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如果同学聚会的话,大学入学十周年纪念的聚会和大学毕业十年聚会感言周年纪念的聚会哪个更重要?


作者:
发布时间 : 2018-09-02
点击量:(一)那是一九八四年九月的一天,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秋风吹拂过的树叶逐渐呈现出一片金黄,继而脱落,飘零。那一年是我们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七年,也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的的第六年。那一天,是我们怀揣母校的录取通知书,从三湘四水集中赶去母校报到的日子。我们带着简单的行李,从湖南省各乡,各县市辗转来到湘潭,再从湘潭市内搭乘第六路公交车前往母校。那时候直达母校的公交车不大,仅仅能容纳三十名乘客左右,每一趟都是十分地拥挤,别说是寻觅到一个空座位,就是能挤上去都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从省道羊牯塘站拐弯之后,道路就变得十分狭窄了,加上弯道极多,所有乘客在车箱内如同波浪一般随车摇摆,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几乎充满了整车乘客的脸庞。只有当透过乘客与乘客头部之间的缝隙看到母校当年的校门时,一种莫名的兴奋顿时袭来,我们终于第一次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母校。当年的母校是全国重点大学,更是毛主席亲自批示一定要办好的大学。数学系不仅在母校,在全国所有综合性大学数学系中都可以说得上举足轻重。那时从母校数学系已经毕业的袁亚湘,许进超等学长已经开始在中国数学界崭露头角了,几位学长不仅是母校的骄傲,数学系的骄傲,更是我们这群数学系新生努力学好数学的动力。可以说来到母校数学系就读,自豪感也随之油然而生。在母校就读的四年,是我们这一辈子最关键的四年,更是最难忘的四年。来到母校之后,才发现这里跟高中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没有军事化的管理,没有那么多强制规定,更没有那么多频繁的考试和排名了。这里更需要的是自觉,自觉地学习,自觉地努力,自觉地钻研。老师们授课也不是那种灌输似教学方法了,更注重的是引导和启迪。四年的数学专业学习,我们领略到的不仅是一个全新的数学世界,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对于身处的现实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还记得母校老师们曾经反复对我们说过的一句话: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好了数学,就再也没有学不好的知识了。简单而又普通的一句话,只有当我们走向社会之后,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四年时光一晃而过,当我们还在意犹未尽之时,很快就面临毕业分配。当年我们还是幸运的一代,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实行统一分配。我们随之被分配到了四面八方,从事的工作自然也是五花八门。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三十年前我们恋恋不舍走出母校的大门,开启了各自的奋斗生涯。虽然身处四方,但是母校让我们无形中紧紧相连。三十年里,我们都遭遇过各种各样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各自难以言表的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寞和酸楚象水一样,静静地流过我们这一代湘大人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过去三十年,是我们国家飞速发展的三十年,我们也有幸成为这三十年我们国家建设中最平凡的一分子。我们努力过,拼搏过,我们的奋斗历程谈不上有多么地波澜壮阔,在三十年风风雨雨的吹打之下,唯一的是我们走向了成熟,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平凡地工作了三十年。母校桃李满天下,但是我们还是母校怀抱里最平凡的那种人,我们也曾想过要发奋为母校添色增彩,可是梦想和现实的差距成了我们过去最遗憾的事情。我们这一代湘大人,历经磨练,遭遇过挫折,三十年的默默奋斗,不屈的精神一直都在我们心中。我们的灵魂深处已经深深的打上了母校的烙印,母校就是我们的灵魂归处。这么些年在我们心中,唯有不灭的,就是灵魂的自我超越。曾经的风沙,满眼的凛冽,那么残酷,现在看来,一切却是那么美好。(二)二〇一八年八月十八日,又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虽然已经进入了秋天,但是盛夏的炎热依然没有消退。凌晨五点多,一阵暴雨将还在熟睡的我们都惊醒了,瓢泼大雨倾泻而下。在我们即将动身前往母校时,大雨意外地戛然而止,晨光突破灰蒙蒙的天际喷射而出。当黑暗彻底消退之后,天空一片红彤彤的,整个城市在经过一阵暴雨的洗礼之后,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逐渐呈现在我们面前。今年是母校建校60周年的大喜之年,也是我们离开母校之后的整整三十年,我们相约这天踏上重回母校之路,大家从四面八方再次集中来到湘潭。这次我们租了两辆大巴,每个人都有座位,再也不用担心挤不上车了。在酒店用完早餐后,我们就乘坐开着空调的大巴赶往阔别已经三十年的母校。大巴车行驶在依稀熟悉的市区街道,我们的思绪随之也开始飘散起来。昔日狭窄的街道,如今宽广了许多,斑驳的建筑被一座座漂亮的高楼取代了,街道两边来往的行人也变得有序了,不再那么拥挤和杂乱。大家坐在车内,两眼都紧张地望向窗外,生怕错过那些一直还印在我们脑海里的景象。新华书店,百货大楼,汽车站,邮电局,雨湖公园等这些我们昔日周末来市区常去的地方,如今都大变样了,变得面貌一新,变得我们都有些不认识了。来到母校,母校的校门已经延伸到了原来的省道边,毛主席的巨幅雕塑高高耸立在校门中央,“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这句毛主席的题词倾注了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对母校的无限期望,唯一没变的还是那座三拱门。母校校门经过新的规划之后,变得更加气势磅礴了!过去三十年我们都有过无数次的梦回母校,今天当我们再次看到那熟悉的三拱门时,我们的心情跟三十四年前还是一样,最先感受到的是我们又一次实实在在地来到母校的怀抱了。大巴车穿过郁郁葱葱的母校校园,昔日的黄土高坡不见了,平直宽阔的校园道路干净而又整齐,母校图书馆改造之后显得高大多了。由于是暑假期间,校园里唯一缺少的就是学弟学妹们的身影,整个校园除了少许维修工人在紧张忙碌之外,一片宁静。当我们来到数学系领导精心给我们安排好的座谈会会议室楼下后,才发现几座小巧的教学楼掩映在绿树丛中,空气是那么地新鲜,放眼望去,母校的一大片校园就在我们面前,在初秋晨光的照耀下,那么美,那么地具有诗情画意。母校真的变了,变得我们有些陌生了,变得越来越漂亮了。座谈会开始后,当我们再次面对昔日的恩师们时,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受涌上心头,既有见到阔别三十年恩师们的欣喜,又有辜负了恩师们当年对我们期望的愧疚。在我们轮流自我介绍之后,会议室里再次传来了恩师们谆谆教诲的声音,我们还是那么安静地倾听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恩师育我情,恩师们啊,不管是三十多年前还是三十年后,是您教给了我们知识,是您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是您教给了我们热爱生活的信念,是您用汗水浇灌了我们人生的基础,是您用心血时刻都在激烈着我们努力奋斗,在这里让我们发自肺腑地对您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三) 今年是母校60周年华诞,是我们所有湘大人欢庆的日子,期待母校的辉煌是我们一生的心愿。今年也是我们这群湘大人离开母校三十周年的日子,三十年的岁月,苍老了我们的容颜,冲淡了我们的人生坎坷,却浓郁了我们的从容平淡的同窗情。对于我们这群平凡的湘大人来说,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平凡的世界,每个人也都拥有一段平凡的故事。如果将我们过去三十年演绎成一部系列剧的话,下面几位同学的故事或许就是我们这群湘大人过去三十年平凡而又艰苦奋斗历程的一个缩影。 周斌:他是我们班年纪最小的同学之一,开朗活泼是他留在我们心中最深刻的印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湖南一个县级中学当数学老师。对于数学的热爱,对于本职工作始终不渝的坚持,是周斌同学最显著的两个特点。仅仅工作五年后,由于教学工作出色,就被长沙市一中破格录用,担任奥数教练。之后,又被广东中山纪念中学作为特殊人才引进继续担任奥数教练。平凡的履历或许不是那么耀眼,但是当我们了解到周斌同学的父亲,母亲,岳父,岳母,爱人,弟弟,妹妹,妹夫等都是中小学教师后,我们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对他全家人的敬佩,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周斌同学一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已经不足了。如今在国内中学奥数界,如果说你不知道周斌这个名字,那你就绝对不是中学奥数界的人。现在的周斌,还在忙于选拔学校奥数人才,之后倾其全力予以培养,再带之奔赴全国各地参加各级奥数竞赛。这次三十周年同学聚会,我们听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管到了哪里,都有我的学生。简单的一句话,他说起来充满了自豪感。是啊,能做到这点也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谢端纯:当年在母校就读时,他身材单薄,言语不多,个头算是我们班比较高的同学之一,或许是因为来自农村的缘故,自小就养成了一种坚韧不拔的性格。当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他家乡一所中专学校担任数学老师,为了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一边坚持教学,一边继续刻苦努力,六年后考上了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自此就走上了一条数学和金融相结合的人生发展之路。目前的谢端纯同学已是中国人民银行某市分行行长,说起数学跟金融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学对于他现在工作的帮助,谢端纯同学可以说是最有感触。这次聚会师生座谈会上,谢端纯同学就数学知识在金融中应用,以及目前金融数学的发展趋势等谈了他自己最切身的看法。回想三十年前母校恩师们对我们再三强调的那句话:学好了数学,还会有学不好的知识吗,真是多么地经典啊。朱方南:成熟,稳重,爱钻研,乒乓球打得好,这是朱方南同学四年同窗期间的典型标记。离校之后,他被分配至某市属国营工厂工作,工作未满三年就遇上企业改制,就此被迫走向社会,成了一名自由职业者。我们记忆中的朱方南同学,打过工,开过店;既卖过空调小配件,又卖过空调;既办过客栈,又办过培训学校;在历经了创业期间的无数艰辛之后,朱方南同学终于找到了最合适,最稳定,自然收益也最丰厚的事业。现在的朱方南同学已经是一家美容连锁机构的创始人,在湖南省美容界的分量越来越举足轻重,目前他还担任湖南省美容养生协会的副会长。如何将数学中的美应用于现实中的美,恐怕我们的朱方南同学最有发言权了。数学中的黄金分割,对称,平衡等表达的是一种抽象的美,而我们的朱方南同学就是在运用数学中的美创造现实中最直观的美,并将这种美真实的呈现在人们眼前。张友冬:心灵手巧,善良大方,聪慧娴淑,这就是张友冬同学,我们班唯一的苗族姑娘。毕业之后她被分配到某市建设局从事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年。这次三十年同学会期间,笔者还特意找到张友冬同学,询问她是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的。让笔者没料到的是,张友冬同学说她当年很快就适应了她的工作。数学强调的就是条理清楚,思维缜密,精确计算,这跟档案管理几乎是不谋而合。如何尽快查找到需要的信息,使用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数学方法,特别是统计学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张友冬同学三十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地从事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平凡的工作中透露出来的是不平凡。2017年12月,张友冬同学被人社部和住建部联合授予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这何尝不是对张友冬同学三十年来平凡工作的一种肯定啊。邓少强:当年我们班名副其实的学霸,跟母校袁亚湘,周向宇两位院士一样都来自于郴州,母校期间的邓少强同学,开朗活泼,足球没少踢,围棋没少下,各项活动都积极主动参加,唯一不变的就是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母校毕业之后,邓少强同学考入南开大学继续研究数学,在读完数学专业硕士和博士之后,在南开大学留校任教至今。目前的邓少强同学是南开大学基础数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少强同学主要从事李理论与微分几何、李群表示理论等的研究。主要科研成果包括:构造出第一个李代数上非对称双极化的例子,解决了日本数学家金行壮二提出的待解问题;系统研究了齐性仿凯勒流形的几何性质,最终得到了半单情形的代数分类,这一领域的成果被金行壮二教授称赞为“辉煌的结果”,并两次在日本数学会年会上报告;决定了李群表示理论中一类最高权向量环的全部关系,瑞典的审稿人评价此结果“非常令人佩服”;利用李理论,系统研究了芬斯勒几何的等距变换群和齐性、对称Finsler空间,相关结果被审稿人评价为“具有国际竞争力”,“是对Finsler几何的重要贡献”,Finsler几何的权威,美国印地安娜大学沈中民教授在美国数学评论上评论我们的结果“opens a door to using Lie group theory to study Finsler geometry”。邓少强同学先后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3年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4年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获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2014年获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5年获天津市教学名师奖,2016年获得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他是2013-2017年度教育部数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三十年以来,母校就是我们心灵深处的家,今天我们终于回家了,全班同学都沉浸在一片欢腾和喜悦中,有的在欢快地笑着,有的却在悄悄抹泪。哭和笑都是因为欢乐。哭的人知道而笑的人并不知道,这欢乐是我们期待三十年,也是过去三十年里不少挫折和痛苦换来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毕业十年聚会感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