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游戏进行中返回锁定控制主菜单单

死亡之屋3游戏介绍
世嘉恐怖游戏经典名作《死亡之屋》三部曲的第三部《死亡之屋3》(House Of The Dead III)的PC版将于2005年2月在欧洲上市,日在日本上市。《死亡之屋3》在2002年10月曾发行Xbox版本,如今,喜爱恐怖游戏的玩家们又可以在PC平台体验到那毛骨悚然的刺激感,你可以使用霰弹枪去进行全新的冒险旅程,可以想尽一切办法去摧毁各种怪物。
世嘉欧洲部的经理Mike Hayes说:&我们非常高兴将《死亡鬼屋》三步曲的第三部奉献给PC玩家。《死亡鬼屋3》将给玩家带来犹如街机般的超一流快感,玩家将会感到,怪物的数量、动作以及杀伤力都是前所未有的强。&
不明原因的病毒造成全球恐慌,美军派出Thomas Rogan(第一集中的英雄)去查明使全球陷入恐慌背后的真相,不幸的是Thomas Rogan失踪了。他的女儿Lisa Rogan,一个拥有智慧和勇敢的女孩在她的伙伴的帮助下寻找她的父亲并拯救被困在死亡之馆的人。令人震惊的真想慢慢浮出水面,现在,所有的人都必须面对一个意想不到的事实,一个足以关系整个地球命运的事实......
1、支持1~2个玩家同时进行
2、将会有大量的和怪物正面交锋的场面
3、全新的武器可以让玩家体验一次射杀大范围怪物的快感
4、分支任务和多结局大大增加了二次游戏的价值
5、时间将会成为完成游戏的关键,玩家必须在每一关指定的时间里击倒所有的敌人
6、全新的多边形和特技效果将PC的性能发挥到极质
从游戏画面中被毁坏的周围景物来看,玩家在游戏中将会领略到和怪物战斗时带来的淋漓尽致的破坏感。电脑游戏玩家可以体验到新的时间系统和多支路的二人游戏。玩家在游戏中要揭开一个个谜团,与此同时还要分秒必争,时间将是决定胜利与否的关键。
1P是鼠标操作,键盘是Enter(1P开始)、shift(2P开始,顺便说下2P是纯键盘)可用
鼠标左键是射击,右键是换子弹(打完了也会自动换)
回车是start以及确认
在主菜单里依次按方向键:左左右右左右左;
可以在游戏进行中显示即时分数,达人用(街机的话就是扳机、扳机、上弹、上弹、扳机、上弹、扳机)。
再有就是死亡之屋是街机,街机转版成PC版,是没有存档一说的,不论是1还是2还是3(4无PC版),LZ可以想一想哪个街机是支持存档功能的~
退出可以用ESC键返回主菜单再选Exit,同时,Alt+F4也不错。
距Curien官邸事件虽然已有20年,但丧尸再度出现的消息,使警觉的Rogan意识到这次事件远不简单。于是他组织了一个突击小队来到了D.B.R的工厂,在离真相一步之遥时却突然被Death打成重伤,另一方面,Rogan已经失踪了两周,他的女儿Lisa Rogan和G决定寻找Rogan并探询整个事件。在G的帮助下,Lisa打败了从未面对过的丧尸,战胜了缠人的死亡警卫Death,吃人成性的树懒Fool,和恐怖的太阳花Sun,终于在工厂深处的一间没有丧尸的屋子里找到了Rogan。原来他曾被Death打伤,但又被Curien博士的儿子Daniel Curien所救。于是G留下来照顾Rogan,Daniel和Lisa向真相进发。原来,Curien 博士用基因制造了两件杰作,Magician(魔法师)和Wheel of Fate(命运之轮)。Magician将Curien 杀死,而自己也被Rogan和G摧毁,但命运之轮保留了下来。Daniel已经成功的使程序返回,但命运之轮虽未成熟但已成型,威力仍然强大。命运之轮出来时以Curien自居,并扬言说要毁灭一切并重塑一切,Daniel和Lisa决心摧毁他,于是与他展开恶战。邪不压正,两人终于将命运之轮打得遍体鳞伤,他临死前还准备以父亲的身份说服Daniel,但是Lisa和Daniel还是把他炸成了碎片。灾难终于被解除,Rogan平安得救,而Daniel也立志为人类造福。
最后总共有四个结局,四个结局分别 是:
1、 普通结局(路线是EAST DEATH&D.B.R FOOL&L3 SUN或打中分即可)
lisa:&&怎么了?
daniel:&&稍等一下,lisa,我有几句话要说。
这里可是我出生后呆了19年之久的&&家乡啊。
&&再见了,父亲。
但是,请你相信我,我不会让你白死的。
如果人类会重新犯错误的话,我会回到这里来的&&
久等了,lisa。咱们走。
2、尸变结局(所需分数未知,路线是ENTRENCE &L3-SUN&D.B.R-FOOL&EAST-DEATH或
ENTRENCE &L3-SUN&EAST-DEATH&D.B.R-FOOL)
lisa:&&怎么了?
daniel(大声):我做了,我要做到的事情。
但是,告诉我,我下半辈子我要如何生活!?
L:&&你在说什么啊?
你完全可以像正常人活一辈子!
(daniel痛苦挣扎)
D:我有什么权利活下去&&(基因突变,成为丧尸)
L: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3、偷车结局(搞笑结局,路线是ENTRANCE&EFI Genome Ward&EAST-DEATH&L3-SUN时触发)
(吉普车被开走)
(望着被开走的吉普)
Lisa:哎&&等等!爸爸!
(从后面出现)
老rogan:lisa?怎么了?
lisa:什么&&?
lisa,daniel面面相觑,不知道谁开走了吉普。
原来是打剩下的僵尸,把车给开走了,僵尸还回头向他们瞥一眼-。-
(端着散弹枪追上去)
lisa:嘿!&嘿!那是我的车!你个肮脏的贱货!你祈祷吧!(修正)
4、神秘人结局(剧情结局,分数需要很高的时候才能触发)
一个跛了腿的人出现,声音听起来像Goldman&&
很显然,他们不知道这个的真正用意&&哼哼哼&&
(拿起病毒基因就走了)
死亡之屋3下载地址
您可能还会喜欢设计趋势... -_-'
&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黄继新& data-hash=&b6fb0b7b9c680& href=&/people/b6fb0b7b9c680& data-tip=&p$b$b6fb0b7b9c680&&@黄继新&/a& 大人又开始折磨人了。&br&&br&趋势分析非强项,仅在自身知识范围内寻找可能形成的设计趋势,如果有遗漏及不足,请补充说明,感谢!&br&PS. 其实个人从内心里不喜欢follow趋势,但有时又无它法,趋势的形成往往通过了设计及市场的验证,如果能从各种趋势当中发现一条潜在的河流是一件非常欣喜的事情,并可使用你的设计脱颖而出。P.P.S.别为了标新立异而做出新颖的设计,最少它应该是经得起验证的。&br&&br&让我们开始吧!&br&&b&&u&Web端及桌面端:&/u&&/b&&br&&br&&b&平面化&/b&&br&随着微软Win 8的发布,相信在随后的日子里,平面化设计风格也能开始多起来。 ps.「咔嗒」的洗脑视频广告最近一直在脑中萦绕.&br&简约风格要开始流行了,同时简约风格能够更好的符合响应式设计的要求。&br&&br&实例网站:&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腾讯ecd – 电商用户体验设计部 E-Commerce User Experience&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blo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aoBaoUED | 做地球上最好的UED&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ype=inde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QQ音乐-音乐你的生活!&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2x精细化&/b&&br&水果在桌面平台推出Retina屏,业界估计也只有水果敢于做出如此逆天的举动(软硬都自己操办,无需像微软那样瞻前顾后),相当有魄力,对于用户体验来说,这也是一个质的提升(现阶段大部分的用户感知都基于视觉)。&br&&br&当然,应用及分辨率适配无法立即到位,只能慢慢发展,日后随着Retina的深入及用户数量扩大,对于有追求的桌面应用及网站,均会设计对应的高分辨产品。以后视觉设计师可能就需要做两套Sprite了。&br&&img src=&/368df39be21fb21ea253bf9_b.jpg& data-rawwidth=&249& data-rawheight=&2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9&&&i&图1&/i&&br&&br&&b&通栏化&/b&&br&为了能够更有效的打通同一平台的多个应用,Google、Naver、豆瓣近期的改版及新发布的iTunes均采用了顶部通栏的设计。一下个会不会是百度呢? ps.关于iTunes还欠&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鄭紫陽& data-hash=&db5b79ba68faa5b0594941c& href=&/people/db5b79ba68faa5b0594941c& data-tip=&p$b$db5b79ba68faa5b0594941c&&@鄭紫陽&/a& 一个问题 -_-'&br&&img src=&/a71ad0fdda59a4418118ef_b.jpg& data-rawwidth=&967& data-rawheight=&3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7& data-original=&/a71ad0fdda59a4418118ef_r.jpg&&&i&图2&/i&&br&&br&&b&动效化&/b&&br&实际证明适当的动态效果能够有效的对用户进行引导,符合用户的心理预期,并可增强应用及网站的体验效果。&br&&br&实例网站:&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Cloud&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Julien Renvoye&i class=&icon-external&&&/i&&/a&(&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JJ Ying& data-hash=&40c10b307ec& href=&/people/40c10b307ec& data-tip=&p$b$40c10b307ec&&@JJ Ying&/a& 友情提供)&br&&a href=&/y/static/down/mac.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QQ音乐 For Mac&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http://daneden.me/animat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nimate.cs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大幅图片制造视觉效果&/b&&br&随着带宽以及用户屏幕尺寸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网站在它们的页面采用大幅图片来突出产品或制造视觉效果,当然,使用得当的话,会有不错的效果。&br&&br&实例网站:&br&&a href=&https://about.m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elcome to http://about.me (about dot me)&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p/3Fg9hz&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p/3Fg9hz&/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qq/201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QQ2013官方网站&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响应式设计&/b&&br&一直不喜欢这个名称,称之为适应性更好些。网页的设计与开发根据用户行为以及设备环境(系统平台、屏幕尺寸、屏幕分辨率等)进行适应和调整,无论用户正在使用桌面PC还是iPad,网页都应该能够自动切换分辨率、图片尺寸及相关脚本功能等,以适应不同设备。&br&&br&实例网站:&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Boston Globe&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http://www.axt.es/#/work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XT (TM) | Brand identity & Art directio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tinkdigital&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u&移动端:&/u&&/b&&br&&br&&b&更丰富的导航设计&/b&&br&随着iPhone 5高度的变化,&b&galaxy &/b&note超大的屏幕... 越来越多的应用采用多样的导航设计,手势导航、Left Nav Flyout等,相信后续在导航上还会有更丰富的设计出现。ps.又欠&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鄭紫陽& data-hash=&db5b79ba68faa5b0594941c& href=&/people/db5b79ba68faa5b0594941c& data-tip=&p$b$db5b79ba68faa5b0594941c&&@鄭紫陽&/a&关于left nav flyout的一个问题,好头痛... -_-'&br&&br&&b&字体排版&/b&&br&移动设备屏幕的多样性及应用数量的增加,为了能够更凸现出应用的不同,字体排版将会在应用当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如,唐茶,WeicoNote等。ps.该条也适用于Web端的设计,但由于中文字体的种种原因,导致web端的中文字体排版一直是个问题。&br&&br&实例网站:&br&&a href=&http://tangcha.t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字节社&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weico_not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eico-最具人气的微博客户端&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Native化&/b&&br&虽然像google、facebook及国内的百度都希望web端可在任何设备上运行,但对于某些网站来说Native App反而表现得更好,如facebook(已承认native优于web)、twitter,它们的App体验都比web版的体验要好很多,google也将旗下各产品native化,搜索、G+、邮箱、地图等。&img src=&/169a0adc183adcda3178ecf161b1565a_b.jpg& data-rawwidth=&744& data-rawheight=&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4& data-original=&/169a0adc183adcda3178ecf161b1565a_r.jpg&&&i&图3&/i&&br&&br&&b&拟物化&/b&&br&虽然水果公司已明显在抑制过度的拟物化设计,但相信在2013年拟物化还是会有一定市场,只要不过度拟物就行,每日刷刷dribbble的榜单还是有许多类似的视觉设计(别说,这只是意淫而已,dribbble榜单对视觉设计还是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br&实例网站:&br&&a href=&/shots/popula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ribbble - Popular&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Android为王&/b&&br&想获取更多的用户群,请优先考虑Android平台吧,相信2013年,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设备会爆发性增长。&br&在设计上需要更多的考量Android系统的特性,至少Android Design需要通读一下吧...&br&&br&&a href=&/design/index.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esign | Android Developer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APP集群化(平台化)&/b&&br&百度以搜索及云为主的产品群,腾讯以微信为主的产品群,阿里以淘宝及支付宝为主的产品群,Google产品群,豆瓣产品群... 移动端天生缺少关联性强的技术,像URL,互联公司需要为每个产品打造单独的应用,同时每家公司各APP之间缺少强联系性,导致每款产品均在单打独斗,相信在2013应该会有些破局的方法出来。ps.个人看好以微信为主的产品群,社交属性能够令各app之前的关联性增强,Line或Kakao的方式也是微信未来之路,首先会以能够直接赢利的游戏为切入点,相信不久就会看到了。&br&&br&这将导致同一个平台的APP在设计上会趋向于一致,视觉风格也会得到统一及加强。&br&&img src=&/cbabfbcf52735daa96f8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6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cbabfbcf52735daa96f8_r.jpg&&&i&图4&/i&&br&&br&&br&&b&&u&工业产品:&/u&&/b&&br&&br&&b&edge to edge(无边框化)&/b&&br&以水果公司为代表的工业设计理念,相信会对后续的相关及类似设计带来一定影响。&br&魅族MX2的全球最窄边框设计、自己家的iMac及iPad mini、LG在今年CES上推出的无边框风格TV。&br&&br&实例网站:&br&&a href=&/products/mx2Design.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X2 | 设计&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lg-2013-google-tv-sets-to-come-in-more-sizes-fresher-design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G 将在 CES 上展出 2013 Google TV,重新设计并会有更多尺寸&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差异化&/b&&br&不断对市场进行细化,有效挖掘用户需求。&br&例如,2012年里面移动设备屏幕的变化,4寸乃至5寸的智能手机大量出现,平板电脑尺寸的变化趋势是非常的明晰 9.7&、7.9&以及7&,相信2013年,在这一方面还会出现更多差异化的情况。&br&另外,同类产品中的差异化也很明显,如,三星内置Android的相机,能够更好的进行网络连接,分享及同步照片。&br&&a href=&/digi/12/A57E.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三星发布首款Android相机 支持3G和WiFi_网易数码&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人性化&/b&&br&科技必须并且肯定需要以人为本,设计同理!当随着产品差异化不断加剧,更需要为体验这些产品的人们进行相应的设计。&br&例子:iPad mini的边缘防触设计,称为 finger rejection 或 palm rejection。当苹果采用edge to edge设计时(由设计引发的设计问题,这个以后有机会再谈),触屏设备必然会产生误触现象,边缘防触的设计用以规避该问题。&img src=&/acccf9cf875c9f951f4bc59_b.jpg& data-rawwidth=&1252& data-rawheight=&10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52& data-original=&/acccf9cf875c9f951f4bc59_r.jpg&&&i&图5&/i&,苹果的专利名称为「Selective rejection of touch contacts in an edge region of a touch surface」&br&专利地址:&br&&a href=&.hk/patents/EP?cl=en&dq=finger+rejection+apple&hl=zh-CN&sa=X&ei=Af3yUMfhMubUigfCn4CQAw&ved=0CDgQ6AEwA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hk/patents/E&/span&&span class=&invisible&&P?cl=en&dq=finger+rejection+apple&hl=zh-CN&sa=X&ei=Af3yUMfhMubUigfCn4CQAw&ved=0CDgQ6AEwAA&/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软硬一体化&/b&&br&现在硬件厂商更趋向于提高自身产品的智能性,这对软件就有了相应要求,同时软件厂商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硬件定制生产的过程当中。其间能看到Android大行其道,更深入的与硬件进行结合,这样对产品设计有了更深一层的要求,&br&TV + Android = Google TV&br&冰箱 + Android = 智能冰箱&br&&br&实例网站:&br&&a href=&//hisense-honeycomb-refrigerator-chinese-hands-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isense Android Honeycomb 智能冰箱中文动手玩(影片)&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穿戴式产品&/b&&br&这个是近期很热门的话题,Google glesses、kickstarter上融资过千万的Pebble、传闻中的iWatch等等&br&&br&&a href=&/view/8878204.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oogle glass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projects//pebble-e-paper-watch-for-iphone-and-androi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ebble: E-Paper Watch for iPhone and Android by Pebble Technology&i class=&icon-external&&&/i&&/a&&br&&div class=&video-box& data-swfurl=&/player.php/sid/XNTAwOTE1NTEy/v.swf&&&div class=&video-box-inner&&
&div class=&video-thumb&&
&img class=&video-thumbnail& src=&/0F106FC63C09E2E1-57A1-AA4C-ED3C-D787C45D60D8&&&i class=&video-play-icon&&&/i&
&div class=&video-box-body&&
&div class=&video-title&&CES2013新品预览----Pebble 智能手表&/div&
&div class=&video-url&&/v_show/id_XNTAwOTE1NTEy.html&/div&
&/div&&/div&Pebble视频来一个,官方购买149刀(估计无法支持中文字体吧,所以读通知时就...-_-') &br&&br&-----------切糕线----------&br&上面看着够乱的,再总结一下吧,如下:&br&&br&&b&Web端及桌面端:&/b&&br&&ul&&li&平面化&/li&
&li&2x精细化&/li&
&li&通栏化&/li&
&li&动效化&/li&
&li&大幅图片制造视觉效果&/li&
&li&响应式设计&/li&
&/ul&&br&&b&移动端:&/b&&br&&ul&&li&更丰富的导航设计&/li&
&li&Native化&/li&
&li&拟物化&/li&
&li&Android为王&/li&
&li&APP集群化(平台化)&/li&
&/ul&&br&&b&工业设计&/b&&br&&ul&&li&edge to edge(无边框化)&/li&
&li&差异化&/li&
&li&人性化&/li&
&li&软硬一体化&br&&/li&
&li&穿戴式产品&/li&
&/ul&&br&欢迎拍脸,但轻点...
设计趋势... -_-'
大人又开始折磨人了。趋势分析非强项,仅在自身知识范围内寻找可能形成的设计趋势,如果有遗漏及不足,请补充说明,感谢!PS. 其实个人从内心里不喜欢follow趋势,但有时又无它法,趋势的形成往往通过了设计及市场的验证,如果能…
当然不是。我所知道的最早使用这一交互的 iOS 应用是 Feedly。&br&&br&Feedly 早在 2010 年 11 月份发布的 1.0 版本上就已经用上了左侧滑出菜单的交互:&br&&a href=&/feedly-for-iphon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feedly-&/span&&span class=&invisible&&for-iphon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img src=&/c05af7d68ef9edf2dafdb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c05af7d68ef9edf2dafdb_r.jpg&&&br&真正将这个交互发扬光大的,是一年后 Facebook 在 2011 年 10 月份发布的 4.0 版本:&br&&a href=&//facebook-for-iphone-4-0-ipad/&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2011&/span&&span class=&invisible&&/10/10/facebook-for-iphone-4-0-ipad/&/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b8e45afbe39b0d6c87c8922e_b.jpg& data-rawwidth=&555& data-rawheight=&3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5& data-original=&/b8e45afbe39b0d6c87c8922e_r.jpg&&&br&也正是从 Facebook 之后,开始出现大量使用这一交互的产品,其中就包括了 2011 年 11 月底推出的 Path 2.0(不过,Path 倒确实是第一个把左侧右侧都用上的,并且操作体验比前两者都好):&img src=&/49c5dc1a1584fbcac8f855ced5717ec5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4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49c5dc1a1584fbcac8f855ced5717ec5_r.jpg&&&br&至于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此交互的人是谁?这个就无法考究了。
当然不是。我所知道的最早使用这一交互的 iOS 应用是 Feedly。Feedly 早在 2010 年 11 月份发布的 1.0 版本上就已经用上了左侧滑出菜单的交互:真正将这个交互发扬光大的,是一年后 Facebook 在 2011 年 10 月份发布的 4.0 版本:…
GitHub上有一个叫RESideMenu的开源组件实现了侧滑菜单的功能,最近一次更新左划右划都可以用了。去年10月注意到这个东西,后来自己也一直在用。&br&&br&附上链接:&a href=&/romaonthego/RESideMenu&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romaonthego/&/span&&span class=&invisible&&RESideMenu&/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类似这样:&br&&img src=&/cf352e5e94b976df1c1ef06c2400c10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cf352e5e94b976df1c1ef06c2400c10b_r.jpg&&&br&&br&几个月前曾经粗略的阅读过源码,那时大致思路似乎是这样:&br&&br&&ol&&li&一个RootViewController持有一个LeftMenuView和ContentView,均是RootView的SubView,并在初始化的时候用addChildViewController添加LeftMenu和Content的ViewController。&br&&/li&&li&通过GestureRecognizer根据需求调整View的Alpha,然后加CGAffineTransform并Animate。左划就缩放+平移ContentView然后调整LeftMenuView的Alpha为1,划回来则是相反,期间还有一个侧滑菜单文字的缩放特效。&/li&&li&ContentViewController通常是个NavController,通过LeftMenuView用Storyboard初始化根视图控制器的。&/li&&/ol&&br&Airbnb的侧滑,在滑动的动画效果里应该还加了Transform3DMakeRotation实现透视效果的样子。&br&&br&&img src=&/d74c4fe495bd2216e3cd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d74c4fe495bd2216e3cdf_r.jpg&&&br&&br&个人感觉或者猜测左下角这个下三角可能是起到“重置LeftMenu和Content”的效果吧。&br&&br&谢邀..个人水平一般般并没有逐行仔细阅读源码,如果有疏漏还请纠正。
GitHub上有一个叫RESideMenu的开源组件实现了侧滑菜单的功能,最近一次更新左划右划都可以用了。去年10月注意到这个东西,后来自己也一直在用。附上链接:类似这样:几个月前曾经粗略的阅读过源码,那时大致思路似乎是这样:一个RootVi…
&p&全景图式导航(Panorama Navigation)?&/p&&br&&p&利端:&/p&&p&&b&充分利用左右滑手势进行页面切换:&/b&&/p&&ul&&li&滑动过程中页面跟随手指,让用户形成对产品的控制感和更明确的层级感&br&&/li&&li&“路标”(推荐、歌单、主播电台、排行榜的红字)作用的页面元素作为指引&br&&/li&&/ul&&br&&br&&p&弊端:&/p&&ul&&li&无法在当前屏看到全部导航;&br&&/li&&li&无法快速切换导航,只能通过依次横滑去到达;&br&&/li&&li&过多的横滑选项让人迷失,越靠后的内容越难以到达;&br&&/li&&li&表面上信息扁平化,实则让用户在信息中迷失。&/li&&/ul&&br&&p&思考:如何减少这种周而复始地横向浏览所带来的迷失感,让用户更快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p&&br&&p&方法:&/p&&ul&&li&将导航个数精简到4个&br&&/li&&li&规划导航优先级,让重要的内容容易尽早被发现&br&&/li&&li&将“推荐”作为默认进入页(每个用户的“起始点”。然后从这里出发去探索&br&&/li&&li&根据内容优先级,依次经过推荐、歌单、主播电台、排行榜&/li&&li&用户通过内容辨识&视觉辅助(横向浏览过程中页面布局的变化)确认自己当前所在模块&/li&&br&&li&双层&多层嵌套的导航结构,使信息更外显&/li&&/ul&&img src=&/4ffd1ecfce4f5850bc31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6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4ffd1ecfce4f5850bc31_r.jpg&&&br&注意:&br&&ul&&li&无目标用户:呈现具体信息,快速发现优质内容&/li&&li&有明确目标的用户:方便纵览内容模块,从而快速定位自己所需&/li&&/ul&&br&flickr&br&&img src=&/5c58cccb214c9cf3e546a_b.jpg& data-rawwidth=&1125& data-rawheight=&6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5& data-original=&/5c58cccb214c9cf3e546a_r.jpg&&&br&&br&网易新闻&br&&img src=&/bde517a2dcb85_b.jpg& data-rawwidth=&2250& data-rawheight=&6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50& data-original=&/bde517a2dcb85_r.jpg&&
全景图式导航(Panorama Navigation)?利端:充分利用左右滑手势进行页面切换:滑动过程中页面跟随手指,让用户形成对产品的控制感和更明确的层级感“路标”(推荐、歌单、主播电台、排行榜的红字)作用的页面元素作为指引弊端:无法在当前屏看到全部导航…
&b&将会逐渐是。&/b&&br&&br&多年以后,面对巨无霸汉堡,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 Chrome 把小扳手改为三线图标的那个遥远的下午。&br&&br&我这样理解设计的基本任务:通过设计出的系统表象,把设计者所理解的设计模型传达给用户,使用户建立起自己的用户模型,从而让用户理解这个图标(在本题的语境下)有着什么功能。&br&&br&简单地说,设计即沟通。我们想要用户接受一个设计模型,就要让图标与用户平时所接触的类似功能的东西有某种联系。&br&&br&比如 Gmail 的信件,比如闹铃类应用常用的两脚闹钟,比如音乐应用常用的唱片。&br&&br&而菜单图标的联系有两条路子:关注现实世界中的对应物;关注功能本身的概念特点。&br&&br&前者的范例是扳手与齿轮,它们在现实生活中意味着修改与设置;后者的范例是三线图标,它则模拟了菜单本身的横条形模样。&br&&br&在信息时代的初期,这时图标设计刚从现实生活中分娩而出,不宜太过脱离母体本身。这个时候,越拟物的便越是最佳形式,所以扳手与齿轮会在以往的日子里大行其道。&br&&br&而随着信息时代逐渐成熟,已全面占据人们生活的时候,图标设计会逐渐形成全新的品味。这个时候,关注功能本身的概念特点,会比单纯拟物更能表达设计者的意图。&br&&br&因为两脚闹钟已经没人使用;因为知音少,唱片有谁听;因为扳手与齿轮也早已落架生尘。&br&&br&并且,这个改变很可能是无法逆转的:越多设计者使用,就会有越多的用户认同,从而有越多的设计者使用。这是一条有着强大正反馈的路径。&br&&br&所以,扳手齿轮曾经是表现菜单的最佳形式,而三线图标&b&将会逐渐是&/b&表现菜单的最佳形式。
将会逐渐是。多年以后,面对巨无霸汉堡,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 Chrome 把小扳手改为三线图标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我这样理解设计的基本任务:通过设计出的系统表象,把设计者所理解的设计模型传达给用户,使用户建立起自己的用户模型,从而让用户…
事实上,iOS 7 以前,许多逻辑清晰的使用&b&「抽屉式导航」&/b&(呼出左侧菜单)的 App 交互是这样的:&br&&ul&&li&当前层次在&b&主界面&/b&时,Navigation Bar 左侧按钮(屏幕左上角按钮)为菜单呼出键,点击用于&b&呼出左侧菜单&/b&,右划手势同样用于呼出左侧菜单;&br&&br&&img src=&/aa9f4bbef649f4b11c1d48dee1f5d4df_b.jpg& data-rawwidth=&14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80& data-original=&/aa9f4bbef649f4b11c1d48dee1f5d4df_r.jpg&&&br&&/li&&li&当前层次比主界面深的界面(以下简称&b&次界面&/b&)时,Navigation Bar 左侧按钮为正常返回键,点击用于&b&返回上一层&/b&,大多数 App 没有专门的右划手势。&br&&img src=&/37eae68f335bb96c4de33a70cc33a1d9_b.jpg& data-rawwidth=&14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80& data-original=&/37eae68f335bb96c4de33a70cc33a1d9_r.jpg&&&br&&/li&&/ul&&br&而在 iOS 7 中,在导航层数大于1时(即当前界面是由其他界面&b&「push」&/b&过来),增加了从屏幕左侧边缘右划实现返回键功能的手势,所以:&br&&ul&&li&&b&主界面&/b&并没有返回上一层的需要,增加的手势操作&b&并不影响&/b&原有&b&呼出左侧菜单&/b&操作;&br&&/li&&li&&b&次界面&/b&增加的手势操作,可以实现从屏幕左侧边缘右划&b&返回上一层&/b&。&br&&/li&&/ul&&br&总的说来:&br&&blockquote&原有的右划手势只在主界面上对应了点击 Navigation Bar 左侧按钮,而在 iOS 7 中右划手势在主界面和次界面中都对应了点击 Navigation Bar 左侧按钮。&b&这统一了右划手势的操作逻辑。&/b&&/blockquote&&br&例如,在次界面中连续点击左上角最终会返回主界面并呼出左侧菜单,连续右划也可以实现同样功能。&br&&img src=&/09d9c37c35e43e89fc2b_b.jpg& data-rawwidth=&232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20& data-original=&/09d9c37c35e43e89fc2b_r.jpg&&&br&&br&==========补充==========&br&&br&有的 App 右划手势是全局的,应该为了在&b&次界面&/b&里也可以使用右划手势切换左侧菜单中项目,这种情况确实在 iOS 7 中会无法完成原操作。&br&&br&不过个人认为导航太深的 App 配合「抽屉式导航」的交互本身就不太合适。&br&&ul&&li&导航太深的 App,从一个项目A的深层次界面跳转到另一个项目B时,再次点击项目A后,很多 App 并不会回到之前的项目A的深层次界面,用户撤销该操作的代价太大。&br&&/li&&li&相反,导航不深的 App,如果跳转项目后想回到之前的界面,操作代价小得多。&/li&&/ul&
事实上,iOS 7 以前,许多逻辑清晰的使用「抽屉式导航」(呼出左侧菜单)的 App 交互是这样的:当前层次在主界面时,Navigation Bar 左侧按钮(屏幕左上角按钮)为菜单呼出键,点击用于呼出左侧菜单,右划手势同样用于呼出左侧菜单;当前层次比主界面深的界…
问这个问题那天看到 &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的改版,访问时会出现一个浮层提示这里是菜单。Jared Spool 随后在 Twitter 上发了一条 Tweet 评论 &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的改版:&br&&blockquote&If you have to tell me where you’ve hidden all my “favorite sections,” maybe your nav is broken.&/blockquote&之前有看过很多关于汉堡 / 三线 icon 的讨论,大致观点分为两派:Facebook、Path 等热门 App 已经教育了用户,不论对错我们跟着一起用至少是安全的;另一种观点是这类 icon 会造成误解,做出良好的实现非常不易,很容易出现可用性的问题(&a href=&/dont-make-these-mobile-menu-mistake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on't Make These Mobile Menu Mistak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我个人的感觉是这个 icon 在各种地方和各种场景下都在被使用,我们为这个 icon 引入了「上下文」的概念。相比其他的 icon(垃圾桶、叉子、气泡、旗子……),汉堡 / 三线 icon 在不同的场景下作用是&b&非常不一样&/b&的:&br&&br&在 iOS 的列表编辑界面下,汉堡 / 三线菜单的作用是拖用排序,主要设计移动似乎可能大概来自下图中的拖动开关。当然这只是原生配置,也有不少 App 不再遵循这个设定(Mailbox),而使用直接拖动的设计。&br&&br&&img src=&/f281c5fd89831b01efa117c08eaa6d69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f281c5fd89831b01efa117c08eaa6d69_r.jpg&&&br&在 iOS 原生设计之后,Path、Facebook 的 Left Nav 菜单 icon 也使用了这个样式,虽说这两个设计的用途不一样,但还是依旧保持了共同点:拖动。这种全新的设计模式被采用之后很多 App 跟进使用了这种方式,&b&导致大家都觉得这类汉堡 icon 背后都藏着一个菜单&/b&。&br&&br&可是随着移动设备的越来越多,导致「Mobile First」的观点和 RWD 的深入人心,Desktop Web 端设计也逐渐偏向 App,我们会使用很多 App 上经常使用的 icon 和布局形式。&br&&br&现在来看我认为三线 icon 在未来的 Desktop Web 上将越来越不是问题,但前提是我们做出的页面设计更加 &b&Content First&/b&,将内容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混乱排版和布局中的三线菜单会带来更多的可用性问题,致使我们也会做出 &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一样的提示来告诉用户。&br&&br&Mobile 和 Desktop 也许会加速融合,在 App 中看到的设计将会更多的出现在 Desktop Web 上。
问这个问题那天看到
的改版,访问时会出现一个浮层提示这里是菜单。Jared Spool 随后在 Twitter 上发了一条 Tweet 评论
的改版:If you have to tell me where you’ve hidden all my “favorite sections,” ma…
转自己的过来:&blockquote&&ul&&li&数据可视化;(不只是天气app,许多种类的app都可以融入数据可视化)&br&&/li&&li&手势手势手势;(能用就用)&br&&/li&&li&结构模型; (不要再用苹果默认的或千篇一律的结构了)&br&&/li&&li&动画无处不在;(app应该像变形金刚一样,变形的时候kakakaka。。。)&br&&/li&&li&好听的声音;(一定要好听才行,参考xbox smart glass)&br&&/li&&li&细节、趣味、彩蛋、小游戏; (一个出色的例子就是olo游戏进行中菜单开合的音效)&br&&/li&&li&令人反思的; (我不知道我在说什么)&br&&/li&&/ul&&/blockquote&来源: &a href=&/?p=1942&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p=1942&/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转自己的过来:数据可视化;(不只是天气app,许多种类的app都可以融入数据可视化)手势手势手势;(能用就用)结构模型; (不要再用苹果默认的或千篇一律的结构了)动画无处不在;(app应该像变形金刚一样,变形的时候kakakaka。。。)好听的声音;(一定…
难道没有人记得&br&&b&这不就是windows mobile的开始菜单吗&/b&&br&10年前就有了啊&img src=&/14f545be9c075d48aab84c3f5569ce43_b.jpg& data-rawwidth=&238& data-rawheight=&31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8&&
难道没有人记得这不就是windows mobile的开始菜单吗10年前就有了啊
现在为止,我看到有下面这些方案:&br&&br&&ul&&li&&b&迟早会后悔型&/b& ── 置 iOS 7 的右滑反馈不顾。自己玩自己陈旧的那一套路数。甚至,右划拉出左侧导航菜单这样的事情也只会存在于第一层主界面,其它层级怎么滑都没有任何反应。如 Path 这个傻瓜应用;&br&&br&&/li&&li&&b&没有 tab bar 只有左划,如果返回路径太长或许会累死型&/b& ── 右划拉出左侧菜单这个事件只存在于第一层主界面。其它界面的右滑是 iOS 7 推崇的返回(是不是按着边缘就无所谓计较了吧)。如果这个应用因为左侧菜单而放弃 tab bar,那么势必在层级太多的时候返回路径太长而有时候会过度疲惫。如知乎 iOS 客户端。&br&&br&&/li&&li&&b&因为 iOS 7 的右划返回手势而放弃左侧导航菜单重新拥抱 tab bar 型&/b& ── 如 Facebook ── 不过狡诈如他们还有左划右侧菜单。&br&&br&&img src=&/32a1c213c4aafcff061ca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32a1c213c4aafcff061ca3_r.jpg&&&br&&/li&&li&&b&就是那么酷就是那么有型无所谓后悔型 ── &/b&置 iOS 7 的右滑返回不顾,任何界面的右划都是拉出左侧导航菜单,想要返回就点击左上角的剪头。路径太长怎么办?不怕,跟 Safari 一样,长按会有捷径出现!如帅到爆 Dropbox 客户端 Boxie. &br&&br&&img src=&/abf2cc46d5a2c5085bda5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abf2cc46d5a2c5085bda5f_r.jpg&&&br&&/li&&li&&b&神经错乱型 &/b&── 只有严格从左侧边缘右划才能返回,普通的右划呼出左侧导航菜单 ── 这样居然也可以!因为删除太快,我没有记住应用的名字,很可惜。&/li&&/ul&
现在为止,我看到有下面这些方案:迟早会后悔型 ── 置 iOS 7 的右滑反馈不顾。自己玩自己陈旧的那一套路数。甚至,右划拉出左侧导航菜单这样的事情也只会存在于第一层主界面,其它层级怎么滑都没有任何反应。如 Path 这个傻瓜应用;没有 tab bar 只有左划…
左侧滑出导航 就是 Left Nav. Flyouts&br&&br&这里有一篇文章,讨论什么情况下不要使用Left Nav. Flyouts,什么情况下较适合使用&br&&a href=&/post//hamburgers-basements-why-not-to-use-left-nav-flyout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Jxnblk - Blog&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对楼主来说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下上几十上百个这两类做法的app,反复使用,自己体会其中的异同,&br&看别人的分析介绍只能让你停留在“知道”阶段,得实践体会才能“懂得”,&br&然后甚至你可以就做两版设计,一个是底部tab导航,一个是左侧滑出导航,来比较。
左侧滑出导航 就是 Left Nav. Flyouts这里有一篇文章,讨论什么情况下不要使用Left Nav. Flyouts,什么情况下较适合使用对楼主来说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下上几十上百个这两类做法的app,反复使用,自己体会其中的异同,看别人的分析介绍只能让你…
目前app的导航设计主要包括:1.抽屉式导航,2桌面式导航,3列表式导航,4Tab导航、5图库式导航、6顶部tab切换,7.选项卡&/p&
抽屉式导航:抽屉式导航是目前比较流行,应用也比较多一种导航方式,这种导航的核心思想就是隐藏,将最主要的信息显示在界面上,而将非核心的信息隐藏,抽屉式导航内可以是二级列表导航如人人网,也可以是一些重要信息展示如:path的消息通知,还可以是一些重要的操作选项入口:如朋友网的聊天、嘀一嘀、圈子等。这种导航方式的优点是:导航的条目不受数量限制,而且可根据选项的重要等级选择提供入口,或者将内容展示,操作灵活性比较大。缺点是:对于那些需要经常在不同导航间切换或者核心功能有一堆入口的app不适用。同样应该注意的是:使用抽屉式导航时应该与用户密切相关的操作放置在首页,如path的发布操作。&/p&
桌面式导航:桌面式导航是将app各项重要功能的操作入口以卡片的形式放置在桌面上,用户可根据需要进入每个功能的子系统。这种导航方式,桌面的每一个功能入口都是平等的,没有重要等级之分。例如Flipboard、淘宝。这种导航方式可以根据用户需求个性化设置,用户可以自己添加选项入口。&/p&
列表式导航:列表式导航与桌面式导航类似,每个列表项代表相应的功能的子系统,这种导航方式适用于类别、方式、类目比较多的情况,适合整理分类,但是要注意使用这种导航方式避免层级过深,尽量不要超过3层,否则用户很容易迷失在信息当中。 &/p&
Tab 导航:这种导航方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导航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及时在不同选项之间进行切换,用户能清晰的知道目前所在位置,缺点是选项数量有限,页面展示位3-5个,有更多的选项操作时可将最后一项设置为更多,将一些次要功能放置在更多里。并且这种显示方式会占用屏幕的一行空间。&/p&
图库式导航:图库式导航应用于页面内容为分组式浏览,主要应用在有一组内容相关、有相同标签子项目的app,如pulse、优酷等。这种导航的优点就是能能看到导航下的推荐子项目,没必要时不必切换页面。&/p&
选项卡式导航:选项卡式导航适用于架构简单,适用于浏览的页面,主要优点就是操作简单、隐喻明显,只需要手指左右滑动,缺点是:承载选项的数量有限,最多不超过20个。&/p&
当然这些导航方式不是孤立的,对于内容比较复杂的app会常常混合其中的几种导航,至于app应该采用哪种导航架构,首先应该根据app 的特性选择适合哪几种导航模式,然后再根据各个导航的优缺点确定适合的导航方式。&/p&
欢迎补充交流以及拍砖!&/p&&br&
目前app的导航设计主要包括:1.抽屉式导航,2桌面式导航,3列表式导航,4Tab导航、5图库式导航、6顶部tab切换,7.选项卡 1. 抽屉式导航:抽屉式导航是目前比较流行,应用也比较多一种导航方式,这种导航的核心思想就是隐藏,将最主要的信息显示在界面上,而…
的确,如果对Timeline而言,滑出的菜单是第二维度,也就是说Path 2.0有Timeline、左侧滑出、右侧滑出三个维度。&br&但是,对于微信而言,下方的TabBar里的4个button分别对应的页面就是微信的四个维度。如果在算上每个页面里面还有Navigation的大量深入页面,微信的维度更多。&br&如果“单单”从维度数量计算,微信绝对比Path 2.0多的多。(Facebook确实设计不好,所以这里暂且只讨论Path和微信)&br&&br&但是,微信使用的是标准的TabBar + Navigation + TableView的模式,也就是标准的有头有尾的“上中下”模式(上:导航条
中:滚动视图
下:标签栏)。这种模式早已成为了iPhone的标准应用格式,绝大多数应用类APP都是这种格式,用户也已经非常习惯。所以,微信没有挑战用户习惯,没有提高教学成本,微信更加中规中矩,所以微信的设计是安全的,张小龙可以把重心放在功能和体验上。&br&&br&而Path 2.0的的设计是针对Path 1.0的优化。在Path 1.0时,使用的是标准的“上中下”模式,和微信一样。但是Path的设计者发现,用户更多的是停留在一个页面,很少在TabBar中的几个标签之间切换。(当然,这和Path本身的内容也有关系,Path 1.0更类似instagram,重点是Timeline,其他几个标签只是一些不太重要的辅助功能,而微信每个标签都有独特的功能,使用的频率差距不象Path那么大)&br&那么,Path既然发现了用户基本都是停留在了Timeline页面,所以Path 2.0的改版的目标就是“只给用户提供一个页面”。但是,在取消了TabBar标签栏,只有一个Timeline页面的情况下,用户仍然需要处理好友信息、通知、更改设置等,于是Path就设计了滑出页面,这个滑出页面对用户而言不是一个独立的页面,而是对当前Timeline页面的一个补充,不会直接切换页面,而是占用屏幕的一部分,只需要短暂的处理完用户的需求后就把屏幕的控制权还给Timeline。其实,这个滑出页面很像Web上的侧边栏,他们不会长期吸引用户的目光,但是在用户有特定需求时,能够立刻在侧边栏找到需要的按钮。&br&&br&Path 2.0的风险是,他用了一种新颖的交互模式,打破了用户已有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了教学成本。但是,当这种新的交互模式越来越普及之后,教学成本逐渐降低,用户逐渐养成习惯,那么他也会成为一个标准。目前已经有这种趋势。也有可能在未来的iOS SDK中可能会加入新的组件来直接实现这种交互。但是这种交互是否能够真正大量普及,还需要时间的检验。&br&&br&而且iPhone未来屏幕尺寸的变化也会影响交互的设计。如果iPhone的屏幕变成640*1136,那么Navigation的返回按钮的触摸死角问题会更严重,用户手持手机的稳定位置改变会导致屏幕的触摸热区和死角位置变化,新的交互设计需要估计用户的手指长度、触摸舒适感等等。更多的采用手势进行交互变的更加重要,固定位置的Button出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
的确,如果对Timeline而言,滑出的菜单是第二维度,也就是说Path 2.0有Timeline、左侧滑出、右侧滑出三个维度。但是,对于微信而言,下方的TabBar里的4个button分别对应的页面就是微信的四个维度。如果在算上每个页面里面还有Navigation的大量深入页面,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锁定主菜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