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朝的书问题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53|回复: 6
最后登录贡献度7 金元670 银行存款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主题精华0积分95UID1713523
初级玩家, 积分 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 积分
贡献度7 金元670 注册时间积分95精华0帖子
本人是欧陆风云的新手,前三代都没玩过,这两天才准备上手。上网看到很多人发了大明快速西化的流程,就想照着试一下,但遇到下面几个问题:
一、取得锡兰的港口停靠之后,绕过好望角找到了刚果,但是刚果没有造船能力,所以没有港口,没法取得其港口停靠的权力。从海上找到摩洛哥的希望破灭了。
二、从红海进入,一路取得北非沿岸一些国家的军事通行权,找到摩洛哥后,发现他和突尼斯还有葡萄牙都是盟友,葡萄牙又和西班牙是盟友,我对摩洛哥一宣战,就引发周围一大片敌对国。科技上对欧洲这几个并没有什么优势,别人的兵源源不断的从欧洲过来。我看网上有人说带了1W7的兵力就所向披靡,我带了2W4还是捉襟见肘,没办法取得战争点数,割让领土。
三、都说西化之后全国到处都是叛军,要有足够的兵员。带的太多国内就留不了太多了,征兵数量还有上限,超过了就要受到惩罚。
以上就是我在初次玩游戏的时候遇到的问题,请大家帮我解释一下。
最后登录贡献度93 金元2828 银行存款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70帖子主题精华0积分655UID2141188
超级玩家, 积分 6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5 积分
贡献度93 金元2828 注册时间积分655精华0帖子
一,不知是不是新版本,老版本刚果有造船能力。
二,游戏进程造成,开局设定不是盟友,所以越早到越好。
三,大明因正统惩罚,西化时相比其他国家会更乱,所以要先准备好,大量富余金钱,3个顾问都要有利稳定国家,招募军队可超出上限,派系要选择宗庙和官僚,具体看国力。
最后登录贡献度36 金元2189 银行存款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帖子主题精华0积分363UID994649
高级玩家, 积分 36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7 积分
贡献度36 金元2189 注册时间积分363精华0帖子
1,很正常,过去的比较早的话刚果确实科技不够。
2,你的档比较奇葩,一般情况葡萄牙和摩洛哥有领土争端是不会结盟的。鉴于你的情况,既然打不下来,就取的摩洛哥的港口通行权,然后在摩洛哥下面殖民。然后等葡萄牙也来殖民。
3,西化前多存钱,起码存一万。惩罚也是惩罚钱而已,而且不算多。如果你用殖民的方法,就不用带那么多兵,可以运回去
最后登录贡献度93 金元2828 银行存款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70帖子主题精华0积分655UID2141188
超级玩家, 积分 6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5 积分
贡献度93 金元2828 注册时间积分655精华0帖子
另外,最好把任务完成,保持在没任务状态,西化时有可能出现如平叛加2稳定的任务
最后登录贡献度10 金元1575 银行存款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主题精华0积分198UID2105304
中级玩家, 积分 1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52 积分
贡献度10 金元1575 注册时间积分198精华0帖子
最快的方法是陆地上走过去,出了探索理念以后,和邻国打仗
赢了以后部队在敌国领地上不要回来,直接往北非走,这个时候部队是可以穿过任何国家的
到了北非以后和葡萄牙拉关系要通行权什么的,然后开战摩纳哥,部队最好有15队再刷个好将领,早期打摩纳哥没问题
最后登录贡献度3 金元2581 银行存款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帖子主题精华0积分270UID3550525
高级玩家, 积分 2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0 积分
贡献度3 金元2581 注册时间积分270精华0帖子
西化前要是出了加稳定的事件先不要点,等西化过程中再点。
攒几个事件瞬间稳定就回正了
最后登录贡献度23 金元905 银行存款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主题精华0积分183UID472498
中级玩家, 积分 183, 距离下一级还需 67 积分
贡献度23 金元905 注册时间积分183精华0帖子
本帖最后由 taliwo 于
19:17 编辑
相信 我玩的算是比较深入的。已经做到了1490年正式西化完成。给你几个要点
一、活用大明 宗教任务BUG。。。可以保证最大程度加速
二、从红海进入,一路国家拿通行证
三、必须要看到摩洛哥 出现北非民族主义 实在没有 就外交官煽动 如果连支持的东西都没有 就先开战 然后再煽动 北非起义之后 必须要占领一个城 然后你再打下来就可以独立出来 你割让两个城 要沿海 就可以核心化了
四、部队要足够 前期骑兵比步兵战斗力高 我上了24只部队
Powered by明代葬于昆明的沐英家族成员墓的现状及相关问题
已有 2422 次阅读 01:34
|系统分类:
明代葬于昆明的沐英家族成员墓的现状及相关问题
作者:關翼辅& 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 位于昆明西北郊大普吉村东北三公里的沐璘墓已被毁坏未留下痕迹:
站在昆明大普吉村东北方向三公里的“老堰潭”前的公路上,向西北方一眼望去& 被老堰潭后面的
树林遮住的山梁叫“大普吉水节箐尖山”(明清时称“沐家尖山”), 照片中高压塔的基脚下南侧二、三十米的范围,就是明代名宦沐璘墓原所在的位置。
图片中的“老堰潭”是一农家乐基地,它地处水节箐尖山和水节箐新村的东南面。
在水节箐尖山南坡脚的高压铁塔南面,有一片柏树林,图片的下方,就是明代历景泰与天顺年
间的云南都督、总兵官沐璘墓原所在位置,现该墓已淡然无存。(在柏树林外拍的照)
(从柏树林里拍的照)
1、&&&&&&&&&&&& 沐璘生于 1430年4月18日,卒于1458年6月9日,年方28岁。其殁后,没有像沐英家族的其他成员一样,归葬南京将军山祖茔,而是葬于昆明西北郊大普吉村尖山南端。
(1)、据明清史志记载的沐璘墓情况:
据(明)李中溪纂修的《雲南通志》载:“都督沐璘墓在昆明县十里普吉村,天顺间奉勅葬。参将沐详墓在呈贡县治东南十里许,弘治十一年葬。”
&&& 而康熙《云南通志》第十三册& 卷之第十八、十九古蹟仅载:“都督沐璘墓在府西北十余里普吉村。”
(2)、当代史志及懋勤记述的沐璘墓情况:
△于1995年4月編纂出版的《昆明市西山区(现已属五华区)黑林铺镇志》第十章 古迹名胜 第五节 名人墓 第318页 所载:
&&& 沐璘衣冠墓:“位于大普吉尖山,沐系明代云南世袭黔国公,于天顺间(公元年)中奉敕葬于此,墓为石嵌,墓周围以石栏,前有标柱、石桌、石凳、石表、基座、石龟等,外围广植柏树、十分茂密,民国时期除墓碑,石表被盗外,其余尚完好,建国后人民公社化时期遭严重破坏,现已难辨痕迹。”
△于2000年9月編纂出版的昆明《西山区志》第二十四編& 文物古迹& 第二节& 墓葬& 第636页 所载:
沐璘衣冠墓:“位于大普吉尖山。沐璘系明代云南世袭黔国公,天顺年间()奉敕葬于此。墓为石嵌,墓周围以石栏,前有标柱、石桌、石凳、石表、基座、石龟等,外围植柏树。民国时期除墓碑、石表被盗外,其余尚完好。1958年墓被毁坏。”
△较详细的记述,是懋勤于上发表于:
“大理师范《滇系》一文记载沐璘为人儒雅,初到云南时,各级官吏都认为其不是指挥军队的材料。但在后来平定土司叛乱的几次战斗中,他都能够指挥自如,调动有方,充份显示了其治军的才能,也赢得了下属官吏的拥护。
根据昆明市文化局五七年文物普查资料的记载,以及我捡到的“黔国王及诰封夫人墓”墓砖(图)可以证实,沐璘死后葬于昆明西郊大普吉的沐家山,其后子孙数代也葬于此山,山前还建有沐氏宗祠(土司沙定洲叛乱时,末代国公沐天波之母与妻就自焚于此)。可惜的是当时记录在案的沐家山沐氏墓群并没有得到妥善保护,在大跃进与文革期间,墓群的地面建筑、石刻全部被拆毁用于修建西白沙河水库。八十年代初,这些明代古墓的地下建筑又被盗墓贼多次盗掘破坏,如今已是荡然无存了。”
&&&&&&&&&&&&&&
沐璘墓墓砖图片: “皇明黔国王及诰封夫人墓”墓砖
△由于沐璘墓已淡然无存,墓中的墓志铭碑刻等重要文物及随葬物品也已丧失。
&& &●笔者对“沐璘衣冠墓”的说法表示质疑,因沐璘卒时,是葬于大普吉尖山,之后也不可能移葬南京祖茔,因史料记载:其“生女二,俱夭”,嗣后无男丁,至使其因无子抚柩,难予归葬南京祖茔。此结论除非在南京沐氏祖茔发现沐璘遺骸墓,才能成立。沐璘墓多半是先遭盗掘,后遭毁灭。网上见有一文《明清不是硬玉翡翠的发现时期》曾提到:“在云南昆明大普吉沐家山明代沐英国公家族墓出土的一件翡翠双螭璧,二件翡翠玉簪等翡翠饰品”,未见专职机构发掘沐璘墓的任何报道,而墓中的随葬玉器确在世面上出现了。这不说明了沐璘墓的曾经被盗掘吗?
1、&&&&&&&&&&& 明云南总兵官、都督沐璘其人:
(1)、明英宗实录所记载之沐璘:
△景泰元年(1450)五月冬壬子,升……云南左卫指挥佥事沐璘署都指挥佥事,俱掌都司事。从镇守监丞郝宁等奏请也。 (英宗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二)
△景泰元年十一月甲寅,升云南署都指挥佥事沐璘为都督同知,佩征南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云南。(英宗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八,景泰附录十六。)
△景泰七年夏四月己未,云南总兵官都督同知沐璘等奏,云南各处禾稼薄收,人民饥窘,又调官军征剿湖广苗贼,乞免州县官员朝觐,抚安其民,从之。(明英宗实录卷之二百六十五)
△天顺元年六月戊申,升云南总兵官都督同知沐璘为右都督。先是军民耆老屡赴镇守、巡按等官处,历言璘镇守以来,威惠远著,事妥民安,乞具关增秩以奖其劳。御史等言于朝,故有是命。(英宗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九)
△天顺二年(1458)六月乙丑,云南总兵官右都督沐璘卒。璘,昂之孙也,正统十一年荫父职,为云南左卫指挥佥事,荐升云南都司署都指挥佥事。景泰元年,黔国公斌卒,升璘都督同知佩征南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云南。天顺元年,军民耆老历言:璘耿介廉明伟有谋略,历任以来,威惠远著,事妥民安乞加升,授以慰军民之望,诏褒嘉之,升右都督,至是卒。璘起自勋戚,喜读书,平居恂恂若儒生,在镇七年,境内晏然,自号“东楼居士”,日披诵探讨其上,作为诗文绘画亦可观,其始总戎也,人以为少年子,易之。其后号令施设间,凛然有不可犯者,人方之古儒将云。(英宗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二)
(2)、据正德《云南志》周季凤篡修 卷十九上& 列传四& 名宦四 载:
璘,字廷章,僖之子。年十三丧父,十五丧祖及母,居丧守礼。初荫父僖千户,进袭祖指挥佥事,寻以功升云南都指挥佥事。景泰间,进右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继斌镇云南。修城堡、兵器、学宫、使馆,汰冗抉蠹,简僚修政,严祀抚夷,政务毕举。会贼思机发未获,朝廷檄璘捕灭之,众议深入其地,璘曰:“此釜中鱼耳,安能久乎?深入徒劳,非计之良也。宜以大军临境,扬威武悬重赏以示人,达尺书子缅甸,内袭外扼,则擒之易易耳。”缅人果以机发并其妻子来就赏,于是械送京师。朝庭大喜,遣使劳赉甚厚。时广南土酋侬胤荣叔侄为乱,璘遣官授以成算,平之。木邦陶孟、思指构兵,劫其长,璘复调兵平之。天顺元年,升右军都督,特进荣禄大夫。六月卒,年二十有八。璘为人端瑾,不嗜酒,恬淡类儒者,门无私谒,好读书,长于吟咏,尤工篆籀草书大字。立五华书屋,罗书史其中,政暇与士人论讲及评古今人物高下,虽竟日不倦。无故不入私室,每遇佳节则延宾僚于凝清堂、净香亭,赓和宴乐,有古儒将风。所积诗文若干卷行世。
——载《云南史料丛刊》第六卷&& 第266-267页
(3)、景泰四年,沐璘改造昆明水利,筑堰溉田,令造石闸:
△据明史清·张廷玉等卷八十八&志第六十四河渠六○直省水利载:
景泰四年,浚江阴顺塘河十馀里,东接永利仓大河,西通夏港及扬子江。云南总兵官沐璘言:“城东有水南流,源发邵甸,会九十九泉为一,抵松花坝分为二支:一绕金马山麓,入滇池;一从黑窑村流至云泽桥,亦入滇池。旧於下流筑堰,溉军民田数十万顷,霖潦无所泄。请令受利之家,自造石闸,启闭以时。”报可。五年疏灵宝黎园庄渠,通鸿泸涧,溉田万顷。六年浚华容杜预渠,通运船入江,避洞庭险。修容城白沟河杜村口、固安杨家等口决堤。
△据方慧、 方铁所撰《明代云南地区的水利工程》一文所述:“景泰五年(1454年),云南总兵沐璘、巡抚郑顒,对滇池上游盘龙江上重要的南坝闸及诸闸,进行了一次大增修。昆明城东有源发邵甸之水南流,会99处泉为一,抵松华坝分为二支;一支绕金马山麓入滇池,另一支从黑窟村流过云津桥入滇池。元朝建松华坝和滇池上游六河诸闸后,’溉军民田数十万顷”。明初虽坚持岁修,但因闸少且闸体结构不善,难有效地控制河水,“霖潦无所泻”。因此,沐璘奏请增造石闸,以保证“启闭以时”。旨准后,施工开始。工程量最大的是改南坝闸为石闸,“—石为闸而扁以木,视水之大小而时其闭纵。”建成后添设闸官,“民甚便之”。弘治年间,又在盘龙江下游增建四道坝闸,在宝象河建大响水闸与小响水闸,“功利于民,与南坝同。”明代滇池上游六河所建重要河闸,见于天启《滇志》卷3记载者,计有西坝闸等处的东、西二沟,溉田数万顷,并“每岁修筑沟埂闸,用银七百余两。”
△据正德《云南志》卷三十一& 文章九 陈文 撰《新建南坝闸记》一文对当年南坝闸施工前的状况及沐璘、郑顒组织、调度、实施工程、工期、用工、峻工后的成效等作了如下描述:
&“……蒙段氏时,…尝筑土石为二堰于河之要处,障其流以灌田,凡数十万亩。元时,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复增修之,民甚赖焉。今所谓南坝,即萦城银稜河之所流也。然前此为堰,不过兴一时之利,而于经久之计则未闻也” 。
“景泰癸酉,今总戎继轩沐公,乃图成于参赞思庵郑公议定而后会焉。时,镇守都知监左监丞罗公、右监丞黎公、布政司左布政使贾公、按察司按察使李公,暨二三同志皆力相之。既而上其事于朝,亦不易其初议,乃计旧储之材增以十倍,而凡富人之乐助者,亦不拒之,仍择将校之有智计者田凯、李振、郭进三人董其役,其条画之出、用度之宜,则沐、郑二公自主之。于是,甃石为闸而扃以木,视水之大小而时其闭纵,又因其余材,相闸之西为庙,以祠神之主此闸者。其东为亭,与庙相直,而春秋劝省耕获,则休于其中。以景泰甲戌八月十有三日始役,而以明年三月一日卒事。其所用之工力合之,凡八万二千九百有奇。既成,云南之兵民无少长皆悦曰:‘ 自今以始,田不病于旱潦,而吾农得以足食者,诚二公之赐也。愿纪其事于石,置诸亭以传悠久。’二公皆不能止也。乃以记丐于余。”
(4)、立五华书屋,罗书史其中:
据正德《云南志》卷三十一& 文章九& 载《云南史料丛刊》第六卷 载:
五华山,名在滇南城中,高不逾数寻,而雄峙秀拔比他山为尤甚,总戎都督继轩沐公先世之居适当其麓,公于训兵讲武之暇,卜其居地之西偏,构屋数椽,蓄古书、经史、百氏之集于中,题曰“五华书屋”。每宾客过从,或披卷相娱,或命琴相乐,汲泉煮茶,封花行酒,襟怀洒然,天和叙洽,不知日之既曛,而忘其归也。公以予尝辱参其军事,又交处最久,相知尤深,丐言为记。
惟国家承平日久,武臣投戈息马,端委垂绅以习吏治,而其子弟安于豢养,沉酣富贵,不知身之当修、业之当保者多矣。有能读书好礼、敦尚儒素、恪守家范,以不坠其先绪,盖千百而什一也。公之先曾大父黔宁昭靖王开阃云南,子孙贤贵,世世相承,深仁厚泽之及人,丰功伟绩之彰著,铭之太常,播在彝鼎。一时,勋旧戚里之臣莫之与京,至公而能继领节钺,绥靖边陲,化椎髻而为衣冠,,抚蛮僰而遵声教,且又不为绮靡华侈之所溺,外物玩好之所躭。开轩构屋,惟书是储,藏焉修焉,游焉息焉。日与文人才士觴咏娱乐,雅歌投壶,折旋俎豆,如韦布寒素之为,未尝以一毫富贵加于人,何其贤哉!
予于公书屋之记,而知沐氏之泽其未艾矣。然弘家范以承国宠,振先绪以启后昆,当为公预卜之也。
——明郑顒(右佥都御史)所撰《五华书屋记》
(5)、总兵官都督沐公神道碑(沐璘)李贤& 南阳人& 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撰文)
洪惟我太祖高皇帝创业垂统,平定天下,薄海内外,皆抚而有之,顾云南远在一隅,特属沐氏世守其地,盖七十余年于兹矣。向非子孙克继先烈,不知几易其人焉!而云南诸夷,未必若是服且安也。国家久安长治之盛,岂不由是而见哉!
若讳璘者,字廷章,号继轩,乃追封黔宁王諡昭靖之曽孙,西平諡惠襄侯、追封定远王諡忠敬之侄孙,黔国公諡荣康之侄,追封定边伯諡武襄之孙,贈特進荣祿大夫、右都督之子。母顾氏,贈夫人镇远侯兴祖之女。璘,自幼颖敏,读书习礼,如老成人。十三丧父,十五丧祖,及母居丧,哀毁尽礼,祔葬如仪。
初,荫父千户俸,朝廷知其贤,进袭祖指挥佥事。正统戊辰,时年十有八岁,会孟养渠孽思机发仅以身免,窜匿山箐,而孟养遂平。朝廷嘉其功,遣使賚白金,彩币赉之。寻升云南都司都指挥佥事,练习戎务,防闲周緻,虽厖葺犷悍,轇轕于前,而直道威令,未尝少沮。景泰伯荣康薨,以璘继镇其地,乃进升右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特赐制谕,充总兵官,挂征南将军印。于是夙夜感激,劳心殚虑,凡百废坠,莫不修举,而城堡兵器、学宫使馆焕然一新,汰冗剔蠹,简僚修政,严祀抚夷,德化大行。
越五年,朝廷以思机发尚在府,檄属璘殄灭之。众议欲深入其地,璘曰:“此贼乃釡中魚耳,安能久乎?若我军深入,徒冒崖谷谽谺之险,非万全计。但以大军压境,振扬威武,悬重赏于军中,达尺书于緬甸,内袭其穴,外扼其吭,擒之如摧枯拉朽耳,顾不易耶?”诸将校皆曰:“善已!”而緬人果饵重赏,遂获思机发并妻子以出,乃槛送于京师。朝廷大喜,遣使劳璘,而白金、彩币之賚甚厚。广南酋侬胤荣叔侄為乱,聚至数万人,璘即遣兵,受以成筭剿平之。木邦陶孟、思指构兵,刼其长,璘调兵歼其桀骜,其地遂宁。凡遇民饥,即发廪以赈之,或煮粥以济之,悉赖全。平云南境临广西上林、安隆有争占村甲者,构兵久不息,璘遣使劝諭之。二酋相謂曰:“我等小人,辱总兵远谕。”遂自相退罢。
天順改元,皇上念其父祖子孙世笃忠贞,安静远方,俾朝廷无西南忧,乃进升右都督、阶特进荣禄大夫,賜敕嘉奖以白金、文绮,荣遇莫比。明年六月初九日,俄以疾薨于镇,距生之年宣德辛亥四月十八日,春秋二十有八。滇南僚属、军民父老相向而哭,皆失声。上闻讣震悼,罢朝一日,遣使进士曽瑄营葬,谕祭,生死哀荣之义周矣。
璘为人端谨,性不嗜酒,恬然类儒者,苞苴不及其門,笃信好学,博览诸书,于将传、兵法特注意焉。长于吟味,尤工篆、籀、行、草书,大字遒劲可人。至于丹青,亦臻其妙。立五华书屋,政暇,竟日端坐其中,与二三才士论讲经史,究圣贤微意所在,评古今人物高下。手不释巻,不私近习,不耽玩游,昼不游内室。每遇节令,必延宾僚于凝清堂、净香亭、赓和宴乐,有古儒將风。所著诗文千数百篇,浑厚典雅,追配古人。娶鍾氏,封夫人,生女二,俱夭。弟瓒,升都督同知,挂征南印,充总兵官,继镇其地。堂弟琮,未卯,荫黔国公爵。是岁十二月十九日,葬璘于商山普吉村之原,从吉兆也。
呜呼!璘之文武才行如此,宜永其年,以繁其后,今乃夭而无嗣,意造物者无乃乖乎?虽然,以一身观之,若见其垂;以一家观之,则其子孙之盛,不患无继之者,所以啬其寿、绝其嗣,庸知其非暴白,才行功名于妙年者耶?己卯冬十月,瓒乃走书,至京师投告曰:“先兄不幸早亡,法得树碑神道,敢冀惠文以传信于天下后世。余惟古者,大臣有勋劳,其国则范金为鼎,而铭之近古,因下窆之碑而刻文焉。后世遂推而树表,于神道所为,以义起首,乌可巳乎?”乃按状摭其概而述之于前,复系辞曰:
昔我高皇,奄有万方,攀龙附凤。沐氏其昌,顾惟滇南,实居徼外。平而抚之,奕世允赖。有光前烈,莫秀于璘,英年继镇,号令一新。蛮夷慑服,罔不向化,边陲帖然,咸事耕稼。夫何遣孽,負险跳梁,歼而俘之,厥绩用彰。莅政益勤,脩举废坠,凡百经营,必锐其志。性敏好学,博览群书,文武之藝,人不能逾。何嗇其龄?何绝其嗣?于族則繁,於方已试。荣膺旷典,盖世光华,碧鸡金马,同仰南涯。峨峨翠珉,永昭行实,用震百蛮,千古无斁。
——出自:《云南史料丛刊》第6卷 第349-351页& 正德《云南志》周季凤纂修 卷二十七 文章五
--------------------------------------------------------------------------------------------------------------------
附:●欽定四庫全書 古穰集巻十一(明)李賢 撰之《特進榮祿大夫征南將軍右軍都督府右都督沐公神道碑銘》:公諱璘,字廷章,姓沐氏,別號繼軒,故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追封黔寧王諡昭靖諱英之曽孫。西平侯諡惠襄諱春,顯忠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太傅追封定逺王諡忠敬諱晟,駙馬都尉諱昕之從孫,黔國公諡榮康諱斌之從子,特進光祿大夫左都督追封定邊伯諡武襄諱昂之孫,贈特進榮祿大夫右都督諱僖之子也。母顧氏,鎮逺侯興祖之女,贈夫人。公自幼頴敏不凡,讀書日記數千百言,舉動遵禮,如老成人。十三喪父,十五喪祖,及母哀毁盡禮
初,廕受父武略將軍千户祿,朝廷知其賢,進襲祖明威將軍指揮僉事。正統戊辰,時年十有八矣,會孟養賊孽思機發負固拒命,而叅將方瑛,都督張軏率兵討之,公時在行擐甲躍馬,掎角進攻,賊衆大潰,思機發僅以身免,孟養遂平,朝廷嘉其功,遣使賚以白金綵幣,進僉雲南都指揮使司事,練習戎務,雖厖葺獷悍,轇轕於前,而威令未嘗少阻。景泰初榮康薨,乃進公同知右軍都督府事,總兵繼鎮時,多易公少年者,後見公下令,動中肻綮,老將宿校及藩臬舊臣,無不凛然,凢百廢墜,以次脩舉,而城堡學宮,尤加之意,汰冗剔蠧,撫軍簡僚,靖邊足饋,徳化大行。
越五年,朝廷以思機發尚在屬,公殄之衆,議欲深入,公曰:“此釡中魚耳,安能久乎?若我軍深入,徒冒崖谷谽谺之險,非萬全計也。但以大軍壓境,振我威武,懸重賞於軍中,下檄書於緬甸,内襲其穴,外扼其吭,擒之如拉朽耳。”諸軍校皆曰:“善已!”而緬人果餌重賞,獲思機發并妻子以出,乃檻送於京師。朝廷大喜,遣使勞公,白金綵幣之賚甚厚。廣南酋儂胤榮叔姪為亂,聚至數萬人,及木邦陶孟思掯搆兵,刼其長,公皆遣兵受以成算。殲其桀驁,而平其地,雲南境臨廣西,上林安隆。有爭占村甲者,搆兵久而不息,公遣使勸諭之,二酋相謂曰:“我等小夷,辱大將軍逺諭。”遂相讓而罷。
天順改元,皇上念其父祖子孫世篤忠貞,俾朝廷無西南憂,乃進右都督,賜敕嘉奬賚以白金文綺。明年六月九日,俄以疾薨于鎮,距生宣德辛亥四月十八日,春秋二十有八。滇南僚屬、軍民父老,相向而哭,皆失聲。上聞訃震悼,罷朝一日,遣進士曽瑄營葬、諭祭,進其弟瓚同知右軍都督府事總兵,繼鎮。
公性端謹,恬淡類儒者,苞苴不及其門,篤信好學,尤長於詩,工篆、籀、行、草、字畫遒勁可人,至於揮灑山水圖畫,亦臻其妙。立五華書屋,政暇,竟日端坐其中,與二三才士講論經史,高下古今人物,手不釋巻,晝不入内室。不私近習,不耽玩遊,每遇節令,必延賓僚於所居,凝清堂、凈香亭、諸勝處,賡和宴樂,有古儒將風。所著詩文數千篇,渾厚典雅,追配古人。娶鍾氏,封夫人,生女二,俱夭。從弟琮,嗣封黔國公。以是歲十二月十九日,葬公於商山普吉村之原,從吉兆也。
己卯冬十月,瓚走書至京師曰: “先兄不幸早亡,法得樹碑神道,敢請文以信天下後世。予惟高皇帝創業之初,其功臣葢多矣,惟昭靖王以懿親元勲,奠此南服,自是以來,傳其子孫兄弟七人,皆佩征南將軍印,世守其地,而又有如公之文武才行,可謂不忝其家世者矣,固宜永其年,繁其後,今乃夭而無嗣,豈造物者之乖乎,乃摭其槩於前,而系之銘,銘曰:
昔我高皇,奄有萬方,攀龍附鳳,沐氏孔昌,惟此滇南,實居徼外,平而撫之,奕世其賴。丕顯前烈,有美嗣人,英年繼鎮,號令一新。椎髻卉裳,罔不向化,邊陲帖然,事我耕稼。齗齗賊孽,負險跳梁,殲而俘之,武功大彰,何嗇其齡,而絶其嗣?於族則繁,於才則試,文武之藝,希世之華,碧雞金馬,同此無涯,峩峩翠珉,永昭行實,震爾百蠻,千古無斁.
(6)、沐璘是沐氏家族中于2003年10月被入选出版的《孤本明代人物小传》中的人物,其序号 526 沐璘 (字)廷章 ;(主&&&&编:&董光和&&张国乔开&&&&本:&精装标准16开 出版日期:&2003年10月)该书系国家图书馆藏资料,是以[明]曹溶撰《明人小传》和[清]佚名传《明季烈臣传》二种均为抄本合成一书,该书从未刊刻流布、均为孤本,弥足珍贵。是学者专家了解明代人物重要的参考工具书。
(7)、沐璘与佛教:沐璘与宗璵禅师
[明]宗璵禅师:号商崖,得法于玄鉴,初开堂于鸡山,为姚安掌佛亊。土同知高凤礼请鸡足山僧宗璵禅师于姚安重修龙华寺(俗称活佛寺)。住持属临济宗法派。宗璵精研华严经,为僧禅宗律双修,严于戒律,曾遇神僧出现,发愿苦心募化,得土官高凤并众檀信捐资,重兴寺宇,号为龙华中兴之祖。继而开堂说法,僧众数百,咸受皈依,一时遐迩称盛。可谓盛极一时的滇中佛教胜地。师与云南总镇继軒沐公为方外交,黔国题活佛殿额曰:“真如境界”。沐璘曾赠宗璵禅师五言诗曰:
诸妄已消除,一真独自如。
舒尔弥大千,卷之无欠余。
境界亦何有,湛然灵与虚。
心境两相忘,寥寥遍幽居。
字为黔国亲笔,刻之活佛之丈室中。后诸方学人云集,座下者恒七八百人,如结期休夏坐腊,则数千余众,商崖善书法诗偈,师送圆照,香周禅人偈云:“正是丛林摇落时,出门相送步迟迟。明朝玉案山中寺,逢着仙人莫看棋”,颇有禅意。
另:由石屏袁嘉榖树圃撰《卧雪堂文集》卷二十二& 杂文有载:“沐藩继軒,提倡真如”(鸡山志有沐公贈宗璵诗曰:“诸妄已渊除,一真独自如”
滇中释教:佛學常見辭彙
【一真】 唯一真實的意思,與真如同義。【一真如】 一真法界無差別的意思。
据《玄鉴行业记》记载,玄鉴的嗣法弟子有宗屿、镜中、涌海、智福、道元、山月和戒融七人。《曹溪一滴》甚至说玄鉴“门弟子数百”,可见其影响之广。其次,玄鉴等人所传的禅教一致思想和看话禅等禅法,奠定了云南禅宗的基础,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明清时期的云南禅宗,基本上延续了元代禅宗的禅法特质。总之,元代云南禅宗的兴盛是与内地的禅宗分不开的,特别是与明本一系的江南禅宗有着密切的联系。
——《玄鉴与元代云南禅宗》 作者: 纪华传
“嗣法弟子宗屿、镜中、涌海、智福、道元、山月、戒融,监寺涌泉既两序清众等同立。”——《太华山佛严寺无照玄鉴禅师行业记》  (原载台湾《新世纪宗教研究》第3卷,2004年12月)
二、位于昆明东南方呈贡王家营的沐英家族墓,即文物保护单位:“王家营明墓群”
&&& (1)、“呈贡王家营位于昆明东南20公里的一处高原上,为昆明郊外的风景区”。现该墓群处王家营春融东路东侧,与处于春融东路西侧的新建市府行政中心隔路相峙。该墓群原有沐详夫妇合葬墓,沐崧夫妇合葬墓,沐绍勤夫妇合葬墓。该墓群于1963年12月18日至28日由云南省文物工作队进行了清理,该清理报告发表在《考古》1965年第4期上。
王家营沐英家族成员墓正面图片
右侧面碑刻文字
左侧面碑刻文字(局部)
△在网上可查到:昆明市公布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王家营明墓群”,其发布时间为:& 该网址为:
△从位于南京江宁江军山沐英及沐英家族成员墓群的被开发得面目全非,到位于安徽定远清澄湾沐英衣冠冢(据志书所载为:金首玉衣冢)、数十米神道石马石人被砸毁坏和位于昆明西北郊大普吉的沐璘墓的被毁无痕迹、及昆明东南方王家营的沐英家族成员墓群被保护来看,似乎惟一能给予沐氏后人慰藉的,恐怕就只是王家营沐氏墓群了。呜呼!
(2)、今年2月18日由《都市时报》记者肖本富曾报道过该墓群情况:
在市级行政中心旁边的一块空地上,记者见到当地人所称的“乌龟碑”。在一个新砌的六角形底座上,躺着一只黑色的巨大赑屃。赑屃头已破损,在赑屃背上,立着一块两三米高的石碑,土黄色的石碑上,字迹斑驳、隐隐约约。碑文显示,该碑为“腾冲锦衣卫署都指挥佥事右参将沐公神道碑石碑底座上的“王家营明墓群简介”介绍,该墓群为明代云南最高统治者黔宁王沐英后裔沐详、沐崧、沐绍群、沐绍勤等沐氏家族墓地。经1955年、1963年和2006年3次发掘,砖石墓9座,出土金、银、铜、铁、锡、玉石、陶瓷等随葬品600余件,其中尤以沐详夫妻合葬墓中出土的镶宝石金发冠最为珍贵,堪称国宝级文物,现存云南省博物馆。“沐公神道碑”是其中的重要标志,当地俗称“乌龟碑”,碑记沐英五代孙沐详的生平事迹,和其曾祖父沐昂、祖父沐僖、父亲沐瓒、子沐崧、孙沐绍勤等镇守云南的,对研究云南地方史具有重要价值。&&& 在“沐公神道碑”旁种菜的王先生说:“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知道旁边的墓碑是明代的。 ‘破四旧’时,‘乌龟碑’被掀倒在地里,很长时间都没人管。有人在‘乌龟碑’旁发现好多石碑,还发现一些文物。直到前两年,文物部门的人才来把‘乌龟碑’立起来,把底座垫高了一些。”王先生说: “在市级行政中心旁边,其他土地都被征用了,就‘乌龟碑’周围的土地没被征用。政府给‘乌龟碑’划定了保护范围。”呈贡县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说: “2011年1月,昆明刚把王家营的沐氏墓群从县级文物升格为市级文物。昆明不仅不会把这片明王陵破坏掉,还会将其更好地保护起来。”
(3)、明宪宗实录所载之沐详:
△成化二十年(1484)二月壬戌命故云南右参将、锦衣卫带俸都指挥使沐诚弟详袭其兄原职,为云南左卫指挥佥事。——宪宗实录卷二百四十九(注:成化十八年(1482)九月辛丑,锦衣卫带俸都指挥使右参将沐诚卒,诚字择善,都督同知瓒之子,黔宁昭靖王之玄孙,年二十袭曾祖职云南左卫指挥佥事,管卫事。父卒,军民言于守臣,以诚可继守。事闻,上遂命为锦衣指挥使,充右参将镇守金齿等处,至是卒,年二十六。讣闻,遣官谕祭。诚虽勋戚,少纨绮之嗜,留心书史,受边寄,不避艰险,卒之日,边人为之怅惜焉。——宪宗实录卷二百三十二)
△成化二十年十二月丁巳,升云南右卫指挥佥事沐详为锦衣卫带俸署都指挥佥事,充右参将,协同太监王举镇守金齿、腾冲地方。详故参将沐诚弟也,诚卒时,云南镇守太监覃平等言:“两卫军马,王举足以守之,参将宜勿设。”有旨,谓“诚父子总守此地,今何为遽欲罢之?”仍命移举可任者以闻。平等乃举详,遂有是命。&&&&&&&&&&&&&&&&&&&&& ——宪宗实录卷二百五十九
(4)、正德《云南志》周季凤篡修& 卷十九上& 列传四& 名宦四& 所载之沐详:
详,字择明,瓒之子。以镇巡奏,授锦衣卫都指挥佥事,镇守金腾。时,孟密酋思楪侵扰木邦,详探入其地,抚谕恳切,由是思楪悔过,竟归侵疆,遣使纳贡。成化二十一年。蒲酋阿林、莽丘连结作耗,详以计缚莽丘,斩阿林以还。捷闻,赏劳甚厚。二十二年,干崖莽怕愈作乱,讨之势穷,走徼外,购送滇南,境内帖然。寻以坐累,罢归滇城。卒年三十有二。
&&&& (5)、附:&&&&&&&& 明故昭勇将军锦衣卫都指挥佥事沐公墓志铭
赐进士中奉大夫云南布政司左布政使陵阳刘元撰文
赐进士中奉大夫云南布政司右布政使漳浦吴□ 书丹
赐进士朝列大夫云南布政司左参议釜川黄东山篆盖
弘治乙卯,十二月初八日,前镇守金齿腾冲右参将、锦衣卫都指挥佥事沐公,卒于滇城旧府之正寝。子幼稚,不克扶櫬归葬于江宁观音山祖茔之侧。卜兆得呈贡隆山之原,将以丙辰十一月二十一日葬,前事之月,都□刘侯述公世系行事为状,以二孤子縗絰来再拜乞铭,余阅状竟应曰:“公世行应铭,且余嘗辱公知铭其可辞”,遂次第其状而系之以铭,按状:
公讳详,字择明,世家凤阳之定远,高祖讳英,以勋戚封西平侯,贈黔宁昭靖王,曾祖讳昂,官至都督,贈定边武襄伯,祖讳僖,初官锦衣千户,贈都督同知,考讳瓒,以都督同知,佩征南将军印,继兄璘总镇滇南,后以宗子袭爵,回镇改副总兵、寻分镇金齿腾冲,卒。公伯兄诚,嗣镇无何亦卒,滇省巡镇暨三司官,以公能磨豪侈,工骑射,宜嗣父兄旧事疏。
闻□授公前职,充参将,仕镇,至则扶善弱,龈强梗,训练士卒,銛利兵具,君子谓有父兄之风,烈焉!时孟密夷酋思楪,恃疆侵扰木邦,公曰:“朝廷命我守此,控制诸夷,今思楪若此,为累上轸,圣虑非我之责,其谁责耶?”乃深入瘴地,抚谕恳切,由是思楪渐有悔过意,竟归侵疆,遣使纳贡。&&&&&&&&&&&&&& 成化乙巳,蒲酋阿林、莽丘连结作耗。主帅命公会主司官率兵往讨,公以计缚莽丘,落阿林角距东兵,遂得擒斩阿林以还。捷闻,赏劳优渥。丙午,干崖、蛮怕愈作乱,势穷走徼外,谋再入。公搆得之,傅送主帅,□境内遂帖然无事,兹非有材智出乎人者,能邪否?邪!偶坐累罢,遂归滇城,念咎读书,冀復用,以图报,称不幸,寿仅有三十有二以卒,其亦可哀也。巳配吴氏,封淑人,都指挥吴瑢之孙女也,有贤行,子男二,长曰:崧,方六岁,次曰:嶽,方五岁;女一,尚幼。&&
沐氏大家,&& 世美载今,&& 延及于公,&& 亦克有振。
材也奚丰,& &年也奚嗇,&& 天也匪人,&& 其又奚恻。
江宁先茔,&& 迢逓万里,&& 遺孤未龀,&& 返葬谁以?
呈贡之原,&& 隆山之阳,&& 兹惟择明,&& 沐公之藏。
山萃水止,&& 寔□生气,&& 以庇后人,&& 永保无斁。
——该文录自《云南呈贡王家营明清墓清理报告》之沐详墓志拓本
(6)、沐崧、沐绍勤的墓志铭是由杨慎所撰,由于未能收集到该铭碑文,故未能一并发表。
三、为何沐氏家族的重要成员中有的如沐璘、沐详等人未能归葬南京祖茔?
南京市博物馆副研究员邵磊在其所撰《明黔国公沐昌祚墓辨讹及其相关问题》一文作如下分析:
“明代开国功臣黔宁王沐英家族在南都长泰乡观音山之原的旧茔,位于今南京南郊将军山南麓。终明一朝,包括黔国世家的创建者沐英在内的众多沐氏家族成员,率皆不远万里归葬于此。”邵磊在其文章注脚中述:“明代沐氏家族出镇云南的历任族长,除了竭忠扈主殁于王事的末代黔国公沐天波外,仅见景泰元年(1450年)十一月甲寅以右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代镇云南的沐璘,系于天顺二年(1458年)十二月十九日葬于云南商山普吉村之原,余悉归葬于具有家族荣誉性质的南京旧茔。沐璘死后何以未能葬归南京旧茔,据李贤《古穰集》卷十一《总兵官都督沐公(璘)神道碑》推测,当是所‘生女二,俱夭’且后嗣无男丁之故。至于在云南呈贡王家营发现的明代沐氏家族墓群,墓主分别有锦衣卫都指挥佥事沐详夫妇及其长子右军都督佥事沐崧夫妇、其孙明威将军沐绍勤夫妇。这其中,作为子孙,沐崧与沐绍勤从葬于沐详夫妇墓傍近并不让人意外,但沐详死后为何不归葬南京旧茔却就地安葬于云南呢?据出土的沐详墓志,可知是由于沐详卒葬之际,‘子幼稚,不克扶柩归葬于江宁观音山祖茔”。综以上述,不难察知,终明一朝,出镇云南的沐氏家族成员,循例皆可归葬南京旧茔,至于未能归葬南京者,主要是由于后嗣无男丁或子嗣年幼之故。”(该文刊载于《东南文化》2011年第1期总219期第54-59页)
以上分析,有根有据,笔者深以为信。我们细读《明故昭勇将军锦衣卫都指挥佥事沐公墓志铭》,就可知晓,确实如墓碑所铭:“江宁先茔,迢逓万里,遺孤未龀,返葬谁以?”由此,我们知道:位于昆明西北郊大普吉尖山的沐璘墓与位于昆明东南方王家营明墓群的所葬沐英家族成员,当年为何未千里归葬南京江军山祖茔。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
今日关注 /7
  中医养生学认为“静则深藏,躁则消亡”,一个人的神志保持安宁,就能少生疾病,健康长寿;即使患病,亦易治疗,恢复健康也比较容易,这是神收藏于内的缘故。反之,躁动不安就易患病,并且得病也不易治愈。
  《清明上河图》是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宋朝张择端名画。日前,云南大学教授苏升乾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清明上河读宋史》,引起人们对《清明上河图》的再度好奇和对张择端生存时代的关注。围观五大谜团!
  近日,媒体报道,毕业于上海交大的李宏烨,从本科一路读到博士,却改行做了相声创作者和表演者,李宏烨在采访中表示,对于相声,自己既有热情,也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是一时脑热之举。针对此话题,欢迎参与话题讨论!
  香妃在京生活了二十八个春秋,乾隆下江南、巡泰山等,香妃都曾亲自随驾。在她香消玉殒三年后,年已八旬的乾隆于宝月楼前仍感慨万千、暗自神伤:“卅载画图朝夕似,新正吟咏夕今同。”这也就难怪民间会演绎出那么一段美丽的传说来。
  历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开封包公研究会副会长李良学分析说:“宋代史书,均没有包公黑脸的片言只语记载,说明包拯的脸面并不黑,是一个白面书生。那么,后来包拯的脸面是怎么变黑的?又有什么意义呢?
  洪秀全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名人,他的出名,是因为闹了一场大起义,搅和了大半个中国,差点把清朝二百年的江山掀翻。现在想起来,洪秀全这个人,心胸狭隘,才具平平,唯一跟常人不一样的地方,是有些出格的神经质,幻觉比较多。
  关于蜀汉在荆州战役中不发救兵的问题,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来不及去救。然而到了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看法,说是由于关羽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方针,所以诸葛亮决定要借吴人之手除掉关羽!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明朝的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