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青少年应该如何为构建人类类命运共同体


正在举办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折射出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党建网微平台整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部分重要论述,一起学习领会!
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
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每个国家都有发展权利,同时都应该在更加广阔的层面考虑自身利益,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人类发展进步大潮滚滚向前,世界经济时有波折起伏,但各国走向开放、走向融合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不断延伸和拓展,带动了生产要素全球流动,助力数十亿人口脱贫致富。各国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代表着生产关系演变的前进方向。在这一进程中,各国逐渐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无论前途是晴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这既是经济规律使然,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
――2018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言
人民渴望富足安康,渴望公平正义。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激烈竞争”。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合作机遇。我们要倾听人民心声,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各国加强协调和合作,把本国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统一起来,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前行。
――2021年7月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我们所处的时代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中方倡议,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回应时代呼唤,加强全球治理,以创新引领发展,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不断迈进。
――2021年10月1日,习近平在迪拜世博会中国馆的致辞
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应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未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2021年10月25日,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
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我说过,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我们也要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
――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我们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同世界各国人民深化友谊、加强交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2021年7月16日,习近平在参观“友好往来 命运与共――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礼品展”时强调
中华民族传承和追求的是和平和睦和谐理念。我们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侵略、欺负他人,不会称王称霸。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将继续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就是坚持胸怀天下,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将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坚持互利共赢,坚持求同存异,坚持公平正义,坚持合作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1年12月5日,习近平向“2021从都国际论坛”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责编:袁勃、胡永秋)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原标题:负起青春责任,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怀着对世界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以整个人类为关注视域,谋求人类当下的幸福存在和人类社会文明的未来走向,它超越了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追求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展现的是人类情怀和担当精神。
青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承载着时代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目标的实现,需要青年一代添砖加瓦,肩负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青春责任。新时代青年应志存高远,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和规范,树立远大理想,与时代同行。
树立世界视野。当今世界,全球范围内的互动和融合越来越深化,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国家关系的发展、全球治理的良性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都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续努力。2014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寄语中欧青年,要“用平等、尊重、爱心来看待这个世界,用欣赏、包容、互鉴的态度来看待世界上的不同文明,促进中国和欧洲人民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促进中国、欧洲同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相互了解和理解,用青春的活力和青春的奋斗,让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变得更加美好”。世界因交流而了解,因了解而互动,因互动而融合,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诉求。新时代青年应具有世界的视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不仅要思考自己民族国家的问题,还要理性思考世界的发展及发展中的问题,加强不同区域间青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积极参与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共同推进国家关系、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携手应对全球挑战,建设人类美好家园;致力于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发展的促进者;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厚植人类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真善美的理想世界,它蕴含在世界各文明思想观念之中。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有对理想世界的憧憬和追求,大同世界、天下和平、民胞物与等,都是共同体智慧的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体现的是将自己的小我融入人类的大我之中的博大情怀和历史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中华民族应该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兼济天下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新时代青年要厚植人类情怀,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以“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意识自觉,思考社会问题,体察民生冷暖,关注气候变化、生态平衡等,既要有修身齐家的责任,也要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将“青春梦”与“中国梦”“世界梦”紧密相连,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前途、人类命运,将人格追求与社会需要相统一,以此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坚持与时俱进。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变化发展是世界的本质,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只有顺时应势,实事求是,吸纳时代精华,才能作出顺应时代需要的判断和选择,并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开拓创新,实现创造性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即是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对时代需求的一种回应,承载着人类对建设美好世界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青年是一个时代社会发展中最富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其创新创造能力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创新创造能力。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激励广大青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新时代青年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掌握多方面的技能,提高人文修养,与时俱进,进行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在思想上、理论上与时代同进步,以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民族、人类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实践中充分把握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带来的机遇,应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危机和挑战,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总之,新时代青年同时代共同前进,要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吸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突和合的精神和创新思维,在各种文明交流碰撞中,以包容互鉴的心态,促进文明的交融,用新思想新思维提升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中國正處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時代。面對“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世界之問,我們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向世界傳遞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人類隻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以深邃的歷史眼光和胸懷天下的崇高情懷,從人類的根本利益出發,深入思考“人類從哪裡來、現在在哪裡、將到哪裡去”的基本問題,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理念新主張新倡議,為實現共同繁榮、謀求可持續發展、共建美好世界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必然選擇。由資產階級推動形成的世界歷史和資本主義文明,從其演化邏輯來看,無論是殖民擴張和世界市場形成階段,還是當今的經濟全球化階段,資產階級都未能引領世界構建一個真正可持續發展的、命運與共的全球共同體,而是“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了一個世界”。在這裡,資本主義國家優先掌握著新興技術,佔據著全球產業鏈的頂端,始終處於對社會共同體的支配地位,而廣大發展中國家逐漸淪為其商品傾銷市場和資源掠奪對象,從而致使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伴隨著世界現代化進程的發展,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力量的不斷崛起與壯大,世界越來越成為一個整體,一個真正平等意義上的新全球化時代已經到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真正建立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回應了時代需求,體現了世界人民的美好夙願,是實現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根本出路,已贏得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認同,成為推動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合理的國際新秩序的價值指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由中華文明的基因決定的。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並蓄的開放胸懷。中華文明突出的包容性,體現為求同存異、和合共生、兼收並蓄的文化品格,表現在我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中、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中。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而形成的文明。中華文明對待外來文明從來不是以鄰為壑而是以鄰為友,不是對立對抗而是交流互鑒。“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思想根基,正在於中華文明開放包容的內在特質。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推動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中華文明,始終崇尚和平、和睦、和諧的價值追求。“天下一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下觀的重要內容,強調要視天下人為一家,和睦相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把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風雨同舟、榮辱與共,要把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當前,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對“天下一家”天下觀的傳承發展,已成為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通向自由人聯合體的必經階段。在馬克思看來,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本質是“人的真正的共同體”。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市民社會中的人是利己的個人,社會在本質上是分裂的,對抗的,這就決定了資本主義社會中共同體是“虛幻的”,它只是階級對立和階級統治的產物。馬克思指出,在超越資本主義社會的共產主義社會中,將建立一種新的人類文明形態,“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所描繪的“自由人聯合體”成為了人類社會的最高理想,也是人類文明的最高形態,它超越了階級和國家的界限,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而人類命運共同體追求的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從而形成世界各國人民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它是超越資本主義文明的第一步,也是通向自由人聯合體的初級階段。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隻有各國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處、合作共贏,繁榮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等“中國主張”,豐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涵和實踐路徑,為應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提供了中國方案。(作者分別系湖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少年应该如何为构建人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