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西部气候经济发达的特点及原因?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世界分区-欧洲西部》欧洲西部的地形特点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世界分区-欧洲西部》欧洲西部的地形特点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199|
上传日期: 19:34:5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世界分区-欧洲西部》欧洲西部的地形特点
官方公共微信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2.10& 欧洲西部★学习目标1.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范围及海岸特点2.平原、山地为主的地形及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地形。3.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以及由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气候特点。4.英国的地理特征。◆图表落实
1.读欧洲西部图,识别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1)在图中填注城市代号:a.伦敦、b.柏林、C.巴黎、d.罗马、e.华沙、f.维也纳、g.威尼斯、h.雅典。(2)图中数码表示的地理事物:国家: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⑧____、⑨____、⑩____。半岛、岛:A____半岛、B____半岛、C____半岛、D____半岛、E____岛、F____岛、G____岛。海:H____、I____、J____、K____。海峡、运河:L____、M____、N____、O____。【答案】(1)略(2)葡萄牙& 西班牙& 意大利& 罗马尼亚& 比利时& 荷兰& 德国& 波兰& 挪威& 瑞典& 伊比利亚& 亚平宁& 巴尔干& 斯堪的那维亚& 大不列颠& 爱尔兰& 冰& 黑海& 地中海& 北海& 波罗的海& 英吉利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黑海(土耳其)海峡& 基尔运河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下列地理事物名称的序号。河流:①多瑙河②莱茵河半岛:③日德兰半岛运河:④基尔运河海洋:⑤波罗的海⑥北海城市:⑦慕尼黑⑧柏林⑨汉堡(2)图中H区是著名的____工业区。(3)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该区的煤炭工业趋于衰落,原因之一是____逐渐代替煤炭,成为世界上的主要能源。(4)20世纪70年代,该区的钢铁工业也开始衰落,原因之一是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当时,该区钢铁产品在亚洲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____。(5)目前,经F河运人该区且运量最大的是________。【答案】(1)略(2)鲁尔(3)石油(天然气)(4)日本(5)铁矿石
考点一& ◆& 欧洲西部的地理特征
[读图识记]1.主要国家;2.群岛、岛屿、海峡、海域;3.北极圈;4.平原、山脉、河流、运河5.北海石油和航运1.地理位置(1)欧洲西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2)海岸线十分曲折海岸线十分曲折与多半岛、海湾、岛屿互为因果关系。主要半岛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主要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内海有波罗的海、亚得里亚海、地中海、黑海;边缘海有北海;海峡有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比斯开湾是著名的海湾2.范围包括北欧、中欧、西欧、南欧四部分典型经纬线&地理事物纬线&40°N&葡萄牙、西班牙、地中海、撒丁岛、亚平宁半岛南端、巴尔干半岛南端、爱琴海&50°N&大不列颠岛西南端、英吉利海峡、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德国、波兰&60°N&奥斯陆、斯德哥尔摩、赫尔辛基附近经线&0°&北海、英国伦敦、英吉利海峡、法国、西班牙&20°E&巴伦支海、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波罗的海、波兰、斯洛伐克、巴尔干半岛、地中海3.地形欧洲西部大致位于40°N~60°N、10°W~30°E之间,地势低平,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山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西欧的地形受冰川作用影响明显。&(1)以平原山地为主中部为平原,位于北海、波罗的海沿岸,莱茵河以东波德平原、以西西欧平原;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有阿尔卑斯山脉,为东西走向,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博朗峰本区最高。(2)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湖泊,峡湾是冰川作用的结果。(3)阿尔卑斯山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而形成的。4.河流、湖泊(1)欧洲河流的特点及成因特点&河网密集、水量充沛&水流平稳&不利于形成长河成因&平原较广,降水量较大&平原地形,落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变化小&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的限制&主要河流:多瑙河世界流经国家最多(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等9国)。莱茵河世界航运最繁忙,货运量在世界上仅次于密西西比河(2)湖泊:西北部和阿尔卑斯山南北两侧(多为冰川作用形成)[思考](1)冰川对西部欧洲地形有何影响?冰川运动时对地面有强烈的刨蚀作用,造成尖峰,宽谷、冰蚀湖、峡湾等冰蚀地形。冰川消退后,又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冰碛地形。第四纪冰川在欧洲有两个中心,一个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为中心的大陆冰川,一个是以阿尔卑斯山脉为中心的山岳冰川。第四纪冰川对欧洲的地形起了雕塑作用,如芬兰、瑞典众多的冰川湖泊、曲折的峡湾,东欧平原和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阿尔卑斯山脉带峰峦挺拔、谷地宽阔、两侧多湖泊等,都是第四纪冰川塑造的结果。(2)欧洲西部的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是什么?自然原因:①温带海洋气候分布广,各月降水比较均匀,河流径流量变化小;②最低月气温大于0℃,冬季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③地势低平,河流流速平稳;④植物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少,河道不易淤积。社会经济原因: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带,区内贸易量大。【例1】下图“沿10&E线地形剖面图”中,D地种植葡萄和其他水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地形的名称:B____;C____;F____。(2)写出这幅地形剖面图穿过两个主要国家首都的名称____、____。(3)C山脉是____板块和____板块相撞而形成的。(4)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5)E所在国家农业现代化对____和____都很重要。【解析】由题中“沿10&E线地形剖面图”可以判断出C为阿尔卑斯山脉,D处在阿尔卑斯山以北,题中又有“D种植葡萄和其他水果”可以判断出E是德国,而阿尔卑斯山以南的B则属意大利。这样,就可以把剖面图与10&E所经地区的平面图联系起来,题中的各项的答案就能很容易地解决。【答案】(1)波河平原& 阿尔卑斯山脉& 波德平原(2)柏林罗马(3)亚欧非洲(4)地中海气候(5)机械化& 生物技术5.气候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一小部分为极地气候,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的总体特征是温和湿润,深受大西洋的影响。(1)欧洲西部气候的特点及其成因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本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其原因主要是本区大部分地区纬度在北纬35&-60&之间,属于北温带。&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把本区西部的汉堡与东亚的平壤,本区内陆的华沙与中亚的卡萨林斯克作比较,不难发现本区气候具有冬温夏凉,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丰富且季节变化较小的海洋性特征。其成因首先从纬度和海陆位置去分析。本区大部分地区位于35&-60&N的大陆西部,大气环流以中纬西风带影响为主,西风来自大西洋,穿过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决定了本区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的海洋性特点显著。其次可从地形角度去分析。本区中部为辽阔的平原,南、北部的山脉近东西走向,使西风更易伸人影响内地,海洋性特征分布也就比世界其他地区更广、更典型。最后再从面积和轮廓形状角度去分析。本区陆地面积不大,宛如亚欧大陆的一个半岛,加上海岸线曲折、破碎,多半岛海湾,使本区各地距海的距离较近,受海洋的影响较大,增添了本区各地气候的海洋性。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东西渐变明显本区气候自西向东海洋性逐渐减弱。其主要原因是自西向东距大西洋的距离越来越远,受海洋气流的影响越来越弱,大陆的影响逐渐增强。(2)欧洲西部各地气候特点的共性与个性共性:欧洲西部气候与同纬度大陆内部和东部相比,由于西风将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带到这里,所以这里受海洋的影响明显,具有海洋性气候的特征,终年温和多雨,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较均匀。个性:东西差异因距海远近不同,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较小,降水量较大,降水的季节分配较均匀;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较大,降水量较小,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南北差异因纬度不同,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的控制,温和多雨;北部为极地气候,因纬度高,终年寒冷。(2)欧洲西部气候深受大西洋影响的原因&在世界各地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中,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其表现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春温低,秋温高;年、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都比大陆性气候迟;空气的相对湿度大,云雾多,降水量的时空分布都比较均匀。其原因是:①大部分地处35&N-60&N之间,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②海岸线曲折为大西洋水汽深入③阿尔卑斯山脉为东西走向大陆创造了条件④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气候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3)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多雨;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气候炎热干燥。(4)欧洲气候类型的比较类型&分布&特点&成因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纬度位置&30°N~40°N&&&海陆位置&大陆西岸&&&大气环流&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温带海洋性皇候&40°N~60°N欧洲大陆西部&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湿润&纬度位置&35°N~60°N之间&&&海陆分布&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破碎,海洋汽流能够伸入内陆&&&大气环流&终年盛行西风&&&地形&中部平原,东西延伸,阿尔卑斯山东西走向,有利于湿润汽流进人内陆&&&洋流&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温带大陆性气候&40°N~60°N大陆内部&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纬度位置&40°N~60°N&&&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到达少【例2】读欧洲西部部分地区气候示意图回答:&(1)图中A、B、C、D四种气候类型分别是:A____、B____、C____、D____。(2)西部大西洋沿岸受____暖流和____影晌,冬季比较____,夏季比较____,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较均匀,属于____气候;往东,离____渐远,海洋影响逐渐减弱,气候的____逐渐增强。(3)B气候区的植被,以____为主,有适应夏季____气候的耐旱特征。【解析】判读气候类型应依据影响各地气候的因素来分析,如位置、地形、洋流等。A地位于大西洋沿岸,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C地处于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位于阿尔卑斯山区,海拔高,属于高山气候。B地植被特征应联系该地气候特点分析。【答案】(1)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山气候(2)北大西洋& 西风& 温和& 凉爽& 海洋性& 大西洋& 大陆性(3)常绿灌木& 干热6.人口和经济(1)欧洲西部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及其原因人口增长缓慢,匈牙利、德国等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这是本区人口增长的重要特征。分析其原因首先是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本区经济发达,进一步发展主要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单纯追求劳动者数量的时代已结束;其次是受生育观念的影响,因社会风气、伦理观念等原因,本区各国的居民不愿多生育孩子,人口的出生率很低;再次是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本区许多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呈老龄化,每年因衰老而死亡的人数增多,死亡率上升较快。人口密度大,稠密区略呈“十”字形分布,这是本区人口分布的主要特征。其原因首先可从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角度去分析,本区大部分国家已工业化,城市化程度很高,人口稠密的地方大多是工业区,特别是开发较早的煤矿区(煤矿和工业区自西向东有英国南部、法国北部、德国、波兰等呈“十”字的一横,南北向有北欧南部工业区与意大利北部工业区呈“十”字的一竖);其次从自然条件角度去分析,本区温带、亚热带的平原地区自然条件较好,有利于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人口主要分布区(自西向东有伦敦盆地、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呈“十”字的一横,自北向南有北欧南部沿海平原、波德平原、波河平原呈“十”字的一竖)。(2)经济特征:资本主义经济发达,欧洲西部是世界经济发达的地区,它的工农业生产约占世界的1/3,对外贸易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1/2,其中德国居第一位。工业分布:密集的工业地带呈“十”字形经济差异:法国工农业都比较发达旅游业发达: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旅游城市(3)国家与居民7.英国(1)西欧的岛国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的东北部。大不列颠岛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三部分,其中英格兰是政治、经济中心地区(2)英国是世界上工业化最早的国家(英国工业的时空变化如下表)。&时间&标志&工业布局的趋向&工业中心和部门第一次技术革命&18世纪&蒸汽机&工业能远离河流峡谷,在煤铁产地和交通方便的地方&以曼彻斯特为中心的棉纺织工业,以伯明翰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第二次技术革命&19世纪70年代&内燃机和电气化&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工业布局进一步集中&英国中部的纺织、钢铁、采矿、电力、化学等工业迅速发展第三次技术革命&20世纪50年代&微电子技术的发明及普遍应用&工业由集中趋向分散&英国在苏格兰建立电子工业基地北海石油被开发&20世纪60年代&北海油田被开发&石油工业布局在北海及其沿岸(或在新的原料燃料地出现新的工业中心)&阿伯丁的石油工业(3)读下图,分析英国的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①分析英国降水量分布的特点及成因。英国地处西风带,西部迎风坡降水较多,东部背风地带降水较少②英国乳畜业分布、小麦种植区与降水有何关系?西部降水多,日照较少,不适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而多汁的牧草却长得很好,形成以乳畜业为主的地区;东南部降水较少一些,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生长季节较长,英国的种植业主要集中在这个地区,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等③为什么东南部小麦产区中有一块地方不产小麦?这里为伦敦城及郊区,发展工业及郊区农业[思考]英国与日本的对比英国是亚欧大陆西部的岛国,日本是亚欧大陆东部的岛国,两国地理特征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点:①都是岛国,海岸线曲折,海运业发达②气候都具有海洋性特征③工业化水平很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④都有世界著名渔场,渔业资源丰富⑤新兴电子工业在布局上,都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不同点:①气候类型不同: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②工业发展条件及工业布局类型不同:英国是世界上发展最早的工业园,有较丰富的煤、铁资源,属“煤铁复合体型”工业布局;日本本国自然资源贫乏,靠进口原料和燃料发展工业,属“临海型”工业布局。③农业发展条件不同:英国地少人少,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农业现代化侧重于机械化和生物技术;日本地少人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现代化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化。(4)首都伦敦:跨泰晤士河两岸,最大城市和港口。曾是著名的雾都。【例3】读下图,完成以下问题:&(1)图一中,该国传统工业区分布于____,其发展的区位条件是________,图二中,传统工业区集中分布于____带,其发展的区位条件是________。(2)图一中新兴电子工业基地位于____,图二中该类基地位于____,它们共同的发展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3)图一所示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能源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而图二所示国家则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4)下列关于两国,叙述正确的是(多项选择)(&&& )A.两国气候都深受海洋影响,海洋性强B.两国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C.两国附近海域都有世界著名的渔场D.两国的造船业、海运业、渔业都比较发达E.两国的农业都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F.两国的气候特征都有利于水稻的生长G.两国的首都都是政治、经济中心,同时也是重要港口H.两国领土主体都是由四部分组成【答案】(1)英格兰中部& 丰富的煤铁资源,便利的交通和接近消费市场& 沿太平洋海岸& 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港口(2)苏格兰南部& 九州岛& 技术和交通(3)北海& 波斯湾(4)ACDGH8.德国[读图识记]1.北海、波罗的海、基尔运河2.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多瑙―莱茵运河3.三大地形区,自南向北依次为:巴伐利亚高原、中德山地、波德平原4.柏林、汉堡(最大海港、造船中心)、波恩、法兰克福(最大航空港)、斯图加特、慕尼黑(新兴工业区中心)、鲁尔区(德最大工业区)(1)欧洲大陆上的“十字路口”,本区邻国最多的国家(9个)。德国地处欧洲中部,连接欧洲东部和西部、南部和北部的铁路都经过这里;境内各大河均有运河相通,水运便利。(2)北部、中部、西部的地形差异,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德国地形图&位置&地形&气候与农业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北部&地势低平的北德平原&气候温凉(海洋性较强),地势低平,气温较低,冬冷夏凉、土壤较贫瘠,主要利用草场发展畜牧业,粗放经营,人口较稀;&中部&谷地宽广的山地&河谷地带谷地和宽广的山地,土壤肥沃,宜于农耕和放牧。日照时间较长,(受海洋影响减小)盛产葡萄、烟草、水果&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广布森林和草地。(3)发达的工业: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欧洲经济实力最强,贸易额居世界前列发展条件:有利:丰富的煤炭、钾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不利: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进口,产品一半依赖国际市场分布:莱茵――鲁尔区:埃森、杜伊斯堡是中心,南部慕尼黑宇航、飞机、微电子分布特点:工业布局大分散小集中,分布较为均衡,工业由北向南发展莱茵――鲁尔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①从自然条件看:本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燃料;平坦而适合建筑的用地;便利丰富的水资源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②从交通条件看:本区有便捷的水陆交通,特别是发达的莱茵河水运,便于本区所需的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物资的输入和工业品的输出。③从劳力和技术因素看:本区有雄厚的科技力量,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高,是发展现代工业极为有利的条件。④从社会协作条件看:本区工业部门齐全,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协作条件好,工业聚集效益显著。⑤从农业基础条件看:本区是德国重要的小麦、甜菜产区和畜牧业区,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⑥从消费市场看:德国以及欧洲发达的工业、密集的人口,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读莱茵-鲁尔区图,分析回答:&①该区主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钢铁、有色金属冶炼、机器制造、化学工业、煤炭工业②鲁尔区工业的发展得益于哪些条件?本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和雄厚的科技力量③过去鲁尔区发展造成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环境污染④德国的宇航工业、电子工业和飞机制造业为什么不布局在工业基础好的鲁尔区,而是布局在南部的慕尼黑?鲁尔区工业发展已趋于饱和,并出现企业间争地、争水、争公共设施等现象,环境污染严重;南部的慕尼黑环境优美,技术力量雄厚;宇航、电子和飞机工业本身耗能较少,能源对这些工业布局的影响减弱(4)莱茵河。莱茵河流域深受大西洋的影响,降水量较大,降水的季节分配较均匀,因此河流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流经中欧平原和西欧平原更是水流平稳,所以航运便利,是欧洲内河运输最繁忙的河流。亚欧大陆桥西端的桥头堡――鹿特丹港就位于莱茵河口。(5)主要城市柏林:德国首都,位于东部,是全国最大城市汉堡:位于易北河下游,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法兰克福:德国最大航空港,铁路枢纽和化学工业城市,世界重要金融中心慕尼黑:南部工业中心,德国宇航、飞机、微电子工业中心,啤酒之都[注意]鲁尔区的兴衰(必修内容)区位优势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③充沛的水源④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直通海洋⑤广阔的市场衰落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煤炭、钢铁是基础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综合整治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新建迁移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炉建到荷兰海边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航运繁忙,运输的一半是铁矿石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德国鲁尔区兴起条件区位优势&项目&内容&影响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区煤炭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煤层厚,利用露天开采)&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离铁矿区较近&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后期来自瑞典&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充沛的水源&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进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生产的发展便捷的水陆交通&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四条人工运河联成一体,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人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广阔的市场&德国以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生产的发展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借鉴意义鲁尔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改造钢铁、煤炭、石化、汽车、造船、机械等传统工业部门,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压缩耗能多、耗水多的工业;大力发展大庆石化工业,保证轻、重工业平衡发展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进一步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大力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保证交通便利发展科技,繁荣经济&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消除污染,美化环境【例4】读图,按要求回答问题&(1)将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海域和河流的名称填在下面的横线上:A____,B____,C____,D____,该河注入____海。(2)图中斜线区域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____。该区能发展成世界著名的工业区,所具备的优越条件有:①区内有丰富的____资源;②铁路和____航线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3)将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城市名称填在下面的横线上:F____、C____、H____【解析】因为德国西部莱茵河支流鲁尔河流域是重要的煤炭产区(主要产硬煤),东部褐煤和钾盐(化工原料)产量居世界前列,有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鲁尔工业区即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发展成为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区。【答案】(1)北海、波罗的海、莱茵河、多瑙河、黑海(2)鲁尔区、煤炭、水陆空(3)慕尼黑、柏林、汉堡9.法国(1)自然地理环境欧洲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西部北部为丘陵平原、东部南部山地高原(阿尔卑斯山、中央高原、洛林高原),北部有著名的巴黎盆地,塞纳河流经巴黎盆地,注入英吉利海峡,水量丰富航运便利。(2)工业、农业都发达的经济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有利条件:平原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巴黎盆地是法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农业区。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盛产葡萄。矿产:里尔煤矿区――北部;洛林铁矿区――东北部;煤、石油不足,大力发展水电和核电,核电比重达70%(3)重要城市首都――巴黎;地中海沿岸――马赛(港口、福斯的东侧)、福斯;福斯敦刻尔克(临海型钢铁工业――日本福山、意大利塔兰托、中国宝山)【例5】阅读下列法国与德国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法国工农业均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产值约占20%,农业产值约占4%。法国气候温和湿润,平原占国土总面积的2/3,耕地面积达3350万公顷,土壤肥沃。法国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德国经济高度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产值约占30%,农业产值约占l%。德国耕地面积1183万公顷。德国北部为平原,多沼泽湿地,土壤贫瘠,低温潮湿日照少;中部为山地,南部为高原与山地。(1)法国的西南部隔比利牛斯山脉与____半岛相连;德国的西北部、东北部分别濒临北海、____海。(2)在法国的塞纳河、罗讷河中,向南流人地中海的是____河;在德国的莱茵河、多瑙河中,向东流入黑海的是____河。(3)在下列沿图中剖面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中,正确表示法国与德国地形分布的一组是____。&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根据图文有关信息判断:法国的地势大致是________;德国的地势大致是________。(5)下列工业区中,在以煤炭为原料的产业基础上实现转型的有____。①德国鲁尔区②法国加来③德国慕尼黑④法国巴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法国煤炭资源趋于枯竭,目前发电量中比重最高的是____。A.风能发电&&&&B.渐汐发电C.水力发电&&&&D.核能发电(7)法国、德国农业结构特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法国、德国耕作业条件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法国盛产葡萄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近年来,法、德两国与我国在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写出你所知道的有关中法、中德经济(或文化)合作交流的实例(法、德两国各举1例)。【解析】(1)~(2)题考查图示区域部分山脉、海洋、河流等分布,结合图中显示信息即可得出答案。(3)~(4)题考查地形到面图的判读,判读时常结合文字材料和图中的相关信息作答。(5)~(6)题考查煤炭能源的分布与工业区的匹配关系。(7)考奎两目工农业结构,从文字材料整合作答。(8)考奎耕作业发展条件。(9)考查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10)结合时事作答。【答案】(1)伊比利亚& 波罗的(2)罗讷& 多瑙(3)D(4)东南高西北低& 南高北低(5)A(6)D.(7)法国工农业均发达。德国工业比重较大,而农业比重较小(8)法国气候温和湿润,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任答两点)德国热量条件较差,耕地面积较小,土壤较贫瘠(任答两点)(9)法国南部为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光照条件好(10)法国举例:空中客车、家乐福超市、地铁车辆、中法互办文化年等。德国举例:大众汽车、西门子电器、磁悬浮、麦德龙超市等【例5】(2004年高考上海卷)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与环境治理案例的图文材料,回答:&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立足该区内发展工业的忱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为核心的德国最大工业区。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日益显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并、转”等合理化改组。同时,鼓励兴建新兴工业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了完备的治污设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等,使昔日浓烟蔽日、黑尘满地的厂区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一些老工业建筑和工业废墟遗物,被改造成为别具风格的各种文化艺术景点和服务设施,如有的仓库被用来开设餐厅,原先的高炉墙被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所等。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____、____、____和____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____取代____。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____工业迅速衰退。(3)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多项选择)____。A.废气污染&&&&&B.水体污染C.固体废弃物污染&&&D.辐射污染(4)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迸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其中包括(多项选择)____A.加强交通建设,新建了一批铁路B.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化学等一批新兴工业C.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等,推动了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D.区内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5)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鲁尔区主要采取了____、____和____等措施。(6)我国东北的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业基地。近几十年来,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借鉴鲁尔区产业调整经验,你认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本题考查鲁尔区及中国辽中南工业基地振兴的相关内容。第(1)题,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发展重化工业的条件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水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广阔的市场发展起来的。第(2)题,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由石油取代煤炭。鲁尔区的煤炭工业迅速衰退。第(3)题,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有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第(4)题,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主要采取的措施有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等,推动了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高等学校和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第(5)题,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鲁尔区主要采取了植树造林、建立治污设施、改组污染严重的企业等措施。第(6)题,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发展科技、加强技术改造、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引进民间资本、政府给予优惠政策等措施。。【答案】(1)煤田水源交通市场(2)石油:煤炭煤炭(3)ABC(4)CD(5)植树造林& 建立治污设施& 改组污染严重的企业(6)改变单二的重工业结构(或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技术改造;治理污染;引进民间资本;政府支持(或政策鼓励)。(任答4点)
A级& 双基过关
一、选择题1.下列欧洲的自然地理特点,由冰川作用形成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世界最低B.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限制,无长河。C.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D.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曲折的峡湾海岸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2~3题。&2.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的主要原因是(&&& )A.温差逐渐变小B.气候韵海洋性越来越强C.太阳辐射逐渐减弱D.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3.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自然带的变化所体现的规律是(&&& )A.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B.由赤道向两极的变化C.非地带性D.垂直地带性德国是欧洲西部的经济强国,对外贸易居本区第一位。工业高度现代化,工业中心多,分布密集。据此回答4~5题。4.关于德国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制造、化学、采煤、钢铁、纺织等B.德国工业生产所需的煤炭资源主要靠外国进口C.德国的工业在全国分布很不平衡D.德国南部的法兰克福已发展成为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中心5.有关德国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首都是波恩B.法兰克福位于多瑙河畔,为德国最大的航空港C.汉堡是北部的工业中心,也是最大的海港D.慕尼黑位于中部,新兴工业发达6.形成欧洲西部气候东西部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东西部所处气压带和风带不同B.纬度不同C.距离海洋远近不同D.地势高低不同二、综合题7.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欧洲西部大陆冬季平均气温约____,比亚洲东部要____(高、低)。(2)造成以上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①大气环流:亚欧大陆西部沿海是来自____的____气流;而东部受____影响。②洋流:该纬度的亚欧大陆西部沿海是____;而东部沿海是____。(写出具体洋流名称和性质)③大陆面积和轮廓:欧洲的大陆面积比亚洲要____(大或小),轮廓形状更为____,因而亚欧大陆西部受____影响更大。(3)从0°经线到60°E,气温逐渐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读德国工业区和城市分布图,回答:&(1)A处是____工业区,主要工业部门有________________,其发展工业优越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处是____工业区,主要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B两处工业区相比,发展较早的是____,说明德国工业有向____发展的趋势。(4)C城市是____,D城市是____。(5)19世纪以来,德国迅速崛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级& 能力跃迁
一、选择题(2008年常德模拟)读下面等值图,回答1~2题。&1.图中的等值线所表示的要素可能是(&&& )A.降水量&&&&&&B.海拔高度C.距海里程&&&&&&D.太阳辐射量2.关于上题所述要素对图示区域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岸线曲折,港湾优良B.使本区的气候具有典型的海洋性特征C.海运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D.造就了大面积的平原地形读图中的部分经纬线,回答3~5题。&3.四地中气候特点相似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①→②→③→④经过的国家依次是(&&& )A.挪威& 波兰& 法国& 意大利B.挪威& 德国& 奥地利& 意大利C.瑞典& 波兰& 匈牙利& 希腊D.丹麦& 荷兰& 德国& 法国5.有关②地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首都是华沙B.工业分布不平衡C.欧洲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D.煤炭资源丰富二、综合题6.下图为某大城市以北20公里的某地示意图,该地位于西经7°,北纬43°。该大城市在过去几年人口和工业产值急剧增长,为配合该城市的发展,市政府已选定下图所示地区,在此处建一个可以容纳20万人口、具有自给自足工业的卫星城。依据下图和资料回答:&(1)图中地区所处的大洲是____。如果寒假到该地旅游,为了适应天气变化,必备的旅行用具应是____________。(2)图中林地的典型植被属于________。(3)为了配合卫星城的建设,需要建一个港口及其配套设施,上图中A、B、C、D四地适宜建港口的是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将Y村发展成为可以容纳20万人口、具有自给自足工业的卫星城,其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7.读下列材料及相关图,回答问题。& &材料:几乎自452年建城起,意大利某城市便一直以每百年超过一厘米速度下沉。意大利所处板块目前正滑落到欧洲板块下面,引起亚得里亚海的海平面上升。如今,该城市就如同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面临日益上升的海平面束手无策。(1)根据材料分析,该城市指的是____,意大利所处板块是____板块。’(2)意大利的著名钢铁企业塔兰托建立在图乙中字母____处。请阐述钢铁工业区位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3)图丙是塔兰托港口附近等高线和等深线图(单位:米)。港口应该建在____处,并分析判断理由。
(4)从塔兰托经苏伊士运河开往科伦坡的船只吃水深度将发生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8.(2008年黄冈中学二次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l:在欧洲经济发展中内河航运起了很大的作用。上图为以莱茵河为主干的西欧航道网图。材料2:欧洲西部的地理环境特点:终年盛行西风,气候温和湿润;地形以平原为主。(1)根据材料l和材料2,分析材料1所示地区内河航运发达的自然区位优势。
(2)通过莱茵河由下游逆水运往欧洲最大工业区的矿产主要是____,因此该工业区在综合整治中,对工业布局的调整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A国的气候特征,该国开发哪一种新能源具有优势?并分析A国该新能源丰富的原因。
A级& 双基过关1.D& 2.D& 3.A& 4.A& 5.C& 6.C7.(1)3℃& 高(2)大西洋& 西风& 西伯利亚冷空气& 北大西洋暖流& 千岛寒流& 小& 曲折& 海洋(3)距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8.(1)鲁尔& 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电力& 丰富的煤炭、水源,便利的水运,平坦的土地(2)慕尼黑& 微电子、宇航、飞机制造(3)A& 南(4)柏林& 汉堡(5)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广泛采用了新技术
B级& 能力跃迁1.C& 2.D& 3.A& 4.B& 5.D6.(1)欧洲& 雨伞等用具(2)温带落叶阔叶林(3)B& 有山地阻挡,地处背风处;水深适宜巨型船舶停靠(4)气候温和湿润;地处平原(地势平坦);有河流经过,提供水源;有公路穿过,交通便利;临海可发展海运;海洋养殖带可以为水产品加工工业提供原料;广阔的海滩、原有的风景区和林地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条件7.(1)威尼斯& 亚欧(2)B& 早先指向煤炭区位,因为耗能多。后来指向铁矿区位,因为冶炼技术和煤炭利用率提高。现在多指向港口区位,更接近市场,因为交通技术的发展(3)乙& 陆地上等高线比较稀疏,说明地形比较平坦,有良好的筑港条件;海洋等深线比较密集,说明港口有良好的水域条件(航行与停泊条件)(4)经过红海时,吃水变浅,驶出曼德海峡到阿拉伯海后吃水再次变深。因为红海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船只吃水浅8.(1)地形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水流平稳;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流量丰沛而稳诧;终年温和,河流几乎不结冰,通航时间长(2)铁矿& 把钢铁工业集中到西部;把炼铁高炉建在荷兰海边(3)风能& 西风强盛;地势低平,风从海洋上过来,摩擦力小;且位于沿海,气压梯度力大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洲西部气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