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顺芳有爱我心目中的简爱

丁山监狱邀请央视法治人物吕顺芳作事迹报告发布时间: 08:38:06【】【字体:
】【】法制网江苏频道讯 为了进一步加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服刑人员的道德素质,丁山监狱在第50个“学雷锋纪念日”,邀请了2012年度央视法治人物、“寻亲大姐”吕顺芳作事迹报告,100余名服刑人员现场聆听了报告。
报告会上,吕顺芳女士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她平凡而又感人的事迹。为了帮人寻亲,她数十年如一日,建立寻亲网站,举办寻亲大会,为了一个个素不相识的人能够亲人团聚而不辞辛劳、一路奔波;她为了帮助慕名而来的困难人群,自己倾囊相助的同时,还多次发起、组织爱心慈善募捐活动,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希望。对在场的全体服刑人员,吕顺芳女士勉励他们要正确看待社会和他人,积极面对现实,踏实改造,争取早获新生;希望他们感念亲情亲恩,回归社会后要尽孝向善,得以收获人生的快乐。在场的服刑人员深受感染,多次在会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据悉,丁山监狱还对吕顺芳女士事迹报告会进行了实况录像,将在全监范围内进行播放,并组织服刑人员开展学习讨论,努力营造文明有序、积极向上的改造氛围。
· · · · · · ·
法制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080号江苏无锡吕顺芳:寻亲大姐和她的“寻亲驿站” - 今日头条()
江苏无锡吕顺芳:寻亲大姐和她的“寻亲驿站”
太湖明珠网
在江苏无锡市宜兴官林镇上,有一位名叫吕顺芳的普通农家妇女,从2000年5月起,在家中创办起一个“寻亲驿站”。多年来收集整理了全国各地3000多个寻亲者的资料,帮助200多位孤儿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亲人,为许多年迈老人寻找到失散多年的儿女,使一个个离散的家庭得以“破镜重圆”,演绎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因此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寻亲大姐”。“我要为天下父母寻找离散的儿女”51年前,我国遭受了三年自然灾害,吕顺芳的母亲为了给三岁的妹妹放一条生路,送到上海街头。改革开放后大家生活好了,吕顺芳开始为寻找妹妹而四处奔波。在寻找妹妹的过程中,她发现有许多与她有着相同遭遇的人也都想寻亲,她说:“孩子永远都是父母的牵挂,心灵上的缺憾永远无法用物质财富去弥补,不管自己的妹妹能否找到,她也要帮天下的父母去寻找他们离散的儿女!”2000年5月开始她毅然放弃了年收入10万元的工程承包业务,从此踏上了义务寻亲之路。11年来,吕顺芳接待了来自内蒙、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东北等十几个省市的几千名寻亲者。她记录了寻亲者的姓名、相貌、血型、特征等信息,收集整理了全国各地数千个寻亲者的资料,并与全国多家报社、电视台和网站取得联系。在吕顺芳家中,这些资料摆满了好几个箱子,寻亲光盘、录像带十几合。在寻亲过程中,只有初中文化的她甚至学会了多个地区的方言,她还建立了“吕大姐寻亲网”和十多个寻亲QQ群。在2000年10月,吕顺芳就为宜兴高塍市民杜满生找到了在陕西潼关的女儿朱旺琴,亲人团聚时的幸福使她倍增了为人寻亲的信心!2002年5月,内蒙古赤峰“草原寻亲团”一行7人慕名来到宜兴。她带着他们连续几天从早到晚走了好几个乡镇,白天不少人家在外干活,他们就晚上去,哪怕有一点线索也不放过。她说:“这些孤儿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宜兴寻找自己的亲人,找的就是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我要尽最大努力,让他们尽早寻到自己的根!” 功夫不负有心人,七天辛苦奔波下来,有两位孤儿找到了自己的亲人。看到一家人团聚后欣喜异常的瞬间,吕顺芳比谁都要高兴,她在一旁也陪着他们一起欢笑,一起落泪。多年来,吕顺芳几乎每年都组织大规模的寻亲见面会,每次她总是忙得不可开交,吕顺芳经常还会让一些经济拮据的寻亲者吃住在她家里。因此大家都喜欢称她为“吕大姐”,有的人还对她说“吕大姐,我找不到亲人就认你为亲人了!”最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莫过于洛阳双胞胎的寻亲故事了,这种只有在小说里或者电影里看见的离奇故事,却真真切切地发生在吕大姐经历中!2006年初,洛阳双胞胎王玲霞、买巧玲因经济条件有限,没有能力来参加寻亲活动,吕大姐就叫她们做了寻亲资料寄过来。五年间,有十多个人家来与她们相认,可是鉴定结果最终却都是被无情地否定了!她们的情绪一度很是低落不想继续寻亲了,可是吕大姐耐性地劝说她们不要灰心,并坚定地告诉她们一定会找到亲人的!而在镇江句容,原本许姓的贾学庆家也曾丢弃了一对双胞胎妹妹,看着电视上的双胞胎,他觉得这对双胞胎就是自己失散的妹妹!去年10月底,扬子晚报再次刊登了双胞胎寻亲的故事,贾学庆听从吕大姐的安排去做了亲子鉴定,鉴定结果:他们就是亲人!日,双胞胎回家了!吕大姐去火车站迎接她们,当她们一出站三个人就相拥而泣!二十多台摄像机拍下了那无法再生的画面!王玲霞边哭边对大家说:“吕大姐是我们的好大姐!是吕大姐帮我们找到了家,吕大姐是我们的大恩人!”合家团聚那令人难忘的瞬间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中央文明办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文明中国 志愿者在行动”的宣传月活动中,还曾选用了这个素材,报道了吕大姐帮人寻亲的故事。让吕大姐感到欣慰的是,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正不断加入到爱心队伍中来。常州老人朱文标和内蒙古的斯钦高娃虽然已确认不是父女关系,但朱文标还是两次寄钱资助斯琴高娃一家。老人说:“是不是女儿并没关系,重要的是一份超越亲情的感情!”江苏泗阳县农民潘守平在寻亲会上与宜兴70多岁的老母亲相认,在感动之余,他开始资助四五名贫困家庭的子女上学,尽管自己家庭收入并不高,还有两个儿子在上大学,但潘守平还是决定长年资助下去。无锡市“二泉网义工站”、宜兴市“绿叶义工站”、“宜兴义工联合会”等众多的义工志愿者,都纷纷来参加寻亲活动的义务宣传和服务工作。同时吕大姐也从寻亲扩大到其他的公益事业上来,日,吕大姐牵头为白血病患者9岁孤儿龚佳妮,在昆山成功地举办了一场“慈善爱心募捐活动”,为龚佳妮募集了数十万元的手术费用,挽救了孩子的性命,使昆山人也感受到无锡宜兴人的“爱心”力量!2010年的圣诞节,虽然狂风大作天气很冷,吕大姐携同宜兴“绿叶义工站”的志愿者们,在宜兴城中闹市区“义卖玫瑰”,为尿毒症患者蒋旭涛募集善款,以解手术费的不足之难,使患者一家重新树立了对生活的希望!“只要我还跑得动,就要把寻亲活动进行到底”这些年来,吕顺芳为了寻亲,每年电话费、网络费、出差费,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几年中她花光了数万元积蓄。有人投来敬佩的目光,也有人持怀疑的目光,还有人想出高价收购她保存的寻亲者资料。有人问她:“这么辛辛苦苦为别人寻亲,你图个啥?”吕顺芳说:“天下再大的东西莫过于人间亲情!不在乎别人如何看待,旁人是无法理解和体会到的。那么多人在说‘吕大姐,拜托你!’我能丢下不管吗?只要我身体还行,就要继续帮助他们寻亲!”11年来,吕大姐在江苏、浙江、上海、成都等多个地区举行了十几次的大规模寻亲活动,经她奔走联系,北京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中心,为大家建立了“寻亲人员信息数据库”,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也是最准确、最有效、最便捷的寻亲方法。 “寻亲大姐”的义举感动了社会,她先后入选无锡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新事、江苏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荣获首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首届江苏省道德模范、无锡市道德模范称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全国、省、市多家媒体报道了她的事迹。对于这些,吕顺芳并没有看得太重,她说:“亲情是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每当我面对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神,就会感到自己有责任要去帮助他们,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公民良心上能做的事情。” 吕顺芳成为新闻人物以后,为寻亲者服务的“天职”就一天也没有搁下。眼下,她正忙着“五一”期间在宜兴、无锡、嘉定三地举行的“2011寻亲大会”筹备工作,虽然她得到很多媒体的支持,但为了寻亲活动更有成效,她特地赶赴上海嘉定、宝山作宣传工作,刚刚4月16日吕大姐又从山东淄博、青岛宣传回来,她还是那样没日没夜地工作,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她家的窗户深夜1、2点钟还透出灯光,十多个“寻亲QQ群”上吕大姐的头像很晚还在闪烁……
(C) 2015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微信订阅号
无锡新传媒
吕顺芳:寻亲大姐和她的“寻亲驿站”
  在江苏无锡市宜兴官林镇上,有一位名叫吕顺芳的普通农家妇女,从2000年5月起,在家中创办起一个“寻亲驿站”。多年来收集整理了全国各地3000多个寻亲者的资料,帮助200多位孤儿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亲人,为许多年迈老人寻找到失散多年的儿女,使一个个离散的家庭得以“破镜重圆”,演绎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因此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寻亲大姐”。
  “我要为天下父母寻找离散的儿女”
  51年前,我国遭受了三年自然灾害,吕顺芳的母亲为了给三岁的妹妹放一条生路,送到上海街头。改革开放后大家生活好了,吕顺芳开始为寻找妹妹而四处奔波。在寻找妹妹的过程中,她发现有许多与她有着相同遭遇的人也都想寻亲,她说:“孩子永远都是父母的牵挂,心灵上的缺憾永远无法用物质财富去弥补,不管自己的妹妹能否找到,她也要帮天下的父母去寻找他们离散的儿女!”
  2000年5月开始她毅然放弃了年收入10万元的工程承包业务,从此踏上了义务寻亲之路。11年来,吕顺芳接待了来自内蒙、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东北等十几个省市的几千名寻亲者。她记录了寻亲者的姓名、相貌、血型、特征等信息,收集整理了全国各地数千个寻亲者的资料,并与全国多家报社、电视台和网站取得联系。在吕顺芳家中,这些资料摆满了好几个箱子,寻亲光盘、录像带十几合。在寻亲过程中,只有初中文化的她甚至学会了多个地区的方言,她还建立了“吕大姐寻亲网”和十多个寻亲QQ群。
  “别人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在2000年10月,吕顺芳就为宜兴高塍市民杜满生找到了在陕西潼关的女儿朱旺琴,亲人团聚时的幸福使她倍增了为人寻亲的信心!2002年5月,内蒙古赤峰“草原寻亲团”一行7人慕名来到宜兴。她带着他们连续几天从早到晚走了好几个乡镇,白天不少人家在外干活,他们就晚上去,哪怕有一点线索也不放过。她说:“这些孤儿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宜兴寻找自己的亲人,找的就是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我要尽最大努力,让他们尽早寻到自己的根!”功夫不负有心人,七天辛苦奔波下来,有两位孤儿找到了自己的亲人。看到一家人团聚后欣喜异常的瞬间,吕顺芳比谁都要高兴,她在一旁也陪着他们一起欢笑,一起落泪。
  多年来,吕顺芳几乎每年都组织大规模的寻亲见面会,每次她总是忙得不可开交,吕顺芳经常还会让一些经济拮据的寻亲者吃住在她家里。因此大家都喜欢称她为“吕大姐”,有的人还对她说“吕大姐,我找不到亲人就认你为亲人了!”
  最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莫过于洛阳双胞胎的寻亲故事了,这种只有在小说里或者电影里看见的离奇故事,却真真切切地发生在吕大姐经历中!
  2006年初,洛阳双胞胎王玲霞、买巧玲因经济条件有限,没有能力来参加寻亲活动,吕大姐就叫她们做了寻亲资料寄过来。五年间,有十多个人家来与她们相认,可是鉴定结果最终却都是被无情地否定了!她们的情绪一度很是低落不想继续寻亲了,可是吕大姐耐性地劝说她们不要灰心,并坚定地告诉她们一定会找到亲人的!而在镇江句容,原本许姓的贾学庆家也曾丢弃了一对双胞胎妹妹,看着电视上的双胞胎,他觉得这对双胞胎就是自己失散的妹妹!去年10月底,扬子晚报再次刊登了双胞胎寻亲的故事,贾学庆听从吕大姐的安排去做了亲子鉴定,鉴定结果:他们就是亲人!
  日,双胞胎回家了!吕大姐去火车站迎接她们,当她们一出站三个人就相拥而泣!二十多台摄像机拍下了那无法再生的画面!王玲霞边哭边对大家说:“吕大姐是我们的好大姐!是吕大姐帮我们找到了家,吕大姐是我们的大恩人!”合家团聚那令人难忘的瞬间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
  中央文明办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文明中国 志愿者在行动”的宣传月活动中,还曾选用了这个素材,报道了吕大姐帮人寻亲的故事。
  让“道德的力量”发扬光大!
  让吕大姐感到欣慰的是,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正不断加入到爱心队伍中来。常州老人朱文标和内蒙古的斯钦高娃虽然已确认不是父女关系,但朱文标还是两次寄钱资助斯琴高娃一家。老人说:“是不是女儿并没关系,重要的是一份超越亲情的感情!”
  江苏泗阳县农民潘守平在寻亲会上与宜兴70多岁的老母亲相认,在感动之余,他开始资助四五名贫困家庭的子女上学,尽管自己家庭收入并不高,还有两个儿子在上大学,但潘守平还是决定长年资助下去。
  无锡市“二泉网义工站”、宜兴市“绿叶义工站”、“宜兴义工联合会”等众多的义工志愿者,都纷纷来参加寻亲活动的义务宣传和服务工作。同时吕大姐也从寻亲扩大到其他的公益事业上来,日,吕大姐牵头为白血病患者9岁孤儿龚佳妮,在昆山成功地举办了一场“慈善爱心募捐活动”,为龚佳妮募集了数十万元的手术费用,挽救了孩子的性命,使昆山人也感受到无锡宜兴人的“爱心”力量!
  2010年的圣诞节,虽然狂风大作天气很冷,吕大姐携同宜兴“绿叶义工站”的志愿者们,在宜兴城中闹市区“义卖玫瑰”,为尿毒症患者蒋旭涛募集善款,以解手术费的不足之难,使患者一家重新树立了对生活的希望!
  “只要我还跑得动,就要把寻亲活动进行到底”
  这些年来,吕顺芳为了寻亲,每年电话费、网络费、出差费,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几年中她花光了数万元积蓄。有人投来敬佩的目光,也有人持怀疑的目光,还有人想出高价收购她保存的寻亲者资料。有人问她:“这么辛辛苦苦为别人寻亲,你图个啥?”吕顺芳说:“天下再大的东西莫过于人间亲情!不在乎别人如何看待,旁人是无法理解和体会到的。那么多人在说‘吕大姐,拜托你!’我能丢下不管吗?只要我身体还行,就要继续帮助他们寻亲!”
  11年来,吕大姐在江苏、浙江、上海、成都等多个地区举行了十几次的大规模寻亲活动,经她奔走联系,北京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中心,为大家建立了“寻亲人员信息数据库”,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也是最准确、最有效、最便捷的寻亲方法。
  “寻亲大姐”的义举感动了社会,她先后入选无锡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新事、江苏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荣获首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首届江苏省道德模范、无锡市道德模范称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全国、省、市多家媒体报道了她的事迹。对于这些,吕顺芳并没有看得太重,她说:“亲情是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每当我面对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神,就会感到自己有责任要去帮助他们,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公民良心上能做的事情。”
  吕顺芳成为新闻人物以后,为寻亲者服务的“天职”就一天也没有搁下。眼下,她正忙着“五一”期间在宜兴、无锡、嘉定三地举行的“2011寻亲大会”筹备工作,虽然她得到很多媒体的支持,但为了寻亲活动更有成效,她特地赶赴上海嘉定、宝山作宣传工作,刚刚4月16日吕大姐又从山东淄博、青岛宣传回来,她还是那样没日没夜地工作,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她家的窗户深夜1、2点钟还透出灯光,十多个“寻亲QQ群”上吕大姐的头像很晚还在闪烁……
[责任编辑:奚晓晔]
新闻排行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009513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06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苏新网备2006009苏ICP备-003106
Copyright(C) 1998-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新传媒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安庆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 & & & & & & & & & & & & & & & &
设为首页  
&&&&&&&&&&
山西孤儿的神奇寻亲之旅:
6小时找回阻隔52年的亲情
银先生7个月时与养父合影
  2月3日上午9时许,人称“寻亲大姐”的宜兴市民吕顺芳将一篇“求助:帮帮一个被送在山西的丁山人寻找父母亲人!”的帖子发到了江苏宜兴市的阳羡论坛,论坛的网友们开始提供各种各样的线索、当地义工上门求证、好心人帮忙寻找……虚拟的网络世界和真实的现实世界交叉,数百人加入,一场爱心接力上演。下午3时,寻亲成功的消息传回论坛。在电脑旁等候了6个小时的网友们欢呼雀跃:“真神奇,当天发帖当天找到亲人!”“神奇的寻亲之旅!”“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喜悦,也给宜兴所有遗弃过孩子的家庭带来了希望……”  山西孤儿尝试网络寻亲  2月1日,江苏宜兴的“寻亲大姐”吕顺芳接到一个来自山西忻州的电话,打电话的先生自称姓银,想寻找亲人。像往常一样,吕顺芳要求银先生加入寻亲QQ群并到“吕大姐寻亲网”发帖。“我是从宜兴送到太原的,还知道亲生母亲的名字。”这个简短的信息却让吕顺芳的心境迅速发生变化,当年,为了活命,她的母亲不得不将妹妹送了出去。在寻找妹妹的过程中,她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江南孤儿,并成为著名的“寻亲大姐”,帮江南孤儿寻亲成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一看是我们宜兴人,就很有信心帮他找到亲人。”吕顺芳信心满满,马上详细询问,并帮银先生制作出了寻亲信息。  信息如下:“我现在53岁,寻找江苏宜兴父母。据养父说,亲生父母1960年底在太原将我送给养父母,留下两张当时的照片,都是在陶都照的。当时送出去两个孩子,一个5岁,一个三个多月,我就是那三个多月的。当时留下的地址是:江苏省宜兴市蜀山镇(现丁蜀镇)新安村第十组,母亲叫周根妹,小名周小妹。麻烦大家给我找找,本人在此先谢过各位了。”  吕顺芳将银先生的寻亲信息分别发到了宜兴最大的“阳羡论坛”、“吕大姐寻亲网”、“绿叶义工”群等,希望宜兴市民、全国的寻亲孤儿们、义工朋友们来帮助这个离散在外的老乡早日找到亲人。  在吕顺芳组建的寻亲QQ群和“吕大姐寻亲网”上,已经有几千名来自山西、河南、内蒙古、河北等地的孤儿们留下的寻亲信息。这些孤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生于1960年前后,由于遭遇三年困难时期,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5万名弃婴被集中在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用火车分批送往北方各省,半个世纪后,当年的婴孩步入知天命之年。银先生就是这5万北上孤儿中的一名。从2007年开始,本报与全国众多媒体以及寻亲大姐吕顺芳共同打造了独特的“江南孤儿寻亲平台”,专为1960年前后从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送出的5万名孤儿寻找亲人。通过本报的组织与宣传,数十位在晋江南孤儿找到了家人。  吕顺芳满怀信心,但银先生的寻亲结果仍令她惊叹不已。  “东坡书生”透露重要信息  这是一场爱心接力!  2月3日9时7分,吕大姐将银先生的寻亲求助帖发上了网。  9时15分,“阳羡论坛”的网友“东坡书生”回复:周根妹前两年去世了&(短短9个字,论坛马上火起来)。  9时16分,网友“琴台书生”连续两次询问:她的其他子女呢,帮忙联系一下吧(急切之情溢于言表)。  9时29分,网友“东坡书生”再次回复:我所认识的蜀山(现丁山)新安村周根妹夫妇都已去世了,但有子女生活在丁山。望楼主提供更准确的信息,避免同姓名(“东坡书生”推断银先生为宜兴丁山人,寻找范围缩小)。  9时46分,网友“dinghuanxin”回复:看来有希望了(激动)。  而在“阳羡论坛”发完帖子后,此时的吕顺芳正专注于“绿叶义工”群与寻亲QQ,并没有发现“阳羡论坛”已经火爆了。网友“dinghuanxin”马上联系吕顺芳,获得银先生提供的3张老照片,于10时04分将这3张照片发到论坛上(照片非常珍贵,而且也为寻亲提供了很大方便)。  10时8分,网友“流畅”回复:有知情者请提供帮助,但愿好事如愿(兴奋)!  10时10分,网友“dinghuanxin”回帖:后面两张有“陶都照相馆”的字,肯定是在我们这里拍的(网友纷纷加入推断中)。  10时17分,吕顺芳回帖:这三张照片中,养父抱着的才是银先生;三个孩子的照片是银先生、哥哥、姐姐的合影;夫妻二人与一个男孩的照片,是银先生的亲生父母与银先生哥哥的合影。(吕大姐道出3张老照片的来历,银先生的亲生父母当时留下了照片)  10时22分,网友“糊涂”回帖:这么详细的资料,应该是可以找到的(网友推断可以找到)。  9时29分是网友“东坡书生”最后回帖的时间,之后“东坡书生”未再回帖,寻亲历程暂时中断。  10时54分,吕顺芳发帖,她要亲自去丁山寻找。  之后3个小时,众网友盯着电脑等待,希望奇迹出现。  52年前的信物对上了  与此同时,300人的“绿叶义工群”里也在积极地讨论此事,当大家得知网络寻亲中断时都很着急。网名“宁静致远”的韩加东给吕顺芳回话,他下午休息,可以陪吕顺芳去丁山寻访。  吕顺芳是一个急性子,她立即从官林镇赶到宜兴市,也真巧,她刚走出家门就遇见一个同学的儿子。“阿姨,你去哪里?”吕顺芳说要去宜兴,他就说:“我送你去。”  12时30分,在宜兴市,吕顺芳与韩加东见面,俩人一起往丁山赶。“在丁山,我们走访了很多人,大家都不知道这个人。我想,是不是去社区找一下呢?就在路边公交车站牌那里,我们遇见两个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正要搭车去镇上,我们就上前向他们询问。”78岁的老人“高小根”告诉吕顺芳,他认识“周根妹”,此人已故。老人因为吕顺芳的询问而耽误了搭车,于是,韩加东开车把老人送到了镇上。老人看见吕顺芳二人都是为别人的事而忙碌,就又把自己的手机号给了吕顺芳:“如果你们找不着的话,就给我打电话,我带你们去找周根妹的侄儿。”  “我们抱着很大希望走进蜀北社区,说明来意后,社区里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告诉我们,确有此人,不过已故。但她有子女在此。我就请她帮我们联络周根妹的子女。没过多久,周根妹的儿子邵小龙来到了社区。”  义工韩加东特地带去了手提电脑,吕顺芳拿出U盘插进了电脑,里面有银先生提供的三张照片。看到照片,邵小龙的眼里流出了泪花。原来,他家的镜框里也有一模一样的照片:这些照片是当年父母送两个哥哥去山西时留给他们的,那张夫妻二人与一个小孩的照片,就是他父母与他另外一个哥哥的合影。邵小龙说,那时候实在困难,父母把孩子送出去了,可父母从来没有忘记过他们!他们曾去山西寻找过,但一直没有找到。  14时42分,时间在这一刻定格。数十年漫漫人群中寻找无果,但在吕顺芳的牵头、网友爱心接力下,6个小时,山西孤儿银先生找回了阻隔52年的亲情。  采访结束时,记者得知,2月19日,银先生与半个世纪未曾谋面的亲人在江苏宜兴团聚。记者为此而高兴;但也有着深深的忧虑:由于时代的、自然的、经济的种种因素,目前,政府不可能出面为这一特殊群体解决寻亲问题,太多的江南孤儿目前面临的依然是半个世纪的牵挂、半个世纪的寻找、半个世纪的期盼。  三晋都市报报道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主办:安庆日报社
  招聘信息 律师声明 本站导航 
版权所有(C) 安庆新闻网 安庆日报社 备案序号: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湖心北路1号 联系电话: 邮编:246000 &&<input type="hidden" name="op" value="" />
开“寻亲驿站” 续骨肉亲情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老年日报
  今年4月底,在江苏南京将有一个“孤儿寻亲大会”,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大会的主创者、59岁的吕顺芳只是江苏宜兴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
  一段被“撕裂”的亲情
  “雅芳,娘再去帮你买一块。”2岁的雅芳啃着手中的烧饼开心地点头,母亲却“狠心”地一转身,从此“撕裂”了一段骨肉亲情。
  雅芳是吕顺芳的妹妹。三年困难时期,吕顺芳的母亲为了给孩子一条生路,把她遗弃在了上海。但骨肉被“撕裂”的伤痛却时时困扰着母亲,从1985年开始,吕顺芳四处寻找妹妹,可始终无果。
  2000年,一个“上海孤儿”寻亲队来到宜兴,其中有一个人长得很像雅芳,一家人兴冲冲请她去作鉴定,但结果却不是。面对一位位充满期盼眼神的孤儿们,寻亲不成的吕顺芳泪如雨下,一个念头油然而生:帮他们寻亲!
  她的家成了“寻亲驿站”
  吕顺芳的家从此成了“寻亲驿站”,家里的电话也成了“寻亲热线”。
  今年3月,从河南林县来寻亲的桂先锋找到吕顺芳,她的右手无名指短了一截。吕顺芳猛然想起,退休教师汤伯宏曾请她帮忙找妹妹,说妹妹右手无名指幼时曾被自己切菜时误切下一截。两人一见面,果然是失散了48年的亲人!
  “一本记孤儿,一本记家人。”吕顺芳手上的两个本子密密麻麻,信息不止上千条。除此之外,她还制作了不少孤儿的录像。8年来,在她的帮助下,多达200多个家庭的失散亲人得以团圆。
  爱的传递在升级
  吕顺芳的寻亲方式也在与时俱进。宜兴的“爱心老人”、本报第三届十大老年新闻人物姜达敖特地为她买了一台电脑,杰晶网络免费为她建立了“吕大姐寻亲网”。从没摸过电脑的吕顺芳,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自学了打字,还建了三个QQ群,利用QQ群寻亲。中科院北京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中心还与她合作建立了我国首个“寻亲基因库”,寻亲的人只要采集几滴指尖血,就可以进入基因库获得帮助。
  吕顺芳说:“看着那些八九十岁的老人,拄着拐棍、颤颤巍巍来寻求帮助时,我就很心酸:这些老人还能在有生之年见上亲骨肉一面吗?我觉得我的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多找到一个就多圆了一家人的梦!”
作者:文/汪晓霞 编辑: 朱敏
##rep-begin##
##username####commenttime##
##commentcontent##
##rep-en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会有天使替我爱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