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和铌作为铬钒合金钢对材料的性能有何作用和影响

铌、钼对低合金耐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铌、钼对低合金耐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耐​磨​钢​资​料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微合金元素铌、钛、钒对低碳微合金钢组织和性能影响_百度知道
微合金元素铌、钛、钒对低碳微合金钢组织和性能影响
请教高手,最好是能详细说明铌、钛、钒对低碳微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机理,以及如何结合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来控制钢的组织和性能?最好能附上能够参考的文献,方便的话发送到,感激缉孩光绞叱悸癸溪含娄不尽!因为不是研究这个方面的,完全不懂,所以比较棘手,见谅。
提问者采纳
这个在中国知网上很容易查到,铌、钛、钒的影响主要是钉扎作用:就是高温轧制的时候,钢铁很容易发生回复与再结晶,由于铌、钛、钒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的碳化物可以强烈钉扎在晶粒边界,阻碍晶粒的长大。再有就是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铌、钛、钒的化合物也可以阻碍粗晶缉孩光绞叱悸癸溪含娄区的长大,改善粗晶区的韧性。具体来说铌的作用最大,钒次之,钛最后。而尴尬的是我们国家偏偏是富钛国家。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合金元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山东冶金》  
铌钒复合微合金化400MPa级钢筋的研制与生产
王学忠,李成军,张万庆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 技术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1)
摘 要:介绍了采用铌钒复合微合金化技术研制开发HRB400钢筋的工艺和产品性能,分析了冶炼、轧制工艺及合金元素对钢筋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应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了铌、钒元素对性能影响的经验公式,对开发铌钒微合金钢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实践证明,采用铌钒复合技术生产HRB400钢筋,不仅其机械性能良好,而且具有低成本优势。
关键词:铌钒复合微合金化;400MPa级钢筋;产品开发;力学性能;低成本
中图分类号:TG335.6+4;TG1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3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Nb/V Microalloyed 400MPa Grade Rebar
WANG Xue-zhong, LI Cheng-Jun, ZHANG Wan-Qing
(The Technology Center of Jinan Iron and Steel Group General Company, Jinan 250101, China)
Abstract:The process and properties of HRB400 developed with Nb /V microalloying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and smelting and rolling process and infection rules of alloying elements on the properties. The empiric formula of the effect of Nb/V on properties is determined by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which is of well instructive for developing Nb/V microalloyed steel. The practices prove that Nb/V microalloyed HRB400 rebar not only has well mechanical properties but has the advantage of low cost also.
Key words:Nb/V 400MP m low cost
  从2002年4月开始,国家建设部把400MPa级钢筋纳入GB《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并在《规范》中明确提出HRB400钢筋作为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力钢筋。新《规范》的实施,加快了HRB400钢筋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冶金企业高强度钢筋的研制生产力度。
  生产HRB400钢筋采用的主要工艺技术为:(1)V、Nb、Ti、VN微合金化技术;(2)细晶轧制技术;(3)穿水轧制技术。从目前应用的工艺技术看,微合金化技术,是冶金企业生产HRB400钢筋的首选技术。该技术不需对生产工艺制度做任何改动就可组织生产。根据合金的市场价格,Nb合金技术生产成本较低,但应用以来,在连铸生产过程中连续发生铸坯表面横裂纹和矫直前后漏钢事故,成品钢筋剪切后弧形弯曲度超标,直接影响连铸和轧钢的正常生产,为此,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简称济钢)研制铌钒复合微合金化HRB400钢筋,并成功纳入正常生产。
  试验工艺路线:优质铁水(废钢)→LD转炉冶炼→钢包微合金化→钢水炉外处理(底吹氩、调温)→方坯连铸→保温车热装热送→方坯热装加热→控制加热时间、温度→控温连续轧制→钢筋成品。
  试验冶炼、轧制钢种20MnSiNb,执行标准GB,试验钢筋牌号HRB400,规格直径φ12~φ32mm,微合金化采用铌钒复合技术。熔炼成分、力学性能设计参数见表1。
熔炼成分、力学性能设计参数
熔炼成分/%
0.18~0.25
0.30~0.70
1.30~1.60
0.010~0.030
0.012~0.040
  终点温度℃,终点碳含量大于0.10%。合金加入量按钢筋的生产规格,铌铁加入量0.2~0.5kg/t,钒铁0.2~0.4kg/t,硅锰铁、高碳锰铁、硅铁按常规配加。出钢后钢水进行炉外底吹氩处理,吹氩时间大于5min。吹氩后温度℃。连铸中间包温度℃,连铸拉速2.8~3.2m/min。二冷配水采用弱配水制度,矫直温度900~950℃。
  铸坯采用热装热送,热送温度大于600℃,热装温度550℃,加热时间45~75min,加热温度℃,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小于850℃。按钢筋的生产规格,采用双切分和常规轧制。小规格直径φ12~φ20mm钢筋采用双切分轧制,大规格直径φ22~φ32mm钢筋按常规轧制。成品轧制速度10~17.5m/min。
试验及生产
  按设计方案进行研制试验和批量生产,首先做具有代表性钢筋规格的试验,分析研究添加微量Nb、V元素后钢筋力学性能提高幅度,进一步优化成分设计,制定最佳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方案。
  于日、20日进行两次试验,冶炼、轧制直径φ16、φ25mm钢筋各5炉批,熔炼化学成分符合设计目标,力学性能指标达到设计和标准要求,试验合格率100%,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试验结果统计
  从表2试验结果分析,化学成分按设计要求的中限配加,力学性能指标达到标准的中上限,而且有较大富余量,充分说明成分的设计合理可行。
批量生产结果
  根据试验结果,于2006年1月按设计方案进行批量生产,目前已累计冶炼HRB400钢筋用钢717炉,生产合格钢35483t,熔炼成分,铸坯表面质量合格率100%。分别轧制φ14、φ16、φ22、φ25、φ28、φ32mmHRB400钢筋822批,对成品成分、力学性能、外形尺寸、外形形状等进行检验。
按轧制规格对熔炼成分做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化学元素含量在设计范围,熔炼成分合格率100%。
表3& 批量生产HRB400钢筋熔炼成分统计
0.008~0.027
0.016~0.026
0.010~0.022
0.018~0.025
0.010~0.023
0.015~0.025
0.008~0.028
0.016~0.031
0.009~0.016
0.021~0.024
0.009~0.017
0.021~0.023
力学性能检验分析结果见图1、图2。由图1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屈服强度在410~490MPa范围,平均值448MPa,直方图呈正态分布,说明生产工序在管理控制状态。抗拉强度在580~690MPa,平均629MPa,直方图呈平顶型正态分布,分析认为与数据分组有关,图形证明生产工序在管理控制状态。批量轧制生产的822批钢筋,实物力学性能、外形尺寸、外形形状、质量指标检验,综合合格率100%,实际成材率达到97.8%。
(a)屈服强度直方图&
(b)抗拉强度直方图
图1 生产HRB400钢筋力学性能
取熔炼成分与力学性能数据430组做回归分析,得出以下关系式:
  σs=383.4+44.9C+34.9Si-24.9Mn+77.5Nb  (1)
  σb=530.5+94.5C+13.8Si+5.50Mn+273.3V+2913.9Nb   (2)
  从屈服强度σs、抗拉强度σb相关式(1)、(2)看出,钢中添加Nb元素后,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明显提高。分析认为,Nb对力学性能的贡献明显比V元素高,这与元素的冶金特性基本吻合。
生产工序分析
终点C含量在0.07%~0.13%,平均C含量0.095%。C含量集中在0.08%~0.12%,该范围数据占总量的91.54%,C含量不小于0.10%的有338炉,占总量的47.18%,C含量不小于0.12%的只有35炉,占4.93%。分析认为,大批量生产铌钒复合HRB400钢筋,终点C含量控制偏低,与设计目标值C含量不小于0.10%差距较大,应引起高度重视。提高终点C含量可有效减少钢中含氧量,降低钢水氧化性,也是提高合金元素回收率的重要措施。
Nb、V回收率
对V、Nb加入量严格按设计要求配加,使V、Nb回收率明显提高。按实际吨钢加入量计算,Nb元素回收率94.68%,V元素回收率96.88%。
吹氩后温度1578℃,比吹氩前降低29℃,温降为6℃/min。既符合设计参数目标值,也符合连铸工艺对大包钢水温度的要求。
拉钢过程中间包温度平均为1525℃,平均拉速3.12m/min。试验时发生4次拉矫直机漏钢事故,分析原因主要是矫直温度低,由于矫直外力作用,在钢坯振痕处矫裂,造成裂纹漏钢。为解决这一问题,把矫直温度由880℃调整为950℃以上,实践证明,连续拉钢717炉未发生漏钢事故,铸坯表面未发生裂纹缺陷,表面质量合格率100%。
成品轧制速度
φ12~φ20mm钢筋采用双切分轧制,φ22~φ32mm钢筋采用常规不切分轧制。成品轧制速度按规格严格控制,不同的轧制规格采用不同的轧制速度,φ12~φ14mm轧制速度17.5m/s,φ16~φ20mm轧制速度14~15m/s,φ22、φ25mm轧制速度17.5m/s,φ28、φ32mm轧制速度12m/s。
成品钢筋上冷床温度小于950℃,在自然冷却10~15min后进行定尺剪切,定尺率99.37%。剪切温度小于320℃,解决了剪切后的钢筋弯曲现象。分析认为,采用铌钒复合技术,改善了钢筋相变温度参数,钢筋剪切不再发生弧形弯曲。
  采用低铌钒复合铌微合金化技术,解决了铌微合金化连铸过程中漏钢和铸坯表面裂纹的问题。达到了生产成本最小化,合金生产成本比传统钒铁微合金化工艺降低197.5元/t。回归分析关系式对于铌钒复合HRB400钢筋的生产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Nb含量每增加0.01%可提高屈服强度28.77MPa,抗拉强度29.13MPa,Nb、V合金元素对抗拉强度的影响大于对屈服强度的影响,并且Nb更有利于综合性能。严格控制转炉操作制度,提高终点C含量可有效减少钢中含氧量,降低钢水氧化性,通过合理的V、Nb加入制度,使V、Nb回收率明显提高。按钢筋的生产规格调整钒铁、铌铁的加入量,小规格钢筋铌钒加入量按成分下限配加,大规格钢筋按上限配加。
  铌钒复合微合金化试验生产HRB400钢筋的成功,说明成分和工艺制度设计合理可行,再用于指导生产具有现实意义。铌钒微合金化连续油管组织性能研究--《东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铌钒微合金化连续油管组织性能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了Gleeble-3500热模拟实验机和Lenton热处理炉,进行了热模拟实验和高温回火实验,并运用现代分析检测手段,探讨了微合金元素Nb、V对连续油管用钢连续冷却曲线(CCT曲线)及其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了微合金元素Nb、V对连续油管钢高温回火处理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借助透射电镜(TEM)分析了Nb(C、N)析出规律。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结果如下:
1.测定了实验钢在形变条件下的连续冷却转变数据,结合金相观察,绘制了动态CCT曲线。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增大,奥氏体所经历的相变区逐渐向左移动,到达一定的冷却速度后,奥氏体不发生珠光体相变,在一定的冷却速度下经过铁素体相变区后直接进入贝氏体相变区,最终形成铁素体和贝氏体两相显微组织,在连续冷却条件下的转变产物是多种显微组织的混合物,其组成随冷速的不同而变化。
2.对比分析三种实验钢的CCT曲线和金相组织发现:微合金元素Nb、V降低了0.5Cr0.20Ni0.13Mo-0.02Nb钢和0.5C r0.20Ni0.13Mo-0.02Nb0.02V钢的铁素体和贝氏体的转变开始温度,使铁素体和贝氏体能够在更低的温度相变,细化了铁素体与贝氏体晶粒。且Nb、V使发生贝氏体转变的倾向增强,转变的冷速范围向低速方向扩展。
3.对三种不同成分的实验钢在相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结果发现:随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强度下降,而塑性逐渐增加。添加了微合金元素Nb、V的实验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都要好于未添加微合金元素Nb、V的实验钢,但是延伸率略有下降。添加微合金元素Nb、V实验钢的强度提高是因为组织中有更细小的晶粒尺寸、更高的位错密度以及控轧过程中产生的Nb、V(C、N)第二相,是细晶强化,位错强化和沉淀强化综合作用的的结果。
4.通过热模拟机模拟实验钢固溶后不同温度下的淬火,在透射电镜上观察析出相形貌和分布情况后,分析碳氮化合物的析出规律,结果表明:Nb(C,N)析出最快的温度在900℃左右,在这个温度大量析出,能有效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当轧后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时,就能达到充分细化铁素体晶粒的效果。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TG146【目录】:
摘要5-7Abstract7-12第1章 绪论12-28 1.1 前言12 1.2 国内外连续油管研制与发展概况12-16
1.2.1 国外连续油管发展现状12-13
1.2.2 国内连续油管发展现状13-14
1.2.3 连续油管加工工艺发展14
1.2.4 连续油管材料发展现状14-16 1.3 含铌微合金钢的发展16-21
1.3.1 铌在钢中的作用16-17
1.3.2 含铌微合金钢的发展17-19
1.3.3 含铌微合金钢的研究进展19-20
1.3.4 铌与钒在钢中的作用比较20-21 1.4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21-24
1.4.1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建立22
1.4.2 影响相变动力学曲线的因素22-23
1.4.3 相变动力学曲线的应用23-24 1.5 微合金钢的强韧化机理及微合金化元素铌的主要作用24-26
1.5.1 微合金钢的强韧化理论24-25
1.5.2 微合金化元素的主要作用25-26 1.6 课题背景和研究内容26-28第2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28-36 2.1 实验材料及化学成分28-29 2.2 动态CCT曲线测定29-32
2.2.1 动态CCT曲线测定方法29-30
2.2.2 相变点的测定方法30-32 2.3 调质处理实验工艺32-33
2.3.1 力学性能32-33
2.3.2 显微组织观察33 2.4 微合金元素Nb、V析出规律试验方案33-36第3章 微合金化连续油管用钢连续冷却曲线及显微组织36-48 3.1 0.5Cr0.20Ni0.13Mo连续冷却转变曲线36-39 3.2 0.5Cr0.20Ni0.13Mo-0.02Nb连续冷却转变曲线39-42 3.3 0.5Cr0.20Ni0.13Mo-0.02Nb0.02V连续冷却转变曲线42-45 3.4 合金元素对CCT曲线与显微组织的影响45-47 3.5 本章小结47-48第4章 微合金化连续油管用钢高温回火组织与性能48-62 4.1 显微组织演变48-54
4.1.1 0.5Cr0.25Ni0.13Mo钢48-50
4.1.2 0.5Cr0.25Ni0.13 Mo-O.02Nb钢50-52
4.1.3 0.5Cr0.25Ni0.13Mo-0.02Nb0.02V钢52-54 4.2 力学性能分析54-61
4.2.1 屈服强度55-56
4.2.2 抗拉强度56-58
4.2.3 延伸率58-59
4.2.4 硬度59-60
4.2.5 断口分析60-61 4.3 本章小结61-62第5章 微合金化连续油管用钢碳氮化物析出研究62-70 5.1 碳氮化物的析出分析62-66 5.2 透射电镜(TEM)观察66-69 5.3 小结69-70第6章 结论70-72参考文献72-78致谢7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东涛,曹铁柱;[J];钢铁;2002年07期
付俊岩;[J];钢铁;2005年08期
周乐育;刘雅政;方圆;张海旺;宋仁伯;;[J];钢铁;2008年07期
王文录,张志杰,侯钢铁,李浩;[J];钢铁研究;2005年02期
李大公,朱长发;[J];国外石油机械;1995年03期
尹成先,兰新哲,霍春勇,冯耀荣;[J];焊管;2002年05期
胡怡;[J];金属热处理;2001年07期
吴荣庆;;[J];中国金属通报;2009年21期
杨王玥,胡安民,孙祖庆;[J];金属学报;2000年10期
杜林秀,高彩茹,张彩碚,丁桦,刘相华,王国栋;[J];金属学报;2002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洪景娥;[J];鞍钢技术;1997年07期
王勇,张鹏远;[J];鞍钢技术;2003年06期
许国林;王衍平;花艳杰;;[J];鞍钢技术;2009年03期
严满清;徐更生;王海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袁根福,阎兴书;[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朱启惠,刘云旭;[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8年02期
齐洪仁,刘东雨;[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8年03期
黄勇,樊发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1年02期
倪增禄,杜晋银,王强;[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1年04期
罗虹,陈玉民,张志军;[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飞;洪永昌;朱国辉;;[A];2011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杜洪波;王云阁;;[A];河北省2011年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与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黄磊;庞兆夫;李文竹;;[A];全国冶金物理测试信息网建网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1年
严建强;张威;刘世昌;王景成;王勇;苗治全;于波;;[A];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1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1年
刘武斌;冯运莉;;[A];2009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李金波;连妙芳;;[A];2009年河北省冶金学会炼钢—连铸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叶建军;崔强;刘建磊;;[A];河南省冶金企业创新与和谐发展研讨会——暨技术经济年会论文集[C];2008年
陈学文;李烈军;庄汉洲;许传芬;毛新平;钟志永;;[A];2007年度泛珠三角十一省(区)炼钢连铸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徐效谦;;[A];全国金属制品信息网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郭泽尧;;[A];全国金属制品信息网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黎清宁;[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陈明昕;[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赵英利;[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阴树标;[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车欣;[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魏敏先;[D];江苏大学;2011年
李绍宏;[D];上海大学;2011年
王丽君;[D];山东大学;2011年
陈延清;[D];天津大学;2010年
于洋;[D];清华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齐菲;[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徐浯;[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陈文;[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赵辉;[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牛延龙;[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段琳娜;[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谢璞石;[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计芳芳;[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刘智雄;[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王吉满;[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章传国;;[J];宝钢技术;2007年02期
马鸣图,M.F.S[J];钢铁;2004年07期
唐荻,米振莉,陈雨来;[J];钢铁;2005年06期
李星逸,王轶农,刘文昌,郑炀曾,管秀发,刘月华;[J];钢铁;1997年10期
李大公,朱长发;[J];国外石油机械;1995年03期
刘新会;张兴平;;[J];国外油田工程;2007年06期
杜林秀,刘东升,刘相华,王国栋;[J];机械工程材料;2000年06期
薛小怀,钱百年,国旭明,于少飞,王仪康,楼松年;[J];钢铁研究学报;2003年04期
李箭,孙福玉;[J];金属学报;1990年05期
李箭,孙福玉;[J];金属学报;199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东涛;付俊岩;;[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卷)[C];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浦绍康;;[J];钢铁研究;1990年02期
李慕勤;马臣;邵德春;林万生;;[J];焊接学报;1992年03期
李岩;董秀文;;[J];钢铁;2005年12期
张建;朱兆顺;;[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8年05期
江锋;周小平;胡心彬;;[J];热处理;2009年02期
林舒;江来珠;张柯;张志霞;戎咏华;;[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仝丽珍;赵修领;王健;;[J];莱钢科技;2007年04期
秦连祥;徐佩琪;叶舜发;;[J];上海金属;1993年05期
马捷,孙方策,陈木兰,金言宜;[J];铸造;1997年01期
朱元右,顾军;[J];江苏冶金;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兆顺;张建;;[A];2008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8年
文小明;;[A];第四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龚庆华;吴保桥;;[A];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王介双;;[A];2007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刘凤莲;王东明;谷春阳;郭晓宏;刘志伟;;[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王元良;周友龙;陈辉;;[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王素平;郭治霞;路鹏;;[A];2009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严明华;胡晓伟;;[A];2007年度泛珠三角十一省(区)炼钢连铸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张成伟;吕作荣;;[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杨思一;;[A];2009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中信微合金化技术中心专家委员会
王祖滨;[N];中国冶金报;2001年
金振蓉;[N];光明日报;2002年
朱涛;[N];世界金属导报;2003年
中信微合金化技术中心专家委员会
傅俊岩;[N];中国冶金报;2001年
;[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付俊岩;[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夏杰生 黄秀声;[N];中国冶金报;2007年
李旺生;[N];世界金属导报;2004年
;[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强;[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吴鹤;[D];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2002年
曹建春;[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刘兵;[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杨守杰;[D];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2002年
陈志国;[D];中南大学;2004年
王勇围;[D];清华大学;2009年
余式昌;[D];东南大学;2006年
张梅;[D];上海大学;2007年
袁子洲;[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传明;[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邹航;[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康殿才;[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甘晓龙;[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吴毅;[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钟卫;[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张志正;[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王洪利;[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查向东;[D];东北大学;2008年
胡中潮;[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合金钢中各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合金钢中,C Si Mn Cr V 对合金钢本身的机械性能有何影响?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合金钢中各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合金钢中,C Si Mn Cr V 对合金钢本身的机械性能有何影响?
合金钢中各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合金钢中,C Si Mn Cr V 对合金钢本身的机械性能有何影响?
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5、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6、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7、镍(Ni):镍能提高钢的强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镍对酸碱有较高的耐腐蚀能力,在高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但由于镍是较稀缺的资源,故应尽量采用其他合金元素代用镍铬钢.8、 钼(Mo):钼能使钢的晶粒细化,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能,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抗蠕变能力(长期在高温下受到应力,发生变形,称蠕变).结构钢中加入钼,能提高机械性能.还可以抑制合金钢由于火而引起的脆性.在工具钢中可提高红性.9、钛(Ti):钛是钢中强脱氧剂.它能使钢的内部组织致密,细化晶粒力;降低时效敏感性和冷脆性.改善焊接性能.在铬18镍9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适当的钛,可避免晶间腐蚀.10、钒(V):钒是钢的优良脱氧剂.钢中加0.5%的钒可细化组织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钒与碳形成的碳化物,在高温高压下可提高抗氢腐蚀能力.11、钨(W):钨熔点高,比重大,是贵生的合金元素.钨与碳形成碳化钨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在工具钢加钨,可显著提高红硬性和热强性,作切削工具及锻模具用.12、铌(Nb):铌能细化晶粒和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及回火脆性,提高强度,但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在普通低合金钢中加铌,可提高抗大气腐蚀及高温下抗氢、氮、氨腐蚀能力.铌可改善焊接性能.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加铌,可防止晶间腐蚀现象.13、钴(Co):钴是稀有的贵重金属,多用于特殊钢和合金中,如热强钢和磁性材料.14、铜(Cu):武钢用大冶矿石所炼的钢,往往含有铜.铜能提高强度和韧性,特别是大气腐蚀性能.缺点是在热加工时容易产生热脆,铜含量超过0.5%塑性显著降低.当铜含量小于0.50%对焊接性无影响.15、铝(Al):铝是钢中常用的脱氧剂.钢中加入少量的铝,可细化晶粒,提高冲击韧性,如作深冲薄板的08Al钢.铝还具有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能,铝与铬、硅合用,可显著提高钢的高温不起皮性能和耐高温腐蚀的能力.铝的缺点是影响钢的热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16、硼(B):钢中加入微量的硼就可改善钢的致密性和热轧性能,提高强度.17、氮(N):氮能提高钢的强度,低温韧性和焊接性,增加时效敏感性.18、稀土(Xt):稀土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57-71的15个镧系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金属,但他们的氧化物很象“土”,所以习惯上称稀土.钢中加入稀土,可以改变钢中夹杂物的组成、形态、分布和性质,从而改善了钢的各种性能,如韧性、焊接性,冷加工性能.在犁铧钢中加入稀土,可提高耐磨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江钒宇新材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