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孩害怕胆小怎么克服敏感怎么改善?

少有骨子里不怕黑的人类,毕竟人家只是个2岁的宝宝。怕黑,就点个灯,给点儿亮,担心长个儿就睡着再关呗。当然,还有类孩子像我家这种,怕不是针对黑,而是基本什么都怕的……1.黑,老少咸怕不光2岁的孩子怕,大孩子也会怕,大人也会怕呀。我小时候上学时,要通过铁路,会经过一段地下道,有时候灯会坏掉,冬天早上尤其黑咕隆咚,每次通过那里,我都会不自觉地看狂奔。对黑夜的恐惧是根植在人类基因中的,夜晚会让人更加警觉,更容易受到惊吓。甚至心理学家还专门研究这个,命名为“夜晚恐惧”,指的就是在夜晚对真实的或想象中的威胁刺激,产生恐惧心理的现象。这种“恐惧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就更常见了,曾经有一项以511名儿童为对象的调查研究发现,将近2/3的儿童有夜晚恐惧(Gordon,2007)。不同年龄怕黑的原因也不一样,小一点的孩子经常因为想象力太丰富,幻想中的世界会影响他们的显示生活。成人呢,也可能因为更丰富的生活经历,或社会新闻、图书影视作品等各种输入而害怕黑夜。甚至有研究人们到底是怕“夜”还是怕“黑”的…有种看法是受生物节律的影响,血压、体温、激素分泌、情绪状态等日夜不同。怕,就开个灯吧。就像远古的人类山洞里烧一堆不灭的篝火一样~2.论“害怕”,我娃能称霸但是呢,我更想分享的是,有一类孩子怕黑,背景是他除了黑别的也怕……不光睡前怕黑,早起怕亮,还怕雷,怕高,怕车,怕陌生人,怕扫地机器人……我家小朋友2岁时,就是这种类型。晚上睡觉,不光怕黑,有阵子还非要拉着手,不光拉着手,还要你看着他才安心。是的,目不能斜视……告诉我,外面有声音,有点怕。那其实是别人家空调外机的声音,他不说我根本察觉不到。告诉我,天花板上有黑影,有点怕。那其实是3厘米厚的吸顶灯,在微弱台灯灯光下,投下的影子。回溯到再小一点:放进海洋球池的时候,吓哭;坐超迷你小火车的时候,吓哭;扫地机器人启动时身边没大人,吓哭;看到真人扮的玩偶或小丑,吓哭;商场里服装店的模特假人,吓哭;……不胜枚举。说什么都怕吧,倒也不是,比如见野猫就要冲上去撸,全靠我拦着…现在三岁半,之前怕的东西有些已经不怕了,但也从来不吝啬表达“我有点儿害怕”。就连Pad上有个英语启蒙的儿童游戏,是海盗船大炮发射炮弹打单词,这个也怕。这个怕,不光是天生的,而且是一以贯之的……刚刚会爬时,我在儿童乐园扶着他攀爬,每遇到新的一段地形,比如从楼梯到平面,他就会停下,仔细观察,甚至用手去拍一圈板子,仿佛在确认是不是牢固。学走路基本没摔过跤,觉得不行就蹲下,觉得安全了再站起来走。再大点儿,小区玩时,百米开外来了车,甭管汽车电动车,拉起我就躲。小区里那种小的儿童滑滑梯,从不滑到滑用了一周,从头朝上趴着倒着滑到坐着滑,用了两周。儿童秋千这种双脚悬空还会晃的?大概适应了一个半月才愿意坐一下吧……我很担心以后体育成绩。对陌生人很警惕,那些地推送小礼品的从来没人送成功过。对没做过的事情很谨慎,绝对不会冲上去就干。进幼儿园后大概有一个月不吃饭。出门在外,我从来没用过防走丢绳之类,用的话也是不知谁栓谁,谁怕谁丢。说实话,我和他,性格差异很大……他妈我最爱的是李尔王暴风雨,过山车跳楼机,脖子上缠过蛇,黑猩猩拔过河,没家没口的时候,那可是愿意干大把的新鲜好玩的事儿。3.唉,亲生的,天生的有没有和我生的这种娃一样的,此刻抱头拥抱下。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关于“你家孩子真胆小”的质疑和挑战。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根本没有过度保护啦,没有家长包办啦,没有不带他多锻炼啦……主要原因,就是天生的……为了更直观地展现,分享一下BBC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的片段,里面在实验中直观地呈现了小朋友们不同的“气质”。面对突然从盒子里跳出的小丑,有兴奋的,有大哭的,有无动于衷的。有句俗话叫“三岁看老”,俗话有俗话的道理。以研究禀性/气质(temperament)闻名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Jerome Kagan)做过一个挺有名的研究,他想知道婴儿天生的秉性/气质(temperament)是不是会持续到长大后。于是Kargan像前面《北鼻的异想世界》里那样,招来一些小baby,让他们单独坐在椅子上,时不时给点儿刺激,比如新玩具,新声音,甚至来点儿没闻过的刺激味道。 我估计我儿子要是参加这个实验,肯定会在惊吓组脱颖而出——Kargan挑了对这些刺激表现出强烈警惕与不安,踢腿大哭的孩子。要么说科学家都是狠人啊,一个实验能坚持十几年。15年后,再把实验对象邀回到实验室接受实验访谈。研究人员问了一些关于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的问题,并观察和记录情绪、微表情和肢体动作等——虽然15岁已经能更好处理和掩饰不安情绪了,但这类孩子还是会表现得很拘谨、谨慎、不安,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敏感。用Kargan的理论来说,这类宝宝就是所谓的高反应(high-reactive)型——“生来焦虑”,脑科学研究揭示了“天生”的原因:此类宝宝有两个脑区更容易被唤醒,一个是杏仁核,一个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正好一个用来预警,一个用来控制压力激素合成……低反应(low-reactive)宝宝,估计就是传说中的“天使宝宝”,对各类新事物新刺激都能淡然处之,来者不拒,甚至主动出击。总之呢,Kargan追踪了462个婴儿,基本结论是:婴儿的确有天生的“禀性”。这些禀性会影响他们未来的性格(注意,是影响而不是决定哦)。我看Kargan实验中那些高反应宝宝的描述,简直有种都是我失散多年的宝宝的感觉,把我儿子插进去,毫不违和!4个月被新玩具吓哭,2岁时依然会怕真人小丑,3岁遇到来抢玩具的拱手相让,一群陌生孩子相遇时,“低反应”的宝宝们迅速打成一片,“高反应”的则默默退到一边看……这类宝宝,简直就是“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的真实写照。有次我和队友打着玩儿,儿子说“不要打爸爸”,姥姥开玩笑问“你媳妇以后打你怎么办”,儿子说“她不会打我的,因为我听她的话”……4.“高反”也有好处每个娃都独一无二,各有特点。虽然在幼年期带起来可能比较累,或者我们要花更多时间去鼓励他尝试,用更强大的内心来面对说孩子“胆小”的外界压力,但,“高反应”也是有好处的。比如他不敢说归不敢说,但对于想要达到的目的,那小花招可不是一般的多。他们可能长大后可能会更稳重,心思细密,如果能和易发的焦虑与压力和谐相处,也更能激发出驱动力。也会更相对不冲动,安全。说到安全,我怀孕的时候,爱在电视上看骑牛大赛、极限摩托车什么的。还跟我老公说,要是孩子以后搞极限运动,我们咋办咋办。现在孩子都三岁半了,每每谈起这事儿,我俩都得破口大笑——我们现在正在努力,让他愿意体验下骑小自行车。5.后天加油,顺势而为虽然有天生的成分,但,还有句新俗话叫“我命由我不由天”。不是说天生的“气质”就完全决定了未来怎样,家庭的养育、成长的环境、个人的体验经历等后天塑造也非常重要,也会改变和塑造一个人。一般情况下,不用强行求“破”。我不太赞同有很多人爱把孩子放到他们害怕的境地中去“练胆”。因为如果真的是受到大脑和身体特点的作用,他们就是会比别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瞳孔放大,各种反应……“顺”势而为吧,只要多一点耐心,多一些努力,甚至有的时候随着年龄增长,人家自己就变了。想当初,我也是睡前从大灯,过渡到台灯,再过渡到小夜灯的。从抱着睡,到拉手拉到麻,到约定抱5分钟,到给个魔法亲亲自己睡……想当初,刚上幼儿园后不吃饭,不睡觉,不喝水,不说话,时刻紧绷,也是在老师的耐心和共同努力下,等他自己放松戒备,适应环境,现在不也天天快快乐乐的。想当初,机器人一出来他就吓得爬到沙发上,我一度暗暗利用机器人来操控他的活动范围。现在,追着机器人骚扰人家工作,扫地机已经快被搞废了。日常渗透中,还可以通过一些关于夜晚、勇气等绘本,来引导孩子学会与自己的压力与紧张情绪共处,甚至慢慢学会管理和处理这些情绪。长大一点后,一些适合儿童的自然科学的科普与启蒙,也能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认识诸如风的呼啸、摇晃的影子等现象,虽然不是针对怕黑的,但,知识就是力量嘛,涨点儿力量总没坏处。总之,先从一盏小灯开始吧~@知乎亲子 一个彩蛋:虽然娃们面对新环境新刺激的反应各有不同,但淘气捣蛋吆五喝六上蹿下跳无比一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害怕胆小怎么克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