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亚人说英语吗语配音找老外外语配音可以吗?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水平特色大学,是一所以外语和旅游为优势特色学科,文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著名高校,是中国外语、翻译、旅游、经贸等人才培养与研究的重要基地。[11]学院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在原新华社外文干部学校基础上于1964年10月成立的,是全国第一批本科招生院校。先后隶属国家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外交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领导。2000年2月,划归北京市人民政府管理。2022年3月,由文化与旅游部与北京市共建。[11]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有本科专业48个(其中有31个语种专业)。有本科生6300余人、研究生1600余人、留学生800余人、贯培生1400余人。英语学院、日语学院、亚洲学院、欧洲学院等17个教学单位,图书馆藏书121万余册,年订外文原版报刊127种、中文报刊160种;电子图书120余万册;数据库113个,其中中文数据库56个(含2个自建数据库)、外文数据库57个。[11]
历史沿革1955年,周恩来总理从万隆会议回国后,深感国内外语外事人才之匮乏,故决定成立一所外语学院。此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之肇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址,亲自确定校名。1964年3月7日,国家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申请筹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2日获得批准。5月,新华社外文干部学校并入。6月19日,建校方案拟定,由国家对外文委主管,主要培养外事干部,全校设立四个系:英语系、法语系、西阿语系、德日语系。7月11日,选定校址,将北京矿业学院东郊分院部分房屋和土地拨付二外使用。8月底,郭沫若先生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题写校名。9月1日,首批新生报到,本科生517人,专修科128人,14日上课。10月22日,陈毅副总理来校作关于外语学院办学方针的重要报告。10月24日,北二外举行成立庆典。陈毅副总理发表讲话,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65年,学校设有英语系、法语系、西阿语系、德日语系、东欧语系(阿尔巴尼亚语、捷克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保加利亚语、匈牙利语)、干训部五系一部。全校教职工人数人生达到510人,其中教师221人,副教授4人,讲师12人,外籍教师27人。学生人数达到1138人。1965年,学校开设英语系,法语系,西阿语系,德日语系,东欧语系,干训部五系一部。学生人数达到1138人。1966年,学校开始受到文革冲击。6月7日,全校停课。7月,周恩来总理连续5次来到二外调研。陈毅,李先念副总理也先后来到学校讲话,了解情况。1968年,对外文委撤销。北二外划归外交部管理。1969年,大部分师生前往河南五七干校劳动。1971年10月,划转北京市领导,北京语言学院整体并入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部分师生并入学校。11月,学校成为北京地区第一批复课的高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72年,学校恢复调整教学机构。开设英语系,东欧语系,西欧语系,亚非语系和政治理论教研室。1973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停办,学校外语教师并入二外。1976年,四五运动爆发。二外汉语教研室16名教师怀念总理恩情,组成“童怀周”,编辑多部诗抄。北二外名动全国。1977年12月,恢复高考,学校面向全国招生。1978年2月,北二外划归为教育部与外交部共同领导。1979年2月,筹建二外分院(1983年分院独立,改名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同月,成立干训部,受国家旅游局委托培训全国旅行社导游、翻译人员。1980年6月,外经贸部国际局与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正式签署“加强二外项目”文件,二外从此开始国际间的学术交流。1981年,北二外开始招收留学生,成为第一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1982年1月,国务院确定二外为首批授予学士学位的高校之一。1983年2月1日,国务院做出批复,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由教育部划归国家旅游局主管。3月29日,二外划归国家旅游局领导;同月,成立旅游科学研究所(旅游发展研究院)。在成为国家旅游局唯一直属本科院校的这段时期,学校的大门上同时挂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中国旅游学院”两块牌匾。[25]1984年4月,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招生院校。6月,学校招收首批研究生。10月,学校确立要从单科性的外语院校发展成为以外语为基础、以培养旅游业高级人才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86年7月,二外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共8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区1987年11月,成立旅游教育出版社。1988年6月,全国旅游院校(系)协作会议在二外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全国旅游院校协作会。7月,首届夜大学毕业。1991年11月,学校调整设置新的教学机构,即酒店管理系、旅游外经系、旅游英语系、旅游日语系、外语系、成人教育部。1993年,成为国家教委首批公布的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高校之一。1994年5月,二外设立汉语水平考试考点,在对外汉语培训中心基础上成立国际文化交流部(1996年11月更名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1995年5月,中文系成立。1996年5月,成人教育学院成立。6月,学校通过九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建立国内一流的旅游大学。11月,旅游外经系与饭店管理系合并成立旅游经贸学院。1997年11月,二外被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授予“文明校园”称号。1998年,成立研究生部(研究生院)。1999年1月,旅游经贸学院分为旅游管理学院和国际经贸系(次年5月更名为国际经贸学院)。12月,调整教学管理机构:撤销外语系,成立俄语系、德语系、法语系、西班牙语系、阿拉伯语和朝鲜语系;成立科研处、体育部。2000年2月12日,二外由国家旅游局主管转为中央与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01年3月,成立社会科学部。5月,中外文化研究中心改建为跨文化研究所(后先后更名为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所、跨文化研究院)。9月,阿朝语系分为阿拉伯语系和朝鲜语系。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二外7个语种提前单独招生。9月,国际政治系成立。2003年6月,撤销社会科学部,组建法政学院;中文系更名国际传播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更名为旅游发展研究院;成人教育学院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7月11日,二外英文校名改为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2007年11月,二外首个孔子学院在墨西哥奇瓦瓦自治大学成立。2007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已连续举办十二届。2012年4月,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阿拉伯研究中心启动仪式在二外举行,中心是教育部首批设立的三个阿拉伯区域研究基地之一。5月,二外与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共建的“全球舆情与受众研究基地”成立。9月,由教育部国际司批准,从2013—2014学年开始,二外等7所院校共同承接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工作。2013年5月,二外加入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7月,学校在原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和旅游发展研究院基础上组建新的旅游管理学院,在原旅游管理学院酒店管理系的基础上成立酒店管理学院,在原旅游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财务管理系的基础上成立国际商学院,在原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和原旅游管理学院会展管理系基础上组建经贸与会展学院。同年,获得饭店管理和会展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2015年5月,学校先后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非通用语学院、通识教育学院。6月,成立中欧语系。7月,在原国际传播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文学院,在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基础上组建新的国际传播学院,成立西亚与南亚语系。12月,在阿拉伯语系的基础上成立阿拉伯学院,在德语系、西葡语系、法意语系的基础上成立西欧语学院,在朝鲜语系、西亚与南亚语系的基础上成立东方语学院,在中欧语系的基础上成立中欧语学院,在法政学院的基础上成立国际法学院、党政外交学院,在应用英语学院的基础上成立英语教育学院。2016年5月,学校成为2015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入选团队。2017年9月,在法国成立夏斗湖学院,是北二外的海外二级学院,也是中国高校在西方国家的第一个全建制校区。同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为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成员。2018年5月,学校入选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12月,北二外先后召开全校中层干部会和机构改革大会,正式公布学校机构改革方案。2019年5月,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服务贸易专业委员会落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校与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签署协议共建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6月,学校代表出席世界移动大会,成为5G商贸化联盟发起单位。7月,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首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中心)在北二外成立。3月,学校增设外交学专业;5月,学校正式被北京市政府确立为“高水平特色大学”;6月,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3个本科专业和旅游管理、饭店管理、会展管理3个硕士研究生专业通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的年限(四年)认证的最高等级,获得世界旅游组织的教育质量认证;8月,北二外拉萨附属中学揭牌。2021年3月,北二外13个专业入选第二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5月,北二外主办的学术集刊《阿拉伯研究论丛》入选CSSCI来源期刊(集刊)目录;8月,北二外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首批文化和旅游行业智库建设试点单位;9月,北二外成立中国冰雪旅游研究中心;12月,北京市翻译协会落户北二外;学校举办第四届“一带一路”旅游论坛。2022年2月,学校新增泰语、越南语、印度尼西亚语三个本科专业;3月,学校成为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共建重点高校;同年4月,入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表彰名单;同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冬奥志愿服务团队被表彰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6月,商务英语、法语、葡萄牙语、波斯语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印地语等9个专业获批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揭牌成立区域国别学院(研究院),将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为目标,着力打造集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智库建设为一体的高水平教学、科研机构,培养专业人才,发挥智库作用。办学条件院系概况截至2022年11月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17个教学单位,开办本科专业48个(其中有31个语种专业)。[9]英语学院英语、商务英语日语学院日语亚洲学院朝鲜语、印地语、印度尼西亚语、泰语、越南语欧洲学院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波兰语、捷克语、匈牙利语、拉脱维亚语、罗马尼亚语、塞尔维亚语、立陶宛语、爱沙尼亚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斯洛文尼亚语、斯洛伐克语中东学院阿拉伯语、波斯语、土耳其语、希伯来语展开表格师资队伍截至2022年11月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在职在编教职工近千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近60%,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近50%;学校还聘请兼职教授120余人,拥有外国专家60余人。[9]学校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人、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省部级人选2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0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有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4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咨询专家2人。[1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林允清、郑承军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王文炯、王兴斌、王志佑、王柯平、王超尘、卢友络、吕国军、朱正、刘兰英、刘廷璋、刘志功、苏琦、李传松、李育良、肖雨潞、肖敏、张永旺、张秀桂、陈喜增、赵桂藩、秦明吾、徐仲历、唐志强、唐晓敏、戚文琴、阎峰、舒雨、邹统钎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周烈、计金标、邱鸣、邹统钎、韩玉灵、司显柱、刘学慧、李焰明、肖凌、张喜华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日语同传课程教学团队、日语翻译方向课程教学团队文化和旅游部法治专家委员会委员:孟凡哲、王天星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咨询专家:武光军、李国庆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旅游管理教师团队北京市“四个一批”优秀理论人才:邹统钎、郑承军、梁昊光、马诗远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计金标、王柯平、孟根龙、吴建设、曲茹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直辖市)级人选:刘大可、司显柱北京市属高校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入选人员:王柯平、谷慧敏、邹统钎、周长银、吴建设、程维北京市属高校创新人才:李小牧、李美霞、谷慧敏、张惠芹、张洪仪、唐晓敏、袁宪军“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邹统钎、杨玲、谷慧敏北京市教学名师:马壮寰、王成慧、白远、谷慧敏、杨玲、张洪仪、邹统钎、唐晓敏、李美霞、刘永厚(青年)、张喜华、龙云、魏启荣(青年)、罗立彬、侯宇翔(青年)北京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马壮寰、李小牧、汪红、邹统钎、范军、修月祯、滑明达、武光军、王成慧北京市“双百行动计划”优秀团队:北京国际人才吸引力提升对策研究团队、多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研究团队[5]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部分)团队名称团队负责人所属单位获评年份日语翻译方向课程教学团队邱鸣日语系2009年旅游管理教学团队邹统钎旅游管理学院2008年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教学团队滑明达英语系2008年学科建设截至2022年11月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联合培养博士点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4个。[9]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共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联合共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哲学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际文化贸易、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韩国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饭店管理、会展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国际商务、汉语国际教育、翻译硕士、工商管理、会计、旅游管理联合培养博士点:翻译(美国宾汉姆顿大学)、旅游(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旅游管理、外国语言文学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外国语言文学、旅游管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4]学科体系质量工程截至2022年11月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项、北京市级精品课程6项、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5项。[9][13][14][15]国家级特色专业:日语、阿拉伯语、英语、旅游管理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日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英语、日语、阿拉伯语、俄语、旅游管理、德语、西班牙语、朝鲜语、翻译、财务管理、酒店管理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教育部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饭店管理研究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翻译、财务管理、葡萄牙语、波斯语、市场营销、贸易经济、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印地语、意大利语、匈牙利语、塞尔维亚语、爱沙尼亚语、会展经济与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新闻学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翻译、旅游管理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旅游经济学、中国文化概论(俄语)、阅读与写作、微观经济学、中高级汉语视听说北京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研究生):翻译理论与实践、对象文化研究北京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科):时政文献翻译、红色旅游、国别与区域研究、当代中国外交、英语影视文学北京市精品课程课程名称主讲人所属院系获评年份国际金融学叶春明经贸与会展学院2010年外国人看中国文化朱小雪西欧语学院2010年翻译基础汪福祥翻译学院2009年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邹统钎旅游管理学院2008年展开表格教学成果截至2021年12月,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2021年,学校获评教育部首届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获评2020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一般项目4项。[12]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部分教学成果一览表项目名称获奖等级(类别)获奖时间日语学习与研究二等奖2004年21世纪英语专业改造的模式建构与实践一等奖2008年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一等奖2008年口译理论研究二等奖2008年展开表格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参考资料。比赛成绩2016-2017学年,学校学生参加第五届“CRI”杯全国高校阿拉伯语演讲比赛,获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优胜奖1共5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风光人;参加“朔日杯”第10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北京市三等奖1人;参加第七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获华北赛区特等奖1人、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参加第七届“视友杯”中国高校电视奖,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2项;参加2017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特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参加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获三等奖1人;参加第十二届中华全国日语演讲比赛,获北京赛区三等奖1人;参加2017年“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获三等奖1项;参加2017年全国高校联合国知识竞赛,获三等奖6人。2017-2018学年,学校学生参加“CRI”杯全国高校阿拉伯语演讲比赛,获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优胜奖1人;参加全国西班牙语配音大赛,获团体三等奖1项;参加“法大杯”2017未来国际商务谈判精英全国赛,获团体一等奖1项;参加“森滕杯”京津冀高校俄语大赛,获低年级组二等奖1项;参加2017“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获三等奖1人;参加2018(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划大赛中国地区选拔赛,获团体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参加2018M0DELAPEC华北地区大会,获二等奖1人;参加北京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比赛,获团体三等奖1项;参加外研社杯英语写作大赛,获一等奖1人。2018-2019学年,学校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193人次。科学研究科研平台截至2022年11月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科研机构19个,其中有省部级科研基地8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7个。[9]省部级科研基地: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阿拉伯研究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首都对外文化贸易研究基地[16]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首批文化和旅游行业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白俄罗斯研究中心、秘鲁研究中心、丹麦研究中心、希腊研究中心、奥地利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中心、印度研究中心、波兰研究中心、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17]其他科研机构(部分):中国文化和旅游研究院、中国旅游人才发展研究院、中国文化和旅游大数据研究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首都对外文化传播研究院、中阿改革发展研究院、首都国际交往中心研究院、中华文化研究院、思想教育研究院、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党政政治与党政外交研究院、中国动漫文创研究院、中国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研究院、中国冰雪旅游研究中心、国家“一带一路”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与语言认知实验室、数字资源与知识服务实验室省部级、校级科研机构北京市旅游战略发展研究基地、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中澳旅游研究中心、旅游法律与产业规制研究中心、文艺学研究中心、会展研究中心、中国闲暇经济研究中心、国际服务贸易暨国际文化贸易研究中心、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国际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中国饭店产业研究中心、朝阳区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美学研究中心、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会展企业研究基地、旅游企业研究基地、中国文化传播与推广基地、北京市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国际汉语人才储备基地、中国传统文化推广与研修基地、国际新闻与媒体研究中心、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成就据2022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2013年至2018年,学校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48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5个,获省部级立项212个。[18]2019年度,学校获立1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包括7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其中一般项目5项、青年项目2项;1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9]2010年至2021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成果一览表成果名称奖项名称年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时期海外旅游市场营销研究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2021年移民对中国对外旅游投资的影响研究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2021年中国旅游企业管理研究:理论与实践融合下的情境化理论构建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2021年旅游市场失范行为的法律调控机制研究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2021年展开表格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参考官网。[20]学术资源馆藏资源截至2022年11月官网资料显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图书馆有藏书121万余册,年订外文原版报刊127种、中文报刊160种;电子图书120余万册;数据库113个,其中中文数据库56个(含2个自建数据库)、外文数据库57个。[9][21]学术期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是经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外语类专业期刊。《旅游导刊》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旅游管理类学术刊物。《旅游导刊》于2017年1月正式出刊,为双月刊。《阿拉伯研究论丛》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编辑部设在学校中东学院、中阿改革发展研究院(阿拉伯研究中心),主编为中国原中东问题特使、中东学院、中阿改革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吴思科和中东学院院长、阿拉伯研究中心主任侯宇翔,李仁龙博士担任执行主编,于2015年创刊,每年两期。2021年入选CSSCI来源期刊(集刊)目录。此外,还有《跨文化研究》以及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s等学术期刊。学术交流国际交流与合作截至2022年11月官网资料显示,学校与全球40多个国家、地区的17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交流与合作,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出国进修、访学、合作科研,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等,年均赴外留学学生500余人,年均接收外国留学生1500余人次。[22]学校注重国际化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西班牙、瑞士、埃及和香港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出国进修、访学、合作科研,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等,年均赴外留学学生300多人,来校外国留学生1000多人。学校还在墨西哥、摩洛哥、英国、法国承办了4所孔子学院,积极参与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扩大了二外在国际上的影响,有助于保持二外一些学科在学术上的领先地位,为二外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术带头人的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二外聘请外国专家提供了可靠和稳定的来源。二外聘请外国专家的数量居于全国高校前列,年均百余名。他们为二外的人才培养、新学科的建立、年轻教师的培训以及争取国外资助、联系教师出国做出了很大贡献。二外从1981年起,开始接受外国留学生。改革开放以来,留学生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共接受来自近40个国家的长期留学生8000余人,短期留学生2000余人,年均来校留学人数约1300名。在二外学习过的留学生中,有些已在其本国担任高级职务,有的成为驻华使馆的官员。国际翻译院校联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于2013年10月正式加入国际翻译院校联盟(也译作“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简称CIUTI),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同为联盟在中国大陆仅有的四所成员高校。CIUTI成立于1961年,是世界权威的翻译教学机构联合体,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大学。其每年一次的学术论坛均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政府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2017年9月29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加入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孔子学院截至2022年11月官网资料显示,学校与墨西哥奇瓦瓦自治大学、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法国克莱蒙费朗市、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巴拿马大学合作共建了6所孔子学院。[22]学校校门知名校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部分校友一览表王毅吴思科高虎城刘春先张世斌刘洪才徐绿平陈健程国平刘世军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参考官网。[9]获得荣誉2009年中国首份官方权威大学排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研究中心评估:北二外位居大陆综合类高校第51名,语言类高校第3名。2011年,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北二外位列中国大陆综合类高校第50名,语言类高校第2名。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推出的中国首份《两岸四地大学排行榜》中:北二外排在语言类大学第4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的大学排名,北二外连续6年位列中国大陆语言类高校第3名。在历年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北二外均列语言类高校第三名。麦克思中国高校就业薪酬排行榜中,09-13年北二外均列非211大学前五名,全国高校前20名,在《新周刊》中就业能力排行榜中,10-12年北二外分别排在第11,9,10位。专业排名专业排名专业排名日语1旅游管理1会展管理2酒店管理2阿拉伯语2德语3俄语4西葡语4法意语5翻译5展开表格文化传统学校秉承“明德、勤学、求是、竞先”的校训精神,形成了“融中外、兼知行”的学风、“和易以思、人文化成”的教风,积淀了深厚的学术传统,有着独特的办学经验,产生了一批名家名师。新中国早期资深翻译家李越然、苏琦、周锡卿、董乐山、管震湖、李传松、王志佑、王文炯、舒雨等先生都曾在学校弘文励教。[9]北二外南门校训石学风融中外,兼行知校徽教风和易以思,人文化成校徽校徽主体为圆形,以多个同心圆的形式象征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开拓进取的精神。标示中间部分为书(E),苗(W),地球三个元素,构成了校徽的精神内涵。书是对教育机构性质的最好诠释,同时英文字母“E”是英文单词教育“EDUCATION”的首字母,与下方的“W”相呼应。苗寓意呵护、培育,再次深化校徽主题,而“W”又是“外”字的拼音首字,在表达多种含义的同时,巧妙地将二外两字蕴含其中。地球形象地说明了学校的培养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徽章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印有学校徽志的圆形证章和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23]校旗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旗面为学校标识色深红,旗帜中央自上而下分别是:白色校徽、中文校名全称、校名英译全称。校歌《梧桐树下》校园环境社团文化截至2019年9月,学校有18个社团。[24]开展“留学生传统文化月”系列活动、“善行100”志愿活动、“生涯嘉年华”体验周活动等活动。主要有直属组织、校级社团、院级社团、独立社团四类学生组织。直属组织接受校党委部门直接领导,校级社团由学生社团联合会管理,院级社团由各院系学生工作处指导,独立社团的组织与活动则一般独立于以上三类情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加利亚人说英语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