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湖北的善德咋样,能不能改变叛逆的孩子叛逆骂父母父母应该怎样处理?


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是家长的必修课,而孩子叛逆是很多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
为什么对孩子“鞠躬尽瘁”,但他们不领情?
该不该悄悄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
事业出色的妈妈,为何教出不听话的孩子?
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谁大?
孩子与老师产生矛盾怎么办?
本文作者是范晨雪——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师从北师大张日昇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注于青少年心理辅导,团体辅导,累积个案千余小时。在她看来,“青春期的叛逆”如何化解?
我们先看这张照片,可能有的人看到的会是一个少女,一个侧身的少女。比如说这是一个少女的脸、脖子、衣服。但是还有人看到的是一张嘴,笑着,笑着的一个老人,然后有一张嘴。
这幅图看到的是什么呢?可能有人看到是两个人的脸,相对的两个人的脸,有人看到的是中间的白色的像灯或者是像酒杯一样的东西。如果看黑色的主题部分,我们看到的是两个相对的脸。如果我们看到的是白色的主题部分,我们今天可能看到的就是一个像灯或者是像一个酒杯一样的东西,一个物体,杯子。我们看最后一张,这个看到的是什么?器皿。
跟大家放松完了,可能好多家长会很好奇,给我看这个干什么。首先我想澄清,我们接下来的直播不是一个讲课,讲知识点的一个课程,想更多在这样一个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些案例。可能这些案例跟很多家长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所以第一想通过一些图片让大家有一个感受。这些图片我们所有人看到的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却不是一样的。我们看到的都是同一张图,但是有人第一反应一个大婴儿,有的人的反应就是一个风景。还有人看到的只是这样一个人。回归到我们的孩子,我们一个孩子从小到长大,我昨天参加了家里的聚会,我姑姑的孙子也就是我的哥哥他有了自己的儿子,百天,小朋友这么大,特别的可爱,所有人都觉得好可爱。有的人就看到说这个小腿长的很壮实,有的人说这个脸长的很白。每个人的关注点第一反应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发点。我们回归到自己孩子身上,他从一个小baby,慢慢上到小学、初中或者上到高中,或者是再长大,他已经跟我们相处了很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究竟看到的是他跟我们交流的过程中,比较开心愉快的事情,还是说经常气家长,让我们觉得很抓狂的事情呢,我们究竟看到的是哪些。我们想到青春期,孩子上小学的时候特别听话,上到开始有青春期的时候,很多家长对于青春期的感受是什么?孩子不听话了,也是昨天我们家里面聚会,一个孩子今年上四年级,特别听话,但他学习有时候是奶奶看着他,糊弄奶奶,就骗奶奶,我这个东西就是这样的,老师没留,老师留了五项,他写三项四项,骗奶奶。我们在饭桌上讨论这个孩子为什么要骗奶奶呢,他说好玩,这是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可能还没有明显的青春期。
另外一个亲戚的孩子之前发生过一件事情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他们家的父母都是那种特别事业有成的人,特别有地位,特别有想法的家长。所以从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非常有自己的理念,或者是在跟孩子分析一些看法的时候,都是可以点进很多激发孩子灵感的地方。孩子上到初一了,有一天我去他们家,这边坐着家长,这边站着孩子,孩子叉着腰在那哭,女孩子。刚开始哭不出来,但是最后暴怒了,一边哭着一边大喊着跟家长说,你可以说我跟阿姨说话的态度不好,但是你不可以说我不喜欢学习数学。当时我就懵了,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两边的人都是向我投来了一种很期待的目光,什么目光呢?就是想听一听我究竟怎么看待这件事情,作为判定看看是孩子对还是家长对。我说那什么事呢,事情是这样的。这个家里面给孩子请了一个专门辅导学习的老师,或者叫一个阿姨。可能会辅导孩子学习数学,这个孩子从小不是特别喜欢学习数学,到初中之后她虽然不喜欢,但是她有时候跟我说她自己也在思考。那个老师就说这个孩子,明明有一个很简便的方法,你为什么不用这个简便的方法,就说这个孩子为什么不用简便的方法,为什么要绕那么一个大圈子算出来一件事情。结果这个老师跑去跟她的家长说,这个孩子学习数学实在是脑子不灵活,她就是转不过来弯,而且听不进去人话。别人劝她,明明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这是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但是这个孩子就不听。然后这个时候妈妈就生气了,就说为什么呀,你为什么给你请的老师这么贵,你为什么还在这个时候让老师教给你的方法就学不会,你为什么不好好学数学,你辜负了家长对你的期望,你辜负了家长给你花了这么多钱,天天家教一对一怎么怎么样。结果孩子最后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孩子跟我说,在那哭着喊,她说我是和她的想法不一样,我就是这么做是对的,我知道我的方法有点笨,但是我觉得这样的方法做出来我心里是特别清楚的,我愿意先把自己的想法弄明白再学那个想法,我不觉得我这样哪里不对。然后孩子说我知道,那可能是我跟这个老师沟通的语气不好,沟通的态度不好,但是不代表我不喜欢学习数学。然后孩子在那开始哭,我自己就在那想,我就笑了,我就跟她的父母说,你觉得孩子说的有错吗,我在很多地方跟大家分享过这样的案例,然后大家都会开始想,发现就是这样,孩子好像没错。但是如果我们作为家长的话,在那个情景当中我们也会自然而然的说人家就告诉你简便方法,你为什么不用。但是孩子就说了正因为我想要把数学学好,我才自己在这里思考,才去纠结。所以你为什么要说我学习不好,不好好学习数学,如果这是孩子表达出来了,对于我接触的很多孩子,他们的表现是什么。可能他们在努力,但是家长却否定了他们的想法,那孩子的想法就是OK,算了,既然你这么说,那就是这样了,然后就开始两个人不去沟通了。所谓的青春期,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
这是一种青春期比较典型的表现。另外在青春期的过程中我们孩子还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变化。比如语言表达的方式,他们的思维,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特别常见的情况。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孩子一直在变化。那我们的家长有没有在孩子变化的过程中,一直和孩子去变化自己和孩子的交流方式呢,或者变化自己的教养方式呢。我们家长有没有想过,在孩子不同年龄段的教养方式应该是不一样的,比如他是一个小baby的时候,我们可能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对他的安慰。等他到两三岁的时候,可以用语言交流沟通,可以和外界有更多交流的时候,我们对他是有规则的,是有要求的。这个时候再到了他上小学,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孩子除了有规则有要求,我们开始要跟他探讨想法了,可能刚开始是告诉他这个东西不能碰,慢慢到小学初中这道题你是怎么看待的,有更多的探讨了。到青春期我们有变化这种态度和想法吗?可能有家长会说,好像一直都在很忙碌,每天上班下班,辅导孩子做作业,送孩子去补习班、兴趣班,考试之前冲刺,幼升小,小升初,或者初中升高中,或者很多家长是在准备给孩子出国的话,又是找学校,写文书等等的方面,一直很忙碌。说变化教养方式肯定有变化,孩子大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变好了,但是要说变化的非常细,好像我跟很多家长在探讨的时候,家长没有说非常具体的变化。今天我们就伴随着,带着这样几个疑问来开始我们今天后面的内容,究竟青春期的孩子有什么变化,在各位家长的心目中我们青春期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您可以根据您自己家里面具体的情况来在留言区留言,看一看您家的孩子或者您所目睹的孩子当中,您觉得最典型的青春期变化是什么?
可能有人会说到最典型的变化就是身高的变化,我们生理的变化,可能我们小的时候,小朋友特别明显,我以前带小学段的孩子,注意力训练,他们那个心理咨询就伴随着自信心训练和注意力训练,小孩子一看到抱大腿,这么看着你,老师你来了,老师我好想你,仰着头看你。我们说生理的变化,会变的非常高,非常有力气。之前我接一个高二的女孩的个案,她妈妈跑来跟我说,他们家是单亲家庭,妈妈说我这么努力的工作,让她上国际学校,给她准备出国的钱,她爸爸什么都不管,她天天比吃比穿,减肥都得请私教,给她报各种英语学习的班,穿的衣服都是名牌,天天都是叫外卖,我都对她付出这么多了,她打我。当时我就愣了,女孩敢打妈妈,这真的,还挺少见的。我当时就问了一下,为什么会打妈妈,家长有时候不自觉,比如孩子站在这了,你快走,就这样拽一把。那个女孩很胖,一米六五,大概有150斤左右,特别壮。妈妈是一个可能不到一米六,只有九十多斤的妈妈。这一天两个人又产生了冲突和对抗,妈妈又想这样去拽一下孩子,或者打她一下。结果就这个女孩子她就一仰手,别管我,就把妈妈甩开了。结果妈妈没有站住,摔到地上了,把胳膊摔成了粉碎性骨折。孩子的态度就是你先动的手,你摔倒了,你摔伤了,你怪我,你活该。其实这也就是孩子最典型的问题,他长大了,我们可能根本打不了他。还有一些男孩子也会说,家长说以前不听话拽两下,这现在根本拽不动他,这是我们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生理的变化。孩子更有力量了。
第二个可能涉及到在留言区看到各位家长有留言的,他们会反抗,会顶嘴。这些都是很具体的表现。说到具体的表现,我们往前倒一步,他们为什么会反抗,为什么会顶嘴,有秘密和隐私了,是为什么?首先我们从思维的角度来说,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他们学习数学是怎么学的。可能很多家长觉得这事离我们家已经比较远了,我们来回忆一下,或者现在身边有同事孩子、亲戚孩子在上小学,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们学习数学是怎么学的。通常来讲我们都会发一个工具盒,然后里面各种球、小棍,学习数学的时候大家摆一摆,小学的卷子特别简单,可能就是画几个苹果,几个梨,让孩子去写这有几个苹果几个梨。所以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低龄段,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学习或者思维的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就是你得看得见摸得着,不会算算数了,我掰掰手指头,这是一个具象思维。但是慢慢随着孩子的变化,我们孩子从三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应用题,应用题学什么?相对问题,这来一辆车,这来一辆车,两个同时相遇了,我要求他们的速度、距离,我不可能去马路上真的找一个50米的路,或者找一个500米的路算这个距离或者速度,所以我们孩子要慢慢的从看到一个具体的一二三的数,慢慢的去做心理运算,就是他们要在自己的大脑里转换这样的运算,这叫做抽象,具体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换。再到高中阶段,他们学习的东西就更加难,比如学物理学函数,函数那个对象我们看得到吗,我是不太知道要怎么用一个具体的东西,可能真正学数学的人比较懂,我是不太知道要怎么用很具体的东西描述出来。但是孩子都可以明白,这是因为他们的抽象理解能力变强了,比如说说一个数集,或者说无限循环,他都可以理解,什么叫做无限,虽然这个东西不可能都写到纸上,但是是可以理解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孩子的思维水平会运转的非常快,可能以前你说他一句他根本没有反应过来。但是现在我们的孩子会怎么样,就像刚才举的例子,可能家长在骂他,他也有情绪,但是孩子依旧可以做到我很有情绪,然后别人还在指责我,我脑子里就可以高速运转,我第一条理由是什么,第二条理由是什么,然后我就可以很快速的和老师或者是同学或者是和家长对抗过去。这是第一个影响,这是思维,思维水平会影响到孩子非常有想法,这个思维水平的变化还伴随着孩子的认识世界的程度。我们家长跟孩子辅导学习的机会比较少了,但是我们也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现在的孩子学习的内容难,学习的东西特别多,前两天跟一个语文老师去沟通,聊到现在的孩子阅读量,大家可能都知道,国内现在如果高考都趋向于大语文,需要现在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咱们的孩子如果考SAT这种情况,要求他们的阅读速度是非常的快,其实这是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我们孩子成熟过程中,我看到很多家长理解能力很好,我们孩子很多开始叛逆,并不是现在顶嘴了,而是反应很快了,学的东西又很多了,所以加工速度还有认识外界事物的能力就很快。
我好朋友的孩子不到一岁,他就知道不到一岁,几个月,一个孩子,他想看他妈妈的手机,就知道拿着妈妈的大拇指开手机,他知道不是拿着自己的大拇指,是拿着他妈妈,他妈妈在睡觉,然后拿着妈妈的大拇指开手机,这样就可以把手机打开了。这是最简单的,他们所接触的世界都不一样,接触的世界比我们更高级,他们看到的东西更全面,懂的东西更多,在思维水平很快的时候,所以他们会显得叛逆。前两天我跟亲戚家的孩子聊,他写的科学作业,一个初中的孩子,他们要写科学作业,就是关于民生的作业,就是北京的一个学校,还不是最好的学校。这个作业就让孩子写,你觉得站在你的角度如何提高民生的水平,这个孩子只是一个初中生,他就可以总结出要从经济水平,心理的支持,法律的援助,几个方面,还有环境,几个方面他觉得要从农村的福祉开始。我当时跟这个孩子聊完之后,我很佩服他,我说我初中的时候绝对没有他这样的高度。所以这就是家长会觉得孩子会叛逆,会顶嘴,他不服我们。是的,因为他们所知道的和他们所能领悟到的东西可能比我们的高度高很多。比如说我以前带过一个高三的孩子,他是准备出国的,所以他之前上了很多夏校。中国上心理课可能趋向于活动,去体验,去成长这样的课程会比较多。但是在美国他们夏校的很多学心理课,学的就是知识,就是我上大学学的那些理论知识,比如说发展心理学、服从心理学、感知、知觉、记忆力等等很枯燥的东西。我这个学生看过,他看到我的时候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老师我在REM阶段睡眠质量不太好,我当时就愣了。然后感受就是幸亏我是学习心理学本专业的,而且我还算是对我的专业很热爱,平时经常看专业方面的书,所以我没有忘记他说的是什么,他说的就是快速联通阶段。大家知道比较多的是深度睡眠和浅睡眠,但其实在整个睡眠过程当中除了浅睡眠和深睡眠,还有一个睡眠阶段叫做快速联动阶段。这个睡眠阶段是让我们恢复精力最好的阶段,而且在这个阶段中我们会做梦。如果这个阶段我们经常会被干扰,会被打断,不管是孩子还是我们成年人,在这个阶段醒来的话,我们整体的睡眠状态会非常不好,睡眠质量不好,可能睡完之后会觉得全身很疲乏。这就是跟孩子交流过程中脑子高速运转,然后告诉我这个孩子告诉我的是他最近睡眠质量不好,但是孩子不会直接说老师我最近睡眠质量不好,而是说我在REM阶段睡的不好,这就是现在的孩子。如果我说我不知道嗄,那孩子的感受会是什么,你这不知道,我跟你没有共同语言,你还辅导我,我跟你没有共同语言。所以这就是现在孩子的认知程度会和我们交流的人的高度,要求的高度匹配性更高。
刚才说的第一点是生理的变化,第二点是思维的变化,还有一个变化是情绪的变化。我看到很多家长提到会需要秘密,需要隐私。我再说一个很具体很形象的例子帮助各位家长理解一下,情绪。我们来想一下,我们的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他们写作业的文体是什么?题材是记叙文,看图说话,拿了几张图放在那里让你去描述一下,描述的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把这件事情描述,这周末干什么了,跟谁干了什么,好高兴啊,就完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小学到了初中,我们除了写记叙文之外,孩子们会写什么样的文章,写议论文,除了描述一件事情,你要有论据、论点,你要总结,可能还要包含自己对于论点、论据的一些思考。这就是我们初高中阶段开始又增加了一种文体的议论文。到了高中之后我们要写什么文章?写散文,可以有散文的文体,散文、记叙文、议论文。跟记叙文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小时候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散文是形散神不散,散文里面也会包含很多的抒情,感受描述,不会像记叙文一样,像流水账一样去描述一些事情,它会有很多感受的描述。那为什么不是小学阶段让孩子写散文,其实这个是跟我们孩子的大脑里面的发展是有关系的。我们的感受性会在我们青春期的阶段,高中阶段,高一左右的阶段会快速发展,感受情绪的能力变强。可能有时候孩子会跟家长说在屋里写作业了,家长刚开始推开门,然后孩子就说,其实家长是想来关心你一下,你是不是想吃点水果什么的,但是孩子感受到的是你为什么又盯着我看,好像孩子在这里多长了一只眼睛一样,他会盯着外界事物是如何观察他的,他会变的很敏感。弊端就是他可能很敏感,总是觉得别人是不是猜测他了,可能跟同学在一起交流的时候会不会觉得那个人是在说我,老师是不是针对我,会变的很敏感。或者是家长又天天盯着我,你为什么不盯着我爸,或者不盯着我妈,会变的很敏感。积极的部分就是他的感受能力会变强,他可能从写一个文字的情况来看,以前他没有办法写那种情感很丰沛的文字,但是现在他可以写出来。我们家长其实可以回忆一下自己,我们的青春期阶段,不同阶段我们可能写东西的方式不一样,现在的孩子用的比较多的应该就是朋友圈。像我们以前还有博客,或者会用QQ空间,然后去写很多,我们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好酸的文字,或者有家长写日记,我们会写很多很酸的文字,是因为在那个阶段我们每个人的情感的表达,这种感受性会变的非常强烈。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得懂一个电影,一个情感类的电影,或者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可以卷入更深的情绪,我们能感受到主人公的心情或者是故事情节发展对我们带来情绪的变化。
但是在以前的时候孩子是体会不到这些的,如果这个阶段我们对于孩子的情绪树立和情绪表达给予更多关注的话,其实他们可以在这个阶段慢慢理解家长,更多更深刻的理解家长。比如像前两天我跟一个身边的朋友去聊,他孩子上大学了。可能上小学初中的时候经常会找家长要钱,现在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要,我说这很正常,因为到大学的时候,他除了从家里那里索取之外,他开始意识到我是一个成年人了,我可能总是从父母那里索取的话,我心里是不舒服的,我应该反哺家长了。如果这个时候他可以比如打工,比如说兼职,可以赚来一笔钱,这个钱可能数量很少,但是如果他能够给到父母的话,因为他觉得是体谅父母了,他的感受会更好。
这就是从简单的三个角度说青春期的变化。第一个就是生理的变化,可能他会身体变高,变壮,第二性征的发育,都让他们觉得是一个大人了,跟家长站在一起,可能比家长看起来还成熟。有些家长,就像我,我长的比较娃娃脸,很多学生站在我面前都比我成熟多了,虽然我比他们大十几岁,但是他们看着都可成熟了。他们会觉得说我是一个成年人,思维水平也会有变化,他们学的特别多,懂的也特别多,他们会觉得我就是比你厉害,我就是成人,你们家长这些,你不知道这些我都知道,所以这就是他们第二个变化。第三种变化就是情绪的变化,情绪波动,他们感受我们经常会说一个人感受东西变多的时候,他会变的更加敏感,他听不到这个声音的时候是没有感觉的,当他能听到的声音变的更多的时候,他可能对这个世界了解的更多。这些事情综合起来,对我们一个孩子积极的影响就是会变成熟,思维更加缜密,更加全面,更加体谅家人,体谅同学,对自己更加有规划,这是积极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一定会有消极的变化,可能有的时候因为他们还没有,他以为他看到了是完整的世界,但其实他没有,所以他可能会有片面的时候,情绪波动很大的时候,这就是他消极的变化。
所以回归到我们的图,我们青春期的孩子的变化,其实是两面的。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样的一个杯子,我们也可以看到是两个人的脸。这个在心理学上的名字叫做二可图,这个叫做认知,这是看我们认知的关注点在哪里。回归到和孩子的交流,我们可以天天去关注到的是孩子的这些做的不好的部分,我们的感受是什么,这孩子太讨厌了,我天天为你付出这么多,你还这么不懂事。如果我们可以放到一个积极态度看孩子,可能我们的心情就不一样。家长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看待的视角不同,其实我们新的感受就是不一样的,与此同时我们处理的方式也就会不一样。
究竟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态度,要跟各位家长分享一个我的经验,这里面不是我的个案。对心理咨询师的要求一定中立,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问题,这里面屏蔽了很多作为家长的情绪,所以孩子跟我的关系会更显得跟他的关系更亲近。所谓的亲近,他能感受到我理解他。但是作为家长的时候,我们可以去理解他,但是难免会带上自己的情绪,跟家长分享这样一个案例。我身边家里有一个亲戚的孩子,他很小,我看着他长大的,所以他经常跟我在一起谈心,跟我聊,因为他知道我是干什么的。我是很喜欢孩子的人,所以平时会带他们出去玩,所以他跟我交流很多。虽然已经上初中了,但是还会跟我交流很多,比如说喜欢哪个小男生,哪个男生追她,她会跟我说。有一天来我家,她上初中的时候成绩下滑很多,我能够感受到他为什么成绩下滑,是因为她天天捧着手机聊天,跟同学聊天。就各种聊那些各位家长懂的,有的没的,有意义吗?没有意义,作业还没有写完,成绩下滑。有天跟我聊天,一直在跟我聊同学之间男生女生的事情,我都烦了。我没有生气,但是我很正式的去跟她说,我说你有没有发现你跟我聊的时候,很少聊学习,聊你对于学科的态度,而是一直在跟我聊这些事情。你觉得这些,我很开心你跟我分享这些,但是你觉得这些事情是不是占据了你生活太多的时间。她当时的第一个反应是我觉得我每天学校已经接触那样的东西太多了,我特别希望跟你分享一些我不会跟别人说的。OK,这个理由我能接受。然后我开始反思,我们要怎去跟孩子交流,去影响我们看不惯的事情。有一天她来我们家,她成绩下滑,我很有情绪,写作业不写,慢。挑食,这个不吃那个不吃。我洁癖,我很爱干净,她不行,女孩子穿着白袜子,一会踩床,一会踩沙发。我的心好烦好烦。那一上午我们俩的状态就是你赶紧写你的作业,你能不能不穿着白袜子跑来跑去,多脏。下一秒是为什么吃饭的时候,这个不吃那个不吃,赶紧喝点水,一会上火了。我自己的感受就是这一上午,因为我跟这个孩子关系非常好。但是那一上午,后来她从刚开始早上一睁眼是情绪状态很亢奋的,想跟我说很多。到后来我一直在说这些东西,我就觉得我和她之间笼罩着一股乌云。也不能说我们俩关系不好,但是我俩心情都不太好,我感受到的就是我一直在说她,我说的对吗?我就是很烦,我就是看不下去她的这些表现,我特别想告诉她,你影响到我的生活了。但是我觉得这样下去不好,第一是我们俩之间的交流笼罩着一股乌云,我们俩可能谁都不愿意听彼此的话了。而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从刚开始能听见你跟她说的事情之后,我说了十件,其实是没有重点的,她能感受到的就是你一直在跟我挑错,你觉得我这个做的不好那个做的不好,但是我好烦,一件都不想干。
我今天上午在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采访的是武汉还是重庆,就是说你们家长在家发脾气吗,一帮小学生模仿家长发脾气的状态。他们就会说家长对我发脾气的时候什么都听不见,我就能听见嗡嗡的声音。当我们跟孩子不停说这样的事情那样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是没有重点的,孩子也感受不到我究竟要改什么,他只是感受到很烦,我们之间笼罩着乌云。所以当时我就说OK,不能这样下去,我们要去调整这样的状态。我自己就想到的是爱干净是我的需求,可能不是这样一个青少年自己的需求,我可能觉得脏就受不了。挑食这是一个要求,希望她身体好,但是现在的孩子营养比较多,她不吃,那好,我不准备那些就饿着,她也可以抗得住。还有学习,所有的事情在这里,我选择最重要的是学习,我希望她尽快完成作业,另外两项我都要往后搁置。把家里弄脏了,我可以在你不在家的时候把屋里洗了,是洗衣机洗,也不是我洗,我也不累,浪费点洗衣液和消毒液就可以了。我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影响我们两个人的关系,这个事情被排在后面。第二个就是吃东西的问题,反正我就准备这些,你不吃就饿着,我也不会给你单独买更多的东西,如果你自己去买你有钱有时间你去,但有时候在家没有时间你就吃不了,这件事情我也不要因为这件事情影响我们两个之间的关系,我只是说学习一件事情。我发现我们俩之间变的简单很多。所以我们在面对孩子的变化,他开始有变化,他情绪很多变,他激发我们也会有很多情绪,这样的过程中我们要梳理出来。
所以我们要首先想明白我们彼此的需求是什么。我们自己的需求,哪些是我们自己最重要的要求,哪些是要求,哪些是我们自己的需求。比如说爱干净,那是我自己的事,可能跟孩子无关,不要因为我们自己的需求来影响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我们做培训的时候也会提到这样的问题,沟通最初的阶段叫建立关系,如果我们没有建立关系的基础,孩子是不会听我们的。家长也一样,比如说我们是老师,我跟家长什么关系都没有,人家凭什么听你的。有时候我去全国各地做讲座,可能大家第一次见到我的时候还没有任何感觉,一场讲座下来之后觉得这个老师的感觉还不错,可能可以收获到我想要的东西,会信任我,可能有一些家长加我的微信。比如说再分享什么东西,发在朋友圈大家会看,是因为他们对我的信任。再有一些家长做个案,跟我聊的比较深的时候,我可能会跟他分析家里面的情况,孩子的情况,更深入的时候,他也愿意接受的程度更高。但是如果我跟他没有任何前提的交流的时候,他为什么要听我的,其实孩子也一样。不是说我们天天和孩子生活在一个空间里面,我们就是和孩子有关系的,所以我们要想清楚彼此的需求是什么。
第二点,我们在了解彼此需求的同时,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前年接的个案一直接到去年,这个个案时间比较长,八个月的时间。这个孩子是准备出国的,申请美国的大学。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度还挺焦虑的,是因为特朗普上台。说完这个问题的时候,跟很多家长说,很多家长会说特朗普上台跟你有什么关系,难道这就是你不好好复习英语单词的原因吗。后来这个孩子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原因,是因为他当时想申请那个学校,他想学的是脑科学,他那个学校是很保护国人,很多外来人不愿意让他们去听,但那个孩子非常想去。他很担心特朗普的上台影响到他能不能学这个专业,后来因为特朗普的变化所以他焦虑了很长时间。如果我们不站在孩子的角度,没有人可以理解为什么特朗普上台跟你有什么关系。但是也因为这样的情况让我们意识到孩子的世界可能有他自己的压力,是我们完全无法想象和意识到的。所以这也是我们第二点家长要变化和改变的,我们是否真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可能孩子的角度你是想不到的,我们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我觉得是我们不一定先做到是理解,理解不一定能做到,毕竟时代不一样。但是我们至少先要做到的是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身边的生活。
第三,我们要看到并认可孩子的成长,因为就像刚才说到其实变化有两面性,有积极的一面,有消极的一面。不能因为消极一面的存在而否定积极一面的存在,所以我们要看到孩子进步的部分。为什么要看到,这是跟孩子建立自信心是有关系的。跟各位家长分享这样一个案例,之前我们带的一个学生,还挺优秀的,在国际高中上高一。高一的时候托福已经考到了90多分,至少95。但是这个孩子特别没有信心,好像这个自信心我站在一个老师的角度是这么理解的,可能平时单纯说自信心的时候,家长不会去关注。但是如果说因为自信心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家长一定会关注。比如那个孩子的表现是什么,他的学习很好,但是他有问题或者是说去积极要求他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都不去做。这个时候家长看到不是没有自信,而是这个孩子不去向前去做。为什么这个孩子,其实他英语成绩还可以,但是为什么他不去做。我后来看到他跟他妈妈的互动。已经高一的女孩,他妈妈跟他的互动,这个衣服为什么穿的乱糟糟的,你为什么不这么做,你为什么不喝水。我发现这个孩子的所有行为是很紧张的,可能别人已经迈出这一步,这个孩子还在思考我为什么做这件事情,我是不是不可以做,我好像这点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信除了相信自己可以做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他知道自己身上有什么样的工具和本领去应对外界的困难。
刚才我看到一位家长留言说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就偷懒,就想玩游戏,就想不劳而获,我们是不是应该顺从他?站在他的角度,我不知道您是不是有跟孩子探讨过他是跟您去表达过他想不劳而获吗,还是说这是站在我们角度所看到的孩子。很多孩子不一定先想到的是不劳而获,他一定是想收获,这点是非常肯定的。我们所接触的孩子,他们都是想变好的。但是有一些孩子比较聪明,他们希望花费更少的力气和时间。那我们可以作为家长或者老师把他定义为不劳而获、偷懒,但是我们也可以定义为孩子就是想少花点力气,这个没有错,只要可以达到这样的结果就OK。但是我们要跟孩子探讨的是你少花这点力气会不会获得,而不是贴一个标签不劳而获。比如说很多年轻员工就是想怎么用最简单的办法和时间达到结果,不管过程怎么做的。但是以前是一步一个脚印,这就是视角不一样。所以刚才这位家长提到的我们首先要想一想孩子偷懒,想玩游戏。我之前接触的孩子里面他们有想偷懒,玩游戏的,一方面他们就是不想花很多的精力去完成一件事情,或者他们低估了完成这件事情的成本。可能我们要去跟他探讨的是这件事情完成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付出多少辛苦可以达到怎样的状态,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孩子偷懒和玩游戏是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真的做不到了,所以他们放弃了,不想去做了。这两种情况可能要跟他思考和探索的角度不同,如果是前者他就是耍小聪明的人,我们首先要说我们所有人都不愿意让自己很累,我们都希望自己,比如这个世界上如果都是这么勤劳洗衣服的人,那洗衣机不会发明出来。如果我们都是很勤劳的扫地,扫地机器人不会发明出来。我们跟他就事论事探讨他现在的表现,他自己是否满意,是否达到他自己的预期,这是值得跟他探讨的。所以我们说站在孩子的角度。第三点就是我们要看到并认可他的成长,让他可以感受到我是可以做到的,这时候会激发孩子愿意去做的心。最后一点就是我们要给予这个孩子边界和引导,因为经常和家长在一起交流的时候,好像很多家长会说现在老师都会教我们要跟孩子做朋友。我认为就像刚才说的第一个基础是关系,所以我们要和孩子建立关系,可能从朋友的角度去做。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是家长,作为家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面对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我们一定要给他边界,要给予他很明确的边界。这个边界就是要告知他,甚至是不包含商量的成分。比如女孩子,我就是要告诉你你必须要几点回来,几点之前你要到家,这是处于安全的考虑,可能到你多大的时候。还有玩手机的情况,不是咱俩商量你要怎样,你想怎样,我可以理解你,我们都愿意去玩,但是这个手机如果玩时间长了,成年人也一样,我经常去看手机的时候,我兴奋度会更高,我没有办法让自己冷静下来。咱们全家人都要到一定的时间把手机关掉,但是会有家长说不行我要工作。那OK,你有你的理由,那孩子一定会想出他的理由,所以这时候就会不好管。我们有时候要明确跟孩子,并不是跟他商量,就是要告知他,这件事情的底线。而这样的情况不宜很多,如果生活中处处告知他的话,孩子就感受不到。举一个特殊的例子,如果我们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拿一个三四岁的小朋友,他吃糖我们吼他我们吼他为什么吃糖,他打人我们吼他你怎么打人。那孩子感受到的是什么,我不应该吃糖和我不应该打人,这是两件利害程度相同的事情,这是孩子感受到的。我们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底线,就是我们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让我们的语气、表情和态度有层次感。什么样的状态可能我们可以忽略了,孩子可能就是屋子乱了我们就别理他,有的时候玩游戏就玩,因为现在孩子像今天时间来不及了,没有办法跟各位家长深度探讨关于游戏对孩子的影响。因为现在这个社会里面手机或者是这种科技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个部分,我们不可能让孩子隔绝,他如果隔绝的话,他和世界是割裂的,他没有办法和外界交流。或者他们以后的生活就是要依靠这样的技术和科技,所以我们不可能让他去隔绝,而是正面去引导。还有一些事情是我们坚决不允许的,比如说未成年人酗酒,我们坚决不允许。我们要根据自己心里要想明白,什么样的情况是坚决不同意的,让孩子感受到每个事件的严重程度,其实这个时候孩子可以更加清楚的明白我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第一点就是我们要先想清楚彼此的需求,哪些需求是孩子的,哪些需求是家长的。
第二个就是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领导或者是另外一半天天指责,希望是好的,我希望告诉你让你赶紧做的更好,然后一直告诉你可以怎么好。我们感受到什么,你就是对我不满,你老是不满,我心情不好,心情不好什么都不愿意做。孩子也一样,他到了初高中的时候,他大致是知道什么样的状态是更好的,所以我们如果一味说他不好的话,孩子就很烦,不愿意理我们。我们要学着去看到他积极有变化的那个部分。
第三个就是我们要给予孩子边界和引导,当这些东西都做到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积极的感受和消极的感受。
青春期的孩子是一个,有人经常会描述,他是一个暴风雨的阶段。但除了这个阶段,我还觉得像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梗,五彩斑斓的黑。这个阶段好像有一点点小黑暗,但是我又觉得这个阶段他们特别五彩斑斓。我接触到不一样的孩子的时候,感受到他们的世界是非常丰富的,他们想到的东西可能跟我们也不一样。
最后解答一个问题,如果家长和孩子需求不一样,我需要他变的更好,他只需要原地踏步该怎么办。我简单来说的话,我们的需要是需要我们自己来处理,他的需要由他自己来解决。他如果觉得他真的觉得原地踏步是幸福的,那我们可以让他先原地踏步一会。但是很多情况孩子说觉得原地踏步很好,可能是跟老师和家长较劲。所以简单来说,谁的需要谁解决,家长的需要家长解决,家长希望孩子变好那是你心目中,但是现实情况孩子不受我们控制,你要处理的是你为什么需要孩子变好。家长可能会想到他只有未来变好了才可以在社会混的更好,那我们的思考模式里面是不是过于绝对化,孩子现在就一定过的不好吗,所以这个部分需要家长自己去处理。孩子的就是他需要去处理他原地踏步是否可以变好,他如果真的,为什么要提到需求要搞明白,是因为如果我们彼此在交流过程中搀杂过多的情绪,那最后就不是讨论事了,就是较劲,彼此较劲。我跟孩子说我为你好,我希望你未来变的更好。孩子就会说我觉得我现在挺好的,我就觉得我挺好的,我不觉得我这样有什么不好。但现实情况并不一定孩子满意自己的状态,但是他不愿意在父母面前低头,所以他不去承认,他就说他满意现在的状态。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不建议家长去跟孩子再正面冲突了,去纠结情绪。那与其这样,其实当孩子冷静下来的话,没有一个人,我觉得这一点不是对于孩子,没有一个人,人都有生的本能。两个东西放在这里,肯定会趋向于一个好的。一件衣服是干净的,一件衣服是脏的,他们不愿意穿脏的。一个吃的是香的,一个吃的是腐烂的,没有人愿意吃腐烂的。而且你要相信一点,您给孩子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很少有孩子绝对的能够接受这个环境步入当下的环境。当然我不排除孩子会体验各样的生活,但是孩子其实内心一定会有波动,如果他的稳定状态是,如果没有那种精神力量支持的情况下,有些孩子就是想做志愿者,去农村,没有很高的收入,但是内心很充盈,我觉得这个OK。但是一些人以前家里面提供的生活非常好,但是后来自己没有工作,他可能嘴上会硬,这叫做防御机制,他可能说我不在意那些,我不在意钱,但其实他内心一定是有波动的。如果像这个家长说的情况,我建议我们先冷静下来,把情绪梳理清楚了,既然孩子愿意这么去想,这跟年龄也有关系,他可能有他的思路,可以让他先不去跟他正面说这件事情,可以让他去做,然后慢慢跟他探讨,你真的是喜欢这样的生活吗,如果是喜欢,那我们家长可能要调整的是孩子所期待的是不一样,这个不一样我们要如何处理。
-END-
想和范晨雪老师面对面交流吗?10月14日,她将现身上海低龄国际教育Open Day,带着你的家庭教育问题,在这里和我们的一众心理名师亲密接触,为你的孩子成长成才插上翅膀。现场还有更多惊喜,详见以下海报。
回复“1014”,提前锁定入场名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小雪早恋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小雪(化名),女,现年17岁,大连人。2015年1月份被送到明德励 ...
【查看详情】
小杰早恋案例分析  小杰(化名)是一名重点高中高一的男孩子,性格较为家庭教育环境较为恶劣。在班上 ...
【查看详情】
小辉早恋案例分析  早恋案例简介:  由于父母工作关系,疏于对他的管教,该生从初二开始彻底辍学。 ...
【查看详情】
小伟厌学案例分析  小伟(化名),男,15岁,家住重庆市九龙坡区。从小父母离异,跟随打工的母亲一 ...
【查看详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叛逆骂父母父母应该怎样处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