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以《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为代国歌,目的是为了( )

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通常在隆重的集会、国际外交仪式等重要场合演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是我国第一首正式的国歌,国歌名为《巩金瓯》。由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作词,皇室成员傅侗作曲。歌词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材料二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临时革命政府颁布了由沈恩孕作词,沈彭年作曲的《中华民国国歌》。歌词是:“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材料三 1949年春在布拉格召开的第一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选择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国的代表性歌曲在大会上进行演奏。日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通过决议,规定以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材料四 2009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式决定将原来的“奏国歌”改为“唱国歌”。由此国歌歌词是否要修改的问题也成了政协委员们的讨论话题。对此,著名主持人倪萍委员在2009年政协会议上直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迎来幸福的今天,那段历史不可磨灭,需要我们永世铭记在心。我认为歌词没有过时,也没有更好的词语能代替它了。”(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清政府和中华民国国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结合史实说明其意图是否实现?(6分)(2)结合材料三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新中国成立时为什么要以这首歌作为国歌?(5分)(3)结合材料四,说明21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有何意义?(2分)-乐乐题库
& 新中国成立知识点 & “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习题详情
13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1.9%
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通常在隆重的集会、国际外交仪式等重要场合演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是我国第一首正式的国歌,国歌名为《巩金瓯》。由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作词,皇室成员傅侗作曲。歌词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材料二&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临时革命政府颁布了由沈恩孕作词,沈彭年作曲的《中华民国国歌》。歌词是:“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材料三& 1949年春在布拉格召开的第一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选择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国的代表性歌曲在大会上进行演奏。日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通过决议,规定以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材料四& 2009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式决定将原来的“奏国歌”改为“唱国歌”。由此国歌歌词是否要修改的问题也成了政协委员们的讨论话题。对此,著名主持人倪萍委员在2009年政协会议上直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迎来幸福的今天,那段历史不可磨灭,需要我们永世铭记在心。我认为歌词没有过时,也没有更好的词语能代替它了。”(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清政府和中华民国国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结合史实说明其意图是否实现?(6分)(2)结合材料三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新中国成立时为什么要以这首歌作为国歌?(5分)(3)结合材料四,说明21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有何意义?(2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09-湖南省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分析与解答
习题“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通常在隆重的集会、国际外交仪式等重要场合演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是我国第一首正式的国歌,国歌名为《巩金瓯》。由近代著名思想家严...”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第一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能力和对教材知识迁移能力,注意分别说明即可;第二问背景需要注意时间1935年,即扩大对华北侵略而不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期,原因则需要从建国背景、歌曲地位、艺术特色和影响方面加以综合归纳;第三问则要注意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加以分析。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通常在隆重的集会、国际外交仪式等重要场合演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是我国第一首正式的国歌,国歌名为《巩金瓯》。由近代著...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通常在隆重的集会、国际外交仪式等重要场合演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是我国第一首正式的国歌,国歌名为《巩金瓯》。由近代著名思想家严...”主要考察你对“新中国成立”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新中国成立
与“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通常在隆重的集会、国际外交仪式等重要场合演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是我国第一首正式的国歌,国歌名为《巩金瓯》。由近代著名思想家严...”相似的题目:
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而作。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某导演准备拍摄一部反映1949年共和国诞生的纪录片。其中,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可选的画面是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开国大典三大改造
古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西安,让我们联想到70多年前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北京,则让我们想起了60多年前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党政权垮台新中国诞生五四运动
“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通常在隆重的集会、国际外交仪式等重要场合演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是我国第一首正式的国歌,国歌名为《巩金瓯》。由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作词,皇室成员傅侗作曲。歌词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材料二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临时革命政府颁布了由沈恩孕作词,沈彭年作曲的《中华民国国歌》。歌词是:“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材料三 1949年春在布拉格召开的第一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选择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国的代表性歌曲在大会上进行演奏。日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通过决议,规定以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材料四 2009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式决定将原来的“奏国歌”改为“唱国歌”。由此国歌歌词是否要修改的问题也成了政协委员们的讨论话题。对此,著名主持人倪萍委员在2009年政协会议上直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迎来幸福的今天,那段历史不可磨灭,需要我们永世铭记在心。我认为歌词没有过时,也没有更好的词语能代替它了。”(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清政府和中华民国国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结合史实说明其意图是否实现?(6分)(2)结合材料三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新中国成立时为什么要以这首歌作为国歌?(5分)(3)结合材料四,说明21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有何意义?(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通常在隆重的集会、国际外交仪式等重要场合演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是我国第一首正式的国歌,国歌名为《巩金瓯》。由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作词,皇室成员傅侗作曲。歌词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材料二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临时革命政府颁布了由沈恩孕作词,沈彭年作曲的《中华民国国歌》。歌词是:“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材料三 1949年春在布拉格召开的第一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选择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国的代表性歌曲在大会上进行演奏。日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通过决议,规定以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材料四 2009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式决定将原来的“奏国歌”改为“唱国歌”。由此国歌歌词是否要修改的问题也成了政协委员们的讨论话题。对此,著名主持人倪萍委员在2009年政协会议上直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迎来幸福的今天,那段历史不可磨灭,需要我们永世铭记在心。我认为歌词没有过时,也没有更好的词语能代替它了。”(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清政府和中华民国国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结合史实说明其意图是否实现?(6分)(2)结合材料三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新中国成立时为什么要以这首歌作为国歌?(5分)(3)结合材料四,说明21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有何意义?(2分)”相似的习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为什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为什么?
补充:短一点!那么长,是简答题又不是写作文!!!!!!!!!
因为我们要时刻准备着,防治敌人的入侵。还有一点就是台湾还没收回,所以还要前进。
其他回答 (3)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国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这首歌作为代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 1949年春天,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得知大会规定:开幕式那天各国代表团进入会场时,都要奏、唱本国国歌。我国代表团有些为难,因为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没有代表新中国的国歌,于是,大家在一起研究,决定唱《义勇军进行曲》来代替。但是,对歌曲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有争议。有人说“现在北平(当时北京叫北平)已经解放,新中国即将成立,怎么能这样唱呢?”最后,郭沫若决定把这句词改成“中国民族到了大翻身的时候”。代表团回国之后,汇报了这一情况,引起有关方面对制定国歌问题的重视。 1949年6月,第一届政协筹备会正筹备新中国成立的一些事项,感到需要制定一首新中国国歌已迫在眉睫,他们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由马叙伦任组长、叶剑英、沈雁冰任副组长的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并设立“国歌初选委员会”,委员会由田汉、沈雁冰、钱三强、欧阳予倩、郭沫若和徐悲鸿等人组成,另聘马思聪、吕骥、贺绿汀、姚锦新四名音乐家担任顾问。7月15日至26日,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在《人民日报》等国内外报纸上连续刊登了“国旗、国徽、国歌征集启事”,反响十分强烈,截至8月20日,仅国歌一项应征稿就收到632件,歌词歌谱6926首,但都不够理想。 最早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是画家徐悲鸿。第六小组经过反复讨论,没有最后确定。9月2日,政协筹备组第六小组就制定国歌问题再次举行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出席会议,聆听代表们的意见,张奚若、郭沫若、刘良模、梁思成等都同意徐悲鸿的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为了慎重起见,毛泽东和周恩来于9月25日晚在中南海丰泽园会议室又召开了一次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问题的协商座谈会,邀请各民主党派和文化界人士参加会议,意见得到了统一。于是,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提案,正式提交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审查通过。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一次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又通过,《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特殊时期,国歌被“整容” 新中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唱了17年,直至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田汉被“专政”,于1968年含冤去世。田汉遭难,他作词的歌曲当然不能再唱了,正式场合只能演奏国歌的曲谱。 由于受“文革”左的思想影响,有些人认为我们国家已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已不能反映变化了的现实。1978年修改国歌歌词的建议提到了五届全国人大一次大会,大会成立了国歌征集小组。最后确定由李焕之配的词提交大会代表讨论修改。在这次大会上,国歌征集小组没有采纳不同意见,建议将新国歌歌词提交这次大会通过。同时决定,考虑到国歌不同于一般歌曲,为保持国歌的稳定性,除注明“聂耳曲、集体填词”外,一律不署编配者的姓名。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新的国歌。 国歌恢复“真身” 1979年,原中央专案组对田汉的“结论”被推翻了。田汉终于得到了昭雪平反。日,在北京八宝山公墓,有关人士为田汉开了一个迟到的追悼会。 在1980年至1982年宪法修改的过程中,宪法修改委员会收到了大量的各个方面的意见,认为《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思想,激励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多年来已经深入人心。建议废除1978年通过的国歌,恢复1949年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决定的《义勇军进行曲》。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销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日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 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义勇军进行曲》新词。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日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新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可见,《义勇军进行曲》是经过几次修改或讨论后才最终确立的。49年之所以是代国歌,我想当时国家领导人的工作重点在于战后的经济建设,而国歌先前没放入工作重点的问题,估计是临时讨论的结果,先用《义勇军进行曲》代行。(就像当时国旗也是在开国大典之前向全国征集的)。
日,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决定由筹备会第六小组负责拟定国旗、国徽、国歌等方案。7月14日,第六小组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分别设立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由郭沫若、田汉、沈雁冰、钱三强、欧阳予倩组成。8月5日,第六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又决定聘请马思聪、吕骥、贺绿汀、姚锦新等有关专家参加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经新政协筹备会批准,从7月15日至8月20日,向社会公开征集国旗、国徽、国歌等的意见和方案。其中关于国歌征集的原则中强调,歌词应注意:中国特征;政权特征;新民主主义;新中国之远景;限用语体不宜过长。歌谱于歌词选定后再行征求,但应征国歌歌词者亦可同时附以乐谱(须用五线谱)。公开征集方案的一个月内,共收到应征国歌稿件632件,歌词694首。评选委员会认真审查,还推选了一部分歌词、歌谱印发征求意见,有的还组织乐队演奏过,但大家普遍感到应征的600多件作品都不甚理想,认为短时间内创作出理想的国歌词谱是困难的。经过研究,倾向于接受一部分应征者的意见,采用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同时也有人认为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句已不适用于现在,应该修改。筹备会决定提请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并请郭沫若等人修改一份歌词,同时送交大会主席团。 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召开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协商座谈会。与会人士一致认为以《义勇军进行曲》作国歌最好,但仍有人要求修改歌词。周恩来认为,“要嘛,就要旧歌词,这样才能激励激情,修改了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感情。”毛泽东也说,我国人民经进了艰苦斗争,虽然全国解放了,但还是受帝国主义的包围,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压迫,我们还要争取中国完全的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还是保持原有歌词好。经过协商,大家一致赞同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意见。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国歌。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新中国成立时间因斯大林的建议而提前了吗?_休闲阅读-牛bb文章网您的位置:&>&&>&新中国成立时间因斯大林的建议而提前了吗?新中国成立时间因斯大林的建议而提前了吗?(原作者:刘明钢 金敏求)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间的确定,曾任毛泽东和刘少奇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翻译的师哲有过一种说法。日至8月14日,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访问前苏联,同斯大林等进行了会谈。师哲作为刘少奇的翻译随行。师哲在《我的一生》中写道:7月27日,斯大林又一次把刘少奇请到孔策沃别墅,为他饯行。席间,斯大林问道:“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宣布成立中央政府?”刘少奇根据出国前中央酝酿的意见据实相告:“我们目前正集中力量解决华南各省的问题,成立中央政府要在明年1月,可能是1月1日。”斯大林想了想说:“解决重大问题时固然要稳妥,要掌握时机,但更重要的是不可错过时机。我想提醒你们注意防止敌人可能利用所谓无政府状态进行干涉。这是极毒辣的一招,不能不防。”刘少奇立即将这个意见电告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师哲在回忆录中写道:“国内怎样讨论研究决定这个问题的,我们不了解。8月下旬,我们回到沈阳,才知道中央已经决定于10月1日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并举行开国大典。”按照师哲的说法,中共中央原计划在日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后因斯大林提议而提前到1949年的1O月1日。师哲曾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主任,并长期兼任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的俄文翻译,多次参加中苏两党两国间的最高层会谈,是为数不多的当事人。他的回忆录很有影响,他的上述说法也被一些论著所采用。然而,笔者认为,师哲的说法值得商榷。其一:师哲的回忆录与中共中央的决定不符建立一个新中国,是中国人民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但在长时间内,由于反动力量远远大于人民革命力量,这种目标还只是个美好的远景。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共中央领导人开始考虑这个问题。1947年10月,人民解放军全面转入战略进攻不久,毛泽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提出:“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在同年12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十二月会议)上,毛泽东首次把“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确定为建立新中国政治纲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次会议,还就何时组织中央政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决定:目前成立中央政府的时机尚不具备,必须等待解放战争取得更大胜利。随着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的任务逐渐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日,毛泽东第一次提出要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他在党内通报中指出:“本年内,我们不准备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因为时机还未成熟。在本年蒋介石的伪国大开会选举蒋介石当了总统,他的威信更加破产之后,在我们取得更大胜利,扩大更多地方,并且最好在取得一二个头等大城市之后,在东北、华北、山东、苏北、河南、湖北、安徽等区连成一片之后,便有完全的必要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其时机大约在一九四九年。”在这个党内通报中,毛泽东不但提出只要解放长江以北,“便有完全的必要成立中央人民政府”,而且将成立中央政府的时间初步定在1949年。1948年4月,毛泽东进入河北,很快又提出了建立中央政府的具体步骤。4月25日,他致电在西柏坡的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通知即将在城南庄召开书记处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为:“邀请港、沪、平、津等地各中间党派及民众团体的代表人物到解放区,商讨关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并成立临时中央政府问题”。毛泽东认为成立中央政府须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邀请各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的代表在解放区开会,商讨如何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步再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央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首次使用了“临时”二字,表明他已考虑到:战争期间,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未必可行,而未经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政府只能是“临时中央政府”。4月27日,毛泽东致信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部长刘仁,向他详细说明了他设想的这个准备邀请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来解放区召开的会议:“名称拟称为政治协商会议,开会地点在哈尔滨,开会时间在今年秋季”。4月30日,经毛泽东审定的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出“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同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和对国际形势的判断,预计从1946年7月算起,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会议还讨论了准备在1949年召开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等问题。1948年11月,济南解放,辽沈战役取得胜利。毛泽东把年初用三年打败国民党的估计大大提前,认定再有一年即可完成,于是他命令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在平、津指日可下,华北、东北、山东等各大解放区即将连成一片的情况下,建立新中国的各项筹备工作急需加快进行。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全会通过决议:在年内必须召开新政协,成立新中国中央政府。根据中央决定,董必武立即着手在华北人民政府基础上组建中央人民政府的各项准备。以上文献证明,关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时间,中共中央根据形势的发展有个逐渐明确的过程,但很早就定在了1949年年内,而且没有更改。其二:筹建中央政府的各项准备工作都是按1949年年内完成的要求而进行的按照师哲的说法,日以后,中共中央接受了斯大林的建议,将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的时间提前了,那么筹建工作就会相应地发生变更。然而,实际情况是筹建工作都是按1949年年内完成的要求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的,没有任何提前的迹象。从1948年8月起,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周恩来的周密安排下,原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各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和海外华侨代表,陆续进入东北和华北解放区。北平解放后,已到解放区的各民主党派及爱国民主人士又汇合到北平。上文提到:日,毛泽东致电在西柏坡的其他领导人,提出成立中央政府须分两步进行。同年lO月下旬,在哈尔滨的民主人士章伯钧、蔡廷锴提出,新政协即等于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即可产生临时中央政府。中共中央接受了这个建议。11月3日,周恩来致电中共中央东北局,通知临时中央政府有很大可能不再需要经过人民代表大会,而直接由新政协产生。随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又决定新政协开会地点改在北平。与此同时,各种全国性的人民团体也相继建立起来。1948年8月,全国第六次(原作者:刘明钢 金敏求)劳动大会在哈尔滨举行,恢复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组织。接着,在1949年3月至7月间,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相继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等组织的筹备会也分别成立。这些全国性群众团体的成立,把社会各界群众进一步组织起来,是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重要组织准备之一。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彻底被推翻。随后,我人民解放军又以摧枯拉朽之势占领杭州、武汉、南昌、上海,直逼华南,全国大部分人口获得解放。在这种形势下,开国筹备工作大大加快了。1949年6月,以毛泽东为主席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成立,委员会全面展开了筹建新中国政权的工作。6月15日至19日,新政协筹备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等23个单位的代表共134人。毛泽东在会议的开幕式上讲话。他说:“这个筹备会的任务,就是完成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以便领导全国人民,以最快的速度肃清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力量,统一全中国,有系统地和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国防的建设工作。全国人民希望我们这样做,我们就应当这样做。”这次会议一致通过《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关于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的规定》,选出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筹备会常务委员会。新政协筹备会在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常务委员会之下,设立了六个小组,分别完成以下任务:拟定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起草新政协组织条例;起草共同纲领;起草宣言;拟定中央人民政府大纲;拟定国旗、国徽及国歌方案:同时,中共中央决定:由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秘密出访前苏联,就建立国家机构、管理经济等工作同斯大林和苏共中央交换意见。新政协筹备会议结束后十几天,为了进一步阐明将要诞生的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国内各阶级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对外’政策及国家的前途等基本问题,毛泽东在6月30日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重要文章。后来他又连续写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和《唯心历史观的破产》等五篇评论。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这些准备工作基本上是在日以前完成的。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准备,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毛泽东和委员126人到会。会议原则上通过了常委会提出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草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同意将起草大会宣言和拟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两项工作移交给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向大会主席团提出报告的提议;通过了常委会提出的大会主席团及秘书长名单。会议决定,将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样,召开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准备已经完成。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地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参加这次政协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国外华侨的代表共622人。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这次政协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展示了新中国的宏伟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临时宪法作用,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宪章。这次政协会议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会议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平为新中国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会议于9月30日胜利闭幕。当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以上史实说明,筹建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是以日为倒计时,按计划地进行的。在日以后,也没有发生突然提前的情况。欢迎您转载分享:热门休闲阅读好评休闲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