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考试,大家用的都是哪个出版社的教材啊?

华图·2014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系列教材: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最新版)(附2014笔试高分攻略及题库+2013最新真题及解析+39元面授课程代金券)- 蔚蓝网|蔚蓝书店|蔚蓝网上书店 - 买书就上蔚蓝网
您的浏览历史
升级珍藏版">
<img src="/s2//8004449.jpg" alt="这个历史挺靠谱-全三册-<>升级珍藏版">
升级珍藏版">这个历史挺靠谱-全三册-<>升级珍藏版
顾客评分:
已有0人评论
定&&价:45.00&&&&&&&&&&&&&
vip(2-3星):
43.65&&&&&&&&
svip(4-5星):42.75
字数:776000&&&&&
页数:362&&&&&
开本:大16开&&&&&
包装:平装
亮点一:  教材体例全新编排,版式活泼、设计美观,知识点完全依照考试大纲执行。部分教材后附有2012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详细解析。  亮点二:  6本试卷,每本均包含10套预测题,每套题后面均配答题卡,模拟真题答题环境,题型、题量与真题完全吻合。  亮点三:  免费赠送2013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2014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  亮点四:  购书即可获赠华图教师网价值39元的网络课程学习代金券,更多资料,等您来拿!
《华图·2014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系列教材: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最新版)》属于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系列教材,是专为参加全国各地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而编写的考试辅导用书。《华图·2014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系列教材: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最新版)》主要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内容。《华图·2014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系列教材: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最新版)》的编写严格依据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大纲,最大限度地贴合考纲与实际考情,可以帮助考生针对考试趋势作出有效的复习。
第一模& 块教育基础考点归纳重点提示题型分布模拟练习练习一练习一参考答案及名师点睛练习二练习二参考答案及名师点睛练习三练习三参考答案及名师点睛练习四练习四参考答案及名师点睛第二模& 块学生指导考点归纳重点提示题型分布模拟练习练习一练习一参考答案及名师点睛练习二练习二参考答案及名师点睛练习三练习三参考答案及名师点睛练习四练习四参考答案及名师点睛第三模& 块班级管理考点归纳重点提示题型分布模拟练习练习一练习一参考答案及名师点睛练习二练习二参考答案及名师点睛练习三练习三参考答案及名师点睛练习四练习四参考答案及名师点睛第四模块学科知识、教学设计考点归纳重点提示题型分布模拟练习练习一练习一参考答案及名师点睛练习二练习二参考答案及名师点睛练习三练习三参考答案及名师点睛练习四练习四参考答案及名师点睛第五模& 块教学实施考点归纳
摘要与插图
三、材料分析题  在幼儿园时,儿子幻想拥有一头霸王龙的坐骑;到一、二年级时渴望拥有一座自己的天文台,发现一颗彗星,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四年级时,儿子想在哈利·波特的世界里,得到一根魔力棒,一抖肩,获得别人羡慕的眼光;到初中时,儿子想当AULDEY的总裁;可突然有一天,儿子的梦想由神圣变得平庸,由高级变得低俗,只想做乡下奶奶家一只自由自在的狗。是什么让儿子象牙塔的梦轰然倒地?是什么让儿子的梦想蜕变得如此简单?  请根据教育学相关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是什么改变了“儿子”的梦想?  (2)你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什么?  练习一参考答案及名师点睛  一、单项选择题  1.[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隐性课程又称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  2.[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西欧)。  3.[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长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于一时不能提取,所以属于暂时遗忘,它在适宜的条件下是可以恢复的。  4.[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5.[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意思是:按照一定的时间或季节进行正课的教学,休息的时候也必须有各种课外作业。它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6.[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  7.[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及方位知觉等。  8.[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教育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能在何种程度上明确地想象到自己活动的目的。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教育目的处于核心地位,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类进行改革的依据。  9.[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义务教育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国家有开办学校、任用教师、提供教材等便利儿童入学的义务;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有接受教育的义务;家长有让子女入学接受教育的义务;学校有提供教育服务的义务。D项错在“免费”和“优质”两个词上,按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免学费和杂费,而不是全部,优质教育是学校教育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是学校教育所追求的目标,而并非义务。  10.[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制度保证。  11.[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欧洲现代学制有三种类型:(1)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这种学制。(2)美国单轨制。(3)苏联型学制、中间型学制或是“Y”型学制。  12.[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教师劳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再创造性、劳动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以及劳动效果的隐含性。教师劳动不具有预期性,因为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13.[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模仿性和“向师性”同时说明学生很容易受到教师的言谈举止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出应有的表率。这也是教师的示范性的表现。  14.[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职业角色主要有:“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示范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15.[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师生关系模式有三种:放任型、专制型以及民主型。放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是以无序、随意、放纵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的。在教学中,以这种师生关系模式为主的教师采取放任的作风,却不负任何实际责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要他们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教师不控制学生的行为,也不指示学习的方法,一切活动由学生自己进行。  16.[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是所实施的课程与预定的课程变革计划之间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则课程实施越成功;相互调适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际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课程创生取向(也称课程缔造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缔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17.[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在课程设计模式中,“泰勒原理”在组织学习经验时提出了应遵守三个准则,也是课程组织的三个原则: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连续性是指课程的“广度”范围之内的水平组织,是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是指将课程内容、学习经验和学习材料按某种联结的次序组织起来,是课程的“深度”范围之内的垂直组织规则,即对同一课程要素作更深、更广、更复杂的处理;整合性是指在不同的课程内容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整合由于分割所造成的知识点支离破碎的状态,以达到最大的学习累积效果。  18.[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又叫学科课程,它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他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强调各门课程各自的逻辑体系。  综合课程是指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而为一的课程形态。针对分科课程精细的学科化倾向,力图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日益综合化的需要。  根据两者的定义我们可以判断D项小学数学属于分科课程,其他都属于综合课程。  19.[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角度,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其中一级课程、二级课程、三级课程分别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对于每种课程属于哪一级考生要能够区分。特别是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很多考生容易记混,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20.[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题干的其他选项考点: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加涅提出了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华生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21.[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问卷法是采用书面问答的方式,要求被试回答研究者提出的问题,以获得被试心理和行为表现资料的方法。根据问题的回答方式,可以分为开放式问卷法和封闭式问卷法。开放式问卷的回答形式是不固定的,答题者可以自由发挥。封闭式问卷的回答形式是事先固定好的,比如“是”、“不是”或“喜欢”、“不喜欢”等。访谈法与问卷法类似,只是访谈法是通过口语问答的方式进行的。实验法主要是通过控制条件,观察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22.[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桑代克的著名实验是饿猫迷笼实验,他的试误说的理论体系也是建立在这一实验基础之上的。因此,桑代克是通过动物学习的研究,建立起了教育心理学的体系。  23.[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心理学中有五大流派,分别是: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学派和精神分析学派。其中,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冯特、铁钦纳等;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詹姆士、杜威等;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维特海默、苛勒、考夫卡等;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荣格、埃里克森等。这些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为客观题考点。  24.[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小学生阶段是身心各方面迅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对个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心理学的理论都主张小学阶段即童年经历对个性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25.[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对于身体有缺陷的儿童,要通过发挥其擅长的方面来弥补他的不足,或者通过建立儿童克服困难的决心来使得儿童取得更大的成就。这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的特点。  26.[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智商的平均值是100,处于70以下属于智力低下,处于70—79属于边缘水平,处于80—89属于中下水平,处于90—109之间属于中等水平,处于110—119属于中上水平,处于120—139属于优秀水平,处于140以上属于智力超常。对于智力分数的分段,也是需要掌握的。  27.[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从题干来讲,出题者主要想让考生区分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这两种相对的认知风格。B、D两项为干扰项。场独立型是很容易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其他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场依存型是在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其他背景中分离出来时感到困难,即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一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提出来的,其主要从认知的选择性角度出发。发散型与辅合型相对,由吉尔福特提出,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性的新观念;这种分法主要从认识的方向性出发。深思型与冲动型相对,指个体面对一个问题不急于回答,倾向于深思熟虑,这主要是从认知的深度出发。考生在解答这道题时抓住“干扰”这个题眼,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28.[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智商的平均值是100,处于140以上属于智力超常,处于70以下属于智力低下。  29.[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选项中的四项。0—2岁的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他们的主要特点是出现了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同时了解了物体恒存。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具有不可逆性,泛灵论以及自我中心,出现了表象和形象图式。7—12岁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时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思维可逆转,理解了守恒概念,去自我中心化,思维向具体逻辑思维发展。12岁以上的儿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他们已经能够运用假设进行推理。所以,出现守恒应该是第三个阶段,即具体运算阶段。  30.[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个体的认知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0—2岁的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7—12岁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12岁以上的儿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因此本题选C。  31.[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桑代克提出了三条主要的联结学习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所谓效果律是指在试误过程中,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学习者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反应与这一特定的刺激之间的联结便会增强;若得到烦恼的结果,这种联结便会削弱。也就是说,满意的结果会促使个体趋向和维持某一行为,而烦恼的结果会使个体逃避和放弃某一行为。所谓练习律是指在试误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就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弱。也就是说,对于已经形成的某种情境与某种反应的联结,正确的重复会增强这一联结。所谓准备律是指在试误过程中,当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时,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烦恼;反之,当这一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也就是说,学习者在进入某种情境时所具有的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到某种反应的学习。  32.[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本题的题干即为强化的定义。在解答本题时,如果考生不知道强化的定义,可以根据选项进行排除,A、C、D三项都是指一种具体的行为或事物,只有强化才能既表征一种事物,又概括一系列的措施。  33.[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强度律是指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我们清晰地感知。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声音要洪亮,语速要适中,板书要清晰,要让全班同学听得懂、看得见。  34.[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过度学习就是指如果达到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时效果最好。根据题干中的要求,需要再读3遍。  35.[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信号学习是指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研究中包含这类学习;连锁学习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各种动作技能的学习,离不开连锁学习;艾宾浩斯无意义音节的记忆学习,纯粹是机械学习,因为这里的学习材料本身没有意义;有意义学习是理解材料意义的学习。  36.[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自我中心指不能从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样。  37.[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略  38.[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例如汉语的字词教学和英语单词的教学。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如“鸟”有“前肢为翼”和“无齿有喙”这两个共同的关键特征,其他如体型的大小、羽毛的颜色、是否能飞等均属无关特征。掌握了关键特征,就掌握了概念的一般意义。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命题首先要了解组成命题的有关概念的意义。如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一命题时,如果没有“圆”、“直径”、“半径”等概念,便不能获得这一命题的意义。本题中是在学习“书”、“book”这两个符号,因此属于表征学习。  39.[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桑代克提出了共同要素说,贾德提出了经验类化说,奥苏伯尔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布鲁纳没有提出相关的迁移理论,而是提出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40.[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思维定势也称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通常表现为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或者解决问题。功能固着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事物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例如,对于电吹风,一般人只认为它是吹头用的,其实它还有多种功能,可以做衣服、墨迹等的烘干器;砖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建筑,然而我们还可以用它来当武器、坐凳等。  41.[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可以把迁移分为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两类。其中,处于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叫垂直迁移。故B项属于垂直迁移。而A项属于顺向迁移;C项属于具体迁移;D项属于远迁移。  42.[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题干就是变式的定义。本题相对比较简单,其他几项都不是教育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因此直接排除。  43.[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高原现象是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一种进步暂时停止的现象。它的出现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当练习成绩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继续进步不需要改变现有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方式方法,而代之以新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新的方式方法。旧的技能结构限制了人们按照新的方式组织动作。在没有完成这种改造之前,练习成绩只会处于停顿甚至暂时下降的状态。二是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的练习兴趣有所下降,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或者因身体疲劳等而导致练习成绩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必须指出的是,高原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也不能表明动作技能的掌握已临近学生身心发展的极限,相反它就像是黎明前的黑暗。高原现象并非是不能再进步的代名词,只要突破这一关,学习者获得的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创造性的成果也往往发生在高原期之后。因此根据高原现象出现的原因,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高原现象在练习初期不会出现。  44.[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解答该题时认真审题是很有必要的,考生要对技能的划分标准有清晰的认识,同时还能够对题干中的几项活动在不同的分类系统中进行分类。将技能划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话,观察、计算归属为心智技能,而做广播体操属动作技能或称为操作技能。因此这两种划分标准排除。三种活动都是一般个体都会的,不是专门性技能,因此选A。考生还可以直接根据排除法来排除C、D两项,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指的是同一个概念,因此只能在A、B中选,缩小范围后再对A、B进行区分就可以了。  45.[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知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别。根据知识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感性知识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应。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描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根据反应活动的形式不同对知识进行的分类。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46.[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本题题干就是头脑风暴法的定义。发散思维训练是让个体对事物的某一特点为扩散点,充分设想事物的各种可能性的方法。C、D两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因此排除。  47.[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赫尔巴特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他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正如赫尔巴特所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他把教育与教学结合起来,强调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统一。  48.[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影响又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所谓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信息。A项“教育媒介”、B项“教育内容”、D项“过程与活动”都属于教育影响的内容,据此可以排除这三个选项。教育系统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即教师和学生。  49.[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唐朝官学,号称“六学二馆”,六学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隶属国子监,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崇文馆。这是唐朝的最高学府。从题目的描述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相关的教育,这是受教育权的问题。因此可选出答案C。  50.[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题目中的关键词是“看清题目”、“画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问题解决一般过程中的理解问题阶段,理解问题这一步需要做的是很好地对问题进行表征,形成对问题的正确理解。因此本题貌似在考画示意图,实际在考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问题这一步骤的意义。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不同发展阶段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上一阶段的发展水平影响下一阶段发展方向的选择。因此,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期。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则更晚。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互补性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其次,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年轻一代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育工作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切实地提高。  2.[参考答案]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应具备以下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包括思想素养、政治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学科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具备所教学科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教育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教育能力。  (3)能力素养,包括基础能力素养和职业能力素养。基础能力素养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智能素养和言语能力素养;职业能力素养要求教师具备教学能力素养和教研能力素养。  (4)身体素养。  (5)心理素养,包括认知素养、情感素养和意志素养。  3.[参考答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精选教材。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就必须精选。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此外,在选择这些基本的经验作为教材内容的同时,还必须包括基本的、典型的事实材料,配合这种教材来阐明概念、原理的适用条件有助于迁移的产生。(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结构化是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的各种内在关系。一体化指教材的各构成要素能整合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网络化是一体化的引申,指教材各要素之间上下左右、纵横交叉联系要沟通、突出各种基本经验的联结点、联结线。这种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习迁移的产生。(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先教什么、学什么,后教什么、学什么,处理好这种教学与学习的先后次序是非常必要的。(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结合实际学科的教学来教授有关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这不仅可以促进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而且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迁移的意识性,从根本上促进迁移的产生。  4.[参考答案](1)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问题情境对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  (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的因素。因为智力中的推理能力、理解力、记忆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成分都影响着问题解决。动机是促使个体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对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有重要影响。动机的性质和动机的强度会影响解决问题的进程。  (3)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思维定势有时也称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通常表现为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或者解决问题。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如定势使解决问题的思维刻板化。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事物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  (4)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作为原型的事物或现象多种多样,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之中。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的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5)情绪状态。情绪状态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紧张、烦躁、悲伤等消极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而乐观、平静的积极情绪则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
0人参与评分
很好(5星,4星):
一般(3星,2星):
不推荐(1星):&&&
写购物评价,赢购物积分,可换购物券!好书不要私藏哦,分享给别人吧!
温馨提示:由于每位咨询者提问时间及蔚蓝网促销等不同原因,以下回复仅对提问者3天内有效,其他网友仅供参考!
1件商品成功放入购物车
购物车共件商品,商品金额合计¥97.10
购物车中已有该商品
非常报歉,本商品没有库存暂时无法购买,如果您仍需要该图书
请输入邮箱做缺货登记,到货后我们会给您发邮件通知。
非常抱歉,您购买的数量超过库存,当前最多可买303件,请您修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