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5混凝土配合比试伴配合比

混凝土机械行业领导者!
试论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核心提示:摘要:沥青路面凭借诸多优势,在道路路面应用中越来越广,这给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影响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是配合比的设计。本文对沥青混 摘要:沥青路面凭借诸多优势,在道路路面应用中越来越广,这给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影响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是配合比的设计。本文对沥青配合比设计的四个阶段作一讨论,确保生产出合格的沥青商品混凝土。 关键词:沥青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马歇尔试验
随着我国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沥青商品混凝土路面以其施工快捷、行车舒适性、安全性比其他路面好、维修方便、维修时间短等优势得以广泛应用。但是有的沥青商品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与使用周期并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目标。其中设计方面的原因也有不少,本文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作一探讨。 1 沥青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阶段 设计配合比阶段;目标配合比阶段;生产配合比阶段;配合比检验阶段。 2 设计配合比阶段 设计配合比由设计单位进行。 2.1 设计配合比的类型
(1)(C型)粗型密级配;
(2)(F型)细型密级配;
(3)(SMA型)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
(4)(OGFC型)开级配排水式磨耗层混合料;
(5)(ATB型)密级配沥青碎石;
(6)(AM型)半开级配沥青碎石;
(7)(ATPB型)开级配沥青碎石。 2.2 设计配合比类型选用的原则
(1)对夏季温度高,且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多的路段,宜采用(AC―C型)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并取较高的设计空隙率。
(2)对冬季温度低,且低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或者重载交通较少的路段,宜采用(AC―F型)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并取较低的设计空隙率。
(3)为确保高温抗车辙能力,同时兼顾低温抗裂性能的需要,配合比设计时,宜适当减少公称最大粒径附近的粗集料用量,减少0.6mm以下部分细料的用量,使中等粒径集料较多,形成S型级配曲线,并取中等或偏高的设计空隙率。
(4)确定各层的沥青混合料类型时,应考虑不同层位的功能需要,经组合设计的沥青路面能满足耐久、稳定、密水、抗滑的要求。
(5)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应比规范级配范围窄,其中4.75mm和2.36mm通过率的上下限值宜小于l2%。
(6)应充分考虑施工性能,选择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容易摊铺和压实,避免造成严重的离析。
(7)我国现行规范规定,沥青各层的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至下逐层增大,并应与压实的层厚相匹配。对密级配沥青?昆凝土混合料,沥青层的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对SMA、OGFC等沥青商品混凝土混合料,沥青层的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2.5倍,以减少离析,便于压实。 3 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目标配合比由施工单位进行。 3.1 目的 目标配合比为沥青拌和站提供材料规格、堆料布置、拌和机冷料仓的数量、各冷料仓供料的给料比例、进料速度提供依据,并供沥青商品混凝土试拌使用。冷料仓的数量应满足配合比需要,通常不宜少于5~6个。并具有添加纤维、消石灰等外掺剂的设备。 3.2 原材料的选择
(1)沥青的选择
沥青是沥青商品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之一,是决定沥青混合料质量的主要因素。
(2)粗集料的选择
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2.36mm的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和矿渣等。粗集料在沥青商品混凝土面层中的作用是通过颗粒间的嵌锁作用提供稳定性,通过其摩擦作用抵抗位移。
(3)细集料的选择
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2.36mm的天然砂、人工砂、机制砂、石屑等,细集料在沥青混合料中增加颗粒间嵌锁作用,减少粗集料间的孔隙,从而增加混合料的稳定性。
(4)填料的选择
填料是指粒径小于0.075mm的石灰岩磨细的矿粉、、消石灰、粉煤灰等,选择填料时一定要考虑能否满足亲水性和细度要求,能否改善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 3.3 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
(1)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
(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及要求应符合规范中表5.3.3.1~表5.3.3.4。 3.4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密级配沥青商品混凝土为例)
(1)根据设计级配类型,初定目标配合比范围。
(2)在初定目标配合比范围内选用3种粗细不同的矿料级配;注意0.3~0.6mm的量不能过多,避免级配曲线在0.3~0.6mm范围内出现“驼峰”。
(3)根据经验选取适当的沥青用量,制作3组级配的马歇尔试件,测定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VMA),从中优选1组满足或接近设计配合比的级配作为目标配合比的级配。 3.5 马歇尔试验
(1)采用选中的目标配合比级配,以预估的油石比为中值,按0.5%为间隔,初定5组沥青用量,每组沥青用量制作5―7个马歇尔试件,试件的制作温度应符合表B.5.2要求。
(2)计算各种密度
计算矿料混合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γsa,见计算式B.5.3;
计算矿料混合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γsb见计算式B.5.4;
预估沥青混合料的适宜的油石比Pa或沥青用量Pb,见计算式B.5.5.1、式B.5.5.2;
确定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γse,见计算式B.5.6.1。
(3)测定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采用表干法,吸水率大于2%时采用腊封法)、吸水率,取平均值。
(4)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采用真空法实测。
(5)计算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有效沥青的饱和度(VFA),取1位小数。
(6)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马歇尔稳定度、流值。
(7)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①绘制油石比与马歇尔试验结果关系图
以油石比或沥青用量为横坐标,以马歇尔试验的各项指标为纵坐标,将试验结果点人图中,连成圆滑曲线。形成7条关系曲线,并根据每条关系曲线确定一个最佳的沥青用量a值。
②绘制毛体积密度与油石比关系曲线,选毛体积密度最大值对应的沥青用量为a1。
③绘制稳定度与油石比关系曲线,选稳定度最大值对应的沥青用量为a2。
④绘制VV空隙率与油石比关系曲线,选设计空隙率或试验空隙率中值对应的沥青用量为a3。
⑤绘制流值与油石比关系曲线。
⑥绘制VMA矿料间隙率与油石比关系曲线。
⑦绘制VFA沥青饱和度与油石比关系曲线,选VFA沥青饱和度中值对应的沥青用量为a4。
⑧计算沥青用量平均值OAC1,
OAC1=a1+a2+a3+a4/4
⑨查各种关系图,找到符合技术要求的沥青用量最大值OAC最大和沥青用量最小值0AC最小别并计算沥青用量中值OAC2。
OAC2=(OAC最大+OAC最小)/2
⑩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一般情况下取OAC1及OAC2的中值为沥青混合料计算的最佳沥青用量。
OAC=(OACl+OAC2)/2
反查马歇尔试验各项结果与油石比关系曲线得出的各项指标,检验是否满足马歇尔技术标准要求。完成目标配合比设计,提交材料品种、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4 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
配合比由施工单位进行。 4.1 目的
目标配合比确定以后,要根据实际施工中所采用的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进行生产配合设计。生产配合比是按规定方法取样测试各热料仓的材料级配,确定各热料仓的配合比,供间歇式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同时选择适宜的筛孔尺寸和安装角度,尽量使各热料仓的供料大体平衡。
4.2 方法与步骤
(1)沥青混合料试拌
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OAC和OAC±0.3%等3个沥青用量进行试拌,从拌和机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由此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结果的差值不宜大于±0.2%,矿料合成级配中,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及公称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率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这个配合比就是生产配合比。
(2)试铺试验段
按生产配合比进行试铺试验路,长度一般情况下100~200m。
(3)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同时从路上钻取芯样测定空隙率的大小,不符合设计空隙率时,再调整生产配合比。
(4)连续式拌和机可省略生产配合比设计步骤,可直接按目标配合比进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 5 生产配合比检验阶段
生产配合比验证由施工单位进行。 5.1 目的
生产配合比的验证是通过实际沥青商品混凝土路面施工对预期结果的验证,也是从感性的角度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评估,同时也是对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方案的检验,检验其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工艺等的可行性和设备的匹配情况。 5.2 生产配合比检验的范围
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密级配沥青商品混凝土进行生产配合比检验。需要进行各种试验性能的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必须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5.3 检验的项目
(1)动稳定度检验
必须进行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应符合规范表5.3.4.1要求。
(2)水稳定性检验
必须进行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残留稳定度及残留强度比应符合规范表5.3.4.2的要求。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在混合料中加入消石灰、水泥、饱和石灰水、抗剥落剂等措施,也可将使用的普通沥青改为改性沥青,重新进行试验。
(3)低温弯曲试验
宜对公称最大粒径≤19mm的沥青混合料在温度一10℃、加载速率50mm/min的条件下进行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应符合规范表5.3.4.3要求。
(4)渗水试验
宜利用轮碾机成型的车辙试件进行渗水试验,渗水系数应符合规范表5.3.3.4要求。 6 结论
总之,沥青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我们只有不断努力优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严格控制设计的各个环节,才能得出可靠的配合比,才能生产出合格的沥青商品混凝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为公路工程更好的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邵艳梅;关于沥青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17期 [2] 叶彬; 沥青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技术的探讨[J];安徽建筑;2010年02期
微信“扫一扫”资讯全知晓<a href="/search/UserCenter/examCenter/examlist.asp?ks=197考试应用
<a href="/search/UserCenter/examCenter/examlist.asp?ks=197我的模考:<a href="/search/UserCenter/examCenter/examlist.asp?ks=197<a href="/search/UserCenter/examCenter/examlist.asp?ks=197模拟考场<a href="/search/UserCenter/chapterExercise/chapterExercise.asp?classID=197<a href="/search/UserCenter/chapterExercise/chapterExercise.asp?classID=197章节练习
<a href="/search/UserCenter/free.asp?classID=197我的课堂:<a href="/search/UserCenter/free.asp?classID=197<a href="/search/UserCenter/free.asp?classID=197高清课程免费体验<a href="/search/UserCenter/wenda/wenda.asp?ClassID=197<a href="/search/UserCenter/wenda/wenda.asp?ClassID=197你问我答
您现在的位置: &&&&&&&&&&&&&&&文章内容
快捷导航:
混泥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
来源:考试大&&日&&&【考试大,有你,也有我!】
本文主要讲述混泥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初步计算配合比计算步骤、基准配合比和试验室配合比的确定以及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体积法(又称绝对体积法);二是重量法(又称假定表观密度法),基本原理如下:   1.体积法基本原理。体积法的基本原理为混凝土的总体积等于砂子、石子、水、水泥体积及混凝土中所含的少量空气体积之总和。若以Vh、Vc、Vw、Vs、Vg、Vk分别表示混凝土、水泥、水、砂、石子、空气的体积,则有:   (4-32)   若以C0、W0、S0、G0分别表示1m3混凝土中水泥、水、砂、石子的用量(kg),以、、、分别表示水、水泥的密度和砂、石子的表观密度(g/cm3),10表示混凝土中空气体积,则上式可改为:   (4-33)   式中,为混凝土含气量百分率(%),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可取=1。   2.重量法基本原理。重量法基本原理为混凝土的总重量等于各组成材料重量之和。当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和三项基本参数确定后,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即1m3混凝土的重量)接近某一定值。若预先能假定出混凝土表观密度,则有:   (4-34)   式中为1m3为混凝土的重量(kg),即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可根据原材料、和易性、强度等级等信息在kg/m3之间选用。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砂、石料用量指的是干燥状态下的重量。水工、港工、交通系统常采用饱和面干状态下的重量。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为:首先根据原始技术资料计算“初步计算配合比”;然后经试配调整获得满足和易性要求的“基准配合比”;再经强度和耐久性检验定出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要求和经济合理的“试验室配合比”;最后根据施工现场砂、石料的含水率换算成“施工配合比”。   (一)初步计算配合比计算步骤   1.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   (4-35)   2.根据配制强度和耐久性要求计算水灰比(W/C)。   (1)根据强度要求计算水灰比。   由式:,则有:   (2)根据耐久性要求查表4-18,得最大水灰比限值。   (3)比较强度要求水灰比和耐久性要求水灰比,取两者中的最小值。   3.根据施工要求的坍落度和骨料品种、粒径、由表4-12选取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W0)。   4.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C0)。   (1)计算水泥用量:   (2)查表4-18,复核是否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小水泥用量,取两者中的较大值。   5.确定合理砂率(Sp)。   (1)可根据骨料品种、粒径及W/C查表4-13选取。实际选用时可采用内插法,并根据附加说明进行修正。   (2)在有条件时,可通过试验确定最优砂率。   6.计算砂、石用量(S0、G0),并确定初步计算配合比。   (1)重量法:   (4-36)   (2)体积法:   (4-37)   (3)配合比的表达方式:   ①根据上述方法求得的C0、W0、S0、G0,直接以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的用量(kg)表示。   ②根据各材料用量间的比例关系表示:C0:S0:G0=1:S0/C0:G0/C0,再加上W/C值。   (二)基准配合比和试验室配合比的确定   初步计算配合比是根据经验公式和经验图表估算而得,因此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必经通过试拌验证。当不符合设计要求时,需通过调整使和易性满足施工要求,使W/C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1.和易性调整――确定基准配合比。根据初步计算配合比配成混凝土拌合物,先测定混凝土坍落度,同时观察粘聚性和保水性。如不符合要求,按下列原则进行调整:   (1)当坍落度小于设计要求时,可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用水量和相应的水泥用量(水泥浆)。   (2)当坍落度大于设计要求时,可在保持砂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砂、石用量(相当于减少水泥浆用量)。   (3)当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时(通常是砂率不足),可适当增加砂用量,即增大砂率。   (4)当拌合物显得砂浆量过多时,可单独加入适量石子,即降低砂率。   在混凝土和易性满足要求后,测定拌合物的实际表观密度(),并按下式计算每1m3混凝土的各材料用量――即基准配合比:   令:A=C拌+W拌+S拌+G拌则有:   (4-38)   式中:   A――试拌调整后,各材料的实际总用量(kg);   ――混凝土的实测表观密度(kg/m3);   C拌、W拌、S拌、G拌――试拌调整后,水泥、水、砂子、石子实际拌合用量(kg);   Cj、Wj、Sj、Gj――基准配合比中1m3混凝土的各材料用量(kg)。   如果初步计算配合比和易性完全满足要求而无需调整,也必须测定实际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并利用上式计算Cj、Wj、Sj、Gj。否则将出现“负方”或“超方”现象。亦即初步计算1m3混凝土,在实际拌制时,少于或多于1m3。当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时,则初步计算配合比即为基准配合比,无需调整。   2.强度和耐久性复核――确定试验室配合比。根据和易性满足要求的基准配合比和水灰比,配制一组混凝土试件;并保持用水量不变,水灰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再配制二组混凝土试件,用水量应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制作混凝土强度试件时,应同时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和表观密度,并以此结果代表相应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  三组试件经标准养护28天,测定抗压强度,以三组试件的强度和相应灰水比作图,确定与配制强度相对应的灰水比,并重新计算水泥和砂石用量。当对混凝土的抗渗、抗冻等耐久性指标有要求时,则制作相应试件进行检验。强度和耐久性均合格的水灰比对应的配合比,称为混凝土试验室配合比。计作C、W、S、G。
  相关推荐:
  更多推荐:
来源:考试大-
责编:zlr&&&
[报名动态]
[考试辅导]
[考试应用]
[考试相关]
[特别推荐]
暂无跟贴,欢迎您发表意见
注册建筑师考试一周评论排行
1.&&评论12条
2.&&评论11条
主讲:杨建伟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试验室管理制度
中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大西客专 14 标四项目部 发布
混凝土配合比管理制度
加强耐久性混凝土知识的学习,提高对耐久性混凝土的认识。
对原材料质量检测项目必须按照《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形如进行配合比设计的时间应在结构工程开工前不少于 70 天。同等级而不同用途的混凝土,应根据用途要求的混凝土性能设计不同的配合比;每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多种配合比方案,反复比选。
各分部试验室经比选,选定理论配合比后,经施工承包单位中心试验室审核签认,分项目部工程师签字并报监理单位审批,待总监理工程师签认后始为有效。
试验室在施工配合比通知单申请工程中,必须实测砂石含水量和目测砂石质级配,确认现场原材料与配合比设计使用原材料相符,并在预定开盘时间前不少于 6 小时开具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通知单,一式四份。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通知单的申请,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程序进行不得越权越章。
取样、送检管理制度
抽样是检测工作的第一个环节。试验室由专人负责根据材料进场情况和工地施工进程安排抽样。要制度化地落实各类原材料、钢筋焊接接头、混凝土试件留置抽样的具体负责人,规定其抽样手续,抽样人与材料保管现场及与试验室接收人之间完善交接签字,被抽样单位填写试验委托单。
抽样数量满足验收标准要求。
根据项目部制定的实验检测...
该篇范文(全文共有3299个字)可完全免费阅读或下载全文。香当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每一篇范文均为原创WORD文档,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阅读与下载全文:
点此阅读该doc格式WORD文档全文---
点此下载该doc格式WORD文档全文
上篇:下篇:
今日新增会员:17
今日新增文档:1
本站热门范文推荐
香当网常见帮助LC10泵送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2004“第七届全国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
LC10泵送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
【摘要】:正 轻骨料混凝土的泵送工艺已成为影响轻骨料混凝土能否大量应用的技术问题之一。对轻骨料混凝土,特别是强度等级低于LC30的混凝土的泵送目前国内应用的还很少,但是随着人们对轻骨料混凝土认识程度的提高,如果能够较好的解决低强度等级轻骨料混凝土的泵送问题,必将促进结构保温轻骨料混凝土的大量应用,带动轻骨料事业的发展。很多混凝土搅拌站已开始关注轻骨料混凝土的泵送工艺。下面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天恒泓混凝土有限公司共同对泵送LC10轻骨料混凝土方面进行的试探性试验:
【作者单位】:
【分类号】:TU528.2【正文快照】:
轻骨料混凝土的泵送工艺已成为影响轻骨料混凝土能否大量应用的技术问题之一。对轻骨料混凝土,特别是强度等级低于LC30的混凝土的泵送目前国内应用的还很少,但是随着人们对轻骨料混凝土认识程度的提高,如果能够较好的解决低强度等级轻骨料混凝土的泵送问题,必将促进结构保温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寿德;[J];砖瓦;2004年12期
汤海;[J];粉煤灰综合利用;1994年02期
;[J];房材与应用;2002年01期
吴丽芳,钱慧丽,刘娟红;[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2年05期
要秉文,刘书纲;[J];粉煤灰综合利用;1994年02期
徐峰;[J];建筑技术;1996年01期
刘娟红,李政,邓裕才,张玉东,李振东;[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4年03期
王龙志,林开成,张海霞,杨勇;[J];新型建筑材料;2004年12期
宋玉普,赵国藩,彭放,沈吉纳;[J];建筑结构学报;1994年02期
汤海,钟子房;[J];房材与应用;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文华;周世生;赵大军;;[A];2009'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与管理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王宝民;涂妮;;[A];中国混凝土进展2010[C];2010年
王成林;张洪良;张德成;许炳;高新;;[A];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第五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C];2004年
张小伟;张雄;;[A];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论文集[C];2004年
陳智;;[A];第八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董梦臣;邢世海;;[A];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和矿物掺合料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温金保;祝烨然;王冬;卢安琪;;[A];纪念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成立20周年——混凝土外加剂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刘立;赵顺增;林剑锋;;[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赵丽;;[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闻宝联;王艳宁;王文欣;刘占永;;[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薛羲;[N];中国建材报;2004年
陕西隆生建材有限公司 穆建忠;[N];中国建材报;2011年
仲启偕;[N];中国建材报;2007年
驻江苏记者
杜小卫;[N];中国建材报;2006年
王培铭 张国防;[N];中国建材报;2008年
凌平;[N];中华建筑报;2011年
本报记者 熊燕;[N];云南日报;2004年
太钢房产公司
刘建军;[N];山西科技报;2003年
刘丽;[N];中国建材报;2007年
黄振利?张盼;[N];中国建设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志兴;[D];天津大学;2003年
李红云;[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孟宏睿;[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邓宏卫;[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彭全敏;[D];天津大学;2012年
薛文;[D];浙江大学;2011年
乔墩;[D];重庆大学;2010年
刘石;[D];吉林大学;2013年
宋小软;[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曹建安;[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振军;[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毛元平;[D];长安大学;2010年
吕春明;[D];广西大学;2002年
王卫玉;[D];广西大学;2005年
余燕妮;[D];广州大学;2011年
黄小平;[D];广西大学;2003年
梁飞;[D];吉林大学;2008年
习小俊;[D];南昌大学;2012年
荆世繁;[D];吉林大学;2008年
杨家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25混凝土配合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