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的性质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师生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

(6分)下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师生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1)甲、乙、丙三个装置中共同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还可以..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6分)下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师生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1)甲、乙、丙三个装置中共同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还可以          。(3)为了进一步验证NO2和水的反应,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人②试管,应如何操作?                       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可吸收N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3)先关闭b,再关闭a,然后打开c,用手捂住试管②(合理答案均给分)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10分)下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师生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
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和甲装置相比_作业帮
(10分)下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师生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
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和甲装置相比
(10分)下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师生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
(1)&&&&&&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有 &&&&&&&&&&&&&&&&&&&&&&&&&&&&&&&&&&&&&&&&& (3)为了进一步验证NO 2 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做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 &&&&&&& &,再打开弹簧夹 &&&&&&&&&&& &,才能使NO 2 气体充满②试管。
&(4)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如何操作 &&&&&&&&&&&&&&&&&&&&&&&&&&&&&&&&&&&&&&&&&&&&&&&&&&&&&&&&&&&&&&&&&&&&&&&&&&& 。(5)②试管中的NO 2 和水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最大值是 &&&&&&&&&&&&& (气体体积按标准状况计算)。
(1)Cu + 4H +
+ 2NO 2 ↑+ 2H 2 O&&&(2分)(2)①可以控制反应。(1分)②吸收NO 2 气体,防止污染环境。(1分)(3)关闭c;打开a、b。(2分)(4)先关闭b,再关闭a, 然后打开c,用手捂住(热水、热毛巾、加热)试管②。(合理答案均给分)&(2分)(5)1/22.4mol·L -1 或0.045mol·L -1 &&(2分)陕西省西安铁一中、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D1、HeD4、CD12、ND14、OD16、FD19、NaD23、MgD24、AlD27、SiD28、SD32、ClD35.5、KD39、FeD56、CuD64、ZnD65AgD108ID127一、单项选择(每空2分,共48分)1.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A.H2SO4、NaOH――腐蚀品B.CH4、C2H4――易燃液体C.CaC2、Na――遇湿易燃物品D.KMnO4、K2Cr2O7――氧化剂2.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时,必须在反应物中加入碎瓷片以防止暴沸的有A.制银镜B.制二溴乙烷C.裂化石蜡D.蒸馏石油3.下列物质存放方法正确的是A.少量的钠保存在无水乙醇中B.药品柜的同一层不可同时存放浓硝酸和浓氨水C.少量白磷保存在二硫化碳中D.硅酸钠溶液保存在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4.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p(Ne)>p(H2)>p(O2)B.p(O2)>p(Ne)>p(H2)C.p(H2)>p(O2)>p(Ne)D.p(H2)>p(Ne)>p(O2)5.下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为序号物质杂质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①KNO3溶液KOH加入FeCl3溶液,并过滤②FeSO4溶液CuSO4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③H2CO2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④NaNO3CaCO3溶解、过滤、蒸发⑤CO2CO用澄清石灰水洗气⑥FeCl2FeCl3加入过量铁粉,过滤⑦CuCuO加适量稀硝酸后,过滤、洗涤⑧BaCO3BaSO4加过量盐酸后,过滤、洗涤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①②③⑤⑧6.下列各组气体在常温下能共存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A.NO和O2B.HCI和NH3C.H2和COD.SO2和CO27.同温同压下,对于等体积的一氧化氮(14N18O)和一氧化碳(13C18O)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相同的分子数和原子数B.含相同的分子数和电子数C.含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D.所含分子数和质量均不相同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1mol羟基所含电子数为10NA;②一定温度下,1L0.50mol?L-1NH4Cl溶液与2L0.25mol?L-1NH4Cl溶液含NH的物质的量不同;③1mol臭氧和1.5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④58.5g的NaCl固体中含有NA个氯化钠分子;⑤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molI2转移的电子数为6NA;⑥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等于0.1NA;⑦1mol乙烷分子中含有8NA个共价键;⑧在1L0.1mol?L-1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⑨常温下,7.1g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约为0.26.021023;⑩4.0g重水(D2O)中所含质子数为2NA。A.④⑤⑦⑧⑨B.②③⑧⑩C.只有③D.全部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B.配制150mL0.10mol/L盐酸 C.检验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氢气D.分离两种互溶但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10.过氧化氢的沸点比水高,但受热容易分解。某试剂厂先制得7%~8%的H2O2溶液,再浓缩成30%溶液时,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A.常压蒸馏B.加压蒸馏C.加生石灰常压蒸馏D.减压蒸馏11.下列各组物质仅用水就能鉴别的是:①NO2和Br2蒸气②硝基苯和苯③固体NaOH和KNO3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12.要使含有Ba2+、Al3+、Cu2+、Ag+等离子的溶液中的各离子逐一形成沉淀析出,下列所选择的试剂及加入试剂的顺序正确的是A.H2SO4―HCl―NaOH―CO2B.HCl―H2SO4―NaOH―CO2C.NaCl―Na2SO4―NaOH―CH3COOHD.Na2SO4―NaCl―NaOH―HCl13.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合物X受热分解:2XA↑+2B↑+4C↑,测得反应后生成的混合气体对O2的相对密度为1.05,在相同条件下,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11.43B.117.6C.80.01D.160.0214.下列实验操作、试剂保存方法和实验室事故处理,正确的是①不慎将浓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②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应向沸水中逐滴滴加1~2mL饱和的FeCl3溶液,并继续加热到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为止;③测定溶液的pH时,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用蒸馏水湿润过的pH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④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⑤实验室中,浓硝酸保存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细口试剂瓶中;⑥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有的NaCl,可以先加入AgNO3溶液,然后过滤;⑦在进行反应热测定时,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使用碎泡沫以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使用铜质搅拌棒进行搅拌、使用的酸碱正好反应、进行两到三次实验取平均值;⑧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离试管口约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⑨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⑩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湿润的玻璃管插入端,缓慢旋进。A.①②③④⑥⑧⑩B.②④⑤⑥⑦⑨C.③④⑤⑥⑧⑨D.①②④⑧⑩15.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末端插入溶液液面以下的是①用水吸收氨气时的导气管;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的长颈漏斗;③用NaOH溶液和新制FeSO4溶液制备Fe(OH)2时,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④用乙醇制备乙烯时所用的温度计;⑤分馏石油时测量温度所用的温度计。A.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16.若某氖原子质量是ag,12C的原子质量是bg,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g该氖原子所含质子数是B.该氖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gC.Wg该氖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molD.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是17.“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 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 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 ④实验室中采用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氟酸或浓硝酸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B..汽油或煤油存放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C.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D.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19.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氨气,能够防止倒吸C.以NH4Cl为原料,装置③可用于制备少量NH3D.装置④a口进气可收集Cl2、NO2等气体20.将总物质的量为nmol的钠和铝的混合物(其中钠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投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金属没有剩余,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VL。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x=V/(11.2n)B.11.2n<V≤22.4nC.V=33.6n(1-x)D.11.2<x≤22.4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蒸馏操作时应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液面下B.冷浓硫酸保存在敞口的铅制的容器中C.洗涤除去NaCl晶体表面附带的少量KCl,选用的试剂为饱和NaCl溶液或者75%乙醇。D.为了使过滤速率加快,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轻轻搅拌,加速液体流动22.将15mL2mol?L-1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40mL0.5mol?L-1MCln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Mn+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MCln中n值是A.4B.3C.2D.123.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向100mLCH4和Ar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mLO2,点燃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mL,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CH4和A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4B.1∶3C.1∶2D.1∶124.“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能耗小是该方法的一大优点B.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D.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2还可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二、填空题(共18分)25.(18分)0.80g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______。(2)取270℃所得样品,于57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________;(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0.10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mol?L-1(Ksp[Cu(OH)2]=2.210-20)。若在0.1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mol?L-1。三、实验题(共32分)26.(12分)下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师生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1)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①②。(3)为了进一步验证NO2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先关闭弹簧夹(填a或b或c),再打开弹簧夹和(填a或b或c)才能使NO2气体充满②试管。(4)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如何操作。27.(8分)某溶液由Na+、Cu2+、Fe3+、AlO2-、CO32-、SO42-、Cl-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取适量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产生白色沉淀,过滤;③在②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④在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据①可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2)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4)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28.(12分)实验室以含有Ca2+、Mg2+、Cl-、SO、Br-等离子的卤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水CaCl2和Br2,流程如下:(1)操作Ⅰ使用的试剂是 ,所用主要仪器的名称是 。(2)加入溶液W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CaO调节溶液Y的pH,可以除去Mg2+。由表中数据可知,理论上可选择的pH最大范围是 。酸化溶液Z时,使用的试剂为 。开始沉淀时的pH沉淀完全时的pHMg2+9.611.0Ca2+12.2c(OHD)=1.8mol?L-1(3)实验室用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CO2气体,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答案一、单项选择(每空2分,共44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DBDCDABCDDB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BDCACCDBCBAD二、填空题(共18分)25.(1)CuSO4?H2O(2分)(2)CuSO4=CuO+SO3↑(3分)CuSO4?5H2O(2分)102℃(2分)(3)Cu+2H2SO4=CuSO4+SO2↑+2H2O(3分)(4)2.210C80.2(各3分)三、实验题(共32分)26.(12分)(1)Cu+4H++2NO3-=Cu2++2NO2↑+2H2O(2分)⑵①可以控制反应、②吸收N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各2分)⑶c;a、b(各1分)⑷先关闭b,再关闭a,然后打开c,用手捂住(热水、热毛巾、加热)②试管。(合理答案均给分)(3分)27.(8分)(1)(1)Na+、CO32-(2分)(2)Ba2++SO42-=BaSO4(2分)(3)Cu2+、Fe3+(2分)(4)Na2CO3、NaAlO2、Na2SO4(2分)28.(12分)(1)CCl4分液漏斗(各2分)(2)除去溶液中的SO42D11.0QpH<12.2盐酸(各2分)(3)bd(2分)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搜资料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神七”于日升空,发射“神七”卫星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2、H2O、H2、NO,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出的大量“红烟”,其原因是(  )
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
B.NO遇空气生成NO2
C.CO2与NO反应生成CO和NO2
D.NO2和水反应产生NO和H2
(2010?烟台一模)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为防止在大灾之后疫病流行,全国各地向灾区运送了大量的各种消毒液,如NaClO溶液.某校探究性学习小组对消毒液次氯酸钠(NaClO)的制备与性质等进行了探究.甲同学:为制备消毒液,探究并制作了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NaClO溶液)发生器,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若通电时,为使生成的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则电源的a电极名称为负极(填“正”、“负”、“阴”或“阳”),与其相连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装置溶液中反应生成NaClO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乙同学:从某超市中查询到某品牌消毒液包装说明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主要有效成份为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mg/L.可用于各类家居用品、餐具、棉织衣物等的消毒,对彩色织物可能有褪色作用.切勿用于丝绸、毛、尼龙、皮革、油漆表面,勿用于铝、铜、碳钢制品.本品须密封,置阴凉暗处保存.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Ⅰ.阅读材料,根据学过的知识判断问题(1)室温条件下,该消毒液(NaClO)溶液的pH>7(填“>”、“<”或“=”),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lO-+H2O?HClO+OH-.(2)该消毒液还具有的化学性质是A、D(填序号).A.强氧化性&&&B.强还原性&&&C.不稳定性&&&&D.漂白性&&&&E.弱酸性Ⅱ.确定要研究的问题该消毒液对碳钢制品的腐蚀原理.Ⅲ.设计方案,实施探究(1)用烧杯取少量样品,将一颗光亮的普通碳钢钉放入烧杯,浸泡一段时间.预期的实验现象是钢钉表面有红褐色物质生成.(2)为了进一步探究碳钢钉在该消毒液(NaClO)中的腐蚀原理,丁同学设计了如图2实验装置,写出碳(C)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ClO-+2e-+H2O→Cl-+2OH-.
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顺利升空,并实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飞船的太阳能电池板有“飞船血液”之称,我国在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砷元素符号为As,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ⅤA族B.酸性:砷酸>磷酸C.镓元素符号为Ga,单质不能与水反应D.碱性:Ga(OH)3<Al(OH)3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脚印”等焰火让全世界为之欢呼、倾倒,这主要是利用了化学中“焰色反应”的有关知识B、神七宇航员所穿航天服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做成,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三鹿毒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是一种“伪蛋白”,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其化学式为C3H6N6D、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质”的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等人.蛋白质都是由氨基酸形成的不可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有丁达尔效应Cu+4H++2NO3_=Cu2++2NO2↑+2H2O.(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有①可以控制反应②吸收N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3)为了进一步验证NO2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做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c,再打开弹簧夹a、b,才能使NO2气体充满②试管.(4)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如何操作先关闭b,再关闭a,然后打开c,用手捂住(热水、热毛巾、加热)试管②.(5)②试管中的NO2和水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最大值是1/22.4mol?L-1或0.045mol?L-1(气体体积按标准状况计算).
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有同一元素: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含有另一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A是(NH4)2S,Y是O2,Z是H2O.(2)当X是强碱时,E是HNO3,当X是强酸,E是H2SO4.(3)写出A与X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NH3↑+H2ONH4++OH-=NH3?H2O或NH4++OH-NH3↑+H2O;②S2-+2H+=H2S↑.
如图所示,已知:①甲、乙、丙均为前三周期元素的气体单质,丁为固体单质.②在一定条件下甲与丙、甲与丁都按微粒个数比1:3组成X和Y,在产物中元素甲呈负价.③在一定条件下乙与丙、乙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1:2反应,分别生成Z和W,在产物中元素乙呈负价.请填空:(1)甲是N2 ,乙是O2.(2)写出X、Y的电子式、.(3)乙与丁反应生成W的化学方程式是& 2MgOO2+2Mg 2MgO.(4)甲与丙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是催化剂 2NH3N2+3H2 2NH3.(5)实验室制取X的化学方程式是& 2NH3↑+CaCl2+2H2O2NH4Cl+Ca(OH)2 2NH3↑+CaCl2+2H2O.
已知硫酸锰(MnSO4)和过硫酸钾(K2S2O8)两种盐溶液在银离子催化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高锰酸钾、硫酸钾和硫酸.(1)请写出并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nSO4+5K2S2O8+8H2O=2KMnO4+4K2SO4+8H2SO4.(2)此反应的还原剂是MnSO4,它的氧化产物是KMnO4.(3)若该反应所用的硫酸锰改为氯化锰,当它跟过量的过硫酸钾反应时,除有高锰酸钾、硫酸钾、硫酸生成外,其他的生成物还有Cl2.
题型:阅读理解
(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b(a)A&&&&&(b)B&&&&(c)C&&&&&&(d)D(2)现有甲、乙两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①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②甲、乙两元素相比较,金属性较强的是Mg(填名称),可以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是bc.(a)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b)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c)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③写出甲的氧化物及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2O3 +2OH-═2AlO2-+H2O、Al(OH)3 +OH-═AlO2-+2H2O.(3)表中所列小写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①m、f、j的单质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C>Si>P(填元素符号).②以上元素形成的金属单质中,熔点最低的是Na(填元素符号).③f、m、n、g所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还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H2S、PH3、SiH4(填化学式);④甲、乙、c、d、e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Al3+、Mg2+、Na+、O2-、N3-.⑤f元素单质是在生产中用量很大,试写出工业上制备f元素单质的化学方程式& 2CO+SiSiO2+2C 2CO+Si.⑥c元素的单质用途氮气是合成氨、制硝酸的重要原料;由于其性质稳定常被用作保护气;在高科技领域中常用液氮制造低温环境(填一条).
7g铜、银合金与足量的某浓度的硝酸反应,把放出的气体与560mL(标准状况)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气体全部被吸收.则合金中银的质量为(不考虑2NO2N2O4)(  )A.1.6gB.5.4gC.2.16gD.不能确定
有一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等微粒,对该酸性溶液分别进行实验:(1)加热,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2)取原溶液加碱,调至溶液呈碱性,加热,放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3)取原溶液加氯水,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对于下列微粒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A.SO42-B.Br-C.H2SO3D.NH4+
图中a、b、c、d、e为元素周期表中前4周期的一部分元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元素除零价外,只有一种化合价B.五种元素中,a元素的性质最稳定C.c的氧化物晶体中,c原子和它拥有的化学键个数比为1:2D.e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弱
(2009?黄浦区二模)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色
溶液分层:上层橙色下层无色
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色
溶液分层:上层橙色下层无色
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色
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色
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无色
溶液分层上层橙色下层无色
溶液分层:上层橙色下层无色
溶液颜色加深A.AB.BC.CD.D
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试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NO(H2O含石蕊)红色喷泉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C.SO2(NaOH溶液)无色喷泉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浓硝酸的性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