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的城堡与钱钟书 围城 论文的围城比较

钱钟书《围城》与卡夫卡《城堡》之比较--《文艺研究》1998年05期
钱钟书《围城》与卡夫卡《城堡》之比较
【摘要】:本文对钱钟书的《围城》与卡夫卡的《城堡》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这两部小说在主旨立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而它们之间的差异又体现了两位作家迥然相异的生活方式、人格特征,以及东西方文化与思维方式的不同:"围城"的"走出"包蕴着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其中尤其是老、庄、周易的文化精神;"城堡"的"走入"却是西方式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宗教的。在创作风格上,《围城》属于"理趣","喻实而所喻亦实",讽世嘲时,具有春秋笔法;《城堡》属于"理语","喻实而所喻则虚",荒诞神秘,颇有玄学风范。钱钟书"用智"写作,在"围城"之外写《围城》,《围城》是"写在人生边上";卡夫卡"用心"写作,在"城堡"之内写《城堡》,《城堡》是"写在人生中间",是生活方式决定了卡夫卡成为卡夫卡,钱钟书成为钱钟书。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I106【正文快照】:
钱钟书的著名小说(围城)与卡夫卡的代表作(城堡》之间的差异显然大于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但是,这两部小说在其主旨主意上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就使我们对这两部小说的比较研究有了充分论述与展开的领域和余地。我们不仅能够通过比较分析,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这两部2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曾艳兵;;[J];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徐建华;;[J];理论界;2007年10期
姜智芹;[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曾艳兵;[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2期
王正;[J];文艺研究;2005年07期
周定宇;[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伍清玲;[D];中南大学;2011年
赵晓霞;[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刘昕妮;[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谭湘;;[J];文学评论;1987年03期
季羡林;[J];文学评论;199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志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肖翠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胡志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梅进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姚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毕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魏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潘剑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何峰;;[J];安徽文学论文集;2005年00期
林琳;;[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玉婷;;[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吴兆路;;[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尚延龄;尚缨;;[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崔柯;;[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高迎刚;;[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贵禄;[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王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叶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高迎刚;[D];山东大学;2005年
陈民;[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季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刘阳;[D];复旦大学;2008年
李亚峰;[D];苏州大学;2008年
钟明国;[D];南开大学;2009年
黄崇超;[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玲;[D];湘潭大学;2010年
谢春平;[D];南昌大学;2010年
高瑞刚;[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李明明;[D];兰州大学;2011年
谭丽;[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伍清玲;[D];中南大学;2011年
何成;[D];南昌大学;2011年
南冰;[D];湘潭大学;2011年
张昆;[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李红松;[D];湖南大学;2009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祖国颂;[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祖艳;;[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王彤;[J];渤海学刊;1993年01期
叶卉;[J];当代外国文学;1989年04期
曾艳兵;[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万姗姗;[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朱虹;;[J];读书;1982年11期
方平;;[J];读书;1982年11期
杨荣;[J];川东学刊;1997年01期
雷碧乐;;[J];电影文学;2010年2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蔚;[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张莉;[D];苏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乐晓峰;[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窦燕;[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胡顺琼;[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孙超;[D];青岛大学;2007年
司见南;[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董爱兰;;[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徐杰;;[J];理论观察;2008年02期
谷风云;郑雨;;[J];文教资料;2006年24期
陈占权;刘哲;;[J];作家;2009年1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春平;[D];南昌大学;2010年
何利;[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佘永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伍清玲;[D];中南大学;2011年
张昆;[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徐慧;[D];南昌大学;2011年
王建华;[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吴国凤;[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赵晓霞;[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徐丽娜;[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艳玲;[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贺忠;涂显镜;;[J];长城;2009年04期
魏超;;[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余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王明科;[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苏晓哲;;[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丛丝丝;;[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刘家思;[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林瑞艳;;[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姜天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陆文虎;;[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1)[C];1999年
杨华娟;;[A];2003年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3年
桑迪欢;;[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余英时;;[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1)[C];1999年
张萍;;[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曾艳兵;陈秋红;;[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何峰;;[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韩刚;;[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傅惠钧;;[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刘建萍;;[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骆安;[N];中国文化报;2003年
李郁林?段云行;[N];湖南日报;2008年
戴铮;[N];中华读书报;2004年
;[N];中华读书报;2008年
李晓莉;[N];西安日报;2003年
曾艳兵;[N];中华读书报;2007年
李黎;[N];经济观察报;2011年
李凌俊;[N];文学报;2003年
胡志明;[N];中华读书报;2010年
曾艳兵;[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蔚;[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罗新河;[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许丽青;[D];复旦大学;2010年
陈颖;[D];辽宁大学;2009年
张玉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张晓琴;[D];兰州大学;2009年
季品锋;[D];复旦大学;2006年
王永兵;[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张仲谋;[D];苏州大学;1997年
李明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饰玉;[D];吉林大学;2004年
何芬;[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曲伟;[D];吉林大学;2004年
陆霞;[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黄玲;[D];湘潭大学;2010年
刘颖;[D];安徽大学;2005年
张弘;[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窦燕;[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蔡智敏;[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王大奎;[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围城》与《城堡》比较--《外国文学研究》1992年02期
《围城》与《城堡》比较
【摘要】:正 钱钟书与卡夫卡是本世纪前半叶东西方两位颇有影响的大文学家。博才多学、学贯中西的钱仲书被视为中国文坛的“奇人”、“怪杰”;而卡夫卡则被誉为“本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传奇英雄和圣徒式的人物”。①《围城》(1946)和《城堡》(1922)分别是钱钟书与卡夫卡的代表作。《围城》这部有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形象的哲学”、“新儒林外史”等赞誉的长篇小说,艺术地再现了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社会的现实和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作品浓郁的喜剧气氛下潜伏着隐隐的悲剧意识和荒诞感。《城堡》揭露和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小说的内在意蕴是以一种“卡夫卡式”的形象塑造和隐喻来表现的,作品有着一种神秘、怪诞的氛围。这里,我们拟将《围城》与《城堡》加以比较。
【关键词】:
【正文快照】:
钱钟书与卡夫卡是本世纪前半叶东西方两位颇有影响的大文学家.博才多学、学贯中西的钱仲书被视为中国文坛的“奇人‘、“怪杰,;而卡夫卡则被誉为“本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传奇英雄和圣徒式的人物二①《围城》(1946‘)和《城堡》(1922)分别是钱钟书与卡天卡的代表作.《围城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卫平;[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马明;[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姜智芹;[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周定宇;[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谭丽;[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赵晓霞;[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祖国颂;[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叶卉;[J];当代外国文学;1989年04期
杨荣;[J];川东学刊;1997年01期
曾艳兵;;[J];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04期
李茂秋;[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谢莹莹;[J];外国文学;1981年02期
谢莹莹;[J];外国文学;1996年01期
谢莹莹;[J];外国文学;1996年01期
任卫东;[J];外国文学;1996年01期
冀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莉;[D];苏州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千玲玲;;[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3期
董爱兰;;[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佘永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伍清玲;[D];中南大学;2011年
张昆;[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王建华;[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郑建军;[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吴国凤;[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王宁枫;[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赵晓霞;[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张媛;[D];东华大学;2007年
刘昕妮;[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坤荣;[J];国外文学;1984年04期
洪天富;[J];当代外国文学;1982年04期
刘桂瑶;;[J];现代日本经济;1991年05期
马立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雷达;[J];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06期
王建军;;[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罗锦旻;;[J];文教资料;2011年06期
王志刚,孙秀英;[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安春华;;[J];中州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杨昊;;[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险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李莉;经盛鸿;;[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刘丽;;[A];辛亥革命与贵州社会变迁——贵州省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管怀伦;;[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黄海华;;[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陈伟强;程义勇;王冬兰;侯玥;洪燕;李树田;;[A];中国营养学会营养科研基金项目论文汇编之一[C];2006年
刘大勃;伊孟德;刘书章;;[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朱睦卿;;[A];徐霞客在浙江·续集——2001舟山徐霞客旅游文化研讨会暨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1年
孟令方;;[A];发展篇——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十辑[C];2004年
;[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谭湘;[N];文艺报;2008年
张培忠;[N];文艺报;2005年
本报记者 王俊;[N];深圳特区报;2006年
戴旭光;[N];人民日报;2007年
闵捷 赵兰英 孙晓胜;[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李巨川;[N];广东建设报;2003年
包心鉴;[N];人民日报;2005年
汪雨涛;[N];文学报;2005年
武力文 (作者系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纪检书记);[N];大同日报;2007年
乌裕尔;[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符杰祥;[D];复旦大学;2003年
张莉;[D];苏州大学;2006年
杨清媚;[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章池;[D];苏州大学;2005年
陈平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李丹梦;[D];复旦大学;2006年
王敬慧;[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詹玲;[D];浙江大学;2008年
毕昆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韩亚光;[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燕;[D];河南大学;2001年
赵惠;[D];郑州大学;2002年
傅潇霄;[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沈微;[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李玲;[D];浙江大学;2007年
万水君;[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廖咏絮;[D];海南师范大学;2008年
周娟;[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覃薇薇;[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蒋慧琳;[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城堡》的神话原型解读-免费论文
欢迎来到网学网学习,获得大量论文和程序!
《城堡》的神话原型解读
【湖南师范大学论文栏目提醒】:文章导读:在新的一年中,各位网友都进入紧张的学习或是工作阶段。&&&&网学会员整理了湖南师范大学论文-《城堡》的神话原型解读 - 硕士论文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顺利!
分类号 密级学校代码 学号 2Q壁墨Q垒Q2QQ曼! 《城堡》的神话原型解读An Analysis of the Myth Archetype in the Castle 摘 要 卡夫卡是20世纪最佳作家之一,长篇小说《城堡》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白问世以来,国内外有关它的阐述就数不胜数。&&&&研究者们从社会学、心理学、宗教意识、作家传记、存在主义哲学、现象学、比较文学等研究模式入手,但却很少有人从神话原型批评这一角度来解读。&&&& 神话原型批评最根本的目的是发现与阐释文学作品中的原型。&&&&其集大成者弗莱认为,寻求原型的努力类似一种文学中的人类学,它涉及到文学形成前的种种艺术类别,诸如仪式、神话和民间故事等等如何影响文学方式的形成。&&&&他强调,在寻求作品中的原型时,要“站后些’’,从整体上把握作品,不局限于一部作品中的一个人物,一个意象,一种叙述,这样才能发现作品与作品、作品与传统之间的原型结构和联系。&&&&在弗莱看来,西方文学传统有两大文本体系构成了原型的本源,那就是古希腊神话和古希伯来圣经故事。&&&&本文从这两方面入手解读《城堡》中的神话原型。&&&& 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简单回顾了国内外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动态,介绍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并对运用此理论来阐释《城堡》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即论文的第一、二、三章,在这部分,笔者从古希腊神话和古希伯来圣经故事入手,分别解读了“宙斯”、 “西绪福斯”和“替罪羊”三个不同的原型,结合卡夫卡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和个人追求探究其产生原因,并进一步分析作者进行这样的置换变形的原由。&&&& 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结语部分,简要总结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学术价值,并且指出了有待继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关键词:城堡;神话原型;宙斯;西绪福斯;替罪羊 ABSTRACT KaVa is one of the best writers of the last century.His most it was publishedrepresentative work is the full-length novel Castle.Sincethere are numerous readers with various interpretations on it both at homeand abroad.Their researches are don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ociology,psychology,religious awareness,author’S biography,existentialphilosophy,phenomenology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However,littlehas been done from the angle of myth―archetypal criticism. of the mythological archetype of the Castle.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beginning with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n an introduction of myth――archetypal criticism theory and its feasibility in interpreting the Castle,ending with the significance andmethodology of this research. The second part is the main body of this thesis containing chapterone,chapter two and three.In this part,starting from the ancient Greecemythologies and the old Hebrew Bible stories,the author made anexplication of three different archetypes“Zeus’’,“Sisyphus’’and‘‘scapegoat”,combined with Kafka’S family background.1ife experienceand personal pursuit to explore the reason of its emergence.A furtheranalysis is given of the author’S intention of such an displace. The third part is the conclusion.It sums up the main research and research values rch ldnlt the forwardfinding sgnvalue: and puts forward qauestions for further 一tresearch.Key Words:Castle;Myth’―Archetypal;Zeus;Sisyphus;Scapegoat IV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I 引 言………………………………………………………………………1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l 二、论文的理论依据及可行性分析………………………………..5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一9第一章宙斯原型……………………………………………………..1 O 第一节作为宙斯原型的克拉姆…………………………………10 一、随心所欲变换外形的宙斯原型………………………….10 二、追逐女色的宙斯原型…………………………………….12 三、拥有可怕震慑力的宙斯原型………………………………16 第二节宙斯原型的置换变形……………………………………1 8 一、尊重情人的宙斯与蔑视情人的克拉姆……………………19 二、主持正义的宙斯与滥用职权的克拉姆………………….21 三、慈爱的天父与老谋深算的父亲……………………………23第二章西绪福斯原型……………………………………………………27 第一节作为西绪福斯原型的K和佩碧……………………………27 一、作为西绪福斯原型的K……………………………………28 二、作为西绪福斯原型的佩碧…………………………………33 第二节西绪福斯原型的置换变形…………………………………37第三章替罪羊原型…………………………………………………….44 第一节作为替罪羊的俄狄浦斯和耶稣………………………….44 一、作为替罪羊的俄狄浦斯………………………………….45 二、作为替罪羊的耶稣………………………………………..48 第二节作为替罪羊的奥尔嘉一家………………………………50 一、无辜的奥尔嘉一家…………………………………………51 二、受罪的奥尔嘉一家……………………………………….52 第三节替罪羊原型的置换变形…………………………………56结语…………………………………………………………………………………………60参考文献………………………………………………………………….63附 录…………………………………………………………………….65后记……………………………………………………………………66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68 《城堡》的神话原型解读 引 言 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奥地利人,他除了去外地作过短暂的旅游和疗养外,几乎没有离开过他的故乡布拉格。&&&&虽然卡夫卡只活了四十一个年头,但却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众多经典作品。&&&&他是二十世纪初西方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其思想对包括超现实主义、黑色幽默、象征主义等在内的众多现代文学流派影响深远。&&&&有学者认为“他的文学成就在托马斯曼和布莱希特之上”①,甚至完全可与欧洲那些如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之类的文学巨匠相提并论。&&&&② 《城堡》完稿于1922年,是卡夫卡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一气呵成,倾注了作家自己独特的生存体验和对生活的哲理性思考,于思想于艺术都堪称卡夫卡的压轴之作,是其小说荒诞风格的典型代表。&&&&本论文试图以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为视角,从古希腊神话和圣经故事两方面入手,通过细读文本来解读《城堡》中隐含的神话原型。&&&&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或许是大师的超前性一般都难以为时代所理解,卡夫卡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生前默默无闻,做人极为低调,很少在公共刊物上发表作品。&&&&然而,经典注定要被历史所铭记,随着二战以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开始发现卡夫卡的价值。&&&&他那种对现代人生存困①叶廷芳.通向卡夫卡世界的旅程【J】.文学评论,1994,(3).⑦叶廷芳.论卡夫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678. 1 硕十学位论文境细致入微的描述切中了那个时代千千万万平民百姓的心,于是卡夫卡开始成为二战后人们言说生存困境的代言人,他的作品也随之成为众多人心中必读的圣经。&&&&此后,卡夫卡及其作品被广泛介绍到世界各地,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也促使各路学者竞相研究卡夫卡其人其作,由此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卡夫卡浪潮,卡夫卡研究俨然成了文学研究领域里的“显学”。&&&& 《城堡》的传世得益于卡夫卡的好友马克斯?勃罗德,他非但没有按照卡夫卡的遗愿销毁插手稿,还将小说整理并出版。&&&&作为卡夫卡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城堡》自出版以来就吸引了来自各路评论家对它的关注,尽管评论家们各抒己见,但却都未否定它的经典地位。&&&& 国外对卡夫卡《城堡》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有人从宗教神学的角度来剖析《城堡》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代表者是马克斯?布罗德,作为卡夫卡生前的朋友,他认为卡夫卡是“今天的圣者’’,其作品则是神的旨意,城堡则充当了万能的“上帝”。&&&&显然,这种论断带有鲜明宗教神秘主义色彩,其实质是扭曲卡夫卡作为人的本性,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超验层面。&&&&①有人运用心理分析来揭示《城堡》中的潜意识存在,但这类研究多半是弗洛伊德心理学在文学研究领域的植入,对小说人物研究的意义十分有限。&&&&也有人从存在主义角度来研究《城堡》,他们将卡夫卡的创作思想追溯到丹麦存在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那里,或者干脆直接把卡夫卡归入存在主义作家之列②。&&&&还有人从社会学角度来界定《城堡》属性,认为城堡本身就是当时的①叶廷芳.论卡夫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5.②w?考夫曼.存在主义【M】.陈鼓应等译.商务印书馆,1987.122-123. 2 《城堡》的神话原型解读奥匈帝国,《城堡》就是“官僚政治的讽刺画”①。&&&&此外,还有人从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等角度来研究作家时代背景与小说《城堡》之间的关系。&&&& 国内对卡夫卡的真正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从介绍到评论再到深入研究的过程。&&&&到90年代以后,国内在卡夫卡研究领域呈现出兴盛的局面,取得大量富有卓见的成果,不断涌现出高质量的卡夫卡研究论文和专著。&&&& 国内学者对卡夫卡的研究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许多学者注重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卡夫卡的《城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叶廷芳,他在《寻幽探秘窥<城堡>》一文中指出,《城堡》乃是“当时奥匈帝国的社会现实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②。&&&&另一位学者汤永宽认为《城堡》描绘了当时社会森严的等级和迷宫式的官僚机构③。&&&&此外,谢莹莹还认为:城堡仅仅是一种比喻,是无上权力的象征。&&&&④有不少国内学者从宗教神学角度来阐发卡夫卡深受的宗教影响。&&&&他们认为卡夫卡深受基督教“原罪说”影响,其作品中到处充斥着基督教的“罪感”、 “审判”与“判决”等题材,表现了犹太民族的原罪观和赎罪意识。&&&&如车成安认为“卡夫卡思想与创作中的犹太因素打开了认识卡夫卡问题的一个窗口”@。&&&&孙彩霞认为卡夫卡小说中的许多情节都有《圣经》①Kafka,Kin Rage for Order:Essays in Criticism〔M〕.trails.A.Warren.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 946:1 06.②叶廷芳.寻幽探秘窥<城堡>【J】.外国文学评论.1988,(4).③卡夫卡.城堡【M】.汤永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5.④谢莹莹.卡夫卡城堡中的权利形态【J】.外国文学评论,2005,(2).⑤车成安.一个充满悖论的艺术世界一论卡夫卡创作思维特征〔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 报,1 996,(6). 硕十学位论文的烙印。&&&&①部分学者还尝试着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卡夫卡的小说。&&&&如胡志明认为《判决》这部“儿子心理学”体现了卡夫卡一生“父亲情结”的内在复杂性,但其基本特征是与生俱来的虬瞑父心理”②。&&&&袁庆丰分析了卡夫卡的早年生活经历认为儿童期的家庭环境对卡夫卡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是导致其敏感和孤独性的重要诱因。&&&&③另一位学者董红钧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如果要想了解卡夫卡的作品,首先要了解卡夫卡本人和他独特的内心④。&&&&从传记角度阐释卡夫卡作品的主要有:林学锦和阎嘉两位学者。&&&&前者认为《城堡》表达了“卡夫卡一生感情生活的挫折以及他对爱情的渴望和认识”⑤,后者则认为卡夫卡表面上循规蹈矩,其实骨子里却不断反抗,他一生都在以笔为武器,挑战和反抗着“城堡”⑥。&&&&还有一些学者采用新视角来研究卡夫卡的《城堡》。&&&&如朱也旷用物理学领域的“混沌理念”来诠释《城堡》,认为《城堡》体现的是一种混沌现象⑦。&&&&胡志明则从现象学的角度对卡夫卡进行研究,他认为城堡是“恐惧中的威权政治”⑥。&&&&此外,还有人从比较文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将卡夫卡的《城堡》与其他作家的创作进行比照以寻找卡夫卡的独特性。&&&&如刘晓文对比《城堡》与钱钟书的《围城》中的孤独者形象,试图找出两者的共性⑨。&&&&还有一些①孙彩霞.与上帝的疏离:卡夫卡的宗教关怀〔J】.中州大学学报,2004,(2).②胡志明.卡夫卡现象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③袁庆丰.卡夫卡:孤独、敏感、创作【J】.衡阳师专学报,1995,(2).④董红钧.击破心中冰海的利斧――浅谈卡夫卡的心理和创作〔J】.上海大学学报,1994,(1).⑤林学锦.关于卡夫卡争议作品的解读:本义和引申义〔J】.汕头大学学报,1997,(4).⑥阎嘉.挑战和反抗“城堡”―――论卡夫卡的艺术观【J】.四川大学学报,1996,(2).⑦朱也旷.《城堡》的超验性及混沌现象〔J】.夕p国文学评论,1994,(2).⑧胡志明.卡夫卡现象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235.⑨刘晓文.《围城》与《城堡》比较【J】.夕h国文学研究,1992,(2)。&&&& 4 《城堡》的神话原型解读学者把卡夫卡与鲁迅①、与郁达夫②加以比较,也有人把卡夫卡同外国作家进行比较,如卡夫卡与劳伦斯③、卡夫卡的《变形记》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④等等。&&&& 二、论文的理论依据及可行性分析 本论文试图以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视角,重新解读卡夫卡的《城堡》。&&&&神话原型批评是二十世纪初起源于英国,战后在美国得到飞速发展并迅速波及全球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主要是一种文学批评流派。&&&&许多重量级的学者都将它列为当今世界最为流行的批评理论之一,如魏尔弗雷德?居因把神话原型批评归列为“当代文学研究的四大方法之一”⑤;魏伯?司各特将其视作现代“文学批评的五种模式之一”@;美国文论界权威韦勒克则将之提升到了与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三足而三立的高度⑦。&&&&理论界普遍认为神话原型批评的基础有二:一是弗雷泽的文化人类学及著作《金枝》,二是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弗莱则在这两个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形成了系统化的原型批评理论体系,其代表作《批评的解剖》在当今西方学术界享有盛誉,被公认为是神话原型批评的集大成之作,是神话原型批评的“圣经”。&&&&以下就此三人的成果作一简要说明: 弗雷泽一生著述甚多,以《金枝》最为著名,该书先以两卷的篇①艾津.鲁迅与卡夫卡创作漫议〔J】.鲁迅研究月刊,1996,(9).②艾津.在浪漫抒情的家族中――卡夫卡与郁达夫比较记【J】.天津师大学报,1988,(2).③郑志勇.卡夫卡与劳伦斯【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4).④王福和.果戈理的同情心和卡夫卡的心酸泪――《狂人日记》与《变形记》比较谈【J】.沈阳 师专学报,1987,(4).⑤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3.⑥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3.⑦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3. 硕十学位论文幅问世,后扩充为12卷再度出版,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巨大。&&&&弗雷泽在书中分析“金枝王国”的习俗时发现,帝王的死而复生其实是植物死而复生场面的变形。&&&&按照弗雷泽的这种说法,耶稣基督死而复活的历史渊源也是这种场面的置换。&&&&《金枝》一书揭示出巫术仪式是西方文化的源头,发现了反复出现在西方文学中的“死而复活”和“替罪羊”等原型,是后人挖掘和研究原型的示范之作,奠定了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础。&&&& 荣格对于现代神话原型理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型”理论,这一理论体系经历了从“集体无意识’’到“原始意象’’进而到“原型”的提炼过程。&&&&荣格首先在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有时他也将其称为“种族记忆”。&&&&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不断重复的心理经验的积淀, “它既不产生于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个人后天获得的,而是生来就有的。&&&&”①一开始荣格将其归为“原始意象”或“优势遗传物”的范畴,后来则正式命名为“原型”。&&&&荣格认为人们在阅读作品时会触不及防遭遇原型,从而触动人类潜藏至深的集体无意识,于是长时期积淀起来的为我们的自觉意志所望尘莫及的所有隐匿着的本能力量被释放出来,我们的心灵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以致“心醉神迷,为之倾倒”。&&&&他同时指出,人们在试图解释神话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心理活动,而正是这种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包括了产生神话的全部意象。&&&&显然,荣格从无意识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在时空上彼此隔绝、相对独立的文化①荣格.荣格著作选【M】.香港百艺出版社,1959.287. 6 《城堡》的神话原型解读体系中存在的在神话故事、文学现象和主题类型上的诸多趋同现象。&&&& 弗莱博采众长,在广泛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系统化的原型批评理论体系,其基本观点和看法主要有:1)文学原型论。&&&&弗莱认为,原型是文学中可以独立交际的结构单位,其表现形式可以是一个意象、象征或主题,也可以是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人物。&&&&它体现了人类的文学传统,使文学成为成为一种社会交际的特殊形态。&&&&2)神话――原型论。&&&&弗莱借助圣经故事和古希腊罗马神话归纳出神话和原型的三种组成方式,即未经移位的神话、传奇文学和现实主义。&&&&在这三种模式中,后两种均为对前一模式的“置换变形’’(或“移位’’)。&&&&弗莱认为通过原型的“置换变形”,就可以把历史上的各类作品都编织在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内,从而清晰地揭示出文学的发展规律。&&&&3)文学循环发展论。&&&&弗莱得益于自然界循环规律、弗雷泽“死而复生”原型的启发,认为文学亦是一个循环再生的过程。&&&&他还进一步发挥,将文学的叙事结构与自然界的四季循环对应起来,认为文学中的喜剧、传奇、悲剧、讽刺分别对应着一年的春、夏、秋、冬。&&&& 20世纪是神话复兴的世纪。&&&&按照弗莱的理论,20世纪的西方文学作品大部分属于反讽或讽刺的基本模式。&&&&讽刺模式起源于低模仿,但又不断趋近于神话,向神话“回流’’。&&&&卡夫卡作为20世纪的创作大家,其创作中无疑具有某些神话原型。&&&&弗莱把卡夫卡称作为“富有反讽色彩的神话作家”,认为他的创作中深藏一种“寓言性”(allegory), 7 硕十学位论文一种能够“激起读者兴趣的力量”①。&&&&按弗莱的说法,卡夫卡的作品讽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东西。&&&&他的小说《审判》中的主人公就是一种受制于不可避免性的讽刺的原型人物亚当,这个正直的人物无故遭到逮捕和处决,不是他罪有应得,而是由于他为人太老实,象征着人性被判处了死刑。&&&& 苏联神话学家梅列金斯基则认为“卡夫卡的神话创作堪称别具一格”②,在《神话的诗学》中,他将卡夫卡排在詹姆斯?乔伊斯和托马斯?曼之后,视他为二十世纪第三位小说神话化作家。&&&&在他看来,卡夫卡没有把古老神话作为艺术的释析对象,“其作品中对世俗生活的幻想改铸本身,具有某种自发的神话创作或某种同神话创作相类似的属性”③,并将卡夫卡与乔伊斯相比较,认为卡夫卡“直接将现代的生活平庸神话化……弗?卡夫卡笔下形象的象征,通常与古代神话的涵义直接相反;古代神话的主要功能,恰恰在于将个体纳入社会的和自然地循环,维系自然地和社会的“和谐”;由此可见,卡夫卡的神话堪称一种不可逾越的异化带之神话,――它介于个体与超个人的社会力和自然力之间”④。&&&&梅列金斯基将《城堡》的题材与成年仪式的周期加以对比,K的加入被视作是“使之成为该社团拥有全权的成员――而这正是古代加入仪式之鹄的”⑤。&&&&因昏昏入睡而误了晋见埃尔朗格的土地测量员K,被梅特林斯基比作古巴比伦神话传说中的抗①Frye.N.Anatomy ofCriticism〔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9:1 38.②叶?莫?梅列金斯基.神话的诗学.魏庆征译.商务印书馆,1990.387.③叶?莫?梅列金斯基.神话的诗学.魏庆征译.商务印书馆,1990.392.④叶?莫?梅列金斯基.神话的诗学.魏庆征译.商务印书馆,1990.426.⑤叶?莫?梅列金斯基.神话的诗学.魏庆征译.商务印书馆,1990.405. 《城堡》的神话原型解读神者吉尔伽美什。&&&& 此外,英国诗人奥登也认为,“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属于一种最古老的文学原型:寻求”①,其《城堡》即是主人公K要求城堡准许他成为土地测量员并获准在村里安家落户的寻求。&&&&我国学者冀桐运用西方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卡夫卡作品中存在的原型进行了梳理,他概括出其中普遍存在的三个神话原型,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钱钟书 围城 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