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雌配子体是指什么?A 雌蕊B 胚珠C 八核胚囊D 子房

您当前位置: >>
>> 浏览文章
20&25316500055000
&&& 12027003
&&& 1123n3n
156 30025150.1 63
221112373121300
1& 22 3 4& 5 6 7-
13&& 143.6
29& 30& 31
1& 212 3& 43 5& 6& 7-
17& 18& &19
29& 30& 31
第三节被子植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1、掌握双子叶植物纲中木兰科、毛茛科、桑科、壳斗科、石竹科、锦葵科、葫芦科、杨柳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蝶形花科、大戟科、葡萄科、芸香科、伞形科、茄科、唇形科、桔梗科、菊科等科的主要特征和代表植物。2、掌握单子叶植物纲中泽泻科、棕榈科、禾本科、莎草科、百合科、兰科的主要特征和代表植物。3、了解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重点:上述单、双子叶植物纲中科的主要特征和代表植物。
难点:上述单、双子叶植物纲中科的主要特征;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Magnoliaceae*P6-15 A G
&& 21&28-1X=19
&&& 1222011130
1.Magnolia 1&2
2.Michelia 2
M.grandiflora L. M.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M.bilobaRehd.et Wils.
Cheng] M.liliflora Desr.
M.denudata Desr.
[M.figoLour. Spreng.] M. alba DC.
[L.chinenseHemsl.Sarg.] [M. fordianaHemsl.Oliv.]
Magnolia denudata
Magnolia grandiflora
:Michelia figo& &&&&
RanunculaceaeK3- C3- A G-1
&&& &Clematis13;3332X=6&1013
50 200040707
R.japonicus Thunb.C. chinensis Franch.A. carmichaeli Debx.
[Pulsatilla chinensisBungeRegel]Anemone hupehensis Lemoine
Cimicifuga foetida L.[Semiaquilegia adoxoidesDC Makino]
Ranunculus asiaticus &&&
2040233445
Aconitum longilobum&
Moraceae& * K4-6 C0 A4-6&&&&&&& * K4-6 C0 G(2:1)
&&& &447.2Myosotis[5]202&344212X=712-16
40100016160
M.Alba L.F.carica L.F.elastica Roxb.F.religiosa L.F.microcarpa L.B.papyriferaL.Vent.][Antiaris toxicariaPers.Lesch.]
[Cudrania tricuspidataCarr.Bureau ex Lavall.]Artocarpusheterophyllus Lam.
Fagaceae * K(4-8) C0 A4-20K(4-8) C0 &(3-6:3-6:2)
&&& 14&8223314&83&612212&3cupule X12
&& 6&8800Nothofagus 1 6 300
C.mollissima Bl. F. Longipetiolata Seem.
L&glaberThunb. Nakai][C.glaucaThunb. Oerst.]
Q.variabilisBl.Q.acutissima Carr.
&&& 2&33&721
Malvaceae& * K5 C5 A() G(3-3-)
G.arboreum L.G.herbaceum L.
G.hirsutum L.G.barbadense L.
H.syriacus L.H.mutabilis L.H.rosa-sinensis L.
H.coccineusMedicusWalt.Malvasinensis Cavan.
[Abelmos-chus manihotL. Medic]]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us
Cucurbitaceae& K(5) C(5) A1(2)(2)&&&&&&&&& K(5) C(5) &(3:1)
9070020130730
[CucurbitamoschataDuch.Poir.]Cucumis sativus L.
Cucumis melo L.[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
[Luffacylindrica L.Roem.]Benincasa hispidaThunb. Cogn.]
[Citrullus lanatusThunb. MansfeldMomordica charantia L.
Momordica grosvenoriSwingle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Ecballium elaterium A. Rich.
Salicaceae& *K0 C0 A2-&&& &&&&K0 C0 G(2:1)
P.tomentosa Carr.P.alba L. P.simonii Carr.
S.babylonica L.
Cruciferae& * K2+2 C2+2 A2+4 G(2:1)
3424624212
&&& 350320095 425124720
B.oleracea var. capitata L. B.oleracea var.botrytisL.
[B. pekinensisLour. Rupr.] B.chinensis L.
B.caulorapaPasq. B.rapa L. [B.junceaL.Czern. et Coss]
Brassica campestris L. Isatis indigotica Fort.&&& &&
[Capsella bursa-pxstorisL.[Matthiola incanaL. R. Br.]&&
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DC.f.tricolor Hout.
Rosaceae& * K(5) G5,0 A5- &-1
1003000511000
.Spiraeoideae.Rosoideae
.Maloideae .Prunoideae
&&&&&&&&&&&&&
.Spiraeoideae
S.japonica var.fortuneiPlanch.Rehd.S.blumei G.Don
S.chinensisMaxim.[S.kirilowiiRegel Maxim.]
.Rosoideae
R.rugosa Thunb.R.chinensis Jacq.R.laevigata Michx.
R.multiflora Thunb.R.chingii HuR.parvifolius L.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Duchesnea indicaAndr.Focke
Agrimonia pilosa Ledeb.[KerriajaponicaL.DC.]
&&&&&&&&&&&&&&&
.Maloideae
[P.pyrifoliaBurm.f. Nakai]M.pumila Mill.
[M.halliana Koehne][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
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Chaeno-meles sinensisThouin Koehne]
&&& 235425301520
.Prunoideae
P.salicinaLindl.A. persica L.A.triloba Lindl.
A.pressaBeanA.armeniaca Lam.A.mume Sieb. et Zucc.
[C.pseudocerasusLindl.G.Don][C.serrulataLindl.G.Don]
&&&Fabales
&& 55510113
Mimosaceae &* K(3-6) C(3-6,(3-6) A(3-6) G1:1
&& 503000 6730
Albizzia julibrissin Durazz.
Mimosa pudica L.Acacia confusa Merr.
& Mimosa pudica Linn.
Albizzia julibrissin
Caesalpiniaceae K(5) C5 A10 G1:1
150220020100
Caesalpinia sepiaria Roxb.CercischinensisBunge
BauhiniavariegataL.GleditsiasinensisLam.Caesalpiniasappan L.
CassiaobtusifoliaL.Delonix regiaBojeaRaf.
Cercis chinensis
&C.racemosa,C.chingii,
FabaceaePapilonaceae &K(5) C5 A(9)1,(5)(5),(10),10 G1:1
35110(9)1(5)(5)10
44012000 103 11 1000
[Glycine maxL.Merr.]Arachis hypogaea L.Pisum sativum L.
Vicia faba L. [Vigna sinensisL.Savi]Phaseolusvulgaris L.
P.augularis WightP.radiatus L.[Canavalia gladiataJacq.DC.]
[Cajanus cajanL.Millsp.]Dolichos lablab L.
MedicagoMelilotusTrifolium
ViciaLens culinaris Medic.Crotalaria
[Sesbania cannabinaRetz.Pers.]
&&& Crotalaria juncea L.
&& Pueraria
&& 200Glycyrrhizauralensis Fisch.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ungeA.mongolicus Bunge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Millettiadielsiana Harms ex DielsDerris trifoliata Lour.Abrus cantoniensis HancePsoralea corylifolia L.Sophora flavescens Ait.Sophora japonica L.
Indigofera tinctoria L.
Caragana spp.LathyrusWisteria
ErythrinaRobinia pseudoacacia L.
Pterocarpus indicus Willd.&&
Ormosia henryi Prain Dalbergia hupeana Hance
&&&&&&&&&&&& &&&&&&&&&&& &&&&&&&&&&&&&&&&& &&&&&&&&& &&&&
1&&&&& &&&&&&&&& &&&&&&&&&&&&&&&& &&&
2&&&&&& &&&&&&&&&&& &&&&&&&&&&&&&&&&&&
3&&&&& &&&&&&&&&&&&&&&&& &&&&&&&&&&&&&
4&&&&&&&&& &&&&&&&&&&&&&&&& &&&&& & 10&&&&&&&&&& &10
&&&&&&&&&&&&&&&&&&&&&&&&&&&&&&&&&&&&&&&&&&&&&&&&&&&& &&&&&&&&&&&&&&&&&&&&
5&&&&& 5&&&&&&&&&&&& &&&&&&&&&&&&&&&&&&&
6x&&& 811~14 &&&&&&&&&&&&&&& &6~14&&&&&&&&&&&&&&&&&&&&&&3~13
7&&&&&& &&&&&&&&&&&&&&&&&&&&& &&&&&&&&&&&&&&&&&&&&&&&&
&&& 3Leguminos-ae31
Euphorbiaceae& * K0-5 C0-5 A1-K0-5 C0-5 G(3:3:1-2)
&&& &512&33crotonoidCroton31&2875X=6&1112
300800066360
[V.fordiiHemsl.Airy-Shaw]R.communis L.[S.sebiferumL.Roxb.]
H.brasiliensis Muell.Arg.E.pekinensis Rupr.E.pulcherrima Willd.
Croton tiglium L.[Mallotus apeltaLour.Muell.-Arg.]
Euphorbia pulcherrima
VitaceaeAmpelidaceae& * K5-4 C5-4 A5-4 G(2)
34&54&54&52
Vitis vinifera L. [Ampelopsis sinica Miq.W. T.Wang]
Rutaceae &*K5-4 C5-4 A10-8 G(5-4)
35&45&410&822&1888
150150029150
Z.simulans HanceC.reticulata Blanco
[C.sinensisL.Osbeck] [C.grandisL.Osbeck][C.limonL. Burm. f.]
[C.medica var. sarcodactylisNoot.swingle]C.aurantium L.
C. aurantium var.amara Engl.P.amurense Rupr.
[Fortunella margaritaLour. Swingle][Poncirus trifoliataL.Raf.]
ApiaceaeUmbelliferae * K(5)-0 C5 A5 G (2:2)
300300090500
D.carota var. sativa DC. [A.sinensisOliv.Die1s]
B.chinense DC.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Apium graveolens L.
Coriandrum sativum L.Foeniculum vulgare Mill.
Solanaceae * K(5) C(5) A5 G(2:2)
S.melongena L.S.tuberosumL.S.nigrum L.C.annuum L.
(L.esculentum Mill.)N.tabacum L.D.stramonium L.L.chinense Mill.
[Physalis alkekengi var.francheliiMast.Makino]Petunia hybrida Vilm.
LemiaceaeLabiatae K(5) C(4-5) A4,2 G(2:4)
3523223&43422
220350099800
S. baicalensis Georgi[A.rugosusFisch. et Mey.O. Ktze.]
P.vulgaris L.[L.artemisiaLouv.S.Y.Hu]S.miltiorrhiza Bunge
S.splendens Ker.-Gawl.M.haplocalyx Briq.[Schizonepeta tenuifoliaBenth. Briq.]
[Perilla frutescensL.Britt.][Glechoma longitubaNakaiKupr.]
AsteraceaeCompositae*K0- C(5) A(5) G(2:1)
10002002000
312Arctoinalis11
3Cickorieae
A.argyi L&vl. et Vant.A. capillaris Thunb.A. ordosica Kraschen.
A.macrocephala Koidz.C.tinctorius L.C.cyanus L.
D.morifoliumRamat.Tzvel.H.annuus L.H. tuberosus L.
S.invo-lucrata Kar. et Kir.S. scandens Buch.-Ham.X. sibiricum Patrin.
L.sativa L.L. sativa var. angustata Irish.L. sativa var. romana Hort.
T.mongolicum Hand.-Mazz.Cirsium japoni-cum DC.
Solidago decurens Lour.Dahliapinnata Cav.Zinnia elegans Jacq.
Rudbeckia laciniata L.Tagetes erecta L.Cineraria cruentaMass.
Senecio cruentus DC.
Palmae& *P3+3 A3+3&&& P3+3 G3,(3)&&&&&K3 G3 A3+3 G3,(3)
21227802272
T.for-tuneiHook.f. L.chinensisJacq. R. Br. C.nucifera L.
Areca cathecu L.
Roystonea regiaH.B.K.O.F.Cook
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 H. Wendl.et Drude
Trachycarpus fortunei
& lOm0&4-1&4m3104-510-11
Chrysalidocarpus lutesens
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
Cyperaceae& P0 A1-3 G(2-3)&&&&&&P0 A1-3& P0 G(2-3)
969 30031670
S.yagara Ohwi C.rotundus L. C.ligulataNess ex Wight
C.meyeriana Kunth E.dulcisBurm. f.&& Trin. ex& Henschel
Kyllingabrevifolia Rottb. Lepironia articulataRetz. Domin
Gramineae Poaceae& P2-3 A3-3+3 G(2-3:1)
31&222331246
17501 2251200
66100026200
B.multiplexLour.Raeusch. B.multiplex var. nanaRoxb. Keng f.
B.ventricosa McClure D.latiflorus Munro P.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aie
P.bambusoides Sieb. etZucc.
5759 500170700
O.sativa L. P.communis Trin. T.aestivum L. H.vulgare& L.
H.vulgare var. nudumHook.f. A.sativa L. S.italicaL.Beauv.
S.sinense&& Roxb. S.vulgare Pers. Zea mays L.
Liliaceae * P3+3 A3+3 G(3)
2404 00060600
L.brownii var.viridulum Baker L. lancifolium Thunb.
L.pumilum DC. F.cirrhosa Don A.cepa L. A.fistulosum L.
A. sativum L. A.tuberosum Rottl.ex Spreng. A. cochinchinensisLour.Merr.
P.sibiricum Redout& H.citrina Baroni S.china L.
[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 Tulipa gesneriana L.
[Rohdea japonicaThunb.Roth.][Hosta plantagineaLam.Aschers.]
OrchidaceaeP3+3 A2-1 (3:1)
&&& 73021501000
C.japonicum Thunb.[B.striataThunb.Rchb.f.] D.nobile Lindl.
[C.ensifoliumL.Sw.] [C.sinenseAndr.Willd.] [C.goeringiiRchb.f.Rchb.f.]
G.eiata Bl.
6870110236090612610
Phalaenopsis.spp
----Dendrobium phalaenopsis
:110412304056
1. &2. &3.&
1. &&&&&2.
1.& 111pseudanthium theoryWet-tstein
2.& 1euanthlum theory
1. &&&&&&&&&&2.
3.& &&&&4.&广州市真光中学
<font color="10年全国生物联赛试题及解析
作者:杨礼芝
2010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卷及答案
注意事项:&
1.使用28铅笔在机读卡上做答;
2.试题按学科分类,单选与多选混排,每小题只标明分值,分值不代表是否为多选,是否多选可从题干中判断。答案完全正确才可得分:
3.答题时间120分钟,全卷共l20道题l60分。
第一部分29道题(40分)
(细胞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
1.(2010,全国卷)在细胞质膜的组成中,胆固醇分子& (1分)
&&& A.仅存在于高等动物细胞中& B.仪存在于高等植物细胞中
&&& C.高等动植物细胞中都存在& D.还未确定
&& &解析:A 本题比较简单,胆固醇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中,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另与胆汁,性激素等合成有关。绝大多数植物中不含胆固醇
2.(2010,全国卷)细胞质膜上具备的钠钾泵每消耗一一个ATP分子将会& (1分)
& A.向细胞内转入2个K+向细胞外转出2个Na+& &B.向细胞内转入2个Na+向细胞外转出2个K+
& C.向细胞内转入3个K+向细胞外转出2个Na+ &&D.向细胞内转入2个K+向细胞外转出3个Na+
&& &解析:D 本题比较简单,钠-钾泵是向细胞内转运2个K+,向细胞外转运3个Na+,书上有详细介绍。
3.(2010,全国卷)构成溶酶体的各种酶完成合成最终是在那一个部位& (1分)
& A.在游离核糖体上&&& &&&&&&&&&&&&&&&&&&B.在粗面内质网的核糖体上
& C.同时在游离和粗面内质网核糖体上& &&&&D.在这两种核糖体上轮流进行
&& &解析:B溶酶体的发生,和蛋白质的转运有关知识。分泌蛋白和溶酶体蛋白是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然后由高尔基体形成的有被小泡途径转运至胞外或形成初级溶酶体。主要和线粒体、叶绿体的蛋白质转运区分。
4.(2010,全国卷)下列分子中不能通过无蛋白脂双层膜的是哪一项& (1分)
& A.二氧化碳&&& &&&&&&&&B.乙醇&& &&&&&&&&C.尿素&&&&&& &&&D.葡萄糖
&& &解析:D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只有是自由扩散的物质才可以通过无蛋白脂双分子层。本题中二氧化碳、乙醇、尿素都可以自由扩散。而葡萄糖是通过协助扩散(进红细胞)和主动运输完成的,离不开载体。
5.(2010,全国卷)以下哪种组蛋白不属于核小体的核心蛋白& (1分)
& A.Hl& &&&&&&&&&B.H2A&& &&&&&&&C.H2B&&&&&& D.I-13& &&&&&&&&&E.H4
&& &解析:A本题考查组蛋白类型和核小体的组成。组蛋白类型如题干所示5种,其中H2A、H2B、H3、H4是组成核小体核心蛋白,而H1只起连接作用和赋予染色质极性。从核小体图中能明确看出。
6.(2010,全国卷)下列哪些细胞器具有质子泵& (2分)
& A.内质网&&& &&&&&B.高尔基体&& &&&&&&&&C.溶酶体&&& &&&D.线粒体&&& &&&&E.叶绿体
&& &解析:CDE质子泵又名氢泵,作用不一,存在于植物细胞膜,溶酶体、线粒体,叶绿体、植物液泡中。其中液泡也溶酶体主要是维持一个酸性环境。线粒体叶绿体中质子泵与ATP合成有关。植物细胞膜上质子泵和物质协调运输有关。
7.(2010,全国卷) 线粒体在合成ATP过程中需要下列哪些条件& (2分)
& A.基质中含有0:& &&&&&&&&&&&&&&&&&&&&&&&&&B.基质中含ADP
& C.基质中的H+浓度大于膜间隙 &&&&&&&&&&&&&&&D.基质中的H+浓度小于膜间隙
&& &解析:ABD 和上题有联系。ATP合成需要ADP,有氧呼吸需要O2,而ATP的合成主要是靠H+(此为还原氢)通过膜间隙流入基质中,经细胞色素氧化酶(电子传递链)催化形成。需要膜间隙H+浓度高。
8.(2010,全国卷)在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下列哪些现象& (2分)
& A.同源染色体配对&&& B.DNA复制&&& C.同源染色体间交换&&& D.基因发生变异
&& &解析:ABCD本题较简单,联会配对,交叉互换,DNA复制,可发生多种变异
9.(2010,全国卷)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胞质膜体现出“暗一亮一暗”的结构,一般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2 分)
& A.磷脂分子的亲水头易被染色& &&&&&&&&&&&&&&B.外在膜蛋白的存在
& C.胞外基质和膜下细胞骨架的存在&& &&&&&&&&&D.跨膜蛋白的存在
&& &解析:BD& 教材上有详细解析,高中课本上亦有描述
10.(2010,全国卷)下面关于组蛋白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3分)
& A.组蛋白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 &&&&&&&&&&&&B.组蛋白在物种间很保守,进化缓慢;
& C.组蛋白富含组氨酸;&&&&&&& &&&&&&&&&&&&&D.组蛋白呈现碱性;&
E.组蛋白的修饰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 &解析:ABDE和第5题同考查组蛋白。真核细胞中有染色体就有组蛋白,组蛋白含大量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约占1/4。组蛋白的修饰与染色质结构的变化及基因活性控制的相关性等等。组氨酸和组蛋白只是名字接近,没有任何联系
11.(2010,全国卷)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以下哪一种?&&& (1分)
& A.尿素& &&&&&&&&B.尿酸&&&&&&& &C.丙氨酸&&&&&&& D.肌酸&&&&&&& E.肌酸酐
&& &解析:B 人体内嘌呤代谢主要产物是尿酸,蛋白质代谢产物是尿素,此为尿液主要代谢废物。
12.(2010,全国卷)Q―D一葡萄糖和B-D-葡萄糖的主要区别是下列哪一个?&&& (1分)
& A.第l位碳原子上的羟基& &&&&&&&&B.第2位碳原子上的羟基
& C.第5位碳原子上的羟基& &&&&&&&&&D.第4位碳原子上的羟基
&& &解析:A,本题考查异头物,详看生化
13.(2010,全国卷)按照脂肪酸的分类,油酸应该属于哪一类脂肪酸?&&& (1分)
& A.软脂肪酸&&&& &&B.花生四烯酸&&&& &&C.硬脂肪酸&&&& &&D.不饱和脂肪酸
&& &解析:D,油酸是不饱和脂肪酸,软脂肪酸和硬脂肪酸都是指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是一种必须脂肪酸名称
14.(2010,全国卷)在氨基酸的分类中,下面哪一个氨基酸属于芳香族氨基酸?(1分)
A.丙氨酸& &&&&&&&&B.丝氨酸& &&&&&&&&C.色氨酸&&& &&&&&D.亮氨酸
&& &解析:C 芳香族是含苯环的,苯丙、色、酪都是
15.(2010,全国卷)蛋白质的肽键是以下列哪一种方式形成的?& (1分)
& A.a一氨基与a一羧基缩合而成&&& &&&&&&&&&&B.a一氨基与&~羧基缩合而成
& C.D一氨基与a一羧基缩合而成&&& &&&&&&&&&D.D一氨基与&一羧基缩合而成
&& &解析:A本题考查肽键形成,都是α氨基酸,即α氨基与α羧基
16.(2010,全国卷)下列哪一个是DNA和RNA二者的主要区别?& (1分)
& A.酯键& &&&&&&B.核糖& &&&&&&C.碱基& &&&&&&D.磷酸基
&& &解析:B,略
17.(2010,全国卷)同工酶具有以下哪个特性?(1分)
& A.具有相同的蛋白质分子结构&& &&&&&&&&B.理化性质相同
& C.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 &&&&&&&&&&&&&&&D.免疫性能相同
&& &解析:C 同工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的两种蛋白质,理解上类似同功器官。
18.使用离心机离心l00毫升样品之前最重要的操作步骤是平衡,正确的操作是以下哪一个?(1分)
& B.用量筒量取同样体积的样品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离心管中
& C.用托盘天平平衡两个离心管,然后将样品溶液分别倒入离心管
& D.将样品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离心管中,然后用托盘天平进行平衡
&& &解析:D 离心要保证的是离心管和液体重量和相等,应该用D方法。
19.(2010,全国卷)以下关于酶的描述,哪些是不正确的?(2分)
& A.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所有的酶都必须结合辅基或辅酶才能发挥催化作用&
C.都具有立体异构专一性& &&&&&&&&&&D.能显著地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 &解析:BC& 并非所有的酶都有辅基(辅酶),单纯蛋白质组成的酶无辅基。只有立体异构酶能识别立体异构专一性
20.(2010,全国卷)在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过程中,能将生物大分子与无机盐及有机小分子分离的方法是以下哪些?& (3分)
& A.离子交换层析& &&&B.凝胶过滤层析& &&&&C.滤纸过滤& &&&D.透析&&& E.离心
&& &解析:BD 离子交换层析,是根据带电荷的不同分离氨基酸等物质凝胶过滤层析是根据分子大小不同区分,符合题意。滤纸过滤式根据液固相态不同区分,透析是根据分子能否穿过半透膜,小分子和无机盐可以通过,大分子不可,符合题意。 离心根据分子量大小,但是不能分离开无机盐
21.(2010,全国卷)植物的微生物病害可引起植物机能失灵,代谢紊乱而导致植物生存能力下降,甚至死亡或极大地减少产量。哪种菌是较少引起植物致病的微生物?(1分)
& A.细菌&&&&&&&&& &&B.放线菌&&&&& &&C.霉菌&&&&&& D.植物病毒
&& &解析:B菌包括前三个选项,细菌容易排除,霉菌会引起一些霉菌病,即通俗长毛腐烂。少数放线菌也会对人类构成危害,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
22.(2010,全国卷)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验证下列哪种学说?(1分)
& A.驳斥自然发生说& &&&&&&&&&&&&&&&&&&&&&&&B.证明微生物致病
& C.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 &&&&&&&&&D.提出自然发生说
&& &解析:A& 略
23.(2010,全国卷)普通光学显微镜用油镜观察时镜油应该加在哪个部位?(1分)
& A.标本上&& &&&&&&&B.物镜上&&&&&& &&&C.标本和物镜之间&&&&&& &&&D.目镜上
&& &解析:C 考查油镜使用,算作实验部分。正确方法是在盖玻片上滴香柏油,将物镜侵入其中。此题容易误选A
24.(2010,全国卷)接种环的烧灼灭菌应该在何时进行?(1分)
& A.使用前&&& &&&&&B.使用后& &&&&&&&&&C.使用前及使用后& &&&&&&&&&D.储存前
&& &解析:C 高中选修一内容(微生物内容)
25.(2010,全国卷)高压蒸汽灭菌锅的灭菌原理是以下哪一项?(1分)
& A.高压&& &&&&&&&&B.高温& &&&&&&&&&&&C.高湿&&& &&&D.高压加高湿
&& &解析:B 中选修一内容(微生物内容),高压的目的是提高温度,高温才能灭菌,容易误选A
26.(2010,全国卷)微生物固体培养时通常用的器皿是哪一种?(1分)
& A.三角瓶&&& &&&&&B.试管&&&&&&& &&&&&C.试剂瓶& &&&D.培养皿
&& &解析:D高中选修一内容(微生物内容),固体培养基的制作。
27.(2010,全国卷)微生物固体培养时培养基中琼脂的作用是哪一种?(1分)A
&&A.凝固剂&&& &&&&&&&B.营养剂&& &&&&&&&&C.生长调节剂&&&&&& &&&D.无机盐
&& &解析:A高中选修一内容(微生物内容),本题试卷上给出了答案
28.(2010,全国卷)以下哪些菌种可用于生产酸奶?(2分)
& A.枯草芽孢杆菌&& &&B.嗜热链球菌&&&&&& C.保加利亚乳杆菌&&& D.灰色链霉菌
&& &解析:BC 嗜热链球菌与人类的关系密切。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混合培养发酵的乳酸饮品能补充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且含有易于吸收的营养素,具有抑制腐败菌、提高消化率、防癌及预防一些传染病等功效,并能为食品提供芳香风味,使食品拥有良好的质地。嗜热链球菌又是近年用微生物法检测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首选菌种之一。C可以明显确定,B可根据题意排除A\D两种有害菌得出
29.(2010,全国卷)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有哪些?& (2分)
A.C02 &&&&&B.H2& &&&&&&C.CH4&& &&&&&D.N20
&& &解析:ACD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 (N2O)、甲烷(CH4)和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甲烷菌可产甲烷,硝化细菌可产N2O,所有细菌菌可产CO2。
第二部分41题(48分)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脊椎动物学)
30.(2010,全国卷)蕨类植物进行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第一个结构是(1分)
A.孢子&&&&& &B.精子& &&&&&&C.孢子体&& &&&&&&D.配子体
&& &解析:A,裸子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大(小)孢子母细胞形成大小孢子的时候。产生的第一个结构是孢子。孢子体式描述世代交替的名词。
31.(2010,全国卷)2009年,中国颁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个转基『犬l水稻品种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这两个转基因水稻均是哪一类:& (1分)
& A.转抗虫基因水稻& &&&&&&&&&&&&&&&&&&&&&&&B.转植酸酶基因水稻
& C.转谷氨酸合成酶基因水稻& &&&&&&&&&&&&&&&D.转生长素合成酶基因水稻
&& &解析:A 新闻内容
32.(2010,全国卷)地钱是研究苔类植物的常用材料,目前已知其营养体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并且属于XY型,那么地钱雄性营养体的性染色体为(1分)
&&& A.XX&&& &&&&&&B.XY& &&&&&&&&C.X&&& &&&&&&D.Y&&& &&&&&&E.YY
&& &解析:D& 地钱营养体为配子体,为绿色扁平、叉状分枝叶状体。主要以胞芽杯中的胞芽进行营养繁殖。雌X雄Y
33.(2010,全国卷)导管与管胞均是木质部中执行运输功能的细胞,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哪一项:(1分)
& A.是否是死细胞&&& B.次生壁加厚方式&&& C.穿孔板的有无&&&& D.细胞的长宽比
&& &解析:C少数蕨类、裸子植物及多数被子植物中的导管以及主要在蕨类、裸子等的管胞,均为死细胞,只是导管具有穿孔板,管胞没有。
34.(2010,全国卷)提取植物叶绿素时经常采用的试剂是:(1分)
& A.乙醇&& &&&&&B.甘油& &&&&&&&C.重蒸水&&& &&&D.丙酮
&& &解析: D、高中课本内容
35.(2010,全国卷)植物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值低时诱导(1分)
& A.芽的分化&& &&&&B.根的分化&& &C.叶的分化& &&&&&D.芽的休眠
&& &解析:B、高中选修一内容
36.(2010,全国卷)促使植物叶表皮气孔关闭的植物激素是(1分)
&&& A.ABA&& &&&&B.CTK&&& &&&&C.ETH &&&&D.GA3& &&&&&&E.IAA
&& &解析:A、促使植物表皮气孔开关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光、K+,CI+ 可溶性糖等物质进入液泡,可以使保卫细胞吸水膨胀,引起气孔开放。ABA(脱落酸)可以引起气孔关闭,因为ABA可以增加保卫细胞Ga2+浓度和基质PH,一方面抑制K+向内运输,一方面促进CI-向外运输。保卫细胞膨压下降,气孔关闭
37.(2010,全国卷)利用暗期间断可以抑制短曰照植物开花,& 选择下列哪种光最为有效(1分)
&& &A.红光&&& &B.远红光& &&&&&C.蓝紫光& &&&&&&&D.绿光&&&& &&E.白光
&& &解析:A、利用间断暗期可以抑制短日照植物开花或促进长日照植物开花,其中红光最有效,远红光会破坏间断效应。主要是光敏色素在红光与远红光下相互转化有关。植物生理上有详细介绍
38.(2010,全国卷)水稻茎的维管束属于(1分)
& &&A.双韧维管束&&& B.周韧维管束&&& C.外韧无限维管束&& &&D.外韧有限维管束
&& &解析:D、水稻为单子叶植物,为有限维管束(不能长很粗)且类型为外韧皮部。
39.(2010,全国卷)下列哪些属于同源器官(2分)
&&& A.玫瑰茎上的刺与仙人掌茎上的刺&&&&& &B.山楂树的枝刺与马铃薯(土豆)
&&& C.马铃薯(土豆)与甘薯(地瓜)&&&&&&&&&& D.甘薯(地瓜)与菟丝子的吸器
&& &解析:BD& 同源即来源相同。玫瑰茎刺来自木质部,茎变态,仙人掌茎上的刺为叶变态。马铃薯为变态茎,甘薯为变态根。菟丝子的吸器为变态根。山楂刺为茎变态。比较可知
40.(2010,全国卷)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是指(1分)
&&& A.雌蕊& &&&&&&&B.胚珠&&&&& &&&C.八核胚囊&& &&&&&&&D.子房
&& &解析:C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是指子房室中八核胚囊。其中2助细胞,3反足细胞。1卵细胞,2极核细胞。故称八核胚囊。后来2助细胞,3反足细胞退化,1卵细胞,2极核细胞进行双受精。
41.(2010,全国卷)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2分)
A.裸子植物具有颈卵器&&&&&& &&&
B.双受精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现象;
&&& C.被子植物成熟花粉粒有一个营养细胞和一个精细胞;
&&& D.被子植物花的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都是同源器官
&& &解析:AD& 裸子植物,蕨类,苔藓都具有颈卵器,双受精时被子植物特有的现象,种子植物包括裸子和被子两种。被子植物的成熟花粉粒有,被子植物的花萼、花瓣,雄蕊、雌蕊都是叶的变态,为同源器官
42.(2010,全国卷)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中,配子体阶段的第一个细胞是(1分)
& A.合子&&&&&&&&& &&B.配子&&&&&&&&& &C.孢子& &&&&&&&&&&&&D.种子
&& &解析:C 、详见下图
43.(2010,全国卷)裸子植物的胚乳是(1分)
A.精卵受精后,由珠心细胞发育来的&
B.精卵受精后,由雌配子体细胞发育来的
C.精卵受精后,由受精极核发育来的&&
D.精卵受精后,由颈卵器腹沟细胞发育来的
&& &解析:裸子植物的胚乳是在受精后,由雌配子体细胞发育而来为N,被子植物胚乳是在受精后,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为3N
44.(2010,全国卷)在对木雕文物进行修复过程中常需要对文物碎屑进行离析后显微镜观察,判断该文物是由什么植物材料制作的,如果观察到下列哪类细胞就可判断其不可能是柏木制作的:(1分)
&&& A.筛胞& &&&&&&&B.导管分子&&& &&&&&C.纤维&&&&&&&& D.管胞
&& &解析:B、柏和松是裸子植物,除买麻藤纲外都不具有导管分子,其相应结构为管胞。
45.(2010,全国卷)园艺师想从新移栽的一株松树上收集种子,他发现这株松树在2009年4月出现了雌球果,请问到什么时间园艺师才可能从这些雌球果中收集到成熟种子?(1分)
A.2009年9月&&&& &B.& 2009年11月&&&&& C.2010年1月&&&&& D. &2010年9月
&& &解析:D、本题考查松树种子成熟时间,松与传粉到受精时间很长,约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一年春到次年夏才完成受精作用)详见精英教案P95
46.(2010,全国卷)酵母菌产生的有性孢子是(1分)
&&& A.芽孢子&&& &&&&B.卵孢子&& &&&&&&&&&&C.分生孢子 &&&&&&D.子囊孢子
&& &解析:D、四个选项中BD为有性孢子。但卵孢子是藻类产生的。子囊孢子为酵母菌产生的有性孢子。注意和孢子囊孢子区分。芽孢子为酵母菌无性生殖孢子
47.(2010,全国卷)芦笋是一种很可口的蔬菜,通过芦笋刀口切面可以看到一些分散排列的细胞团,这些细胞团是什么?据此特征判断芦笋是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1分)
&&& A.石细胞双子叶植物& &&&&&&&&&&&B.维管束单子叶植物
&&& C.纤维束双子叶植物& &&&&&&&&&&&&D.石细胞单子叶植物
&& &解析:B石细胞是一种后壁细胞,例如梨近核果肉处含有。芦笋中不含,即然含有很多维管束,则为单子叶植物
48.(2010,全国卷)在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横切面时,如果用碘液染色,则能观察到以下哪种现象:(1分)
&&& A.在维管束外有一圈染成深蓝色的细胞,相当于是内皮层;
&&& B.在维管束外有一。圈染成深蓝色的细胞,相当于是中柱鞘;
&&& C.在表皮下有一圈染成深蓝色的细胞,相当于是外皮层;
&&& D.在表皮’F有一圈染成深蓝色的细胞,相当二j二是厚角组织细胞
&& &解析:A
49.(2010,全国卷)从生殖角度来看,被子植物的花和蕨类植物的孢子叶球的相同之处是:(1分)
& A.都能进行有性生殖产生孢子;&&& B.都能进行有性生殖产生配子;
& C.都能进行无性生殖产生配子;&&& D.都能进行无性生殖产生孢子
&& & 解析:D详见下图。都是无性生殖,产生孢子,孢子变为配子
50.(2010,全国卷)检测种子活力常用的方法有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TTC法)和红墨水染色法,有关这个实验的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2分)
& A.在TTC法中,凡胚被染成红色的是具有活力的种子;
& B.红墨水染色法中,凡胚不着色或着色很浅的是具有活力的种子;
& C.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相似,均应用了生活细胞的质膜具有选择透性的性质;
& D.这两种方法原理不同,分别应用了呼吸作用和质膜透性变化的原理。
&& &解析:ABD& TTC染色是TTC和活细胞线粒体内的琥珀酸脱氢酶反应,生成红色的甲月赞,用来表示细胞的活力。红墨水则死细胞才染色,即细胞膜无选择通透性时才染色。
51.(2010,全国卷)下列植物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属于不等分裂的有:(2分)
&&& A.大孢子的第一次分裂& &&&&&&&&&&B.气孔器原始细胞的第一次分
&&& C.小孢子的第一次分裂 &&&&&&&&&&&D.被子植物受精卵的第一次分裂
&& &解析:BCD& 本题难度很大,对应选项具体看植物
52.(2010,全国卷)节肢动物的附肢有单枝型和双枝型,节肢动物有许多结构是由附肢发育而来。下列结构中,由附肢发育来或属于附肢的遗迹是:(2分)
A.蝗虫的触角&&& &&&&B.对虾的额剑& &&&&&&&C.蜘蛛的纺绩突&&&& &D.蝗虫的产卵瓣
&& &解析:ACD& 对虾有20对附肢,不包括额剑。其余几项都是
53.(2010,全国卷)胸大肌和胸小肌是鸟类举翼和落翼的动力,关于胸大肌和胸小肌两侧的固着点,以下描述正确的是:(1分)
&& &A.胸大肌和胸小肌一样,两端都分别附着在胸骨龙骨突和肱骨上
&&& B.胸大肌和胸小肌一样,两端都分别附着在胸骨龙骨突和乌喙骨上
C.胸大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胸骨龙骨突和肱骨上,胸小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胸骨龙骨突和乌喙骨
D.胸大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胸骨龙骨突和乌喙骨上,
&& &解析:A 略
54.(2010,全国卷)开管式循环的动物多具有血窦或血腔,以下动物中不具有血窦或血腔的是:(1分)
&&& A.扇贝& &&&&&&B.螳螂& &&&&&&C.文昌鱼& &&&&&&D.水螅
&& &解析:C.文昌鱼为闭关式循环,有血窦,血腔的为开管式
55.(2010,全国卷)蜻蜒的幼体生活于水中,具临时性呼吸器官,称为:(1分)
& A.幼虫& &&&&&&B.稚虫&& &&&&&C.若虫& &&&&&&D.一龄幼虫
&& &解析:B 昆虫的发育有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渐变态等)、和半变态。完全变态的幼体叫幼虫。不完全变态的幼虫叫若虫如如蝗虫、等。半变态的幼体叫稚虫,和成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不同,幼体水生,成虫陆生,如蜻蜓(幼体称水虿)
56-59.(2010,全国卷)参状环毛蚓(Phere tima aspergilJum)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一种蚯蚓,也是环节动物门的代表动物之一。由于其体型较大,是解剖实验的好材料。下图是环毛蚓解剖后的一个部分,仔细观察右图,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56.(2010,全国卷)图中所显示的是参状环毛蚓被从哪个部分剪开后能观察到的状况& (1分)
A.腹中线附近& B.身体左侧&& C.背中线附近& D.身体右侧
&& &解析:C 参照背血管
57.上题图中l、2、3、4所指示的分别是(1分)
A.腹血管、后肠、储精囊、精巢囊&&&
B.背血管、砂囊、前列腺、受精囊
C.腹神经素、砂囊、储精囊、受精囊&&&
D.背神经素、嗉囊、前列腺、精巢囊
&& &解析:B 由砂囊,前列腺可确定
58.(2010,全国卷)从图中所示的内脏器官可以判断该个体为(1分)
& A.雌性&&& B.雄性&&& C.既是雌性也是雄性&&& D。无法判断雌雄
&& &解析:C蚯蚓雌雄同体。从图中3.4亦可看出
59.(2010,全国卷)想要观察典型的后肾管结构,应从上题图中的哪个区域取材最佳(1分)&&
&A.I&&& B.I和IV&&& C.III&&& D.都可以
&& &解析:A\略& 参照课本介绍
下图显示的是某种脊椎动物的心脏,请仔细观察。回答60一63小题.
60.(2010,全国卷)判断这种动物属于(1分)&&&
A.软骨鱼纲& &&&&&&&&&&&&B.硬骨鱼纲&&&&&&&&&&&&& C.两栖纲& &&&&&&&D.爬行纲
&& &解析:C& 此心脏为一室两房腔心脏,属于两栖纲。鱼为两腔,爬行四腔
61.(2010,全国卷)图中标注的a、b、 C、d分别代表(1分)
&A.左心房、静脉窦、动脉圆锥、左心室& &&&B.右心房、静脉窦、动脉圆锥、右心室
& C.左心房、动脉圆锥、静脉窦、心室&& &&&&D.右心房、动脉圆锥、静脉窦、心室
&& &解析:D从剖面图明显看出a为右心房,心室只有一个,排出A.B
62.(2010,全国卷)如果将d和b之间用线结扎住,然后向b内注射黄色粗颗粒颜料,那么下列哪些结构会呈现黄色(2分)
&&& A.肾门静脉 &&&&&B.肺皮动脉&&&& &&C.锁骨下静脉&&& &&D.颈外动脉
&& &解析:BC见循环图
63.(2010,全国卷)如果将d和b之间用线结扎住,然后向d内注射红色粗颗粒颜料,那么下列哪些结构会呈现红色(2分)
&&& A.肾门静脉&& &&&B.肺皮动脉&& &&&C.锁骨下静脉&& &&D.颈外静脉
&& &解析:CD见循环图
64.(2010,全国卷)在古生物研究中,骨骼化石是发现和研究最多的部分,请根据以下骨骼描述判断具备此种骨骼的生物和现存生物的哪一类最相似(1分)
(1)脊柱有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的分化&&& (2)胸廓由胸椎、肋骨和胸骨围成
(3)头骨每侧有2个颞窝&&&& &&&&&&&&&&&&&&&&&&&&&&(4)口腔内具有广泛着生的牙齿&
A.两栖类&&& &&&B.爬行类&&& &&&C.鸟类& &&&&&&D.哺乳类
&& &解析:B 根据由胸廓排出两栖类,口腔内有牙齿排出鸟类。头骨每侧两颞窝排除哺乳类
65.(2010,全国卷)方式属于动物有性生殖的是(1分)
& A.纤毛虫的接合生殖&& &B.轮虫的孤雌生殖&& &&&C.蛭类的生殖&& &&D.瘿蝇的幼体生殖
&& &解析:C& 个人认为A也选
66.(2010,全国卷)脊椎动物中有一种类型的肾呈小管状,分节排列,每一肾小管一端开口于体腔,开口处漏斗状,上有纤毛,在肾口附近有血管球,以过滤的方式把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排入体腔中,借助肾口纤毛的摆动,将体腔中的代谢废物收集入肾小管;另一端汇入一总导管。上述内容描述的是(1分)
&&& A.原肾&& &&&&&&&B.前肾&& &&&&&&&&&&C.中肾&&&&& &&&D.后肾
&& &解析:B 参考课本前肾介绍
67.(2010,全国卷)此类激素一般不能穿过细胞膜进入靶细胞,只能与细胞表面受体(糖蛋白)结合,使机体产生快速变化,作用复杂。激素结合后使细胞内产生cAMP,cAMP刺激或抑制靶细胞中特有的酶,使靶细胞所特有的代谢活动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各种生理效应。下列哪种激素不属于此类(1分)
& A.胰岛素&& &&&&B.糖皮质激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素
&& &解析:B,依据题意,该激素不能穿过细胞膜,只能通过信号转导系统发挥作用。糖皮质激素是胆固醇类,可以通过细胞膜
68.(2010,全国卷)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是以下哪一种?(1分)
&&& &A.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不足&&&&&&& &&&&&B.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过高
& &&&C.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不足&&& &&&&&D.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过高
&& &解析:A、糖尿病有两种类型,本题介绍不清楚。但可选出答案。即胰岛素绝对不足型
69.(2010,全国卷)牙齿可以反映哺乳动物的食性、取食行为、生活方式、体型及代谢水平等特征。根据以下牙齿特征判断此动物的类别和食性(1分)
&&& (1)一生中经历乳齿和恒齿两个阶段;&&& (2)恒齿齿式为:3.1.4.2/3.1.4.3;
&&& (3)全部为短冠型齿;&&& (4)上颌第1、2切齿齿冠为三峰型,其余切齿各有大小两个尖峰;
&&& (5)犬齿挈弯||{1的圆锥形,尖端锋利;&&& (6)前臼齿为三峰型,臼齿为多峰型;
&&& (7)上颌第4前臼齿和下颌第一l臼齿最大,这两枚最大齿的大尖锋咬合完整密切。
&&& A.灵长目,杂食性&&&&&&& &&&B.长鼻目,植食性&&& &&&&&&&C.食肉目,肉食性
&&& D.鲸目,肉食性&& &&&&&&&&&&E.啮齿目,杂食性
&& &解析:C、根据5.7可以判断肉食性。食肉目
70.(2010,全国卷)某人的血清与B血型者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但其红细胞与B血型者的血清发生凝集,以此判断此人的血型(1分)
& A.A型&& &&&&&&&&&&&B.B型& &&&&&&&&&&&&C.AB型& &&&&&&&&&&&&D.0型
&& &解析:C B型血含B抗原A抗体。可以确定某人不含B抗体,则某人血型为B或AB型,又因其上含有A抗原(与B血清凝集),可以确定其血型为AB型
第三部分20道题(32分)
(动物行为和生态学)
草履虫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现将100只草履虫移入l50ml稻草培养液中进行常规培养,并每天固定时间对其进行观察和计数。下图所示为此次实验记录的每日草履虫数量。根据上述材料回答71一72小题.
&71.(2010,全国卷)下述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2分)
A.在实验开始后的第4~7天,观察到较多二裂生殖的情况
B.在实验开始后的第4~7天,观察到较多接合生殖的情况
C.在实验开始后的第9天以后,观察到较多二裂生殖的情况
D.在实验开始后的第9天以后,观察到较多接合生殖的情况
&& &解析:AD草履虫在条件适宜时进行裂殖,条件不适宜时,进行接合生殖。
&72.(2010,全国卷)下面哪一种叙述是正确的& (2分)
& A.在实验最开始时计数草履虫密度,必然是O.67只/ml
& B.此次实验中草履虫的增长符合logistic增长
& C.此次实验中该培养液中最多可容纳约800只草履虫
& D.草履虫之所以不能无限制增长是由于空间不足
&& &解析:B,从图中可以看出是S型增长,即逻辑蒂斯曲线。K值为800\ML。草履虫不能无限增长可能是营养限制。
73.(2010,全国卷)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又称为地球化学循环,包括下面哪些基本类型(2分)
A.气体型循环& &&&&&&&B.海洋型循环&& &&&&C.沉积型循环& &&&&D.大陆型循环
&& &解析:AC 详见教材。略
74.(2010,全国卷)下面关于次级生产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1分)
&&& A.利用生态系统中现有的有机物质再生产有机物质,即为次级生产量
&& &B.次级生产量的食源都是初级生产量
&&& C.在所有生态系统中次级生产量都要比初级生产量少得多
&&& D.次级生产量的制造者都是异养生物
&& &解析:B& 次级生产量大 食物来源可以是初级生产量,也有可能是第二、三营养级
75.(2010,全国卷)一般来说,演替成为顶极群落时,它和演替中的群落之间的区别有哪些(2分)
&&& A.项极群落物种多样性高,而演替中的群落物种多样性低
&&& B.无机物循环在顶极群落中较封闭,而在演替中的群落中较开放
&&& C.顶极群落内部共生关系发达,而在演替中的群落内部共生关系不发达
&& &D.顶极群落的抗干扰能力强,而演替中的群落的抗干扰能力弱
&& &解析:ABCD 详见教材,除此外还有演替顶级的群落以碎屑食物链为主,演替中的以捕食链为主
76.(2010,全国卷)哪种类型的群落具有这样的特征①降雨量少,水分蒸发量大②优势植物包括蒿属植物、藜属灌木和肉质旱生植物③动物通常会采取冬眠或夏眠的方式来渡过不利季节(1分)
A.寒带针叶林& &&&&&B.热带稀树草原& &&&&&C.苔原&& &&&D.荒漠
&& &解析:D.略
77.(2010,全国卷)下列哪些方法不适用于野外蝴蝶数量的调查(2分)
A.标记重捕法&&& B.灯光诱捕法& C.样方调查法&&& D.红外触发相机照相法
&& &解析:BD& 灯光诱捕法适合具有趋光性的蛾类,红外触发相机照相法一般用于珍稀和濒临灭绝的大型动物。蝴蝶不能 触发照相。 样方调查可以调查蝴蝶的幼虫,所以可行。
78.(2010,全国卷)某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组成图的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卜.列哪个特征是错误的(1分)
A.这是一个下降型的种群&&& B.幼体比例较大,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小
C.种群的死亡率较大&&& &&&&D.种群的出生率较小
&& &解析:B明显是幼体比例较小,老年比例较大
79.(2010,全国卷)新热带界包括整个南美、中美和西印度群岛,本界拥有下列哪些动物(2分)
A.食虫目 &&&&&&B.贫齿目& &&&&&C.有袋目的新袋鼠亚目&& &&&&D.灵长目的阔鼻亚目
&& &解析:BCD本界因历史发展情况复杂及景观的多样性,因而形成了丰富的动物区系组成,陆栖动物种类之多,冠于其他各界,并拥有众多的特有类群。此动物区系至今仍残留有许多共同的种类,如肺鱼,走禽类及有袋类等。在第三纪时,本界则完全与其他大陆隔离而孤立存在,因而发展形成了特有的动物,如贫齿目、阔鼻猴类及南美有蹄等。至第三纪末,南美和北美的陆地又相连接,两洲动物相互迁移,从北美侵入的有食肉目、长鼻目、奇蹄目、偶蹄目等许多动物,丰富了南美的动物区系。食虫目适合生活在草丛中。
80.(2010,全国卷)为了验证车轴草和粉苞苣这两种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实验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1)将两种植物种在同一一花盆内,但地上枝叶部分分隔开,粉苞苣的干重为单独生长时的65%;
(2)将两种植物分别种在不同的花盆里,但地上枝叶部分挨在一起,粉苞苣的干重为单独生长时的47%;
(3)将两种植物种在同一花盆内,地上枝叶部分也挨在~一起,粉苞苣的干重为单独生长时的31%。这些实验结果能得到下面哪些结论(2分)
&&& A.这两种植物在一起生长时会竞争阳光、营养物质和水等重要资源
&& &B.对阳光的竞争与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 C.阳光的竞争对植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大于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所产生的负作用
&&& D.水分的竞争对植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大于营养物质的竞争所产生的负作用
&& &解析:ABC 三个实验分别存在以下竞争
1、&&&&&&& 水分,营养物质竞争&&&&&&&&& 65%
2、&&&&&&& 阳光竞争,&&&&&&&&&&&&&&&&& 47%
3、&&&&&&& 阳光,营养物质竞争&&&&&&&&& 31% 互不干涉理论值为1*65%*47%=30.55%
&对比可知ABC
81.(2010,全国卷)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有哪些(2分)
&&&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和不可逆的
&& &B.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急剧减少,主要是因为每个营养级都会储存下不少能量
&&& C.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主要是太阳能
& &&D.如果断绝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立即消亡
&& &解析:BD 能量减少不是因为储存在个体中。断绝能量输入后,生态系统会慢慢分层次消亡
82.(2010,全国卷)存活曲线图是以相对年龄为横坐标,相对应的存活数作为纵坐标。下面关于存活曲线的说法中唯一正确的是(2分)
&&& A.呈直线的存活曲线,表示年龄越大的个体死亡率越高
&&& B.凸型的存活曲线,表示各年龄期的死亡率是相等的
&&& C.凹型的存活曲线,表示幼体的死亡率高
&&& D.自然界中动物种群的存活曲线就是上述三种之~‘
&& &解析:C 本题考查存活曲线的三种类型,较简单
83.(2010,全国卷)结网蛛(Metepeira incrassata)是一种群居的蜘蛛。位于群体边缘位置的个体食物捕获率更高,但被捕食的风险相当于群体中央位置的3倍。根据以上信息,请判断下述有关不同个体在群体中的分布位置哪一个是正确的(1分)
& A.个体较小的年轻蜘蛛分布于群体的中央 &&&&B.个体较小的成熟蜘蛛分布于群体的边缘+
& C.个体较大的年轻蜘蛛分布于群体的中央 &&&&D.个体较大的成熟蜘蛛分布于群体的中央
&& &解析:D外围食物丰富,但被捕食风险大,从总体看外围更新频率高,更新的年轻蜘蛛可能在成熟后又被捕食。蜘蛛分布在网中央,被捕食概率低,可以生长至成熟。且年轻蜘蛛对事物的要求更迫切。
84.(2010,全国卷)海绵等足虫栖息在海生海绵的中央腔中,雌性的外观都一样,而雄性有大、中、小3种形态型,且这3种不同形态的雄性会采取不同的生殖对策:大雄虫倾向于用战斗来保卫海绵中央腔中的多个雌虫;中雄虫会模拟雌虫,与大雄虫共处一室;小雄虫回避大雄虫并埋伏在其周围,伺机与雌虫交配。研究表明,大、中、小雄虫的体型差异主要来自一个单一基因的3个等位基因。以下推论中正确的是(1分)
&&& A.大雄虫的平均生殖率最高&& &&&&&B.中雄虫的平均生殖率最高
&&& C.小雄虫的平均生殖率最高&& &&&&&D.3种雄虫的平均生殖率没有显著差异
&& &解析:D 三种雄虫采取生殖对策不一样,但均有效,具有交配机会。3种雄虫的平均生殖率没有显著差异。这是长期进化结果,如果存在显著差异,经历长时间进化,决定其大小的基因频率会变的很小,最后导致灭绝。
85.(2010,全国卷)星鸦、松果松鸦和蓝松鸦是同一科的近缘种。星鸦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冬季和春季的食物几乎完全是秋天储存的种子,它们每只每年储存种子约33000粒。松果松鸦分布于海拔稍低的区域,全年营群体生活,每只每年储存种子20000粒,构成其冬季食物的70---一90%。蓝松鸦生活于低海拔地区,体型最小,每只每年储存种子6000粒,占冬季食物的60%。若将上述3种鸟放置于同一小面积的实验区域中,让它们分别储存和发掘种子,其记忆能力从强至弱的排序是(1分)
& A.星鸦&松果松鸦&蓝松鸦&& &&&&&&&B.蓝松鸦&松果松鸦&星鸦
&&C.松果松鸦&星鸦&蓝松鸦&& &&&&&&&D.3种相同
&& &解析:C 略
86.(2010,全国卷)初生的灰雁把研究者劳伦兹看作自己的母亲,时刻跟随,属于哪些行为类型(2分)
&&& &A.印记,行为& &&&&&&B.定型行为 &&&&&&&C.保护行为 &&&&&D.学习行为
&& &解析:AD 初生的& 由这几个字 题意可知是印记行为,印记行为又属于学习行为
87.(2010,全国卷)家燕、欧洲燕和沙燕每年在古北区的西部和非洲之间进行迁徙,1972年R.E.Moreau 估计,每年秋天飞往非洲的家燕约为9000万只,欧洲燕约2.2亿只,沙燕约3.75亿只。这3种鸟的数量比非洲大陆上的31种不迁徙的燕子的总数还多。下列说法哪些是对的(2 分)
& A.这3种迁飞燕的祖先以前是在非洲大陆进行繁殖的
& B.在古北区的西部这3种燕所遇到的食物竞争者更少
&&C.古北区的话部夏季白天较长,可以增加捕虫时间,这有利于其繁殖
& D.长距离的迁徙可以增强体质,提高繁殖成功率
&& &解析:ABC 本题可以迁移知识到我们北方的家燕在秋天飞往南方过冬,夏天返回北方这种迁徙行为。A不容易选出。这3种迁飞燕祖先最初在非洲繁殖,后来因为竞争激烈,逐步进化出了迁徙行为来避开繁殖期对食物的竞争。
88.(2010,全国卷)Photuris属中某些种类的萤火虫的雌虫是肉食性的,它们会模拟同属其他3种萤火虫雌虫的发光频率对其雄虫作出应答,诱使异种的雄虫靠近,进而捕获、杀死并吃掉它们。对于3种受害萤火虫的雄虫来说,下列策略哪个可行(1分)
& A.完全不理会雌虫的应答&&& B.发现应答的雌虫就直接飞去交配
& C.变换发光频率吸引雌虫&&& D.发现应答的雌虫后缓慢靠近
&& &解析:D& 此题容易误选A或C。对于每一种生物来说,繁衍后代是他最大的使命。如果完全不理会雌虫的应答,就失去了交配的机会,他的遗传物质不不会传下去,不可行。C 萤火虫都是雌虫吸引雄虫,且每一种都有固定的发光频率,就是为了吸引的是同种异性前来交配。故不可行
89.(2010,全国卷)海蛞蝓生有鲜红的乳突,在受到骚扰时,这些乳突就会不停摆动,鱼类便会攻击乳突。乳突被咬掉后可以再生,且乳突中含有有毒物质。对二r这种行为的解释哪些正确(2分)
&&A.次级防御&&& B.转移攻击者的攻击部位&&& C.警戒色&&& D.初级防御
&& &解析:ABC 鲜红色乳突,且有毒,为警戒色。 乳突作用类似海参内脏,壁虎尾巴,都是为了转移攻击者的注意力,均可再生。 初级防御是指 不管捕食动物是否出现均在起作用,它有助于减少与捕食动物相遇的可能性。初级防御有四种类型,即:穴居、隐蔽、和。次级防御只有当捕食动物出现之后才起作用,它可增加和捕食动物相遇后的逃脱机会。次级防御有六种类型,即:回撤、逃遁、威吓、假死、转移攻击部位和反击。
90.(2010,全国卷)在发情季节,红项侏儒鸟的雄性会聚集在相对较小的一个区域中,以特定的步伐和拍翅行为来吸引雌性,从上述特征,可以认定此物种的一雄多雌制属于下列哪种类型(1分)
& A.保卫妻妾型& &&&&&B.保卫资源型&&&& &&C.争夺竞争型 &&&&D.求偶场型
&& &解析:D& ABC所描述的都是通过争斗来实现的。题意明确说明是一种求偶行为,没有攻击性
& &&第四部分30道题(40分)
(遗传与进化、植物学、无脊椎动物学、脊椎动物学)
91.(2010,全国卷)1953年War SOIl和Cri ck提出的是哪一项。(1分)
A.遗传物质是DNA而非RNA&&& &&&&&&&&&&&B.DNA的复制是半保留的
C.三个连续的核苷酸代表一个遗传密码&& D.多核苷酸DNA链通过氢键连接成一个双螺旋
&& &解析:D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92―99:关于野茉莉花的表型,花的颜色是由核基因编码的制造色素的酶所决定:
92.(2010,全国卷)野茉莉花呈现出白色、浅红、粉红、大红和深红等各种各样的颜色,由此可以推断出下列哪些结论:(2分)
A.花的颜色由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决定
B.决定花的颜色的是。对等位基因
C.如果只有一个基因决定花的颜色,则此基因是复等位基因&
D.依靠不同颜色植株问的杂交,可以判断决定花的颜色的基因数量和相互关系&
E.花色的深浅不同是不完全显性的结果。
&& &解析:CD&&& 首先题意确定了所有性状是可遗传的,且为核遗传。花颜色有五种表型。由此可以推断,可以是一个基因含多个复等位基因。或者是由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决定。该花有五种表型,而一对基因的不完全显性应该是三种表型,可以排除E。
&&&&&&& 假设一:复等位基因决定(多种表示,仅写一种)
&&&&&&& &&&&&&&&HwHw&&&&&&& HwHs&&&& Hwh或 HsHs&&&&&& Hsh&&&&&& hh
&&&&&&& &&&&&&&深红&&&&&&&& 大红&&&&&&&& 粉红&&&&&&&&&& 浅红&&&&& 白色
&&&&&& &&&&&&&&通过深红和白花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可以确定属此类情况
假设二:三对等位基因决定
HWS三对等位基因决定了花的颜色
H-W-S-& H-W-ss& &&& H-wwS-&& hhW-S-&& hhwwss
深红&&&& 大红&&& 粉红&&&&& 浅红&&& 白色
通过深红和白花杂交,后代出现多种形状分离,可以判断是此种情况
93.(2010,全国卷)如果白色花对任何有色花都是隐性性状,那么以下哪些是正确的:(2分)
& &&&A.白色花之间杂交,只会得到白色花的后代&
B.有色花问杂交,可能会得到白色花
C.粉红花之间杂交,总是得到红花、粉红花和白花
D.粉红花间杂交,有可能只得到粉红花
&& &解析:BD& 此题A说法太绝对,没有考虑基因突变,C选项和D矛盾,且从92题分析可知D对
94.(2010,全国卷)如果花的颜色由‘一个基因座的状态决定,同样是粉红花的两个植株杂交,可能得到的后代表型有哪些:(2分)
A.都是粉红色& &&&&&&&&&&&&
B.都不是粉红色,而是一半比亲代颜色深,另一半比亲代颜色浅
C.一半粉红色,一半深红色&
D.一半粉红色,1/4深红色,l/4白色
E.全部是深红色
&& &解析:ABD &&Hwh × Hwh&&&&&& &&&&&HsHs × HsHs&&& &&&&&&Hwh × HsHs
&& &&&&&&&1HwHw &2 &Hw h& 1hh&&&& &&&&&&HsHs&& &&&&&&&&&&&&&&HwHs &&Hsh&&&
&&&&&& &&&第一种是D&& &&&&&&&&&&&&&&第二种是A&&&&&&& &&&&第三种是B
95.(2010,全国卷)如果深红色花对白色或浅红色都是湿性,一株浅红的野茉莉和一株白色的野茉莉杂交,后代全部都开深红色花,可能的原因哪个:(1分)
A.基因突变 &&&&B.回复突变 &&&&C.叠加效应&& &&D.基因互补 &&&E.被其他花粉污染。
&& &解析:D&& DDhh&&&&& ddHH
& &&&&&&&&&&&&粉红&&&&& 白色&&&&&&&&&&&&&&& 无色物质---D----粉红------H------深红
&&&&&&&&&& DdHh& 深红&&
后代全部开深红色花,最可能的是基因互补
96.(2010,全国卷)有时候,个别粉红色和浅红色的花朵上出现少数门色斑,而大红和深红色花朵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现象,以F说法正确的有哪些:(2分)
A.粉红和浅红是隐性性状,大红和深红是湿性性状
B.粉红和浅红很可能是杂合体,其中一个等位基斟控制白色表型
C.是基因抑制的结果
D.有可能是体细胞发生重组&&&
E.可能是转座子活动的结果
&& &解析:BDE 本题难度特别大,不可能粉红,浅红都是隐性基因,白花呢 排除A,只是个别出现白斑排除C。体细胞重组,杂合的粉红、浅红出现形状分离,出现白色斑点,故B也对。结合玉米形状发现转座子可以考虑转座子。
97.(2010,全国卷)有时候,为数不少的白色花朵上出现很多红色斑,以下说法正确的有:(1分)
A.是回复突变的结果&& &&&&&&&&&B.白花植株是杂合体,其中一个等位基因控制红色表型
C.是基因互补的结果&&& &&&&&D.有可能是体细胞发生重组&
E.可能是转座子活动的结果
&& &解析:E 基因突变概率低,不会出现大量这种斑点的花。基因互补不会产生斑点,而是整花。结合95题可排除BD。考虑转座子
98.(2010,全国卷)如果花的颜色由一个基因座的状态决定。将带有白斑的粉红色花植株与正常的纯白色花植株杂交,那么后代的表型有:&&& (1分)
A.后代都是粉红色,个别白色&&&&&&&&&&&&&&&&& B.后代一半粉红色,一半白色
C.开粉红花的后代总会比开白花的后代稍多一些&& D.后代1/3白色&
E.开粉红色花的后代,花朵上都会带有白斑
&& &解析:B 本题带白斑的粉红色花,只想说明其基因型为HWh& HWh(粉红)×hh(白色)
99.(2010,全国卷)将题6所说的带红斑的白花植株自交,那么可能的表型有哪些:(2分)
A.后代都开纯白花& &&&&&&&&&&&&&&&&&&&B.少数后代开红花&&&
C.后代开的白花,大多数也带红斑 &&&&&&&&D.后代只开粉红花和白花&&&
E.后代可能包含白花、粉红花和深红花等各种表型
&& &解析:BCE 本题来自97题。难度很大。存在多种可能性,只能排除绝对选项AC
100.(2010,全国卷)真核生物基因组中不含下列哪一项(1分)。
& &&A.内含子& &&&&&B.操纵子 &&&&&&C.高度重复序列 &&&&&D.外显子
&& &解析:B操纵子为原核生物所有
101.(2010,全国卷)对于插入引起的基因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2分)
A.可由转座子或反转录病毒引起&& &B.可由化学试剂引起&&&& C.一般比点突变容易回复
D.只有插入的碱基数不是3的倍数,才可能引发突变E.突变基因的转录正常,翻译异常
&& &解析:ABC& 插入碱基是3的整数倍,也可引起突变。引起转录,翻译不正常(终止等)
102.(2010,全国卷)某基因突变,经过诱变剂处理后可以以很低的比例回复突变,突变回复率与诱变剂浓度有剂量相关性,那么下列最可能的是:(1分)
&& &A.突变可能是插入突变& &&&&&B.突变可能是点突变&&&
C.突变可能是缺失突变& &&&&&D.突变可能是移码突变 &&&&&&E.难以判断突变的类型。
&& &解析:B 相同的诱导使其可以发生回复突变,最可能的是点突变,例如 T-C,C-T,其他几种突变不易在相同诱导下恢复
103.(2010,全国卷)紫外线照射对DNA分子造成的损伤主要是哪一种?& (1分)
&& &A.形成共价交联的嘧啶二聚体 &&&B.磷酸酯键的断裂& &&&C.碱基缺失 &&&&D.碱基替换
&& &解析:A紫外线照射容易引起TT(TC)二聚体
104.(2010,全国卷)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主要发生在哪一水平(1分)
&& &A.转录水平 &&&&&&&&&&&B.翻译水平&& &&&&&C.转录后水平& &&&&D.翻译后水平
&& &解析:A& 原核生物主要是在转录水平上调控基因的表达。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范围更大,可以发生在DNA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的修饰、翻译水平和翻译后的修饰等多种不同层次。但是,最主要的调控环节仍然发生在转录水平上。
105.(2010,全国卷)端粒酶由哪些成分组成。(1分)
& &&A.DNA&&& &&&&&&&&&&&B.RNA&& &&&&&&&&&&C.蛋白质&&& &&&&&D.多糖
&& &解析:BC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含有RNA作为模板,酶为蛋白质
106.(2010,全国卷)有关艾滋病病毒(HIV),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1分)
& &&A.对热很敏感&&& &&&B.紫外线能灭活HIV &&&&C.具有迅速变异能力&& &&D.耐碱又耐酸
&& &解析:AC& HIV对热敏感。56℃30分失去活性。不加稳定剂病毒-70℃冰冻失去活性,对和去污剂亦敏感,0.2%次氯酸钠0.1%漂白粉,70%乙醇,35%异丙醇、50%乙醚、0.3%H2O20.5%来苏尔处理5′能灭活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有较强抵抗力。为逆转录病毒,RNA容易变异
107.(2010,全国卷)乙肝(HBV)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2分)
&&& A.HBV可通过血液传播& &&&&&&&&&&&&&&&&&&B.HBV可通过精液传播
&&& C.HBV可通过乳液传播& &&&&&&&&&&&&&&&&&&D.HBV可通过唾液传播&& &解析:ABC 1、经血液传播:主要包括输血及血制品、注射器针头及针炙、牙科及手术器械等医疗行为,纹身、纹眉、穿耳眼、做双眼皮、刮面等具有损伤性的美容行为。
2、母婴传播:指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在怀孕期、分娩期、哺乳期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的一种方式。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有40%-50%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双阳性的母亲有90%-100%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
3、性接触传播:男女性生活可通过精液、阴道分泌液传播乙肝病毒。
以上为主要传播途径,不可排出通过唾液传播,只是极小可能。本题出题不当
108.(2010,全国卷)蛋白质达到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会出现以下哪些状态?& (2分)
& A.表面净电荷为零&&& B.稳定性增加&&& C.溶解度最小& D.溶解度最大
&& &解析:AC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不泳动。溶解度最小
109.(2010,全国卷)有关疾病与基因遗传的关系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1分)
&&A.遗传性疾病都与基因有关&& &&&&&&&&&&&&B.传染病与遗传不相关
& C.肿瘤的形成与多个基因缺陷有关 &&&&&&&D.心血管疾病是由某个特定基因的缺陷引起的
& &&解析:AC 遗传性疾病都与基因有关,肿瘤的形成与抑癌基因,原癌基因均有关。心血管疾病有很多种,并非都是遗传病
110.(2010,全国卷)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下列哪一项重要科学发现& (1分)
&&&A.RNA干扰现象的发现&&& &&&&&&&&&&&&&&&B.有关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
&&&C.有关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D.真核细胞的转录研究
&& &解析:B略
111.(2010,全国卷)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中雌配子体的第一个细胞为& (1分)
& A.成熟胚囊&& &&&&&&B.单核胚囊& &&&&&&C.胚囊母细胞&&&&& D.卵细胞
&& &解析:B& 略 详见植物学或前面49题&&
112.(2010,全国卷)下列有关植物生活史中世代交替与核相交替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2分)
& A.有核相交替就~l定有世代交替 &&&&&&&&&B.没有核相交替就…1定没有世代交替
& C.有核相交替不~一定就有世代交替& &&&&&D.有世代交替就一定有核相交替解析:BCD 由于藻类植物的生殖方式多样,带来生活史的不同,反映在核相交替和世代交替上的不同形式。蓝藻和某些单细胞真核藻类,它们没有有性生殖过程,细胞就不存在核相交替,亦无世代交替现象。大多数真核藻类植物进行有性生殖,会出现核相交替及世代交替现象。在藻类植物中,可以看到世代交替演化的趋势是由配子体世代占优势向孢子体世代占优势发展。
真菌的生活史是从孢子萌发开始,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便萌发形成新的菌丝体,这就是生活史中的无性阶段。真菌在生长后期,开始有性生殖,从菌丝上发生配子囊,产生配子,一般先经过质配形成双核阶段,再经过核配形成双相核的合子。通常合子迅速减数分裂,而回到单倍体的菌丝体时期,在真菌的生活史中,双相核的细胞是一个合子而不是一个营养体,只有核相交替,而没有世代交替现象。
113.(2010,全国卷)下列植物中哪组植物均属于无性世代占优势的有胚孢子植物(1分)
& A.裸蕨,铁线蕨,树蕨,卷柏&& &&&&B.葫芦藓,裸蕨,槐叶苹,圆柏
& C.铁线蕨,树蕨,问荆,银杏&& &&&&D.卷柏,圆柏,问荆,地钱
&& &解析:A& 蕨类,裸子,被子都是无性孢子体发达。苔藓以前则配子体发达,而孢子植物是蕨类以前的,裸子、被子为种子植物,取交集为蕨类植物,选A
114.(2010,全国卷)提取抗癌药物紫杉醇原料植物红豆杉的重要特征是种子外具有漏斗状、颜色鲜艳的肉质结构,这个结构是:& (1分)
&&& A.由大孢子叶发育而来的外种皮&& &&&&B.由珠被发育而来的假种皮
&&& C.由珠托发育而来的假种皮&&& &&&&&&&D.由珠领发育而来的外种皮
&& &解析:C 红豆杉为裸子植物,无真正种皮,裸子植物有大孢子叶发育来的珠托,株领,不具有珠被。
115.(2010,全国卷)腹足纲是软体动物第一大纲,约有l0万种。下列动物中不属于腹足纲的动物是(1 分):
& &&A.鲍&&& &&&&&&&&B.海兔&& &&&&&C.鹦鹉螺& &&&&&&&D.钉螺
&& &解析:C鹦鹉螺是头足纲
116.(2010,全国卷)中胚层的出现在动物的演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结构中属于中胚层来源的是:(1分)
A.红珊瑚的骨骼&& &&&&B.涡虫的肠壁& &&&&C.乌贼的骨骼& &&&&D.海参的骨针
&& &解析:D 红珊瑚的骨骼和乌贼的骨骼均来自均来自外胚层。涡虫的肠壁来自内胚层
117.(2010,全国卷)多数海产无脊椎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些幼虫阶段,与牟勒氏幼虫、浮浪幼虫、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分别对应的动物类群是:(1分)
&A.扁形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
B.扁形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
&&& &C.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
D.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
&& &解析:A。略
118.(2010,全国卷)关动物的循环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有哪些(2分)
& A.动物的循环系统分为开管式和闭管式两大类
& B.脊椎动物由于出现肺呼吸,由单循环逐步演变为双循环
& C.无脊椎动物循环系统的复杂程度往往与其呼吸形式及呼吸器官的结构密切相关
& D.最早出现真正循环系统的是纽形动物
&& &解析:ABC 最早出现真正循环系统的是环节动物门
119.(2010,全国卷)请根据以下特征判断此动物属于哪一类群:身体纺锤形,左右侧扁,分头、躯干和尾。胸鳍、腹鳍各一对,正尾型。心脏较小,位置靠前,包括一心房、一心室、动脉球和静脉窦。排泄系统包括一对肾、一对输尿管和膀胱,肾小球数目很少。鳃壁上有泌氯腺。(1分)
&&& &A.海水软骨鱼& &&&&B.海水硬骨鱼& &&&&&C.淡水软骨鱼 &&&&D.淡水硬骨鱼
&& &解析:B 软骨鱼为歪尾型,此鱼正尾是硬骨鱼。又因肾小球数目少,含泌盐腺,可以判断生活在海水中
120.(2010,全国卷)有一类动物具备真体腔,且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前、中、后三分体腔,有兼作生殖导管的发达后肾,海洋生活的种类有与担轮幼虫相似的幼虫期,受精卵辐射卵裂。这类动物属于(1分)
& A.前口动物&& &&&&&&&&&&&&&&&&&&&&&&&&&B.后口动物&& &&&&&&C.原口动物
& D.前口动物和后口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E.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 &解析:E 幼虫似但轮,近似原口,受精卵辐射卵裂,三分体腔,似后口。故选D,无前口动物之说
2010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答案
2010全国中学生物学联赛试题解析
山东省 临沂四中& 夏宗强
第一部分29道题(40分)
(细胞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
1、A 本题比较简单,胆固醇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中,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另与胆汁,性激素等合成有关。绝大多数植物中不含胆固醇
2、D 本题比较简单,钠-钾泵是向细胞内转运2个K+,向细胞外转运3个Na+,书上有详细介绍。
3、B溶酶体的发生,和蛋白质的转运有关知识。分泌蛋白和溶酶体蛋白是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然后由高尔基体形成的有被小泡途径转运至胞外或形成初级溶酶体。主要和线粒体、叶绿体的蛋白质转运区分。
4、D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只有是自由扩散的物质才可以通过无蛋白脂双分子层。本题中二氧化碳、乙醇、尿素都可以自由扩散。而葡萄糖是通过协助扩散(进红细胞)和主动运输完成的,离不开载体。
5、A本题考查组蛋白类型和核小体的组成。组蛋白类型如题干所示5种,其中H2A、H2B、H3、H4是组成核小体核心蛋白,而H1只起连接作用和赋予染色质极性。从核小体图中能明确看出。
6、CDE质子泵又名氢泵,作用不一,存在于植物细胞膜,溶酶体、线粒体,叶绿体、植物液泡中。其中液泡也溶酶体主要是维持一个酸性环境。线粒体叶绿体中质子泵与ATP合成有关。植物细胞膜上质子泵和物质协调运输有关。
7、ABD 和上题有联系。ATP合成需要ADP,有氧呼吸需要O2,而ATP的合成主要是靠H+(此为还原氢)通过膜间隙流入基质中,经细胞色素氧化酶(电子传递链)催化形成。需要膜间隙H+浓度高。
8、ABCD本题较简单,联会配对,交叉互换,DNA复制,可发生多种变异
9、BD& 教材上有详细解析,高中课本上亦有描述
10、ABDE和第5题同考查组蛋白。真核细胞中有染色体就有组蛋白,组蛋白含大量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约占1/4。组蛋白的修饰与染色质结构的变化及基因活性控制的相关性等等。组氨酸和组蛋白只是名字接近,没有任何联系
11、B 人体内嘌呤代谢主要产物是尿酸,蛋白质代谢产物是尿素,此为尿液主要代谢废物。
12、A,本题考查异头物,详看生化
13、D,油酸是不饱和脂肪酸,软脂肪酸和硬脂肪酸都是指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是一种必须脂肪酸名称
14、C 芳香族是含苯环的,苯丙、色、酪都是
15、A本题考查肽键形成,都是α氨基酸,即α氨基与α羧基
17、C 同工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的两种蛋白质,理解上类似同功器官。
18、D 离心要保证的是离心管和液体重量和相等,应该用D方法。
19、BC& 并非所有的酶都有辅基(辅酶),单纯蛋白质组成的酶无辅基。只有立体异构酶能识别立体异构专一性
20、BD 离子交换层析,是根据带电荷的不同分离氨基酸等物质&& 凝胶过滤层析是根据分子大小不同区分,符合题意
&&&& 滤纸过滤式根据液固相态不同区分
&&& 透析是根据分子能否穿过半透膜,小分子和无机盐可以通过,大分子不可,符合题意。
&&&& 离心根据分子量大小,但是不能分离开无机盐
21、B菌包括前三个选项,细菌容易排除,霉菌会引起一些霉菌病,即通俗长毛腐烂。少数放线菌也会对人类构成危害,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
23、C 考查油镜使用,算作实验部分。正确方法是在盖玻片上滴香柏油,将物镜侵入其中。此题容易误选A
24、C 高中选修一内容(微生物内容)
25、B 中选修一内容(微生物内容),高压的目的是提高温度,高温才能灭菌,容易误选A
26、D高中选修一内容(微生物内容),固体培养基的制作。
27、A高中选修一内容(微生物内容),本题试卷上给出了答案
28、BC 嗜热链球菌与人类的关系密切。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混合培养发酵的乳酸饮品能补充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且含有易于吸收的营养素,具有抑制腐败菌、提高消化率、防癌及预防一些传染病等功效,并能为食品提供芳香风味,使食品拥有良好的质地。嗜热链球菌又是近年用微生物法检测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首选菌种之一。C可以明显确定,B可根据题意排除A\D两种有害菌得出
29、ACD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 (N2O)、甲烷(CH4)和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甲烷菌可产甲烷,硝化细菌可产N2O,所有细菌菌可产CO2。
第二部分41题(48分)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脊椎动物学)
30、A,裸子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大(小)孢子母细胞形成大小孢子的时候。产生的第一个结构是孢子。孢子体式描述世代交替的名词。
31、A 新闻内容
32、D& 地钱营养体为配子体,为绿色扁平、叉状分枝叶状体。主要以胞芽杯中的胞芽进行营养繁殖。雌X雄Y
33、C少数蕨类、裸子植物及多数被子植物中的导管以及主要在蕨类、裸子等的管胞,均为死细胞,只是导管具有穿孔板,管胞没有。
34 D、高中课本内容
35、B、高中选修一内容
36、A、促使植物表皮气孔开关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光、K+,CI+ 可溶性糖等物质进入液泡,可以使保卫细胞吸水膨胀,引起气孔开放。ABA(脱落酸)可以引起气孔关闭,因为ABA可以增加保卫细胞Ga2+浓度和基质PH,一方面抑制K+向内运输,一方面促进CI-向外运输。保卫细胞膨压下降,气孔关闭
37、A、利用间断暗期可以抑制短日照植物开花或促进长日照植物开花,其中红光最有效,远红光会破坏间断效应。主要是光敏色素在红光与远红光下相互转化有关。植物生理上有详细介绍
38、D、水稻为单子叶植物,为有限维管束(不能长很粗)且类型为外韧皮部。植物形态
39& BD& 同源即来源相同。玫瑰茎刺来自木质部,茎变态,仙人掌茎上的刺为叶变态。马铃薯为变态茎,甘薯为变态根。菟丝子的吸器为变态根。山楂刺为茎变态。比较可知
40、C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是指子房室中八核胚囊。其中2助细胞,3反足细胞。1卵细胞,2极核细胞。故称八核胚囊。后来2助细胞,3反足细胞退化,1卵细胞,2极核细胞进行双受精。
41、AD& 裸子植物,蕨类,苔藓都具有颈卵器
&&&&&& 双受精时被子植物特有的现象,种子植物包括裸子和被子两种。
被子植物的成熟花粉粒有
被子植物的花萼、花瓣,雄蕊、雌蕊都是叶的变态,为同源器官
42、C 、详见下图
43、裸子植物的胚乳是在受精后,由雌配子体细胞发育而来,为N
被子植物胚乳是在受精后,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为3N
44、B、柏和松是裸子植物,除买麻藤纲外都不具有导管分子,其相应结构为管胞。
45、D、本题考查松树种子成熟时间,松与传粉到受精时间很长,约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一年春到次年夏才完成受精作用)详见精英教案P95
46、D、四个选项中BD为有性孢子。但卵孢子是藻类产生的。子囊孢子为酵母菌产生的有性孢子 。注意和孢子囊孢子区分。芽孢子为酵母菌无性生殖孢子
47、B石细胞是一种后壁细胞,例如梨近核果肉处含有。芦笋中不含,即然含有很多维管束,则为单子叶植物
49、D详见下图。都是无性生殖,产生孢子,孢子变为配子
50、ABD& TTC染色是TTC和活细胞线粒体内的琥珀酸脱氢酶反应,生成红色的甲月赞,用来表示细胞的活力。红墨水则死细胞才染色,即细胞膜无选择通透性时才染色。
51、BCD& 本题难度很大,对应选项具体看植物
52、ACD& 对虾有20对附肢,不包括额剑。其余几项都是
54、C.文昌鱼为闭关式循环,有血窦,血腔的为开管式
55、B 昆虫的发育有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渐变态等)、和半变态。完全变态的幼体叫幼虫。不完全变态的幼虫叫若虫如如蝗虫、等。半变态的幼体叫稚虫,和成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不同,幼体水生,成虫陆生,如蜻蜓(幼体称水虿)
56、C 参照背血管
57、B 由砂囊,前列腺可确定
58、C蚯蚓雌雄同体。从图中3.4亦可看出
59、A\略& 参照课本介绍
60、C& 此心脏为一室两房腔心脏,属于两栖纲。鱼为两腔,爬行四腔
61、D从剖面图明显看出a为右心房,心室只有一个,排出A.B
62、BC见循环图
63、CD见循环图
64、B 根据由胸廓排出两栖类,口腔内有牙齿排出鸟类。头骨每侧两颞窝排除哺乳类
65、C& 个人认为A也选
66、B 参考课本前肾介绍
67、B,依据题意,该激素不能穿过细胞膜,只能通过信号转导系统发挥作用。糖皮质激素是胆固醇类,可以通过细胞膜
68、A、糖尿病有两种类型,本题介绍不清楚。但可选出答案。即胰岛素绝对不足型
69、C、根据5.7可以判断肉食性。食肉目
70、C B型血含B抗原A抗体。可以确定某人不含B抗体,则某人血型为B或AB型,又因其上含有A抗原(与B血清凝集),可以确定其血型为AB型
71、AD草履虫在条件适宜时进行裂殖,条件不适宜时,进行接合生殖。
72、B,从图中可以看出是S型增长,即逻辑蒂斯曲线。K值为800\ML。草履虫不能无限增长可能是营养限制。
73、AC 详见教材。略
74、B& 次级生产量大 食物来源可以是初级生产量,也有可能是第二、三营养级
75、ABCD 详见教材,除此外还有演替顶级的群落以碎屑食物链为主,演替中的以捕食链为主
77、BD& 灯光诱捕法适合具有趋光性的蛾类,红外触发相机照相法一般用于珍稀和濒临灭绝的大型动物。蝴蝶不能触发照相。 样方调查可以调查蝴蝶的幼虫,所以可行。
78、B明显是幼体比例较小,老年比例较大
79、BCD本界因历史发展情况复杂及景观的多样性,因而形成了丰富的动物区系组成,陆栖动物种类之多,冠于其他各界,并拥有众多的特有类群。此动物区系至今仍残留有许多共同的种类,如肺鱼,走禽类及有袋类等。在第三纪时,本界则完全与其他大陆隔离而孤立存在,因而发展形成了特有的动物,如贫齿目、阔鼻猴类及南美有蹄等。至第三纪末,南美和北美的陆地又相连接,两洲动物相互迁移,从北美侵入的有食肉目、长鼻目、奇蹄目、偶蹄目等许多动物,丰富了南美的动物区系。
食虫目适合生活在草丛中。
80、ABC 三个实验分别存在以下竞争
4、&&&&&&& 水分,营养物质竞争&&&&&&&&& 65%
5、&&&&&&& 阳光竞争,&&&&&&&&&&&&&&&&& 47%
6、&&&&&&& 阳光,营养物质竞争&&&&&&&&& 31% 互不干涉理论值为1*65%*47%=30.55%
&对比可知ABC
81、BD 能量减少不是因为储存在个体中。断绝能量输入后,生态系统会慢慢分层次消亡
82、C 本题考查存活曲线的三种类型,较简单
83、D外围食物丰富,但被捕食风险大,从总体看外围更新频率高,更新的年轻蜘蛛可能在成熟后又被捕食。蜘蛛分布在网中央,被捕食概率低,可以生长至成熟。且年轻蜘蛛对事物的要求更迫切。
84、D 三种雄虫采取生殖对策不一样,但均有效,具有交配机会。3种雄虫的平均生殖率没有显著差异。这是长期进化结果,如果存在显著差异,经历长时间进化,决定其大小的基因频率会变的很小,最后导致灭绝。
86、AD 初生的& 由这几个字 题意可知是印记行为,印记行为又属于学习行为
87、ABC 本题可以迁移知识到我们北方的家燕在秋天飞往南方过冬,夏天返回北方这种迁徙行为。A不容易选出。这3种迁飞燕祖先最初在非洲繁殖,后来因为竞争激烈,逐步进化出了迁徙行为来避开繁殖期对食物的竞争。
88、D& 此题容易误选A或C。对于每一种生物来说,繁衍后代是他最大的使命。如果完全不理会雌虫的应答,就失去了交配的机会,他的遗传物质不不会传下去,不可行。C 萤火虫都是雌虫吸引雄虫,且每一种都有固定的发光频率,就是为了吸引的是同种异性前来交配。故不可行
89、ABC 鲜红色乳突,且有毒,为警戒色。乳突作用类似海参内脏,壁虎尾巴,都是为了转移攻击者的注意力,均可再生。 初级防御是指 不管捕食动物是否出现均在起作用,它有助于减少与捕食动物相遇的可能性。初级防御有四种类型,即:穴居、隐蔽、和。
次级防御只有当捕食动物出现之后才起作用,它可增加和捕食动物相遇后的逃脱机会。次级防御有六种类型,即:回撤、逃遁、威吓、假死、转移攻击部位和反击。
90、D& ABC所描述的都是通过争斗来实现的。题意明确说明是一种求偶行为,没有攻击性
91、D&&&&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92、CD& &&首先题意确定了所有性状是可遗传的,且为核遗传。花颜色有五种表型。由此可以推断,可以是一个基因含多个复等位基因。或者是由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决定。该花有五种表型,而一对基因的不完全显性应该是三种表型,可以排除E。
&&&&&&& 假设一:复等位基因决定(多种表示,仅写一种)
&&&&&&& &&&&&&&&HwHw&&&&&&& HwHs&&&& Hwh或 HsHs&&&&&& Hsh&&&&&& hh
&&&&&&& &&&&&&&深红&&&&&&&& 大红&&&&&&&& 粉红&&&&&&&&&& 浅红 &&&&&白色
&&&&&& &&&&&&&&通过深红和白花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可以确定属此类情况
假设二:三对等位基因决定
HWS三对等位基因决定了花的颜色
H-W-S-& H-W-ss& &&& H-wwS-&& hhW-S-&& hhwwss
深红&&&& 大红&&& 粉红&&&&& 浅红&&& 白色
通过深红和白花杂交,后代出现多种形状分离,可以判断是此种情况
93、BD& 此题A说法太绝对,没有考虑基因突变,C选项和D矛盾,且从92题分析可知D对
94、ABD&& Hwh × Hwh&&&&&& &&&&&HsHs × HsHs&&& &&&&&&Hwh × HsHs
&&&&&& 1HwHw &2 &Hw h& 1hh&&&& &&&&&&HsHs&& &&&&&&&&&&&&&&HwHs &&Hsh&&&
&&& 第一种是D&& &&&&&&&&&&&&&&第二种是A&&&&&&& &&&&第三种是B
95、D&& DDhh&&&&& ddHH
&&&&&&& 粉红&&&&& 白色&&&&&&&&&&&&&&& 无色物质---D----粉红------H------深红
&&&&&&&&&& DdHh& 深红&&
后代全部开深红色花,最可能的是基因互补
96、BDE 本题难度特别大,不可能粉红,浅红都是隐性基因,白花呢排除A,只是个别出现白斑排除C。体细胞重组,杂合的粉红、浅红出现形状分离,出现白色斑点,故B也对。结合玉米形状发现转座子可以考虑转座子。
97、E 基因突变概率低,不会出现大量这种斑点的花。基因互补不会产生斑点,而是整花。结合95题可排除BD。考虑转座子
98、B 本题带白斑的粉红色花,只想说明其基因型为HWh& HWh(粉红)×hh(白色)
99、BCE 本题来自97题。难度很大。存在多种可能性,只能排除绝对选项AC
100、B操纵子为原核生物所有
101、ABC& 插入碱基是3的整数倍,也可引起突变。引起转录,翻译不正常(终止等)
102、B 相同的诱导使其可以发生回复突变,最可能的是点突变,例如 T-C,C-T,其他几种突变不易在相同诱导下恢复
103、A紫外线照射容易引起TT(TC)二聚体
104、A& 原核生物主要是在转录水平上调控基因的表达。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范围更大,可以发生在DNA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的修饰、翻译水平和翻译后的修饰等多种不同层次。但是,最主要的调控环节仍然发生在转录水平上。
105、BC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含有RNA作为模板,酶为蛋白质
106、AC& HIV对热敏感。56℃30分失去活性。不加稳定剂病毒-70℃冰冻失去活性,对和去污剂亦敏感,0.2%次氯酸钠0.1%漂白粉,70%乙醇,35%异丙醇、50%乙醚、0.3%H2O20.5%来苏尔处理5′能灭活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有较强抵抗力。
为逆转录病毒,RNA容易变异107、ABC 1、经血液传播:主要包括输血及血制品、注射器针头及针炙、牙科及手术器械等医疗行为,纹身、纹眉、穿耳眼、做双眼皮、刮面等具有损伤性的美容行为。
2、母婴传播:指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在怀孕期、分娩期、哺乳期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的一种方式。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有40%-50%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双阳性的母亲有90%-100%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
3、性接触传播:男女性生活可通过精液、阴道分泌液传播乙肝病毒。
以上为主要传播途径,不可排出通过唾液传播,只是极小可能。本题出题不当
108、AC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不泳动。溶解度最小
109、AC 遗传性疾病都与基因有关,肿瘤的形成与抑癌基因,原癌基因均有关。心血管疾病有很多种,并非都是遗传病
111、B& 略 详见植物学或前面49题112、BCD 由于藻类植物的生殖方式多样,带来生活史的不同,反映在核相交替和世代交替上的不同形式。蓝藻和某些单细胞真核藻类,它们没有有性生殖过程,细胞就不存在核相交替,亦无世代交替现象。大多数真核藻类植物进行有性生殖,会出现核相交替及世代交替现象。在藻类植物中,可以看到世代交替演化的趋势是由配子体世代占优势向孢子体世代占优势发展。 真菌的生活史是从孢子萌发开始,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便萌发形成新的菌丝体,这就是生活史中的无性阶段。真菌在生长后期,开始有性生殖,从菌丝上发生配子囊,产生配子,一般先经过质配形成双核阶段,再经过核配形成双相核的合子。通常合子迅速减数分裂,而回到单倍体的菌丝体时期,在真菌的生活史中,双相核的细胞是一个合子而不是一个营养体,只有核相交替,而没有世代交替现象。
113、A& 蕨类,裸子,被子都是无性孢子体发达。苔藓以前则配子体发达,而孢子植物是蕨类以前的,裸子、被子为种子植物,取交集为蕨类植物,选A
114、C 红豆杉为裸子植物,无真正种皮,裸子植物有大孢子叶发育来的珠托,株领,不具有珠被。
115、C鹦鹉螺是头足纲
116、D 红珊瑚的骨骼和乌贼的骨骼均来自均来自外胚层。涡虫的肠壁来自内胚层
117、A。略
118ABC 最早出现真正循环系统的是环节动物门
119、B 软骨鱼为歪尾型,此鱼正尾是硬骨鱼。又因肾小球数目少,含泌盐腺,可以判断生活在海水中
120、E 幼虫似但轮,近似原口,受精卵辐射卵裂,三分体腔,似后口。故选D,无前口动物之说
校址:广州市荔湾区白鹤洞培真路19号  邮编:510380 电话:
& 广州市真光中学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