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怎么培养孩子的自信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写了两天,内容比较多,先列一下大纲吧:儿童敏感期的来源和定义
儿童敏感期的误区
六个敏感期分类包括:
语言敏感期(0-6 岁 +)
秩序敏感期(0-4.5 岁)
感官探索敏感期(0-6 岁)
动作协调敏感期(0-4 岁)
社交关系敏感期(5 个月 -6 岁)
细小物品敏感期(1-2 岁左右)
我会将孩子敏感期的表现以及父母的注意事项穿插到各个敏感期里去讲。一、什么是敏感期?敏感期是从毛毛虫身上发现的大自然奥秘
成长的敏感期这一个词是由著名的荷兰生物学家佛里(Hugo de Vries)在研究蝴蝶幼虫的成长过程当中首次被提出来的。[1]他发现蝴蝶将卵产在叶子根部相对隐蔽的地方,而当毛毛虫破壳而出时,毛毛虫的嘴部的口器非常小,它只能咬得动树枝顶端嫩芽的部分,而这一部分是离毛毛虫最远的地方。佛里发现毛毛虫对光非常的敏感,而叶子顶端又是最亮的地方,毛毛虫受到光的吸引,会爬到树的顶端,吃到最嫩的叶子。随着毛毛虫逐渐长大,它嘴部的口器也比较粗壮了,可以咬得动更加粗糙、成熟的叶子。这个时候它对光的敏感性就消失了,因为它不再需要靠这个特殊的能力生存下去。对光的敏感期消失之后,毛毛虫会被另外一个敏感期所替代——它变成了不吃不喝的蚕蛹,直到蜕变成美丽的蝴蝶。幼禽出生后的跟随行为是敏感期一词来源的前身
无独有偶,20 世纪 50 年代,奥地利生态学学家的洛伦兹也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了敏感期的影子。他发现刚刚会走的幼禽,如小鸡小鸭,倾向于追随它在出生后的第一个物品,并且能够将这个和这个物品建立依恋关系。他们看到第一眼看到的是谁,就认谁做自己的妈妈,从而跟谁行走,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母亲印刻”效应。这种印刻效应,可以保证刚出生的鸟类或幼禽出生后跟随母亲,确保自己得到照顾和保护,增加存活率。小鸡的母亲印刻是发生在出生后的 10 到 16 个小时,而小狗的母亲印刻是在出生后的三到七周,这种印刻发生的时机也被称作关键期。有研究表明,这种关键期形成的印刻行为会作为动物的习性被保存下来。更为让人惊讶的是,幼禽的“认妈”印刻行为,一旦形成将不能修正和还原。如果在这个关键期,认错了妈妈,形成的依恋关系是无法改变的。[2]敏感期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的渴望
无论是洛伦兹的“认妈”印刻现象,还是佛里从幼虫身上发现的光敏感,都多多少少反映了敏感期在生物上发生的特殊现象。而玛丽亚蒙特梭利博士,正是受到佛里的生物研究启发,通过观察研究大量的儿童自发性行为,发现儿童的身上也存在敏感期。玛丽亚蒙特梭利博士认为 0-6 岁的孩子在发展的过程中,内心会有一种潜在的强大力量,指引他们对某一些特定的动作或者物品产生极高的敏感度,表现出非常强烈的兴趣。比如说我们会看到某一个阶段的孩子,他们会对玩沙、玩水非常着迷。孩子会将沙、水混合在一起装进小桶里,又再一次倒掉、重新混合,他们感觉非常快乐并且乐此不疲地重复做。当我们制止孩子,他会感觉到非常沮丧、无助。神奇的是,当我们不再制止孩子,过了一段时间后,孩子对这一行为的兴趣度就消失了,这时他会跟随内心的指引,去做他新的感兴趣的事情。本章小结0-6 岁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做一些特殊的事情,显得极度专注,并且会重复的去做。如果环境能够支持孩子这一些重复的行为,他们会显得热情高涨、充满活力和喜悦。这样的特殊行为时期称之为敏感期,也有一些人称之为“机会之窗”。敏感期对孩子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且稍纵即逝。二、五花八门的敏感期的令人困惑前两天有一个父母跟我聊天,他有点焦虑。自己的孩子快 3 岁了,吃饭还是要人喂。因为以前是老人带小孩,老人比较疼小孩,平时会喂孩子吃饭。爸爸妈妈现在想让孩子做一些调整,养成自己吃饭的好习惯,却发现孩子怎么都不愿意,还闹脾气。妈妈觉得很困惑,是不是自己的孩子错过了“独立吃饭”的敏感期呢?自创的敏感期概念让人焦虑
通过与这个妈妈的聊天,我发现现在很多人对敏感期的概念存在泛化的现象。如果我们在网络上一搜索,可以找到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敏感期名称,并且有许多自创的敏感期概念。比如,婚姻敏感期、画画敏感期、吃饭敏感期、诅咒敏感期等等。有些书上的敏感期竟有二三十个之多,其实这些敏感期不仅没有什么意义,还会起到反作用,掉入敏感期的陷阱里,让父母感到焦虑。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焦虑时,也会觉得无所适从,甚至发生反叛、故意对着干的行为。大脑的发育过程中既有敏感期,也有可塑性
孩子早期的生活经历确实会影响孩子大脑的发展。如果孩子早期感官的经验有缺失,可能会造成孩子大脑的永久性的损害和功能缺失。比如说,一出生双眼就有白内障的孩子,因为大脑的视觉区域没有受到光的刺激,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四个月,之后这种损伤可能就会是终身的。但是如果在四到六个月之内就做手术治疗,孩子的视力会恢复会非常快。越早进行手术的干预治疗,孩子恢复视力的可能性就越大。孩子在 2 岁的时候拥有比成人多两倍的神经元和大脑突触,可以快速的调整和恢复。因此孩子的大脑发展除了敏感期,还有强大的可塑性。如果一个正常的孩子,我们在早期孩子的生活环境里给孩子提供稳定的、多样化的环境,给予孩子美妙的音乐、丰富的绘本、多感官的刺激,那么我们可以说孩子拥有了各种各样不同的生活经验。同时如果爸爸妈妈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亲子互动,那么孩子一般是不会错过什么敏感期的。如果爸爸妈妈在敏感期的特殊特定时间,没有满足孩子的需求,也不代表孩子就学不会哪些技能。但是以后孩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付出极大的努力去学习,而不是像 6 岁前一样轻轻松松就可以学习吸收。就像 6 岁前孩子可以轻轻松松学习第二门语言,而没有接触第二门语言的孩子,长大之后也可以通过报读课程学会,但是就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力,坚持去学才能习得。因此,在孩子六岁前,最好是能够全部将它敏感期的需求都全部给予满足。本章小结:作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重视敏感期内孩子的发展,给予尽量多的生活体验。我们没有必要孩子一出现行为问题,就套上“错过敏感期”的枷锁,草木皆兵的方式不能帮助我们观察孩子找到行为背后的原因,更没有办法让我们更好的帮助孩子。三、蒙特梭利谈及的敏感期有 6 个敏感期大概分为以下 6 种,是比较可以接受的方式。语言敏感期(0-6 岁 +)
语言的敏感期跨度时间是最长的,它包含了口语、阅读、书写以及对数字的敏感。1.积极聆听是口语表达的基础相信父母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刚出生的宝宝,对声音极度的敏感,才刚出生几周的他们就可以转动自己的小脑袋寻找声音的来源。他们还特别喜欢妈妈清脆悦耳的声音,如果你认真观察,会发现孩子非常爱观察我们说话的嘴巴,小小的眼睛一眨也不眨,专注之极。而学会聆听,正是孩子口语表达的基础。因此,在语言敏感期阶段,和孩子多说话、聊天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即使爸爸妈妈可能感觉孩子还不会真正与我们交流。和婴幼儿说话时,我们需要让孩子看见我们的嘴巴,避免佩戴口罩或者其他遮挡物,因为这会影响孩子观察我们的嘴巴、牙齿、口腔肌肉如何协调运作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还可以给孩子描述孩子看到的、感受到的所有的物品,让孩子了解世上每一样事物,都有一个名称。比如一朵鲜艳欲滴的玫瑰花、一张硬硬的蓝色卡纸、一盘香喷喷的蛋炒饭.... 这都会让孩子产生积极的语言对应,为未来的口语交流打下坚定的基础。2.早期的阅读启蒙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一个 2 岁的孩子,才开始牙牙学语,但是她却可以对很久以前父母给她读过的一本书上的内容过目不忘。当我们和孩子翻开一本绘本时,书中色彩斑斓、具有审美性的图片会给孩子的视觉产生强烈的刺激。而当我们将书中的文字和信息用嘴巴念读出来的时候,孩子就在大脑里整合统一了图片和文字的对应关系。这对孩子早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到孩子 4-5 岁时,你会发现孩子对任何阅读的形式和文字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他可能会指着路上的路牌和符号,问你:妈妈,这是什么意思?如果我们耐心观察孩子便不难发现,孩子受到内在敏感期的指引,在这个阶段他会想要念出所有的字。因此我们只需要跟随孩子内在的声音,耐心地和孩子讲解字面背后的含义,在非常自然地过程中孩子就会逐渐认字和阅读。3.让读和写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现代科技和网络的新起,电子书逐渐替代了纸质书。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用电脑记录打字,不再拿笔写字了。很多的孩子在上小学前,甚至都没有看过自己的父母以及身边的成人用笔写字,这其实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读和写很重要,我们需要让读和写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因为我们没有办法给予孩子我们本身所没有的。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读书,那么我们就需要自己先热爱阅读,让孩子看到我们在生活当中读书,书写也是如此。只有我们给予了合适的示范,孩子才能真正习得。秩序敏感期(0-4.5 岁)
在孩子生命的前三年,对秩序的敏感期表现最为强烈。这种秩序体现在孩子的行为动作、思维模式和语言模式上。曾经我看过一个 2 岁多的小孩,在电梯里哇哇大哭,询问其原因,就是因为平常是孩子按电梯楼层的按钮,而那天妈妈自己把按钮灯按亮了。还有一个孩子,妈妈因为天气热,就将外套脱下来搭在手臂上,抱起孩子后,孩子哇哇大哭,怎么哄都哄不好。结果妈妈把外套穿上,孩子马上就不哭了。因为孩子认为衣服应该是穿在身上,而不是披在手臂上的。这些孩子的例子,都说明了孩子的行为动作和思维模式是有一定的秩序的。一旦打破了孩子的外在的秩序感,内在的秩序感也会被打破,孩子很容易会感到不安和焦躁。1.不和孩子钻牛角尖,维护孩子内在和外在的秩序敏感期如果我们能理解孩子内心有这样秩序感的需求,我们就不会觉得孩子是在无理取闹了。一个孩子,如果在生活中没有找到井然的秩序,就会像鞋子里面有小石子一样,怎么样都不对。电梯里孩子想要按按钮,那么就让孩子去做;鞋子放错了,必须要放在第一层,那么重新再放一次就好。你会发现只要跟随孩子的秩序,孩子会显得非常愉悦和满足。不和孩子钻牛角尖,成人和孩子都很快乐,何乐而不为呢?2.外在的秩序会带给孩子内心的安定在孩子的生命的前三年,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频繁的更换照顾孩子的人,也应该尽量避免频繁地更换居住的环境。因为不断的变换环境,孩子需要不断的适应调整,才能建立起稳定的外在的秩序,才能让内心感受到安全,外在的秩序可以给孩子带来内心的安定。相信我们都有同样的经验,当我们去到一个熟悉的地方,有熟悉的朋友,一切都了然于心,那么我们也会显得从容不迫。而如果我们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里,环境和朋友都不熟悉,我们就会感觉到揣揣不安,无所适从。3.稳定的秩序敏感期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习惯,带娃更高效如果想要培养一个内心安定、行为自律的孩子,规律的作息习惯、一致的行为教养模式非常重要。在孩子还是婴儿的时期,我们就在他每次困了的时候带孩子去到床上,拍一拍、哄一哄让孩子睡觉,孩子就会建立起睡眠与床对应的强烈秩序。这将对他以后独立的自主入睡非常有帮助,你会发现他已然建立起了非常强烈的秩序感,而且孩子天生喜欢这样有参照点的育儿方式。感官探索的敏感期(0-6 岁)
蒙特梭利说:“我听过的,我忘记了。我看过的,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这句话说的就是感官探索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6 岁前的孩子,正是用他全部的感官去一体化的学习世界是如何运转的。1.0-3 岁的孩子通过感官探索吸收知识当我们和我家里那 3.5 岁的孩子一起制作饼干时,他会用鼻子去闻黄油的味道、用手去捏面粉加入水之后不同粘稠的质感,还会用眼睛去观察饼干放入烤箱后变化的食物颜色,来判断饼干是否可以吃了。曾经我试过用一个小的计时器,来帮助提醒我们醒面的时间。重复了几次之后,我发现孩子竟然可以神奇的在计时器快要响之前,就去到厨房的工作台查看面团发酵的情况。因此你会发现,孩子多感官的探索,不仅教孩子通盘学习自然知识,还可以帮助他做出非常精准地判断。这种精准地判断在孩子 3-6 岁的时候会特别明显。2.3-6 岁孩子会不断精致化感官,做出判断因为有了 0-3 岁这个阶段大量的积累阶段,在 3-6 岁时他们将吸收到的一切图像进行整合,变得更加有挑战和有意思。他们开始对各种颜色、大小、长短、粗细都会产生自然而然的对比、分类以及分辨,这就是他们精炼自己感官经验,进行学习的敏感期过程。自制的蒙氏育儿游戏——四季树粘贴3.家庭中锻炼感官探索敏感期的好方法在这个敏感期里,家庭中的父母可以做哪些支持孩子的学习呢?我想厨房是很好的寓教于乐的好地方。如果我们可以提供一个合适的踩脚蹬(帮手凳),提供合适孩子使用的工具,清理出一小块孩子可以在上面择菜、清洗、工作的地方,那么厨房就不是孩子完全不可以操作的禁区。你会发现孩子全然的享受其中,并且表现出喜悦和自信。他会发现自己原来是一个多么有能力的人!给孩子准备的厨房小工具动作协调敏感期(0-4 岁)
在宝宝还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时候,动作就已经存在了,胎动就是孩子动作的一种。在孩子呱呱坠地之后,孩子也会有许多反射性的动作。我曾经观察过近 300 个小时的婴幼儿的动作,发现新生儿的小手总是拳握的紧紧的,只要我们把一个棍状的东西放在婴儿的手中,他们就会紧紧的抓住,力气之大甚至可以将婴儿整个拎起来(不建议这么做),这就是孩子早起的抓握反射动作。早起期的反射动作是为了让孩子生存下来,之前看过一个研究,说孩子的抓握反射源于猿猴的时代,新生的猿猴会用手紧紧抓握住母亲的尾巴,跟随着不至于丢失,让自己更好的生存下来。1.一个有能力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识做出相应的敏感期动作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天生自带的反射动作会被孩子有意识的动作所取代。当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澜的小球,或者听到一个发出沙沙响的小沙锤,他会觉得,这是什么?看起来挺有趣的样子,让我摸摸看。孩子天生会有探索世界的欲望,正是这一种内在驱动力驱动孩子和世界进行更多的探索。而手的动作正是开启了这一探索的大门,能够用手来做事情,也是我们人类和其他动物最明显不同的地方。我想要拿那个球,爬一爬就可以够得到;如果我饿了,想吃东西,我可以将食物送进我的嘴巴里。当孩子的手可以跟随自己的意志做事情,那么他的心智和身体被和谐的统一在一起,他会感觉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如果我们给孩子提供一个可以供孩子自由探索的环境,那么孩子这种动作探索的敏感期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他们可以自由地爬,去到想要抓取探索的玩具的地方。慢慢的孩子学会走路,双手不再需要在地上固定平衡自己的身体,就可以更多地被解放出来,用手来进行工作。他们可以通过不断地练习跑、双脚离地跳、跳过障碍等方式全方面锻炼自己的动作。2.孩子的动作敏感期具有个体差异,有挑战的环境孩子发展更好每个孩子的动作发展里程碑遵循一定的规律,但是每个孩子并不是完全相同。父母需要做的只是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富有挑战的吸引力的环境给孩子自由探索。我们要相信孩子内在敏感期的力量指引,孩子的爬、坐、走、跑等等的动作是一个自然而然发展的过程。社交关系的敏感期(5 个月 -6 岁)
孩子在 6 岁之前,他会全盘吸收学习我们是如何与他人互动学习的。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孩子便如何待人处事。我的孩子 2.5 岁半刚去幼儿园的时候,分离焦虑非常严重。她的老师非常有耐心,并且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会来接你的,午觉之后再吃一会点心,爸爸妈妈就来啦!过了几个月之后,孩子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后来有其他新的孩子入园,孩子竟然学着像老师一样,拍拍肩膀安慰新来的小伙伴,“没事呢,爸爸妈妈会来的!我可以坐在你的身边,陪着你就好。”这让我们感觉到惊讶的同时,又感到孩子语言的温暖。孩子会通过模仿和学习,不断练习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互动,6 岁前形成的习惯将会给孩子未来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的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等,当我们把这些日常用语,变成生活中常见的一部分时,那么孩子也会自然习得,并且良好的使用它们。如果想要孩子有优雅的态度,和善良的待人接物的能力,我们本身就要成为这样的人。细小物品敏感期(1-2 岁左右)
细小事物敏感期在孩子 1-2 岁的时候出现,在 2 岁的时候消失,这个敏感期非常短暂。也有一些人将这个敏感期归类到前面的秩序敏感期里。你会发现孩子有一些阶段,总是观察微小的东西。他们对小小的东西展现出特别强烈的兴趣,可以看到很多成人看不到的物体,比如一只爬行的蚂蚁、一条地板上的头发、看书时会看到的极为小的物体等。如果我们带孩子出去散步,你还会发现孩子特别喜欢捡一些小石子、小树枝等等成人觉得“脏脏的”物品,而这些都是孩子对细小物品敏感期的表现。我们应该看到,对于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的特点,如果不是危险的物品,我们应该给孩子机会观察细小物品的机会。我们需要让他们可以发展这个敏感期,因为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部分。当孩子注意到小物体的时候,他会显得非常专注,这个过程也是培养专注力的形成。四、总结敏感期是孩子内在强大的驱动力,就像一股神秘的力量驱动他学习与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互动。大自然很神奇,它使孩子学会创造,它给了孩子与我们成人完全不一样的心智,敏感期就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表现形式。当我们看到这些孩童发展的敏感期时,我们会臣服于自然的规律,一切的教育一定是顺势而为,顺从孩子内心成长的声音。当孩子受到了内心的驱使,观察的眼睛、创作的手、感受的灵魂可以在同一频道时,那种感觉是多么美妙,他会感觉自己是一个多么平静专注又有能力的一个人!大概就是这么多,蒙特梭利本人的著作里,The Secret of Childhood 里提到到了敏感期的内容,在台湾及幼出版社出版的《蒙台梭利生平与贡献》里也做了阐述。这应该是每一位蒙特梭利工作者必读的书籍了。详细的可以参考以下文献。Montessori, Maria: The Secret of Childhood, Chap 7 & 28 玛利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第七和二十八章Standing, E.M.: Maria Montessori – Her Life and Work, Chap 7 Montessori, Mario Jr.: Education for Human Development, Chap 2 & 4 Lillard, Paula: Montessori – A Modern Approach, Chap 2Montessori,Mario Jr, Education for Human Development, Chapters 2&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培养孩子的自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