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北二路改造最新西城东营区北二路改造最新村改造工程具体方案是什么?


  2019山东三支一扶考试备考:山东省情省况之交通邮电之最
  1、中国最长的公路跨海桥——胶州湾高速公路女姑山跨海大桥
  大桥位于胶州湾北段海域,全长3060米,宽26.5米,共63跨,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每小时100公里。
  2、中国跨径最大、亚洲同类桥型中最大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斜拉桥——济南黄河公路大桥
  1982年7月14日建成通车。该桥由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工程师李守善、万珊珊等人设计,1978年12月15日正式动工。该桥全长2023米,桥头两端接线共长10.75公里。该桥工程设计1981年获70年代国家优秀设计奖,1982年10月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1985年10月8日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3、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长(垣) 东(明)黄河铁路大桥
  1984年2月18日全面开工。该桥位于新乡至菏泽铁路中部,全长10余公里,比南京长江大桥长3.5公里,最大跨度108米,有356孔、257个墩台。桥身之长、工程量之大、地质条件之复杂,为中国建桥史上所罕见。大桥于1985年9月20日架通。
  4、中国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现代物流中心——海尔国际物流中心
  2001年3月31日正式启用。
  5、中国最先完成农网改造的省份——山东省
  2001年8月3日,据《大众日报》报道,全省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部完工,比预定时间提前半年。
  6、中国第一个农村有线电视光缆传输网
  1996年在威海市环翠区建成并投入使用。
  7、中国最大的液体化工品集散地和水泥集散地——日照岚山港。
  8、中国运量最大的铁路海运集装箱联运站——青岛铁路港站
  1997年8月11日在青岛集装箱码头正式投产。
  9、中国北方最大的液化品输入港——岚山港。
  10、中国最大的矿石专用码头——青岛港20万吨级兼顾30万吨级矿石专用码头
  2001年10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投入生产,有力地推动了矿石现货交易市场发展。
  11、中国最长的公路高架桥——西元庄至流亭高架桥
  西元庄至流亭立交桥之间的高架桥梁,地处204国道、308国道和三城路三条干线公路相重合的混合交通路段,是济青高速公路终点,全长8公里,其中桥长7公里。
  12、中国最大的公路立交桥——青岛流亭立交桥
  1991年6月24日建成通车。全桥总长4.3公里,桥面宽31.5米,为苜蓿叶三层互能式结构。
  13、中国第一座极浅海步行式钻井平台——“胜利2号”
  1988年9月19日建成,是日胜利油田在青岛举行该平台下水试验。这是中国造船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14、中国基桩最深,黄河上主跨最大、高度最高的公路大桥——利津黄河公路大桥
  2001年9月26日建成通车。
  15、中国第一个企业自备机场——胜利油田东营机场
  1985年9月28日试航成功。
  16、中国最大的原油输出码头——青岛港黄岛油码头
  码头位于胶州湾西岸的黄岛区,可停靠20万吨级油轮,年原油输出能力为1700万吨。
  17、中国最大、山东最大最长的公路立交桥——青岛流亭立交桥
  青岛流亭立交桥位于崂山区流亭镇西北,毗邻青岛民航机场,是青岛市陆路交通咽喉,是济青、烟青公路的交汇点。该桥占地260亩,桥面建筑面积为44500平方米。该桥于1989年4月28日开工,1991年6月22日通车。
  18、中国第一座斜拉式铁路桥——京九铁路卫运河特大桥
  1994年5月12日顺利合龙。
  19、中国第一个海上邮运专用码头——烟台邮运码头
  1986年5月26日通过部级验收,正式启用。
  20、山东最早的民航飞行
  1921年7月1日,北京政府航空署开辟北京——济南航线,同时开办航空邮政。
  21、第一条贯通山东南北的最长的用碎石铺筑路面的晴雨通车干线公路——益红公路
  1956年8月18日竣工通车,该路全长275公里,北起胶济铁路益都车站,中经益都、临朐、沂水、临沂、郯城等地,止于苏鲁交界的红花埠。
  22、山东最长的公路大桥——东明黄河大桥
  1995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它的建成,对缩短晋煤东运的运输线,促进晋、冀、鲁、豫4省交界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3、山东最大的海产品出口基地——石岛口岸。
  24、山东公路第一座特大桥梁——潍坊到石岛公路上的寒亭潍河特大桥
  1957年10月建成,桥长577.2米,为钢筋混凝土“T”型桥。
  25、山东建设的第一座大型船闸——微山船闸工程
  1961年8月由山东省大运河指挥部负责设计、省交通厅工程大队负责施工的微山船闸工程竣工并交付使用,可同时通行2艘1000吨的船只。
  26、山东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
  1977年1月1日在济南市建成通车,全长13.5公里。
  27、山东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斜拉桥——青岛至黄岛公路上的崂山县大沽河斜拉桥
  1977年12月12日建成通车。
  28、山东第一个可直拨全国各大中城市电话的乡镇农村电话支局——莱州市西由镇电话支局
  1988年12月4日西由镇开通HJZ-10型500门自动电话交换机,实现了乡镇电话与市内电话联网。
  29、山东第一条国际航线——中国东方航空公司青岛至日本大阪航线
  1995年7月18日开通。
  30、山东第一条6车道市区交通干线——泺源大街
  1991年12月19日,济南市经七路东段拓宽建设工程胜利竣工并举行通车典礼。拓宽后的经七路东段被命名为“泺源大街”,东起历山路,西至大纬二路,全长3714米,宽50米,工程总投资3亿元。
  31、山东第一条铁路——胶济铁路
  1899-1904年由德国投资建成的。
  32、山东第一条公路
  德国于1903年在青岛修建的台东镇至柳树台的公路开工,翌年修通,长30.3公里。
  33、山东修建的第一条碎石路面公路——张店至博山38公里的碎石路面公路
  1949年10月建成。
  34、山东第一个公私合营汽车运输企业——芝罘汽车运输公司
  1951年下半年在烟台成立。
  35、山东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梁大型公路桥——烟(台)青(岛)公路内夹河桥
  1953年7月7日建成通车,桥长144米。
  36、山东境内黄河首次开辟的客运航线
  1955年10月,黄河第一艘客货轮“鲁生”号投入营运,航行于泺口、北镇区间。
  37、山东第一个能制造机船的船厂——济南船舶修造厂
  1957年1月1日 在小清河黄台建立。
  38、山东修建的第一条沥青路面公路——辛店至东营公路
  1963年11月建成通车。全长82公里,为2.5厘米厚、6米宽的沥青表面处治路面。
  39、山东在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钢结构公路桥——平阴黄河公路大桥
  1969年5月动工兴建。该桥全长963.52米,宽10米,高14.89米。1970年12月1日建成通车。
  40、山东内河自建国以来制造的载重量最大的货轮——“鲁航101”号
  1972年 黄河航运局自行设计和制造的500吨货轮“鲁航101”号投入营运。
  41、山东历史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公路建设项目——济南至青岛高速公路
  1993年12月18日正式通车。济青高速公路全长318公里,投资31亿元。
  42、山东第一条高速公路——济南至青岛高速公路
  43、山东最大的海港——青岛港
  青岛海港口岸(以下称青岛港)是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是中国沿海五大贸易口岸之一、山东最大的海港口岸,水深域阔,终年不冻不淤。
  44、山东自营的第一艘远洋货轮——“鲁渔65号”货轮
  1980年2月3日自青岛首航香港。
  45、山东第一条高标准一级公路——104国道泰安至曲阜路段
  1988年7月1日 建成通车,全长65.84公里。
  46、山东铺筑的第一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王村至潍坊公路潍坊境内1.2公里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1980年9月铺筑完成。
  47、山东省最大的汽车站——临沂汽车站
  1984年5月1日落成。车站主体建筑长119.4米,宽41.9米,高16米,总建筑面积6132平方米。
  48、山东第一个村村通公路的县——广饶县
  49、山东第一条最长的全立交、全封闭一级汽车专用公路——泰安至莱芜一级汽车专用公路
  1993年9月4日通车,全长52公里。
  50、山东首条通往欧洲的集装箱班轮——青岛至欧洲集装箱班轮直达航线
  1994年3月11日正式开通。
  51、山东第一个供货物进出境的陆路口岸——济南凤凰山陆路口岸
  1994年7月26日正式开通。
  52、山东最早的机动渔船——“富海”“定海”号
  1921年,烟台政记公司“水利”轮买办辛作亭等集资从日本下关购进单汽缸30马力两艘渔轮。
  53、山东首家自动电话信息台——济南168自动电话信息台
  1993年10月16日正式开通。
  54、山东第一个邮政储蓄点
  1986年5月20日在济南市开办。
  55、山东第一个开通国际直拨电话的县级市邮电局——曲阜市邮电局
  1990年6月19日,曲阜市邮电局程控电话交换设备投入使用,开通了直拨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话。
  56、山东省第一条渣油路面公路——济南段店至飞机场渣油表面处治路面
  1965年5月修建,公路长1.3公里,宽6米,厚2.5厘米。
  (山东省情网)
更新于:2024/03/23已333人浏览来源:石家庄日报
收藏
眼下,河北省会17个城中村改造工程已全面启动。3月21日,记者从石家庄市住建局获悉,目前,南高基城中村改造项目建筑已基本完成拆除,位于新华区的东营、西营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正在加紧推进中,未来将打造成产城融合示范区。在南高基城中村改造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旧房已经拆除,地面垃圾已基本清运完毕。按照计划,该项目将建设回迁住宅及公建配套建筑面积约42.98万平方米,回迁商业建筑面积约9.3万平方米,还设有九年一贯制教育学校1所。“南高基项目进展最快,目前,地上建筑已基本拆除,即将启动高标准回迁楼建设。”新华区杜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于2023年年底启动第三方入户调查和评估,于今年1月正式启动签约,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目前项目正按照计划有序推进。据介绍,新华区将南高基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列为今年“1号工程”,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以严格的政治意识和“实、细、快”的工作作风,推动项目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指挥长的中华北片区开发工作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融资开发组、规划建设组、社会工作组、合规审查组等,现场办公解决推进中遇到的难题。目前,西营项目,补偿协议签订工作已基本完成,已启动地上建筑物拆除;东营项目,已完成评估,即将进入签约阶段。为做好南高基、东营、西营3个城中村的改造工作,新华区高标准谋划了中华北片区,片区位于中华北大街两侧,北至新华区界、西到南水北调中线,南接北三环、东临月牙堤,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用地面积约11815亩。目前,已与清控科创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同时,正积极对接华侨城欢乐谷、方特国际等国内知名文旅产业龙头,将聚焦文化、旅游、信息技术、休闲康养等产业,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城中村改造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改善居住环境、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国家作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决策部署后,我市第一时间召开市委专题会进行研究,各级领导、各辖区政府、相关部门立即行动起来。目前,全市17个城中村改造工作已全面启动。石家庄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17个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实现“三还三补”,即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配套服务于社会,补齐功能短板、补足生态弱项、补上设施空白,严格执行住宅项目容积率上限刚性管控,优先选择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基础完善、环境优良的区域,安排安置房供地和建设,配套设施同步推进,确保安置房品质不低于商品房,努力打造群众满意的高品质社区。(石家庄日报记者
宋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营区北二路改造最新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