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中、直线l与抛物线y的平方=2x相交于A.B两点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y轴负方向上的一点C(0,c)任作一直线,与抛物线y=-x²相交于A,B两点,一条垂直于x轴的直线,分别于线段AB和直线l:y=-c交于P,Q点1若向量OA·OB=2,求c的值2若p为线段AB中点,求证QA为此抛物线的_百度作业帮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y轴负方向上的一点C(0,c)任作一直线,与抛物线y=-x²相交于A,B两点,一条垂直于x轴的直线,分别于线段AB和直线l:y=-c交于P,Q点1若向量OA·OB=2,求c的值2若p为线段AB中点,求证QA为此抛物线的切线3试问2的逆命题是否成立说明理由
1.设A(x1,y1)、B(x2,y2)即A(x1,x12)、B(x2,x22)△=k2+4c>0x1+x2=k,x1·x2=-c,y1·y2=(x1·x2)2 =c2x1x2+(x1·x2)2=c2-c=2c=2,c=-1(舍去)2.过点C(0,2)直线L:y=kx+2 ...(1) 点A(a,a^2),B(b,b^2),点A在L上:a^2 =ka+2 ...(2) (1)代入y=x^2:x^2-kx-2=0 ==> a+b=k ==> P(k/2,k^2/2 +2),Q(k/2,-2) 直线QA斜率 =(a^2+2)/(a-2) ...(3) 抛物线y=x^2在A(a,a^2)处切线斜率 =y'(a)=2a ...(4) (2)(3)==> 直线QA斜率=2a =抛物线y=x^2在A(a,a^2)处切线斜率 ==> QA为此抛物线的切线3.抛物线y=x^2在A(a,a^2)处切线方程:y=2ax-a^2 ...(5) (5)与直线y=-2的交点:Q[(a^2-2)/(2a),-2] 过点Q、垂直于X轴的直线:x=(a^2-2)/(2a) ...(6) 直线AC:y=(a^2-2)x/a +2 ...(7) (7)代入y=x^2:x^2-(a^2-2)x/a-2=0 ==> 直线AC与抛物线两交点的中点的横坐标 =(a^2-2)/(2a) 中点在(6)上.证毕 逆命题成立(2012o卢湾区一模)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相交于A(-1,0),B(3,0)两点,对称轴l与x轴相交于点C,顶点为点D,且∠ADC的正切值为.(1)求顶点D的坐标;(2)求抛物线的表达式;(3)F点是抛物线上的一点,且位于第一象限,连接AF,若∠FAC=∠ADC,求F点的坐标.考点:.分析:(1)由抛物线和x轴交于A,B两点,可求出对称轴方程,再由已知条件可求出CD的长,进而求出D的坐标;(2)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h)2+k,由(1)可知h=1,k=-4,再把A或B点的坐标代入求出a的值即可;(3)过点F作作FH⊥x轴,垂足为点H,设F(x,x2-2x-3),由已知条件求出x的值,即可求出F的坐标.解答:解:(1)∵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A(-1,0),B(3,0)两点,∴对称轴直线l==1,∵对称轴l与x轴相交于点C,∴AC=2,∵∠ACD=90°,tan∠ADC=,∴CD=4,∵a>0,∴D(1,-4);(2)设y=a(x-h)2+k,有(1)可知h=1,k=-4,∴y=a(x-1)2-4,将x=-1,y=0代入上式,得:a=1,所以,这条抛物线的表达为y=x2-2x-3;(3)过点F作作FH⊥x轴,垂足为点H,设F(x,x2-2x-3),∵∠FAC=∠ADC,∴tan∠FAC=tan∠ADC,∵tan∠ADC=,∴tan∠FAC==,∵FH=x2-2x-3,AH=x+1,∴2-2x-3x+1=12,解得x1=,x2=-1(舍),∴F(,).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这类试题一般难度较大.解这类问题关键是善于将函数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善于利用几何图形的有关性质、定理和二次函数的知识,并注意挖掘题目中的一些隐含条件.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推荐试卷&
解析质量好解析质量中解析质量差向量的运算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与抛物线y^2=4x相交于不同的A,B两点(1)如果直线l过抛物线的焦点,求向量OA点乘向量OB的值(2)如果向量OA点乘OB=-4,证明直线l必过一定点,并求出该定点_百度作业帮
向量的运算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与抛物线y^2=4x相交于不同的A,B两点(1)如果直线l过抛物线的焦点,求向量OA点乘向量OB的值(2)如果向量OA点乘OB=-4,证明直线l必过一定点,并求出该定点
(1)抛物线焦点为(2,0),因为直线过该焦点,那么设直线方程为Y=KX-2K,联立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可将直线方程整个平方后联立,得到K^2X^2-4X(K^2+1)+4K^2=O,根据根系关系得到XA*XB=4,YA*YB=-8(交点在一,四象限,必然为负),那么OA*OB=XA*XB+YA*YB=-4(2)设直线方程为Y=KX+B,同样联立方程得到,K^2X^2+2X(KB-2)+B^2=0,同样用根系关系得到XA*XB=B^2/K^2,YA*YB+4B/K,带回已知,得到B=-2K,再带回直线方程,可证出该直线必过抛物线焦点.仅供参考,不知对错,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省市中考直达
您当前所在位置:
2012年各地中招试题数学压轴题精选(附答案和解释)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精品学习网中考频道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中考数学模拟题:2012年各地中招试题数学压轴题精选(附答案和解释),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2年各地中招试题数学压轴题精选(附答案和解释)
【41.2012长沙】
26.如图半径分别为m,n(0
(1)求两圆的圆心O1,O2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2)求两圆的圆心O1,O2之间的距离d;
(3)令四边形PO1QO2的面积为S1,四边形RMO1O2的面积为S2.
试探究:是否存在一条经过P,Q两点、开口向下,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 的抛物线?若存在,请求出此抛物线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答: 解:(1)由题意可知O1(m,m),O2(n,n),
设过点O1,O2的直线解析式为y=kx+b,则有:
∴所求直线的解析式为:y=x.
(2)由相交两圆的性质,可知P、Q点关于O1O2对称.
∵P(4,1),直线O1O2解析式为y=x,∴Q(1,4).
如解答图1,连接O1Q.
∵Q(1,4),O1(m,m),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得到:
又O1Q为小圆半径,即QO1=m,
∴ =m,化简得:m210m+17=0 ①
如解答图1,连接O2Q,同理可得:n210n+17=0 ②
由①,②式可知,m、n是一元二次方程x210x+17=0 ③的两个根,
解③得:x=5& ,∵0
∵O1(m,m),O2(n,n),
∴d=O1O2= =8.
(3)假设存在这样的抛物线,其解析式为y=ax2+bx+c,因为开口向下,所以a&0.
如解答图2,连接PQ.
由相交两圆性质可知,PQ&O1O2.
∵P(4,1),Q(1,4),
∴PQ= = ,又O1O2=8,
∴S1= PQ&O1O2= & &8= ;
又S2= (O2R+O1M)&MR= (n+m)(nm)= ;
∴ = =1,即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1.
∵抛物线过点P(4,1),Q(1,4),
∴ ,解得 ,
∴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5a+1)x+5+4a,
令y=0,则有:ax2(5a+1)x+5+4a=0,
设两根为x1,x2,则有:x1+x2= ,x1x2= ,
∵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1,即|x1x2|=1,
∴(x1x2)2=1,∴(x1+x2)24x1x2=1,
即( )24( )=1,化简得:8a210a+1=0,
解得a= ,可见a的两个根均大于0,这与抛物线开口向下(即a&0)矛盾,
∴不存在这样的抛物线.
【42. 2012六盘水】
25.如图1,已知△ABC中,AB=10cm,AC=8cm,BC=6cm.如果点P由B出发沿BA方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Q由A出发沿AC方向向点C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均为2cm/s.连接PQ,设运动的时间为t(单位:s)(0&t&4).解答下列问题:
(1)当t为何值时,PQ∥BC.
(2)设△AQP面积为S(单位:cm2),当t为何值时,S取得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3)是否存在某时刻t,使线段PQ恰好把△ABC的面积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2,把△AQP沿AP翻折,得到四边形AQPQ&.那么是否存在某时刻t,使四边形AQPQ&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菱形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二次函数的最值;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菱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专题:代数几何综合题;压轴题。
分析:(1)由PQ∥BC时的比例线段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2)如解答图1所示,过P点作PD&AC于点D,构造比例线段,求得PD,从而可以得到S的表达式,然后利用二次函数的极值求得 S的最大值;
(3)要点是利用(2)中求得的△AQP的面积表达式,再由线段PQ恰好把△ABC的面积平分,列出一元二次方程;由于此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小于0,则可以得出结论:不存在这样的某时刻t,使线段PQ恰好把△ABC的面积平分;
(4)首先根据菱形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比例线段关系,求得PQ、QD和PD的长度;然后在Rt△PQD中,求得时间t的值;最后求菱形的面积,值得注意的是菱形的面积等于△AQP面积的2倍,从而可以利用(2)中△AQP面积的表达式,这样可以化简计算.
解答:解:∵AB=10cm,AC=8cm,BC=6cm,
∴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得△ABC为直角三角形,&C为直角.
(1)BP=2t,则AP=102t.
∵PQ∥BC,∴ ,即 ,解得t= ,
∴当t= s时,PQ∥BC.
(2)如答图1所示,过P点作PD&AC于点D.
∴PD∥BC,∴ ,即 ,解得PD=6 t.
S= &AQ&PD= &2t&(6 t)= t2+6t= (t )2+ ,
∴当t= s时,S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cm2.
(3)假设存在某时刻t,使线段PQ恰好把△ABC的面积平分,
则有S△AQP= S△ABC,而S△ABC= AC&BC=24,∴此时S△AQP=12.
由(2)可知,S△AQP= t2+6t,
∴ t2+6t=12,化简得:t25t+10=0,
∵△=(5)24&1&10=15&0,此方程无解,
∴不存在某时刻t,使线段PQ恰好把△ABC的面积平分.
(4)假设存在时刻t,使四边形AQPQ&为菱形,则有AQ=PQ=BP=2t.
如答图2所示,过P点作PD&AC于点D,则有PD∥BC,
∴ ,即 ,
解得:PD=6 t,AD=8 t,
∴QD=ADAQ=8 t2t=8 t.
在Rt△PQD中,由勾股定理得:QD2+PD2=PQ2,
即(8 t)2+(6 t)2=(2t)2,
化简得:13t290t+125=0,
解得:t1=5,t2= ,
∵t=5s时,AQ=10cm&AC,不符合题意,舍去,∴t= .
由(2)可知,S△AQP= t2+6t
∴S菱形AQPQ&=2S△AQP=2&( t2+6t)=2&[ &( )2+6& ]= cm2.
所以存在时刻t,使四边形AQPQ&为菱形,此时菱形的面积为 cm2.
点评:本题是非常典型的动点型综合题,全面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线段比例关系、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与判别式、二次函数的极值等知识点,涉及的考点众多,计算量偏大,有一定的难度.本题考查知识点非常全面,是一道测试学生综合能力的好题.
【43. 2012攀枝花】
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四边形ABCD是菱形,顶点A.C.D均在坐标轴上,且AB=5,sinB= .
(1)求过A.C.D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记直线AB的解析式为y1=mx+n,(1)中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ax2+bx+c,求当y1
(3)设直线AB与(1)中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E,P点为抛物线上A.E两点之间的一个动点,当P点在何处时,△PAE的面积最大?并求出面积的最大值.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动点型。
分析:(1)由菱形ABCD的边长和一角的正弦值,可求出OC.OD.OA的长,进而确定A.C.D三点坐标,通过待定系数法可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首先由A.B的坐标确定直线AB的解析式,然后求出直线AB与抛物线解析式的两个交点,然后通过观察图象找出直线y1在抛物线y2图象下方的部分.
(3)该题的关键点是确定点P的位置,△APE的面积最大,那么S△APE= AE&h中h的值最大,即点P离直线AE的距离最远,那么点P为与直线AB平行且与抛物线有且仅有的唯一交点.
解答:解:(1)∵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AD=CD=BC=5,sinB=sinD= ;
Rt△OCD中,OC=CD&sinD=4,OD=3;
OA=ADOD=2,即:
A(2,0)、B(5,4)、C(0,4)、D(3,0);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x3),得:
2&(3)a=4,a= ;
∴抛物线:y= x2+ x+4.
(2)由A(2,0)、B(5,4)得直线AB:y1=
由(1)得:y2= x2+ x+4,则:
解得: , ;
由图可知:当y1
( 3)∵S△APE= AE&h,
∴当P到直线AB的距离最远时,S△ABC最大;
若设直线L∥AB,则直线L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时,该交点为点P;
设直线L:y= x+b,当直线L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时,
x+b= x2+ x+4,且△=0;
求得:b= ,即直线L:y= x+ ;
可得点P( , ).
由(2)得:E(5, ),则直线PE:y= x+9;
则点F( ,0),AF=OA+OF= ;
∴△PAE的最大值:S△PAE=S△PAF+S△AEF= & &( + )= .
综上所述,当P( , )时,△PAE的面积最大,为 .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函数的动点问题,其中综合了特殊四边形、图形面积的求法等知识,找出动点问题中的关键点位置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大致思路.
【44. 2012山西】
26.综合与实践: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D是该抛物线的顶点.
(1)求直线AC的解析式及B.D两点的坐标;
(2)点P是x轴上一个动点,过P作直线l∥AC交抛物线于点Q,试探究:随着P点的运动,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以点A.P、Q、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请在直线AC上找一点M,使△BDM的周长最小,求出M点的坐标.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解答:解:(1)当y=0时,x2+2 x+3=0,解得x1=1,x2=3.
∵点A在点B的左侧,
∴A.B的坐标分别为(1,0),(3,0).
当x=0时,y=3.
∴C点的坐标为(0,3)
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1x+b1(k1&0),
∴直线AC的解析式为y=3x+3.
∵y=x2+2x+3=(x1)2+4,
∴顶点D的坐标为(1,4).
(2)抛物线上有三个这样的点Q,
①当点Q在Q1位置时,Q1的纵坐标为3,代入抛物线可得点Q1的坐标为(2,3);
②当点Q在点Q2位置时,点Q2的纵坐标为3,代入抛物线可得点Q2坐标为(1+ ,3);
③当点Q在Q3位置时,点Q3的纵坐标为3,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得,点Q3的坐标为(1 ,3);
综上可得满足题意的点Q有三个,分别为:Q1(2,3),Q2(1+ ,3),Q3(1 ,3).
(3)点B作BB&&AC于点F,使B&F=BF,则B&为点B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连接B&D交直线AC与点M,则点M为所求,
过点B&作B&E&x轴于点E.
∵&1和&2都是&3的余角,
∴&1=&2.
∴Rt△AOC~Rt△AFB,
∴ ,
由A(1,0),B(3,0),C(0,3)得OA=1,OB=3,OC=3,
∴AC= ,AB=4.
∴ ,
∴BF= ,
∴BB&=2BF= ,
由&1=&2可得Rt△AOC∽Rt△B&EB,
∴ ,
∴ ,即 .
∴B&E= ,BE= ,
∴OE=BEOB= 3= .
∴B&点的坐标为( , ).
设直线B&D的解析式为y=k2x+b2(k2&0).
∴ ,
∴直线B'D的解析式为:y= x+ ,
联立B'D与AC的直线解析式可得: ,
∴M点的坐标为( , ).
【45.2012黄石】
25.(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抛物线 的函数解析式为 ,若抛物线 经过点 ,方程 的两根为 , ,且 。
(1)求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
(2)已知实数 ,请证明: & ,并说明 为何值时才会有 .
(3)若抛物线先向上平移4个单位,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 ,设 , 是 上的两个不同点,且满足: , , .请你用含有 的表达式表示出△ 的面积 ,并求出 的最小值及 取最小值时一次函数 的函数解析式。
(参考公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 , ,则 , 两点间的距离为 )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压轴题;配方法.
【分析】(1)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需要先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即确定待 定系数a、b的值.已知抛物线图象与y轴交点,可确定解析式中的常数项(由此得到a的值);然后从方程入手求b的值,题干给出了两根差的绝对值,将其进行适当变形(转化为两根和、两根积的形式),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求出b的值.
(2) ,因此将 配成完全平方式,然后根据平方的非负性即可得证.
(3)结合(1)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以及函数的平移规律,可得出抛物线C2的解析式;在Rt△OAB中,由勾股定理可确定m、n的关系式,然后用m列出△AOB的面积表达式,结合不等式的相关知识可确定△OAB的最小面积值以及此时m的值,进而由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OA的解析式.
【解答】解:(1)∵抛物线过(0,-3)点,∴-3a=-3
∴a=1 &&&&&&&&&&&&&&1分
∴y=x2+bx-3
∵x2+bx-3=0的两根为x1,x2且 =4
∴ =4且b&0
∴b=-2 &&&&&&&&1分
∴y=x2-2x-3=(x-1)2-4
∴抛物线C1的顶点坐标为(1,-4) &&&&&&&&&1分
(2)∵x&0,∴
∴ 显然当x=1时,才有 &&&&&&&&&2分
(3)方法一:由平移知识易得C2的解析式为:y=x2 &&&&&&&&&1分
∴A(m,m2),B(n,n2)
∵&DAOB为Rt&D
∴OA2+OB2=AB2
∴m2+m4+n2+n4=(m-n)2+(m2-n2)2
化简得:m n=-1 &&&&&&&&1分
∵S&DAOB= =
∴S&DAOB=
∴S&DAOB的最小值为1,此时m=1,A(1,1)   &&&&&&&&2分
∴直线OA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       &&&&&&&&1分
方法二:由题意可求抛物线 的解析式为: (1分)
∴ ,
过点 、 作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 ,则
∴ (1分)
当且仅当 , 取得最小值1
此时 的坐标为(1,1) (2分)
∴一次函数 的解析式为 (1分)
【点评】该题考查了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函数图象的平移、不等式的应用等知识,解题过程中完全平方式的变形被多次提及,应熟练掌握并能灵活应用.
【46.2012广安】
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x轴于点B,AB=3,tan&A OB= ,将△OAB绕着原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OA1B1;再将△OA1B1绕着线段OB1的中点旋转180&,得到△OA2B1,抛物线y=ax2+bx+c(a&0)经过点B、B1、A2.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的点P在什么位置时,△PBB1的面积最大?求出这时点P的坐标.
(3)在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点Q到线段BB1的距离为 ?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 (1)首先根据旋转的性质确定点B、B1、A2三点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出△PBB1的面积表达式,这是一个关于P点横坐标的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出△PBB1面积的最大值;值得注意的是求△PBB1面积的方法,如图1所示;
(3)本问引用了(2)问中三角形面积表达式的结论,利用此表达式表示出△QBB1的面积,然后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得Q点的坐标.
解答: 解:(1)∵AB&x轴,AB=3,tan&AOB= ,∴OB=4,
∴B(4,0),B1(0,4),A2(3,0).
∵抛物线y=ax2+bx+c(a&0)经过点B、B1、A2,
∴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2+ x4.
(2)点P是第三象限内抛物线y= x2+ x4上的一点,
如答图1,过点P作PC&x轴于点C.
设点P的坐标为(m,n),则m&0,n&0,n= m2+ m4.
于是PC=|n|=n= m2 m4,OC=|m|=m,BC=OBOC=|4||m|=4+m.
S△PBB1=S△PBC+S梯形PB1OCS△OBB1
= &BC&PC+ &(PC+OB1)&OC &OB&OB1
= &(4+m)&( m2 m4)+ &[( m2 m4)+4]&(m) &4&4
= m2 m= (m+2)2+
当m=2时,△PBB1的面积最大,这时,n= ,即点P(2, ).
(3)假设在第三象限的抛物线上存在点Q(x0,y0),使点Q到线段BB1的距离为 .
如答图2,过点Q作QD&BB1于点D.
由(2)可知,此时△QBB1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x0+2)2+ ,
在Rt△OBB1中,BB1= =
∵S△QBB1= &BB1&QD= & & =2,
∴ (x0+2)2+ =2,
解得x0=1或x0=3
当x0=1时,y0=4;当x0=3时,y0=2,
因此,在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存在点Q,使点Q到线段BB1的距离为 ,这样的点Q的坐标是(1,4)或(3,2).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一元二次方程、旋转与坐标变化、图形面积求法、勾股定理等重要知识点.第(2)问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题的难点与核心,其中的要点是坐标平面内图形面积的求解方法,这种方法是压轴题中常见的一种解题方法,同学们需要认真掌握.
【47. 2012张家界】
25.如图,抛物线y=x 2+ x+2与x轴交于C.A两点,与y轴交于点B,OB=4.点O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为D,E为线段AB的中点.
(1)分别求出点A.点B的坐标;
(2)求直线AB的解析式;
(3)若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过点D,求k值;
(4)两动点P、Q同时从点A出发,分别沿AB.AO方向向B.O移动,点P每秒移动1个单位,点Q每秒移动 个单位,设△POQ的面积为S,移动时间为t,问: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解答:解:(1)令y=0,即x2+ x+2=0;解得 x1= ,x2=2 .
∴C( ,0)、A(2 ,0).
令x=0,即y=2,
∴B(0,2).
综上,A(2 ,0)、B(0,2).
(2)令AB方程为y=k1x+2因为点A(2 ,0)在直线上,
∴0=k12 +2
∴k1=
∴直线AB的解析式为y= x+2.
(3)由A(2 ,0)、B(0,2)得:OA=2 ,OB=2,AB=4,&BAO=30&,&DOA=60&;
OD与O点关于AB对称
∴OD=OA=2
∴D点的横坐标为 ,纵坐标为3,即D( ,3).
因为y= 过点D,
∴3= ,∴k=3 .
(4)AP=t,AQ= t,P到x轴的距离:AP&sin30&= t,OQ=OAAQ=2
∴S△OPQ= &(2
t)& t= (t2 )2+ ;
依题意, 得0
∴当t=2 时,S有最大值为 .
【48. 2012宜宾】
22.如图,抛物线y=x22x+c的顶点A在直线l:y=x5上.
(1)求抛物线顶点A的坐标;
(2)设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B,与x轴交于点C.D(C点在D点的左侧),试判断△ABD的形状;
(3)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以点P、A.B.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解答:解:(1)∵顶点A的横坐标为x= =1,且顶点A在y=x5上,
∴当x=1时,y=15=4,
∴A(1,4).
(2)△ABD是直角三角形.
将A(1,4)代入y=x22x+c,可得,12+c=4,∴c=3,
∴y=x22x3,∴B(0,3)
当y=0时,x22x3=0,x1=1,x2=3
∴C(1,0),D(3,0),
BD2=OB2+OD2=18,AB2=(43)2+12=2,AD2=(31)2+42=20,
BD2+AB2=AD2,
∴&ABD=90&,即△ABD是直角三角形.
由题意知:直线y=x5交y轴于点A(0, 5),交x轴于点F(5,0)
∴OE=OF=5,又∵OB=OD=3
∴△OEF与△OB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D∥l,即PA∥BD
则构成平行四边形只能是PADB或PABD,如图,
过点P作y轴的垂线,过点A作x轴的垂线并交于点C
设P(x1,x15),则G(1,x15)
则PC=|1x1|,AG=|5x14|=|1x1|
由勾股定理得:
(1x1)2+(1x1)2=18,x122x18=0,x1=2,4
∴P(2,7),P(4,1)
存在点P(2,7)或P(4,1)使以点A.B.D.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9. 2012武汉】
25.如图1,点A为抛物线C1:y= x22的顶点,点B的坐标为(1,0)直线AB交抛物线C1于另一点C
(1)求点C的坐标;
(2)如图1,平行于y轴的直线x=3交直线AB于点D,交抛物线C1于点E,平行于y轴的直线x=a交直线AB于F,交抛物线C1于G,若FG:DE=4:3,求a的值;
(3)如图2,将抛物线C1向下平移m(m&0)个单位得到抛物线C2,且抛物线C2的顶点为点P,交x轴于点M,交射线BC于点N.NQ&x轴于点Q,当NP平分&MNQ时,求m的值.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解答:解:(1)当x=0时,y=2;∴A(0,2).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则:
∴直线AB解析式为y=2x2.
∵点C为直线y=2x2与抛物线y= x22的交点,则点C的横、纵坐标满足:
,解得 、 (舍)
∴点C的坐标为(4,6).
(2)直线x=3分别交直线AB和抛物线C1于D.E两点.
∴yD=4,yE= ,∴DE= .
∵FG=DE=4:3,∴FG=2.
∵直线x=a分别交直线AB和抛物线C1于F、G两点.
∴yF=2a2,yG= a22
∴FG=|2a a2|=2,
解得:a1=2,a2=2+2 ,a3=22 .
(3)设直线MN交y轴于T,过点N做NH&y轴于点H;
设点M的坐标为(t,0),抛物线C2的解析式为y= x22m;
∴0= t22m,∴2m= t2.
∴y= x2 t2,∴点P坐标为(0, t2).
∵点N是直线AB与抛物线y= x2 t2的交点,则点N的横、纵坐标满足:
,解得 、 (舍)
∴N(2t,22t).
NQ=22t,MQ=22t,
∴MQ=NQ,∴&MNQ=45&.
∴△MOT、△NHT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MO=OT,HT=HN
∴OT=4,NT= ,NH= (2t),PT=t+ t2.
∵PN平分&MNQ,
∴PT=NT,
∴t+ t2= (2t),
∴t1=2 ,t2=2(舍)
2m= t2= (2 )2,∴m=2.
【50.2012潜江】
24.如图,抛物线y=ax2+bx+2交x轴于A(1,0),B(4,0)两点,交y 轴于点C,与过点C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于另一点D,点P是抛物线上一动点.
(1)求抛物线解析式及点D坐标;
(2)点E在x轴上,若以A,E,D,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此时点P的坐标;
(3)过点P作直线CD的垂线,垂足为Q,若将△CPQ沿CP翻折,点Q的对应点为Q&.是否存在点P,使Q&恰好落在x轴上?若存在,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 综合题。
分析: (1)用待定系数法可得出抛物线的解析式,令y=2可得出点D的坐标;
(2)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AE为一边时,AE∥PD,②当AE为对角线时,根据平行四边形对顶点到另一条对角线距离相等,求解点P坐标.
(3)结合图形可判断出点P在直线CD下方,设点P的坐标为(a, a2+ a+2),分情况讨论,①当P点在y轴右侧时,②当P点在y轴左侧时,运用解直角三角形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
解答: 解:(1)∵抛物线y=ax2+bx+2经过A(1,0),B(4,0)两点,
∴ ,
∴y= x2+ x+2;
当y=2时, x2+ x+2=2,解得:x1=3,x2=0(舍),
即:点D坐标为(3,2).
(2)A,E两点都在x轴上,AE有两种可能:
①当AE为一边时,AE∥PD,
∴P1(0,2),
②当AE为对角线时,根据平行四边形对顶点到另一条对角线距离相等,
可知P点、D点到直线AE(即x轴)的距离相等,
∴P 点的纵坐标为2,
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 x2+ x+2=2
解得:x1= ,x2= ,
∴P点的坐标为( ,2),( ,2)
综上所述:p1(0,2);p2( ,2);p3( ,2).
(3)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显然点P在直线CD下方,设直线PQ交x轴于F,点P的坐标为(a, a2+ a+2),
①当P点在y轴右侧时(如图1),CQ=a,
PQ=2( a2+ a+2)= a2 a,
又∵&CQ&O+&FQ&P=90&,&COQ&=&Q&FP=90&,
∴&FQ&P=&OCQ&,
∴△COQ&~△Q&FP, , ,
∴Q&F=a3,
∴OQ&=OFQ&F=a(a3)=3,CQ=CQ&= = ,
此时a= ,点P的坐标为( , ),
②当P点在y轴左侧时(如图2)此时a&0,, a2+ a+2&0,CQ=a,
PQ=2( a2+ a+2)= a2 a,
又∵&CQ&O+&FQ&P=90&,&CQ&O+&OCQ&=90&,
∴&FQ&P=&OCQ&,&COQ&=&Q&FP=90&,
∴△COQ&~△Q&FP, , ,Q&F=3a,
∴OQ&=3,
CQ=CQ&= ,
此时a= ,点P的坐标为( , ).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坐标为( , ),( , ).
点评: 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综合考查了翻折变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属于中考常涉及的题目,同学们一定要留意.
2012中考科目:
【】【】【】【】【】
【】【】【】【】 【】
2012中考考前:&
【】【】 【】【】 【】
2012中考考后: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角坐标系xoy界线om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