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阳痿是什么么?

    在政协教育界别联组讨论会上,面对委员们对中国教育发展问题的关切和一片赤诚之心,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真诚回应,动情处娓娓道出――
    每年的全国两会,教育部部长都会惦记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协教育界别的委员们;惦记着这一年,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教育界别委员们从基层带来了哪些民意,惦记着那些古道热肠的委员带来了什么样的提案和建议。
  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政协教育界别的联组会议上,总会出现教育部长真诚地向委员们虚心求教的身影。
  今年也不例外。按照日程安排,3月7日的联组会议上午9时开始。但是,不到8时40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早早赶到位于北京会议中心的教育界别委员驻地。
  在2个小时的委员发言中,袁贵仁时而陷入沉思,时而伏案不断变换3支红、黑两色的铅笔和签字笔,在随身携带的记录本上写写画画。委员谈到问题的关键处,袁贵仁就会拿起红色铅笔画出重点标记。
  义务教育能不能延长?
  2020年以前不会延长
  近几年,每年的两会上总有代表委员提出将义务教育延长的建议,有的建议义务教育前移至幼儿园阶段,有的建议将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
  "九年义务教育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袁贵仁对此两次重申,"去年年底,我们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现在,许多委员都提到这件事,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后做什么?我可以说,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在2020年以前不会延长。"
  袁贵仁坦陈:"现在每个孩子都可以上学了,但我们的普及教育还是低水平的。"收费问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校安全、农村学校的布局&&袁贵仁直面代表委员和社会公众关切的问题,逐一分析,并指出,"这些都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写入对下一届政府的工作建议。袁贵仁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解决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乡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的生活补助问题,中央的工作要点,包括着力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水平,这些都事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我们应当把义务教育办得更好。大家都当过学生,可能也做过老师,深知义务教育办好了,会给人的一生成长打下最坚实的基础。"袁贵仁动情地对全场委员说。
  虽然义务教育短期内不可能延长,但是袁贵仁表示,高中教育基本普及为时不远,"现在高中毛入学率已达84%,如果按义务教育的说法,85%算基本普及,今年可能就差不多了"。
  袁贵仁说,高中普及离不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产业升级,最主要的是依靠劳动者的素质,中国实现工业化,离不开高技能人才。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我们中国的孩子进入劳动力市场以前,都接受过高中阶段的教育,其中一部分接受过专业技术技能培训,那么对中国的产业发展,中国的生产力提高,中国避免中等收入国家陷阱,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举措。"
  民办教育有没有出路?
  公办民办校都是为国家培养人才
  对于秦和、俞敏洪和杨文3位来自民办教育界的委员提出的民办教育在实际办学中遇到的社会认可和机制体制束缚,袁贵仁说:"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单靠政府投入就把所有教育办好,这是一条国际经验,也是历史经验。今天,我们的学前教育,接近50%是民办的,20%的学生就读于民办高校,民办教育对中国的教育普及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教育改革作出了积极探索,功不可没!"
  袁贵仁说:"现在,我们一些教育管理者的脑子里计划经济思想还是比较浓,误认为公办学校是政府的,民办学校是社会的。实际上,大家要算一个基本账,不管公办民办,都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都在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只不过一部分是社会经费,一部分是政府经费。作为政府来说,民办教育发展得越好,应该是越值得高兴的事情!"
  稍作停顿,袁贵仁有意识地将身体略微前倾,给在座的108位教育界委员举了一个例子:"我知道,现在有些地方同志一到教育部来就说,请再批准我们建一所新学校。我就告诉他们,你得算一笔账――办一所公办学校的钱,可以用来奖励、扶持10所好的民办学校!为什么我们非要说公办学校是国家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民办学校就不是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呢?我们要更多利用社会资源、民间资本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内的教育投入。"
  攻坚期改革怎么推进?
  出路在于综合改革
  "所有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前提――要改革。"
  袁贵仁说,总结30多年的经验,教育成就是由改革开放取得的。"现在教育改革到了攻坚期、深水区,管理体制问题、办学体制问题、人才培养机制等任何一项都带有综合性,单兵突进式的教育改革都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
  十八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提了一个、新理念,就是要深入推进教育系统综合改革。
  "什么叫综合改革呢?"袁贵仁向在场委员发问。"综合改革是中国包括教育在内的各项事业改革的阶段性特征。我理解,就是改变过去单打一的方式。各方协调,上下配合加以推进,任何一个方面不支持都做不了。这就是现在政府的难处,也是考验政府水平的时候。"
  袁贵仁认为,每一个改革都有综合性,但是最具综合性的改革就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它涉及人才培养模式,涉及教师教书育人,涉及学生全面成长,涉及一个国家怎么选拔人才。
  "有人说现在改革是不是慢了,或者力度小了,我认为一个大国制定政策不能仅凭个人感情,快与慢、大与小,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否则可能是欲速不达。"
  "不打无准备之仗,也不打有准备无把握之仗!"
  "教育改革涉及千家万户,涉及每一个孩子。哪个孩子都伤不起,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我们的改革任何错路都不能走,任何弯路都要避免。可怜天下父母心,还有比中国的父母、祖父祖母更疼爱孩子的吗,因此我们哪一项政策做下去都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前前后后。"
  袁贵仁将新制度比喻成路:"我们现在就是想设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整体目标和基本框架,引导每一个孩子都能有自己的选择空间,有自己理想的发展道路,选了不理想的路还可以岔过去。用通俗的话表述就是要修更宽的路,修多样的路,同时要建立体交叉的路。就像坐了汽车可以换火车,坐了火车可以换飞机,坐了飞机还可以换轮船,最后到达自己理想的目的地。"袁贵仁表示:"这个事情比较复杂、比较敏感,但是这个事不做,大家说的这些问题很可能难以解决。"
  办教育是为了谁?
  为学生服务,是我们的天职
  马敏、刘长铭等多位政协委员在发言中谈到了学生的发展,袁贵仁对此很赞赏,他说,"委员们提到的体育、德育、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等建议,归根到底是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这是大家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有理想的人、有道德的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就抓住了教育工作的主题,也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体现,是十八大报告立德树人的要求。"
  袁贵仁介绍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仅教育部分就有11处提到了学生,这就是以人为本,这就是育人为本。
  袁贵仁说,教育系统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要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为人民服务,对学校来说,谁是人民?就是我们的学生。为学生服务,以生为本,育人为本,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袁贵仁把教育界政协委员看成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他说,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把中国的教育办好,办得更好,越办越好。具体说,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再具体说,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到2020年基本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政府工作报告无论是过去工作回顾还是今后工作建议,讲到教育的主题是相同的:一个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一个是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受益受惠的是谁,是全中国13亿人民,是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国富民强。所以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说到底要靠人才、要靠教育!
  讲到动情处,袁贵仁对在座的委员们说:"非常感谢大家对中国教育的一片赤诚之心。我们在座的,大都是因为恢复才有机会上大学的。如果没有教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大家今天所提的意见、建议包括批评,我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办好中国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到2020年基本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
  中国的教育梦是什么?
  让每个学生幸福成长、人人成才
  当孟安明委员问道,现在国家有中国梦,那中国的教育梦是什么?袁贵仁略作思考,然后动情地勾画了一幅自己心中理想的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
  有教无类――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老幼,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
  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接受不同的教育。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终身学习――所有的人都需要一辈子学习,哪怕你是博士毕业,哪怕你已经是教授。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当今的教育就是着手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中央提出的"学有所教"的目标任务。
  人人成才――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要为每一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最终实现梦想,把自己的梦和中国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这就是我的中国教育梦!"袁贵仁加重语气地说。
  对于委员们关切的问题,袁贵仁在回应性发言中,先后4次用"求教"的字眼,他语重心长地对委员们说:"作为教育部,我们愿意多听大家的意见建议,我们希望接受大家的批评监督,我们期待和大家多做沟通交流!"
  在场的委员和记者们不住地点头。(本报记者 柯进 张婷 高靓)
(责任编辑:薛彪)
你也许没有参加2014教育年度盛会,但精彩绝对不容错过……[]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会哭也是一门手艺……[]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美国已三月有余,我也在一路增长着见识,收获着新知。看到国内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探索着教育科研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方向,我一方面敬佩于其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也鼓舞着我结合见闻思考并回答很多教育方面的话题,并希望跟国内的老师同学们分享一些见闻,为科教工作和教学改革提供来自美国的经验。于是趁着寒假来临,我从厚厚的留学日记中摘抄出了一小部分,加以整理成几方面话题,以飨读者。
&&& 本科教育是大学的基本使命,我也很愿意从这个话题谈起。恰好我所在的大学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常青藤高校之一,本科教育更是在美国独领风骚,其课堂教学经验有很好的借鉴启发意义。
&&& 申请博士时我是小跨了专业,入学后导师就建议我补上本科基础课程,于是就选修了一门基础课,随堂听课和作业考试要求跟本科生完全一样。本文以日记体呈现了很多细节,缺乏时间耐心的读者可以直接跳读最后一段。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 日记一:开学初印象
&&& 注册了一门本科生课程《How the earth works》,课时不多(授课65分钟/次&3次/周,加一个X hour,即看教学进度随时加课;实验是每周一个下午3学时),但很精干(一学期3门课,上一次课才一小时就不给你教太多,少量多次更能保持学生注意力)。每周都有大大小小的考试(10周课程就是8次10~15分钟测验+2次各一小时期中考试+1次三小时期末考试共计大小11次考试,每周一测是从65分钟里抽出10~15分钟),平时还会留一些作业帮助预习,单出题目就够教师花时间的了。
&&& 课前预习一章内容是必须的,要不然很难跟不上课堂节奏。PPT是我见过的最精美一份,图片动画视频很丰富,文字很简练,教室有四五种灯光组合供教师选择,营造了在博物馆听课或是在拍科教片的课堂氛围。时效性强,比如两周前的科学新发现(含视频)就能入选课堂作业和讨论,但学生们被事先要求就阐述一自然现象提出假说和验证。一小时的课就能提问三四十次,身旁的几个学生在频繁举手回答之时,方觉自己像个局外人。
&&& 60个学生有一半多带电脑去上课,但都是用来记笔记的,Wifi信号好但没有一个人上网,嗒嗒的打字声犹如身处GRE考场,更没有一个人摆弄手机,不分男女都是在忙着记笔记。整堂课的节奏除了听课就是记笔记、思考、小组讨论和问答。一学期三门课就够他们忙活的了,可是这些人还很喜欢运动和club活动,只能感叹其时间效率之高。
&&& 研究生课堂稍显轻松,会偏重科学发展、思考和批判而非知识讲授,但阅读量很大。此外,图书馆和计算机中心实现了对课堂的无缝对接,服务资源先进丰富,比如教材很贵,图书馆会在前台书架提供4本书供预约和阅览,也可以在复印机上复印,或是扫描课本后输入邮箱地址就直接传送到了自己邮箱(直到上完课都没见过U盘)。顶级的课堂,一流的服务,着实厉害。
上一篇:下一篇:
论坛强推帖
一直很想写一篇ALoserLikeMe(我是一个失败者)的随感,最近终于...华北-东北:
华东地区:
华南-华中:
西北-西南:
>> 职业教育是什么教育?
职业教育是什么教育?
&&&&一位西安的职业学校老师跟我说他们最近一次的招生特别顺利:“因为家长和学生原先以为上职业学校只有一个前途:学门手艺,然后就业。我告诉他们,还有另一条路是参加高考,单招考试,可以拿大专或者本科文凭的。如果上综合高中班,还可以学一两年后再分流。了解了以后他们报名就很踊跃……”
&&&&我想这就是一个问题:很多人并不了解职业教育的前途到底有哪些,搞不明白繁多的名目后面到底都是什么意思。不明白,怎么可能选择?虽然教育部门每年都做很多工作促进职业教育,虽然各种资料和现实情况表明中国的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可是家长们对上高中、上大学这条路的前景更有把握:上职业学校?那是什么?然后怎样?一片迷茫,干脆放弃。
&&&&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大型招聘会上,一家知名大企业要为他们新进的印刷设备招技术操作人员,人们告诉他可以在受过专门职业训练的高职毕业生里招。招聘负责人想了想,小心翼翼地问“高职就是职高吧,它们都是中等职业教育,对吗?”
&&&&当然,高职和职高是两码事。高职的全称是高等职业技术,属于高中毕业后的求学之路,由普通高校举办学院或独立建制,大专学历;职高的全称是职业高中,属于初中毕业后考入,一般由中学举办,中专学历。于是后来北京市教育部门有了一个规定:不许用简称。但是,在我们身边,不知道高职和职高区别的人肯定不在少数。
&&&&还有榆林一位教育部门官员说,他下去搞调查,发现很多农民根本不知道职业教育是怎么回事,就是略知一二的,也以为上职业学校一定很贵,上不起,划不来。其实在有些县城,考上大学的比例非常低,而且大学学费也为数不菲。对很多农村孩子来说,上职业学校,学一门实用技术,是一个很现实很好的选择。以后就是回家当农民,也是技术型的了解现代农业和现代科技知识的农民,所以拥有更多致富的手段和可能。还可以进城打工;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到城市里很难找到工作,但是,如果你懂电、懂机械、懂汽车维修,或者你会缝纫、会做岐山臊子面,那么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所以这位官员给职业学校的校长们下了死命令。你们要一个村一个村地去说,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去说,首先要做的,是让老乡知道职业学校是干什么的,孩子上这个学有什么前途,而且学费是物价部门统一定的,不贵!(完)
责权声明:本文所表述观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无关
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陈独秀:《新教育是什么?》
中国网 .cn  时间:   
《新教育是什么?》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文献之一。作者陈独秀。原载于日《广东群报》,又刊于同年《新青年》杂志第8卷第6号。
陈独秀(),安徽怀宁(今安庆)人,字仲甫。1898年入杭州求是书院,开始接触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901年因参加反清活动遭清廷追缉,亡命日本,旋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法政。1903年回国后,先后编辑创办《国民日日报》、《安徽俗话报》,进行反清革命宣传活动,并兼任安徽公学及安徽公立速成师范学堂教师。1907年一1910年又两度赴日,先后就读于东京正则英语学校、早稻田大学。1908年曾任浙江陆军小学堂国文和史地教师。辛亥革命后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并创办安徽省高等学堂。1913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后又赴日本,协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回国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为《新青年》)。1917年1月受蔡元培之聘任北大教授兼文科学长。1918年底与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五四”运动后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5月在上海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同年底应邀到广州任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兼大学预科校长,并作了试图改革教育制度的尝试,如拟定全省教委组织法,学校系统图等,《新教育是什么?》一文即是他在广东任职时于日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发表的演讲词。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年一直担任党的最高领导职务。由于他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使大革命惨遭失败,在“八七”会议上被撤销总书记职务,但他仍坚持错误,终于在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1932年10月被国民党反动政府逮捕。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出狱,发表演讲,主张坚持抗战。日病逝于四川江津。
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将之一,是“五四”运动的实际领导人之一,也是著名教育家。主要教育论文还有:《今日之教育方针》(1915年)、《宪法与孔教》(1916年)、《近代西洋教育》(1917年)、《<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新教育的精神》(1920年)、《教育缺点》(1920年)、《教育界能不问政治吗?》(1923年)、《收回教育权》(1924年)等。
陈独秀把教育改革视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教育,多次著文批判北洋军阀政府在学校恢复“祀孔”、“读经”的倒行逆施;在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文教侵略的同时又热情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教育理论和实践;主张用民主和科学精神改革中国传统教育,积极倡导并创建科学与民主的新教育,推动了教育领域反对尊孔、复古的斗争,对中国新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独秀认为,新教育的方针应贯穿四大主义。一是“现实主义”,即用科学和现实生活的教育取代复古迷信的“理想主义”教育;二是“惟民主义”,即用民主主义教育取代封建主义的专制教育;三是“职业主义”,即用职业教育取代空洞的以伦理说教为主的传统教育;四是“兽性主义”,即用注重体魄和意志锻炼的强身教育取代忽视体育的弱民教育。他把旧教育的弊端概括为两种:一是主观主义,一是形式主义。他深刻揭露当时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各种现象,指出:“这两种主义不破,中国的教育决不会有进步的希望。”表达了改革旧教育的迫切心情。
作者认为,旧教育是“主观的”,其“教育主义”是“个人的”,其“教授方法”是“教训的”;新教育是“客观的”,其“教育主义”是“社会的”,其“教授方法”是“启发的”。陈独秀从“教育主义”和“教授方法”这两个方面分析了新教育和旧教育的根本分歧,认为,旧教育“是要受教育者依照教育者的理想,做成伟大的个人,为圣贤,为仙佛,为豪杰,为大学者。”而新教育“不专在造就个人的伟大”,而“注重在改良社会”。最后,作者得出结论:“改革教育底的重点在社会不在个人。”
作者深刻揭露了“旧教育个人主义”的四大缺点:
1.“减少教育的效力”。陈独秀认为,“人类的精力不可滥用,必须用得很经济”,“用十分精力去注重社会得十分效力,如注重个人不过得两三分效力,就是得七、八分效力,我们的精力也用得不经济了。”精力用得不经济就减少了教育的效力。
2.“减少训练的效力”。在教育的实际经验上表现为:(1)家庭教师的成绩:在家庭受教育的儿童其学科或较优于在校儿童,然而缺乏社会知识、秩序及公共观念的训练,最好的结果不过养成一个文弱、乖僻、不解事的书痴;(2)学校儿童的成绩,小学生在校受训练的时候活泼、守序、合群,一入家庭、社会,即与学校环境相反,在校所受短时间的训练遂不发生效力。(3)专门以上学生的成绩:许多学生在校读书时,品行纯洁、志趣高尚、大有希望,一旦出了校门、进入社会马上变得“胸中无主”,在社会上混久了,则会变成一个毫无希望的恶人。这是因为,个人主义的教育把教育与社会分离了,“教育自教育,”社会自社会”,致使训练失去效力。
3.“减少学术应用的效力”。旧教育把教育与社会相分离,学生和学校在社会中便分别成了一种“特殊阶级”和“特殊事业”。社会上的一般人视之为奢侈品、装饰品而不是看成必需品,此种弊病“社会固应负责任”,而教育家“至少也要负一半责任”。旧教育是离开社会的教育,从而减少了学术应用的效力。改革这一弊病的唯一办法是“把社会与教育打成一片,一切的教育都建设在社会的需要上面,不建设在造就个人的伟大的上面。”作者主张,无论设立农工何项学校及农工学校何种科目,都必须适应学校所在地社会的需要及产业、交通、原料各种状况。
4.“减少文化普及的效力”。
作者认为,旧教育是“贵族的”、“神秘的”,各学校门口大书特书;“学校重地、闲人免进”,“明明白白地是要把学校与社会截为两段”,这种“学校的个人主义”以“造个人名誉为目的”’专以玄秘难解为高贵、通俗易懂为浅陋,这种教育界的“闭关主义”减少了文化普及的效力,也是“明明白白的事”。
陈独秀认为,新教育的一切学校都是为社会设立的,而不是仅仅为一部分学生设立的。自大学以至幼稚园,凡属图书馆、试验场、博物院都应公开,使社会上人人都能享用,只有如此,才能将教育与社会打成一片,才能使社会就是一个大学校,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才能造成“社会化的学校”、“学校化的社会”。
陈独秀还分析了新、旧教育在教授法上的区别,他认为,旧教育采用“先生教学生”的“教训式”,即“教学生应当如何如何,不应当如何如何”,而“不问学生理会不理会”;新教育采用“启发式”,是“学生教先生”即“事事须由学生之反应供给先生教授法之知识。”“研究学生何以如何如何,何以不如何如何,”“怎样才能使学生如何如何,怎样才能使学生不如何如何。”陈独秀认为,新、旧教育的区别只是采取的主义和方法不同,并不是空间(国界)或时间(时代)的不同,所以他又强调,中国古代的教授法并不一概都是教训式的、旧的,也不认为欧美各国现代教授法一概都是启发式的、新的。
陈独秀根据新的教授法的原则对伦理、历史、地理、理科、图画、手工及唱歌等学科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意见:
1.伦理。作者主张“教训式的伦理科应该废除”。要在游戏、体操以及对人接物时,采用实际的训练方法,“使儿童感觉道德之必要,使儿童道德的本能渐渐发展”,这才是真正的伦理教育。
2.历史。历史科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要让学生感到有趣味。历史一科在小学校应该废除,就是不废除,也只可以教最小范围的乡土史,而不应该教国史。
3.地理。小学校只能教乡土地理,而乡土地理的第一课就应从本校讲堂教起;要采用能培养学生实际观察能力的教授法,不要教学生死读教科书。
4.理科。理科各科目更要重视“实物经验”,小学理科必须注重乡土教材;各省物产不同,各省的小学教材便要有所区别。
5.图画手工。作者认为,把“教育品”作成“美术品”是图画手工教育的失败。教育儿童直接的目的,不是要教他们成为一个艺术家,而是“要寻种种机会,用种种方法训练儿童心身各种感官”,使他们“各种器官及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道德情感等本能”渐渐地自由生长发育,游戏、体操、手工、图画正是使这些本能生长发育的工具。最好是听凭儿童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使他们“观察、创造、想象的天才”得以自由发展。“若由先生的意思教儿童造成作品”,学生只是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去活动。那么这种教育只能称之为“填谱的”教育,它限制受教育者的“智识”自由活动而使其固定,造成机械的、盲从的习惯,戕害人类最可贵的创造天才。不独手工图画教育如此。
6.唱歌。唱歌可培养学生的美感、协作精神和遵守规律的习惯。合唱比单唱好,歌词须通俗易懂、要挑选儿童最常见的材料,不可太文雅、抽象。
最后,作者归纳出新教育的两大特点:一是新教育的主义和方法与旧教育完全不同;二是新教育的效力大过旧教育。
陈独秀以其反对封建文化为中心的急进民主主义教育思想把中国近代教育思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阶段,他以彻底的不妥协的精神猛烈批判封建主义旧教育,为建立民主的、科学的新教育做出了自己可贵的探索和应有的贡献。他注重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强调利用启发式教学以发挥儿童的自主能动性,发展其天赋才能;他主张要适应儿童身心特点革新教授法,并发展乡土教材,提高教育、训练、学术应用及文化普及的“效力”;这些都是针对旧教育弊端而发的,都是当时中国反对封建传统教育的斗争所必需的。
“五四”运动之前,当陈独秀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封建礼教时,他把教育看作是追求个性解放的手段,并一味地崇拜西洋教育制度。“五四”运动之后,他才开始注意考察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然而真正较好地把握住二者之间的关系,则是在他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新教育是什么?》一文即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命题出发,反对“教育是主观的,教育主义是个人的”,提倡“教育是客观的,教育主义是社会的”。并对西洋教育开始有所批判,如认为当时欧美的教授法还是灌输式的居多,进而提出教育为改革社会服务,教育与社会生产劳动、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主张,为此,就必须打破贵族式封闭式的教育,实施平民的开放的教育,“使社会上人人都能够享用”教育权,这是陈独秀在刚刚就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时提出的教育改革意见和建议,毫无疑问是新颖而深刻的。陈独秀也只有在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之后,才有可能回答“新教育是什么”这一问题。同时也无可否认,《新教育是什么?》一文也多少流露出陈独秀受当时所谓新教育思潮即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某些观点影响的痕迹,如此强凋新教育要注重改良社会,主张使社会就是一个大学校,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等等。
尽管陈独秀犯过严重政治错误,但是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反对封建复古教育、反对帝国主义文化教育侵略及倡导科学、民主新教育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大量精神财富,他关于教育改革的意见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章来源: 陈独秀研究
责任编辑: 叶子
版权与免责声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痿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