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的孩子初中作文写作技巧不好,没有什么机构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写作水平的给推荐个?

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虽然我是一个理科生(还是学数学的),但是一直酷爱读书,就算课业压力大的时候也几乎能保证每个星期都读下一本文学作品吧。最近常常思考自己的未来,除了吃饭和做题的时候几乎都在困惑。我想做一个科普作者或者译者,这样工作既是有趣的又不辜负了我的专业(我当然也很热爱数学,只不过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数学家)。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就算我常常读书,自己的文字风格也是特别索然和别扭的。想起小学有一阵子读鲁迅,然后文风变得极其冷硬反讽,每句必以“罢”结尾。高中有一天追了柳智宇师兄的多篇博客,之后连模拟考的作文也是空灵超脱风格的。现在看的书也不是按作者来分类集中的(除了哲学课的各种教材TAT),于是连模仿的水平也达不到了。求恩赐一道曙光~!
按时间排序
亲家的作家:1.追求卓越:在你开始写作之前,在你的头脑里,要有一个信念,就是追求卓越的品质,要想办法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的关注和分享.2.做到与众不同:请记住:一开始就要做到与众不同,一直模仿不会帮助你的内容做到独一无二.你写的软文主题不能和你的竞争对手一样,力争做到与众不同.提供独一无二的内容,这就是你的独一无二的优势.3.了解你的读者:这是非常重要的,了解你的读者的需求,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知识,最重要了解潜在顾客现在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4.深入研究主题:作为一个作家,有责任提供更完整、更专业的知识,给你的读者.5.软文写的更短:要知道读者的时间是很宝贵的,在手机当中阅读长篇大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意味着,读者只会给你几分钟,来教育他.所以你的软文应写的更短,同时提供更多价值.
个人意见:多读,多写,多改。
仅就文笔而言,一个好的锻炼方法是看英文名著,然后比较不同译本的优劣,培养语感。
建议楼主开一个博客,并认真去写,不管自己别人看来如何。一段时间下来,定能有所斩获。
图雅的这篇文章对写作很有启发。................................................................................................................................................................................................................................................................................................
《四难小议》————图雅       题目是窃取王勃的“五美俱,四难并”一段。好在人已渺如黄鹤,不存在版权问题了。要言之,作品要好,我觉得起码得有立意,语言,人物塑造,情节这四样,四者都成功是极品,其中两者强即可成好作品。  一 立意  林黛玉教作诗,说第一是立意。这话有理。立意重要到什么地步呢?一篇作品,抽去其余的要素,只留下供其存在的最基本的语言,仍然可以是极富有美学价值的,格言,哲学,数学都是例子。好的作品,比高斯的毕业论文(代数基本定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又比如素数无限的证明,爱因斯坦的E=MC2,都具有内在的美。所以本质上科学与艺术有相通之处。  立意说容易也不容易。鲁迅的“立意”那篇文章本身就是个好例子。大家说:“这孩子要作官。”立意都不错,就是平庸点。只有一个人说:“这孩子要死。”这立意就不错,妙在平凡中的不凡。人的各种束缚太多,往往对生活中基本的真理视而不见,或是自欺欺人。作家应能以特有的敏锐在平凡中发现不凡,把这些东西揭示给人看。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那种震撼性的作品都是这种观照法的范例。  通俗小说之所以通俗,立意平庸是一个重大原因。比如美国的浪漫小说,就是那种封面老是一男一女的,恐怕就是一个立意:爱情战胜一切。又比如几个样板戏,立意也是一个:革命终究要胜利,共产主义要来到。  前两天听一个美国人讲立意,她是把美谚“时间治愈一切伤害”反过来,成“时间伤害一切治愈”,倒也新鲜。话说回来,聪明的立意未必能变成好的文学。不信把黑格尔的“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命题拿出来贴上点儿日据时期的情节,搞不好非让人当汉奸抓了不可。再试试写篇小说图解E=MC2,还不如自杀了痛快。  金庸成功的支点之一就是把很玄的佛理形象化了,这没功力不行。抽象之外,复杂是立意的另一个可能属性。比如红楼,当初作者立意到底是什么?作品就摆在前面,红学的人海战术打了这么多年,计算机都用上了,可今天“解其中味”的恐怕仍然不比“云作者痴”的多。曹老设这迷魂阵,用小凿子一点点儿凿看来很难攻破了,非得有大力量,特野蛮,会使原子弹的才炸得开。  二
语言  语言这东西还是挺气人的。从小说到大,盐都吃了几背箩了,还是说不好,或是简直不会说。不信你喽喽当教授的,很多是半辈子玩一本书,能真教好的有几个?再刻薄点儿说,平常的人,能把话说利索的有几个?我看毛泽东就口齿不清。手握大权,绝对优势,当着政协一干人众,他就辩不过梁漱溟,最后是老娘们泼脏水了事。不是说他没思想,没思想能当毛主席吗?只不过他那思想和语言之间有几口大铡刀外加一具搅拌器。本来是整段儿的进去,那头儿出来就成杂碎了。  当然只要原料营养丰富,杂碎也不坏,中国在美国不就以杂碎出名么?日本相扑也是杂碎养的。所以毛泽东的话说出来扑朔迷离是假,有劲儿是真。有人起个名儿,叫“气势”。其实毛比曹操的气势还差一截子,算不了特牛的。当然这是题外话,还得另文探讨了。象老毛这样有思想没口才的,在中国问题不太大,因为不用发表竞选演说,而且说不清总写得清吧。所以毛的文章确实明白晓畅,也不影响他拿江山。可文学作品跟军令或是国务院计划生育文件不一样,除了清楚流畅还要生动,人物对话情节描述,不生动活不起来。比如脸一样,光五官端正,眉目清楚还不能选美,要生就得生得俏皮一点。一张脸,一看就让人泄气,时间长了能让您得忧郁症,合适吗?  好的语言读起来真是享受。以前读聊斋,读儒林外史,实在佩服得紧。有的语言,沥青似地,浓得化不开,读到嗓子眼儿就堵上了。嗓子眼儿不通还好,弄一脑血栓就麻烦了。象这两本书的语言,绝不叫你有这感觉。秋天来了,夜里您点盏灯,就着雨读,似远还近,疏密得当,又有韵又有味。现代的象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王朔的编辑部的故事(就看过这一部),老舍,钱中书,都是上选。我个人特别欣赏“棺材铺子”和“赌徒”的作者杨争光。他的语言风格并非模仿某一种方言,纯粹是自创的,不动声色,玩的是张力。  当然,语言还有一个和人物、情节,以及全作品基调配合的问题。比如金庸的语言就很平庸,甚至出现败笔。可人家情节是上选,用平庸的语言,正好增加作品的真实感,还把人物垫出来了。是耶非耶不论,总之是化做蝴蝶了。张爱玲是另一极端,她的语言色彩斑斓,极尽曲折委婉之至。可情节人物失之寡淡,语言又这么一夺,反而不妙。  三
情节  凡看过欧亨利小说的很少不为其巧妙的构思所折服。藤叶和麦琪的礼物都是进了中学课本的。这两篇谈的都是爱情与牺牲,本来挺陈旧,可一到人家手里就翻出新意。到了结尾老能教人蓦然回首,有点惊奇感。纯粹用情节,把读者带到王国老的第三境,不容易。中国古代很多小说以情节见长,蒲松龄许多故事之复杂,绝不下数学定理。  读金庸,您看他那高潮叫营造的:一颗心提起来叫你放不下,大开大合大忽悠,放得出去,收得回来,有穿插,有突袭,有遭遇,有迂回,那是海陆空立体作战,场面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情节运用,似乎也得得当。单纯复杂也令人烦。比如克利斯蒂,福尔摩斯,翻开书老有撬开表盖儿的感觉,太精密,一不小心装不回去。复杂到了有暴力倾向的时候,读者容易得心绞痛。本人的大脑不是为读人家那书构造的,只好敬而远之。  情节设计好象还是得和主题相配。比如鲁迅的阿Q,情节并不复杂,可设计得贴切恰当,正好能丝丝入扣地表达他沉重的心情,所以读起来特仙。琼瑶的爱情在下很佩服。小说没读过、电视剧是踏踏实实看完了烟雨 蒙,很为其中的男女主角操了几把心。就那么俩仨人,永远的爱情故事,让她一波三折地一白乎,怎么就那么有味?  王朔的编辑部,情节相当不错。老有点小曲折什么的,颇给他那磁场加了几高斯。顺便说一句,咱特爱看香港警匪片,赌神,大鳄,到唐人街出差,一天到晚泡着看。不懂广东话看字幕也认了:设计得那叫绝,看完了以后常出一身冷汗,想:得亏畜生们是玩笔杆子的,要是人家一念之差,当了政客,或是参加有组织犯罪,世界上咱们这忠厚善良的可就没有活路了。  四
人物  老爷子说了:“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他老人家这话,不单是用来繁殖人口,还可用来说说作品的。一篇作品没个把让人记得住的人物,那算是瞎操了心了。比方说,暴风骤雨没那彻底革命派赵光腚,非成了雨打芭蕉。水浒传缺谁也不能缺了武松。哥们儿以前听人评鲁提辖,就喜欢他把镇关西灭了后说的那四个字:“这厮诈死!”说完就颠。北京大街上碴架的那帮傻老爷们儿,哪个有他这么好使唤的脑瓜子?所以花和尚的酒旗,树这么多年也不倒。  转了一圈儿还回编辑部:情况没怎么大变,代沟仍然存在,只是牛大姐那一辈儿除性别外没太大差别。实际上性别在那剧里也没太大意义,他们那辈子全是中性人。小一辈儿的也都相差不多,一个个是王朔的翻版。您再看老舍的四世同堂,味道不同:首先,大赤包和蓝东洋色儿就不同。不承认不行,这就叫功夫。前两天在新华文摘上见到王朔一中篇,倒是不贫了,可剩下的货也不多了。所以王朔要和老舍这样的超强九段争一短长,拦路虎甚多。先把钟阿城、杨争光、莫言这几条吊睛白额杀翻了,再琢磨怎么砸大宗师的山门不迟。  姚雪垠先生那历史小说功力不可谓不深吧?写出来自己能感动得掉泪。跟人家台湾的高阳老先生旁边一站,用不着切磋武功,轻轻就比下去了。顺便说一句,高阳的小说读一本爱一本,什么粉墨春秋,铁面御史,灯火楼台,考证的功夫特扎实,几百年前的人物,能讲得那么津津有味也算一奇。  还有一叫司马中原的,专写荒野小说,老土匪传奇的。中国实在找不出杰克伦敦,可用他或莫言充数。  说到底,咱作品读得不多,论人物塑造,看过的那几本比来比去,只好推金庸。岳不群当然是隐藏得很深的阶级敌人了,连越共政治局都让他骗过去了。可郭靖太正规。要让我挑朋友,咱还是找洪七公。老丫挺的活法儿很象美国不良青少年,无拘无束。想想也是:人活一辈子,一盘炒蜈蚣,总得尝尝不是?
一个好的作者首先是一个好的读者,你可能读过很多的书,但是否只看情节没看细节呢?我估计水浒和三国里面的情节你早已烂熟于胸,可以试看看《金圣叹批评水浒传》和《毛宗刚批评三国演义》,绝对对你的写作水平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首先我觉得文章是人人可以写的,也可以写得不错,就像说话一样,除了器官功能的缺失,正常人只要有那个环境都能说话,能认字的人自然也会写文章。写文章水平也是可以提高的,可以有套路,可以模仿,可以改变用词用句。而写文章不一定等于写作。作,即创作。写作是有的人适合,有的人不适合,不管再怎么练。就像演讲可以练,但讲得好的只有那么些人。在写作上,我觉得与人脑里的一个“感”和“悟”很有关系,所谓灵感,或灵气。这种东西则不是靠普通练习能达到的,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就跟人的气场一样,跟个人的环境和成长是有关系的。灵感不断的人首先是有一个悟性,对生活,对事件,对人对物,有自己的一套感知。缺乏这种感知的人就算写出东西来大约也就食之无味,没意思。至于你所说的,看完鲁迅通篇都是罢字,这就是一种模仿,而没创作。码字你可以练,而你的感和悟是什么情况,大约只有你自己知道。先找找你的这个东西,一边练码字水平,等你觉得什么时候是可以写作了,你就成了。有些人总是那么奇特,他的文字就是有股子说不出来的味道,所谓的才气吧,这个我真心觉得练不了,而不断地提高感和悟,或许能把属于你自己的才气给带出来。
我想应该是多读,多写,多多改。一开始先不要追求风格,只是最平淡的写,把一样事物描述清楚,把一种感觉描述清楚,把一个观点讲清楚,把一个路线说清楚,等等。接着就是改。每次写的东西反复修改,直到不仅说清楚了,而且你觉得能够准确地表达了你的感情色彩。再接着还是改。直到改到能以最精炼的方式实现上述目标。再接着还是改。而且边读(即便不出声也要像出声那样每个字每句话地读)边改,直到写的东西读起来也顺口。而风格是这样慢慢地形成的。丰富了,还可以有灵活多变的风格。至于阅读量,也不是在特定某一点上就能用上,而是积累,会体现在整个过程中,也体现在你最终的风格中。话说回来,其实我是谈不上写作水平来着。。。以上只是个人幻想,幻想中的我自己成为作家之路。。。:P 嘿嘿。
之前回答过一个“作为文字工作者,如何提高自己的文章吸引力”,后来仔细看问题,发现有点离题了,回答到这里可能更加合适:大学四年,写了接近40万字的日志,大多都是时评。虽然现在看来,早期的很多文章是为了评论而评论,为了反对而反对,装得一手好B,但一路看过来,自己文风和思想的变化,倒也印证了一个观点:看什么,写什么。高中时,作为一个快乐的小二逼,我每天看的竟然是《环球日报》,后来在我最开始的几篇文章里,留下了这样的一段: “我们不要忘记一点,历史上无数坚强的团体都是从内部瓦解的,我们的敌人从来记得这一点,在这个中国硬实力崛起,软实力发展的历史时刻,我们不会忘记苏联解体中“美国之音”发挥的作用,同样的事情在中国身上其实一刻也没有停止,这些“愤青”极有可能有一部分是“中国敌意人士”,他们故意挑拨网上言论,争取在中国人内部引发争议和不信任,打击因北京奥运会所激起的,令他们极其不安的“中国民族向心力”。事实上,他们中有的就是间谍。”后来,我开始看新周刊,开始学着使用一些排比句,学着把每个段落的长度变短,把每个句子长度变短,开始批判成功学,批判应试教育,甚至出于私愤地,发泄着对学霸和牛人的嫉妒。那时我说,“牛人之牛在于,他可以以违背身体的自然属性,藐视科学的规律,为了成功不惜一切代价,在智商毫不值钱的年代,靠单纯的努力获得成功,然后把自己写入成功学教材。” 每个标点符号间,都洋溢着狭隘的快感。大学之初,韩寒对我的影响最大,不是思想,而是成文方法。我开始绞尽脑汁玩文字游戏,我说我的梦想是“一个美丽的人生”,到最后变成了“生一个美丽的人”,说药家的时候,我说“ 最近很多人爱说药的事,即使说再多也不会给你加薪”,但也会为了游戏而游戏,强加一下莫名其妙的文字,比如说老师“教得比较程式化,那就是“格式化”,教了十几年调到重点大学去了,那就是“格调”啊。”后来,越发觉得文字游戏只是小聪明,无法承载太多意义,也无法增加说服力,更容易在口舌之快间,犯下逻辑错误。于是我又开始看梁文道,看刘瑜,试图模仿他们平铺直述但又信息量丰富的文章,后来发现自己一无阅人阅事的阅历,二无阅读的“阅历”。只能空喊几句口号,然后不了了之。于是我想,也许是要多看书吧,于是我开始艰难地强迫自己看经典,看《论自由》,看《乌合之众》,看那些看着看着就正好睡午觉的东西,最终写出来的东西,也就变成呆板无趣的掉书袋,变成了“自由是什么?”,变成了“多数人的暴政”,变成了“直觉思维的局限性”,变成了一堆毫无可读性的东西。所以的确是,看什么,写什么。又到了后来,我明白了,并非我的文字变差了,而是我还无法驾驭我所吸收的东西,就好像粗粮虽好,但一天到晚吃粗粮,消化不了,只能便秘。最后终于拉出来了,自己固然身心舒爽,但对旁人来说,却是一滩臭不可闻之物。于是我现在很少写文章,而是更多阅读,更多思考,在自己能理清头绪之前,不会仓促行文。如果要真正成为一个知识分子,就不能单纯只凭直觉和常识行文,否则你可能会屁股决定脑袋。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文章有吸引力的知识分子,那就不要满纸酸腐之气。其实我一直有一个概念,那就是好文章的作者,应该是科普工作者,需要能将深奥的知识转化为平易近人但不失严谨的语言。总的来说,就是:“理解你想表达的,表达别人能理解的”
这要看是写哪种类型的文章,专业类的主要在于表述的准确性,具有很强的套路,所以训练的时候以模仿规范的文体为主;而文艺性的文章另当别论了,这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可能没有什么训练的通法。
多读,获得启发,培养审美;多写,积累经验。如果你对写作有野心,足够热爱,那我的建议是,不看写作教程, 慎听作家前辈的写作经验,靠自己去摸索,反正时间很长。如果仅仅是“写好”就行,那读一些作家的写作经验还是很有益处的,化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看LZ的问题主要在纠结“文字风格”,每个写作爱好者都是模仿过来的。我的建议是,各种文风的作品都读,按自己的偏好去专攻。比如你一开始被意识流那种长句吸引,后来觉得简洁风格更胜一筹,更适合自己的写作内容,那就一心用这个风格写,假如能在这基础上写出自己的风格,那就更好了。
王小波学的就是理科。普遍来说,学理科的人比学文科的人逻辑性更强,看王小波的杂文就知道了。契诃夫,毛姆,冯唐都是学医的……专业对文学创作限制不大,反而有时候是个优势。 说得很好,我不自量力补充一点,要打开心扉,多点经历,体验,感受生活。说白了,就是要敏感些,多多观察生活。
阅读量是基础 ,但如果阅读的时候始终带着 提高写作 的目的去读,足够提高的恐怕只是写作技
楼上一些答案,对则对矣,只是有些空洞。多读多练,正确得如同胡锡进同志的觉悟,但这只是大方向,小学老师提到过,初中老师说过,高中老师强调过,这道理一路相随,就像病了看医生,他总会来句:“多喝开水,加强锻炼。”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张佳玮能够把老生常谈的问题,说得比较有技巧。引用欧阳修的话,既能当做论据,让人信服,同时又现身说法,论证了多读的好处:不多读书,你知道对这个问题,欧阳修说了什么吗?个人觉得“多读多写”这颠覆不破的真理,必然有着更详尽、更有效的操作细节。就像练健美长肌肉块块,多吃多练固然正确,但是在操作环节,有着更详尽的方法,比如吃什么最有效(低脂肪高蛋白的东西)、每次保证多大的运动量、哪个部位哪块肌肉应该练哪个动作……写作,其实也像健美长肌肉一样,是可以训练的,只不过训练的路径不如健美那般清晰。(注意,这里的能够训练,并非指训练出可以得诺奖的牛人,就像练健美练到斯瓦辛格水平的,也凤毛麟角)以下说的,太过基础,并且纯属个人所思。写作高手请无视,骨骼清奇的天才们,请一笑了之。写作能力如何提高,这个问题我认真思考过。因为工作,我靠笔混饭吃。我们部门像我一样整天写东西的菜鸟,也颇有几只。有时候,我们会坐在一起,把近来写的东西,一篇一篇地“剖析”。这个过程中,真是长见识了,让我少了几分自傲,变得更为谦恭,也多了一些思考。我们把文章分割出来,就知道,这些构成是:词、句、段落。再深究,句子又有句型结构,包括长句、短句、复句等等,句子又有起承转合,又用到修辞,还牵涉到“韵律”。 段落间,又有逻辑上的链接。整篇文章(这里先不谈高难度的小说),又有章法,就是结构上的东西。而其中,还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思想等层面。是不是很复杂?这么多东西,分析起来让人头痛,怎么去练习?所以说,“多读”在这里变得非常正确-----就像补充营养一样,管它呢,把食物吃下去就行,只要多吃有营养的,少吃点垃圾食品。这固然没错,但是有时候,我们还会针对性地吃东西啊-----要不然钙片啊、锌片啊怎么会那么火呢?我们可以专项训练某些东西,在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注意某些东西,在写作中,有针对地锻炼某些地方。时间有限,先说说”词汇“一项。这个太过于基础,导致了很多人的轻视。我之前也没有看重它,直到一次讨论文章,觉得一位女同事,在我们这群菜鸟中水平算高的,写得还不错,但是她强在什么地方呢?我说不上来。直到我们老大一语道破:她词汇量比较大。我们这群菜鸟对比一下文章,果真如此。同样的话语,在她写来就更生动,更文雅,更准确,更有可读性,因为她词语用得更密集。如果一个好词如同一颗闪亮的星星,那么好文章就是璀璨的星空。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绕来绕去,说了半天,但是有的人用了个成语,一下子就简练准确地把我们的意思表达清晰了。词汇的重要性,还可以参考一下这里:
。先生对韩寒文章,做了文本分析。能加深我们对词汇重要性的认识。问一下自己,是不是初高中之后,不再上语文课、学习生字词后,就开始把主动积累词汇,放到一边了?也许有人说,咱词汇量不差啊,读文章字词差不多都认识。但是要知道,认识不等于掌握,更不等于灵活运用。想一想吧,就简单的风景描写,比如形容下夕阳、山川、水流这些东西,你能想到多少词语?也许你要反驳,词汇多了,也无非堆砌而已。但是写铺排性的文章,堆砌词语,本就是古人学文基本功——这就像练剑,不可能一下子就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掌握的词汇多了,应用自如了,写简单的东西可以顺手拈来,水平高了,更能在运用上巧夺天工,化腐朽为神奇。词汇怎么练呢?这个是多读多看多运用。很空洞,对吧?但是最起码你读的时候,不会一扫而过了,碰到一个词,会主动查下词典了。如果有大毅力,有非凡目标,也可以经常翻词典,还可以背背《古文观止》,这是吸收。运用更重要,遇到一个好词,要如同屌丝买到了iphone5,逢人就要不经意地秀一秀。比如这几天,煮饭时,我会下意识地来句:”汆一下“。这个汆字,是我在食品包装袋上看到的。文本分析,像先生对韩寒文章一样的文本分析,对于增长词汇,也颇为有效。其实,对写作的整体提高,全面有效。通过分析文本,我们可以研究词句,研究修辞、结构等等。夜深人静,小手冰凉,写着也颇为忐忑,小小菜鸟,略有所得,就开始大鸣大叫,太不谦虚鸟。所以到此为止。ps:这些东西,似乎又不讨好。很多人想写好文章,但不会想这么累着自己,所以,还是多读多看吧。本来打算谈谈修辞,还是算了,无非是做些细致的文本分析,然后专项训练,比如练习比喻的时候可以这样:妈的,今天说话,老子要每三句就来个比喻,就像饿狠了的狗,走两步就得左闻闻右嗅嗅。"没想到这么多人支持,再简单说点方法与思路:1、文本对比:这个可以参考一篇译文,众多译者不同的译法,仔细揣摩,分析优劣,定有所得。2、电影与小说的分析对比,很多著名小说都被改编成了电影,两者对比,也能收获很多东西,这个大学时我们老师开过选修课。3、找到自己的师承,在文字上给自己拜个师,先承其蓝,再青出之,这个除了yolfilm,我还见过其他人谈到过。
写作方法和技巧是基本功,先打好这个基础。以后经历多了,观察问题和思考分析的水平也提升了,写作水平就会自然提高的。
读书破万卷,熟读唐诗300+
多听、多读、多看、多想、多写。先模仿,再创造,最后形成风格。
推荐《开始写吧!——虚构文学创作》和《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 ,当然看书不是绝对的,我有一个生活体验,看书太多,会丢失自我对概念的存在感,导致自己的文字缺少风格,我的建议是,熟读少于5个作家的全部作品,理解他们一路走来的改变。你刚起步的话当然要看作家们的处女作,不要想着一蹴而就。最重要的是,坚持码字。不要说有想到一个故事大概,觉得很好,但一直都不去下手。《异类》中表述的很明显了,天才都是练出来的。有名的大家,往往天天在写,时时在写。看只是一个过程,写才是结果。平时一定养成笔记的习惯,最好准备两本笔记,一本记下别人写的好句子,反复琢磨下。另一本专门写自己的灵感,一句话,一个词都可以。我还想说,很多东西,特别像写作小说这种事,永远是培养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你培养培养着,发现就能罗里吧嗦写一大段了。不要急,你看,村上春树到29岁才出处女座《且听风吟》呢。推荐你这么些书吧(不知道你看过没的):《绿毛水怪》-王小波,卡佛短篇,《十八岁出门远行》-余华,最好能仿着这些短中篇小说,写写故事,重要的不是故事精不精彩,而是完不完整,着重点在于这些文字说完你想说的了没。当然以上对应的都是我个人的感受,因为个人性格和喜好的体裁不同,所以不同文体的写作有所不同。而对于你对自己是个“理科生”这种问题的担忧,我告诉你我从前写过的一句话吧----------------------“二中这群学文科的,以后最大的成就就是给我写写个人传记以及给我写书评”一个文人,最基本的就是内心中有一份“孤傲”,只有有了这份孤傲,你才能掌握人间情感,自由地摆放进自己的文章,引起他人共鸣。最后,我也只是一个在路上的人,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希望说这些话的同时,与你共勉。
开始写吧,我也不会写,但一直在写,写作是对过往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整理,会帮你思考,慢慢就会有很多东西涌出来。
谢邀。类似问题永远可以用欧阳修一句话来回答:“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畅谈不是梦——吉安国亨语文工作室
当前位置:&&&
浅谈怎样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
上传: 曹望社 &&&&更新时间: 18:23:28
浅谈怎样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 & 身为一个农村地区的教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目标,特别是怎样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其实,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难以提高,并不是他们没有熟悉的事物,也不是他们没有接触过新鲜的事物,而是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不能很好地启发诱导孩子造成的。如果不改变教学观念,就很难提高这些孩子的写作水平,更谈不上整体提高语文水平了。因此,我在孩子们的作文上作了以下尝试。 一、&&& 自由写,写自由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他们一般不会自觉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作文更是望而生畏。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乐意而又自觉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呢?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准备一本笔记本,一周完成一篇日记。这日记要让学生自由写,包括自由命题,自由定主题,自由选材料,自由选方式。这一次次放飞心情的写作练习,是让学生倾诉衷肠的机会,是让学生自我表白的平台。在这过程中要让学生觉得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没有一点思想束缚,没有一滴个性压抑,没有一丝情感禁锢。 这样让孩子去这样写,写自由,他们就会有着光彩琉璃的回忆和任意翱翔的遐想,甚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班上就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放牛》的日记。文章写得很有情趣,读来让人感觉有滋有味。因为小作者写出了那份&自由&。他写了&赶牛上山后,躺在白云和绿草之间&的那份自由,写了&看见野花飘摇,自己放声唱歌&的那份自由。在自由中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在自由中感悟到了生活的美好,从而焕发出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 丰富生活,促使积累 令很多教师感到棘手的是孩子们写作时无话可说。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生活圈太狭窄而缺乏写作素材的选取使用,二是阅读量太少而缺乏语言词汇的积累运用。这些正是农村孩子的致命弱点。所以在写作指导课中,我们要做的工作是丰富学生生活,促使学生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如果孩子们缺乏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写作的时候只能&咬笔杆&了。因此,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上社会,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去认识生活,还要尽量让教学过程贴近生活。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实践,野外郊游等等,让孩子们从生活中采集作文的原始素材,这样来达到丰富生活,积累知识的目的。 同时,学习和积累语言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在上语文课时,让学生摘抄优美的词句,指导学生准确地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最后达到熟练说话、作文和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作文写作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