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是谁?我现在是在外地驾照转回本地上学,在外地驾照转回本地考上高中了,可以转回郸城一高吗?

郸城一高近两年一本升学率超过30% 被称高考工厂_新浪南阳
郸城一高近两年一本升学率超过30% 被称高考工厂
东方今报评论
一所“超级中学”高考前的一天
  每天早晨5点30分,郸城一高是这座县城最早苏醒的地方。
  简陋、拥挤的宿舍里,陈会欣从杂乱的床铺上爬起来,她只有斜侧着身子,才能从床缝间30厘米的距离中间挤过,到水房洗漱。
  去年,陈会欣高考失利后,来到这里复读。“受一年苦,受益一辈子。”父母这样告诉她。
  在过去的两三年,郸城一高以超过30%的一本高考升学率闻名全国,一时间,县城拥来了四面八方的高考失意者及朝圣者。这里和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一样,被称为“高考工厂”。
  □东方今报记者 高冬丽 首席记者 赵媛/文 记者 沈翔/图
  班主任到校 防学生“早起”
  5月30日5点30分,郸城县城一片安静,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
  新华路中段却已经热闹起来,蹬着三轮车卖肉夹馍、鸡蛋灌饼、豆浆的小贩从县城各个角落往郸城一高附近聚集。他们的到来,昭示着这所中学新的一天开始了。
  夏天的暑气很快升腾起来,郸城一高的宿舍楼里,不少学生苏醒。
  陈会欣的宿舍在二楼,屋里住了16名同学。8张高低床紧挨着墙的一侧并排形成了一个大通铺,床的另一侧,是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过道。人多地方窄,过道里也摆着包、拖鞋……
  5点50分,同学们陆续起床。此时,班主任已各自从家陆续到达了各个教室门口。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学生,防止学生“早起”。说是监督,老师们也只是远远地看着,不让同学们在6点以前到教室。
  几千人洗漱 几乎听不到声音
  6点,宿舍楼开门了,这所有9000多名学生的高中彻底苏醒。
  宿舍楼里,学生鱼贯而出,陈会欣迅速地冲到外面洗漱。宿舍楼下,有两排水龙头。为了节省每一秒的时间,学生都把牙具和毛巾塞在水龙头上方的防护网,或者放在窗台上,如同蜂巢一样。
  日复一日的重复动作,让每个人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从数百套长相雷同的牙具、毛巾中找到自己的,并占据最佳的位置,用最短的时间刷牙、洗脸。在偌大的校园里,几千人同时洗漱,却几乎不用排队,也听不到嘈杂的声音。
  这里就像一个巨大的蜂巢,每只训练有素的“蜜蜂”忙碌进出,互相不打扰,更不会发生碰撞。
  几分钟后,洗漱完毕的同学已经整装完毕。他们或去食堂吃饭,或买个鸡蛋灌饼、馍夹菜边走边吃。
  寝室楼离教室也就百十米,人潮涌动,安静而有序。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固定轨迹,上楼或去一楼教室,每个人都是直奔目的地,行色匆匆,丝毫听不见追逐打闹和说笑的声音。
  7点之前,所有的学生都已进了教室,早读声声声入耳。
  最后一排学生
  “半个屁股”在教室外
  教学楼里,每个教室都坐得满满当当,课桌和人中间,“一根针插进去感觉都很困难”。
  第一排同学课桌紧贴着讲台,前门边的男生一伸腿,脚都能感受到教室外吹来的风。最后一排的学生背都贴着墙,坐在门边的同学,“半个屁股”露在教室外面,他只微微侧身,直接就能跨出教室。
  赵帅正在教室里读英语。去年高考,他的成绩只够上三本,复读的目标,是二本。
  当初,父母也是千打听万打探,才决定让他来郸城一高。这里曾培养出省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也是全省领先。抱着拼一年的打算来到郸城一高,赵帅唯一的感觉就是“人多”。
  原本,赵帅喜欢运动,但自从复读,他变得有些“宅”。
  “教室太挤了。”赵帅说,坐到座位上,伸个胳膊踢个腿都会碰到同学。自己想趁课间在教室里走动一下,会打扰到更多同学,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赵帅所在的班有110名学生,他觉得自己比较幸运,因为高三还有个班,160多人。
  考前每两天一套试卷又来了
  9点,第二节课正在进行中。
  在高一高二教室里,老师用扩音器正在上课。站在教学楼外,带着豫东口音的男中音,慷慨激昂的女高音,汇成一部雄壮的“交响乐”。
  临近高考了,高三学生都在两天一轮的摸底考试中度过。考卷发下来,每个人都低着头忙做题,教室里“连掉一根针都可以听到”。
  为了方便考试,课本和练习题都堆在教室外的地上,形成了一座座小山。对于每一个参加高考的人来说,这些题目就是他们要面对的“海洋”,想要到达彼岸的大学,必须勇敢游过去。
  11:00
  校门口的“家长摊贩”开工
  郸城一高门口,热闹与宁静像被定了时,非常规律。
  11点,临近放学,校门口已经有推着三轮车的商贩来此占位。卖炒饭的、卖玉米的、卖杂粮煎饼的、卖鸡蛋灌饼的……十多分钟后,本来很宽的人行道被商贩们占得满满的。他们边忙活着储备“粮食”,边向校门口处张望。
  近12点,下课铃声响了。学校食堂不可能同时容纳9000多人吃饭,学校允许学生们出门觅食。踏着下课铃声,学生们自觉分成了两拨,一拨直奔食堂,一拨直冲校门口。
  瞬间,校门口每个小摊前都围来了学生。这个要鸡蛋灌饼,那个要玉米,个别还会再搭配着来份豆浆或酸奶。
  陈利华两口子的摊位也在中间,一个人揉面,一个人正熟练摊着鸡蛋灌饼。别小看这个摊,一天他们能卖三四百张饼。
  “我儿子也是郸城一高毕业的,考上郑大了,现在在郑州上班哩。”说起儿子,陈利华眉眼都带着笑。当年,儿子在这儿上学,吃饭不方便,他们干脆在学校门口卖鸡蛋灌饼,既能照顾儿子,也算贴补家用,这一来就是七八年。
  陈利华说,好多摆摊的都是以前的或现在的家长,就是接孩子时看到了校门口的商机。“想着孩子在学校里学习,俺在门口摊饼也浑身有劲。”这校门外一个个饱含着感情的鸡蛋灌饼、肉夹馍,供养了校门内不知多少学子的大学梦。
  13:00
  校园内外顿时安静地午睡了
  虽然不是封闭式管理,但郸城一高有个铁打的规定:中午1:00~2:00午休,住校生不能在校园里走动,走读生回家休息。
  中午1点,午饭时的那股热闹劲儿没了,郸城一高又安静下来,有同学在教室里静静地看书,有些趴在桌子上枕着复习资料午睡,有些则“奢侈”地回到宿舍,躺在床上补个小觉。
  冯强在郸城一高对面开了个小报亭,校园安静的时候,也是他儿子午休的时刻。去年,冯强的儿子并没有考上一高,他托了N层关系,找了无数个熟人,才把孩子送到了这所学校。
  “进了一高的门,半只脚就进了大学了。”冯强说,在郸城,托关系将孩子送进郸城一高,“是很荣耀、很有面子的事情”。
  赵帅也记得当时把他送到学校复读的前一晚,父亲高兴得像中了几百万一样。“这么难进的学校,一定要好好学啊。”言语间,赵帅清楚看到了父亲的期待。
  14:00
  学生们对“朝圣者”熟视无睹
  下午,对于走廊里的来访者,就连“半个屁股”坐在教室门外的学生,也目不斜视。因为,他们已经对参观者习以为常了。
  从2012年开始,这所学校因为培养出高考状元、名列前茅的高考录取率而声名鹊起,陆续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截至目前,这里已经接待了来自安徽、山东、江苏、湖北、湖南、宁夏、河北等10个省市的100多所学校数千名参观者,还有安徽的学校直接带着尖子生来郸城一高沾灵气。
  “刚开始接受兄弟学校参观时,学校是免费的,结果七八辆旅游大巴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校园。”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因报告厅容量有限,部分参观者站着听了一上午。
  为了控制人数,学校被迫将免费参观改成了收费考察,这也阻挡不了潮水般涌来的校长、老师、家长。学校每年下半年每月都安排几次校园开放日,接待应接不暇的参观者。
  “经常有外地的车辆来郸城一高。”冯强说,附近的宾馆、饭店都因此生意兴隆。
  17:00
  一所中学带来的“校园经济”
  下午5点,晚饭时间,郸城一高校门口再次活跃起来,摆摊的还是老面孔。郸城一高绝对拥有将校门口人群拽进同一生活频率的引力。
  学校对面有家饮品店,才开张两个多月,但女老板乐得合不拢嘴。有人问:一天能卖四五百杯奶茶不?
  “四五百杯?一天卖1000多杯都不成问题。”女老板说,别看店面不到10平方米,租金已经从3年前的3万元涨到了现在的五六万,虽然贵,但一年算下来,利润还是可以的。
  同样看中校园经济的还有老周,他租下了学校对面一栋四层小楼,正在领着工人粉刷成学生公寓。
  “学校的条件有限,学生公寓主要针对外地学生和不愿住校学生。”老周说,四层20多间房子,分为四人间和六人间,价格从600元/学期到900元/学期不等。还没装修完毕,已经有十几个人来预订了。
  郸城一高对面100多个房间的宾馆,早在半月前就被预订完了。“郸城一高是考点,我们这儿有80多间是预订给监考老师的。”宾馆服务台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剩余的20余间客房,早被高考的学生和家长抢完了。
  22:00
  陪读的家长还不能睡觉
  晚上10点,走读的学生陆续走出校门。在郸城一高附近的一个小区门口,刘萍站在马路牙子上,等着儿子回来。接过书包一进家门,她赶紧把准备好的鸡蛋炝锅面下锅。
  吃完“夜班饭”,儿子还要挑灯复习到12点。
  “就这一个孩子,供好他上大学,是家里的头等大事。”刘萍说,去年9月份起,怕复读的儿子吃不好,她请了长假,来到郸城“全职”陪读。
  他们每月花1000多元在小区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虽然一年吃住要两万多元,但她觉得只要孩子能考上好大学,一切投入都是值得的。刘萍每天掐指算着日子,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她比孩子还紧张。
  “熬过去,就是胜利。”刘萍说,很多家长觉得高考决定孩子的命运,其实现在改变命运的机会还有很多,不管孩子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只要用心付出,都会成功。探密“超级中学”郸城一高高考前生活状态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探密“超级中学”郸城一高高考前生活状态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探密“超级中学”郸城一高……一所县城中学的神话解密
日08:12 来源: 东方今报
    2012年,23人被清华、北大录取;2013年,26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在过去的两三年,郸城一高以超过30%的一本高考升学率闻名全国,和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一样,被称为“高考工厂”。今报记者在不打扰考生的前提下,记录了这所拥有9000多名高中生的“超级中学”高考前某一天的生活状态。
  相关报道:高考神校怎么造就的 学生走路用跑每天学习14小时
  延伸阅读:办几所超级中学不是教育出路 “马太效应”初显
  每天早晨5点30分,郸城一高是这座县城最早苏醒的地方。
  简陋、拥挤的宿舍里,陈会欣从杂乱的床铺上爬起来,她只有斜侧着身子,才能从床缝间30厘米的距离中间挤过,到水房洗漱。
  去年,陈会欣高考失利后,来到这里复读。“受一年苦,受益一辈子。”父母这样告诉她。
  在过去的两三年,郸城一高以超过30%的一本高考升学率闻名全国,一时间,县城拥来了四面八方的高考失意者及朝圣者。这里和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一样,被称为“高考工厂”。
  □东方今报记者高冬丽
  首席记者赵媛/文记者沈翔/图
  班主任到校防学生“早起”
  5月30日5点30分,郸城县城一片安静,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
  新华路中段却已经热闹起来,蹬着三轮车卖肉夹馍、鸡蛋灌饼、豆浆的小贩从县城各个角落往郸城一高附近聚集。他们的到来,昭示着这所中学新的一天开始了。
  夏天的暑气很快升腾起来,郸城一高的宿舍楼里,不少学生苏醒。
  陈会欣的宿舍在二楼,屋里住了16名同学。8张高低床紧挨着墙的一侧并排形成了一个大通铺,床的另一侧,是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过道。人多地方窄,过道里也摆着包、拖鞋……
  5点50分,同学们陆续起床。此时,班主任已各自从家陆续到达了各个教室门口。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学生,防止学生“早起”。说是监督,老师们也只是远远地看着,不让同学们在6点以前到教室。
  几千人洗漱几乎听不到声音
  6点,宿舍楼开门了,这所有9000多名学生的高中彻底苏醒。
  宿舍楼里,学生鱼贯而出,陈会欣迅速地冲到外面洗漱。宿舍楼下,有两排水龙头。为了节省每一秒的时间,学生都把牙具和毛巾塞在水龙头上方的防护网,或者放在窗台上,如同蜂巢一样。
  日复一日的重复动作,让每个人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从数百套长相雷同的牙具、毛巾中找到自己的,并占据最佳的位置,用最短的时间刷牙、洗脸。在偌大的校园里,几千人同时洗漱,却几乎不用排队,也听不到嘈杂的声音。
  这里就像一个巨大的蜂巢,每只训练有素的“蜜蜂”忙碌进出,互相不打扰,更不会发生碰撞。
  几分钟后,洗漱完毕的同学已经整装完毕。他们或去食堂吃饭,或买个鸡蛋灌饼、馍夹菜边走边吃。
  寝室楼离教室也就百十米,人潮涌动,安静而有序。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固定轨迹,上楼或去一楼教室,每个人都是直奔目的地,行色匆匆,丝毫听不见追逐打闹和说笑的声音。
  7点之前,所有的学生都已进了教室,早读声声声入耳。
  最后一排学生“半个屁股”在教室外
  教学楼里,每个教室都坐得满满当当,课桌和人中间,“一根针插进去感觉都很困难”。
  第一排同学课桌紧贴着讲台,前门边的男生一伸腿,脚都能感受到教室外吹来的风。最后一排的学生背都贴着墙,坐在门边的同学,“半个屁股”露在教室外面,他只微微侧身,直接就能跨出教室。
  赵帅正在教室里读英语。去年高考,他的成绩只够上三本,复读的目标,是二本。
  当初,父母也是千打听万打探,才决定让他来郸城一高。这里曾培养出省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也是全省领先。抱着拼一年的打算来到郸城一高,赵帅唯一的感觉就是“人多”。
  原本,赵帅喜欢运动,但自从复读,他变得有些“宅”。
  “教室太挤了。”赵帅说,坐到座位上,伸个胳膊踢个腿都会碰到同学。自己想趁课间在教室里走动一下,会打扰到更多同学,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赵帅所在的班有110名学生,他觉得自己比较幸运,因为高三还有个班,160多人。
  考前每两天一套试卷又来了
  9点,第二节课正在进行中。
  在高一高二教室里,老师用扩音器正在上课。站在教学楼外,带着豫东口音的男中音,慷慨激昂的女高音,汇成一部雄壮的“交响乐”。
  临近高考了,高三学生都在两天一轮的摸底考试中度过。考卷发下来,每个人都低着头忙做题,教室里“连掉一根针都可以听到”。
  为了方便考试,课本和练习题都堆在教室外的地上,形成了一座座小山。对于每一个参加高考的人来说,这些题目就是他们要面对的“海洋”,想要到达彼岸的大学,必须勇敢游过去。
 校门口的“家长摊贩”开工
  郸城一高门口,热闹与宁静像被定了时,非常规律。
  11点,临近放学,校门口已经有推着三轮车的商贩来此占位。卖炒饭的、卖玉米的、卖杂粮煎饼的、卖鸡蛋灌饼的……十多分钟后,本来很宽的人行道被商贩们占得满满的。他们边忙活着储备“粮食”,边向校门口处张望。
  近12点,下课铃声响了。学校食堂不可能同时容纳9000多人吃饭,学校允许学生们出门觅食。踏着下课铃声,学生们自觉分成了两拨,一拨直奔食堂,一拨直冲校门口。
  瞬间,校门口每个小摊前都围来了学生。这个要鸡蛋灌饼,那个要玉米,个别还会再搭配着来份豆浆或酸奶。
  陈利华两口子的摊位也在中间,一个人揉面,一个人正熟练摊着鸡蛋灌饼。别小看这个摊,一天他们能卖三四百张饼。
  “我儿子也是郸城一高毕业的,考上郑大了,现在在郑州上班哩。”说起儿子,陈利华眉眼都带着笑。当年,儿子在这儿上学,吃饭不方便,他们干脆在学校门口卖鸡蛋灌饼,既能照顾儿子,也算贴补家用,这一来就是七八年。
  陈利华说,好多摆摊的都是以前的或现在的家长,就是接孩子时看到了校门口的商机。“想着孩子在学校里学习,俺在门口摊饼也浑身有劲。”这校门外一个个饱含着感情的鸡蛋灌饼、肉夹馍,供养了校门内不知多少学子的大学梦。
  13:00
  校园内外顿时安静地午睡了
  虽然不是封闭式管理,但郸城一高有个铁打的规定:中午1:00~2:00午休,住校生不能在校园里走动,走读生回家休息。
  中午1点,午饭时的那股热闹劲儿没了,郸城一高又安静下来,有同学在教室里静静地看书,有些趴在桌子上枕着复习资料午睡,有些则“奢侈”地回到宿舍,躺在床上补个小觉。
  冯强在郸城一高对面开了个小报亭,校园安静的时候,也是他儿子午休的时刻。去年,冯强的儿子并没有考上一高,他托了N层关系,找了无数个熟人,才把孩子送到了这所学校。
  “进了一高的门,半只脚就进了大学了。”冯强说,在郸城,托关系将孩子送进郸城一高,“是很荣耀、很有面子的事情”。
  赵帅也记得当时把他送到学校复读的前一晚,父亲高兴得像中了几百万一样。“这么难进的学校,一定要好好学啊。”言语间,赵帅清楚看到了父亲的期待。
  14:00
  学生们对“朝圣者”熟视无睹
  下午,对于走廊里的来访者,就连“半个屁股”坐在教室门外的学生,也目不斜视。因为,他们已经对参观者习以为常了。
  从2012年开始,这所学校因为培养出高考状元、名列前茅的高考录取率而声名鹊起,陆续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截至目前,这里已经接待了来自安徽、山东、江苏、湖北、湖南、宁夏、河北等10个省市的100多所学校数千名参观者,还有安徽的学校直接带着尖子生来郸城一高沾灵气。
  “刚开始接受兄弟学校参观时,学校是免费的,结果七八辆旅游大巴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校园。”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因报告厅容量有限,部分参观者站着听了一上午。
  为了控制人数,学校被迫将免费参观改成了收费考察,这也阻挡不了潮水般涌来的校长、老师、家长。学校每年下半年每月都安排几次校园开放日,接待应接不暇的参观者。
  “经常有外地的车辆来郸城一高。”冯强说,附近的宾馆、饭店都因此生意兴隆。
  17:00
  一所中学带来的“校园经济”
  下午5点,晚饭时间,郸城一高校门口再次活跃起来,摆摊的还是老面孔。郸城一高绝对拥有将校门口人群拽进同一生活频率的引力。
  学校对面有家饮品店,才开张两个多月,但女老板乐得合不拢嘴。有人问:一天能卖四五百杯奶茶不?
  “四五百杯?一天卖1000多杯都不成问题。”女老板说,别看店面不到10平方米,租金已经从3年前的3万元涨到了现在的五六万,虽然贵,但一年算下来,利润还是可以的。
  同样看中校园经济的还有老周,他租下了学校对面一栋四层小楼,正在领着工人粉刷成学生公寓。
  “学校的条件有限,学生公寓主要针对外地学生和不愿住校学生。”老周说,四层20多间房子,分为四人间和六人间,价格从600元/学期到900元/学期不等。还没装修完毕,已经有十几个人来预订了。
  郸城一高对面100多个房间的宾馆,早在半月前就被预订完了。“郸城一高是考点,我们这儿有80多间是预订给监考老师的。”宾馆服务台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剩余的20余间客房,早被高考的学生和家长抢完了。
  22:00
  陪读的家长还不能睡觉
  晚上10点,走读的学生陆续走出校门。在郸城一高附近的一个小区门口,刘萍站在马路牙子上,等着儿子回来。接过书包一进家门,她赶紧把准备好的鸡蛋炝锅面下锅。
  吃完“夜班饭”,儿子还要挑灯复习到12点。
  “就这一个孩子,供好他上大学,是家里的头等大事。”刘萍说,去年9月份起,怕复读的儿子吃不好,她请了长假,来到郸城“全职”陪读。
  他们每月花1000多元在小区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虽然一年吃住要两万多元,但她觉得只要孩子能考上好大学,一切投入都是值得的。刘萍每天掐指算着日子,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她比孩子还紧张。
  “熬过去,就是胜利。”刘萍说,很多家长觉得高考决定孩子的命运,其实现在改变命运的机会还有很多,不管孩子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只要用心付出,都会成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河南省的高中排名-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河南省的高中排名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17:42:26 责任编辑:鲁晓倩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河南省的高中排名”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河南省的高中排名”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河南省的高中排名,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
开封和我们学校,洛阳高中!我为什么为了跟你叫板费那么大事!楼上郸城一高的居然还叫嚣哪个敢比……问问河南省四校联考哪四个就知道咯。没有低于十个的年份,不是你怀疑就不是这样的~无聊,平均应该每年都是十几个,没就没,我们大信阳高中哪年不考个二十来个清华北大的都叫考太差好么!有就有,有必要跑这跟你吹牛么,记得好像是郑州一中,超过二十个的年份你需要具体数据去学校要历年校报啊~每年九月学校门口都会有列名字和学校以及分数的拜托
解决方案2:
以前谁厉害都是浮云,四大文明古国往日的辉煌现在又在哪里呢。这两三年数郑州外国语(保送),郸城一高(普通高考)。过几年又是谁还不知道呢。想当初全国知名的黄冈中学不也没落了吗,就是放到河南估计进前5也有很大的难度了,现在所谓的黄冈试题也只是个笑话了,好点的学校都不用了。
解决方案3:
郸城一高才是第一名,居然没人提,2012年23人考上北大清华,2013年26人考上北大清华,河南省任何一个高中都不能比的。
解决方案4:河南省各重点中学2014年录取清北不完全统计郑州外国语:49人郑州一中:25人郸城一高:24人信阳高中:16人漯河高中:14人商丘一高:12人安阳一中:10人濮阳一高:9人濮阳油田一中:8人河南省实验:8人济源一中:8人西峡一高:8人太康一高:8人鹤壁高中:7人南阳一中:7人扶沟高中:7人光山二高:7人上蔡一高:7人新乡一中:6人平顶山一中:5人林州一中:5人驻马店高中:4人淮阳中学:4人无开封高中数据,估计开高录取应该在8-12人左右。另其他几个地市重点中学高考情况:洛阳一高0人,许昌高中1人。总体看,郑州位居前列,其次为周口、信阳、南阳、漯河、安阳、濮阳、商丘、驻马店、鹤壁、新乡、济源、平顶山等地。目前看,比较差的是洛阳、三门峡、许昌、焦作。感谢楼下提供濮阳数据。2012清华大学在全国录取人数最多的中学河南:河南:1 河南 郑州外国语学校 27 2河南 周口市郸城县一高 12 3 河南 郑州一中 10 4河南 光山县第二高级中学 7 4 河南 河南省淮阳第一高中 7 4 河南 信阳高中 7 7 河南 河南省实验中学 6 7河南 济源市第一中学 6 8河南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 5 9河南 巩义市第二高中 4 9河南 开封高中 4 9河南 林州市第一中学 4 9 河南 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4 9河南 商城县县高中 4 9河南 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4 10 河南 河南师大附中 3 10河南 鹤壁高中(新校区) 3 10 河南 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 3 10河南 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 3 10河南 周口市太康县一高 3 11 河南 安阳市第一中学 2 11 河南 安阳县第一中学 2 11 河南 开封市河大附中 2 11 河南 漯河高级中学 2 11 河南 濮阳市油田第三高级中学 2 11 河南 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 2 11 河南 沁阳一中分校 2 11 河南 上蔡县第一高级中学 2 11 河南 新郑一中 2 11 河南 永城市高级中学 2 11 河南 郑州106中学 2 11 河南 驻马店高级中学 2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校长是谁?我现在是在外地上学,在外地考上高中了,可以转回郸城一高吗?_百度知道
校长是谁?我现在是在外地上学,在外地考上高中了,可以转回郸城一高吗?
我现在是在外地上学,在外地考上高中了,可以转回郸城一高吗校长是谁
前是陈志强,现在好像是刘成章,当然可以转回一高了,也不是那麼容易进的,只不过要多花点钱,一高毕竟是重点高中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郸城论坛 0394d 点 烤木 前来支持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郸城一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