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品管理违规加价销售药品如何处罚?

我县重处医疗机构违规加价销售药品行为
发布日期:
访问次数:字号:[
  近日,纪委联合发改局、卫生局对部分医疗机构违规加价销售药品行为进行了处罚,根据前期开展的医疗机构药品价格专项检查时查实的问题,要求医疗机构在规定时间内将违规加价销售药品的违法所得款上缴指定的财政账户,并在全县范围进行了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到位。同时,要求县纠风办会同发改局、卫生局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提出创新管理举措和长效监管机制,切实加强药品价格监管。(纪委)揭秘高价回收药:药贩子加价出售 利润可观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合肥3月21日专电  题:街头高价回收的药去哪儿了?  新华社记者 鲍晓菁 周畅  医院附近、街边、小区门口,常见放着写着“高价收药”的小纸牌。但基本上既见不到收药的人,也看不到来卖药的人。  这生意是怎么做的?药收回去干嘛?回收的药都去哪儿了?安徽省药监和公安配合,近日打掉了多个非法经营药品的犯罪团伙,揭开了药品回收、销售的黑幕。  小纸牌背后藏着大药贩  一块小纸牌,上写“高价收药”四个大字,角落里留一行手机号,这就是药贩子们收药的唯一“装备”。2013年,合肥市药监部门的执法人员发现该市某大型三甲医院附近出现了这样的小牌子。  “牌子在明处,收药的人藏在暗处,人牌分离,来卖药的人打牌子上的电话,收药的人鬼鬼祟祟躲在暗处观察,只有确定卖药的人没有"危险",他们才出来接头。”合肥市药监局稽查处处长石国强说,药贩子的警惕性超出执法人员的想象。  经过一周蹲守跟踪,药监执法人员终于摸清了药贩子的行动路线。  药监人员顺藤摸瓜,一直追查到淠河路凤凰城一小区的单元房里,看到满屋子堆满的药品“惊呆了”。经过清点统计,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里,存放了280多种药品,其中一间卧房全部堆满,客厅和另一间卧室里也有大量药品,“随便打开房间里任何橱柜、抽屉,都被药盒子塞满。”  屋子里的人看到执法人员,其中一人仓皇出逃,另一人立即将电脑格式化,还有人偷偷藏起价值不菲的人血白蛋白,与药监人员周旋。  “当事人刘某既不能说明这些药品的来源,又不能提供有效的药品经营资质。我们现场检查发现,同一种药有多个批次,有些药盒子上还贴着医院的处方签,还有一种印度生产的伊马替尼胶囊是假药。我们认定这就是一个非法回收药品的大窝点。”石国强说。  药监人员还在这个窝点搜到了一份通讯录,上面记录了涉嫌非法经营药品人员的相关信息,这些人员已构成遍及全国多个省市非法经营药品的购销网络。  “大老板”建收购销售网络  日,上海警方传来线索:合肥人史某以购买弹簧等物品为名,多次通过物流从上海男子赵某处购买药品,这些药都是回收药。而史某背后真正的买主是李某。  合肥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四大队副大队长杨怀光介绍,嫌疑人李某在合肥租了一个门面做药品生意,但他并没有取得药品经营资质。合肥警方从李某的资金、物流和相关人员入手,通过三个多月深入调查,发现许多在街头“高价收药”的药贩子将收来的药汇集到李某这里。  “李某是合肥市地下药品交易的"大老板",是药品回收、销售网络的核心。”杨怀光说,“他与其他非法经营药品者有着频繁的业务往来,这些经营者省内省外有20多个,已经构成了回收药品进行地下销售的网络,他们甚至会根据各地药品紧俏程度等行情跨区域调货销售。”  警方从李某的银行往来账户上发现,仅从2012年初至2013年4月份,李某非法经营药品的资金交易量就高达2000多万元。现场查扣的药品价值仅1万多元,其余均已销售。  “偏远的零售药店、乡镇诊所医院,甚至还有正规的民营医院都购进过李某回收的药品。”杨怀光说,“李某采取多种销售方式掩人耳目,如通过物流快递等发货,他还贿赂了淮南一家民营医院药剂科的相关负责人,将数百万元的回收药销进了医院药房。”  回收药难禁绝:卖药能套现,回收利润大  都是谁在卖药?据执法人员了解,一是市民处理自己没吃完的药;二是有医保的人开出药后卖给药贩子套现;三是医药公司内部人员通过非法手段从药店里弄出药来,便宜卖给药贩子获利。  而所谓“高价收药”的“最高价”也只是药品原价的六折以下,如果药品已经过期或即将到期,价格很可能只有原价的三分之一以下。不法分子回收这些药品后再加价出售,利润非常可观。  而销售这些回收药的一般都是偏远或农村地区小诊所、小药店,很多基层老百姓只要觉得药比正规医院药店便宜就行,不会关注药品的保质期,让“回收药”有了市场。  “这些回收来的药品都有安全隐患。”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孙斌园说,药品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商品,其生产、储存、运输、销售都有着严格规定,因此国家实行了药品经营许可制度。这些回收药品保质期无法保证,储存上也存在问题,一旦用于临床治疗,疗效没有保证,还可能带来危险。  执法部门建议,要从源头上打击非法经营药品,要多部门联动,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监管,公安部门要积极作为,形成长期打击的合力,不能让非法经营药品者做大;其次要建立药品回收制度,让普通居民吃剩的药有适当的回收渠道;卫生监督部门也应该针对医疗机构使用药品加强监管,让回收药无所遁形。
(责任编辑:UN644)
原标题:新华调查:街头高价回收的药去哪儿了?
刑事申诉是周正龙的合法权利。[]
数字之道:
新闻当事人:
主演:唐嫣/李易峰/舒畅/陈伟霆/黄明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谷智鑫/王珂/黑子/张立/冯玉玺
主演:詹妮弗?劳伦斯/乔什?哈切森
主演:周迅/黄晓明/谢依霖/隋棠
刘欢爱飙泪羽泉引公愤
最强山寨李钟硕闪瞎眼
何洁揭红毯摔跤糗事
渣男家人登门索要分手费
张庭畅谈试管受孕经历
张晓龙美容大揭密
奇幻执念师触摸未来
一路惊喜互秀激情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社区热帖推荐
路人为其穿衣遮羞……[]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根据相关信息解决下列问题:某药品经销商将甲、乙两种药品分别以每盒8元和5元的价格销售给医院,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对甲种药品每盒加价15%、对乙种药品每盒加价10%后零售给患者,实际进药时,这两种药品均以_百度作业帮
根据相关信息解决下列问题:某药品经销商将甲、乙两种药品分别以每盒8元和5元的价格销售给医院,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对甲种药品每盒加价15%、对乙种药品每盒加价10%后零售给患者,实际进药时,这两种药品均以每10盒为1箱进行包装.近期该医院准备从经销商处购进甲、乙两种药品共100箱,其中乙种药品不少于40箱,销售这批药品的总利润不低于900元.若要满足上述要求,则甲种药品至少要几箱?进购时有几种方案?
(1)设甲种药品的出厂价格为每盒x元,乙种药品的出厂价格为每盒y元.则根据题意列方程组得:x+y=6.65x-2.2+6y=33.8 解得:x=3.6 y=3 ∴5×3.6-2.2=18-2.2=15.8(元) 6×3=18(元),答:降价前甲、乙两种药品每盒的零售价格分别是15.8元和18元;(2)设购进甲药品z箱(z为非负整数),购进乙药品(100-z)箱.则根据题意列不等式组得:8×15%×10z+5×10%×10(100-z)≥900100-z≥40解得:400/7≤z≤60则z可取:58,59,60,此时100-z的值分别是:42,41,40;有3种方案供选择:第一种方案,甲药品购买58箱,乙药品购买42箱;第二种方案,甲药品购买59箱,乙药品购买41箱;第三种方案,甲药品购买60箱,乙药品购买40箱.
甲药:58、59、60乙药:42、41、40
(2)设购进甲药品z箱(z为非负整数),购进乙药品(100-z)箱.则根据题意列不等式组得:
8×15%×10z+5×10%×10(100-z)≥900
100-z≥40解得:400/7≤z≤60则z可取:58,59,60,此时100-z的值分别是:42,41,40;有3种方案供选择:第一种方案,甲药品购买58箱,乙药品购买42箱...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广西侦破特大违法销售美容药品和医疗器械案发布时间: 19:34:17【】【字号&&】【】
法制网记者 莫小松
一则看似普通的美容药品投诉举报,经过广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公安部门联合侦办,步步行进、抽丝剥茧,竟牵出一单涉及全国26个省(区、市)100多个地市、违法销售注射用美容类假冒药品和未经批准生产注册第三类医疗器械(即植入人体的最高级别)的大案,涉案价值达2000余万元。8月19~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稽查局有关人员奔赴桂林,对桂林市美容市场进行专项检查。
一则举报牵出网络违规销售
8月20日下午近6时,桂林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稽查科的几名执法人员会同桂林市经侦支队的警员,来到桂林市中山路上一家美容美体经营店,执法人员对该店使用的美容产品进行了检查,不过未发现用于医学美容上的“瘦脸针”、“美白针”之类的产品。
桂林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稽查科科长任忠告诉记者,一段时间以来,他们对桂林市美容美体经营店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重点是在医学美容范畴内使用的A型肉毒毒素(即瘦脸针)、玻尿酸(常用于医学美容中的填充物)等产品,而此次专项检查的原因则起于一单假冒美容产品案。
事情要回溯到今年3月的一天。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接到了国家局转来的一则举报,内容是美国一家医药公司举报桂林一家名叫“鸿怡商店”的网站非法销售多种A型肉毒毒素产品。这则简单的举报内容,因为涉及目前较复杂的网络销售非法药品而引起了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的重视,要求桂林市局着手调查。
桂林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稽查科根据举报的网址进入了“鸿怡商店”,发现该网站由“桂林市鸿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怡公司)创建,该公司自称是“全国最大的整形美容网站”,网页上列出的产品琳琅满目:胶原蛋白、波尔多骨粉、纯波尿酸、台湾大S美白针……价钱从几十元到数万元。这些产品,很多都是用于医疗美容的。
执法人员立即对该网站及其罗列的产品在国家局的相关数据库进行搜索,结果发现,该网站并未获得销售药品资格,其销售的很多产品也为未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批和注册的医疗器械和药品。
这应该是一个涉嫌非法销售假冒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网站,执法人员作出了初步判断。
一网站牵出全国多地非法点
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查案并不容易。食品药品监督执法人员想找该网站在桂林的具体地址,可咨询了桂林工信局等几个部门后,执法人员并没有找到该网站的相关信息资料。于是桂林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找到桂林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合作侦办这起案件。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曾想获取一些嫌疑产品,以便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检验,于是通过网络与该网站销售人员联系,想购买一些产品,提出自行前往交易,但遭到了对方拒绝。经公安部门调查发现,该公司位于桂林明珠大厦,于是轮流派员在该公司所在的大厦蹲守,摸清了该公司的发货仓库,发现该公司主要是通过网络联系、快递发货、银行转账汇款(网络支付)等方式向全国进行产品销售,且在全国拥有庞大固定客户群体,产品销售数量巨大。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调查,5月22日,20多名公安人员以及食品药品监督执法人员联合对该公司所在地及仓库进行了突击检查,现场查扣了该公司所有网络运营使用的电脑等办公设备,并由公安人员将现场10多名工作人员带回作进一步调查。而在该公司仓库,警员和食品药品监督执法人员发现了大量包装未完成及未曾包装的玻尿酸、瘦脸针、美白针等“药品”和相关医疗器械。
经公安部门审查,发现涉案产品及销售范围涉及天津、兰州、上海、广州等地。7月,桂林市公安部门将案情上报公安部,由公安部向全国涉案地公安部门发起专案群集,7月25日,涉案各地公安机关通过群集战役破获了这起利用互联网贩卖非法美容注射针剂和医疗器械大案,抓获包括桂林市鸿怡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犯罪嫌疑人陈某在内的69名犯罪嫌疑人,查获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玻尿酸等假药、器械2000余支,涉案价值达2000余万元。
正规美容机构也用涉案产品
8月20日,记者随办案人员来到鸿怡公司,该公司位于一栋普通的居民楼的民房内,此刻早已人去楼空。据悉,鸿怡公司在网上销售的渠道至少有4个,分别是鸿怡整形美容网、鸿怡整形美容论坛、鸿怡整形美容网商店和淘宝商店。记者登录“鸿怡整形美容网商店”,还能看到网站的信息。网站将产品分为溶脂类、全身美白、填充类等类别,声称产品来自美、德、法、韩、日、瑞典等国。网站还声称“品牌厂家货源”,“参与生产流程的严格质量监督”等等。
在桂林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的仓库记者看到,扣压的“药品”有“欧特兰玻尿酸”、“正品瑞蓝2号玻尿酸”等。一些被标为高仿瑞蓝2号的玻尿酸,还被贴上了防伪标签。其他产品还包括德国303局部溶脂、诺兰美植物刀(全身溶脂针)、瑞士大S美白针、意大利大S美白一号等等。除了这些有标识的产品,还有一些没有任何标识的光身产品,以及多种还没有贴上的商标、标签等。办案人员告诉记者,在查扣这些产品时,一些按要求需要冷藏的“药品”却未冷藏,一些本应是真空包装的“药品”里面还有气泡,“一看就知道不对头”。
在审讯中,犯罪嫌疑人陈某称,这些产品都是从山东曲阜、北京、浙江、广东等地一些没有生产、销售产品资质的个人和厂家低价购进各种美容产品,经过简单的包装,在网上加价15%左右销售给一些美容院、整形医院等。目前,位于北京的两家公司已被北京警方查获,山东曲阜的一家生物制品厂负责人也已自首。而记者从办案人员提供的一些资料看,这些产品已经流入到全国各地美容机构,其中不乏正规医疗机构,北京、大连、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是鸿怡公司产品的主要销售地,广西部分地区的一些美容机构也有可能从该公司购进了产品。
网购药品须看网站资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鸿怡公司的销售记录显示,该公司从2011年7月开始在网上销售美容商品,涉案金额高达400多万元。而据陈某估算,该公司这两年的销售额900余万元,但这只是按照实际销售额,如果按照市场价计算,金额将高得令人难以想象。像“KS018 A3生物素”,鸿怡公司的批发价为40元,市场价则高达3000元,相差70多倍;一种标注德国原装进口的产品该公司批发价为2500元/盒,市场价则高达6.8万元/盒。桂林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凌霄告诉记者,注射玻尿酸、美白针、胶原蛋白、瘦脸针(A类肉毒毒素)都是注射美容的项目,由于创伤较小,受到了爱美者的追捧,同时也为非法注射的美容服务提供了温床。这也导致非法美容注射毁容事故急剧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90%出了问题的注射美容,都来自于使用了非法渠道购进的药品或器械。
网购的价格与市场价之间的巨额差价,是消费者对网购趋之若骛的一大原因,但由于网络是虚拟空间,网站的资质、产品的可靠性如何把握?
据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稽查局副局长杨恒葆介绍,在药品网络销售方面,目前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审批有销售药品资质的网站有68家,只允许网上销售非处方药品;而正规厂家生产的药品,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的官方网站,利用产品上的批准文号、厂家等信息查询其真伪。由于面临着取证难、涉及部门多等问题,目前,网站违法销售药品依然是查处的一大难题。此次事件,相同的举报内容国家局也转到了其他涉案省、市,广西率先成功侦破这一单网络非法销售药品大案,为以后面对类似的情况处理积累了经验,得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肯定。
&&&&欢迎注册法制网用户并发表评论,评论仅代表个人观
点,并不代表本网证实或赞成其观点。
查看更多评论&当前位置: >
揭开医药费中的“秘密”――孝感市审计局查处某医院违规收费370余万元审计纪实
来源:孝感市审计局网站 作者:农业科 发布时间: 点击:
&看个病真是贵&,这是很多走出医院大门后的患者发出的无奈感叹。看病问题关乎社会和谐和民众福祉,而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却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的非议,医疗费用过高既加重了群众看病负担,也成为很多医患纠纷的源头。近期发生&葛兰素史克行贿门&事件让看病贵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热议。那么医药费为什么贵?今年6月,孝感市审计局带着人民群众的疑问对市直某医院医疗收费政策执行等情况进行了审计,通过近2个月时间的审计,逐渐揭开某医院隐藏在医疗收费中的&秘密&。
&&& 今年上半年,还在外地执行交叉审计任务的孝感市审计局某审计组突然接到新的任务,省审计厅将组织全省部分审计机关开展医院审计,这项任务由该审计组的同志们承担。审计组接到任务指示后,一边抓紧完成交叉审计任务,一边开始了新审计任务的准备工作。医院审计是个非常繁重复杂的审计项目,涉及医院药价、医疗服务收费等政策法规非常之多,政策性非常强;医疗业务专业性强,审计人员也都是&看病疗伤&方面的&门外汉&;而且一个普通医院年收费动辄几千万,业务量十分巨大。面对这么一个既大又难的项目,审计人员不敢掉以轻心,在抓紧相关业务学习的同时也开展了审前调查。审计组在网上下载了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各类医疗收费法规政策等,结合省厅审计工作方案开展了审前学习。在局机关借阅了以前年度对市直各医疗机构的审计档案,增强对这次审计的感性认识。6月初,审计对象确定为孝感市直某专科医院,该市审计局迅速制发了审计通知书,开展了对该医院医疗收费政策执行及财务管理等情况的审计。
&&& 正式进点前,审计人员对医院进行了详细地调查了解。一方面到医院拷贝了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导入到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软件中进行分析;同时通过被审计单位提交的自查报告和填报的各类调查表格,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业务流程和内控制度等情况进行了了解。根据初步掌握的有关情况和结合省厅审计工作方案的要求,审计人员制定了详细的审计实施方案。在前期的审计了解中,审计人员发现医院财务制度健全,往年对该院的财务审计也未发现重大问题和漏洞,审计组决定在审计中结合财务管理情况,重点审计医院的医疗收费情况。据审计组了解,在这次审计前,纪检监察部门和物价部门先后到该院对2012年收费情况进行过详细地检查,也就是说医院已经被两把&梳子&细梳过了,审计如果不能成为更细更密的&篦子&,可能这次审计最终查不出任何问题而空忙活一场。对此,审计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沉重的压力。 该院由于地处闹市区,占地有限,办公业务用房十分紧张,只得租用了几间旧民房作为院后勤科室办公场所,于是审计人员也在这里临时&落窝&开始了现场审计。进点审计时,正是盛夏时节,又遇上了全国范围的极端高温天气。审计组有位同志不光自己在生病打针,家人也在住院无人照顾;组里另两位同志正在联系小孩入园入学事宜;为完成好此次审计任务,大家都把私事托付给家人,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 通过对财务管理情况的审计,审计人员了解到该院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两大块,一块是药品(医用材料)销售,另一块是医疗服务。如今大多数医院仍存在以药养医问题,审计人员分析认为该院同样会存在这种问题,因此将药品销售违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进行审计。药品销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违规加价问题,即医院不是按国家规定的药品加价率在药品进价的基础上加成销售,而是违规多收了患者的药费。从财务账上分析应证了这一点,审计人员通过计算该院当年药品出库应加价金额,与医院当年药品销售收入对比,发现销售收入比应加价金额多卖了近300万元。虽然如此顺利地查出了该院确实违规加价行为,但对严谨的审计工作来说,并不能以此作为证据证实该院违规加价销售药品近300万元。因为当年出库的药品不一定在当年全部销售,当年销售的药品也可能有上年留存药品。要查证当年销售药品违规加价的准确金额,只有将该院百万条药品销售记录,每一条记录都要找到其进价和实际销售价,计算出规定应销售价格进行对比,才能精确地查出药品违规销售金额。如果人工来查找和计算,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可能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只能借助计算机开展审计。审计人员将采集医院业务系统的数据库备份数据导入审计现场实施系统中。该院业务数据量非常大,几乎装满了一个8G的移动U盘,数据结构也异常复杂,有基础信息模块、门诊医疗模块、住院医疗模块等10余个模块200多张数据表。审计人员根据医院的业务情况利用审计软件生成了数个中间表,一边开展财务审计,一边开展对医院业务情况的审计。
揭开&秘密&
&&& 在审计分析和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审计人员着重分析了医院数据中的药品加价情况。根据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价政策有关规定,政府定价药品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和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价率(额)双重控制,即既不得突破规定的最高零售价格,也不得突破规定的加价率(额)。而加价率控制在实际购进价的15%以内,或者实际购进价500元及以上的药品的最高加价75元。因此,审计人员运用审计软件审核医院销售的药品是否存在超限额加价问题。在浏览了医院业务系统中的药品加价率设置后,审计人员发现医院对所有药品均按15%设置的加价率,即便是实际购进单价超过500元的药品也是按同样的加价率加价。同时,在测试医院门诊、住院部的药品销售数据时也发现许多药品并不是按实际购进价加价销售给患者的,而是按招标价作为加价基础。据审计人员了解,许多药品供应商为了维系与医院的长期供销关系,给医院的实际购进价一般要在招标价的基础上另外打些折扣,尤其是新特药折扣可能低至5、6折,所以在这一块就存在很大的空间和猫腻。运用审计软件,审计人员在剔除医院15%的合法利润空间后,对药品的实际进价与卖价比对,发现医院销售药品超标准违规加价获利290万元。查出违规加价的同时,在对药品销售数据尤其是住院病人治疗数据浏览时发现,一些病人只住了几天院却用了十几瓶同类药。审计人员分析应该是医院有意多计了病人用药量,或者是将整瓶(支、盒)拆分销售的药品仍按整瓶(支、盒)价格销售给患者。为了揭示这一问题,审计人员统计了每种药品的药库年出库数量加上头一年的药房结存量,再扣除下一年的药房结存量后,与医药全年该药的用药数量进行对比。经过对比,发现部分常用药的实际用药量与出库量差额非常明细,金额达到10万余元。说明医院通过多计用药数量向病人多收取了10万余元。
在对医用材料的审计中,审计人员也发现了与药品销售同样的违规加价问题。医院的医用材料一部分是可以销售给患者单独收取费用的,这部分材料跟药品一样同样政策上有加价率限制,不同的购进价格区间有3%、5%和8%的3种加价率,而医院业务系统软件设置却是对所有医院材料均按8%进行加价销售;同时还有一部分材料应含在医疗服务中打包收费不应加价另行收费的,医院也同样加价单独收费,比如打印纸、口罩、棉签、手术衣、手术剪钳等等。经审计,医院违规收取了医用材料费14万余元。 发现药品和医用材料违规问题后,对医疗服务收费的审计就成为审计人员的下一步目标。医疗服务覆盖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挂号、医疗诊查、床位、护理、各类检查、手术等等,收费种类更是纷繁复杂,医疗服务收费必须由物价部门批准才能收取。审计人员通过学习审计方案和分析医院业务数据后认为,医疗服务收费可能存在未经批准擅自收费、多计服务数量重复收费和把本应打包在一起的服务分解开来多收费用等问题。因此,审计人员向医院要取了物价部门批准的本市医疗服务项目指导价格,并对指导价格进行认真地学习。医疗服务价格中的违规不象药品和医用材料的违规有相对共同的属性,医院业务数据中服务项目也不是按物价部门批准的项目指导价格中的服务代码设置,难以在审计软件中统一查找和比对,这就给审计人员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审计组的同志只得每天用记忆和肉眼在数百万条数据中,边浏览边凭职业敏感来查找问题,找出一条问题数据后立即编写查询语言运用审计软件在整个业务数据中查找同类型的问题。经过多天艰难细致地查找,审计人员发现医院未经批准自立了陪护费、治疗费、训练费、检查费等项目收费20余万元;在收取了一、二级护理费后又重复收取一般护理费、多计病人住院天数多收床位费10余万元;超规定标准收取了婴儿暖箱费、导尿费10余万元;分解本应打包收费的项目违规收取新生儿沐浴、建立健康档案、健康咨询等费用8万余元。
至此,审计人员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在2个月的审计期间里,审计组审计资金量9000余万元,查询数据300万条,查出医院通过各种手段违规收费370余万元。同时,通过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审计发现了该医院业务信息系统中药品、医用材料加价率设置不合规问题,并且在财务审计中发现了某医用材料供应商长期大额开具虚假发票、某银行向该医院违规收取咨询费等问题。对于审计如此严谨细致查出的上述问题,医院不得不全部予以认可。因此,审计机关对医院违规行为依法进行了处理;对财务审计中存在的其他单位的问题进行处理及移送公安机关侦办。这次审计中,审计人员不仅较好地完成了医院审计任务,也带着人民群众的疑问揭开了药费为什么贵中间的&秘密&,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李磊)
孝感市审计局 版权所有投稿信箱:tg@ , 电话: , 鄂ICP备号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院药品管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