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中第4、8、11小节,用一句话概括人生

《理想》第11小节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_百度知道
《理想》第11小节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各位好友相助!!,谢谢诶!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教学重点】 1、朗读训练,理解诗歌的主旨。 2、赏析诗歌的语言。【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主旨。【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第一单元里,我们读过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诗人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那“海”指什么呢?(生答: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我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二、词语教学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检查预习,落实词语教学。 附补充的重要词语: 1、正音:缀连(zhuì)鬓发(bìn)寂寥(liáo)玷污(diàn)扒(pá)蜕(tuì)功勋(xūn)诅咒(zǔ zhòu)吻(wěn) 碌碌终生(lù) 2、释词: 绝处逢生:比喻在没有出路的地方获得重生的机会。 缀连:联结。 寂寥:寂静,空旷。 玷污:弄脏(多用于比喻)。 蜕:(人或事物)发生质变。 诅咒:咒骂。 碌碌:平庸,没有特殊能力。三、整体感知 1、范读、或听读。 2、学生朗读: (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3、讨论发言: (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讨论。) 问题组: ①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人生一定要有理想,努力为之奋斗。 ②找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诗句,说说其理由。四、分析研讨 1、学生研读: 研讨第1~7小节,深入思索,领悟诗歌深刻含义,体会比喻的精妙。 (教师讲第一小节以示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其余小节,读一读,议一议) 参考提示: 第1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采用比喻、顶针的修辞方法,使语言形象、生动,环环相扣,步步推进,起到统领的作用。 “黎明”的比喻作用。 黎明指理想的境界。 第2节:说明理想有时代性,理想与社会互相促进。 第3节: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 第5节:理想给人力量。A、理想使人乐观。B、理想使人充满斗志。C、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利益。 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收获,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自私心”,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如夏明翰、刘胡兰、爱因斯坦等事例。 (也可让学生自由补充) 第7节:应当正确对待误解、荣誉。 2、教师总结: 今天所学的第1小节总说对理想的认识,第2~3小节、第4~7小节分别从理想的历史意义和人格意义两个方面作了具体诠释。人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并乐于为之奋斗,为之牺牲。“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我们也像周恩来一样,从小树立“为中华之崛起”的志向,努力学习。五、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第1小题,“读一读,写一写”。 2、朗诵这首诗歌。 3、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 1、识记字词、拼音、意思。 2、朗读、背诵诗歌。二、研讨赏析 1、学生研读: 研讨第8~12小节,深入思索,领悟诗歌深刻含义,体会比喻的精妙。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某个小节,读一读,议一议) 参考提示: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 (本题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答案不拘一格) 什么是“不幸”? 指“被误解的寂寥”和“酸辛”。 第9节:从反面说明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 第10节:对理想要执著、坚贞,不容玷污。 第11节:有些人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本题也让学生畅谈自己体会,答案不拘一格) 第12节:希望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2、教师小结: 今天学习的部份,第8~11小节从“理想的人生意义”角度,进一步阐明了理想的重要性,而第12小节则总结全诗,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不懈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成果。这就与开头遥相呼应,脉络清楚。 3、拓展延伸: ⑴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喻,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试模仿第一段也写几句。 示例,出示投影: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⑵你能说说《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吗?找出这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 内在联系:主题相同,都是抒写理想的意义。 诗句: ①实现理想的征途是漫长的,艰难曲折的。 《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你那进取的心。” ②理想的实现能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 《在山的那边》:“人们啊,……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理想开花……榆杨会有浓阴。”三、朗诵比赛 1、学生朗诵比赛: (分小组比赛,然后推荐优秀学生向全班表演) 2、师生评价: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理想犹如一盏大海上的航标灯,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五、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第2、3小题。 2、背诵这首诗。
请收藏到: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 河北远程教育网 潘德高
唐正富 韩芳
倪丽娜 席慕容 汪国真 流沙河
本站各版本语文资料
新学网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理想》教学设计 - 陈环 - HNER网络教研备课平台——河南省网络教研官方平台,网络教研第一平台,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倾力打造!
《理想》教学设计
文章类型:
《理想》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首结构工整而意蕴深远的哲理诗。诗歌用形象化的语言及丰富的意象诠释了什么是理想;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人生意义等内容。诗歌用充满韵律的语言展示了对人生的理性思考,内涵深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形象化的语言,理解诗歌的主旨。
  3、结合个人经历,能对自己有所启发,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结合实例,诠释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语言。
【教学准备】
1、预习,排除语言文字障碍。
2、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故事或者名人名言。
  教师:
  1、流沙河个人简介,图片。
  2、准备课文朗读的录音磁带。
【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首诠释理想的哲理诗,内容深刻。抓住诗歌教学的主要特点,突出朗读训练;同时采用让学生自立学习,小组合作探讨,教师加以点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指导其从社会生活及人生体验中找出例证,理解,赏析诗歌形象化的语言,有助于诗文的思想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先让同学们听一首歌《真心英雄》,听完之后找一位同学告诉大家这首歌它歌唱的是什么?这首歌它告诉我们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一个美丽的梦,为了实现这个梦我们忘记所有的痛,问谁是英雄唯有经历风雨见到彩虹的人,如果你我有了理想,有了这个梦,我们会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去奋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看看他是如何书写理想的又是如何实现他心中的梦。(板书课题)
  (设计这一导入语,是按照奥苏伯尔的学习的同化理论,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即已学过的,易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求知欲,好奇心,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形式朗读,整体感知
 & 1、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
    要求:认真听,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在诗中作好标记。
 & 2、自由朗读,带着问题思考:
   ⑴ 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⑵ 围绕这一主旨,诗歌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3、抽读,找个别同学读
  4、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课堂交流,明确:诗歌主旨&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这样设计,目的是抓住诗歌教学的主要特点,以诵读为切入点,突出朗读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研讨赏析打下了基础。)
三、读探究,品味语言
  学生分成5~6个小组,确定小组主持人,采用脑风暴法,针对问题,合作探究。
  1、师出示小组学习要求:逐段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品味语言。
  2、师进行学法指导:
   ⑴ 各人畅所欲言自己的阅读体验。
   ⑵ 理解诗句时注意课前搜集到的名人事迹。并联系社会生活及个人经历,这些实例将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诗歌。
  3、师针对各段内容,分别列出思考题以引导学生的探讨思路,视交流情况适时知道。
    第1小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你能仿照本节的结构,写几句话吗?
    提示:A、比喻,顶针。B、仿写。
    提示学生注意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
    第2、3小节这两小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提示:A、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理想,正是这些不断提升的理想推动了人类的不断进步。(&饥寒&中思&温饱&,&温饱&后求&文明&)举例难度不大&&B、分析&珍珠链&,&脊梁骨&的作用。
    第4小节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提示: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
    第5小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意义。
    提示:理想给人力量。
    第6、7小节&获得&与&牺牲&分别指什么?&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提示:两个诗节在内容上相联系,&获得&是为理想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伴随而来的个人荣誉只是&副产品&;&牺牲&的是个人利益,觉得&酸辛&的是不为人理解,独自呐喊,奋斗的孤独。典型实例:鲁迅。
    第8小节你能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遭不辛;理想使不辛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师提示举例,如&江姐&。然后引导学生再举例,加深理解。
    第9小节与第8小节相联系,第8小节正面写理想的人生意义,而第9小节则从反面切入,连&罪人&,&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更何况一般人呢。
    第10、11小节在内容上,两个诗节有何不同?
    提示:第10小节从被动方面理想被曲解,玷污,该怎么办;第11小节写有些人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
    第12小节总结全诗,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点突出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注意在学法上的指导,使学生有法可循,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尝成功的喜悦。同时实例的运用也使课文的思想观念转化为了学生可以理解的情感意识,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轻松的交流中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四、拓展延伸,注重自身体验
  1、阅读体验:
    读完流沙河颇富哲理的〈理想〉,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体会。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2、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试模仿课文也写几句,看准表达得形象生动(这一过程的设计),体现了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学习体会的及时交流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五、话说理想、拓展延伸。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花季少年对未来充满憧憬,多彩的理想画笔绘出壮美的人生蓝图。请同学们模仿诗作,用很美的话来概括、赞美理想。
教师示例:
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灯塔雪亮的眼光。
理想是十字道口那路标醒目的手臂。
理想是驱逐寒夜那火种熊熊的烈焰。
3.学生集体诵读全诗并背诵。
4.仿照例句,完成句子。
例(1):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完成:小康的年代里,理想是_________;
和平的年代里,理想是_________。
例(2):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完成:时间既是_________,时间又是_________。
五、课堂小结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举凡那些历史上有所建树的风流人物,无不在青春年少就显露出非凡的远大志向。&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伟人周恩来正是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鹏程壮志而发奋攻读,终有所作为。恰如诗中所言&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愿同学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划出美丽的弧线。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1.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2.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生活的目的&&这种伦理基础,我把它叫做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3.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4.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 &&周恩来
5.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六、教师寄语
今天,我们朗读,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的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不管你的理想是伟大的也不管你的理想是平凡的,但我们一定要有理想并为之而奋斗,做一位经历风雨见到彩虹的人。同学们&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让我们以关汉卿的话为鞭策,珍惜这花样年华,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七、作业设计
  1、完成&研讨与联系&。
2、将学习体会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2015年1月 日一二三四五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理想》教学设计
语文资源网――始建于日
语文资源网――全站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伴您成长!
【学习区】K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理想》教学设计
【字体: 】
《理想》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首结构工整而意蕴深远的哲理诗。诗歌用形象化的语言及丰富的意象诠释了什么是理想;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人生意义等内容。诗歌用充满韵律的语言展示了对人生的理性思考,内涵深刻。【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形象化的语言,理解诗歌的主旨。
3、结合个人经历,能对自己有所启发,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结合实例,诠释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语言。【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及其优秀事迹
1、流沙河个人简介,图片。
2、准备课文朗读的录音磁带。【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首诠释理想的哲理诗,内容深刻。在内容上与第一单元的《在山的那边》一以贯之,在授课时,结合《在山的那边》引入新课教学;抓住诗歌教学的主要特点,突出朗读训练;同时采用让学生自立学习,小组合作探讨,教师加以点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指导其从社会生活及人生体验中找出例证,理解,赏析诗歌形象化的语言,有助于诗文的思想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意识。【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识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感受的是课文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那么,什么才能造就我们美好的人生,点亮你的一生呢?列夫。托尔斯泰这样告诉我们“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相信他一定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板书课题)
 (设计这一导入语,是按照奥苏伯尔的学习的同化理论,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即已学过的,同样谈理想的现代诗《在山的那一边》,与今天所学的新知识相联系,易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求知欲,好奇心,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本课的学习)二、形式朗读,整体感知
1、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
  要求:认真听,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在诗中作好标记。
2、自由朗读,带着问题思考:
(1)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2)围绕这一主旨,诗歌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3、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课堂交流,明确:诗歌主旨―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
(这样设计,目的是抓住诗歌教学的主要特点,以诵读为切入点,突出朗读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研讨赏析打下了基础。)三、读探究,品味语言
  学生分成5~6个小组,确定小组主持人,采用脑风暴法,针对问题,合作探究。
1、师出示小组学习要求:逐段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品味语言。
2、师进行学法指导:
(1)各人畅所欲言自己的阅读体验。
(2)理解诗句时注意课前搜集到的名人事迹。并联系社会生活及个人经历,这些实例将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诗歌。
3、师针对各段内容,分别列出思考题以引导学生的探讨思路,视交流情况适时知道。
第1小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你能仿照本节的结构,写几句话吗?
提示:A、比喻,顶针。B、仿写。
提示学生注意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
第2、3小节这两小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提示:A、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理想,正是这些不断提升的理想推动了人类的不断进步。(“饥寒”中思“温饱”,“温饱”后求“文明”)举例难度不大……B、分析“珍珠链”,“脊梁骨”的作用。
第4小节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提示: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
第5小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意义。
提示:理想给人力量。
第6、7小节“获得”与“牺牲”分别指什么?“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提示:两个诗节在内容上相联系,“获得“是为理想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伴随而来的个人荣誉只是“副产品”;“牺牲”的是个人利益,觉得“酸辛”的是不为人理解,独自呐喊,奋斗的孤独。典型实例:鲁迅。
第8小节你能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遭不辛;理想使不辛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师提示举例,如“江姐“。然后引导学生再举例,加深理解。
第9小节与第8小节相联系,第8小节正面写理想的人生意义,而第9小节则从反面切入,连“罪人“,”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更何况一般人呢。
第10、11小节在内容上,两个诗节有何不同?
提示:第10小节从被动方面理想被曲解,玷污,该怎么办;第11小节写有些人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
第12小节总结全诗,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点突出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注意在学法上的指导,使学生有法可循,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尝成功的喜悦。同时实例的运用也使课文的思想观念转化为了学生可以理解的情感意识,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轻松的交流中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四、拓展延伸,注重自身体验
1、阅读体验:
  读完流沙河颇富哲理的〈理想〉,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体会。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2、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试模仿课文也写几句,看准表达得形象生动
(这一过程的设计,体现了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学习体会的及时交流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朗读,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的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让我们牢记托尔斯泰的名言,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以此为航标灯,为实现他而努力奋斗,愿大家都能成为一个有理想的,高尚的人。六、作业设计
1、完成“研讨与联系”。
2、将学习体会整理成300字的随笔。合作探究、解读诗歌1~7节内容
1.指名学生个别朗读。思考:
(1)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2)第2节诗是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
(3)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
(4)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
(5)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
(6)第6节中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的含义?
(7)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逐节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1)第1节中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即用前一句的结尾部分(词语或句子)作后一句的开头部分,使语句递接连贯下去,紧凑生动而畅达。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这一节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2)理想有时代性、层次性。这一节中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3)第3节的意思概括地说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第2节讲,人类的理解步步提高,从温暖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具有历史性;第3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第3节是在第2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化,点出了理想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4)诗意的重点在后两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是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况,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5)“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就是说,理想使人乐观。“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是说,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就是说理想使老年人充满活力。这节诗的大意,可以概括为“理想给人力量”。
(6)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7)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怀有崇高理想的人被人误解,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这在尚未觉悟的人看来就是大逆不道,躲避、反对,奋斗者的处境就陷入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小结:诗歌的2、3两节大意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4、5、6、7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
2.学生熟读背诵前7节。
五、话说理想、拓展延伸
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花季少年对未来充满憧憬,多彩的理想画笔绘出壮美的人生蓝图。请同学们模仿诗作,用很美的话来概括、赞美理想。
教师示例:
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灯塔雪亮的眼光。
理想是十字道口那路标醒目的手臂。
理想是驱逐寒夜那火种熊熊的烈焰。
(1)第8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第9节是什么意思?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3)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4)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5)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逐节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1)第8节分两个大句,每个大句上下两个小句之间都用分号。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2)第9节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树立了理想,他也可以获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树立了理想,“浪子回头金不换”。点出了理想对人的灵魂起着巨大的作用。“理想是还魂的仙草”,是说罪人树立了理想,就恢复了良知,恢复了正常人的灵魂,就能重新做人。“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是说理想能引导着浪子走上正轨。
(3)对理想“被玷污”“被扒窃”的理解应联系十年浩劫的历史背景。“四人帮”歪曲马列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4)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动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5)“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郁,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小结:诗歌8、9、10、11节大意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3.学生集体诵读全诗并背诵。
4.仿照例句,完成句子。
例(1):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完成:小康的年代里,理想是_________;
和平的年代里,理想是_________。
例(2):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完成:时间既是_________,时间又是_________。
六、对比延伸
请学生说说《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找出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明确:
两首诗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发了理想的意义。
《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在山的那边》:“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以上诗句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
七、课堂小结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举凡那些历史上有所建树的风流人物,无不在青春年少就显露出非凡的远大志向。“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伟人周恩来正是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鹏程壮志而发奋攻读,终有所作为。恰如诗中所言“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愿同学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划出美丽的弧线。
3.下列拟人化的物语,都有一定哲理,请同学们选择感兴趣的一种,并以之为线索,写一篇“感悟生活”的诗文。
(1)鸟:笼子即便是金的,也不如没有的好。
(2)虾:哈哈!你们怎么都倒着走哇!
(3)啄木鸟:真挚的爱,往往是残酷的爱。
(4)昙花:人们都说我很美,是因为我生命很短暂吗?
(5)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6)凸透镜:把力量凝聚在一起,便能获得成功。
(7)锁:在强盗眼里,我是不存在的。
(8)彩虹:我七色的光彩,来自那最普通的阳光。
(9)窗户:我的原则是该开的时候开,该关的时候关。
(10)镜子:只有看得起我的人,我心里才会装着他。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1.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加里宁
2.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生活的目的――这种伦理基础,我把它叫做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3.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4.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 ―(法)蒙田
5.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6.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 ――巴金
7.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 ――罗曼?罗兰
8.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 ――屠格涅夫
9.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陷入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的理想又怎样实现? ――陈毅
10.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列宁
11.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 ――周恩来
12.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语文资源网――中小学语文教育资源免费交流平台!浙ICP备号
站长:QQ:【实力成就精品 诚信呵护品牌】
全站免费 无需注册――做公益语文的领航者!联系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句话概括人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