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源八倍体的体细胞的什么是染色体组组是几?

相关知识点:
下图为A种植物细胞和B种植物细胞的结构(仅显示细胞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植物能产生4种不同类型的花粉B.将A、B两种植物杂交得到的植物为二倍体,可育C.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去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D.经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到的植物为四倍体,基因型是DdYyRr  [二倍体、纤维素酶、果胶酶、细胞核、错误的是、花粉、植物细胞、基因型]
下图为 A 种植物细胞和 B 种植物细胞的结构 ( 仅显示细胞核 )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 B 植物能产生 4 种不同类型的花粉 B .将 A 、 B 两种植物杂交得到的植物为二倍体,可育 C .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去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D .经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到的植物为四倍体,基因型是 DdYyRr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将A、B两种植物杂交得到的植物为异源四倍体,可育,B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工程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相关知识点:
[下图为A种植物细胞和B种植物细胞的结构(仅显示细胞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植物能产生4种不同类型的花粉B.将A、B两种植物杂交得到的植物为二倍体,可育C.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去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D.经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到的植物为四倍体,基因型是DdYyRr  [二倍体、纤维素酶、果胶酶、细胞核、错误的是、花粉、植物细胞、基因型]]相关内容: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单倍体高度不育的原因是什么?
提问:级别:四年级来自:河南省安阳市
回答数:4浏览数:
单倍体高度不育的原因是什么?
单倍体高度不育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单倍体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偶数个,怎么解释?
&提问时间: 08:31:47
最佳答案此答案已被选择为最佳答案,但并不代表问吧支持或赞同其观点
回答:级别:大二 14:06:20来自:湖南省衡阳市
两位老师答的都不错.
“单倍体高度不育的原因”是这里不考虑单倍体含有偶数个相同的染色体组数特殊情况(是偶数个相同的染色体组数,不是染色体组数是偶数个)。
例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能得到同源四倍体,若将该四倍体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能得到含有偶数个相同的染色体组数的单倍体,它可育。
八倍体小黑麦是异源多倍体,它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能得到含有偶数个相同的染色体组数的单倍体,但它不可育。
该回答在 14:09:07由回答者修改过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回答:级别:一级教员 10:26:39来自:安徽省滁州市
这里不考虑单倍体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偶数个这种情况(只考虑普遍性)
回答:级别:四年级 12:56:49来自:湖南省吉首市
“单倍体是高度不育的”这句话本身就不够严谨,因为单倍体不一定不育,只有染色体组数为奇数的单倍体才高度不育,而染色体组数为偶数的单倍体是可育的。
回答:级别:专业试用 15:58:29来自:天津市
单倍体高度不育的原因是----单倍体往往是含有奇数染色体组数。此时因联会紊乱没有正常的生殖细胞,所以不育。
当含有偶数倍,且产生正常生殖细胞的时候,就可育。
所以,单倍体的育性主要考虑是否有正常生殖细胞的产生。
这样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个别情况下,单倍体植株,偶然产生种子的问题
总回答数4,每页15条,当前第1页,共1页
同类疑难问题
最新热点问题2012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染色体变异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2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染色体变异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2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染色体变异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第2节& 染色体变异【高考目标定位】1、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考纲知识梳理】一、染色体变异分类变异类型&具体变化&结果&举例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缺失某一片段&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改变,从而导致性状变异&猫叫综合症
&重复&增加某一片段&&&易位&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倒位&某一片段位置颠倒&&染色体数目变异&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大量基因增加或减少,性状改变幅度较大&三倍体无籽西瓜&染色体组成倍的增加或减少&&二、与染色体数目变异有关的辨析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2、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包括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3、多倍体(1)概念: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其中,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叫做三倍体,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叫做四倍体。例如,香蕉是三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2)分布:在植物中常见,在动物中极少见。(3)特点: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是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4、单倍体(1)概念: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发育而来,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即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2)特点:与正常植株相比,植株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三、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1、实验原理低温抑制纺缍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染色体数目改变。2、方法步骤洋葱根尖培养→取材固定→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3、试剂及用途(1)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2)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使染色体着色。(3)解离液[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混合液(1U1)]:使细胞分散。
【要点名师精解】一、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比较&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变异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基因结构的改变&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变化适用范围&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产生配子时&任何生物均可发生&真核生物核遗传中发生产生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未发生基因的改变&产生新的基因,但基因数目未变&可引起基因数量上的变化类型&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②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①自然突变②人工诱变&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②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意义&形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对生物进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提供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对生物进化有一定意义实例&黄圆与绿皱豌豆杂交,后代产生黄皱与绿圆个体&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普通小麦(六倍体)雄蜂、单倍体玉米育种应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多倍体育种【例1】图显示出某物种的三条染色体及其上排列着的基因(图中字母所示)。试判断图乙列出的①②③④四种变化依次属于下列变异中的(&& )&&&& &(1)染色体结构变异 (2)染色体数目变异&& (3)基因重组&& (4)基因突变A. (1)(1)(4)(3)&&&&&&&&& &&&B.(1)(3)(4)(1)&&&&&&&&& C. (4)(3)(4)(1)&&&&&&& &&&D. (2)(3)(1)(1)&&&&&&&&&&&&&&&&&&&&&&&&&&&&&& &&&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生物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将①②③④四种变化与已知的染色体比较可判断依次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 B二、 二倍体、多倍体与单倍体的分析&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概念&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体细胞中含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染色体组&2个&3个或3个以上&1至多个发育起点&受精卵&受精卵&配子植物特点&正常&果实、种子较大,生长发育延迟,结实率低&植株弱小,高度不育举例&几乎全部动物、过半数高等植物&香蕉、普通小麦&玉米、小麦的单倍体【例2】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解析】要理解一个染色体组的构成必须把握以下三点:①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②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③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如果是由配子未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的,无论其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那么该生物一定是单倍体。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答案】D
【感悟高考真题】(;江苏高考)10.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在夏季因产卵二出现肉质下降的问题,人们培育出三倍体牡蛎。利用普通牡蛎培育三倍体牡蛎合理的方法是& A.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B.用被 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C.将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植人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D.用化学试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解析】本题考查多倍体育种方法操作,抑制第一次卵裂导致染色体加倍,培育而成的个体为四倍体,A项错误,用 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形成的新个体为单倍体,B项错误。C项利用移植方法获得的个体为二倍体,C项错误。极体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受精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含有极体的受精卵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发育而成的个体为三倍体,D项正确。【答案】D(;江苏高考)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2种变异,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②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③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 &④甲、乙两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 &A.①③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染色体变异。甲图中发生的是染色体变异,属于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属于结构的变异;乙图中属于在着丝点分裂时,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级,使子细胞中染色体多了一条,也属于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可以用显微镜中观察到,因此选C。而C选项中乙图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甲图可是减数分裂也可是有丝分裂。【答案】C(;上海高考)右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A. 重组和易位B. 易位和易位C. 易位和重组D. 重组和重组【解析】由染色体图像可判断①中两条为同源染色体②中两条为非同源染色体,①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部分染色体片段属于重组,②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染色体属于易位。【答案】A(;广东高考)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正确的描述是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解析】观察染色体数目,先用解离液杀死细胞,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不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分裂间期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最长,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答案】ABD
【考点精题精练】1.&下列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A.利用“工程菌”生产人类胰岛素B.果蝇I号染色体上的片段移接到Ⅲ号染色体上C.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缺失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答案】 B&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增添、缺失、移接和颠倒。利用“工程菌”生产人类胰岛素是基因工程;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缺失是基因突变;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是正常变化。2.&(;安徽省巢湖市高三第一次质检)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①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③用秋水仙素处理番茄的幼苗长大的植株;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⑥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内部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⑤ &&& C.②③④⑥&&&&&&&& &D.②④⑤⑥3.&人类遗传病种类较多,发病率高。下列选项中,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 C&& )A.抗维生素D佝偻病&&&&  B.苯丙酮尿症C.猫叫综合征&D.多指症4.&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个体细胞中任意两个染色体组之间的染色体形态、数目一定相同&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③一个染色体组中各个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④体细胞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的组个体,一般不能产生正常可育的配子&A.①②&B.①③④&C.①③&D.②③④【答案】 D解析:全部的非同源染色体在一起组成一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中的一条染色体只能在另一个染色体组找到一条形态相同或相似的染色体(XY是同源染色体,处于不同的染色体组,但它们的形态不同),故①错。5.&(;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下图表示四个个体内的体细胞。根据下图所作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B& )
 & A.由B细胞培育出的个体一定能产生后代  &&&&&&&& &B.图A、B细胞各有三个染色体组,C细胞有二个染色体组,D细胞有一个染色体组C.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的是A、B、DD.与B相适应的基因型可以是aaa、abc、AaaBBBcccDDd、aabbcc等。6.&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CDA.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C.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 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7.&关于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多倍体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 B.八倍体小黑麦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的新物种C.二倍体植株加倍为四倍体后,营养成分必然增加&&& D.多倍体在植物中比动物中更常见【答案】D&& 思路分析:多倍体可产生可育配子的四倍体马铃薯;八倍体小黑麦可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二倍体植株加倍为四倍体后,营养成分一般增加,但不会必然增加。8.&下面所列材料中,最适合用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是(& C& )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B、洋葱鳞片叶叶肉细胞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D、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9.&低温和秋水仙素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起作用的时期是(& B& )A、细胞分裂间期&B、细胞分裂前期&C、细胞分裂中期&D、细胞分裂后期10.&秋水仙素诱导产生多倍体和诱导基因突变的生理作用分别是(& D& )①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缍体;②加速细胞内染色体复制;③使染色体配对紊乱,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④干扰DNA的正常复制。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11.&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李振声于日被授予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运用小麦与偃麦草(一种野生牧草)远缘杂交和诱导染色体结构变异等技术,成功地培育出多个优良小麦新品种,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A.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B.染色体结构变异,大多数对生物体不利,但在育种上仍有一定的价值C.上述多个优良小麦新品种培育成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D.上述研究获得成功,运用了诱导基因重组技术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技术,未运用诱导基因突变技术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技术12.&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所有的变异都是由基因引起的。B.所有的变异,都能够遗传下去。C.基因突变发生会产生新的基因,出现等位基因。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在分裂的间期。D.三倍体无籽西瓜的性状的出现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这种性状不会遗传下去。13.&(;广东省揭阳市高三二模)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B.环境因素可诱导基因朝某一方向突变&&& C.21三体综合征是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 D.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可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14.&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C&&&&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 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15.&水稻的糯性、无籽西瓜、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些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A.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答案】 D解析:水稻的糯性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无籽西瓜是四倍体母本西瓜与二倍体父本西瓜杂交得到的三倍体种子种植后得到的果实,因为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种子,故16.&下图为普通小麦(异源六倍体)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材料分析有关问题:
(1)试分析甲丁的染色体组数及可育性&&&& 甲&&&&&&&&&&&&&&& ;&&&& 丁&&&&&&&&&&&&&&& ;(2)在A、C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 物理方法:&&&&&&&&&&&&&&&& ;&&& 化学方法&&&&&&&&&&&&&&& ;&&&& 生物方法:&&&&&&&&&&&&&&& ;(3)我国育种工作者利用野生黑麦与普通小麦培育出了既高产又适应高原环境的八倍体小黑麦。请判断八倍体小黑麦是否为一个新种?&&&& 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 、&&&&&&&&&&&&&&& 。【答案】(8分)(1)二组,不育;   &&& 三组,不育; (2) 低温处理 ;  秋水仙素处理;&  细胞融合技术; (3)是一个新种、&&&& 突变和重组、选择、隔离(2分)17.&野生香蕉是二倍体,通常有大量的硬子,无法食用.无子香焦栽培品种多为三倍体,容易受到病毒、真菌等感染。有一种真菌感染引起的香蕉叶斑病正在全球蔓延,严重影响香蕉的生产。蕉农需要通过喷酒大量化学药剂来防治叶斑病,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目前科学家正在努力寻找能抵抗这种真菌的野生香蕉,以便培育出新的香蕉品种。&&&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野生香蕉变异成无子的香蕉栽培品种,这种变异类型属于&&&&&&&&&&&&&&& 。&&& (2)一段时间后,蕉农发现再喷洒同等剂量的化学药剂不能有效地阻止真菌进一步传播,试分析原因&&&&&&&&&&&&&&&&&&&&&&&&&&&&&&&&&&&&&&&&&&&&&&&&&&&&&&&&&&&&&&& 。&&& (3)若科学家找到了携带该真菌抗性基因的野生香蕉,如何通过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培育出抗该真菌的无子香蕉?(写出简要思路)。&&&&&&&&&&&&&&&&&&&&&&&&&&&&&& .&&& (4)香蕉表面发黑是因为表皮细胞内的酚胺类物质逸出液泡,这些物质与细胞质基质的多酚氧化酶(最适催化温度为30℃)相遇而被氧化成棕黑色造成的。实验表明香蕉皮在4℃时比在常温时发黑得更快。请分析回答:&&& ①温度从常温降至4℃,香蕉细胞内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会有何变化?&&&&&&&&&&&&&&& 。&&& ②请分析香蕉皮在4℃时比在常温时更快发黑的原因。&&&&&&&&&&&&&&&&&&&&&&&&&&&&&&& .&&& (5)除培育抗病新品种或喷洒化学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外,你认为还可通过什么途径来防治香蕉叶斑病?&&&&&&&&&&&&&&&&&&&&&&&&&&&&&&&&&&&&&&&&&&&&&&&&&&&&&&&&&&& 【答案】 (1)染色体数目变异(1分)& (2)由于化学药剂的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的真菌增多,农药杀灭真菌的效果会降低(2分)& (3)用秋水仙素处理具抗性的二倍体野生香蕉的幼苗,获得四倍体香蕉;用四倍体香蕉作&&& 为母本与二倍体野生香蕉杂交,获得三倍体香蕉,然后从中选育出抗病的品种(3分,&&& 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4)①活性降低(1分)&&& ②4℃时香蕉细胞内的液泡膜透性增加,酚胺类物质容易溢出液泡,且在此温度下多&&& 酚氧化酶仍然起催化作用(2分)& (5)引入该真菌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分)文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高考生物优化复习检测试题及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考生物优化复习检测试题及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高考生物优化复习检测试题及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一、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几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型B.染色体变异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的基因C.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的碱基序列的改变,而染色体变异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是可以遗传的变异解析:选C。基因突变由一个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即产生新的基因,由此产生新的基因型;染色体变异并没有发生基因突变,所以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型;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以传递给后代。2.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为123-456789,中间的“-”代表着丝粒,下表表示了由该正常染色体发生变异后基因顺序变化的四种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染色体&基因顺序变化a&154-326789b&123-4789c&d&123-
A.a是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B.b是染色体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C.c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改变引起的D.d是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引起的解析:选C。染色体结构变异有4种: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重复――染色体中增加了某一段;倒位――染色体上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了另一非同源染色体上。按照以上原理,对照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可知:a为倒位,b为缺失,c为倒位,d为重复。3.下列情况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D.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解析:选B。基因重组在减数分裂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减Ⅰ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另一种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B选项属于染色体变异。D选项属于基因突变。4.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正确叙述是(  )A.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染色体组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C.染色体组只存在于体细胞中D.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消失答案:A5.(原创题)青岛海产研究所经过多年的研究,于近期成功培育了一种产量高、口味美、营养丰富的多倍体扇贝,为我国方兴未艾的海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主要培育过程是:先通过低温手段使正常二倍体的扇贝的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成不含染色体的极体和含染色体的卵细胞,然后再让这样的卵细胞与正常的二倍体扇贝的精子融合为受精卵,最后将这样的受精卵培育成成熟的扇贝。这样的扇贝虽然产量高、口味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是,其不具有繁殖能力。其原因很可能是(  )A.无法进行减数分裂B.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C.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结构变化D.减数分裂时细胞内缺少中心体和星射线解析:选B。由于这种新型扇贝培育的第一步是用低温手段使正常二倍体扇贝的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为一个不含染色体的极体和一个含染色体的卵,故可知该卵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又因为培育的第二步是让这样的卵与正常二倍体扇贝的精子融合为受精卵,故可知这样的受精卵及由其发育成的扇贝均为三倍体。既然这种新型扇贝为三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那么,它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必然紊乱,难以形成有生殖能力的配子,进而使三倍体扇贝不育。6.自然界中多倍体植株的形成过程一般是(  )①细胞中染色体加倍 ②形成加倍合子 ③减数分裂受阻④形成加倍配子 ⑤有丝分裂受阻 ⑥细胞染色体减半A.⑤①④②&&&&&&&&&&&&&&&&&& B.①②⑥⑤C.③⑥⑤②&&&&&&&&&&&&&&&&&& D.④①②③解析:选A。自然多倍体的产生一般是正常植株体处在种子萌发或幼苗期,细胞有丝分裂旺盛时,遇到环境条件剧烈变化而使有丝分裂受阻,先有体细胞的染色体加倍,后有加倍的配子,最后形成加倍的合子,进而发育成多倍体。7.用普通小麦(六倍体)的成熟花粉培育出来的植株是(多选)(  )A.多倍体植株&&&&&&&&&&&&&&&& B.含有三个染色体组C.单倍体植株&&&&&&&&&&&&&&&& D.高度不育植株解析:选BCD。六倍体的成熟花粉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但由植株配子培育的个体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由于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细胞减数分裂异常,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故是高度不育植株。8.韭菜的体细胞中含有32条染色体,共有8种形态结构,那么韭菜是(  )A.二倍体&&&&&&&&&&&&&&&&&&& B.四倍体C.六倍体&&&&&&&&&&&&&&&&&&& D.八倍体解析:选B。判断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的方法之一是用以下公式: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所以,韭菜细胞中含有32/8=4个染色体组,为四倍体。9.右图是植物的一个体细胞,将该植物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后,共获得了n株幼苗,其中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占多少株(  )A.0            B.n/4C.n/8&&&&&&&&&&&&&&&&&&&& D.n/16解析:选A。基因型为AaBbDd的植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的花粉基因型应有23=8种,离体培养后会得到8种基因型的单倍体幼苗。其中基因型为abd的单倍体占n/8。由于没有用秋水仙素处理,因此不能得到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10.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倍体植物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C.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单倍体基础知识。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二倍体植物的配子未经受精直接发育成的植物就是单倍体11.如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多选)(  )A.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是Ⅱ、Ⅲ、Ⅳ、X、YB.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均表现为性别差异C.果蝇体内细胞,除生殖细胞外都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Ⅱ、Ⅲ、Ⅳ、X(或Y)四条染色体携带了控制果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解析:选ABC。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应是染色体Ⅱ、Ⅲ、Ⅳ、X或Ⅱ、Ⅲ、Ⅳ、Y。X、Y染色体异源区域的基因,表现为性别差异。果蝇体内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体细胞,含四个染色体组。12.科学家做了两项实验:(1)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子番茄;(2)用四倍体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植株,给其雌蕊授二倍体花粉,子房发育成无子西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述番茄无子这一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B.无子番茄植株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C.无子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D.无子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不能正常结实解析:选C。本题考查无子果实产生的原理及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无子番茄的产生属于外源生长素作用下的单性结实,该方式并未使植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因而属于不遗传变异,若这样的植株通过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细胞仍为正常二倍体,所结果实中有种子。用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后代为三倍体,属于染色体变异,为可遗传变异。经无性繁殖所得植株仍为三倍体,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故不能正常结实。二、非13.已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2n=22,请根据下面的西瓜育种流程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①③过程所用的试剂分别是:    和_____________。(2)培育无子西瓜A的育种方法称为        。(3)④过程中形成单倍体植株所采用的方法是        。该过程利用了植物细胞的    性。(4)为确认某植株是否为单倍体,应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观察的最佳时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秋水仙素的功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染色体加倍。生长素能刺激子房膨大形成果实。无子西瓜的染色体组有三个,是三倍体,这种育种方式属于多倍体育种。答案:(1)秋水仙素 生长素 (2)多倍体育种 (3)花药离体培养 全能 (4)有丝分裂中期14.下图所示是我国育种学家培育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的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1)A、B、D、R四个字母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F1之所以不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F1人工诱变成多倍体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八倍体小黑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根据题意,四个字母应分别代表四个染色体组。(2)F1不育是因为它在形成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时同源染色体不能两两配对(因为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不能形成四分体,不能产生配子。(3)人工诱变成多倍体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生长点,使其染色体加倍,这样,以后加倍了的细胞再进行分裂时,得到的便是多倍体。答案:(1)四个染色体组 (2)F1产生配子时,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染色体不能两两配对 (3)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4)耐土地贫瘠、耐寒冷、面粉白、蛋白质含量高15.(创新探究)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人口增加,耕地面积的减少,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质量自然就成了人们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1)为提高农作物的单产量,得到抗倒伏、抗锈病等优良性状,科学家往往采取多种育种方法来培育符合农业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设计最佳育种方案,尽快得到所需品种。生物材料:A.小麦的高秆(显性)抗锈病(显性)纯种B.小麦的矮秆(隐性)不抗锈病(隐性)纯种C.小麦的高秆(显性)不抗锈病(隐性)纯种非生物材料:自选①育种名称:________________育种。②所选择的生物材料:________。(填写代表生物材料的字母)③该育种方案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希望得到的是能应用于生产的________的具有抗倒伏、抗锈病等优良性状的品种。⑤预期产生这种结果(所需性状类型)的概率:________。(2)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新的育种方法已经出现并投入应用,如:①用普通小麦和黑麦培育的八倍体小黑麦的方法是__________,常用的化学药剂是________。②通过基因工程培育的抗虫棉,其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_。(3)目前通过卫星搭载种子育成了太空椒,那么利用这种方法是否一定能获得人们所期望的理想性状?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单倍体 ②A、B ③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 ④纯合 ⑤1/4(2)①多倍体育种 秋水仙素 ②基因重组(3)不一定,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染色体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