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朝阳鸟化石地质公园的保存分类有什么地质意义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划分及发展方向浅析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划分及发展方向浅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0:23:1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划分及发展方向浅析
官方公共微信德国地质专家赴水坝塘考察发现十多种类遗迹化石--贵州频道--人民网
德国地质专家赴水坝塘考察发现十多种类遗迹化石
&&&&来源:&&&&&
人民网桐梓8月29日讯 8月24-28日,德国爱尔南根大学地质系研究所所长、教授佛朗斯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张园园的陪同下到桐梓县水坝塘镇,对出露的奥陶――志留系岩层沉积环境及遗迹化石进行地质科考。
在水坝塘镇福田坝,佛朗斯发现十多种类遗迹化石。他高兴地感慨:“能够来到如此美丽的地方非常开心!这里的地质现象令人感到振奋,保存精美的生物化石和遗迹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黄光荣)
(责编:陈康清、李瑞桥)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地质年代_百度百科
[dì zhì nián dài]
地质年代(Geological Time):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阶、带。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它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绝对地质年代)。这两方面结合,才构成对地质事件及地球、地壳演变时代的完整认识,地质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年龄的先后顺序。
尼古拉斯·斯坦诺(Nicolaus Steno,日-日)发现:
① 叠置原理:下老上新。
② 原始水平原理:原始的沉积均为水平或近于水平。
③ 原始侧向连续原理,沿水平方向逐渐消失或过度到其他成分。
说明 :① 据公理性质,不证自明;② 只能用于同一地方;③ 对沉积岩而言。
( 2 )切割律
新的侵入岩切割老的侵入岩。
( 3 )生物层序律
(William Smith,日-日)( 被称为英国地质学之父,机械师之子,但 8 岁丧父,由其叔叔( farmer-geometry )抚养长大 ), 建立了英国 C-K 的地层层序,编制了《英国和威尔士新地质图册》()【 Geological map of England and Wales, with part of Scotland ( Scale: 5 英里 / 英寸)】。
① 地层越老,所含生物越简单,反之亦然。
② 不同时代的地层有不同的化石组合。
化石 - 埋藏在沉积物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例如动、植物的骨、牙、根、茎、叶等,动物的足迹、粪便、蛋等等。
(1)放射性同位素的方法
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界中自动地放射出 α (
粒子)、 β (电子)或 γ (电磁辐射量子)射线,而蜕变成另一种新元素,并且各种放射性元素都有自己恒定的蜕变速度。同位素的衰变速度通常是用半衰期( T 1/2 )表示的。所谓半衰期,是指母体元素的原子数蜕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例如,镭的半衰期为 1622 年,如果开始有 10g 镭,经过 1622 年后就只剩下 5g ;再经过 1622 年仅只有 2.5g …… 依此类推。因此,自然界的矿物和岩石一经形成,其中所含有的放射性同位素就开始以恒定的速度蜕变,这就像天然的时钟一样,记录着它们自身形成的年龄。当知道了某一放射元素的蜕变速度( T 1/2 )后,那么含有这一元素的矿物晶体自形成以来所经历的时间( t ),就可根据这种矿物晶体中所剩下的放射性元素(母体同位素)的总量( N )和蜕变产物(子体同位素)的总量( D )的比例计算出来。
自然界放射性同位素种类很多,能够用来测定地质年代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 具有较长的半衰期,那些在几年或几十年内就蜕变殆尽的同位素是不能使用的;
② 该同位素在岩石中有足够的含量,可以分离出来并加以测定:
③ 其子体同位素易于富集并保存下来。
通常用来测定地质年代的放射性同位素见图所示。从图中可看出,铷 — 锶法、铀(钍) — 铅法(包括
用于测定地质年代的放射性同位素
3 种同位素)主要用以测定较古老岩石的地质年龄;钾 — 氩法的有效范围大,几乎可以适用于绝大部分地质时间,而且由于钾是常见元素,许多常见矿物中都富含钾,因而使钾 — 氩法的测定难度降低、精确度提高,所以钾 - 氩法应用最为广泛; 14 C 法由于其同位素的半衰期短,它一般只适用于 5 万 a 以来的年龄测定。另外,开发的钐 - 钕法和 40 Ar- 39 Ar 法以其准确度提高、分辨率增强,显示了其优越性,可以用来补充上述方法的一些不足。
同位素测年技术为解决地球和地壳的形成年龄带来了希望。首先,人们着手于对地球表面最古老的岩石进行了年龄测定,获得了地球形成年龄的下限值为 40 亿 a 左右,如南美洲圭亚那的古老角闪岩的年龄为( 41.30±1.7 )亿 a 、格陵兰的古老片麻岩的年龄为 36 亿~ 40 亿 a 、非洲阿扎尼亚的片麻岩的年龄为( 38.7±1.1 )亿 a 等等,这些都说明地球的真正年龄应在 40 亿 a 以上。其次,人们通过对地球上所发现的各种陨石的年龄测定,惊奇地发现各种陨石(无论是石陨石还是铁陨石,无论它们是何时落到地球上的)都具有相同的年龄,大致在 46 亿 a 左右,从太阳系内天体形成的统一性考虑,可以认为地球的年龄应与陨石相同。最后,取自月球表面的岩石的年龄测定,又进一步为地球的年龄提供了佐证,月球上岩石的年龄值一般为 31 亿~ 46 亿 a 。综上所述,一般认为地球的形成年龄约为 46 亿 a 。
(2)其他方法
例如:古地磁法、释光、、等等。
地质年代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
宙 (eon) 宇 (eonothem)
代 (era) 界 (erathem)
纪 (period) 系 (system)
世 (epoch) 统 (series)[1]
地质年代定义
(GeologicalTime)
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5代12纪。即早期的和(元古代在中国含有1个),以后的古生代、和。古生代分为、、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6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和,共3个纪;新生代只有、两个纪。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地层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动、植物的标准化石。各类动、植物化石出现的早晚是有一定顺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现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现得越晚。是根据测出岩石中某种放射性元素及其蜕变产物的含量而计算出岩石的生成后距今的实际年数。越是老的岩石,地层距今的年数越长。每个地质年代单位应为开始于距今多少年前,结束于距今多少年前,这样便可计算出共延续多少年。例如,中生代始于距今2.3亿年前,止于6700万年前,延续1.2亿年。
按地层的年龄将地球的年龄划分成一些单位,这样可便于人们进行地球和生命演化的表述。人们习惯于以生物的情况来划分,这样就把整个46亿年划成两个大的单元,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难见到生物的时代被称做,而将可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后的时代称做是。隐生宙的上限为地球的起源,其下限年代却不是一个绝对准确的数字,一般说来可推至6亿年前,也有推至5.7亿年前的。
绝对地质年代
指通过对岩石中含量的测定,根据其衰变规律而计算出该岩石的年龄。
在人类找到合适的定年方法之前,对地球的年龄和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更多含有
估计的成分。
宙下被划分为一些代。通常的分法大致有:、、、、新生代五个代。太古代一般指的是地球形成及化学进化这个时期,可以是从46亿年前到38亿年前或34亿年前,这个数字之所以有数以亿计的年数之差是因为我们目前所能掌握的最古老的或生命痕迹还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元古代紧接在太古代之后,其下限一般定在前之前,这个时
岩石上的地质年代
期在5.7亿到6亿年前。太古代和元古代这两个名称是1863由美国人命名的,他命名的意思是指生物界太古老和生物界次古老。自寒武纪后到2.3亿年前这段时间为古生代,这个名称由英国人赛德维克制定,他依照洛冈取了生物界古老的意思,此事发生在1838年。从2.3亿年前到0.65亿年前为中生代,从0.65亿年后到如今为新生代。这两个代均由英国人费利普斯于1841年命名,取意分别为生物界中等古老和生物界接近现代。
代以下的划分单元为纪。最古老的纪叫,然后是蕲县纪、、。震旦纪,由美籍人于1922年在中国命名,葛氏当时活动在浙、皖一带,他按照古代称呼中国为日出之地而取了这个名称。起于18或19亿年前,止于5.7亿年前。这个时期的生命主要是细菌和蓝藻,后期开始出现真核藻类和无脊椎动物。
1936年赛德维克在英国西部的一带进行研究,在罗马人统治的时代,北威尔士山曾称寒武山,因此赛德维克便将这个个时期称为寒武纪。33年以后,另一位英国地质学家拉普华兹在同一地区发现一个地层,这个与较早发现的志留纪与寒武纪相比有着诸多不同的地方,它介入上述两个层之间,显然是属于一个不同的有代表性的时期,因此他根据一个古代在此居住过的民族名将这个时期称为奥陶纪。志留纪的名称的产生比寒武纪和奥陶纪都要早,大约是在1835年,莫企孙也是在英国西部一带进行研究,名称的意思来源于另一个威尔士古代当地民族的名称。莫氏和赛德维克于1839年在(Devonshire)将一套海成岩石层按地名进行了命名,中文翻译为“泥盆”。石炭这个名称的出现可能是最早的,1822年比尔和费利普斯在研究英国地质时,发现了一套稳定的含煤炭地层,这是在一个非常壮观的造煤时期形成的,因此因煤炭而得名。二叠纪这个名称是我国科学家按形象而翻译的,最初命名时是在1841年,由莫企孙根据当地所处彼尔姆州(俄山乌法高原)将其命名为彼尔姆纪。后来在德国发现这个时期的地层明显为上是下是红色岩层,这也是中国后来翻译成二叠纪的根据。以上为古生代的六个纪。
中生代为三个纪。第一个是三叠纪,由阿尔别尔特命名于德国西南部,这里有三套截然不同的地层,因此得名,此事在1834年。在德国和瑞士的与瑞士交界处有一座侏罗山,1829年前后维尔在这里研究发现该处有非常明显的地层特征,因此以山命名,如果1820年英国人首先命名的话,肯定不会是侏罗纪这个名称,因为他当时在英国面部研究的正好就是这个时期的。两年后的1822年,德哈罗乌发现两岸悬崖上露出含有大量钙质的白色沉积物,这恰恰是当时用来制作粉笔的白垩土,于是便以此命名为白垩纪。需要指出的是,世界上大多地区该时期的地层并不都是白色的,如在我国就是多为紫红色的红层。
曾经将古生代称第一纪,中生代为第二纪,新生代为第三纪,1829年德努阿耶在研究法国某些地区的地质时按魏尔纳的分层方案从第三纪中又划分出来了第四纪,这样,新生代便由这两个纪所组成。从前的第一纪则由纪升代含六个纪,同样第二纪也升代含三个纪。
纪下面还有分级单位,如“世”,一般是将某个纪分成几个等份,如新生代依次分为、、、、、、全新世等。
地质年代分为:和。
地质学表示时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为相对地质年代,即利用、生物层序律以及切割律等来确定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另一种为地质年龄,即利用岩石中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蜕变规律,以年为单位来测算岩石形成的年龄,也称绝对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
(relativeage)
相对年代即把各个形成的岩石以及包含在岩石中的生物组合,按先后顺序确定下来,展示出岩石的新老关系。因此,相对年代只能说明各地质事件发生的早晚,而没有绝对的数量关系。
确定相对年代,主要是根据岩层的叠复原理、生物群的演化规律和地质体(、岩体、等)之间的切割关系这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的。
(lawofsuperposition)
沉积岩的原始沉积总是一层一层的叠置起来,表现了下老上新的关系。遗憾的是,各地区的地层并非都是完整无缺,有的地区因地壳下降而接受沉积,另一些地区又因地壳上升而遭受。在这种各地不统一的情况下,要建立大区域的或全球性的统一地层系统,就必须把各地零星的地层加以综合研究对比,最后综合出一个标准的地层顺序(或),这种方法叫法。它主要是研究岩石的性质。
(lawoffaunalsuccession)
除了利用和岩层之间的叠复关系来解决岩层的相对新老外,人们发现保存在岩层中的群也有一种明确的可以确定的顺序。而且处在下部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有的在上部地层中也存在,有的则绝灭了但又出现一些新的种属。这充分说明,生物在演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阶段性。而且在某一阶段中绝灭了的属,不会在新的阶段中重新出现,这就是的不可逆性。因此,愈老的地层中所含的生物化石愈原始,愈低级;愈新的地层中所含生物化石愈先进,愈高级。这就是划分地层相对年代的生物群演化规律。这种方法叫古生物学法。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生物的存在与发展总是要适应随时间而变化的环境,所以在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往往有不同种属的生物化石。有趣的是,有些生物垂直分布很狭小(生存时间短),但水平分布却很广(分布面积大,数量多),这种生物化石对划分、对比地层的相对年代最有意义,称为(indexfossil)。所以不论岩石的性质是否相同,相差地区何等遥远,只要所含的标准化石或化石群相同,它们的地质年代就是相同或大体相同的。
(lawofdissection)
由于、岩浆作用、作用、剥蚀作用的发生,常常会出现地质体(岩层、岩体、岩脉)之间的彼此穿切现象。显然,被切割的岩层比切割的岩层老;被侵入的岩体比侵入的岩层或岩脉老。利用这种关系来确定岩层的相对地质年代,就叫构造地质学法。
绝对年代含义
绝对年代是指通过对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测定,根据其衰变规律而计算出该岩石的年龄。
绝对地质年代是以绝对的“年”来表达地质时间的方法,绝对地质年代学可以用来确定地质事件发生、延续和结束的时间。
在人类找到合适的定年方法之前,对地球的年龄和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更多含有估计的成分。诸如采用季节-气候法、沉积法、古生物法、海水含盐度法等,利用这些方法不同的学者会得到的不同的结果,和地球的实际年龄也有很大差别。较常见也较准确的测年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法。其中主要有U-Pb法、钾-氩法、氩-氩法、Rb-Sr法、Sm-Nd法、碳法、等,根据所测定的情况和放射性同位素的不同半衰期选用合适的方法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结果。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所获得的地球上最大的岩石年龄为45亿年,年龄46-47亿年,陨石年龄在46-47亿年之间。因此,地球的年龄应在46亿年以上。
dìcéngxìtǒng
地壳是由一层一层的岩石构成的。这种在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包括松散)及其间的非成层岩石的系统总称,叫做地层系统。“宇”、“界”、“系”、“统”分指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是“宇”,分为(现已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和显生宇。
dìzhìniándài
地质,即地壳的成分和结构。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的顺序,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干自然阶段,叫做地质年代。“宙”、“代”、“纪”、“世”分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是宙,分为隐生宙(现已该称和)和显生宙。
tài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个宇。太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原属(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太古宙tàigǔ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个宙。约开始于40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球表面很不稳定,地壳变化很剧烈,形成最古的陆地基础,岩石主要是,成分很复杂,沉积岩中没有生物化石。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藻类存在,但因经过多次和活动,可靠的不多。旧称太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yuán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二个宇。元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元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yuángǔ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个宙。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继续发生强烈变化,某些部分比较稳定已有大量含碳的岩石出现。藻类和菌类开始繁盛,晚期无脊椎动物偶有出现。地层中有低等生物的化石存在。旧称元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xiǎnshēng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三个宇。显生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显生宇可分为古生界、中生界和。
xiǎnshēngzhòu
分期的第三个宙。显生宙可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gǔshēngjiè
显生宇的第一个界。古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奥陶系、志留系、、和。
gǔ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一个代。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在这个时期里生物界开始繁盛。动物以海生的无脊椎动物为主,脊椎动物有鱼和两栖动物出现。植物有蕨类和石松等,松柏也在这个时期出现。因此时的动物群显示古老的面貌而得名。
hánwǔxì
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寒武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hánwǔjì
古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5.1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陆地下沉,北半球大部被海水淹没。生物群以尤其是、低等腕足类为主,植物中、等开始繁盛。寒武是英国威尔士的拉丁语名称,这个纪的地层首先在那里发现。
奥陶系àotáoxì
古生界的第二个系。奥陶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àotáojì
古生代的第二个纪,约开始于5.1亿年前,结束于4.38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岩石由和构成。生物群以三叶虫、笔石、腕足类为主,出现板足鲞类,也有珊瑚。藻类繁盛。奥陶纪由英国北部古代的奥陶族而得名。
zhìliúxì
古生界的第三个系。志留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zhìliújì
古生代的第三个纪,约开始于4.38亿年前,结束于4.1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相当稳定,但末期有强烈的。生物群中腕足类和珊瑚繁荣,三叶虫和笔石仍繁盛,无颌类发育,到晚期出现原始鱼类,末期出现原始裸蕨。志留纪由古代住在英国威尔士西南部的志留人得名。
nípénxì
古生界的第四个系。泥盆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nípénjì
古生代的第四个纪,约开始于4.1亿年前,结束于3.55亿年前。这个时期的初期各处海水退去,积聚后层沉积物。后期海水又淹没陆地并形成含大量有机物质的沉积物,因此岩石多为砂岩、页岩等。生物群中腕足类和珊瑚发育,除原始菊虫外,昆虫和原始两栖类也有发现,鱼类发展,蕨类和原始出现。泥盆纪由英国的泥盆郡而得名。
shítànxì
古生界的第五个系。石炭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shítànjì
古生代的第五个纪,约开始于3.55亿年前,结束于2.9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气候温暖而湿润,高大茂密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经炭化和变质而形成,故名。岩石多为石灰岩、页岩、砂岩等。动物中出现了两栖类,植物中出现了羊齿植物和松柏。
èrdiéxì
古生界的第六个系。二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èrdiéjì
古生代的第六个纪,即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2.9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发生强烈的。在德国,本纪地层二分性明显,故名。动物中的菊石类、原始爬虫动物,植物中的松柏、苏铁等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
zhōngshēngjiè
显生宇的第二个界。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三叠系、和白垩系。
zhōng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二个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6500万年前。这时期的主要动物是爬行动物,恐龙繁盛,和鸟类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主要是菊石类和箭石类。植物主要是银杏、苏铁和松柏。
sāndiéxì
中生界的第一个系。三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sāndiéjì
中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2.0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质构造变化比较小,岩石多为砂岩、等。因本纪的地层最初在德国划分时分上、中、下三部分,故名。动物多为头足类、甲壳类、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植物主要是、、银杏、木贼和蕨类。
zhūluóxì
中生界的第二个系。侏罗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zhūluójì
中生代的第二个纪,约开始于2.05亿年前,结束于1.3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有造山运动和剧烈的火山活动。由法国、边境的而得名。爬行动物非常发达,出现了巨大的恐龙、空中飞龙和,植物中苏铁、银杏最繁盛。
bái’èxì
中生界的第三个系。白垩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bái’èjì
中生代的第三个纪,约开始于1.35亿年前,结束于6500万年前。因本纪的地层主要为而得名。这个时期里,造山运动非常剧烈,我国许多山脉都在这时形成。动物中以恐龙为最盛,但在末期逐渐灭绝。鱼类和鸟类很发达,哺乳动物开始出现。被子植物出现。植物中很繁盛,也出现了热带植物和。
xīnshēngjiè
显生宇的第三个界。新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古近系(下第三系)、新近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
xīn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三个代。分为(老第三纪)、(新第三纪)和。约从6500万年前至今。在这个时期地壳有强烈的造山运动,中生代的爬行动物绝迹,哺乳动物繁盛,生物达到高度发展阶段,和现代接近。后期有人类出现。
gǔjìnxì
新生界的第一个系。古近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可分为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
古近纪gǔjìnjì
新生代的第一个纪(旧称老第三纪、早第三纪)。约开始于6500万年前,结束于2300万年前。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除陆地生活的以外,还有空中飞的蝙蝠、水里游的鲸类等。被子植物繁盛。古近纪可分为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和。
xīnjìnxì
新生界的第二个系。新近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可分为和。
xīnjìnjì
新生代的第二个纪(旧称新第三纪、晚第三纪)。约开始于2300万年前,结束于260万年前。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继续发展,形体渐趋变大,一些古老类型灭绝,高等植物与现代区别不大,低等植物硅藻较多见。新近纪可分为和,对应的地层称为中新统和上新统。
新生界的第三个系。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它是新生代的最后一个系,也是地层系统的最后一个系。可分为更新统(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
新生代的第三个纪,即新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地质年代分期的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260万年前,直到今天。在这个时期里,曾发生多次,地壳与动植物等已经具有现代的样子,初期开始出现人类的祖先(如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第四纪可分为更新世(早更新世、、)和全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更新统(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附:第四纪名称来历。最初人们把地壳发展的历史分为第一纪(大致相当前寒武纪,即太古宙元古宙)、第二纪(大致相当和)和第三纪3个大阶段。相对应的地层分别称为第一系、和第三系。1829年,法国学者德努瓦耶在研究的地层时,把上部的松散沉积物划分出来命名为第四系,其时代为第四纪。随着的发展,第一纪和第二纪因细分成若干个纪被废弃了,仅保留下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名称,这两个时代合称为新生代。现第三纪已分为古近纪和新近纪,故仅留有第四纪的名称。
时代、地层单位及同位素年龄(百万年)
开始繁殖时期
主要化石门类
陆生孢子植物
多细胞动物
被子植物;哺乳动物及人类
被子植物;哺乳动物及蝙蝠类、鲸类;有孔虫,软体,六射珊瑚、淡水介形类。
昆虫、爬行类极盛;淡水鱼类、菊石、箭石、有孔虫
苏铁、松柏、本内苏铁及蕨类;爬行类;菊石类、
苏铁及蕨类、木 等;鱼类、爬行类;出现恐龙。
晚古生代 P Z2
石松类、有节类、真蕨,种子蕨;两栖类;珊瑚、腕足类、菊石
  泥盆纪D
  早石生代P Z1
珊瑚、层孔虫;软体动物,以笔石、腕足、珊瑚为标准
笔石、鹦鹉螺类、三叶虫、牙形刺
元古代(宙)P t
三叶虫为主及古杯类、小壳类化石
青白口纪Qb
菌藻类,小母动物,蠕形动物
菌藻,古藻类(叠层石)
  早P t1
  太古代(宙)Ar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藻类)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引用日期]论述化石的种类与保存方面的特点及其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问题上的意义与作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论述化石的种类与保存方面的特点及其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问题上的意义与作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山旺化石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山旺化石,又称山旺古生物化石,是指产于我国山东省临朐县山旺村的化石。山旺古生物化石形成于1800万年前,是中国唯一、世界罕见的在中新世保存完整、门类齐全、具有不可替代和重要科学价值的地层古生物化石遗迹。已发现各类生物化石十几个门类600多属种。
山旺化石种类
至今山旺已发现硅藻、孢粉、裸子植物、昆虫、鱼、两栖、爬行类、鸟、哺乳动物等10个门类,400余种属,1万余件,其门类之多,品种之全及体态之完美,属举世罕见。
植物化石有真菌、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及藻类,以枝叶最多,多数保留原有颜色,花、果实和种子也保存得非常完美。
动物化石有昆虫、鱼、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是20世纪末世界上发现鹿类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产地,特别是山旺山东鸟、齐鲁泰山鸟等鸟类化石的发现,填补中新世时期之空白,成为中国鸟类化石重要的产地,被誉为化石宝库。山旺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开拓了古生物研究的新领域,提供了探索我国华东北部地区中新世动物群,古地理古气候,以及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
千奇百态的哺乳动物化石中有迄今世界上唯一的保存最好的东方祖熊完整骨架;有体形庞大的食肉动物犬熊和豺熊化石;有无角犀牛化石;有三角原古鹿化石等。这些标本保存极为完整,就连皮毛、胃中食物都保存了下来。
山旺硅藻土页岩轻薄、细薄和防腐的有利条件,还为我们保存了最多、最完好的鸟类化石。其中山旺山东鸟是中国首次发现的第一个完整的鸟化石,它填补了中国第一纪鸟类化石的空白。硕大临朐鸟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的鸟类化石。
中华河鸭是中国已知鸭科甚至雁形目保存最完整、时代最早的化石代表。山旺化石的宝贵之处,不仅是门类众多,而且保存完整。如树叶的叶脉、蝙蝠的翼膜、蜘蛛的足毛,蜻蜓的羽翅……都印痕清晰,历历可辨,就连极难形成化石的蝌蚪、青蛙、蝾螈、蜜蜂、花朵,都保持了原态,有的还保持了原来的色彩。许多化石都已属“稀世珍宝”。
地质条件及地理位置
山旺化石藏于硅藻土页岩内,该处的硅藻土沉积厚度约为25米,由于层薄如纸,稍加风化即层层翘起,宛若书页,古人形象比喻为“万卷书”,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已成为国际上中新世生物建阶的重要依据。
山旺化石产地,位于临朐县城东北22公里处的山旺村东,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因地下蕴藏着大量形成于1800万年以前的稀世珍宝古生物化石而驰名中外,被称为“古生物化石的宝库”。
山旺化石的发现年代
据《临朐续志》卷二十一至二十三载:“尧山东麓有巨涧,涧边露出矿物,其质非石非土,平
整洁白,层层成片,揭视之,内有黑色花纹,虫者、鱼者、鸟者、兽者……花卉者不一其状,俗称万卷书,唯干则碎裂,不能久存”。这非土非石的矿物,即硅藻页岩(亦称矽藻土、硅藻土)。硅藻页岩质地细腻,颜色灰白,里层极为发达和丰富,分层很薄,1厘米厚的硅藻土竟达四五十层之多,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就蕴藏在这岩层之中。
山旺化石的最早研究者
山旺化石的最早研究者是杨钟键教授。1935年5月,著名古生物学家教授来山旺进行考察,发现了树叶、花、昆虫、蝌蚪、鱼、蛙化石,这是我国科学家对山旺古生物化石的首次考察。1936年6月,杨钟健发表了山旺地层古生物的第一篇论文,从而揭开了“万卷书”的第一页。1937年杨钟健再次来山旺,采到了哺乳动物化石。至1940年,根据他提供的化石和资料,许多国家都分别撰写过山旺化石或硅藻土的论文。
日,国务院以(80)国办函字2号文件确定化石产地山旺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1981年设置了山东省山旺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所。1985年4月在县城建立了山旺古生物化石陈列馆。馆主体建筑采用楼阁式古建筑形式,富丽堂皇,古朴大方,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展出面积700平方米,陈列各类山旺动植物化石标本万余件。
山旺化石产地,位于鲁西中台隆东北部、昌乐凹陷南沿。自太古以来,这里地层一直比较稳定,处于自然剥蚀状态,至中生代后期,地层开始活动,火山喷发,地表变形,出现了一个盆形地貌。大约到18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中新世,由于河水的流入和雨水的蓄存,形成了一个淡水湖,周围火山喷发物玄武岩等经风化分解,形成硅质胶溶体,而盆地水域中有足够的二氧化硅,给硅藻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条件。从出土的化石来看,除温带动物外,还有许多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落叶阔叶树种及亚热带地区的动物。这说明周围森林茂密,林中藤本植物盘绕,生息着各种飞禽、走兽和昆虫。山旺湖中生长着大量的硅藻,以水的深浅分别出现浮游型和底栖沿岸型的硅藻群,还有近处的黑三棱、金鱼藻等,为大量着生和附生硅藻的生长创造了条件。随着岁月的流逝,湖中沉积物日渐增多。又由于火山喷发,地壳变动,许多动植物不能适应改变了的自然环境,死亡后陷入湖中,被硅藻及其他沉积物埋葬,又因硅藻土具有吸附、隔音、保温等性能。所以,山旺湖中的动植物尸体能与空气隔绝,再经大自然的物理、化学等多种因素的变化,便形成了化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阳鸟化石地质公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