是他告诉我之后,我发现,确实如此,或轻或重,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三种病。 第一种病,是知识焦虑症。什么叫知识焦虑症呢?其实就是学习成长的焦虑,生怕别人学习成长了自己没有,别人知道我不知道,别人进步了我没有进步。所以,我们会大量、拼命地去搜集去学习,去搜集各种知识干货。我们在微信里订阅了可能上百个公众号,得到专栏一口气订阅5678个,然后,虽然知道自己没时间听,之前买的很多课都还没听,但是,在网上看到新的微课,我们还是会忍不住买买买。这种知识产品的买买买,就是源于焦虑,源于激烈社会竞争带来的攀比本能。信息松鼠病这种学习成长的焦虑症,会引发了我们第二种病,就是松鼠病。松鼠病很好理解,就是,我们每个人就像一只小松鼠,拼命的去囤积,各种各样的东西,包括实物商品,和虚拟的知识产品。每年双11的时候,我们去年剁了的手,今年又长了回来,带领着我们买买买,生怕错过了一个亿,根本停不下来。结果,买下了我们自己未来一年、两年可能都用不完的东西,全部压箱底。这种实物商品的松鼠病,它浪费的只是我们的金钱,占用了金贵的房间面积。但是,信息松鼠病给我们的危害更加大。由于学习焦虑,我们看见知识商品就忍不住地购买。然后,我们就成了信息的小松鼠,在微信里收藏了无数干货,知乎里收藏了很多我们自己觉得有用的东西(顺便吐槽一下哦,我的知乎回答,收藏数是点赞数的3倍!信息松鼠病的严重情况可见一斑),我们的收藏夹,一下子拉不到头,我们的电脑里,存着自己永远也看不完的、各种各样、确实很优质的课程,各种各样的学习材料,电子书存了成千上万本。以前是纸质书落灰,现在是Kindle落灰,根本没有改变。这,就是典型的信息松鼠病。懒癌然后呢,由于学习焦虑症,由于信息松鼠病,引发了我们的第三种病: 懒癌。懒癌用一句话就可以总结:雄心万丈,赖在床上。「我热爱学习,学习使我们快乐」。其实,我们谁也不想这样,但是,由于信息松鼠病,由于学习焦虑,导致大量囤积知识商品但没有办法消化吸收,没法把知识转变为自己的力量,所以,导致我们「心里充满理想,身体没有力量」,懒癌就出现了。所以,懒癌,其实是最无辜的。 从松鼠病入手虽然身患3种绝症,但是我们不能讳疾忌医,坐以待毙。要解决这3种病,最好的着手点,就是信息松鼠病。只要解决信息「只收集不整理」这个世纪难题,解决拼命囤积知识商品的问题,我们的行为就能发生彻底转变,让信息、知识不再淤滞,而是能在从输入到输出的学习闭环中有效地流转起来。而治疗方案,非常简单:信息松鼠病,就找一个叫费曼的老中医!2. 信息松鼠病,费曼老中医知识管理过程中的笔记整理,我总结了一种方法,我称为:「眼到脑到手到的费曼笔记法」。什么叫「眼到脑到手到」呢?与它对应的,我称之为「人肉扫描仪」。「人肉扫描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阅读时,一个字一个字读下去,一个词一个词读下去,我们只是像扫描仪一样眼睛从这些字词上扫过,但是脑子并没有开动起来,以至于每个字每个词都认得,但是却没有任何收获,头脑空空。所以,眼到,就是说,我们读的时候,不要只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眼到,需要我们去识别和分析文章里的关键概念,和文章结构。其次是脑到。脑到,就是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有思考,思考主要内容、主要结论,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了什么事情,怎么干的,干完之后有什么结果,这些东西都是很基础的知识提取过程。同时,我们要去思考,这篇文章里面的主要概念,主要结论是什么?我们这里面的文章的结构是什么?它主要的观点是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充分吗?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还需要补充哪些证据才能证明这个结论呢?在我的工作生活中怎么运用?这就是「脑到」了。 反例就是每个字你都认识,但合起来却不知道什么意思,这就是脑没有到。「眼到」就是我们读的时候,要去主动识别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脑到」就是有所思考。最后的手到,就是在大象里,用费曼技巧这个终极的学习方法,去加工整理,去记费曼笔记,让别人的知识分享、经验和干货,成为我们自己的力量。3. 费曼笔记:在干货笔记里实践费曼技巧3.1 费曼其人其事费曼,是美国的物理学家,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个大学霸,不但科研强,教书更强。他给大一学生教《大学物理》300人大课,但是却能深入浅出,把复杂而枯燥的物理学讲得特别通透,将遥远的、围观的、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理论,联系到身边的、具体的、我们都熟悉的例子,然后在具体的运用中让你理解知识,并能用知识理解真实现象,解决具体问题。所以,他的课堂人满为患,讲课内容被学生录音,整理后变成了著名的《费曼物理学讲义》,从物理学业余爱好者到专业研究物理的学术人士,人人奉为经典。在youtube或类似视频网站上,有很多费曼讲课和演讲的视频,包括费曼怎样讲解「火」这种自然现象背后的自然原理,大家有兴趣的话一定要去看看。而且,费曼不是狭隘领域的专家,也不是什么都只懂一点的所谓跨界者,而是有着多元身份的「通才型专家」。他除了搞物理学研究、是讲课高手,他学习能力更是超强。他学习绘画,很快就能把匿名作品放在专业画廊高价售出。他跨专业在生物学、数学等领域和全球顶级牛人合作,每次都有重大贡献;他还是在巴西国家级桑巴舞游行上表演的敲鼓高手、他能10分钟打开装有原子弹机密文件的保险柜,整个原子弹基地的保险柜被他开了个遍。他还是故事大王,特别喜欢打赌开玩笑,还喜欢泡酒吧,和各种奇怪的、边缘人物打交道。一句话,他绝不是一个书呆子,反而学习力爆表。费曼如此厉害,学习力爆表,为什么呢?有人基于费曼的理念,总结出一个终极学习方法:费曼技巧 (Feynman Technique)这个方法非常非常简单,小能熊给它下了一个定义,学任何东西,如果你能:用简单的话、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不带行话术语,说给八十岁的老太太听,说给八岁的小孩子听如果这些人都听懂了,你就真的懂了。这个方法,可以叫「费曼技巧」,也可以叫美国版「白居易写诗」。白居易写完诗,就念给老太太听,如果老太太说嗯不错,听得懂,那就通过了一道质检,于是,就有了一个成语,叫「老妪能解」。包括现在写书、写公众号文章,费曼得足够好、足够清晰准确,是书和文章持续受肯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用诗歌表达情感要通俗易懂,用语言或文字来传递知识,更是如此。所以,好的学习方法,它是永恒的,古今中外都能得到验证。当然,费曼技巧,被小能熊下了一个更简单粗暴的定义,只有3个字:说人话。为什么一定要用自己的话、用人话说出来呢?总结为两点。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都有两种固有的倾向。第一种,我称之为「自视过高」,很多东西。我们以为自己都知道,听说过,了解,但实际上差的远了。第二种,就是思想懒惰,很多人都喜欢自己糊弄自己,一篇文章一目十行扫过去了,当时感觉好有收获感,颠覆了认知,但实际上你思想上面还是懒惰的,你不想再走额外的一公里,把这个东西真正的达到学以致用的程度,清晰且准确地把握它。当你用人话说出来,别人听得懂「什么是什么」的时候,说明你对概念的把握就很清晰、很准确了。当你用人话说出来,不用行话术语黑话糊弄别人欺骗自己的时候,说明你对知识的把握就很清晰、准确了。3.2 费曼技巧的来源费曼技巧,是别人对费曼学习方法的一个逆向工程,而来源,就是他在传记《别闹了,费曼先生》里「物理学家大闹数学系的故事」的故事。当我们谈学习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学习,它不是枯燥的啃书本和学校应试教育,而是把知识应用到工作生活的时时刻刻。费曼在普林斯顿读物理学博士的时候,有天喝下午茶,他就跟数学博士们开玩笑,你们搞数学的,总觉得自己特别厉害,研究的东西很高深,是吧?那我们打个赌好了,我跟你们打赌,随便你提出一个定理 —— 只要你用我听得懂的方式告诉我,它假设些什么,定理是什么等等 —— 我立刻可以告诉你,它是对的还是错的!那些数学博士必须不服气啊,他们就杠上了。当数学博士们试图把自己正在研究的这些高深复杂的理论或者概念定理,用普通人听得懂的方式说出来,用人话说出来的时候,他们发现,非常非常的困难。之前,很多知识用行话术语一笔带过,以为自己都懂,结果,需要用简单直白的话,用人话给外行人解释时,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运用能力不够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简单说,不是真正理解掌握,不能真正学以致用,解决现实生活中具体问题,就没法用简单的话,不带行话术语,用人话说出来。 而凡是他们能用人话说出来的解释,也就是自己真懂的知识,说给费曼听,费曼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其实,真懂的知识,说给普通人听,普通人也能懂。所以,不仅费曼牛,而费曼这个说人话的费曼技巧更牛啊!3.3 费曼技巧的做法这么牛的费曼技巧,如此终极的学习方法,具体怎么做?费曼技巧很简单,只要4步:第一步,明确目标。就是说,一定要明确你要学习的目标和内容,你到底在学什么东西,学的什么概念。第二步,以教促学。作者的原话背得再顺,也不是「学会了」;而是,要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第三步,化整为零。当我们学习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一个大概念里面套了很多小概念,一篇文章读下来,可能有十个知识点,其中五个你真懂,还有三个你半懂不懂,最后两个你完全不懂。这个时候,你就得化整为零,将这些基础知识点一个一个逐个击破。具体逐个击破的方法,你可以去翻参考文献、可以Google或wikipedia,也可以请教师长,去跟别人讨论。第四步,总结提炼。当你对知识点逐个击破后,你再把它们合在一起,总结提炼。把复杂事情变简单,这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把简单事情变复杂,你就是浑水摸鱼的骗子,是个低级商人。把复杂事情变简单,你就是个艺术家,是像乔布斯一样伟大的高级商人。为了达到简化、易懂的目的,你甚至要通过联想的方式,打比方,举例子,举具体的、活生生的实例。最后这一步,工作量还是挺大的。也是真懂与半懂不懂之间的分水岭。首先,你得将这一篇文章的十个基础知识点合在一起,其次,你要简化你的表达,用简单的话,用人话说,最后,你要举出活生生的、具体的例子,或者打比方。打比方、举例子,是费曼一直倡导的。就是说,我们在学习、尝试理解任何内容的时候,当我们尝试表述知识,不要用官腔讲正确的废话,不要讲没有讲没有实质内容的空话和道理,不要像教科书那样僵化地定义,上百字的定义看起来很高深但就是看不懂。而是要,用简单的话,用人话,说清楚什么是什么,联系现实,举活生生具体的例子,甚至打比方来说明。所以,费曼一直强调一点,要:不断地举实例当年,费曼跟数学博士们打赌时,数学博士们提出一个听起来很了不得的定理,大家都非常兴奋。觉得这下肯定难住费曼了。费曼的应对方法,就是举实例。当他们告诉费曼这个定理的各项条件时,费曼便同时在脑子构思符合这些条件的具体情况。当他们说到数学上的「集合」,费曼就想到一个球,两个不相容的集合便是两个球。然后,视情况而定,这个定理有不同的条件,费曼脑子里的球,就对应地加上不同的情况,可以是不同的颜色、长出头发,或其他千奇百怪的状况。最后,当数学系博士们提出自己的宝贝定理时,费曼只要把数学博士们说出的这个定理,和费曼自己脑子里构建出来的、长满头发的绿球对比一下,看看是否吻合,便能做出这个定理是否正确的判断。靠费曼技巧,费曼能从外行的角度,判断数学博士们所提出的理论是否正确。靠费曼技巧,普通人,也能像费曼一样,判断他人和自己对知识是否是真懂,还是半懂不懂,或者不懂装懂,或者完全不懂。3.4 费曼技巧的效果费曼技巧,是检验知识理解的终极学习方法,是从学习的底层原理出发的。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费曼技巧,就是检验知识的唯一标准。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上完课,我们觉得自己听懂了,但是最终会有考试来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懂得了;而当我们离开学校以后读一本书、付费上一个课程,再也没有人出一套考卷,来考核我们是不是真正懂得了。所以我们经常陷入一种「自High式学习」。为什么是自High式学习呢?因为,当我们刚读完书、上完课的那一刻,「收获感满满」,我们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了,非常的High;但是因为没有反馈,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直到我们要和别人讲一个概念,和朋友说你读过的书的感想时,你才发现你不仅仅是「不记得」而已,而是「没明白」。明白这个道理,你就能理解「为什么有人会一年读几百本书,但是却好像依然没有力量?」「为什么有人知识不断付费,获得的只是获得感而已」。费曼技巧,是一种非常直接的反馈机制,是对学习效果的反馈,让你根本无法自我欺骗。当你不能清晰明了地「说人话」,让别人明白的时候,就是在告诉你「其实你并不像你所以为的那么懂」。其次,费曼技巧还可以检验别人是不是冒牌货,或者可以说,你可以通过空杯心态,不断追问,让自己真正通过和别人聊天学到东西。然后,人家还会觉得,「你这个人真是太善于倾听了!」特别是北京的咖啡馆,里面坐着各种各样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如果一个人嘴里说的都是动词大词,「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我们搞的是大数据,是神经网络」,总之,这些很酷炫的词。这个时候,不用急着五体投地,也不用因为刻板印象或偏见而否定别人,而是,我们听费曼的话,带着空杯心态,听他解释清楚,什么是什么。根据费曼技巧,你可以连续设问,问他简单的问题:你说的机器学习,我不了解,它到底是什么呢?深度神经网络,这是什么?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大数据,这三个有什么关系呢?有什么具体的例子吗?这些技术,在你的产品里,用到了哪里和哪里?到底是怎么用的呢?提问,从问题出发,解决真实具体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是费曼特别强调的一个学习方法。提出好问题,问题就解决了一半。但是,怎么提问题,怎么判断别人的回答,费曼技巧指明了一个方向。当你不断提出非常基础的、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问题时,ta也能够顺着你搭建的问题框架,用人话给你费曼出来,你和ta都得到收获。收获有两种,一种是知识,一种是认识了这个人的能力。你会发现,费曼,是检验冒牌货特别特别好的方法。有时候,你对面的人是冒牌货,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对面人对面的那个人,是个冒牌货。3.5 实例:理解干货文的笔记方法介绍了费曼技巧,那么在大象里怎么实践费曼技巧呢?收集的笔记怎么加工整理呢?费曼笔记怎么做?眼到脑到手到的费曼笔记,只有两个操作:第一步,高光:这和我们读纸质书时候一遍阅读一边画线的过程是一样的,就是将重要的内容、重要的观点、事实、数据和结论,给它加一个高光,看起来更显著一些。但是我们多了一个动作,就是第二步,插入卡片。第二步,插卡片:我在笔记里面插入一个1X1的表格(卡片是我自己对1X1表格的称呼,任何笔记软件里都没加过这个功能)。这个1X1的表格就像我们读纸质书的时候夹在书页中的读书卡片。在卡片里,我会写上自己的话,自己的理解,这就是我自己思考出来的内容。所以,我用高光和插卡片这两个操作,来加工整理干货文章,实践费曼技巧,这个就是费曼笔记。我给你展示一个具体实例:我对「费曼技巧」这个概念的学习,是怎么在大象里面做笔记,做加工整理的?首先,我对费曼技巧的理解,来自于我自己的学习,来自费曼的传记、访谈视频、来自和别人对费曼的讨论。高质量的信息来源,深度的加工整理,对自己的理解非常重要。所以,我在信息输入环节,在Google、wikipedia上查了一堆资料,然后,我发现了一个特别好的内容,它是国外的一个学习大神在博客里写的一篇很短小的、介绍费曼技巧的文章。这篇文章很好,但是,如果我只是一目十行地浏览,看完之后会感觉,「哇!好有收获啊!我知道费曼技巧了!」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你读了干货,收藏了,转发点赞了,当时有收获了,但是,你只是以为自己懂了,以为自己知道了,你的行为和认知并没有发生变化,阅读干货花了两分钟,得到了一种虚幻的获得感,以后该怎样还是怎样,生活在继续,过去的你也还是老样子。还是松鼠病,还是学习焦虑,还是知识商品买买买。但是,如果把干货剪藏到印象笔记里,「眼到、脑到、手到」,边读边思考,然后在印象笔记里做高光,插入卡片做费曼笔记,最终就能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就可能给别人讲清楚,什么是费曼技巧。我在读这篇干货文章时,是跟文章作者不断对话的过程,而且思想对话的结果,凝结成了大象里一篇笔记,一篇布满黄色高光和卡片的笔记。文章里,作者把费曼技巧分成四步。读到第一步,choose your concept。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内容,然后我就高光关键词,然后插入一个卡片,写上自己的话,「费曼笔记第一步,确定学习的目标」。读到第二步,present your idea to your student。我还是高光关键内容,插入卡片,写上自己的话,「第二步,假设你在教一个学生」。你可能会觉得,你这就是在做翻译呀。我做过几年翻译,这和翻译确实很像。有个英文单词叫「paraphrase」,para是「在什么什么旁边」,phrase是「说出来,词语」的意思,paraphrase的基本含义就是「用旁边的话,用别的话说出来,解释」,更准确的词义,就是「用更简单的话解释」,也就是翻译中的「意译」。其实,翻译本身,就依赖对知识的理解,是知识在不同语言之间的口口相传。所以,你可以理解,用自己的话来重述、来解释知识,是在做翻译。但是,这也超越了翻译。实际上,我在跟作者对话。你看,费曼的第二步,作者只有寥寥几个字,很笼统。但是,我自己插入卡片,写的内容是自己的思考,是我自己过去学习经验的总结,加入我自己的例子,是我大脑里理解吸收后输出的知识。到了第三步,作者一句话,我的理解和解释内容就更多了。同样,第四步,越来越多自己的理解。所以,我们边读边跟作者碰撞,碰撞出来的内容全部用卡片的方式给它凝固下来,到最后,我会在这篇笔记的最上面,插入一个表格,实践费曼技巧的第4步:总结提炼。费曼技巧是什么?这个卡片里,就是我对费曼技巧进行费曼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小能熊给费曼下的定义,就是「用自己的话、用简单的话说出来、不带行话、不带术语,说给八十岁的老太太听,说给八岁的小孩子听」。如此精确,一个字也不能多,一个字也不能少。从12年开始,我就用类似的方式记笔记。经历了5年多的方法迭代,大象里和费曼相关的笔记内容也在不断迭代。对费曼技巧的理解,不是我猛拍脑袋一下子拍出来的,而是我在高强度的工作和学习实践之后,又跟优质内容、跟很牛的作者不断对话,这个思想碰撞的过程中激发出来,是我不断迭代迭代出来的。大象的版本控制,就记录了这个迭代的历史。付费版大象有这个很有用的功能,版本控制,让你恢复这个笔记的任何版本,找回已删除的笔记。特别适合我们对笔记不断迭代的情况。大部分笔记软件都有类似的功能。除了印象笔记,你还可以用思维导图去梳理你对知识的理解,不断迭代。如果你用XMind这样的思维导图软件,绑定印象笔记账号,还可以一键保存到大象里。这样,你的全部学习过程,就汇集到这头永不忘记的大象里,不断迭代。这是我关于费曼技巧的其中一条笔记,我用同样的方法积累了印象笔记里的9000多条笔记。4. 学习的「以慢为快」& 学习加速度这节课的关键,就是用费曼笔记去打造学习者的内功,把握好概念,说清楚什么是什么,清晰且准确地把握它,不要不求甚解,而是要精确地思考。用了费曼笔记以后,你会发现:你学习的速度变慢了。可能你平时公众号一天可以看个十篇二十篇,但是用了费曼笔记方法后,公众号一天你可能只看了三篇五篇,本来这些干货就看不完,现在用了费曼笔记反而还变慢了,这不是更跟不上了吗?慢是你今天的慢,慢是你明天的快。费曼的方法能够增加你的「学习加速度」,这是对你以慢为快的奖励,是对你时间投资的巨额回报。也许你会说,平时哪有时间做笔记呀,只能简单地看一看,刷刷微信,没有时间做费曼技巧。但实际上你每天在电子设备上花了多少时间呢?先来看看美国人的数据,16年美国人每天在电子设备上花了长达11个小时;再来看看我们的微信,这是16年的数据,微信有7.68亿用户,其中50%的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90分钟,有1/3以上的人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更简单粗暴一点,你现在拿起手机,看看你手机里微信的耗电量是多少,是不是已经超过50%了?你每天把花在微信上的时间拿出来一部分,只要做最小最小的一件事情,每天做一个费曼,费曼清楚一个概念,你可能只是精读一篇文章,只要形成最小最小的习惯,也不用步子岔太大,最小的习惯它才能够让你去更好地执行。当你每天在印象笔记里做好一个费曼的时候,你就会养成打开印象笔记去做费曼的习惯。我们现在每天都在大量的学习,大量的吸收很优质的内容,做个计算,如果你每天能费曼清楚五篇文章,而不是浅尝辄止、浮皮潦草地读了十篇二十篇,那么一年365天下来,就是接近2000篇文章,三年就是6000篇文章,这就是学习的复利。但是相反,如果不用费曼以慢为快的学习方法,相信很多人在过去3年所看的文章、帖子远远超过6000篇,尽管看得很快,但是扪心自问你有收获了多少呢?我用大象做知识管理有8年了。这8年,也是我个人成长,不断实现自己目标的8年,也见证自己的8年。从一个学渣,到给商学院和彭博商业周刊做财经翻译,后来进入四大,成为中国&香港CPA,现在做的小能熊是终生学习领域的创业。八年,我才攒了不到1万条笔记。算下来,每天也就3条笔记。对比之下,如果我没有坚持用费曼技巧来做笔记,没有把干货收集转变为深度的理解和学习,估计我一天20条干货,收集10W篇,有不会有对应的个人成长。所以,我们说,笔记不在于多,不是变成一个知识的仓库、变成一个垃圾堆,而是在于让它变成你自己学习的一个积累,这是你学习的复利。复利,除了在理财方面很重要,在我们的学习当中也很重要,正如查理·芒格老爷爷说的,他活了90多年,觉得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是你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比你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聪明一丢丢,这不就是每天做一个费曼吗?只要你每天明确地做好几件事情,每天将你要学的内容做好费曼笔记,日积月累,你就能实现你想要的目标了。做正确的事情+正确的做事情,让你享受时间的力量。5. 总结好,我们总结一下今天的课程:面对热衷于信息囤积的信息松鼠病,费曼技巧是特效药。用通俗易懂「说人话」的费曼笔记,不仅仅加深我们对知识理解,更是知识检验的唯一标准,判断自己或者他人是否真正明白了。费曼笔记让学习以慢为快,不是只关注当下的快慢,而是不断增加成长加速度,享受学习的复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学历怎么提升学历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