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干什么队是干什么

中国的建筑(包括装潢)施工队人员素质和技术与发达国家的相比有什么差距?
家中装修,某施工人员不慎挖断煤气管道,由此想到这个问题。国内建筑工人大多是外来务工一族,不知道国外是什么情况?
按投票排序
我是德国认证的施工安全咨询人员。首先是入职资格问题,或者说是职业培训问题。中国各行业工人里面,属建筑行业门槛最低,和机械制造业的规范化管理不同,建筑施工队承包人招收工人,特别是土建、力工,很多都不需要任何学历或培训认证,因此是农民工主要聚集的行业。排除高水准的不说,一般施工队都是流水的兵,想保证规范化、高水准的施工过程很难。德国建筑工人的工资一般来说高于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底层画图人员,毕竟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而且对技术认证要求极高,像我们土木系毕业的大学生而非专门职业培训的,都没有参与施工的资格,而且工种不能临时转换。然后说管理体系问题。德国工地要遵守的条款极其繁杂:分包商之间施工工序的协调和配合,一般都有第三方专门负责管理,出现问题,责任十分明确,补救办法提前分条列项能写一堆;工作安全也有专门负责人员,除了我们常说的摔伤砸伤尘肺这样显而易见的事故和工作病,工作舒适性(高温、狭小空间、劳动强度等)和心理(工期压力、团队合作等)都是考察因素,因为工程都是保过险的,保险公司为了防止事故责任不明的问题,会不定期进行十分仔细的全面检察,而为了防止保险公司找茬的情况出现,施工管理部门都是严格要求,不仅要求工人自律地遵守条款,而且从管理上(比如合理安排工作轮换时间、小组工作、一人操作一人监督等)力求减少违规现象的发生。再说说一些零零散散的客观问题。比如德国工地上机械化程度很高;再比如德国住宅和标准办公楼大量使用预制加工技术,甚至整面墙体在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再比如对工地上发生的临时情况、设计更改、材料替换等,都要经过事无巨细的记录和与技术方的协商;等等,都对最后的结果质量有影响。这大概是我所知道的一些情况。另外,lz说的挖断煤气管道的事,我觉着和施工人员素质什么的完全没关系,完全是管理问题、市政协调的问题。首先,施工方可能没有从市政拿到准确管道位置的图纸;其次,市政对于这个施工方案,没有进行有效的审批;第三,这个不是说小心点儿挖就挖不到的,事先做好保护措施,万一挖到的话怎么对停气方进行补救,使损失最小,这些方案没有人想过,市政也没做好补救的准备。
想起了王小波的《打工经历》,说的是王小波和老曹(沪东船厂工程师)在美国留学时,为一家中餐馆装修的经历。几十年前的差距是这样,现在好像也没有多大改观。 说的责任心, 说的「国内工程占大头的是材料费,国外工程占大头的是人工费」都非常中肯,或许这样的差距不只是施工人员的问题,还与业主对价格和质量的权衡,技术工具的普及,以及在较成熟的环境下养成的工人的责任心有关。题外话:大一的时候上政治学原理,老师讲过这样的看法:中国的食品质量堪忧很大程度上与检测技术无关,因为中国还有数量庞大的低收入人群,他们无法负担转嫁过来的高额的检测费用,所以,即使技术已经很成熟,依然会存在大量质量堪忧的不安全食品。我觉得这与问题中的建筑装修道理一样。
在美留学时,我打过各种零工。其中有一回,我和上海来的老曹去给家中国餐馆装修房子。这家餐馆的老板是个上海人,尖嘴猴腮,吝啬得不得了;给人家当了半辈子的大厨,攒了点钱,自己要开店,又有点烧得慌——这副嘴脸实在是难看,用老曹的话来说,是一副赤佬像。上工第一天,他就对我们说:我请你们俩,就是要省钱,否则不如请老美。这工程要按我的意思来干。要用什么工具、材料,向我提出来,我去买。别想揩我的油……   以前,我知道美国的科技发达、商业也发达,但我还不知道,美国还是各种手艺人的国家。我们打工的那条街上就有一大窝,什么电工、管子工、木工等等,还有包揽装修工程的小包工头儿;一听见我们开了工,就都跑来看。先看我们抡大锤、打钎子,面露微笑,然后就跑到后面去找老板,说:你请的这两个宝贝要是在本世纪内能把这餐馆装修完,我输你一百块钱。我脸上着实挂不住,真想扔了钎子不干。但老曹从牙缝里啐口吐沫说:不理他!这个世纪干不完,还有下个世纪,反正赤佬要给我们工钱……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磁器活。要是不懂怎么装修房子就去揽这个活,那是我们的错。我虽是不懂,但有一把力气,干个小工还是够格的。人家老曹原是沪东船厂的,是从铜作工提拔起来的工程师,专门装修船舱的,装修个餐馆还不知道怎么干吗……他总说,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买工具、租工具,但那赤佬老板总说,别想揩油。与其被人疑为贪小便宜,还不如闷头干活,赚点工钱算了。   等把地面打掉以后,我们在这条街上赢得了一定程度的尊敬。顺便说一句,打下来的水泥块是我一块块抱出去,扔到垃圾箱里,老板连个手推车都舍不得租。他觉得已经出了人工钱,再租工具就是吃了亏。那些美国的工匠路过时,总来聊聊天,对我们的苦干精神深表钦佩。但是他们说,活可不是你们俩这种干法。说实在的,他们都想揽这个装修工程,只是价钱谈不拢。下一步是把旧有的隔断墙拆了。我觉得这很简单,挥起大锤就砸——才砸了一下,就被老板喝止。他说这会把墙里的木料砸坏。隔断墙里能有什么木料,不过是些零零碎碎的破烂木头。但老板说,要用它来造地板。于是,我们就一根根把这些烂木头上的钉子起出来。美国人见了问我们在干什么,我如实一说,对方捂住肚子往地下一蹲,笑得就地打起滚来。这回连老曹脸上都挂不住了,直怪我太多嘴……   起完了钉子,又买了几块新木料,老板要试试我们的木匠手艺,让我们先造个门。老曹就用锯子下起料来:我怎么看,怎么觉得这锯子不像那么回事儿,锯起木头来直拐弯儿。它和我以前见过的锯子怎么就那么不一样呢。正在干活,来了一个美国木匠。他笑着问我们原来是干啥的。我出国前是个大学教师,但这不能说,不能丢学校的脸。老曹的来路更不能说,说了是给沪东船厂丢脸。我说:我们是艺术家。这话不全是扯谎。我出国前就发表过小说,至于老曹,颇擅丹青,作品还参加过上海工人画展……那老美说:我早就知道你们是艺术家!我暗自得意:我们身上的艺术气质是如此浓郁,人家一眼就看出来了。谁知他又补充了一句,工人没有像你们这么干活的!等这老美一走,老曹就扔下了锯子,破口大骂起来。原来这锯子的正确用途,是在花园里锯锯树杈……   我们给赤佬老板干了一个多月,也赚了他几百块钱的工钱,那个餐馆还是不像餐馆,也不像是冷库,而是像个破烂摊。转眼间夏去秋来,我们也该回去上学了。那老板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天天催我们加班。催也没有用,手里拿着手锤铁棍,拼了命也是干不出活来的。那条街上的美国工匠也嗅出味来了,全聚在我们门前,一面看我们俩出洋像,一面等赤佬老板把工程交给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连老曹也绷不住,终于和我一起辞活不干了。于是,这工程就像熟透的桃子一样,掉进了美国师傅的怀里。本来,辞了活以后就该走掉。但老曹还要看看美国人是怎么干活的。他说,这个工程干得窝囊,但不是他的过错,全怪那赤佬满肚子馊主意。要是由着他的意思来干,就能让洋鬼子看看中国人是怎么干活的……   美国包工头接下了这个工程,马上把它分了出去,分给电工、木工、管子工,今天上午是你的,下午是他的,后天是我的,等等。几个电话打出去,就有人来送工具,满满当当一卡车。这些工具不要说我,连老曹都没见过。除了电锯电刨,居然还有用电瓶的铲车,可以在室内开动,三下五除二,就把我们留下的破烂从室内推了出去。电工上了电动升降台,在天花板上下电线,底下木工就在装配地板,手法纯熟之极。虽然是用现成的构件,也得承认人家干活真是太快了。装好以后电刨子一跑,贼亮;干完了马上走人,运走机械,新的工人和机械马上开进来……转眼之间,饭馆就有个样儿了……我和老曹看了一会儿,就灰溜溜地走开了。这是因为我们都当过工人,知道怎么工作才有尊严。
比较赞同:吴鹏 的说法,一分钱,一分货看完了所有的回答,感觉有三:1、偏题2、主观,国外的月亮比较圆3、盲人摸象,多数不是或也就是行业外围的以管窥豹1、先回答问题:中外的建筑工人在素质和技术上没有本质的差距。在理想条件下,不论是理论、设计、管理和施工都不存在本质的区别。真正的差距在于工业化程度,国外的工业化程度更高,工程所用材料跟多的是工业化生产,现场组装,国内多数是现场制作。之所以造成目前这样差距很大的的错觉,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1)成本:不是说只有中国讲成本,国外的就不讲成本了。但是国外尊重智力成本,而国内只注重物质成本(即材料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凭什么对别人的素质与技术提出额外要求。2)材料:材料的好坏是制约技术的重要原因。但是这个结果不是国人没有好材料,而是从社会成本考虑,已中国的庞大基数,只能使用钢筋混凝土这样成熟、可控、安全都能取得完美平衡的材料。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国外很多房屋的外墙材料选择了实木制品,如果中国也大量使用,估计现在大兴安岭都已经消失了。何况价格也不是一般民众接受的起的。3)素质:这个素质不是说的建筑从业者,而是业主素质。就不说小KFS老板知道设计院做设计这种惯例了,也不说国内某商业大佬王总指着上百亿项目的规划图发出:如果现在集团里能项目规划有一个人能超过他,他就退休的豪言。就说说我们自己在自己家装修的小工程里,是否尊重过设计、尊重过项目经理和工人。不排除有些是设计不到位,但是大部分一定是业主灵感突发,至专业人士忠告于不顾,非要怎么做,最后牵一发而动全身。4)惯性:任何进步都是缓慢的。建筑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几十年来始终在慢慢的进步,在技术方面与国际接轨,尤其在先进企业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但是还是很多的企业在延续以前旧有的东西,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最后始终都会被淘汰掉。在来说点现状:1、工程设计: 是中国最悲哀的职业,受人为制约最大的职业,改稿改几十遍改回最初稿的事情是90%会发生的情况。但是不可否认设计是中国高素质人员的代表,看看设计院里老师相称的学院氛围就知道了。2、工程管理: 正规项目现场的管理,都是比较规范的。项目现场管理、安全管理都是有规范可查,虽然会偷工减料,但是明面上确实越来越正规。因为国家的管理是越来越严,本来利润就低,企业也不愿意在这些方面花费太多的公关费,自己能做好的不影响成本的当然自己做好。 举例:安全帽的钱,总比出事罚款,赔钱要少吧。3、工人待遇: 现在资讯这么发达,难道工人就是傻子?!多年来就已经没有包工头压迫工人加班了。现在工人一天8小时工作制是普遍制度。想要工人加班,最低都是2倍的白天工资,即便如此,现在想找个工人加班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很多工地往往都是发现金来赶工期,也就是拿着钱,做一天发一天。稍微正规点的建筑企业的工人也有住宿和食堂,早已不是上面回答里说的那样了,住宿条件国家也有详细规定。4、技术、工种:在建筑行业早就按技术门类分了工种,也够技术资格考试,每个工种之间的技术差异也越来越大。技术越深的越不可能去做别的工种,也不会做别的工种。说个简单的例子:做建筑模版的木工,就不会做装修的细木工,而做装修的细木工,现在也不愿意做木板装配工,虽然他们会做,也不愿意做。原因很简单,他一天能做800元细木工的活,但是让他铺地板,他一天也就做200元的。业主加钱也一般也不会做。而且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5、农民工:国内土地都越来越少,能够农时种地,闲时干活的农民越来越少。现在的工人脱胎于农民工,不过已经是完全合格的建筑工人,凭的是专业技能吃饭。而且国内不管有技能考核事情,跟主要的是中国还有一个口碑管理,一个工人技术好坏,在圈子里比技能证书更重要。 更何况企业本身也对工人的有管理措施: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建筑企业很少有本地工人,这就是为了增加工人的往返成本,减少工人流动的办法。6、素质:讨论这个问题其实是 五十步笑一百步,个人觉得没什么谈的。可以说的是至少90%的建筑业人都符合自己的价值与收获。7、建筑工业化:现在建筑一直在向建筑工业化的方向发展,已经很多工序都开始进入工业化发展。比如门窗、比如商砼、集成吊顶等等。8、最后在说一下回答最高的 日本管道维修,不知道为什么得票这么高。
从图可以看出来,对方才刚刚开始施工,才选择好维修范围。这实在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地方,本身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什么平整啊,责任啊,工作细致啊不知道是如何看出来的,至少我只能对城市的干净表示敬佩及羡慕。其它的技术层面的和我看过的城市市政施工没有太大的区别,现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的市政施工也有维护秩序和管理卫生的专门小组。
所以看到这么多人赞同这个答案的,突然发现知乎没有想象的好啊,这个就像之前网上爆出一段德国铺设铁轨的视频, 网友惊呼并大吼“于此一比我天朝兼职就是战5渣啊”。。 其实国内也是如此铺设大同小异,只是大多数没见过国内是如何铺设而已,只是不知+人云而已。
国外的情况不了解,只说说国内的现状。1、绝绝大多数的基层操作工人都是进城农民,与建筑企业之间无劳动合同关系。他们的老板是各类按工种划分的小包工头,小包工头是农民工中的精英阶层,最初也都是基层操作工人,靠着头脑灵活和胆子大而发迹。他们与建筑企业签订劳务分包合同(计件),并进而招募和率领农民工履约。工人的劳动报酬或计件(层层分包,最普遍),或计时(行话叫点工,现在比较少),包工头则赚取差价(分包)或管理收入(点工)。建筑企业每月按进度的某个百分比支付给包工头工价,包工头支付下游工人或包工头的方式则多样,或月支生活费(项目结束或年底付清)、或凭感觉和交情来进行过程支付;2、大多数小包工头聪明而狡黠,有钱就是爹,有奶就是娘,赚取最大利润是他的人生唯一目标。手下农民工的大多来源于同乡同村,传帮带和口口相传是技术工成长的主要方式。他们组织松散,契约意识淡漠,管理主要依靠扣押工钱辅以乡谊来实现。工人对抗这种管理的方法则是或磨洋工增加劳动时间(点工)、或偷工减少了劳动时间(包工);3、从上述基本情况可以看出,作为项目管理核心的项目经理部,管理触角是很难延伸到这帮雇佣军身上的,包工头成为计划、标准能否落实的关键人物,而这个人通常又很难与你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眼界,沟通异常困难,执行通常打折,司令部与前线战士之间往往是断层的;4、综上,我个人认为,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作业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素质和技术层面,而在于(1)组织层面:劳务高流动性,结构松散;(2)管理层面:由第一条引发的决策机构与基层作业工人之间管理上的割裂。
国内工程占大头的是材料费国外工程占大头的是人工费一分钱 一分货 永远不存在物美价廉这种荒谬的东西
没有接触发达国家的,只想说我国的大多数是小学没毕业的中老年大叔,年轻人多数嫌建筑施工类的工作辛苦,而做别的去了。偶尔遇到年轻的,也多数是不爱学习,初中毕业或没毕业就出来混,没有其他的技能和学历,只能流落到建筑工地这样的情况,再就是父亲就是包工头,现在在工地跟着混混要子承父业什么的。中国的建筑工人恐怕可以以亿计数,但是大多数无证上岗。而且,现在的人非常浮躁,越来越不讲求技术与精细,而是快和有钱就成,就像你说的挖断煤气管线事件,其实,装修有大的破坏的情况下,需要先索要各种管线及结构图纸,不能盲目开工。而需要自行装修的新购买的毛坯房,施工方会用油漆之类将管线标注出来或将管线走向标注出来,业主收到房子之后及时自己拍照或绘图留存这些信息也是很有好处的,这样以后再装修就不必为查图纸而犯难。再就是,与施工人员素质增长不平衡的是,施工技术与工具增长了,让一个愣头青操作非常厉害的工具,就常造成破坏性的后果。例如,凿墙以前就用锤子、凿子一点点来,现在却有电动工具了,直接开动了往墙上割,管你钢筋还是混凝土,跟割纸板一样不费力,若里面有管线,就可以一下子被割断了。原来地面挖管道沟槽都是人工铁锨,遇到管道就能停下了,而现在都是挖掘机,一挠子下去,粗铁管也能给你掘断了,前年我们这边小区门口道路施工就遭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挖掘机掘断煤气管线,造成漏气,方圆2公里一股煤气味儿,幸好总闸较劲,且不是做饭的时间,没有酿成大祸,否则附近的空气都要可以引爆了。而我国的监管也非常落后,现在流行挂靠,提供的复印件上岗证也很少有人去查询,很多都是造假的。甚至于企业的营业执照,也可以是A公司的扫描件改个B公司的名字,然后盖个B公司的红章。而这些基本没人去看。施工分包单位提供的一摞摞的施工人员的上岗证,你能真的在工地上找到的面孔不过二三。但是监管部门看到那一摞纸就算完了,并不会去核查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个人。这样的情况下,技术工人与否也变得没有区别,工人们在项目面前,不及那一张复印纸有面子,他们自身就更不重视自己的工作,只要混过去有工钱拿就行了,工程质量没有保证也追究不到他们头上。这样恶性循环,施工人员的素质总是没有提升的动力,工程质量也总是没有能提升的后盾。很企盼改变,但是不知道谁能有这样的能力了。
以我亲眼所见,连菲律宾的都不如,至少在施工管理上
比较素质和技术?我想已经回答问题的几位应该都没在国外生活过。这个问题我的第一反应是,当然是中国的好(相比较国内外专业团队),看完答案后,仍然这么觉得。(排除那些因为施工经费不足而延期的情况,金融危机后很多,导致某地块长期处于荒废状态:)在英国,施工是一项出奇地慢的事情。我现在少坐地铁了,以前坐地铁经常遇到的情况就是地铁修护没有预期在周日完成,导致周一上班高峰公共交通瘫痪。火车也是一样。大家都懒得去问原因,因为八九不离十是因为施工单位效率低(广播会告诉你是「没有预期完成」)。在英国,说起builders这个职业,很容易让人反射出波兰人的形象,因为懒惰的英国builders逐渐被勤劳能吃苦的生活水平稍差的波兰移民取代。英国以前有个电视节目,每一期都会采访几个被施工队欺负的可怜家庭,并跟踪报道并帮助他们讨回公道。大多是乱装修,然后中途就拿钱走人,房子还没修房顶呢就不管了,房子主人已经身无分文。几年前我在伦敦市中心工作,英国同事向我介绍楼下那个我们经常去的泰国餐馆。他说那里以前是个酒吧,结果某天来了个中国人施工队,霹雳闪电般三天就把那酒吧完完全全改造成了个泰国餐馆。「这要是我们英国人来搞,可以搞到永远……」
仅从施工人员教育程度上来讲,丹麦的施工人员基本以本科文化程度为主,有一些是专科学历,最低也会是高中毕业程度。教我建筑的老师中有三个曾经是木匠。完全可以做到一个人自己从设计,报批,工期安排,采购到施工全部搞定的程度,北欧男人的业余爱好之一就是折腾自己家的房子。但是也因此造成了人工成本极高以及施工时间长的问题。就我在国内施工现场的经验来看基层施工的工人是看不懂图纸的,他们大多在做一些代替机器的工作,原因主要是因为人工甚至比机器还要便宜。只要你有基本的识图能力甚至可以简单的画一些节点图的话都能做到工头甚至施工经理的位置。所以基本的工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会向熟练工方向发展,但是相对少见一些的施工方式,一些新型的材料或者一些特殊的节点处理基本上是不大可能实现的。
中国最大的特点是企图高效率地工作,而不够重视如何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平心而论,中国的工程技术或制造业水平并不差,至少不会与发达国家拉开代差。但中国的产品或施工工程很容易让人产生廉价感(无论是否有偷工减料),或者服务业难以受到社会普遍的尊重的原因,还是在于对工作的认知意识。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并不能简单归咎于工程方或企业素质低下,或者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不够。而是长期以来这种“质量勉强可接受但效率极高”的运作模式就是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工人们的工资及待遇同样也会让日本工人们汗颜。
差距太大了,不仅仅是在施工技术上面,更可怕的是施工人员的素质。 发达国家经历过了城市高速发展和不断向外扩张的过程,积累了很多工程经验,并且传授给专业施工队伍。很多发达国家里面,最基础人员的学历至少是专科以上,恐怕很多数都是本科的了。他们受过很好的职业教育,有职业素质。面对可能导致破坏的关键工程步骤,总是先研究彻底,注意是考虑的出发点是使用年限中可能发生的一切问题,而不是国内的仅仅以不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为出发点的。
现在我国建筑业施工方面处于人员更新阶段,老的没接受职业教育的即将退休,新的虽然接受过职业教育,但是心态上不愿意做苦和累的工作。建筑施工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施工人员是普遍的情况,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很多都是让老一辈的施工员带一些社会上无业游民做一些基础缺乏专业技术的东西,真正需要技术的岗位欠缺。
--------先离题一会儿--------这个帖子让我想起刚看过的quora上的帖子,虽然跟这个问题没有直接的关系这个帖子主要讲日本的卖家,尤其是小业主,如何花心思在客户服务上,有时到了变态的地步 you can experience an unbelievable bend-over-backwards level of customer service. --------题外话:啥是bend-over-backwards,参照下图,难吧,估计就是说难以做到的客服--------------------------继续离题----------------------例子1:我母亲在一家小电器店买了个加湿器,店主亲自上门手把手教我父母亲使用。例子2:我母亲买了个二手的缝纫机,最早的卖家(注意是一手的卖家),提出免费上门教你如何使用例子3:我曾经在京都的一家中级水平的旅馆住过,当时像旅馆租了一个笔记本电脑,免费借了个除湿器。几年以后,我再次入住这个旅馆,他们已经贴心地在我的房间放置了除湿器,并问我是否还需要租笔记本?。。。中间略去很多例子。。。例子n: 送快递的人把包裹放置楼下指定的locker,但是忘了先按门铃看看收件人是否在家(这样可以送货到客人手里),结果我母亲就抱怨了一番,当天晚上,邮局的主管亲自登门道歉,拖了那个可怜的快递员,他其实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我母亲得下楼去拿包裹而已。例子n+1(这个总是贴题了):我一个日本朋友的厨房装修,包括电器、橱柜、地板、墙,一天装完,而我在法国的厨房,先后花了6个月装修,虽然我的厨房稍微大了点。最后一个例子:我母亲家附近有家五金店,提供免费的锯木头服务,即使不是从他们家店买的也给锯的。于是我母亲就把一把破椅子拿去了,要求他们按她的尺寸锯,还给那个锯工看了她的图纸,她想做个书架。那个锯工说你能不能把图纸留下来,这样我好锯对尺寸。几天后,他来送货,不是锯好的木头,二是一个做好的书架!他还很害羞地说,不好意思,看到你的木头这么好,我情不自禁地就帮你做了书架,希望别介意。后续的故事当然是从此我母亲成了这家店的常客,因为她变成了个业余木匠。--------下面言归正传,我在加拿大--------尽管从工种上来说,加拿大和中国很类似,大致都分为水管工、电工、瓦工(泥瓦屋顶工)、木工、油漆工和地板工等。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和规格上来说,加拿大的要求就会严格很多。首先来讲,这些工匠都必须有政府发的从业资格证。在中国,遍地都是装修队,既没有注册公司,也没有证件,大多兜揽生意都靠口才。因此,中国老百姓装修,和装修队发生冲突的事例不在少数。大多都是承诺的做工水准和最后作出来的差距很大,或者偷工减料导致质量不好等等。而且在中国,家庭在这方面属于弱势群体,因为没有非常严格的法律执行来保证装修队的质量和诚信。在加拿大,法律比较健全,如果你选择了西人装修公司为自己的家干活,那么,你要严格按照法律执行。尤其是在工作时间上,劳工法要求周六日休息,每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准时下班,如果加班,每小时要按照双倍工资计算发给工人。西人装修公司给一座独立屋施工,一般会组成10个工人的一支装修队伍,所签工期大约为3个月。尽管如此,加拿大也有很多华人装修公司,其行事风格也秉承了很多中国特色。如果你选择了华人装修公司来做,同样一座独立屋,装修工人的数量会被压缩至4 人之内,这是为了节省昂贵的人工费用,而且完工时间大约只需要2个月。另外,加班也是时常有的,至于工钱,估计没人多提。至于工种的不同,华人装修公司秉承了中国人的作风,如果技术还不错的工人,会兼顾瓦工、水工、电工(有些没有牌照也敢接活)、凿墙甚至清理垃圾等工作。通常而言,华人移民都愿意选择华人装修公司,因为西人装修公司的做工时间过于长,而且人数过多,有些工人工在作时间也未必会认真干活,反而在磨洋工,因此导致业主的装修成本大增。不过,西人装修公司也有好的地方,就是装修的质量还是比较靠谱的。转贴:====另外加一句:加拿大比美国人爱装修,加人最喜欢装修浴室和厨房=====根据加拿大皇家银行(RBC)最近所做的一项调查,83%的受访者表示,如果今年他们的房屋需要大装修,他们宁愿花钱做装修,而不是去买一幢房子。 愿意装修的主要理由包括:一是让其更漂亮,二是希望令房产增值,再是不得不进行修修补补。上述3大理由,分别占总数的66%、46%和39%。当问到装修预算时,78%的人计划投入逾万元的资金。 至于最想装修项目,则是浴室和厨房,其中有43%的受访者认为这两处的装修是首选,33%的人希望装修地下室。至于找谁来做装修,有46%的人打算DIY,有42%的人希望找装修公司来做。这么高的比例想DIY,主要原因是国外工程占大头的是人工费,大约是材料4成、人工6成,或者比例更高。
告诉你实例吧:我家里装修的时候有半扇门是家父亲自打磨的(父亲是个教书匠,不会任何油漆技术。),完工之后这半扇的效果显著好于这扇门的另一半和其他的门……
先简介背景
本人室内设计六年 慢慢从低端爬起来的 所以各类工人都打过交道。先说见过最离谱的 亲 你见过用尿来搅拌水泥砂浆么 亲 关键是客户还站在旁边看哦亲 那工人居然用来贴墙砖。。。尼玛 也不嫌自己的尿脏。。建筑工人在墙里面 用塑料袋装水这种 也是有的预计着你可能要在那位置上挂画
上穿衣镜 上各类需要钉子的东西
也就赌个概率吧。然后你一上钉子
砰 爆了。。。尼玛 全是水 我客户亲身遇过。。。墙面全重做。。。再讲个事情嘛 某全保国利性品牌开发商 接到某个客户的投诉 顶面平整度太次 顶面中间部分往下降了5,6公分 然后。。。嗯。。。那群干燥而充满激情的中青年 直接拿个电锯把那个位置开了个洞 楼板穿了 主体结构MS伤着了。。。现在客户不干了 现在闹着换房的。。回正题吧 不了解国外的 只能国内做对比 国内工人相差太大好工人 图纸一交 基本没问题 坏工人如上种种。。。同样是从业十五年的技术工种(泥工 木工 电工)一个可能还是停留在那种做短平快 粗活 挣辛苦钱 日薪100-150的程度 一个可能已经做到只做高精尖 细活 挣轻松钱 日薪500-600的程度 我在成都 我们这有种工人叫桥头堡 在立交桥下 推个电瓶车 上面立个牌子 漆工电工泥工(意思是这个哥什么都能做)但这种工人一般温饱都成问题。。。稍微一般点的 比如说电工吧。。尼玛 都开车来做活了。。话说 现在的工人
一个月7,8K不成问题啊。。。亲 不上所得税 亲 他们的生活成本 很低的哦。
中国的工人被这个产业定义为干活儿的而不是实现产品的为了赚钱糊弄事儿的何止装修行业
根据我两年多的现场施工管理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国内的建筑装修人员是听你的吩咐但按他们自己的思路来做,做完就要钱,不管完成后是否符合你的要求。国外的是一边做一边问你是否满意,或者在做的过程中会根据他们的经验给你怎样做会得到更好的效果的建议。国内的缺乏的就是沟通和互动
这个差距是要分年代评价的90年以前因为体制原因,各个行业还是学徒制,那时是推崇技术的,不管你对任何事不满,但干的活如果不漂亮有师傅和同行看见会嘲笑你的会很丢人的。工具没有现在那么先进但样样不缺各种都有,至少每个师傅都有一个满满的工具柜,举个例子很多从农村招工到工厂上班干钳工,学成考试的时候是一块铁块上挖个规定形状的坑,然后再做一块铁镶在里面,要严丝合缝,这个是要用塞尺卡尺量的有标准有规范的而且是初级钳工的标准,没有电动工具,全靠技巧和经验。电工作业也是如此施工前要算容量材料,施工中讲究各种工艺精确到不同材质、直径的线头连接方法都有十几种,没有谁会随便蛮干,因为那是技术工种搞出事故或闹出笑话会被编成教材当反面典型宣传的,那个时代就是这样,没有很先进的工具但并不缺乏规范和方法,人员普遍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当然最后他们大部分下岗了,带着满满的恨。你觉得和现在的德国人日本人比怎么样?说点轻松的吧2000年后的一天志强从农村老家来投奔搞装修的老乡工头杨哥,杨哥带他到工地和几个老乡一起干活。志强:沟怎么开?杨哥:砸志强:板子怎么裁?杨哥:割志强:工具在哪?杨哥:找这时来了一大波业主直奔杨哥业主1:打一个花盆架为什买20组漆?业主2:快来帮我家装修业主3:我要装的和2楼一样业主4:保持队形业主N:。。。杨哥这时正在往业主101的手指上套螺丝帽于是气急败坏的说:等,等等等等接着残忍的开启了超线程多任务模式志强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志强惊恐的问老乡们:你们怎么都走了?老乡,老乡,你要去哪里呀?老乡1:杨哥的成功可以复制!!!老乡2:还可以粘贴!!!杨哥:都是老乡,我不会起诉你们偷窃创意的,但我们必须建立一种新的盈利模式那就是“装修工~材料经销商返点政策”以及“对超出标准量的装修材料合理化处理方案”。志强此刻掩面而泣,吟到: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就是差距呀以上
看了大家说那么多,我作为一个装潢的项目经理也忍不住说上几句。1、大家不要老是去说工人素质低下,其实他们有他们做人的原则,他们既不去偷也不去抢。什么样的项目经理、老板就有什么样的工人,老板都去克扣工人的工资,他们又怎么能做好事情?老板买回来的材料就是有问题的,工人们又怎能超出发挥?2、国外一些新型工具都是比较贵,国内的包工头很难承担起这些费用,现在的装饰公司没有自己施工队伍,基本95%以上都是分包出去。包工头做完这单不知道下单在哪,怎么去承担高额的工具费用。国内的甲方都是希望造价便宜以及政府给出的指导价都很低,这样的恶性循环不断在上演。3、以及国情不一样,一个项目下来都不知道需要多少钱才能去打通关系;这就凸显出来地位的差异。4、希望各位不要那么狂喷这一行的人,没有亲身去经历是无法体验他们的心情。
我爸爸是做装修的,我跟我爸爸帮了好多年忙了,一点,工具能够极大提升效率。比如说自动拧螺丝的电动工具,几秒钟可以完成手工十几二十秒的工程。二点,还有国内的设计师并没有你们想象中的好,他们根本没有施工经验,以为用CAD画画就能完成施工,简直是naive,所以说我们的设计师还是要多吃苦,自己动动手。三点,老师傅也就是熟练的师傅工资挺高的,在惠州二线城市能够200~300元一天,还有很多富聪明才智的包工头。四点,我们国家的各种材料远比不上国外的,有些同样的材料国内几块钱就可以买,国外几十上百。回到本问题的中心。为什么会挖坏你的管,因为现在很多人不愿意做装修了,认为太累了,而现在我们国家的设计和施工标准还有薪资水平没有完全提升,一颗螺丝为什么不同的厂做出来的不一样,就是因为用料标准,他们的设备,薪资不一样,造出的东西自然不一样,花的钱不多,自然会出问题,你要是给他几十万装修,你看不给你弄的漂漂亮亮。最后,我们国家与国外有差距,不过以我的分析用20年可以完全达到国外的水平,毕竟我们国家发展太快了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筑师干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