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给十二岁女儿的一封信,接成这个样子算优秀吗?

无论是在网络上,亦或是在生活中,类似这位母亲的提问实在是屡见不鲜,然而能够把这个问题说得清楚透彻,也往往不是那么轻松。针对类似“12岁的女儿性格叛逆不爱读书”这样的问题,大概率来说,我觉得这种情况想要改变其实还来得及,不过不是因为女儿12岁,而是因为父母大约40岁上下,还不算太老。话说这跟父母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有很多家长把孩子学习不好的责任都归因在孩子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其实这往往才是这些孩子不爱读书的最重要原因——大家不要觉得这种说法奇怪,我慢慢把其中的道理讲一讲。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我在家里没事儿就拿手机玩,孩子也多会跟我一起玩;而我在家里看书,孩子也会学我看故事书;我在家里整理文献,孩子也会学我拿支笔在纸上比比划划。虽然我家老大才4岁,但是我们都能够明显感受到父母行为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大家都知道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之大,但是绝大多数人都误解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真正的家庭教育并不是辅导督促孩子做功课,也不是给孩子报课外班补习班,更不是逼着自己的孩子不停读书不许玩,而是说父母要自己做好自己的功课,并给自己不断地“补习”和要求自己去“进化”。说得再明白点儿,父母命令孩子读书,自己在一旁看电视或者搓麻将,这种教育其实根本就毫无效果。但是如果父母自己读书工作,孩子不需要你去督促也会慢慢被这环境所熏陶,自觉不自觉地走到自己的书桌前——这种东西,在我看来,才算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孩子学习不好,无非有两种可能的原因,一种是天生智力不算领先,一种是后天教育环境不好,无论哪种原因,父母其实都难逃其咎。当然最关键的是,孩子毕竟不是自己,做父母的要明白一点,想要改变自己谈何容易,就更不用说改变别人了,哪怕这个“别人”就是自己的孩子。改变一个人需要很大的能量,这种往往能量不是一堂课或者一篇文章就能提供的,那么这种能量来自何处呢?它往往只能是来自于父母。并且,这改变的能量并不是简单的打骂就能提供的,它需要一些更高级的传递形式,比如言传身教,比如循循善诱,比如耐心陪伴。所以想要改变自己的孩子,首先应当反思的就是教育者本身。我们要承认的确有一部分孩子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但这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可以在合适的引导下成为一个栋梁之才的。所以父母40岁,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还来得及。我见过亲戚家的孩子,天天被父母逼着写作业,不能玩不能出门,孩子心理都出问题了学习成绩还上不去——确切地讲,是持续下降。这就是因为父母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得法。父母不懂教育,他们只知道逼迫孩子做作业,不停地做题,他们天真地以为孩子坐在书桌前三五个小时不动地才算是好好学习。事实上以我在北大和哈佛的见闻,我身边的好学生根本就不是这样学出来的,我身边绝对没有一个这样的同学。那么具体到该如何帮助不爱学习的叛逆的初中生上,我觉得做父母的比较可行的方法有这么几条:1、信任自己的孩子。这一点至关重要,只要父母不信任孩子,孩子成绩优异的可能性几乎为零。2、不过多过问孩子的学习,有问题心理憋不住想问,就去问孩子的老师,别当孩子面问。要关心,但是要远远的关心,别让这种关心成为孩子的心理负担或者学习压力。3、多陪孩子聊聊天,多关心她的心理而不是学习成绩,她有什么爱好,喜欢什么,有什么困扰,有什么父母能真正帮得上忙的,而不是一旁瞎指挥的。4、多陪孩子玩玩,首先成为孩子的朋友,孩子才有可能不叛逆,否则,就算你有天大的本事,孩子不听你的建议,同样是死路一条。5、有经济条件的话,给孩子找个真正靠谱的陪学陪玩的家教,带她重新回到学习正轨上来。总的来说,不论多晚,孩子都有救。要实现这一转变,要么父母努力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要么父母努力挣钱,给孩子找一个真正能懂孩子的老师。父母唯独不要做的就是打骂自己的孩子,刺激自己的孩子,贬低自己的孩子,把学习失败的责任全部推给孩子,相信我,这样只会把自己的孩子越推越远,越来越自暴自弃,最终酿成全家的悲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给十二岁女儿的一封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