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叫主视图和俯视图图画侧视图,两个?


讲在前面:
同学们学习工程制图已经有一段时间啦,今天的重点是组合体读图!一起来学习吧!
读图的 总原则
始终把空间想象和投影分析相结合
Tip 1 读图的注意事项
1. 要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
在看图时,一般要根据多个视图运用投影规律进行分析和构思,才能想象出物体的空间形状。
例如下面两个例子就很容易混淆
2.注意抓特征视图
(1)形状特征视图:最能反映物体形状特征的那个视图。
例如下面两图主要是俯视图不同,所以俯视图为形状特征视图。
(2)位置特征视图:最能反映物体位置特征的那个视图 。
例如下面两个物体,侧视图就是它们的位置特征视图。
3. 注意反映形体之间连接关系的图线
Tip 2 组合体的读图方法
重点!!
形体分析法
利用形体分析法读图的步骤:
· 分线框:把主视图分解为几个封闭的实线框、虚线框或实线与虚线框
· 对投影:根据投影规律在其它视图上找相应的线框。想象出形体
· 综合起来想整体:综合考虑各个基本形体及其相对位置关系。
线面分析法
一、投影图上线所表示的意义
1.积聚性的表面的投影
2.面与面的交线
3.回转面轮廓素线的投影
二、利用平面投影特性分析单个封闭线框的意义
1. 投影面平行面投影特性: 一实形性,二积聚性
在一个投影面上反映平面的实形,在另外两个投影面上积聚成与投影轴平行的直线。
2.投影面的垂直面投影特性: 一积聚,二类似性
在一个投影面上积聚成倾斜直线,在另外两个投影面上成类似形。
3.投影面的垂直面投影特性: 一积聚,二类似性
在一个投影面上积聚成倾斜直线,在另外两个投影面上成类似形。
三、利用多个线框分析立体表面的相对位置关系
1.视图中 一个封闭线框一般情况下表示一个面的投影,线框套线框,通常是两个平面凹凸不平或者是具有打通的孔。
2. 两个线框相邻,表示两个高低不平或相交的平面;分析其余投影,可以判别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利用 虚、实线区分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
步骤一:采用形体分析法分析对象
步骤二:
采用线面分析法分析截平面
步骤三:综合归纳想整体
总结:读图的步骤
· 抓特征分解形体
以主视图为主,配合其它视图,找出反映物体特征较多的视图,从图上将物体分解成几部分。
· 对投影确定形体
利用“三等”关系,划分出每一部分的三个投影,想象出它们的形状。
· 线面分析攻难点
当形体由切割方式形成时,常采用线面分析法对形体主要表面的形状进行分析,进而准确地想象出形体的形状。
· 综合起来想整体
抓住位置特征视图,分析各部分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综合起来想象出物体的整体形状。
Tip 3 组合体尺寸标注
一、基本方法:形态分析法
将组合体分解成若干个基本体和简单体,在形态分析的基础上标注三类尺寸
1、定性尺寸:
确定各基本体形状的大小的尺寸
2、定位尺寸
确定各基本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尺寸
注意:
1、基本体被平面截切时, 要标注基本体的定形尺寸和截平面的定位尺寸。
2、当体的表面具有相贯线, 应标注产生相贯线的两基本体的定形、定位尺寸。
3、对称结构的尺寸 不能只标注一半。
三、组合体的总体尺寸
对于组合体的总体尺寸,有时可能就是某形体的定形或者定位尺寸,这时不再标注。
当标注总体尺寸后出现多余尺寸时,需作调整,避免出现 封闭尺寸链。
四、尺寸的清晰标注
1、应尽量标注在视图外面,以免尺寸线、尺寸数字与视图的轮廓线相交。
2、同心圆柱的直径尺寸,最好标注在非圆的视图上。
3、相互平行的尺寸,应按大小顺序排列,小尺寸在内,大尺寸在外。
Tip 4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一、轴测图的概念
平行投影法将物体连同其 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一起投射到选定的单一投影面上所得投影,叫做轴测图。
二、轴测图的形成(主要是正轴测)
正轴测:改变物体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而投影方向仍垂直于投影面,所得轴测图称为正轴测图 。
斜轴测:改变投影方向使其倾斜于投影面,而不改变物体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所得投影图称为斜轴测图。
三、轴测图与三视图的比较
三视图:
特点:符合三视图投影规律。
优点:反映物体实形。 度量行好,绘制图样简单。
缺点:立体感差,读图困难。
轴测图:
特点:单一投影图,不可见线不画。
优点: 立体感强。
缺点:不反映物体实形,绘图复制。
四、轴测投影术语
轴测轴:建立在物体上的坐标轴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叫做轴测轴。
轴间角:轴测轴间的夹角叫做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直角坐标轴上单位线段的轴测投影长度与对应直角坐标轴上单位长度的比值 。
五、轴测投影的特性
1、两线段平行,它们的轴测投影也平行。
2、两平行线段的轴测投影长度与其空间长度的比值相等。
Tip 5 正等轴测图
一、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坐标法
—使用坐标法时,先在视图上选定一个合适的直角坐标系OXYZ作为度量基准,然后根据物体上每一点的坐标,定出它的轴测投影。
2、切割法
—又称方箱法,适用于画由长方体切割而成的轴测图,它是以坐标 法为基础,先用坐标法画出完整的长方体,然后按形体分析的方法逐块切去多余的部分。
3、叠加法
叠加法是先将物体分成几个简单的组成部分,再将各部分的轴测图按照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叠加起来,并画出各表面之间的连接,最终得到物体轴测图的方法。
二、回转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椭圆 ☆☆☆
(1)画圆的外切菱形。
(2) 确定四个圆心和半径。
(3)分别画出四段彼此相切的圆弧。
(4)檫去多余的线,检查,描深。
其余回转体,例如圆柱、圆台的正等轴测图主要是要会画椭圆,这里便不再介绍其画法。
三、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截取 O1D1=O1G1=A1E1=A1F1=圆角半径。
2、作 O2D1⊥O1A1 , O2G1⊥O1C1
O3 E1⊥O1A1 , O3F1⊥A1B1
3、分别以 O2、 O3为圆心, O2D1、 O3E1为半径画圆弧。
4、定后端面的圆心,画后端面的圆弧。
5、定后端面的切点D2、G2、E2
6、作公切线。
7、擦去多余的图线并描深。
四、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组合体是由若干个基本形体以叠加、切割、相切或相贯等连接形式组合而成。因此在画正等测时,应先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组合体的组成部分、连接形式和相对位置,然后逐个画出各组成部分的正等轴测图,最后按照它们的连接形式,完成全图。
Tip 6 视图
基本视图包括主、俯、左、右、仰、后六个视图,同样具有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
其配置如下所示:
向视图是可以自由配置的视图。为了方便识图,向视图必须进行标注,如下图所示。
●在向视图的上方标注字母,在相应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射方向,并标注相同的字母。
●表示投影方向的箭头尽可能配置在主视图上,只有表示后视图投影方向的箭头才配置在其他的视图上。
局部视图是将物体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
●用带字母的箭头指明要表达的部位和投射方向,并注明视图名称。
●局部视图的范围用波浪线表示。当表示的局部结构是完整的且外轮廓封闭时,波浪线可省略。
●局部视图的断裂边界(波浪线)不可超出机件。
斜视图是物体向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
●斜视图的断裂边界用波浪线或双折线表示。
●斜视图通常按投射方向配置和标注。
●允许将斜视图旋转配置,但需在斜视图上方注明。
Tip 7 剖视图
1、假想用一剖切面将机件剖开;
2、移去剖切面和观察者之间的部分;
3、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并在剖面区域内画上剖面符号。
用这种方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剖视图。
剖视图需进行标注,标注内容包括 剖切线、剖切符号及字母。
绘制剖视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剖切是一种假想,其它视图仍应完整画出,同时也可取剖视。
●剖切平面应尽可能多地通过内腔结构。
●剖切面后方的可见部分要全部画出,不能出现漏线和多线。
●剖视图上一般不画虚线。
●在剖视图上已经表达清楚的结构,在其它视图上此部分结构的投影为虚线时,其虚线省略不画。
●有些没有表示清楚的结构,允许画少量虚线。
剖视图又可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
用剖切面完全地剖开物体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视图,适用于表达内腔形状较复杂,外观形状简单且不对称的机体。
以对称线为界,一半画视图,一半画剖视所得到的剖视图称为半剖视图,适用于内外形都需要表达,且图形基本对称的机件。(不对称部分一定另有图形表达清楚)
用剖切平面局部地剖开物体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局部剖视图,它比较灵活,适用范围较广。但在同一视图中局部视图的数量不宜过多,以免支离破碎。
Tip 8 断面图
定义:假想用剖切面将物体的某处切断,只画出该剖切面与物体接触部分(剖面区域)的图形。
断面图和剖视图要注意区分,下面用一幅图将两者进行对比。
可以发现:
断面图只画出剖切平面和机件相交部分的断面形状。而
剖视图必须把断面和断面后可见的轮廓线都画出来。
断面图的分类:
移出断面:画在视图轮廓线以外的断面
重合断面:画在视图轮廓线内部的断面
有关两类断面图的画法,以及一些常见的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内容非常细碎,但从应试角度来看, 这些往往不是考试的重点。所以这一块的内容留给同学们自己复习掌握,文章中就不过多赘述了。
以下是对机件表达方法的归纳总结。
Tip 9 螺纹的画法及标注
在外表面上加工的螺纹称为外螺纹;在内表面上加工的螺纹称为内螺纹。
牙形、大径、旋向、线数、螺距与导程是螺纹的五大要素。
内外螺纹单独绘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国标规定,在剖视图中表示螺纹连接时,其旋合部分应按外螺纹的画法表示,其余部分仍按各自的画法表示。
接下来是几种常见的螺纹紧固件装配图,非常重要,而且不难掌握,但是需要做到 细心!
螺栓装配图:
螺钉装配图:
沉头螺钉装配图:
螺柱装配图:
如果同学们认认真真地把上面这几个装配图的细节都“背”下来,考试中有关螺纹的题目就是送分题啦~
学导有话说
工图的学习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在实际做题过程中会碰到许多不同的情况,如果对工图的知识仍感到困难,欢迎到学业指导中心由学导面对面辅导~
学导有话说
工图的学习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在实际做题过程中会碰到许多不同的情况,如果对工图的知识仍感到困难,欢迎到学业指导中心面对面辅导~
学导有话说
工图的学习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在实际做题过程中会碰到许多不同的情况,如果对工图的知识仍感到困难,欢迎到学业指导中心面对面辅导~
END
策划
学业指导中心
文字
翁 南
编辑
邓 潇
初审
吴文欣
复审
卜 一
审核
罗 勇
// 推荐阅读

【我为同学解难题|第216期】高等数学:期中复习
【我为同学解难题|第215期】C++运算符重载
【我为同学解难题
第214期】线性代数第1期:线性代数学习指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3-09-14 17:07:15文/张哲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因此,必须注意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什么三视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主视图是从物体正面从前往后看,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形状尺寸,即长和高。俯视图是从上面往下看,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形状尺寸,即长和宽。左视图从物体左面往右看,反映了物体上下和左右形状尺寸,即高和宽。可见,主视图反映了长和高方向的尺寸。主视图一般指正视图,是指从物体的正面观察,物体的影像投影在背后的投影面上,这投影影像称为正视图。在工程制图中常把物体在某个投影面上的正投影称为视图,相应的投射方向称为视向,分别有正视、俯视、侧视。正面投影、水平投影、侧面投影分别称为正视图、俯视图、侧视图。正立面图(主视图):能反映物体的正立面形状以及物体的高度和长度,及其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三视图之间的关系简单概述三视图是同一个几何体(零件)同时在三个投影面上形成的,因此一定有密切的联系。这些关系概括起来包括位置关系、方位关系、三等关系。其中位置关系是: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左视图是从左方看过来,画在主视图的右侧)方位关系是说:主视图反映物体的左右和上下(长、高),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左右和前后(长、宽);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和上下(宽、高)。相比于上面两种关系,三等关系是比较麻烦的,这个关系是说:主视图和俯视图长对正;主视图和左视图高平齐;俯视图和左视图宽相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主视图和俯视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